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
原武漢軍區、濟南軍區司令員
曾思玉,(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江西省信豐縣人,1928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長征,1935年入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第343旅685團政治處民運股股長、冀魯豫軍區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四縱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書記、革委會主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等職;2012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102歲。
曾思玉同志(晚年留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副班長、連政治委員、團代理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司令部通信主任、參謀、科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東渡黃河、東征山西等戰役戰鬥,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股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支隊政治委員、旅政治委員、分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平型關、薛公嶺、午城、清豐、南樂、封丘、延津、湯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縱隊副司令員、冀察軍區副司令員、冀熱察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等職,參加了邯鄲、正太、石家莊、遵化、平津、太原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軍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瀋陽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第一書記、湖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長江葛洲壩工程指揮長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曾思玉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曾思玉
1928年參加信豐縣農民起義;1930年加入江西信豐游擊隊,任小隊長;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六十四師,歷任通訊班副班長、青年學校學員、宣傳隊分隊長、中隊長;1932年春入瑞金紅軍學校學習,同年秋起任紅十二軍三十六師一○八團二連政治委員;1933年春起任紅十二軍三十六師一○七團代政治委員、一○九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六團、五團俱樂部主任;1934年秋起任第二師政治訓練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第二師司令部通信主任;參加了長征;1935年夏起為紅軍大學一期二科一隊學員;1935年冬起任紅一軍團司令部偵察參謀;1936年夏起任軍委警衛第三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二師第四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秋起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民運股股長,六八六團政治處主任;1938年春起任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九團政治委員;1939年冬起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1940年冬起兼任運河支隊政治委員;1941年春起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員;1942年冬起任冀魯豫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八軍分區司令員。
