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童丸
保童丸
保童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七七。具有解骨熱,長肌肉,益氣之功效。主治小兒肌瘦,五心潮熱。
上除研葯外,共為細末,入丹砂同研,浸蒸餅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五至十丸,溫蜜湯或人蔘湯送下。
解骨熱,長肌肉,益氣。
小兒肌瘦,五心潮熱。
名稱:保童丸
用法:上為細末,同研令勻,用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五疳,小兒疳腹脹,小兒蟲積,停食腹脹,面黃肌瘦,各種疳症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王氏手集》
功用:消化宿滯,進食長肌,肥孩兒
名稱:保童丸
組成:蝦蟆(紫者,去骨燒存性)、使君子各一個(燒存性,研),蕪荑仁、蘆薈(炮)、三棱(炮)、莪術(燒)、陳皮、巴豆(同青皮燒)、青皮(去白)各一錢,檳榔二個,辰砂(研)、大戟各半錢,皂角(同蝦蟆燒)、麝香少許,乾漆(燒煙盡為度)、半夏(薑汁浸無白為度)、黑牽牛各半錢(燒)(一方加甘遂半錢,草果仁一錢,枳殼一錢,縮砂仁一錢)
用法:上為細末,用無灰酒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淡生薑湯吞下,飯飲亦可。腹中堅硬,不食及積黃,陳皮湯送下,寒熱,用桃柳條七寸煎湯送下;身腫,桑白皮湯送下;取積,五更茶清送下;風熱,薄荷湯送下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〇引《傅氏活嬰方》
名稱:保童丸
組成:胡黃連、黃連(去須)、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龍膽、蕪荑仁(炒)、蟬蛻、苦楝根、五倍子、夜明砂(炒)、蝸牛(研細,新瓦上攤,陰乾)、天漿子(去皮,炒)各半兩,干蟾頭(酥炙焦)三枚,青黛、蘆薈、熊膽雄黃、麝香、丹砂(上六味同研)各半兩
用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一歲兒二至三丸,二歲以上加之,食前米飲送下
主治:小兒驚疳瘦弱,頭髮作穗,面黃腹脹,臟腑不調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名稱:保童丸
組成:牛黃(研細)、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牡蠣(燒為粉)、犀角屑、熊膽(研細)各一分,麝香(研細)、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分,虎睛一對(微炒),真珠(研細)、硃砂(研細,水飛過)各三分,赤茯苓二分,蘆薈(研細)、胡黃連各半兩
用法:上為末,入研了葯,更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溫水送下
主治:小兒驚熱及疳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名稱:保童丸
主治:因寒傷風冷食積,肚疼吐泄嘔惡
出處:《育嬰秘訣》卷四
方論選錄
《中華醫方兒科篇》:“保童丸,主治小兒驚疳瘦弱,頭髮作穗,面黃腹脹,臟腑不調。胡黃連、黃連(去須)、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龍膽、苦楝根、蕪荑仁(炒)、蟬蛻、五倍子、夜明砂(炒)、蝸牛(研細,新瓦上攤,陰乾)、天漿子(去皮,炒)各半兩,干蟾頭(酥炙焦)三枚,青黛、蘆薈、熊膽、雄黃、麝香、丹砂(上六味同研)各半兩。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一歲兒二至三丸,二歲以上加之,食前米飲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