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是指在中外藝術的一定歷史時期里,由一批思想傾向,美術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們所形成的藝術派別。
藝術流派,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思想傾向、審美趣味、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的統一體,或稱藝術集團或派別。它在嚴格意義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藝術觀點,並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結社名稱的藝術家團體或畫家群體。
它是在社會的各種矛盾鬥爭中,在藝術論爭和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發展和變化的。藝術流派是藝術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不同藝術流派的出現及相互之間的借鑒和顛覆。
藝術流派
“流派”,一定誕生了“畫派”;而“畫派”,若是傳播藝術與學術影響力不夠深遠,則較難形成一種“流派”。世界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一代畫家“宗師”和一國官方文化認同的集團風格的主流畫派,較易形成有美學影響力的一種“流派”。
雅正派:宋代詞人姜夔、史達祖、吳文英。
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臬、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如滿。
婁東派:以吳偉業為代表。
雲間派:以陳子龍為代表。
陽湖派:清桐城派的一個支流,以惲敬、張惠言等為代表。
湘鄉派:清代散文流派。以曾國藩為代表。
揚州學派
南社:辛亥革命時期的文學團體。由柳亞子、陳去病、高旭等發起。
尋根文學
戰後派
新興藝術派
新感覺派
新思潮派
末日派
當前在中國繪畫界存在著四種藝術風格藝術觀點絕然不同的流派:學院派、主流派、民間派、末日派。
學院派:是以美院的師生和從美院走出來的職業畫家為主,當代藝術是他們藝術的主基調,關注的是當代的芸芸眾生相,但手法的詼諧和富有哲理很難讓一般觀眾所理解。
主流派:是以國家美協,畫院和專業的美術院校和各文化機構(協會、學會、研究院所等專業團體或藝術機構)的專業畫家或繪畫藝術家(一般都擁有會員證資格),他們的作品是從正面反映國家各個時期的人物和事迹,一般以宏幅巨制的寫實為主,主要是參加以美協組織的各種大型展覽。這部分人是和學院派的職業畫家相比一般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主要有專業專職和兼職兩種。
民間派:因為它的內容既不是當代藝術,也不關注國家的主流,而是一般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花鳥魚蟲,雖然題材有些陳舊了些,但卻深深紮根於民間之中,未進入或加入上述各類文化機構(一般都不具備會員證資格),因為從事這種藝術的人很多就是業餘或非專業的美術作者、出版工作者、美術編輯及民間藝人等,而這也是各博客圈子人數眾多的一個龐大的群體。
末日派: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新產生的一個藝術流派,涵蓋了文學和繪畫。該流派受末日預言的影響而發起成立,以探尋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為宗旨進行藝術活動。
威尼斯畫派
佛羅倫薩畫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威尼斯畫派:提香喬爾喬內
巴洛克風格
魯本斯委拉斯開支貝尼尼倫勃朗
洛可可風格
布歇華多弗拉戈納爾夏爾丹透納
新古典風格
普桑、大衛、安格爾
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
柯羅米勒盧梭
俄羅斯巡迴畫派
列賓列維坦希施金蘇里柯夫
印象畫派
馬奈莫奈畢沙羅德加雷諾阿
新印象畫派
修拉西涅克
後印象畫派
立體派
巴黎畫派
夏加爾莫迪里阿尼
立體派
畢加索、波拉克
繪畫主義攝影
它大致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仿畫階段;崇尚曲雅階段;畫意階段。繪畫主義攝影家提出,“應該產生攝影的拉斐爾和攝影的提茨安。”繪畫主義攝影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時期,第一個繪畫主義攝影菜是英國畫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長人像攝影,作品結構嚴謹,造型優雅。1851年至 1853年,是繪畫主義攝影的成長時期。1869年,英國攝影家HP羅賓森(1830-1901)發表了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他提出:“攝影家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藝術認識,方足以成為優秀的攝影家。無疑的,攝影術的繼續改良和不斷發明啟示出更高的目標,足以令攝影家更能自由發揮;但技術上的改良並非就等於藝術上的進。因為攝影本身無論如何精巧完備,還只是一種帶引到更高的目標而已。”為該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這一流派的主要攝影家和作品有:普萊期(?-1896)的男爵之宴、魯賓遜漂流記、寶塔情景;羅賓林的當一天工作完了的時候、秋天、兩個小姑娘、彌留、拿著毒藥瓶的朱麗葉、黎明和落日;雷蘭德洗禮者聖約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亞、優迪特與荷羅佛尼斯;金馬倫夫人(1815-1897)的湯姆士卡萊爾和尼達(1820-1910)的彌留之際的囂俄等等。
印象派攝影:1899年,英國舉辦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的首次展覽。繪畫主義派攝影家羅賓森在其影響下,提出“軟調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的審美標準,提倡“軟調”攝影。該流派是繪畫印象派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鬱,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其著名攝影家有杜馬希(?-1937)、普約(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等。
寫實攝影: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準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A·斯蒂格利茨曾說:“只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面,他們又反對象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對象,主張創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劉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於正視現實,創作題材大都取於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樸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