毛澤東接見曾思玉(左)(196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陸軍第六十四軍軍長;1951年至1955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軍長,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積極防禦作戰和反擊馬良山、高旺山等戰鬥。
毛澤東在武漢東湖接見曾思玉
曾思玉同志是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相繼任中央軍委委員。
2012年12月31日上午9時20分,曾思玉同志病逝於遼寧省大連市,享年102歲。
曾思玉將軍手跡
1927年2月參加本區農民的請願鬥爭。
1928年3月參加本縣農民暴動。
1929年春,參加鄉和縣蘇維埃赤衛軍。
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11月轉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12軍第36師第106團宣傳分隊長、師政治部宣傳隊中隊長、第108團第2連政治委員。
1933年春進紅軍大學第四期上千隊學習,同年夏任紅36師第107團代理政治委員,同年秋任第109團政治委員。
1934年夏任紅1軍第2師第5團俱樂部主任,8月任第2師司令部通信主任。1935年冬任軍委警衛第3團、第1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及東渡黃河。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秋任八路軍第343旅第685團政治處民運股長,同年冬任第686團政治處主任。
1938年冬任第344旅第689團政治委員。
1939年冬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
1940年夏任魯西軍區運河支隊政治委員。
1941年7月任第115師教3旅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任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副司令員。
1946年任冀熱察軍區司令員。
1947年任晉察冀軍區第4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9年任第64軍軍長,率部參加了邯鄲、保南、保北、正大、大清河北、青滄、清風店、石家莊戰役,進軍察南,轉戰冀東,后參加平津、太原、寧夏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任第64軍軍長。
1951年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先後參加了第5次戰役、積極防禦作戰和反擊馬良山、高旺山等戰役。
1954年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先後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7年任瀋陽軍區參謀長。
1959年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1967年起歷任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第一書記、湖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長江葛洲壩工程第一任指揮長。
1973年任濟南軍區司令員。
1980年任南京軍區顧問。
1983年離職休養。
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12年12月31日病逝於遼寧大連,享年102歲。
晚年的曾思玉接受採訪回憶長征
曾思玉所在的紅一軍團二師是紅軍長征中的先頭部隊。作為師部通訊主任,每到一地不僅要保障師部對內對外的聯絡通訊,而且還要調查行軍路線,偵察地形敵情。曾思玉自己就經常參加偵察連的行動,因此,他備有三套“行頭”:一套紅軍服,一套國民黨軍裝,一套老百姓衣服,見機行事,隨時換裝。
長征途中,有一天師長陳光接到總部保衛部門通知,要二師給毛澤東挑選擔架隊員。師首長將這一任務交給了曾思玉。曾思玉接受任務后,在全師擔架隊里挑了六位年輕力壯的擔架隊員,他們分別來自瑞金、興國、於都等地。在搶渡金沙江的路上,中央縱隊休息讓路,讓紅二師先行。毛澤東坐在擔架上利用休息時間看書。擔架隊員在一旁陪著,當曾思玉經過時,忽然聽到路邊有人喊他:“曾主任,曾主任,你們趕上來啦!”正在擔架上看書的毛澤東聽到喊聲,便問:“哪個曾主任?”擔架隊員用手指著曾思玉告訴毛主席:“他就是我們二師司令部通訊主任。我們幾個人就是他一個一個談話挑選來的。”曾思玉趕忙停住腳步,向毛澤東敬禮問好。毛澤東也隨即問了他的年齡,和他攀談起來。臨走還說:“你這位信豐老表很精幹哪!我曾兩次到過你們信豐,還給縣蘇維埃政府送過十支步槍。”接著,毛澤東饒有興趣地說起信豐縣城的古塔,桃江河上的廊橋,最後還鼓勵曾思玉:“通訊工作很重要。有許多命令的傳達就是靠你們鐵腳板完成的。”這是曾思玉第一次和毛主席面對面地談話,一路上曾思玉興奮不已。
