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年
999年
公元999年,阿拉伯人在大加那利島登陸並經商。
區的薩曼王朝(819-999),他聯合今阿富汗境內的另一突厥王朝——哥疾寧王朝(977-1186)的君主馬合木共滅薩曼王朝,從此黑汗王朝奄有阿姆河以北中亞地區。公元999年王均領導士兵起義。
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邢昺奉詔撰《論語》、《孝經》和《爾雅》諸疏,後世習稱邢疏。
公元999年7月,宋真宗置翰林侍讀學士、侍講學士。這是前代所沒有的。
公元999年7月,契丹主下詔諸道,集兵南伐。
公元999年9月,宋真宗詔示在杭州(今浙江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設置市舶司,讓外來客商經營得到方便。宋代國家相對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的發展,各種商品交換也活躍起來,對外貿易也隨之發達。為了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
公元999年9月,遼蕭太后與契丹主幸南京,以皇弟梁王耶律隆慶(遼景宗第四子)為先鋒,開始大舉南伐。隨軍的契丹肱骨大臣——魏王、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卻因病在軍中去世,蕭太后與契丹主都非常哀痛和惋惜,但他的死並未影響到契丹的軍事行動,契丹主命韓德讓代替其職務,大軍繼續南下。
遂城之戰
按宋朝史料記載,楊延朗著名的一戰,是在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的遂城之戰,其官銜是保州(今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而所守的城市是遂城。遂城十分狹小,且不堅固,甚至缺少守城器具,契丹軍猛烈圍攻了幾天。城中人對契丹人非常恐懼,楊延昭便將城中的丁壯集中起來,登上城頭,發給器甲,率領他們共同守御。當時的天氣冷得厲害,楊延昭在思考中突然靈光一閃,歷史上一個經典的守城戰例就隨之誕生了。他傳令下去,在城中大量汲水,夜晚的時候從城牆上往下澆灌到底。就這樣,經過一夜的嚴寒,到了第二天早晨,城上澆的水結成厚厚的一層冰,遂城便成了一座真正的冰城。契丹再來攻城,才發現被宋人耍了,城牆又堅固又光滑,根本沒法爬上去,最後只好望城興嘆,怏怏而去。宋軍這才出城,獲得了很多契丹人遺棄的鎧仗。契丹人在宋遼戰爭中經常在遂城這裡碰釘子,後來遂城被稱為“鐵遂城”,建昭就此想來,與此戰不無關係。
人事改革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孫何上奏宋真宗,改革人事制度,裁汰冗餘官員;調整國家職能部門,把三司所轄的部門和機構歸還給戶部,逐步恢復六部,各司其職。這些建議被真宗採納。同年冬,孫何隨同真宗巡視大名府(汴京的門戶,今河南、河北的交通要塞)。途中,真宗向孫何諮詢邊防局勢和對策。孫何列舉當時軍隊、政府腐敗,將帥無能,守關統帥貪生怕死,邊將守城輕敵等一系列弊病。真宗十分嘉許,並根據孫何建議,將守關邊將傅潛以抗敵畏縮不前和貽誤軍機的罪名給予懲處,流放房州。
1.包拯
包拯999年5月28日出生
元999年5月28日),卒於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7月3日),享年六十四歲。包拯歷任知縣、知府、按察御史、樞密副使等職,並出使過契丹,后封為龍圖閣大學士,死後謚號為孝肅公。包拯是我國北宋時期很有名望的官吏,在國人的心中,他是清官的代表,老百姓稱他為“包青天”。對於貪官來說,他是不講情面的魔王;而他對待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又極具憐憫心和慈悲心。中國民間對當官的包括皇帝都可以有所不敬,但不能不敬重包公。所以神州各地到處都立有包公廟,虔心供奉這位包老爺。
