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壺

煎茶煮水的器皿

鐵壺,亦稱鐵瓶,是用來煎茶煮水的器皿。以生鐵為原料,用傳統鑄造工藝,以及通過後期的手工打磨,成型的茶壺,兼具養生、觀賞和收藏價值。

鐵壺最早可追溯至江戶時期,距今有數百年歷史。茶道從中國傳入日本后,成為了日本的時尚,到了江戶時代,茶友們將“茶釜”加上注水口和把手用來泡茶,鐵壺隨之誕生。

起源發展


鐵壺
鐵壺
鐵瓶最初是與茶釜在相同年代出現的。最初的鐵瓶被稱為手取釜,據史料記載手取釜最早出現在延慶2年(1309年)的室町時代,手取釜的用途多為藥用。
手取釜是室町幕府時代的作品,與現在的鐵瓶不同底部有三足為支撐點。
鐵壺
鐵壺
在1750年代,現代的鐵瓶由三代小泉仁左衛門設計製作成型,三代小泉也就成為了現代鐵瓶的締造者。在日本江戶末期(1860年代),六代小泉製作了惠比壽大黑大入葉文鐵瓶,這個作品是針對商家販賣而特別設計的作品。各商家也對此作品有著極高的評價,並且把六代小泉所製作的作品稱之為南部鐵瓶。從此鐵瓶在普通大眾間也不斷的普及,南部鐵瓶也名聲大噪。
鐵壺
鐵壺
大正9年(1920年)鐵瓶生產也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因此,各大鐵瓶製作釜師相聚一堂開展了鐵瓶製作討論會,並且邀請多位茶道名家作為審查員鑒賞作品。但是由於釜師製作的作品設計非常獨特不適合日本茶道精神,所以茶道名家建議釜師在鑽研製作技巧的同時也應該學習日本茶道文化。在這些釜師中最為突出的就是13代鈴木盛久(1896~1976),13代盛久接受了茶道名家的建議,不單學習了茶道,並且自己也建了一所小茶室對茶道文化進行了刻苦的鑽研。最終,13代盛久把茶道文化融入了作品之中,他的作品得到了廣泛的好評,並且被授予了無形文化財保持者(人間國寶)的稱號。盛久最經典的代表作日之丸也是融合了茶道文化后孕育而成的作品。
明治時期以後,南部鐵器(盛岡水澤)的鑄造業有著飛速的成長,在昭和31年(1956)鐵瓶的產量到達了頂峰,月生產量達到了5000個。但由於需求減少,整個鑄造產業也面臨了極大的考驗。京都龍文堂在江戶中期(1715~1845),使用了蠟型製作法來製作鐵壺,所製作的鐵壺細緻精美,紋理清晰,但由於戰爭原因,產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山形鐵瓶是在明治維新時期(1868~1911)逐漸開始製作鐵瓶,鐵瓶製作始於盛岡(南部鐵器)的委託製作。在1945年戰後時期,山形鐵瓶受到了釜師長野垤志的指導使鑄造技術得到了提升。
也是明治以後,以製造鐵瓶擁有極高評價的釜師,有加賀的宮崎寒稚(十代~十三代)、木越三右衛門(四代~六代)高岡的[金森太吉][畠春齋]等等。除了上述地區,以大量生產鐵瓶而聞名的還有大坂,名古屋,高岡,山形,盛岡,水澤等地,各產地鐵瓶名師輩出。

