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愁
五代十國溪州刺史
彭士愁的父親彭瑊、伯父彭玕在唐末黃巢起義時舉鄉兵自保,此後逐漸成為割據吉州(今江西吉安)的地方軍閥,后因五代十國中吳國的壓迫而向西投奔楚國,年幼的彭士愁也隨父親和伯父留居異鄉。彭氏兄弟入楚后得到楚王馬殷的器重,分別委以重任,而且馬殷還為自己的兒子馬希范配彭玕之女為嫡妻(馬希范繼任楚王后封彭玕之女為順賢夫人)。彭瑊被先後被授以辰州刺史、溪州刺史之職,經略湘西。自910年任溪州刺史時起,他在逐步統一了酉水流域各部,後來聯合漫水(今湖北來鳳)土官之弟向伯林等,打敗並趕走了溪州蠻酋吳著沖,隨後又相繼征服了惹巴沖等土酋。923年,楚王馬殷任命彭瑊為靖邊都指揮使兼溪州刺史,領上、中、下溪州及保靖、永順等州,是開湘西彭氏土司的八百年基業。
938年,彭瑊去世,彭士愁即位。彭士愁繼位后,勤於政事,注意發展農業生產,又團結各部,德到了溪州諸蠻的擁護,勢力雄厚,不斷擴大轄區。後來兼有上、中、下溪州、保靖、永順、龍賜、天賜、錦、獎、懿、遠、安、新、洽、南、富、寧、來、順、高、忠順、感化等20餘州,領域在今湖南永順、龍山、保靖、古丈、漵浦、辰溪、芷江,湖北來鳳、宣恩,四川酉陽、秀山一帶,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割據政權。
楚王馬希范即位后常對溪州等地徵收苛捐雜稅,這位“貌陋而治家有道”的彭夫人去世,彭士愁與馬希范的矛盾便開始激化,次年八月,彭士愁率領錦、獎、溪三州諸蠻上萬人,進攻楚國的辰、澧州。九月,楚王派劉勍、廖匡齊領五千人反擊,著名的溪州之戰爆發,十一月,彭士愁敗退溪州,楚軍追至溪州,彭士愁撤出溪州州城(今老司城),退據山寨,依靠四面懸崖絕壁天險,抵抗楚兵,廖匡齊沿梯上攻,山寨內箭如雨下,楚兵被擊退,廖匡齊戰死。不久,劉勍再次進攻,並截斷彭士愁的水源、糧道,一天趁著大風,楚軍用火箭射入山寨,寨內的草屋和防柵全被燒毀,士兵死傷過重。彭士愁率兵乘夜衝下山,向錦、獎州的深山撤退。
956年,彭士愁去世,其子彭師裕即位。
雄據湖南的楚王馬希范即位后,常對溪州等地徵收苛捐雜稅,引起彭士愁的不滿,這種矛盾在彭士愁的堂姊——楚國的順賢夫人彭氏在世時還得以調和,然而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這位“貌陋而治家有道” 的彭夫人去世,彭士愁與馬希范的矛盾便開始激化。
公元939年八月,彭士愁率領錦、獎、溪三州數萬人,大舉東進,進攻楚國,取得楚屬的辰,澧二州,焚掠兩州所立的鎮戍。
為解“望城之危”,南楚王馬希范派麾下靜江節度使劉勍、決勝指揮使廖匡齊率領大軍征討溪州,彭士愁立即帶領溪、獎、錦三州一萬軍奮力抵抗。
十一月,望城一戰戰敗,敗退溪州。楚軍追至溪州,跟蹤追擊,企圖乘機擴大割據範圍。彭士愁撤出溪州州城(今老司城),退據山寨,依靠四面懸崖絕壁天險,抵抗楚兵。
彭士愁派出使者向後蜀請求救兵,后蜀主卻以路途太遠的理由,拒絕了彭士愁,彭士愁只能繼續帶領兵丁與楚作戰。
戰敗后,退至靠近沅陵的地盤,“棄州保險,憑高結寨”,寨築山頂,四面險峻,楚兵只得伐木緣山架設棧道仰攻。楚將廖匡齊帶兵沿梯而上攻寨,結果崖上箭石雨下,楚軍被擊退,廖匡齊戰死,一時間楚軍士氣低落。
天福五年春,劉勍再次率楚軍圍攻彭士愁退據的營寨,並截斷彭士愁的水源、糧道。並向河裡放置毒藥,援軍中毒后也失去戰鬥力。一日又趁大風暴起,楚軍用火箭射入營寨,其構築的防塹全部摧毀。彭士愁見其軍死傷過重,率兵乘夜衝下山,向錦、獎深山撤退。
天福五年(940年)正月,彭士愁派其次子彭師杲率下屬諸部酋長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羅君富攜錦、獎、溪州印信、地圖,向楚國請降。
因彭士愁威望頗高,馬希范一時無可奈何,只得相約議和。經過談判后,歷時兩年的割據戰爭結束,雙方締結盟約,鑄銅柱立於溪州會溪。
在永順會溪坪鑄立“溪州銅柱”,彭士愁與楚划江而治,酉水之南歸楚,酉水之北歸彭士愁。並且和約還規定:楚國軍民不能隨意進入溪州;彭士愁屬下的部落酋長如有冒犯楚國的,只能由彭士愁科懲,楚國不能發軍討伐;楚國不能在彭士愁的轄區內徵兵;彭士愁的轄區的官吏由彭士愁任免等等。
