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下區
山東省濟南市轄區
歷下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位於濟南市城區東部,東與歷城區接壤,西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南與濟南市歷城區接壤,北與歷城區接壤。中心位置介於北緯36°39′45″,東經117°1′37″之間,總面積100.89平方千米。
歷下區名勝古迹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龍洞、開元寺、環城公園等。主要高校有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政法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山東警察學院等。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歷下區常住人口819139人。2018年,歷下區下轄13個街道。
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據為191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總量居全市首位。
春秋戰國時代,歷下屬齊國。據《史記·晉世家》載:“平年伐齊,齊靈公與戰靡下”。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歷下屬濟北郡,稱歷下邑。
西漢,景帝四年(前153年),設歷城縣,治所在歷下。歷下屬濟南郡歷城縣。
晉代,濟南郡治所由平陵城遷至歷城縣。
隋唐時代屬齊州歷城縣。
宋代屬濟南府歷城縣。
元代屬濟南路歷城縣。
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承宣布政使司從青州移歷城。從此,歷下古城是省、府、縣三級官府所在地。
清代屬濟南府歷城縣。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屬岱北道歷城縣,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南道歷城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立濟南市,歷下為濟南市第一、二、三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歷城縣治所遷出。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濟南市解放初,行政區劃沿用舊制。同年10月成立區人民政府。
1951年1月,城區改稱第二區,第三區改稱第一區。同年6月,區公所改稱區人民政府。
1952年7月,第一、二區各設5個街道居民社區管理街道工作。
1954年12月,居民社區改為街道。
1955年1月,第一區與第二區合併,稱第一區,區機關駐舜井街和寬厚所街44號,轄9個街道。同年,濟南市將山東師範學院、濟南第七中學、濟南第八中學划入第一區。區界:東到東圩子牆外環城公路(含七中、八中、山東師範學院);西從山東工業學院西牆向北經三和街到護城河,沿南護城河向西到坤順門,沿西護城河向北到舊城垣西北角;南到千佛山北公路(含千佛山名勝);北從大明湖北岸沿北圩子壕溝至花園庄。同年9月,第一區改稱歷下區。
1956年7月,濟南市濼源區撤銷,正覺寺街和趵突泉兩個街道划入歷下區。歷下區轄11個街道。區界:東到東圩子外環城公路;西從南新街向北經趵突泉公園西牆沿西護城河到大明湖公園西南門;南到千佛山北公路;北從大明湖北岸沿北圩子壕溝至花園庄。
1959年12月,濟南市市中區撤銷,普利門和西青龍街兩個街道(轄7879戶、32352人)划入歷下區。歷下區轄13個街道。
1960年5月,歷下區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所轄街道改稱分社。人民公社期間,為體現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濟南市將歷城縣的七里河、甸柳庄、洪家樓、全福庄、石門李庄、鵲華、陽光、馬家莊、窯頭、姚家莊、太平庄、中井、下井、荊和、漿水泉、菜市庄16個大隊划入歷下區。區界:東從石門李庄、七里河經姚家莊到漿水泉;西從南郊賓館西牆向北經桿石橋沿順河街到普利門,向東到西門橋,沿西護城河向北到大明湖公園西牆;南從漿水泉經太平庄到南郊賓館南牆;北到黃台山以北石門李庄。
1961年5月,濟南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市東區,旭日1分社和東郊分社划入歷下區。7月,七里河等16個農業大隊復歸歷城縣。10月,濟南市恢復市中區,西青龍街分社和共青團路(原普利門)分社復歸市中區。
1962年12月,撤銷城市人民公社,市區分社恢復街道名稱,保留旭日分社和東郊分社。
1964年11月,旭日分社改稱工業二路分社。
1967年2月,東郊分社和工業二路分社建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10月,東郊和工業二路兩個革命委員會解體,所轄非農業人口分別劃歸東關街道革命委員會和解放路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劃歸郊區管理。
1979年9月,歷城縣北園人民公社菜市大隊、東關大隊划入歷下區東關街道;姚家人民公社陽光大隊划入歷下區解放路街道;向陽大隊划入歷下區司里街街道。
1982年2月,歷下區將趵突泉和正覺寺兩個街道經十路以南地區劃歸新成立的千佛山街道;將解放路街道歷山路南段以東地區劃歸新成立的文化東路街道;將解放路街道歷山路北段以東、東關街道花園路以南地區劃歸新成立的建築新村街道。