1934年12月底,中央紅軍兵分三路,向烏江飛速逼近。12月30日,軍委直接指揮的紅一軍團二師由師長陳光帶領四團走前衛,最早到達烏江岸邊,搶佔了南岸的江界河渡口,中央縱隊在二師後跟進。第二天一大早,紅四團的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等指揮員就冒雪來到江邊,研究渡江方案。由於敵軍兩個縱隊在薛岳的指揮下,已離烏江不遠了。1935年1月2日拂曉,劉伯承總參謀長來到江邊,指示要儘快渡江,否則全軍只有背水一戰,情況會更加險惡。上午9時,紅四團緊急動員扎竹排搭浮橋。陳光知道曾思玉家離桃江近,有扎竹排的經驗,就把扎排搭橋的任務交給曾思玉。四團一營全力砍伐石竹,兩個工兵連就拚命捆紮竹排。北岸的守敵不斷用機槍、步槍向紅軍作業的現場掃射,曾思玉全然不顧頭上“嗖嗖”呼嘯的子彈,奔波在兩個連隊之間,指揮現場作業。曾思玉說:“我那時是二師的通訊主任,師長要我親自指揮架浮橋扎竹排,哪怕傷的傷,死的死,也要扎啊!你不扎過不了河,那得服從命令,那真是不怕苦不怕累,冰天雪地下到河裡,傷亡很大。”曾思玉帶領兩個工兵連,綁紮了六十多隻竹排架起了浮橋,不僅保證了紅二師官兵強渡烏江成功,而且讓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安全渡過了烏江。3日黃昏,毛澤東讚歎說:“真了不起,我們的工兵就地取材,以筏架橋,世界上都沒有過。”
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曾思玉視察部隊
1935年9月9日上午,張國燾給右路軍政委陳昌浩發了一份密電。當時陳昌浩正在主持一個會議,譯電員呂黎平見他正在講話,就把電報交給了參謀長葉劍英。葉劍英匆匆看了一眼就愣住了。電報的大意是命陳昌浩率右路軍立即南下,並有“徹底開展黨內鬥爭”的字眼。葉劍英感到事態嚴峻,便以上廁所為名,離開了會場,悄悄趕到一二百米外毛澤東的住處,把電報交給了毛澤東。
陳昌浩得到張國燾的密電,找到毛澤東說:“接到來電要南進。”毛澤東將計就計地說:“既然要南進,中央書記處就要開個會,周恩來、王稼祥病重,都住在三軍團部,動不了,我和洛甫、博古去三軍團司令部,和周、王開個會吧。”陳昌浩一點也沒懷疑地點點頭。毛澤東、張聞天、博古隨即趕到三軍團駐地巴西,連夜召開政治局緊急會議。決定迅速脫離險境,率領紅一、三軍團立即北上。
師長陳光、政委肖華把曾思玉叫去。陳光手中拿著一封信神情嚴肅地說:“曾主任,交給你一個極其重要十萬火急的任務。這是毛主席寫給四方面軍徐向前總指揮的一封信,命你火速送交給他。你帶六團一營和師部備用電台,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昨天經過的那個岔路口。路上遇到各種問題,都要靈活處置,盡量避開,一切都為送信任務服務。”隨後,陳光、肖華帶曾思玉到毛澤東等領導同志聚會的屋子裡。陳光向毛澤東報告說:“這是我們師部通信主任曾思玉,由他來執行送信任務。”毛澤東說:“好,你不是給我選派擔架員的曾主任嗎?主任親自出馬,一個頂倆。”毛澤東用手指著地圖說:“徐總指揮從東面來,一定會經過這個岔路口向毛爾蓋去,你必須爭取時間,搶先趕到岔路口等候。”
曾思玉即刻帶六團一營和電台,迎著細雨,冒著迷霧,火速啟程。經過強行軍,大約在下午2時,曾思玉和所率的一營就趕到了岔路口,立即進行東西道路的觀察,並判斷徐總指揮的馬隊尚未經過此路口,曾思玉當時心想完成送信任務有了把握,隨即命令營長帶部隊立即布置警戒及派出觀察哨,用旗語信號聯絡等候。曾思玉帶一個班則在岔路口南側雪松下休息等候。大約等了兩個小時,觀察哨的旗語信號報告,東面有一支騎兵隊奔過來了。曾思玉想,可能是徐總指揮的馬隊來了。果然,先頭幾個騎兵飛奔而來。曾思玉立即拿著信搖晃著並高喊:“同志們停下,停下,徐總指揮來了嗎?”馬隊停下了。曾思玉得到肯定回答后趕快把信呈上。徐向前接過信,看信封是毛澤東親筆所寫,就迅速拆開仔細地看著。只見他眉頭緊鎖,臉上突然嚴肅起來,並非常氣憤地隨口說出:“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當時站在徐向前身邊的曾思玉心裡也是極度緊張,他問:“報告總指揮,您有回信嗎?”徐向前略為思索后說:“沒有回信,我寫個收條簽上名字。”並詳細地詢問了曾思玉的職務,以及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的身體狀況。曾思玉接過簽字的收條后就火速返回了部隊。
“在臘子口,毛主席在肯定紅二師四團指定的奇襲戰術時這麼說:臘子口非久留之地,路,只有這一條,只能前進!要發揚飛奪瀘定橋的精神,堅決頑強地突破臘子口,殲滅守敵,乘勝前進,保障後續部隊迅速通過臘子口就是勝利!”回憶起長征途中經歷過的大小戰鬥,曾思玉最難忘記的就是突破天險臘子口的一幕幕情景。曾思玉說:“正如毛主席在戰鬥結束時所說,我們的紅軍指戰員不愧是英雄鋼鐵漢。在紅軍面前,沒有突不破的天險,沒有戰不勝的困難,沒有打不敗的敵人!”