從這些和約規定來看,彭士愁表面上歸屬楚國,其實質上在其轄區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彭士愁建都城於會溪坪(今酉水河岸老司城),統轄有20餘州。
956年,彭士愁去世,其子彭師裕即位。
在洛塔的吳著沖(土王),廣結人脈,兵馬強盛,就在自己居住的吳王堡上浩浩蕩蕩修建了土王殿,后經過彭氏與吳王的多方商談,吳著沖固執已見,不願納入朝廷版土,他要做永遠的溪州王,悍衛自己的溪州。
彭氏認為溪州應該重新納入朝廷版圖,結束分裂的局面,這樣才符合土民整體的利益。彭氏與吳著沖之間因理念的不同,爆發了矛盾衝突。
彭瑊謀逐著沖,著沖敗走猛峒,瑊復率眾擊之,遂逃匿洛塔山,時有漫水司土官之弟向伯林骨肉不和,歸瑊,瑊令伯林攻吳著沖,著沖困斃洛塔山石洞,瑊以洛塔之地酬向氏,余土盡歸瑊。
《永順縣誌》中也有同樣的敘述。這裡將吳著沖、彭瑊、向伯林、惹巴沖等之間的關係和戰事寫得較為清楚明白。
另外在史志上還有“瑊公謀逐吳著沖,瑊公帶領五千精兵深入土王之地,又用彩緞、金玉相利誘,一面攻打尚未便利,因土王強悍,瑊公得計,以桐木解剖染削如大長刀樣,長一丈有餘,寬一尺寸五,一千人坐騎馬上,舞桐木大刀,往來如飛,吳部見甚異,駭乃大警而奔逃……”。
據《龍山縣誌》卷六記載:唐末五代之際,彭氏、吳氏二集團發生了奪地爭權的鬥爭,彭氏擊敗吳氏及其同盟惹巴沖和春巴沖,后與南楚文昭王馬希范於溪州會盟。其記曰:
“土人家乘稱,其先有吳著沖,今邑之本城、洗羅、辰旗、懂補、洛塔、他沙皆其世土。因延江西吉水縣彭氏助理,彭氏以私恩結人心,日漸強盛,至彭瑊,謀逐著沖。著沖敗走猛峒,瑊復率眾擊之,遂匿洛塔山。時有漫水司土官之弟向伯林,骨肉不和,歸瑊。瑊令伯林合攻吳著沖,著沖困斃洛塔山石洞,瑊以洛塔之地酬向氏,余土歸瑊。后著沖為祟,土人時相驚呼,瑊懼,建祠祀之。今永順縣舊司城有吳著沖祠,土人猶爭賽焉。又有惹巴沖者,與吳著沖結為兄弟,今邑之明溪、五賽、坡腳、撈車、二梭、三甲、四甲諸里皆其世土,后亦為瑊所並。瑊於梁開平年間歸順,命為溪州刺史,子彥晞(即彭士愁)為靖邊都指揮使,守溪州刺使。
桐木大刀之戰,結束了土民各部的分裂局面,實現了溪州統一,為日後建立以溪州為中心的割據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溪州之戰的結局,從表面上看,彭士愁主動求和,似乎是退讓者,但從雙方簽訂的盟約來看,彭士愁不論在政治上或在經濟上,都獲得了極大的權益。
諸如:楚國對溪州屬地不征賦稅;不抽兵丁;楚國軍人和百姓不能隨意進入溪州;彭士愁屬下的各部落酋長如有冒犯朝廷之處,只能由彭士愁科懲,楚國不能發軍攻討;彭士愁溪州刺史的職務亦由楚國王朝任命等等。這些條款明顯地有利於彭士愁,不僅為其統一酉水流域建立傳世八百餘年的小朝廷奠定了基礎,而且使酉水流水流域的社會軼序在較長的時間裡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符合當時酉水流域人民的利益。
在溪州土司王彭士愁表示一心歸順后,楚王當即決定:“爾能恭順,我無科徭,本州賦租,自為供贍,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無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業。”
溪州銅柱銘文《復溪州銅柱記》局部雙方盟誓為約,立柱為信。南楚王喟嘆:
著“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孫兮萬年春”的夙願。銅柱也記錄著溪州刺史彭士愁“歷三四代,長千萬夫”,“亦無辜於大國,亦不虐於小民”,“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法”,“一心歸順王化,永事明庭”,“永無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業”等立誓的誠意和南楚王馬希范:
“爾能恭順,我無苛徭;本州賦租,自為供瞻;本部士兵,亦不抽差”等議和的保證。銅柱的樹立,客觀上起到了“無擾耕桑,無焚廬舍,無害樵牧,無阻川途”的積極作用。
銅柱高4米,上半截呈八方形,下半截呈圓形,直徑39厘米,中間空心,重約2.5噸,柱上銘刻《復溪州銅柱記》,共41行,2300餘字。另外還有誓詞,銜名,皆楷書,字體秀麗。是研究湘西歷史的寶貴資料。
