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自動免疫
人工自動免疫
人工自動免疫是人為地給機體注射含有具有抗原性的物質(疫苗),使機體主動產生特異性免疫力,將病原體或其產物製成的各種疫苗、菌苗、類毒素,作為抗原通過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種到易感人體內,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抗體,而獲得對相應傳染病的抵抗力。
其作用的大小取決於宿主所產生的免疫反應強度。影響宿主免疫反應的因素包括疫苗所含的抗原量,免疫途徑(如肌肉注射、口服等),母體抗體的存在與否,宿主因素如:年齡、免疫抑制、遺傳易感性,疫苗自身特點等。免疫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大多數疫苗要求在自然感染髮生前數周接種,從而使機體有足夠的時間產生免疫反應。
接種后l ~4周產生免疫力,可持續半年至數年。多用於預防某些傳染病。
1.滅活疫苗(inactivated):亦稱死疫苗,是選用免疫原性強的病原微生物,經人工大量培養后,用理化方法滅活而製成。死疫苗主要誘導特異抗體的產生,為維持血清抗體水平,常需多次接種,有時注射局部和全身的反應較重。由於滅活的病原體不能進入宿主細胞內增殖,不能通過內源性抗原提呈途徑誘導CTL的產生,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常用的有傷寒、霍亂、百日咳等。滅活疫苗的易於保存,有效期長。
2.減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是用減毒或無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製成的疫苗。傳統的製備方法是將病原體在培養基或動物細胞中反覆傳代,使其失去毒性,但保留抗原性。例如,用牛型結核桿菌在人工培養基上多次傳代后製成卡介苗,用脊髓灰質炎病毒在猴子腎細胞中反覆傳代后製成疫苗。活疫苗接種類似於隱性感染或輕症感染,病原體在人體內有一定的生長繁殖能力,一般只需接種一次。多數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持久,除誘導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外,還可產生細胞免疫,經自然感染途徑接種還形成粘膜局部免疫。其不足之處是疫苗在體內存在著回復突變的危險,但在實踐中十分罕見。免疫缺陷者和孕婦一般不宜接種活疫苗。減毒活疫苗的潛在優勢在於它還可導致減毒株在易感者之間的水平傳播,這種傳播可能會增加人群的實際免疫覆蓋率,但有時這種水平傳播會增加減毒株恢復毒性的可能性。因此,對於有可能產生水平傳播的疫苗減毒株,必須實施嚴格的監測。
減毒活疫苗的免疫反應強於滅活疫苗,且由於免疫記憶而維持終身。減毒活疫苗具有接種量小、接種次數少,免疫效果好、維持時間長的優點,但不易保存,通常需要冷鏈運轉。
3.類毒素(toxoid):是用細菌的外毒素經0.3%~0.4%甲醛處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製成的疫苗。接種后使機體產生抗毒素,中和相應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從而預防細菌感染,如破傷風類毒素、白喉類毒素等。
4.亞單位疫苗(subunit vaccine):是去除病原體中與激發保護性免疫無關的甚至是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製成的疫苗。如提取百日咳桿菌的絲狀血凝素製成的無細胞百日咳疫苗,提取細菌多糖成分製成的腦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型流感桿菌的多糖疫苗等。此種疫苗免疫效果好,副作用小,但製備麻煩
5.重組疫苗(recombinant vaccine):是利用DNA重組技術製備的只含有保護性抗原成分的純化疫苗。首先選定病原體編碼有效抗原的基因片段,將該基因片段與載體重組后導入細菌、酵母菌或動物細胞內,通過大量繁殖這些細菌或細胞,使目的基因的產物增多,最後從細菌或細胞培養物中收集、提取、純化所需的抗原。世界上第一種重組疫苗是乙肝疫苗。重組疫苗不含活的病原體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
6.DNA疫苗(DNA vaccine):亦稱核酸疫苗,是用編碼病原體有效抗原的基因與細菌質粒構建的重組體直接免疫機體,轉染宿主細胞,使其表達保護性抗原,從而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的疫苗。研製的疫苗包括HIV、流感病毒、輪狀病毒、瘧疾等。
核酸疫苗的問世被譽為疫苗學中的一次革命。對核酸疫苗的確切作用機制,以及接種人體后的安全性等問題正在繼續深入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