1985年底,歷下區轄13個街道、146個居民社區。
歷下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城區東部,東界從省紡織學校向北經甸柳庄、解放路第三小學沿山大路到黃台車站,與濟南市郊區接壤;西界從南郊賓館西牆向北經趵突泉公園西牆到坤順門橋,沿西護城河到北護城河,與濟南市天橋區、市中區接壤;南界從省紡織學校向西經羊頭峪水庫沿千佛山南麓到南郊賓館西牆,與濟南市郊區接壤;北界從黃台火車站向西經歷山路、海晏門、歷黃路到艮吉橋,沿北護城河到西護城河,與濟南市郊區接壤。介於北緯36°39′45″,東經117°1′37″之間,總面積100.89平方千米。
歷下區大地構造單元,位於山東地塊泰山隆起北側,北臨濟陽坳陷。地質情況較簡單,歷下區南部即黑虎泉以南至千佛山一帶,分佈著古生界奧陶系下統和中統的海相沉積的碳酸鹽地層。其中下統為白雲質灰岩和白雲岩,它的上部含燧石結核和條帶,地層厚度為106.92米;中統按照沉積韻緯劃分為三組六段,每組的下段岩性為薄層狀泥灰岩、泥質灰岩夾角礫狀泥灰岩和白雲質泥灰岩,厚度為31.63米至46.70米,每組的上段為深灰色厚層石灰岩和豹皮狀石灰岩,厚度為121.09米至226.46米,產珠角石化石,中統總厚度為678.64米。這些地層呈單斜構造,東西走向,傾向北,傾角平緩,一般8度左右。
歷下區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2米,最高為白雲山,海拔545米。
歷下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多風。冬季5個月(11月至翌年3月),夏季3~4個月(5月至8月),春、秋季均不足2個月。
歷下區的河流有護城河、菜市庄河、曲水亭河、大柳行頭河。護城河是在舊城四周修建的人工河,全長6260米,轄區5534米。河水源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群、五龍潭泉群水入西護城河,經北護城河,西濼河入小清河;黑虎泉群水入南護城河,經東護城河,菜市庄河入小清河;珍珠泉群水經曲水亭河入大明湖,出小北門,經北護城河、菜市庄河入小清河。大柳行頭河彙集東圩子壕溝等排水溝之水入小清河。護城河1985年闢為環城公園的遊覽河。
歷下區有泉33處:泉城四大泉群,除五龍潭泉群位於天橋區(其中孝感泉位於歷下區)外,趵突泉群(部分泉位於市中區)、黑虎泉群、珍珠泉群均在區內。
歷下區礦產資源有鐵、鈷、水泥石灰岩。鐵礦為小礦區。礦石以磁鐵礦為主,含少量鐵礦石。鈷礦為鐵礦石的伴生物,貯存在鐵礦石中。水泥石灰岩分佈於南部山區,平均年開採量為86萬立方米。
歷下區野生植物資源有570餘種,可分為脂肪油、芳香油、纖維、藥用等八大類。
歷下區動物資源系華北黃淮平原區類型,野生動物有飛禽、走獸、魚、蛇、兩棲類等,其中野生鳥獸350餘種,天敵昆蟲500餘種,還有家畜、家禽、水生動物等品種繁多的養殖動物。
截至2020年6月,歷下區下轄13個街道:泉城路街道、大明湖街道、東關街道、建新街道、千佛山街道、趵突泉街道、文東街道、燕山街道、甸柳街道、姚家街道、智遠街道、龍洞街道、解放路街道,歷下區政府駐解放東路99號。
截至2018年,歷下區下轄13個街道。歷下區人民政府駐姚家街道解放東路9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70102001000 | 解放路街道 |
370102002000 | 千佛山街道 |
370102003000 | 趵突泉街道 |
370102004000 | 泉城路街道 |
370102005000 | 大明湖街道 |
370102006000 | 東關街道 |
370102007000 | 文東街道 |
370102008000 | 建新街道 |
370102009000 | 甸柳街道 |
370102010000 | 燕山街道 |
370102011000 | 姚家街道 |
370102012000 | 龍洞街道 |
370102013000 | 智遠街道 |
2015年,歷下區人口出生率為7.57‰,死亡率為5.04‰,人口自然增長率2.53‰,合法生育率97.9%。
截至2017年末,歷下區共20萬餘戶,總人口近60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9.2,出生率10.63‰,人口自然增長率6.17‰,合法生育率100%。
2021年,據濟南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歷下區常住人口總計819139人。
2018年,歷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94.8億元,同比增長8.9%,總量居濟南市首位,增幅較2017年同期提高0.9%,居濟南市第五位(市內四區第二位)。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233.1億元,同比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1261.7億元,同比增長8.0%。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歷下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4%,增幅高於濟南市5.8%(濟南市增幅9.6%),居濟南市第五位(市內四區第二位)。其中,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75.76億元,同比增長16.2%。
財稅收支
2018年,歷下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4.19億元,同比增長10.3%,總量居濟南市首位,增幅居濟南市第八位(市內四區第二位)。區域總稅收完成297.97億元,同比增長6.5%,總量居濟南市首位,增幅居濟南市第十位(市內四區第三位)。