1936年9月16日,紅一軍團二師的前衛部隊紅四團抵達北上必經之地——天險臘子口。這裡地勢險峻,兩側山崖近在咫尺,整個地形就像被一把巨斧劈開似的。洶湧激蕩的臘子河從峭壁下奔騰而過,河上的木橋成為進入臘子口的唯一通道。敵魯大昌部三個團的兵力扼守在這裡,妄圖阻擋紅軍前進。
當天夜間,紅四團組織火力正面強攻敵人未獲成功。這時,二師師長陳光命令曾思玉在臘子河的下游拐彎處組織指揮,試圖用騾馬運送突擊隊過河。但是,由於河底石頭崎嶇,河水湍急,經過幾次試涉,未能成功。這時,二師的前線指揮部設在背敵的山腳下,與四團前沿指揮所有一段距離。在返回師指揮所的途中,敵人火力很猛,子彈不斷在曾思玉他們頭上飛過。在師前線指揮部,陳光正在向毛澤東及軍團首長彙報攻擊臘子口的作戰計劃:準備加強正面火力支援,砍倒河岸的大樹架獨木橋;突擊隊攀登懸崖峭壁,迂迴到敵人側后突襲;同時組織投彈手登上峭壁,居高臨下向敵人的碉堡投擲手榴彈,配合正面強攻。毛澤東當即回答:“好,我贊成這出其不意的奇襲戰術。”曾思玉指揮工兵連擔任砍樹架獨木橋的任務。他們很快就架起了可以過人的簡易獨木橋。
天將破曉,迂迴到敵後進攻的突擊隊有了回應,臘子河對岸升起了一紅一綠的信號彈,總攻開始了。剎那間,山上山下都響起了嘹亮的衝鋒號,激勵著紅軍前進。紅四團團長王開湘帶領迂迴部隊出其不意出現在敵人側后,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手榴彈、輕重機槍組成的火力壓制著敵人,支援突擊隊猛攻。勇士們端起刺刀和敵人拼博,好似從天而降的神兵!經過激烈的血戰,紅軍終於突破了天險臘子口石崖下守敵堅守的陣地。
“戰鬥結束了,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毛主席和軍團首長帶著勝利的微笑,隨大部隊通過了臘子口。”曾思玉回憶:“只見敵人陣地上到處都是他們的傷員和死屍,還有丟下的槍支彈藥。地面上、懸崖上血跡斑斑,山坡被炮火熏得烏黑,手榴彈的木把鋪滿了地面,記錄著戰鬥的異常激烈和極端殘酷。敵人企圖阻擋紅軍北上的陰謀徹底破產。”
曾思玉(左)與陳再道接見裝甲部隊(1964)
在長征路上,老將軍有著傳奇的經歷,他曾率隊化裝偵察,為毛主席判斷“陝北有紅軍”提供了可靠依據。
1935年9月18日,紅軍就要進入哈達鋪前夕,紅一軍團二師直屬偵察連奉命先期進入哈達鋪偵察敵情,為紅軍大部隊開路。因偵察參謀劉茂生在四渡赤水后就下落不明,從那時開始,作為師通信主任的曾思玉就經常被陳光師長指令帶領偵察連執行任務,這次行動他又參與了組織和指揮。
18日,化裝成“國民黨中央軍”的偵察連向哈達鋪開進了。連長梁興初化裝為中校,曾思玉和指導員曹德連化裝為少校,幾個機關人員和副連長劉雲標化裝為少校副官,走在隊伍的前面,擺出了“中央軍”的架式,於下午進駐哈達鋪。正巧,魯大昌部下一個少校副官帶領一個只有幾十匹騾馬組成的運輸隊也剛剛駐進了哈達鋪一騾馬店,他自己住在鎮公所。曾思玉、梁興初帶領偵察員們剛進鎮公所,這位少校副官和鎮長就急忙跑步來到門口,規規矩矩立正敬禮后謙恭地說:“中校,你們辛苦了!兄弟我沒有出來遠迎,還請原諒!”梁興初不客氣地說:“不要客氣,因為你不知道我們來嘛!我們是兼程到此,人地生疏,還望少校多多提供方便啊!”少校忙說:“好說,好說,兄弟一定儘力。”梁興初又問:“你們的運輸隊從哪裡來,到哪去,部隊都駐哪了,安全嗎?”敵少校回答說:“我是從蘭州來的,帶運輸隊回隊伍去。”梁興初又問:“你們騾馬隊馱了些什麼東西?”對方回答馱了服裝、彈藥以及白面等。梁興初說:“你帶我們到騾馬大隊駐地看一看。”少校就帶著曾思玉、梁興初他們走到了騾馬隊。看著滿院的物資和騾馬,大家都非常高興,梁興初連長一臉嚴肅地對那位副官說:“少校副官,騾馬運輸隊的東西全部交給我們接收,不打收條!”少校聽后茫然不知所措。梁興初接著講道:“不明白?那我就告訴你,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不過你不用害怕,你可能也知道,共產黨紅軍有優待俘虜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一律給予優待。”少校副官頓時臉色蒼白,低下了頭。就這樣,少校和他的騾馬隊人員乖乖地放下武器,當了俘虜。清理物品時,有捆報紙引起了曾思玉的注意,他知道毛主席非常愛看報紙,作為通信主任,曾思玉多次兼作偵察參謀的工作,他知道報紙對於當時被嚴密封鎖下的紅軍的重要性,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親自將報紙上交了師部,陳光師長也絲毫沒耽擱,很快就把報紙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黨中央在哈達鋪一座關帝廟院里召開團以上幹部會。會上,毛主席笑容滿面地說:同志們,我們勝利了!粉碎了蔣介石調集重兵前堵后追和側擊……同志們,我們的長征是不會白走的,長征是播種機,沿途留下了負傷的同志會生根、發芽。長征是宣言書,提高了共產黨的威望,擴大了紅軍的政治影響,使幾萬萬民眾都知道,中國工農紅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我們剩下這幾千人,人數是大大地減少了,但這是我們黨和紅軍的精華。有了我們這些堅強的同志,我們的事業一定會興旺發達起來!
