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建國會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

1990年成立的政黨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1982年,根據民建中央的有關精神,民建內蒙古基層組織恢復活動,1983年成立了民建包頭市支部和呼和浩特市支部,1986年和1987年先後成立了民建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委員會。1990年2月民建內蒙古區委籌備組成立並開展工作。

基本概況


民建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
1990年11月,民建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成立。至2006年、民建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已歷三屆。
第一屆委員會
1990年11月3--5日民建內蒙古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出席會員代表66人。大會選舉產生民建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一屆一次全委會議選舉產生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委員19名。
主任委員:陳又遵
副主任委員:周肇璋、馮笠
秘書長:劉保明
顧問:李寶貴、郝國瑞
常務委員:陳又遵、周肇璋、馮笠、王玉成、劉保明、劉毓東李振洪
委員:陳又遵、周肇璋、馮笠、王玉成、劉保明、劉毓東、李振洪、盧愷、盧振遠、孫長城、李文祥、來靖中、張振亞、邸炳陽、鄭玉瓊、趙浩沁、段錫符、徐家林、蔡肇忠。
第二屆委員會
1996年11月20—23日,民建內蒙古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90人。選舉了主委、副主委、委員24名。1998年1月召開二屆二次全委會議選舉王建華(女)為秘書長,1998年12月召開二屆三次全委會議增選鄧振武為區委專職副主委。
主委:郝益東
副主委:馮笠、楊仁選、李榮禧、鄧振武
秘書長:王建華
名譽主委:陳又遵
名譽副主委:周肇璋
顧問:李寶貴
常務委員:郝益東、馮笠、楊仁選、李榮禧、鄧振武、王建華(女)、丁少輝、李雅化、段錫符、韓志富、魏為民(女)
委員:郝益東、馮笠、楊仁選、李榮禧、鄧振武、王建華、丁少輝、李雅化、段錫符、韓志富、魏為民(女)、金振海、凌呼君、於正柱、牛忠良、王瑞霞(女)、劉啟憲(女)、米祿、李玉蘭(女)、李玉清、宋世泰、陳曼莉(女)、趙浩沁、郭玉元、高冬青
第三屆委員會
2002年5月,民建內蒙古三大召開,出席會議代表100人,選舉主委、副主委、決定秘書長,名譽主委、名譽副主委,選舉委員27名。
主委:郝益東
副主委:楊仁選、李榮禧、鄧振武
秘書長:王建華(女)
名譽主委:陳又遵
名譽副主委:周肇璋
常務委員:郝益東、楊仁選、李榮禧、鄧振武、王建華(女)、丁少輝、張國民、趙浩沁、凌呼君、賈莉(女)、扈德斌
委員:郝益東、楊仁選、李榮禧、鄧振武、王建華(女)、丁少輝、張國民、趙浩沁、凌呼君、賈莉(女)、扈德斌、金振海、米祿、李玉蘭(女)、李玉清、李旭升、喬秀貴(女)、宋世泰、陳曼莉(女)、張斌、苗宇光、牛忠良、王瑞霞(女)、范凌華(女)、鄭錦春、翟志勤(女)、吳永彪
第四屆委員會
2007年4月,民建內蒙古四大召開,出席會議代表100人,選舉主委、副主委、決定秘書長、常委、委員26名。
主委:郝益東
副主委:楊仁選、李榮禧、康永恆、王風之(女)
秘書長:王建華(女)
常務委員:王建華(女)、何江、張國民、陳曼莉(女)、陳勝禮、凌呼君、賈莉(女)、扈德斌
委員:(共26名,以姓名筆劃為序)
王風之(女)、王建華(女)、牛忠良、孔繁淳、包海軍、呂紀俄呂靖原、喬秀貴(女)、米祿、劉劍夔、畢建華、李玉蘭(女)、李旭升、李榮禧、楊仁選、何江、陳勝禮、陳曼莉(女)、張國民、范凌華(女)、鄭錦春、郝益東、賈莉(女)、凌呼君、康永恆、扈德斌
第六屆委員會
2017年5月19日至21日,中國民主建國會內蒙古自治區第六次代表大會隆重舉行,在21日召開的六屆一次全委會議上,選舉李榮禧為民建內蒙古區委主任委員,康永恆、呂靖原、鄭錦春、金樁為區委副主任委員;選舉呂靖原為區委監督委員會主任,王建華、李永祥、丁彩霞為區委監督委員會副主任。同日召開的六屆一次常委會議,決定王建華為區委秘書長。