人民生活
2018年,歷下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86元,同比增長8.2%,總量和增幅均居市內四區首位。
2007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000萬元,同比2014年增長-22.2%;農業增加值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8.8%。農業機械總動力1.23萬千瓦。耕地1512公頃,其中農作物播種面積1233公頃。糧食總產量5700噸,比上年增長7.5%;水果總產量600噸,比上年增長-28.5%;蔬菜總產量3300噸,比上年增長-13.2%;肉類總產量600噸,禽蛋總產量100噸,奶類總產量200噸。
工業
2018年,歷下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增幅高於濟南市13.7%(濟南市增幅7.1%),較2017年同期提高33.93%,居濟南市首位。實現工業總產值313.17億元,同比增長33.13%;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17.38億元,同比增長32.4%;利潤總額7.51億元,同比增長13.2%;利稅78.91億元,同比增長1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11.80%
建築業
2018年,歷下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08.0億元,同比增長11.6%。
2018年,歷下區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居濟南市首位。服務業各行業所佔的比重分別是:金融業(27.8%)、非營利性服務業(19.9%)、批發零售業(16.2%)、營利性服務業(15.3%)、房地產業(10.7%)、住宿餐飲業(5.6%)、交通運輸業(4.5%)。從服務業行業內部結構看,對服務業增長貢獻率排名前三的行業為: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92.4億元,同比增長21.4%,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45.2%;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51.0億元,同比增長17.9%,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38.2%;金融業增加值350.6億元,同比增長3.6%,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13.2%
國內貿易
2018年,歷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57.10億元,同比增長10.4%,總量居濟南市首位,增幅高於濟南市0.4%(濟南市增幅10.0%),居濟南市第四位(市內四區第三位)。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511.25億元,同比增長9.7%,總量居濟南市首位,增幅高於濟南市2%(濟南市增幅7.7%),居濟南市第四位(市內四區第三位)。限額以上銷售額907.56億元,同比增長1.0%。
對外經濟
2018年,歷下區進出口總額完成67.18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出口總額完成25.03億元,同比下降28.9%,總量居濟南市第六位(市內四區第二位),增幅居濟南市末位;進口總額完成42.15億元,同比增長48.2%。
房地產業
2015年,歷下區房地產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10.16%,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13.04%。
金融業
2015年,歷下區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29.1%,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64.73%。
招商引資
2018年,歷下區實際利用外資額33.92億元,同比增長51.09%,總量居濟南市第二位(市內四區首位),增幅居濟南市第五位(市內四區第二位)。
基礎建設
2018年,歷下區完成100餘條道路養護提升,打通和平路東延等9條瓶頸路,整治提升9條河道。完成人防工程維護4處、雙氣安裝1萬餘戶。城市環境持續優化。“城市雙修”工作有序開展,解放東路拓寬工程順利實施,茂嶺山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基本完成。積極推進“引山入城”,完成7座山體綠化,推進4座山體公園建設。綠化提升30餘條主次幹道,實施裸土覆綠10.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5%。完成89棟樓宇、80萬平方米綠化帶的亮化任務。萬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順利完成了市下達目標任務。
歷下一名,取意於大舜帝耕作於歷山之下。2600年的建城史使這裡德重禮義、名士輩出、人才薈萃、文化積澱十分豐厚。唐朝詩人杜甫在“歷下亭”吟唱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讓歷下千百年來盡顯名人風騷。轄區內的三大名勝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以及舜祠、娥英祠、魯班祠、清照祠、鐵公祠、閔子騫墓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迹,更是讓歷下這塊土地璀璨奪目,聞名遐邇。