最後他以激昂的語調說:告訴同志們一個好消息,我們二師的偵察連在哈達鋪俘獲了敵人的一支騾馬運輸隊,繳獲了一些新近出版的報紙,上面登載了陝北“赤區”的消息,那裡有一支紅軍,我們再走幾天行程,就到陝北了,就同陝北蘇區紅軍會師了。
曾思玉騎在繳獲戰馬上(1943年)
然而,奇迹卻真的發生了。這支400多人的隊伍,在曾思玉的帶領下,輾轉迂迴,幾經波折,先是通過陵川、草坡一帶的孫殿英、朱懷冰新5軍的區域,親眼看到了“國軍”的驕橫與腐敗;后又轉到林縣萬羊坡、秦家一帶,找到了趙基梅、譚甫仁支隊。原準備由此向東,在安陽、新鄉之間跨過平漢鐵路,不料事不湊巧,正趕上敵人在鐵路沿線“掃蕩”。於是轉向北面,沿著太行山東麓經涉縣,過漳河,爬上峻極關,向東插到沙河,終於在一個初冬的黑夜從沙河、永年之間跨過了敵人深溝加碉堡嚴密封鎖的平漢鐵路。當晚,冀南部隊向日軍進行襲擊以引開敵人的注意,這群學生兵才得以順利通過。當然,這是曾思玉大隊長通過與冀南軍區部隊聯繫並了解情況后,才採取的行動。
他們跨過平漢路后,在大平原上行走,很快就進入了魯西平原。這一次小小的“長征”,400 多學生兵,迂迴行軍1000多千米,在3個月的時間裡,歷經艱險和困難,一槍未發,一人未減,在友區、敵區、根據地、游擊區縱橫穿行,終於全部安全到達了第一個落腳點——魯西地區第115師獨立旅駐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勝利。這次曾思玉不僅帶來了400多名朝氣蓬勃的年輕幹部,而且讓每個班從太行山總部背來了10套蘇聯外文局出版的精裝本《聯共(布)黨史》(共200多部)。此書在敵後可以說是一份極珍貴的精神食糧。
這次行動,對這一群從課堂上走出來的學生兵來說,無疑是增加了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感性知識。這百多個日日夜夜的行軍,可以說是“抗大”的又一個進修班。學員們親自實踐了行軍、宿營、偵察、警戒,親自接觸了根據地的幹部和群眾。其實,大隊長曾思玉比學生兵大不了幾歲,但他那嚴謹幹練、十分標準的紅軍軍事幹部的機靈、睿智的精神狀態,他那平易近人、淳樸寬厚的風度,處處都給大家樹立了榜樣。學生兵們覺得不論哪一方面都應該跟他學習,因而對他的命令、指示都樂於接受,樂於執行;而結果又往往證明他的命令和指示是完全正確的。一路行軍,他事先要計劃,要安排路線。路上他始終走在隊伍的前面,隨時觀察了解沿途的情況。他有一匹馬,但沒有見他騎過;他有一個年紀很小卻很能幹的警衛員,但也只不過給他打飯、打水而已。學生兵們都覺得他無時不在自己身邊,十分信賴他。
初冬,魯西平原上晴空萬里,瀕臨東平湖的岱廟鎮迎來了又一個晴朗溫煦的早晨。獨立旅旅長楊勇,這位年輕的紅軍指揮員,在一座普通農舍里迎來了曾與他並肩戰鬥過的戰友——曾思玉。
故友重逢,興高采烈,說了別後的思念之情,也談了魯西根據地開創的經過,這裡雖然不十分富庶,比起山區卻又優越性多一些。因此,我們黨和部隊在這裡堅持長期抗日游擊戰爭的條件已經初步具備,今後要全力以赴地在這個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談話中,楊勇特別向曾思玉介紹說:魯西這一帶是一個古老的戰場。范縣東北有一個村子叫道口,實際上叫馬陵道口,就是戰國時代孫臏大戰龐涓,用誘兵之計使龐涓孤軍深入,最後把他困於大樹下,萬箭齊發使他憤而自殺的那個馬陵道。往東,就是水滸傳故事發生地水泊梁山了。東平湖在夏秋季有方圓數百里的湖面,沿岸有許多村子都與梁山英雄們的戰鬥故事相關。例如張青營就是孫二娘開店賣人肉包子的地方,陽谷縣的沙堌堆就是武松打虎的景陽崗,袁口、靳口就是朱貴施號箭的金沙灘,崑山、岱廟就是阮小五、阮小七的家鄉,小吳就是軍師吳用的三家村。此外,西南的濮陽就是呂布打敗曹操的古城。稍往南走,東明、長垣一帶又是有名的曹操、袁紹,官渡之戰的古戰場。南面的菏澤地區,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王仙芝的故鄉。再往東,徐州周圍和我們所處的湖西地區,就是劉邦、項羽、張良、韓信、蕭何等名人、名將崛起的地方。清代農民起義軍王倫的家鄉就在陽谷,他所攻下的臨清州舊城也在邊區西北部。
