谷氨醯轉移酶

主要存在肝細胞膜和微粒體上

谷氨醯轉移酶(GGT)主要存在肝細胞膜和微粒體上,參與谷胱甘肽的代謝。腎臟、肝臟和胰腺含量豐富,但血清中GGT主要來自肝膽系統。GGT在肝臟中廣泛分佈於肝細胞的毛細膽管一側和整個膽管系統,因此當肝內合成亢進或膽汁排出受阻時,血清中GGT增高。

簡介


γ-谷氨醯轉移酶是催化γ-谷氨醯基轉換的一種酶,主要參與體內谷胱甘肽的代謝。GGT為膜結合性糖蛋白,人體GGT的分子量為76- 87kD。其活性與年齡、性別有關,男性高於女性,新生兒高於成年人5-8倍。它的主要功能是參與體內蛋白質代謝,且主要分佈於肝、腎、胰等實質性臟器。正常人血清中GGT主要來自肝臟。肝臟中GGT主要局限於毛細膽管和肝細胞微粒體中,它在反映肝細胞壞死及損害方面作用不及ALT,但在黃疸鑒別方面有一定意義,可用於對肝臟內排泄障礙、肝外梗阻、肝硬化的診斷和觀察酒精肝損害的過程等。
半壽期:7-10d。
穩定性:室溫(20- 25℃)可穩定2d;0-4℃可穩定1周;-25℃可穩定1月。
干擾因素:溶血對GGT呈負干擾。
樣本:血清。正常人參考範圍:男性<64 U/L;女性<45 U/L。

臨床意義


(1)膽道阻塞性疾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膽管炎等所致的慢性膽汁淤積,肝癌時由於肝內阻塞,誘使肝細胞產生多量GGT同時癌細胞也合成GGT均可使GGT明顯升高,可達參考值上限的10倍以上。此時GGT、ALP、5-核苷酸酶(5-N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及血清膽紅素呈平行增加。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時,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動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續升高,提示病變活動或病情惡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GGT可呈明顯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僅輕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當其戒酒後GGT可隨之下降。
(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腫瘤前列腺腫瘤等GGT亦可輕度增高。

分佈


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廣泛分佈於人體組織中,腎內最多,其次為胰和肝,胚胎期則以肝內最多,在肝內主要分佈於肝細胞漿和肝內膽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來自肝臟。正常值為3~50μ/L(γ-谷氨醯對硝基本胺法)。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變失代償時僅輕中度升高。但當阻塞性黃疸時,此酶因排泄障礙而逆流入血,原發性肝癌時,此酶在肝內合成亢進,均可引起血中轉肽酶顯著升高,甚至達正常的10倍以上。酒精中毒者ν-GT亦明顯升高,有助於診斷酒精性肝病。在急性肝炎時,ν-GT下降至正常較轉氨酶為遲,如ν-GT持續升高,提示轉為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時,ν-GT持續低值提示預后不良。
如果是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r-谷氨醯轉肽酶會成倍升高;若輕度升高,可能是飲酒、熬夜、疲勞、服用藥物等原因。
γ-谷氨醯轉移酶(γ一GT)
健康人血清γ-GT水平甚低(<40單位),主要來自肝臟,少許由腎、胰、小腸產生。
γ-GT在反映肝細胞壞死損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黃疸鑒別方面有一定意義,肝臟內排泄不暢(肝內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膽道系統阻塞)以及肝硬化、肝腫瘤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均可升高。

參考


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廣泛分佈於人體組織中,腎內最多,其次為胰和肝,胚胎期則以肝內最多,在肝內主要分佈於肝細胞漿和肝內膽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來自肝臟。正常值為3~50μ/L(γ-谷氨醯對硝基本胺法)。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變失代償時僅輕中度升高。但當阻塞性黃疸時,此酶因排泄障礙而逆流入血,原發性肝癌時,此酶在肝內合成亢進,均可引起血中轉肽酶顯著升高,甚至達正常的10倍以上。酒精中毒者ν-GT亦明顯升高,有助於診斷酒精性肝病。在急性肝炎時,ν-GT下降至正常較轉氨酶為遲,如ν-GT持續升高,提示轉為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時,ν-GT持續低值提示預后不良
如果是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r-谷氨醯轉肽酶會成倍升高;若輕度升高,可能是飲酒、熬夜、疲勞、服用藥物等原因。
γ-谷氨醯轉移酶(γ一GT)
健康人血清γ-GT水平甚低(<40單位),主要來自肝臟,少許由腎、胰、小腸產生。
γ-GT在反映肝細胞壞死損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黃疸鑒別方面有一定意義,肝臟內排泄不暢(肝內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膽道系統阻塞)以及肝硬化、肝腫瘤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均可升高。

檢測方法


目前國內主要採用IFCC和歐洲常規Szasz法。二者均是以γ谷氨醯-3-羧基-4-對硝基苯胺和雙甘肽為底物的酶動力。GOT作用於γ-谷氨醯-3-羧基-4-對硝基苯胺和雙甘肽產生γ一谷氨醯雙甘肽和5-氨基2-硝酸苯甲酸鹽,在405nm處檢測吸收峰,計算出血清中GGT的濃度。