春秋時期,《詩經》中“大東”詩篇的作者譚國大夫是濟南人。西漢經學家伏生,濟南人。據載:“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后編成《尚書大傳》,現存《今文尚書》28篇。東漢末年濟南相曹操,也是傑出的文學家。唐代書法家李邕,任濟南太守時書寫的《靈岩寺碑》,是後人學習書法的楷模,他以書法、文章、碑刻出名,被譽為“北海三絕”,有文集10卷。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曾多次來濟南。李白有《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昔我游齊都》等詩。杜甫寫下了《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等詠贊濟南的詩篇,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等著名詩句至今廣為傳誦。宋代傑出的文學家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任齊州知州時寫了不少詠頌濟南的詩篇,他的散文和詩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很大。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兩次來濟南遊覽觀賞泉城名勝,題詠詩篇。蘇軾之弟蘇轍,“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濟南任掌書記3年,寫了大量歌詠大明湖、趵突泉等名勝的詩篇。宋代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濟南人,在詞壇獨樹一幟,被稱為“易安體”。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濟南人,詞以豪放著稱,與蘇軾並稱“蘇辛”。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客居濟南時寫了許多優美動人的詩篇,有“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佳句。明代詩人邊貢,濟南人,“前七子”之一,有《華泉集》。明代詩人晏壁,作《濟南七十二泉詩》。明代著名詩人,“后七子”領袖李攀龍,濟南人,在大明湖百花洲築“白雪樓”,寫下不少吟詠濟南山水名勝的詩篇,詩集有《滄溟文集》,撰有《古今詩刪》等。清初著名詩人朱彝尊,施閏章等在濟南任官期間留下許多歌詠濟南名勝古迹的詩章。清初傑出詩人王士真,曾邀請在濟南的文壇名士,集合於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賦詩,他的《秋柳詩》名傳天下。清代傑出學者桂馥,研究文字學,寫了《說文義征》50卷,著有《札朴》、《晚學集》等,他書寫的《歷山銘》石刻今存千佛山。清代書法家鐵保,將劉鳳浩詩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撰寫石刻在大明湖公園內,被遊人傳為佳句,著有《惟清齋全集》傳世。中國現代畫家俞劍華,歷下區奎垣街人,從事美術50多年,歷任上海美專、暨南大學、新華藝大、東南聯大、誠明學院教授,著有《中國繪畫史》、《國畫研究》、《歷代名畫觀摩記》、《兩宋花鳥畫》等,在畫界很有影響。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濟南任教,並撰文歌詠泉城。文學家郭沫若曾多次來濟南,在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都留有詩詞。著名的書法家舒同曾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留下了很多書法佳品。特別是晚清文人劉鶚,寄居濟南布政司街時,所著《老殘遊記》是根據在濟南生活所寫,書中對“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老城區風景作了細緻的描寫。
歷下區歷史文化悠久,它不僅是泉城濟南的老城區,也是濟南的文化大區,先後被國家譽為“全國文明建設先進城區”和“全國文化先進區”稱號。
歷下區共有道路313條,道路總長245912.49米,總面積6169966.62平方米;其中主幹道26條,主幹道道路長度72448.25米,主幹道道路面積3133141.84平方米;次幹道51條,次幹道道路長度64611.77米,次幹道道路面積1577024.22平方米;支路70條,支路長度50590.29米,支路道路面積856274.81平方米;街坊166條,坊長度58262.19米,坊道路面積603525.76平方米。
濟南東站和黃台火車站地處轄區北,是濟南市貨物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位於轄區東,是華東地區第二大空港;公路輻射成網,濟青高速公路使濟南到青島僅需3.5小時的時間。
2015年,歷下區組織企業申報市級以上科技計劃57項,有24項獲得市級立項,獲支持資金621萬元。發明專利申請量591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367件,居全市十個縣(市)區首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家。
2017年,歷下區共爭取國家及省市科技計劃26項,資金4228萬元。其中,山東康眾醫藥獲得科技部新葯創製重大專項,項目資金741萬元;濟南晶恆、山東康眾醫藥等獲得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金共550萬元;市級科技計劃22項,項目資金共2937萬元。