2.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號樂正,福建晉江人。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己亥(公元999年)。公亮幼時既聰慧、好學又勤備。輕興元年(1022年)“以父蔭授大理評事。”這是登入仕途最捷便的門徑,可是公亮卻不願因“父蔭”而享受這種特權的待遇、堅決“不赴調”。
3.折德願
折德願,黨項族人。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病逝,其子折惟昌承襲部族首領。
4.曹彬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省)人,北宋大將,歷任右驍衛上將軍、侍中、武寧軍節度使、都監、樞密使等職。咸平二年(999年)病死,終年69歲。
5.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宋代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
王禹偁公元999年被貶黃州
范正辭,端拱二年(989年),授范正辭為倉部員外郎,後為考功員外郎,通判揚州、定州、杭州。咸平二年(999年),出為河東轉運使。后因過被貶為滁州團練副使。遇赦,復為倉部考功員外郎,膳部郎中。
7.周渭
周渭是恭城縣路口(爐口村)人,據《宋史》記載,生城殘唐五,卒於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賜同進士出身,宦至侍御史。恭城舊縣誌載,他曾關心家鄉人民的疾苦,奏請朝廷稅賦,竭力開發民智,興辦鄉學。因他一生廉潔奉公,頗有政績,死後被朝廷敕封為“忠祜惠烈王”,家鄉百姓感恩德,捐款為他建廟、塑像,有詩聯贊曰:百代相傳周御史;千秋懷念古鄉賢。
8.田錫
宋人田錫,幼敏悟好學,少時即以詩文名擅鄉里。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為貢舉第二名。田錫博覽經史,學通古今,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任兵部員外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擢右諫議大夫、史館編撰。明代正德年間,夾江重建書院,書院后桂花樓為祀鄉賢處,田錫牌位居其二。
9.韓愈
祭祀韓文公(韓愈)始於北宋的陳堯佐,這位大儒與韓愈有相似的經歷,因言事曾被貶潮州,經歷的相似和思想的趨同,惺惺相惜,立廟祭祀始於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陳堯佐兄弟一門二相在我的家鄉流傳甚廣,山洞苦讀,報效國家的陳母教子是川北家鄉歷代訓育子女的楷模。
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
陳列在西安碑林第三是東側第一排南數第一的位置。此碑高298厘米,寬105厘米,刻於宋真宗趙恆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夢英,號宣義,衡州人,宋時沙門和尚,效十八本篆書,尤工玉筋篆,上承秦相李斯,唐李陽冰,在宋初和郭忠恕都是有名的篆書書法家。夢英為了使人們易識,把《說文》的部首偏旁分別楷書註釋,猶如篆隸書體字典,並把郭忠恕答書篆刻石上,對研究中國漢字形體演變及篆書書法的學識提供了重要史料。
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始鑄,鑄工較為規整,有銅、鐵之別
咸平元寶
榆次文廟
是榆次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群之一,是榆次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23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欞星門是文廟的大門,始建於宋真宋成平二年(公元999年),坐落在1.3米高台上,面闊三楹,山琉璃瓦頂,欞星門裡,是半月形水池叫泮池,上面的石橋叫做狀元橋,在橋北是大成門,通過大成門就是大成殿,“大成”之名來源於唐開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文宣王詔書,大成殿外有28根蟠龍石柱和31根木柱圍繞,氣勢磅礴。進入大殿,中央是儒教創始人孔子,兩邊是“四哲”和“十二賢人”。