歷史演變


鐵壺的歷史短到只有兩百多年,雖然如此,可它“出生”並且“成長”在日本最動蕩的時期,所以它依然經歷了滄桑的起伏興衰。
鐵壺
鐵壺
發軔期:1780年左右~1800年左右
這時期鐵壺產量較少,作品流傳有限,是鐵壺的發軔期。這一時期的鐵壺多流傳在比較狹小的圈子裡,較少顧及到民間需求。由於文獻及實物資料極少,所以這一時期的鐵壺製作和使用情況尚處於探索階段。
初興期:1800年~1867年
鐵壺
鐵壺
1800年前後,正是日本煎茶在富人中新近流行起來的雅事,並在煎茶過程中逐漸使用了鐵壺。此時的鐵壺修飾簡單,製作工藝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因此並沒有引起富人的特別注意,他們只當鐵壺是個普通的煮水物。這種觀念的改變由一個名叫四方安之助(1780~1841)的人完成了。
四方安之助借用父親的名字建立了工作室,名為龍文堂,他敏銳地察覺到喜歡煎茶的人的需求,於是用失蠟法製作出帶有浮雕圖案的鐵壺。果不其然,這帶有浮雕圖案的鐵壺深得顧客的歡心。於是四方安之助以奇制勝,用失蠟法鑄造裝飾性強的鐵壺不脛而走,龍文堂名聲在外,日本鐵壺也因此迎來了第一個發展高峰,奠定了鐵壺在在上層社會茶事中的地位。
興盛期:1868年~1938年
在龍文堂的影響下,相繼出現了龜文堂、秦六藏、金壽堂等堂號和名人,他們與龍文堂分庭抗禮,製作的鐵壺在某些方面一度超越龍文堂,使鐵壺的製作工藝與藝術審美有了極大的發揚。這一時期,百堂爭鳴,名家與精品疊出,稱得上是鐵壺史上的盛世。
在這期間,眾多的國際博覽會讓世界認識了日本鐵壺,也令日本手工藝展示在世界面前,鐵壺在世界面前掀開它的面紗,露出驚艷的一面。
1873年維也納博覽會
1873年維也納博覽會
1868年的明治維新帶來了基本的政治和社會變化。1873年的維也納博覽會是第一次世界級的展覽會,日本政府完全支持。
日本工藝在維也納博覽會的成功,通過獲得了很多的獎牌和證書,喚醒了日本手工藝人的精神。它還使日本政府意識到出口的潛力。這個成功使日本繼續參加了更多地方舉辦的博覽會:黑爾本(1875)、費城(1876)、巴黎(1889)、芝加哥(1893)、巴黎(1900)、聖路易斯鐵壺(1904)、倫敦(1910),同時還確定了舉辦國內工業展覽會,比如東京(1877、1881、1890)、京都(1895)、大阪(1903)。特別是1885年日本參加了紐倫堡金屬製品博覽會,有99名日本工藝家展出了492件作品。
通過這些博覽會,日本的手工藝人發現裝飾華麗的藝術品比較受國外收藏者的青睞,因此,高質量裝飾華麗的作品更多地推到西方和博覽會上,符合了那一時代的胃口。於是具有浮雕裝飾的鐵壺會被帶到歐洲博覽會上去銷售,但這種情況不太多。
這期間,日本國內政府意識到保護傳統手工藝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保護國家藝術,同時對傳統日本手工藝術品走向世界持著積極的態度。1874年,日本政府支持成立了一個向世界銷售鐵壺的公司——起立工商會社—秋山,專門出口日本的藝術製品到國外,在1877年和1878年分別在紐約和巴黎開了分公司。
鐵壺
鐵壺
鐵壺已經成了西方社會認可的東方藝術珍品,受到極大的推崇,很多西方商人從起立工商會社—秋山公司那裡直接從日本進貨進行販賣,並且有了專門介紹日本藝術的雜誌——《日本古董》,這使得日本鐵壺在歐洲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
衰落期:1939年~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日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戰爭,鐵壺業一落千丈,基本可以用停滯來形容。既是人類的災難,也是日本鐵壺的橫禍,鐵壺史在這時出現了空白,鐵壺工藝的輝煌從此不再。
回溫期:1946年~今
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鐵壺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由於新的製作方法和商人對利益的追求,已經很難有傳統日本手工藝製作的鐵壺了。鐵壺的製作印上了現代科技發展的印跡。於是老鐵壺越發顯得彌足珍貴,自然地吸引了收藏家的注意。
台灣人是最早發掘日本老鐵壺收藏價值的人群,隨後大陸藏家亦加入收藏隊伍,日本鐵壺突然大熱,但這一回的熱是收藏熱,與盛期的創造熱形成鮮明對比。日本老鐵壺,時隔多年,又找到了它的欣賞者。