曾思玉對楊勇、歐陽文、何德全等幾個老戰友的介紹聽得很入神,可是沒有想到楊勇最後說:“老曾啊,我已經發報請示過朱德老總、彭德懷老總和羅主任,他們答應把你留在魯西了。你和我們再作搭檔,並肩戰鬥吧!老夥計,怎麼樣?”不但把他留在魯西,而且把他帶來的400多名“抗大”畢業學員也留下一半。其餘的學員由山東營營長盧迪帶著到師部去分配工作。曾思玉是一個黨性、組織紀律性很強的人,他無條件服從組織上的決定;何況,他對楊勇這位英勇善戰的年輕指揮員一向很欽佩,早就希望同他一起戰鬥。從這時起,曾思玉投入了魯西大地抗日戰爭無比壯闊的浪潮之中,奉命擔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就在這時,蕭華這位第343旅的老政委又率領轉戰於冀魯邊區的挺進縱隊來到了魯西,與魯西獨立旅合編為第343旅兼魯西軍區,下轄運河支隊和黃河支隊。曾思玉被任命為運河支隊的政委,轄第4 團、第5 團。這是兩支頗有特色的武裝。第5團是在模範紅5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老部隊,從山西打到冀魯邊,如今又到了魯西;第4團是以山東泰西人民抗日自衛團為基礎,發展成為山東縱隊第6支隊,於1937年舉行武裝起義、夜襲界首車站之後,在泰安、肥城山區組建起來的以知識分子出身的地方黨員和部分紅軍幹部為骨幹的一支朝氣蓬勃的年青隊伍。
曾思玉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首任軍長
抗戰之初,曾思玉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率部活動於晉中南地區,1939年冬才奉八路軍總部命令,帶領400名抗大學員從山西來到魯西平原,開始擔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半年後任運河支隊政治委員,1941年7月任一一五師教導三旅政治委員,1942年冬任第八分區(後為第二分區)司令員。
在魯西的六年抗戰中,曾思玉所率的基本部隊是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三旅第七團,人稱“老七團”。這老七團的前身是由南昌起義部隊保存下來的井岡山紅四軍第二十八團,中央蘇區時期是紅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林彪、陳毅曾分別擔任過這個團的團長和團代表。這支戰功赫赫的紅軍老部隊,在曾思玉帶領下縱橫馳騁於魯西古戰場,打得日本侵略者鬼哭狼嚎,聞風喪膽。在與日寇無數次血戰中,最有名的是范縣附近甘草崮堆突圍和奇兵突襲八公橋戰鬥。
在魯西的6年抗戰中,曾思玉所率的基本部隊是八路軍115師教導3旅第7團,人稱“老七團”。這個團的前身是由南昌起義部隊保存下來的井岡山紅四軍第28團,中央蘇區時期的紅1軍團第2師第5團,林彪、陳毅曾分別擔任過這個團的團長和團黨代表。
1942年9月27日,曾思玉僅帶領兩個步兵連、兩個班長訓練隊和一個排,總共不足300人的兵力,從魯西鄄城縣北部的大石庄,前往鄆城縣北的李樓村,準備到那裡召開一個會議。這時,日寇已糾集日偽軍3萬餘人和10餘架飛機、30餘輛坦克,對魯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實行“鐵壁合圍”大掃蕩。曾思玉等一行剛行至范縣附近的甘草崮堆村,就發現已陷入日寇的四面合圍之中。更為嚴重的是,被日寇合圍的還有未來得及轉移的地方機關、醫院、報社、學校人員和一些地方武裝及數千名群眾,他們都聚集到曾思玉所率部隊周圍。危急時刻,曾思玉沉著冷靜,決心帶領部隊和群眾衝出日寇重圍。他站在一個小土堆上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敵情。憑著十多年來馳騁沙場的豐富經驗,他發現包圍自己的敵軍並非“銅牆鐵壁”,且有薄弱之處:敵軍雖將八路軍和老百姓團團包圍,但他們是“一線式”展開,在甘草崮堆村千米遠包圍圈以外的縱深,敵人尚未配置兵力。他眼睛一亮,毅然決定採用集中兵力寬正面猛打猛衝的辦法,以突然動作衝決敵人的一面,掩護機關人員和老百姓突出重圍。曾思玉一聲令下,八路軍4個連隊加上一個地方大隊在寬正面上一線展開,18挺機槍和幾百枚手榴彈同時朝敵軍開火,隨即八路軍官兵們吶喊著朝敵陣地奮勇衝殺過去。日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搞得暈頭轉向,待他們清醒過來,包圍圈已被撕開一個大缺口。被包圍的機關人員和老百姓跟在八路軍後面,潮水般地奔向安全地帶。曾思玉又命令部隊在缺口兩側頂住敵軍的反撲,掩護老百姓全部脫離險境。這次驚心動魄的突圍戰鬥,八路軍傷亡20餘人,而命喪黃泉的日軍卻有100多人,其中還包括一名日軍中尉軍官。這次成功的突圍戰鬥,受到冀魯豫軍區領導的讚揚,當地老百姓將其與歷史上“劉玄德攜民渡江”的佳話相媲美。