御書樓
始建於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真宗賜書後更名“御書閣”,
御書樓紀念幣
雪竇寺
古稱雪竇資聖禪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位於青峰環列、泉瀑爭鳴雪竇山之中,有“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剎;澗繞寺走,處處可聽泉”之勝。清《雪竇寺志》載:晉時有尼結塵山頂,初名瀑布院。公元841年(唐會昌元年)移建今址,改名瀑布觀音院。公元999年(宋咸平二年)宋真宗趙恆賜名雪竇資聖禪寺。1245年(淳祜五年),理宗趙昀賜書“應夢名山”,香火鼎盛,此後歷經興衰,寺宇屢毀屢建,至20世紀60年代初遺存殿宇,有清代初期所建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閣、後殿、東西廂樓房、方丈樓等。現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大慈彌勒道場所在地。
4月11日——包拯,北宋官員。(1062年去世)
曾公亮,北宋官員。
曹彬,北宋初年大將。(931年出生)
周渭北宋官員。(922年出生)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咸平二年(遼統和十七年)
春,正月,乙卯朔,遼主如長春宮。
甲子,詔:“尚書丞、郎、給、舍,舉升朝官可守大州者各一人,俟使三任有政績,當議獎其善舉;有贓私罪,亦連坐之。”
乙丑,命禮部尚書溫仲舒知貢舉,御史中丞張詠、刑部郎中、知制誥師頏同知貢舉,仍當日入貢院。始封印卷首。頏,內黃人。
禮部侍郎楊徽之,以衰疾求解職,甲戌,授兵部侍郎,依前兼秘書監。及占謝,便殿命坐,勞問久之,且曰:“圖書之府,清凈無事,可以養性也。”徽之純厚清介,尤疾非道干進者,嘗言:“溫仲舒、寇準用搏擊取貴仕,使後輩務習趨競,禮俗浸薄。”世謂其知言。
二月,丙申,以趙普配饗太祖廟庭。
辛丑,太常丞、判三司催欠司王欽若,表述帝登位以來,放天下逋欠錢物千餘萬,釋繫囚三千餘人,請付吏館。帝謂近臣曰:“茲事先帝方欲行之,朕奉成先志耳。”因命學士院召試欽若。及覽所試文,謂輔臣曰:“欽若非獨敏於吏事,兼富文詞;今西掖闕官,可特任之。”即拜右正言,知制誥。
己酉,帝謂宰相曰:“聞朝廷中有結交朋黨、互扇虛譽、速求進用者。浮薄之風,誠不可長。”乃命降詔申警,御史台糾察之。
秘書監楊徽之薦著作佐郎、通判泰州戚綸,文學純謹,宜在儒館。三月,甲寅朔,以綸為秘閣校理。綸父同文,隱居教授,學者不遠千里而至,登科者五十六人,門人追號曰堅素先生。
丙辰,命度支郎中裴庄等分詣江南、兩浙,發廩粟賑饑民,除其田租。
癸亥,詔:“今歲舉人頗眾,若依去年人數取合格者,慮有所遺落。進士可增及七十人,諸科增及一百八十人。”禮部尋以孫暨二百五十人名聞,內諸科一舉者六人,特黜去之,餘並賜及第。
京西轉運副使、太常博士、直史館眉山朱台符上言:“陛下受命,與物更始,授繼遷以節鉞,加黎桓以王爵,咸命使者鎮撫其邦;惟彼契丹,未蒙渥澤,非所以昭王道之無偏也。臣愚以為宜因此時,擇文武才略習知邊境之士,為一介之使,以嗣位服除,禮當修好,與之盡棄前惡,復尋舊盟,利以貨財,許以關市,如太祖故事,則兩國既和,無北顧之憂,可以專力西鄙,繼遷當自革心而束手,是一舉而兩獲也。”台符又自請北使,時論稱之。
甲戌,詔:“川峽、廣南、福建路官丁憂,許給驛歸。”先是小官遠任遭喪,多芒屨策杖,流落不能歸,故有是詔。
秦悼王旅葬涪陵,閏月,詔擇汝、鄧間地改葬。
庚寅,詔有司:力役無名、營繕不急者,悉罷之。
皇太后居西宮嘉慶殿,宰相引漢、唐故事,上宮名曰萬安;從之。
帝以亢旱,詔中外臣庶並直言極諫。時有上封指中書過失請罷免者,帝覽之,不悅,謂宰相曰:“此輩皆非良善,止欲自進,當譴責以警之。”李沆進曰:“朝廷比開言路,苟言之當理,宜加旌賞,不則留中可也。況臣等非才,備員台輔,如蒙罷免,乃是言事之人有補朝廷。”帝曰:“卿真長者!”