工藝


為保護此種手工藝,鐵壺早已被當成傳統的工藝品發展至今;此種作品具有優良的鑄鐵及傳統的技術,其古典的鐵肌及樸素的型態被當成是一種純日式的創作,在日本相當受到重視。
鐵壺
鐵壺
尤其鐵壺更是眾家之中的代表,受到極高的評價;為了符合時代的變遷,仍以傳統的技法為基礎,鑄出與現代生活相襯的作品,不僅是實用的水壺,更是兼具裝飾功能的美術工藝品:如此優良的工藝製品可以讓您長久保存與使用。
鐵壺的製作工藝大致可以分為:蠟模鑄造法、砂鑄法和硬模壓力鑄造法。蠟鑄法所作鐵壺外觀都非常精美,且大部分都採用滿工(也就是外表面沒有空地);“砂鑄法”鐵壺除了霰紋壺,一般不採用滿工,而且羽線(合模線)以下一般都是素地;硬模壓力鑄造鐵壺的形制一般都很誇張,多數為高浮雕圖案。

首選理由


一般人有泡茶的人都知道山泉水或井水比較甜,所以比較講究的人都會想設法弄這種水回來泡茶。曾經有人分析過水質發現這兩類水中鐵的含量較高,其不接觸空氣而以二價鐵離子形式存在。使用鐵壺煮過的水因為含有二價鐵離子,所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可有效提升口感,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

手工打造


手工鐵壺
手工鐵壺
鐵壺的材質對煮水的口感以及二價鐵的釋放影響有限,鐵壺的鐵壺在手工鑄造過程中,經酸化特殊處理消除鐵中雜質。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詣不同,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老鐵壺當時採用的是一種脫臘技術,每件鐵壺鑄好后,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製造出來的壺絕對不會出現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日常煮水器來養生,或是一件藝術品來欣賞,亦或是古董來收藏。

人體益處


鐵壺
鐵壺
科學家早已發現鐵為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鐵,嚴重缺鐵會影響智力發展,而實驗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壺,可增加鐵質的吸收,因此使用鐵壺煮水、泡茶,可釋出易於人體吸收的鐵(二價鐵),鐵質為造血元素,適當飲用除了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鐵還能預防貧血日本人喜愛用鑄鐵類的鍋具及鐵具,來烹煮食物及沖煮茶水,質地純凈的鐵壺在加熱過程會不斷的釋放二價鐵離子(亞鐵離子,Fe2+),飲食的同時,被人體吸收。研究發現使用鐵壺的家庭,對於小孩的發育及血液中的血紅素補充較充足,另一方面在日本長壽村中,多數人仍然有使用鐵壺的習慣,相同的由數據顯示,有使用鐵壺的人中,絕大多數均無貧血及缺乏鐵質的現象。鐵是Hemoglobin(血紅素)、Myoglobin及重要呼吸酵素(Cytochromes)與其它在的運輸和細胞吸中伴演重要角色的酵素的重要成份。主要是以Fe2+的形式存在人體中。亦可做為酵素的Cofacter。人類無法直接吸收金屬的鐵。一般鐵在食物中主要是以三價鐵之型式存在,胃酸可以與鐵反應生成二價鐵離子,而二價鐵離子可以被人體所吸收,所以主要是在十二指腸空腸上端以二價鐵之型式被吸收。

沖煮特性


用鑄鐵茶壺煮出的水為軟水,口感較圓潤、甘甜,用來沖泡飲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僅可以沖煮、還可持續加熱,功能性範圍更廣,所以歐美人士專門用來沖煮花果茶紅茶,用來煮普洱茶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經由鑄鐵壺的沖煮,可有效去除茶中的異味,提升口感。
鑄鐵壺具有強力的導熱性及保溫性,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鐵壺之所以有名,其由來在於鍋燒之製法(800一l000℃炭燒)。因系鍋燒,鐵的表面會變成酸化鐵。此東西被稱為酸化皮膜(帶白的青紫色)。因酸化皮膜沒有直接和鐵及水混在一起,所以燒開的水不會感覺有金屬味道(亦有抑制生菌之作用)。但是,在此狀態,鐵分則不會溶出。然而,在使用當中,從酸化皮膜之較弱部分紅垢會一點一點產生,此乃正常現象。長時間使用鐵壺的話,當鐵壺內之紅垢部分增加時,白色的水垢則會沉澱。此水垢的任務係為了不讓紅垢做不必要之擴散,及凈化水質。