偏高原因


1、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時,谷氨醯轉移酶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動期,谷氨醯轉移酶表現正常,若谷氨醯轉移酶持續升高,則表示病情惡化;
2、酒精性、藥物性肝炎:谷氨醯轉移酶一般在300~1000U/L,酗酒者戒酒後谷氨醯轉移酶就會隨之下降;
3、膽道阻塞性疾病也可以造成谷氨醯轉移酶升高,肝內阻塞會誘使肝細胞產生大量的谷氨醯轉移酶,甚至會達參考值上限的10倍以上;
4、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腫瘤、前列腺腫瘤等亦可使谷氨醯轉移酶輕度增高;
5、過度食用高高蛋白補品也會增加肝臟負擔,導致谷氨醯轉移酶升高。

危害


1、預示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時,壞死區鄰近的肝細胞仙酶合成亢進,引起血清谷氨醯轉肽酶偏高。慢性活動性肝炎時谷氨醯轉肽酶檢測值常常高於谷氨醯轉肽酶正常值的1~2倍,如長期升高,可能有肝壞死傾向。
2、預示肝膽疾病:肝內或肝外膽管梗阻時,谷氨醯轉肽酶排泄受阻,隨膽汁返流入血,致使血清谷氨醯轉肽酶偏高。
3、預示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的谷氨醯轉肽酶也常升高,但一般營養性脂肪肝時血清谷氨醯轉肽酶活性多數不超過正常值的2倍。
4、預示酒精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谷氨醯轉肽酶幾乎都上升,成為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徵。
5、預示肝硬化:肝硬化時血清谷氨醯轉肽酶的改變取決於肝內病變有無活動及其病因。在非活動期多屬正常,若伴有炎症和進行性纖維化則往往上升。原發性或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則往往早期有谷氨醯轉肽酶升高。有人認為肝硬化早期時谷氨醯轉肽酶升高,嚴重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例反而很低,這可能由於肝細胞谷氨醯轉肽酶合成能力喪失,從而認為肝硬化患者如果谷氨醯轉肽酶較高,提示疾病尚處於早期階段。
6、預示肝癌: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病人中,谷氨醯轉肽酶多數呈中度或高度增加,可大於正常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其他系統腫瘤多屬正常。但肝癌谷氨醯轉肽酶的測定結果與其他肝膽疾病,尤其與黃疸病例重疊甚多,故單項測定谷氨醯轉肽酶對肝癌並無診斷價值,但若同時測定甲胎蛋白、鹼性磷酸酶(AKP)和GGT,則診斷價值較大(甲胎蛋白陰性,而AKP、GGT上升,尤其在無黃疸、轉氨酶正常或僅輕度升高者,應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偏低緣由


氨醯轉移酶主要存在於腎臟、肝臟及胰腺中,血清中的谷氨醯轉移酶主要來自於肝膽系統。臨床上谷氨醯轉移酶偏低的現象並不常見,一般谷氨醯轉移酶值只要在參考範圍內屬於正常情況。乙肝患者體內谷氨醯轉移酶若出現過度偏低則可能有重型肝炎,另外,急性乙肝爆發期也可使谷氨醯轉移酶出現偏低的情況。

異常的原因


由於谷氨醯轉肽酶在肝內主要存在於肝內膽管上皮和肝細胞漿中,肝外膽管和肝內梗阻時,就會造成谷氨醯轉肽酶排泄受阻,隨膽汁返流入血,致使血清谷氨醯轉肽酶異常。
除了肝臟外,體內如腎、肺、睾丸、心、腦、肌肉也都含有谷氨醯轉肽酶,因此當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乙型腦炎心肌炎膽囊炎、血吸蟲病等,都會造成谷氨醯轉肽酶的異常。
藥物過敏,以及葯源性或中毒性肝損害都能夠造成谷氨醯轉肽酶異常的。
患有膽囊及胰腺疾病、膽管阻塞,因為谷氨醯轉肽酶是從膽管排泄的,以上疾病也可導致谷氨醯轉肽酶異常。
妊娠中毒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等,甚至正常妊娠有時也是谷氨醯轉肽酶異常的常見原因。

肝膽疾病


谷氨醯轉肽酶對於肝膽疾病的診斷缺乏特異性,血清水平升高不僅提示肝膽疾病,也見於肝臟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和糖尿病。
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谷氨醯轉肽酶的血清水平,如酗酒,巴比妥、苯妥英和男性用藥也可能有谷氨醯轉肽酶改變。
但是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與轉氨酶水平和肝病變程度有良好的一致性。谷氨醯轉肽酶升高與轉氨酶正向線性相關。谷氨醯轉肽酶異常率與肝組織病變的程度顯著相關,故此谷氨醯轉肽酶也算是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