以河北轉運使、右諫議大夫索湘為戶部使。湘質樸少文,而長於吏事,歷任邊部,所至必廣儲蓄,為備豫計,出入軍旅間,著能名。先在河北,凡擾民事,多奏罷之。又,自京替茶至榷場,事最煩擾,復多損敗,湘建議,請許商賈緣江載茶詣邊郡入中,既免道途之耗,復有徵算之益。又,威虜、靜戎軍,歲燒邊草地以虞南牧,言事者請於北寨山麓中興置銀冶;湘以為召寇,亦奏罷之。
詔三館寫四部書二本,一置禁中之龍圖閣,一置后苑之太清樓,以備觀覽。
京西轉運副使朱台符上疏,請重農積穀,任將選兵,慎擇守令,考課黜陟,輕徭節用,均賦慎刑,責任大臣,與圖治道;優詔褒答。
丙午,詔:“江、浙饑民入城池漁采勿禁。”
夏,四月,丙辰,詔:“文武群臣封事,閣門畫時進入,勿致稽留。”
辛酉,御史中丞張詠上言:“請自今御史、京朝使臣受詔推劾,不得求升殿取旨及詣中書咨稟。”從之。
丙寅,河東轉運使掖人宋摶言:“大通監冶鐵盈積,可供諸州軍數十年鼓鑄,請權罷採取以紓民。”詔從其請。時西北二邊屯師甚廣,摶經制饋餉,以干治稱,朝廷難其代,凡十一年不徙。
丙子,帝謂輔臣曰:“庶官中求才幹則不乏,詢德行則罕見其人。夫德為百行之本,德行之門必有忠臣孝子,豈無德行者能全其忠孝乎?又,庶官所掌之務,多不修舉,而捃拾它局利害,以圖進身。若能自干本局,則百職不嚴而肅,又何患乎政事之撓瀆哉?”
以御史中丞張詠為工部侍郎,知杭州。
詠既至,屬歲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曰:“錢唐十萬家,飢者八九,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起為盜,則其患深矣。俟秋成當仍舊法。”有民家子與姊訟家財,婿言:“妻父臨終,此子才三歲,故命掌資產,且有遺書,令異日以十之三與子,七與婿。”詠覽之,以酒酹地曰:“汝妻父,智人也。以子幼甚,故托汝,倘遽以家財十之七與子,則子死於汝手矣。”亟命以七分給其子,餘三給婿。皆服詠明斷。
先是左正言耿望知襄州,建議:“襄陽縣有淳河,舊作堤截水入官渠,溉民田三十頃。宜城縣有蠻河,溉田七百頃,又有屯田三百餘頃。請於舊地兼括荒田,置營田上中下三務,調夫五百築堤,仍集鄰州兵,每務二百人,開河,市牛七百頭分給之。”帝曰:“屯田廢久矣,苟如此,亦足為勸農之始。”令望躬按視,即以為右司諫、京西轉運使,與副使朱台符併兼本路制置營田事。是歲,種稻三百餘頃。汝州舊有洛陽南務,遣內園兵士種稻,雍熙中,以所收薄,且擾人,廢之,賦貧民。於是從台符之請,復募民二百餘戶,自備耕牛,就置團長,京朝官專掌之,墾六百頃,導汝水澆溉,歲收二萬三千石。
五月,丙戌,詔:“天下貢舉人應三舉者,今歲並免取解,自餘依例舉送。”
帝謂宰相曰:“近聞風俗侈靡,公卿士庶服用逾制,至有鎔金飾衣,或以珠翠者。”張齊賢曰:“此弊當亟懲。先責大臣之家,使各遵樸素,則可以導民宣化矣。”丁亥,令有司禁臣庶泥金鋪翠之飾,違者坐其家長。
丁酉,以殿中丞馬元方權戶部判官,從戶部使陳恕所奏也。元方嘗建言:“方春民乏絕時,請預貸庫錢,約至夏秋令輸絹於官,公私便之。”朝廷因下其法於諸道,令預買絹,蓋始於此。
乙巳,幸樞密使曹彬第問疾,賜白金萬兩,問以後事,對曰:“臣無事可言。臣子璨、瑋,材器皆堪任將帥。”又問其優劣,曰:“璨不如瑋。”先是知雄州何承矩奏遼謀入邊,帝以問彬,對曰:“太祖英武定天下,猶委孫全興經營和好。陛下初登極時,承矩常發書道意,臣料北鄙終復成和好。”帝曰:“此事朕當屈節為天下蒼生,然須執紀綱,存大體,即久遠之利也。”嘗有詔聽民越拒馬河抵契丹中市馬,承矩言:“緣邊戰棹司,自淘河至泥姑海口,屈曲九百里許,天設險固,真地利也。太宗置寨二十八,鋪百二十五,命廷臣十一人,戍卒三千餘,部舟百艘,往來巡警,以屏奸詐,則緩急之備,大為要害。今聽公私貿市,則人馬交度,深非便宜。若然,則寨、鋪為虛設矣。”帝納其言,即停前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