1942年11月16日。當時,盤踞豫東北為虎作倀的偽軍孫良誠部2萬餘人,趁八路軍主力跳出到外線粉碎日寇“九二七”大掃蕩,抗日根據地兵力空虛之機,進佔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濮陽縣地區,對抗日根據地造成嚴重的威脅。偽軍第二方面軍司令孫良誠的總部,駐在濮陽縣的東南八公橋。為打退偽頑軍的進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召開緊急作戰會議,決定採用掏心戰術,一舉端掉孫良誠設在八公橋的總部,打亂敵指揮系統,迫敵全線撤退。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楊得志司令員將它交給曾思玉去完成。八公橋是瀕臨黃河故道的一個大集鎮。孫良誠在鎮東西兩端築起高6米的圍砦,在圍砦外挖有寬5米、深約4米的兩道外壕,並設有木柵欄和鹿砦。圍砦四門和四角都有堅固的碉堡,街內十字路口又有一個核心碉堡,工事十分堅固。曾思玉根據敵軍火力部署,決定避實擊虛,不用強攻,而是奇兵偷襲八公橋。
這天夜晚,正好狂風陡起,黃沙遮天,一團漆黑。曾思玉帶領部隊不走大路,不過村莊,專揀黃河故道的荒沙灘和村外田野經過,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偽軍陣地,幹掉偽軍警戒人員,突然從四面八方攻入圍砦。偽軍怎麼也想不到在如此惡劣的天氣會遭到八路軍進攻,一個個從睡夢中驚醒,乖乖地當了俘虜。孫良誠的總部就這樣被曾思玉給端掉了,遺憾的是孫良誠本人在當日下午乘汽車到開封去了,不然他也要成為八路軍的俘虜。這一仗使偽第二方面軍受到極大震動。在八路軍猛烈打擊下,偽軍3000餘人先後被殲,被迫從佔據的據點撤退。冀魯豫邊區根據地中心區域的安全得到保障,還使中心區域與第3、4、5分區連成一片。
曾思玉(右1)在抗美援朝馬良山前線
曾思玉將軍是當年參加石家莊戰役至今健在的級別最高的解放軍將領,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武漢軍區、濟南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思玉將軍60年前作為解放石家莊的兩大主力部隊之一——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對那場影響中國革命命運的大戰記憶猶新,他回憶了在清風店戰役繳獲敵軍石門城防圖、擊毀發電廠、攻克石家莊制高點雲盤山、突破內外市溝、抓獲敵軍城防司令劉英等戰鬥經過。
1947年10月24日,曾思玉在清風店戰役結束后,將繳獲的敵石家莊城防絕密部署圖親手交給聶榮臻司令員,為城市攻堅戰提供了可靠的情報,更加堅定了我軍迅速解放石家莊的信心。11月6日,曾思玉率第四縱隊從東北方向向石家莊進攻,他首先命令炮兵向發電廠奇襲,發射十幾發炮彈,命中目標,立即中斷了電源,造成全市敵人驚慌失措。雲盤山是突出在石家莊東北面的制高點和重要屏障,曾思玉指揮三十團奮力強攻,奪取雲盤山,並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反撲,牢牢守住了陣地,為整個戰役的勝利打開了勝利之門。從8日下午開始,四縱健兒又先後突破了外市溝和內市溝,接著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攻入大石橋核心陣地,端掉了敵軍指揮部,曾思玉親自審問了被俘的師長劉英,殘餘守敵很快繳械投降,石家莊宣告解放。