自然主義攝影:1899年,攝影家彼得·亨利·愛默生鑒於繪畫主義創作的弱點,發表了一篇題為《自然主義的攝影》的論文,抨擊繪畫主義攝影是支離破碎的攝影,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作靈感。他認為,自然是藝術的開始和終結,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藝術,才是最高的藝術。這種藝術主張,是對繪畫主義的反動,它促使人們把攝影從學院派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對充分發揮攝影自身特點有著促進作用。這一流派的創作題材,大都是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
由於自然主義攝影滿足於描寫現實的表面現實和細節的"絕對"真實,而忽視對現實本質的挖掘和對錶面對象的提煉,一句話,不注意藝術創作的典型化和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實質上是對現實主義的庸俗化。有時會導致對現實的歪曲。
這一派著名的攝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爾欽遜(1857-1921)、等。
純粹派攝影:純粹派攝影是成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其創導者為美國攝影家斯蒂格里茲(1864-1946)。他們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凈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凈的黑白影調、細緻的紋理表現、精確的形象刻畫。總之,該派攝影家刻意追求所謂的“攝影素質”:準確、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現被攝對象的光、色、線、形、紋、質諸方面,而不藉助任何其他造型藝術的媒介。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是斯特蘭德(1890-?)和Group f 6.2攝影組織中的青年攝影家,如亞丹斯、根令翰等。純粹派後期的作品則向線條、圖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發展,其有影響的攝影家是亞博、史丁納、史脫特文和伊凡思等。
新即物主義攝影:新即物主義攝影又稱“支配攝影”、“新現實主義攝影”。為本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它不考慮藝術的本質在於提示對象的本質,因而其美學思想是屬於自然主義範疇的。例如,攝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攝的火車頭的迴轉軸就是用近攝手法,表現了火車頭迴轉軸運轉時的狀態,由於畫面摒棄了其他細部因而給予觀眾的視覺印象是強烈的。新即物主義的著名攝影家有桑德(1876-1964)、勒斯基(1871-1956)、黑葛(1893-1955)等。
超現實主義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於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興起於本世紀三十年代。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的藝術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去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便成了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的對象。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有從事超現實主義集錦照片的畫家帕爾汗;變形人體攝影家布蘭特;肖像兼宣傳攝影家卡遜以及布魯門塔爾、洛林、哈爾斯曼、賴依等。
抽象攝影
初期,用無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攝體”的細部紋理和豐富影調,製作成僅表現其形狀的“光圖畫”。後來發展到或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面的表面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和空間結構,力圖使用所謂形式、影調(色彩)和素材的“絕對抽象的語言”,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以表現該派藝術家奉為圭臬的所謂人類最真實、最有本質力量的潛意識世界。在作品中,被攝物體只不過是被藝術家借來隨心所欲地產生表現自身想象和個性“旋律”的音符。
抽象攝影的發軔者為泰爾博(1800-1877)。開始時,作品畫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認性。至一九一七年攝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攝的《波爾多畫報》就已完全不可辨認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畫家莫荷利納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並從理論上予以確立。隨後,抽象畫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進了顯微攝影和X光攝影,從而大大擴大了抽象派攝影的表現範圍,豐富了攝影藝術的語言,建立了自己的藝術體系,並風行於歐美等國。
該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寧格、安真蘭特、佛萊泰、溫隙斯特、格連巴晤、夏德和布留奎爾等。
堪的派攝影:堪的派攝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反對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大攝影流派。這一流派的攝影家主張尊重攝影自身特性,強調真實、自然,主張拍攝時不擺布、不干涉對象,提倡抓取自然狀態下被攝對象的瞬間情態。法國著名的“堪的”派攝影家亨利·卡笛爾·布列松說過:“對我來說,攝影就是在一瞬間里及時地把某一事件的意義和能夠確切地表達這一事件的精確的組織形式紀錄下來。”因而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客觀、真實、自然、親切、隨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動而富有生活氣息。
“堪的”派中的攝影家,就其美學思想和創作傾向而言,情況是比較複雜的,雖然他們都崇尚人性世態的表現,且大部分都從事於新聞攝影工作,但有的為自然主義者,有的為寫實主義者。該派著名的攝影家有美國的托馬斯·道韋爾·麥阿沃依;英國的茜莉特·摩戴爾;法國的維克托·哈夫門;以及路易斯·達爾·沃爾夫、彼得·斯塔克彼爾·布魯維奇等等。
主觀主義攝影
主觀主義攝影: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後派”。它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其創始人是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其著名的攝影家除奧特、斯坦內特以外,還有傑·施莫爾、肖·范歐坎、蘭·佩恩、莫·弗克爾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