重要活動


參政議政工作

從1982年內蒙古自治區各民主黨派恢復組織、開展工作以來,在民建中央、內蒙古黨委的領導下和各級黨委統戰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幫助下,民建內蒙古各級組織一直努力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開展參政議政工作,切實履行參政黨的職能。
據不完全統計,24年來民建內蒙古各級組織本著“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以組織或個人名義向各級黨委、政府呈送報告和建議,向各級人大和政協會議提交議案、建議與意見和發言、提案等不少於1400件。
民建內蒙古區委籌備組(下稱:區委籌備組)是於1989年6月12日組建,並於1990年2月經內蒙古黨委正式批複開始工作的。區委籌備組首次見諸於新聞媒體的消息,就是時任區委籌備組組長,後來曾任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建內蒙古區委主委、名譽主委的陳又遵同志,在出席由內蒙古黨委副書記千奮勇主持的內蒙古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座談討論會上,就學習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代表民建所作發言的報道(見《內蒙古日報》1990年2月9日第一版)。
1990年5月11日,依據民建中央賦予區委籌備組對民建內蒙古全區會務工作的領導職能,區委籌備組開展的第一項參政議政工作,就是以“民建內籌字(1990)第9號”文件的形式,向直屬的民建呼和浩特市委和民建包頭市委發出《關於對商品流通領域中當前若干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的通知》,並在全區所屬組織的協助與配合下,就“如何發揮好全民所有制商業主渠道作用”和“如何整頓好批發環節問題”,完成了相應的調研任務。
1990年8月31日,區委籌備組將民建山東省委《關於開展“議政日”活動的情況彙報》印發民建呼和浩特市委和民建包頭市委。希望:借鑒山東經驗,從當地實際出發,通過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參政議政活動,把廣大會員動員和組織起來,發揮民建的整體作用,隨時總結自己的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參政議政能力,更好地擔負起參政黨的責任。
在民建內蒙古第一屆委員會期間(1990年11月~1996年11月),按照民建內蒙古“一大”工作報告對參政議政工作所提出的目標和希望:(一)各級組織在參政議政活動中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並把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作為第一位的任務;(二)通過加強與參加各級人大、政府、政協的會員的聯繫,並幫助、支持、鼓勵他們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參政議政,不斷提高議案、提案和建議的質量,促進和政府制定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更好地體現民建群體政治的功能;(三)積極培養和推薦參政議政的優秀人才;(四)加強與各級黨委、政府的聯繫,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獻計獻策,提出合理化建議;(五)利用民建與工商企業、經濟界廣泛聯繫的優勢,及時了解和反映其意見、要求,主動協助和政府與其協調關係、維護其合法權益,調動其參與改革和建設的積極性。民建內蒙古區委帶領全區各級組織和會員,圍繞經濟建設的中心,積極行使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為自治區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1年新年伊始,由民建內蒙古區委主辦的《調研與建議》創刊。作為全區各級民建組織參政議政的工具,民建內蒙古區委定位《調研與建議》“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及時反映我區各級民建組織及會員的建議、意見和呼聲,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為國家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該不定期刊物曾斷斷續續編印 年之久,先後刊印並報送自治區黨委、政府、政協等 期,發表全區各級組織和會員調研建議、意見文稿 篇。在自治區統戰系統及各民主黨派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根據民建內蒙古“二大”工作報告有關資料表明,自民建內蒙古“一大”以來,民建內蒙古各級組織向當地黨委、政府報送的專題報告、建議、意見和在政協會議上提交的提案、大會發言等共計150多件。其中,《關於我區進一步開放引進外資以及開好“那達慕”大會的幾點建議》、《關於集寧毛紡織廠的調查與建議》、《關於內蒙古電纜廠因貨款被拖欠急待啟動資金的調查報告》、《關於在內蒙古貧困地區綜合開發利用杏資源,儘快脫貧致富的幾點建議》等專題報告和《企業破“三鐵”要妥善安排富餘人員》、《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優勢》等政協大會發言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受到黨政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好評。民建內蒙古區委先後有《加速培養和建立高素質的現代企業家隊伍》、《關於呼市地區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的調查報告》、《加快發展內蒙古經濟的12條意見》等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協主辦的《綜合通報》和《領導參閱》上刊載,並加按語給予充分肯定。民建內蒙古區委和民建呼和浩特市委分別被內蒙古政協和呼和浩特市政協評為提案先進單位。