曾思玉還回顧了黨中央毛主席對解放石家莊的高度重視以及石家莊軍民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尤其是石家莊戰役作為城市攻堅戰的範例在解放戰爭中佔有的重要地位。曾老拿出珍藏了整整60年的石家莊戰役筆記,上面不僅詳細完整記錄了戰鬥的全過程,還繪製有當年戰場的敵我攻勢圖,具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採訪結束時,曾思玉將軍為紀念石家莊解放60周年揮毫題詞:“英勇無敵,攻克石門”,用筆剛勁有力,飽含激情。曾老告訴記者,這是他60年來首次就解放石家莊戰役接受新聞採訪,並祝願石家莊繁榮發展,再創輝煌。
曾思玉與夫人洪林在朝鮮戰場
1948年12月21日夜,兵團司令楊得志宣布總攻開始,解放軍的炮火一撞新保安城牆,傅部35軍的官兵就叫了起來:不得了啦!共軍有了現代化武器了!確實,這次解放軍的炮聲很厲害,與往常有點不一樣。不過,並不是什麼新式武器,仍是那些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來的迫擊炮,只不過華北軍區第2兵團4縱隊把它們編成了“重型炮隊”。這支“重型炮隊”在總攻的命令下達后,用“轟轟隆隆”的吼聲吞沒了所有的聲音,給敵軍造成了錯覺和恐懼。
“重型炮隊”的誕生,是曾思玉想出的一個絕招。35軍被包圍在新保安后,曾思玉的4縱隊作為攻城部隊主力之一,使曾思玉感到既高興,也有從未有過的壓力。他下部隊、摸情況,仔細琢磨著攻城方案。
一天,有個參謀向大家悄悄宣布:“曾司令員頭髮白了,你們注意到了嗎?”大家不信,曾司令不到40歲,本來是滿頭烏髮,怎麼幾天時間就會白了頭?有人跑去“偵察”,發現原來曾司令剛從郊外檢查部隊的戰備工作落實情況回來,滿頭布滿了冬日裡落下的寒霜。在經過反覆的推敲之後,曾思玉對縱隊的幾位領導說:“怎麼樣?咱們成立重炮部隊吧!打新保安沒有炮不行。”他說得繪聲繪色,很興奮,似乎他這個步兵司令員已經變成了炮兵司令。可其他的人包括政委王昭都被蒙在鼓裡:什麼“重炮部隊”?哪兒有呀!曾思玉笑了:“我沒把話說清,沒說清,怪我!怪我!”他把自己幾天來費盡苦心思考出來的打算說出來。原來,他是要把縱隊各團的迫擊炮連集中起來,編成營、團,並配發數門山炮、野炮,集中統一使用,發揮炮火聚集的威力。大家一想有道理,紛紛表示贊同,於是“重型炮隊”就這樣誕生了。轟!轟!轟……東城門終於被“重炮”徹底轟垮,整個城門樓在一聲天崩地裂中嘩然倒塌,城門洞底下地堡中的守兵全部被壓在裡面。解放軍閃電般地快速衝鋒,像洪流一樣湧向東門……城樓上飄起了一面紅旗。
曾思玉擔任葛洲壩工程第一任指揮長
曾思玉領受任務后,與軍隊其他領導同志一起,指揮4萬多官兵暫時放下槍桿大炮,扛起鐵鎚剛釺,僅用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就治好了這段“盲腸”,修通了這段鐵路,在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寫下了成建制大規模支援祖國經濟建設的新篇章。
寶天鐵路順利通車的汽笛剛剛拉響,曾思玉和他率領的六十四軍官兵們來不及分享勝利的喜悅,又接受新的命令,奔向抗美援朝戰場……
中華兒女雜誌社拜訪曾思玉(2009)
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開幕的日子,曾思玉老將軍家布置得格外喜慶,老將軍早早守候在電視機旁,以極其喜悅、興奮的心情觀看黨的十六大開幕的盛況。
曾思玉老將軍曾參加過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今天他又從電視里聽了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作的報告,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他說,江澤民同志作的報告,勾畫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嶄新宏圖,是中國共產黨蓬勃發展、興旺發達的新的里程碑。聽了報告令人熱血沸騰,催人奮發有為,借十六大東風,我還要為黨、為軍隊再發揮我的餘熱。
濟南軍區原司令員、南京軍區原顧問曾思玉同志,因病於2012年12月31日在大連逝世,享年102歲。
曾思玉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后,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