使用保養


使用方法

1.鐵壺第一次使用,先將5-10克茶葉放入鐵壺網內,加水蒸煮約10分鐘。如此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容意生綉;同時可去除新壺的異味。燒開后將壺內水倒掉,重複2-3次,直至水質清澈即可。建議新壺剛開始使用時請每天使用,讓水垢能迅速付著。
2.鐵壺適合的熱源是炭火現在使用電熱爐和瓦斯爐,電磁爐代替也可以。
3.日常使用時,請裝8分滿的水,以免水沸騰后溢出。鐵壺使用約5天後,內壁會出現猩紅色斑點,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這為正常現象,只要水不混濁是不影響飲用的。
4.每次使用后,開小火將壺內水分充分蒸發,再用乾的軟布擦乾,保持壺體乾燥,不要壺內剩水過夜。防止鐵壺生鏽,影響使用壽命。

生鏽處理

1.淘米水除銹:鐵壺、鐵鍋鏟、菜刀、鐵勺等炊具,在用過之後,把它們浸入比較濃的淘米水中,既能防鏽,又可除去銹跡。
2.明礬除銹:鐵壺可用以下方法除銹,往鐵壺內倒入1公斤左右的清水,加入50克左右的明礬,煮沸10分鐘,然後用刷子抹布反覆擦拭即可。
3.醋除水垢:醋是人們最常用的去銹物品,鐵壺生鏽了,只用倒些醋在壺裡,加水煮開,邊燒邊刷,就能很快去除鐵鏽
4.用切開的蔥頭、剛削下來的土豆片蘿蔔皮蘸一點鹽,用力地磨生鏽的地方,能輕易去除鐵壺上的鐵鏽。
其實鐵壺生鏽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鐵壺生鏽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危害,它只是會影響茶或水的口感而已。如果覺得銹漬很難看,我們在去除鐵鏽后,再次使用鐵壺時,可以用切開的生薑塗抹鐵壺,或把喝剩的茶葉渣裝在紗布里擦鐵壺,將洗乾淨的鐵壺浸入濃濃的淘米水中晾乾,從而有效的防止鐵壺生鏽。

中式保養

使用鐵壺原因:具有陶瓷不容易破碎,導熱速度快,保養目標是養壺如新。需要去掉鐵壺中的沉澱物和鐵鏽。
操作方法:
1:利用絲瓜瓤加水,將壺內的銹斑剝落,反覆多次直到再無鐵鏽脫落。
2:發酵程度低的茶類為主。例如:高山茶綠茶普洱新茶等將5-10克茶葉放入鐵壺,加水蒸煮
約10分鐘。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
容意生綉;同時可去除新壺的異味。燒開后將壺內水倒掉,每天重複2-3次,持續15天左右直至水
質清澈即可使用。

日式保養

使用鐵壺原因:雖然鐵壺很早傳入日本但是一直沒有廣泛傳播。到18世紀中期日本茶道開始形成統
一的意識,他們發現煮茶最好的水源的河床都有大量鐵砂成分,用鐵壺煮水可以提高茶味品質。因
此18世紀開始大量仿造唐代鐵壺,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
操作方法:
1:10克鹽調和200克醋(白醋為佳),放入壺中小火煮,不能幹燒。
2:5克鹽配合200克清水與15克裙帶菜(或海帶),放入壺文火中煮。(在鹽促進下海藻
會釋放岩藻多糖成分和褐藻酸鹽鈉,這個本身可以在壺內形成包漿,而且岩藻多糖成分在現代醫學
中發現是抑制和預防癌細胞生長的)
3:放入竹節竹根竹葉混合250克入清水,放入壺裡煮30分鐘。
4:擦乾後下次就可以煮水泡茶飲用
鐵壺長時間使用會愈加黑亮,而且清洗容易。
外表可經常用布擦拭,讓鐵質的光澤漸漸的展現
使用后必須保持乾燥,避免冷水沖熱壺、高處摔下。
同時要窪意不可干燒。
由於是鐵製品,若從高處落下,受到強烈撞擊的話,有可能會破裂,請務必小心!

常識


生鐵製品當中有:鐵瓶(水壺)、急須(茶壺)、火缽(火爐)、瓶墊、茶托鐵鍋風鈴以及花瓶等種類。
一升以下的小壺稱:鐵急須。
一升以上的大壺稱:鐵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