銅柱原位於永順縣太坪鄉酉水河畔的會溪坪,1961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196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烈祖昭靈王,漢建武十八年平征倒於龍偏,樹銅柱於象浦。其銘曰:金人汗出,鐵馬蹄堅,子孫相連,九九百年。是知吾祖宗之慶胤緒綿遠,則九九百年昌於南夏者乎。今五溪初寧,郡師內附。古者天子銘德,諸侯記功,大夫稱伐,必有刊勒,垂諸簡編,將立標題,式昭恩信,敢繼前烈,為吾紀焉。”
皋承教濡毫,載敘厥事:蓋聞牂牁接境,盤瓠遺風,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上古謂之要服,中古漸爾羈縻,泊帥號精夫,相民泱氏。漢則宋均置吏,稍靜溪山,唐則楊思興師,遂開辰、錦。邇來豪右,時恣陸梁,去就在心,否藏由己。
溪州彭士愁,世傳郡印,家總州兵,布惠立威,識恩知勸,故能歷三四代,長千萬夫。非德教之所加,豈簡書而可畏,亦無辜於大國,亦不虐於小民,多自生知,因而善處。無何忽乘間隙,俄自動搖。我王每示含弘,嘗加姑息,漸為邊患,深入郊圻,剽掠耕桑,侵暴辰、澧,疆吏告逼,郡人失寧。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法,焉知縱火,果至自焚。
時晉天子肇創丕基,倚注雄德,以文皇帝之徽號,繼武穆王之令謨,冊命我王開天策府。天人降止,備物在庭。方振聲明,又當昭泰。眷言僻陋,可俟綏懷。而邊鄙上言,各請效命。王乃以靜江指揮使劉勍率諸部將,付予偏師,鉦鼓之聲,震動溪谷。彼乃棄州保險,結寨憑高,唯有鳥飛,謂無人到。而劉勍虔遵廟算,密運神機,跨壑披崖,臨危下瞰。梯衝既合,水泉無汲引之門;樵採莫通,糧糗乏轉輸之路。因甘矜甲,豈暇投戈?彭師杲為父輸誠,束身納款。我王愍其通變,受降招攜。崇侯感德以歸周,孟獲畏威而事蜀。
王曰:“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奪其財,不貪其土。前王典故,後代蓍龜。吾伐叛懷柔,敢無師古,奪財貪地,實所不為。”乃依前奏,授彭士愁溪州刺史,加檢校太保,諸子將吏,咸復職員。錫命有差,俾安其土。仍頒廩粟,大賑貧民。乃遷州城,下於平岸。溪之將佐,銜恩向化,請立柱以為誓焉。
於戲!王者之師,貴謀賤戰,兵不染鍔,士無告勞。肅清五溪,震詟百越,底平疆理,保乂家邦。爾宜無擾耕桑,無焚廬舍,無害樵牧,無阻川途,勿矜激瀨飛湍,勿恃懸崖絕壁。荷君親之厚施,我不徵求;感天地之至仁,爾懷寧撫。苟違誡誓,是昧神祗,垂於子孫,庇爾族類。鐵碑可立,敢忘賢哲之蹤;銅柱堪銘,願奉祖宗之德。皋仰遵王命,謹作頌焉,其詞曰:
昭靈鑄柱垂英烈,手執干戈征百越。
我王鑄柱庇黔黎,指畫風雷開五溪。
五溪之險不足恃,我旅爭登若平地。
五溪之眾不足憑,我師輕躡如春冰。
溪人畏威乃感惠,納質歸明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孫兮千萬春。
推誠奉節弘義功臣、天策府都尉、武安軍節度副使、判內外諸司事、永州團練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傅、使執節永州諸軍事、行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侯食邑一千戶馬希廣奉教監臨鑄造。天福五年正月十九日,溪州刺史彭士愁與五姓歸明,眾具件狀,飲血求誓。楚王略其詞,鐫於柱之一隅:右據狀,溪州靜邊都使,自古以來,代無違背,天福四年九月,蒙王庭發軍收討不順之人,當都願將本管諸團百姓軍人及父祖本分田場土產,歸明王化。當州大鄉、三亭兩縣,苦無稅課,歸順之後,請只依舊額供輸。不許管界團保軍人百姓,亂入諸州四界,劫掠該盜,逃走人戶。凡是王庭差綱,收買溪貨,並都募採伐土產,不許輒有庇占。其五姓主首,州縣職掌有罪,本都申上科懲,如別無罪名,請不降官軍攻討。若有違誓約,甘請准前差發大軍誅伐。一心歸明王化,永事明庭。上對三十三天,下將神祗為證者。王曰:“爾能恭順,我無科徭。本州稅賦,自為供贍,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無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業。