2015年,歷下區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全區省市級規範化學校達90%以上。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2018年,歷下區歷山雙語、甸新佳園等5所學校、幼兒園投入使用,增加學位7470個。
截至2015年末,歷下區共有區屬文化館1處,區圖書館藏書37萬冊,較上年增長51%。轄區內文化娛樂業業戶292戶,較上年增長7.4%。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全區社區健身場所200餘處,開展“書香歷下”活動,全區“十分鐘公益文體服務圈”基本建成。
2018年,歷下區新增社區健身場所3個、健身路徑30條。
截至2015年末,歷下區共有衛生機構542個,其中,醫院49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1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13991張,衛生技術人員17266人,其中,醫生6632人,護士7997人。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97%。
2018年,歷下區推進“健康歷下”建設,新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所。
2015年,歷下區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線救濟費1256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人數32802人,“老、弱、病、殘、孕、婦、幼”等各類群體保障實現全覆蓋。全年在民生和社會事業方面的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66%以上。
2018年,歷下區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06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6.65萬人,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延伸。累計發放低保金845萬元,困難特殊群體幫扶力度持續加大。
2015年,歷下區濟南中央商務區3.2平方千米核心區規劃確定,200餘萬平方米載體投入使用。完善配套城區基礎設施,建成使用全國最先進的生活廢棄物轉運中心,垃圾密閉運輸率100%。環衛保潔實現全覆蓋,全區主次幹道機掃率、沖刷作業率100%。加強社區建設管理,對開放式小區進行了環境整治,對部分小區實施交通微循環改造,歷下區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城市綠化水平繼續提高。完成燕翅山、牧牛山等5座山體綠化提升,新建綠地8.63萬平方米,新鋪草坪13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44.84%。紮實推進空氣質量改善工作。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規範管理全區在建工地,積極推進淘汰黃標車、燃煤鍋爐工作,全區城市環境各項指標達標率良好。
2018年,歷下區濟南歷下醫養結合中心開工建設,新增4處街道綜合養老中心。
2018年,歷下區新增城鎮就業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濟南三大名勝
山5座:千佛山、燕子山、佛慧山、龍洞山、茂嶺山。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海拔258米,佔地166公頃,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建國后,1959年闢建為公園;燕子山海拔276米,位於濟南市的東部,燕子山原來是濟南的一座名山;佛慧山在千佛山東南1.5千米處,又名大佛頭山,海拔460米;在濟南近郊東南15千米處的龍洞山上,相傳,唐堯時,有孽龍在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來捉拿,孽龍鑽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稱禹登山。
泉33處:泉城四大泉群,除五龍潭泉群位於天橋區外,趵突泉群、黑虎泉群、珍珠泉群均在區內。
湖河3條:大明湖、百花州、護城河。其中大明湖,擴建前景區總面積74公頃,湖面46公頃,陸地28公頃。擴建后總面積103.4公頃,比擴建前新增29.4公頃,湖面55.4公頃、陸地48公頃。
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09月10日,2020中國百強區榜單出爐,歷下區排名21名。
2020年11月,被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確定為“全國第四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2020年12月6日,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歷下區入選。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2021年8月,入選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