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誠,可以玄鑒。”靜邊都指揮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使持節溪州諸軍事、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彭士愁武安軍節度左押衙、開江都指揮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彭允滔武安軍節度左押衙、充靜寇都指揮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田弘祐武安軍節度左押衙、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彭師佐武安軍節度左押衙、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守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田幸暉武安軍節度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彭師榳武安軍節度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龔朗芝武安軍節度左押衙、充溪州副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守溪州三亭縣令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彭師裕武安軍節度左押衙、充金澗里指揮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覃彥勝武安軍節度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田弘贇武安軍節度左押衙、左義勝第三都部將、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前守富州別駕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彭師杲武安軍節度討擊副使、左歸義第三都部將、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彭師晃武安軍節度衙前兵馬使、前溪州左廂都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向宗彥武安軍節度同十將、前溪州左廂都虞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御史、上柱國龔貴前溪州大鄉縣令、將仕郎、試大理評事兼監察御史、賜緋魚袋彭允臻武安軍同節度副使、攝溪州司馬、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覃彥仙武安軍同節度副使、前攝大鄉縣令、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覃彥富武安軍節度攝押衙、充靜寇都副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田思道武安軍節度副將、充溪州知后官、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朱彥蝺大晉天福五年,歲次庚子,七月甲子朔十八日辛己鑄,八月甲午朔九月壬寅鐫,十二月壬辰朔二十日辛亥立。
彭士愁去世后,其子孫相繼世襲統治酉水流域,在五代和宋朝稱刺史或知州,在元朝之後,稱宣慰使、宣撫使、長官等司,統稱為土司。直到清朝雍正年間,1727年,清政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彭氏獻出轄地,其世襲統治才算結束。彭氏在湘西的割據政權若從從910年彭瑊任溪州刺史時算起,到1727年改土歸流時終止,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前後共計存在了818年。
彭士愁: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彭瑊從江西過來,投靠楚王馬殷,后被封為溪州刺史。是後任土王的核心人物,也是後來的溪州刺史。
向伯林:傳說中的向佬官人,湖北來風縣(漫水)人,是漫水土司之弟,因在政治和軍事上與兄長意見不合,無法同共處事,後來就投奔了吳著沖,做了吳著沖的師爺。因同吳著沖還是政治遠見不合等原因,后又投靠了彭氏。
田好漢:相傳是一位懂巫術、會武術的大力士。他本是一位莊稼漢,但思想先進,喜歡打抱不平,也喜歡結交朋友。
土王“三沖”,獵王:吳著沖,酒王:惹巴沖,漁王:“春巴沖”。
吳著沖,彭士愁的“岳父”,土民三大土王之一。原古溪州的實際統治者,是遠古時期土民的首領,史書上第一任土王。
惹巴沖(酒王),居住在“惹巴拉宮”,擅長穀物,釀酒聞名於世。
春巴沖(漁王),土民女性首領,居住在里耶,精通土醫,以捕魚、農耕為主。
土王“三沖”的吳著沖最早管轄的是猛峒河一帶的地域;而惹巴沖是以洗車河、撈車河等地為中心;椿巴沖以里耶、八面山、石堤等地為主要管理地,後來又才慢慢擴大。他們三人道義結金蘭,情投意合。吳著沖和春巴沖年齡稍大一點,惹巴沖最為年輕。
吳著沖在洛塔后,結交了惹巴拉和春巴沖。惹巴沖的祖上就是釀酒的大師,在他的父輩時,釀酒業已聞名遐邇,佔據了酒業在當地的主導地位。當時的吳著衝出道不久,但十分喜歡喝酒,經常派人或自己親自到惹巴沖家定購白酒。久來久往,相互熟悉,從酒道中,年輕的惹巴沖就這樣結識了吳著沖,吳著沖對惹巴沖的武功和為人十分欣賞,就劃地盤讓他管轄,主動收留惹巴沖為自己的心腹。春巴沖是一位大度、豪爽的女性,父輩都是漁業高手。父親德高望眾,長期以來就是里耶、八面山。
彭氏與吳著沖的聯姻
彭士愁從小跟隨父親來到溪州,對當地的風土民情非常了解,同時對土王吳著沖的情況也十分的清楚。他是當時溪州之地最有才學的大名人,同許多名流義士廣交朋友,同時也與吳著沖的女兒相互愛慕,並參加了吳著沖為女兒準備的“”土家女兒會”,接下了土家公主的拋下的繡球,成為了土民的“駙馬”。
吳著沖的女兒佩服彭士愁的雄才大略,對他所說的要建立一個美麗的新政充滿了期待,對彭士愁要創辦學堂,供土民讀書學習,充滿了熱情。她說要儘力說服父親擁護新政,歸納版圖,統一溪州。
彭士愁與向伯林交往十分密切。為了土民未來大局的發展,向伯林十分看中彭士愁的發展思路,可以說是不謀而合。他同樣認為,要使土民有新的發展,那就要歸順朝廷,在朝廷的統一領導下,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要開辦學校,讓土民識字讀書,充實和完善自己。這樣,土民的經濟就會不斷發展壯大,才會有更好的希望。
彭士愁來溪州后,由於聰明過人,思想先進,能說會道,很快就和田好漢打得火熱。後來在彭士愁引見下,田好漢又認識了向伯林,於是三人同心同德共謀發展。
正確處理土民的社會關係
(一)建立“吳著沖祠”
“彭氏以私恩結人心”統一了溪州土民各部族,打敗,驅趕了溪州首領吳著沖。彭士愁繼位后取得溪州地域的管理權,完成了統一大業。
土王吳著沖死後,彭士愁的妻子難以解脫她對失去父親的痛苦。不久,含怨身亡。這使彭士愁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和深刻的反思之中。
土民的“愚忠”,更是讓彭士愁大為震驚,“吳著沖”也絕非一般的首領,是土民三沖之一的“獵王””。
彭士愁戰勝了吳著沖並佔據了溪州領地,雖然他是土民的駙馬,剛開始卻也不能為土民大眾所接受。土民失去了自己的土王,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樣。他們殺豬宰羊,擺上珍貴的佳肴,載歌,載舞,進行大型的祭祀活動。
彭士愁明白,要想統一溪州,只有順從民意,才能穩定大局。於是,在土民面前,他重新將吳著沖封棺大葬,並把吳著沖的雕像搬進廟堂,同時宣布無論是世襲到哪一屆土司,都要無條件在自己的執政堂內建立“吳著沖祠”,祭祀土民先祖吳著沖,尊重土民大眾。同時,不追究任何與吳著沖有關係的人和事。這也表達了自己作為“女婿”對於岳父的敬畏之心。從而也奠定了彭氏統一湘西的歷史基礎。
今天,吳著沖歷史真相雖然還存許多不解的迷團,但吳著沖是湘西土民第一任土王,彭氏謀取吳著沖政權也是勿用爭議的事實。原吳王堡上的宮殿是最初的土王殿,比老司城應早約200年。直到如今,永順彭氏老司城中,還保留有“吳著沖祠”,也難怪史志記載的古人之說:“永順地先為土王吳著送世業……信如斯言,是永順始於彭,又實始於吳也。”說出了繼承者之間的先後順序。
成為土民的“祖先神”
至晉天福四年(936年),彭士愁率部萬餘人,又欲謀取攻辰、澧等地,發起湘西歷史上有名的“溪州大戰”。這場戰爭以楚王馬希范部奮勇迎擊而大獲全勝。戰敗的彭士愁,向馬希范求和。於是,兩人於天福五年(937年)立銅柱於永順會溪坪,銘誓起約,划湘西所屬地域為南北兩江,彭氏主要管轄北江。約定楚國軍民不能隨意進入溪州;楚國不能向彭士愁部發軍討伐;不準在溪州轄區內招徵兵丁;溪州轄區的官吏由彭士愁自己作主任免,可以世襲等等。看似一場敗戰的彭士愁,確取得了“自置官吏,擁兵執政,子孫世襲”實質性勝利。
938年,彭瑊去世,彭士愁當上了刺使,即位后的彭士愁,全心全意融入土民之中,努力勤於政事,尊重和團結土民,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開辦學校,不斷發展壯大土民的勢力。將彭氏家族融為土民的一員,說土民人的土話,做符合土民心愿的事,漫漫地深得溪州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在土民看來,彭士愁的新政管理,給他們開闢了新的天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民的思想也根本有了好轉。在不忘老祖宗吳著沖的同時,更不忘記彭公爵主(彭士愁)、向佬官人、田好漢,因為他們都是開山鼻祖,給土民的生活帶來了煥然一新。於是,後來將他們三人歸為一類,請進神堂。特別是彭、向、田三姓,將彭氏“三雄”供為家族的“祖先神”,土民每年都以隆重的擺手舞而祭祀。后彭氏集團,勢力範圍不斷擴大,管轄溪州20餘州,在龍山、永順、保靖、古丈、辰溪、漵浦、芷江,湖北來鳳、宣恩,四川酉陽、秀山一帶,建立起了一個以湘西永順老司城為核心的強大的勢力範圍。時歷28代,襲任35世。
1.土司城
其它土司王都為自己修建一座土司城,唯有彭氏分別在永定、永順修建了二座土司城,永順為“老司城”,永定土司城。
2.永定土司城
在永定的土司城內,彭氏為顯示其地位,修建了湘西最高的一座高達48米,共12層的吊腳樓,整棟樓竟無一根鐵釘,此樓於2002年9月被評為最高吊腳樓,榮獲世界吉尼斯之最,與此同時土司城內舉辦一千人參加表演的毛古斯舞蹈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同時獲得世界吉尼斯之最。
3.老司城
老司城遺址,位於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城東20餘公里處的靈溪鎮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1724年司城遷至顆砂鄉,為區別新老兩座司城,福石城又名老司城,是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六年(1724年)永順彭氏土司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老司城分內羅城、外羅城,有縱橫交錯的八街十巷,人戶稠密,市店興隆。
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里之邊城”的記載。
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10年09月老司城遺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錄。2015年07月04日,永順老司城遺址與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05月01日,老司城遺址作為風景區正式對外開放。[4][5]2016年12月,老司城景區又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溪州之戰》的電影紀錄片
2015年由導演王劍鋒所指導的大型歷史影片《溪洲之戰》於湖南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展映。影片描述了溪州之戰的起因和結果,並以代入式的方式講述了溪州之戰的歷史意義。
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