1996年11月,經民建內蒙古“二大”產生的民建第二屆民建內蒙古區委,在民建中央和內蒙古黨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黨親密合作的政治路線,發揮民建與經濟界聯繫密切的特點,帶領全區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緊緊圍繞內蒙古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努力提供社會服務,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各項會務工作,尤其是參政議政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貫徹落實這一制度,是民建內蒙古第二屆民建內蒙古區委組成以來的工作主線。在第二屆民建內蒙古區委開展工作的五年,全區各級組織認真學習領會、積極貫徹執行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重大部署和決策,民建內蒙古區委及全區各級組織的負責人,多次參加黨委、政府舉行的民主協商會,座談會和學習、通報會,積極建言獻策;對黨委、政府有關工作報告的徵求意見,民建內蒙古區委及各級組織都認真研究,精心準備,直抒己見,有不少修改意見被採納;民建內蒙古區委注重對口聯繫工作,在組織第三產業與再就業、區域經濟發展以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促進內蒙古經濟發展等研討活動中,與對口聯繫單位密切配合。通過參與“加入WTO與統一戰線工作”專題研討和開展民建自身的黨建理論研究,民建內蒙古區委認真總結經驗,認清形勢,探索新時期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多黨合作、開展參政議政的新特點、新任務。同時,注意在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把自覺接受和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與發揮參政黨職能有機地結合和統一起來,注重與黨委統戰部門保持經常、順暢的協調溝通與工作聯繫,使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落在了實處、見到了實效。
民建內蒙古“二大”以來,民建內蒙古區委要求全區各級組織注重發揮群體優勢,引導廣大會員關心和支持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事業。特別是重點圍繞國企改革、農牧業與生態建設、區域經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民主法制、城市建設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會熱點問題開展調研、研討,提出意見、建議,積極發揮參政議政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以各級組織名義及個人向黨委、政府報送的報告和建議、政協會議的發言和提案等共計481件,與民建內蒙古第一屆區委期間相比較,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些參政議政成果程度不同地得到了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其中《關於自治區基礎測繪工作滯后的現狀和解決對策》、《建築市場存在的問題與治理》、《關於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的建議》和《實施牧草種子工程建設,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等建議、意見、提案,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並召集專門會議研究落實和採納。
針對地區間自然條件和原有經濟基礎的差異所造成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民建內蒙古區委充分發揮民建與經濟界聯繫密切的特點,聯繫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於1997年先後兩次組織召開縮短中西部與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研討會,並整理形成了《加大支持力度,實現內蒙古區域經濟與全國經濟聯動互促的良性循環》的專題報告,受到國家和自治區有關部門的重視與好評,民建七大工作報告附件也將此列入全國民建工作的重要成果。
世紀之交,民建內蒙古區委抓住黨中央、國務院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契機,為內蒙古爭取進入西部大開發範圍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持續深入的研討工作。從1999年秋季開始,在全區向自治區黨委政府寫出了第一份建議報告,在社會各界中組織了第一次研討會,在此基礎上率先在全國出版了第一本關於西部大開發的專著,之後又促成第一次民主黨派中央組織的專家組來我區考察論證。早在1999年第四季度,民建內蒙古區委就牽頭與其他有關單位聯合舉辦了“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促進內蒙古經濟發展研討會”,對活躍研討空氣,積極爭取內蒙古列入西部大開發範圍,起到率先推動的作用。以這次研討會論文為基礎,編輯出版的《內蒙古——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點》一書,以其內容豐富、依據充分而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為該書親自作序,最早明確肯定了內蒙古在西部大開發中的重要地位。2000年8月,成思危主席親自率領民建中央專家組來內蒙古考察,對自治區“十五”規劃和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了許多卓有見地的建議和意見。在此基礎上,經過一年多的擴大組稿,又編輯出版了《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評說》。2001年10月民建內蒙古區委召開的二屆五次全委會議,把考察赤峰市生態建設及農牧業產業化作為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通過對該市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地考察,為參政議政積累了生動的感性資料。
在自治區政協八屆三次、四次會議上,圍繞西部大開發建言獻策成為民建組的一個中心議題,無論是會前通過召開會員座談會徵集的提案、還是大會發言,都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有的新聞媒體還就民建內蒙古區委提出的西部大開發科技要先行、法律要健全,專訪了會員中的政協委員,並給予報道。在自治區政協的常委會議上,代表民建的題為《民營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的模式和需求》、《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區西部大開發戰略綱要的幾點建議》、《開發毋忘管理》等發言,為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意見。
在2002年1月中下旬召開的自治區政府八屆五次會議上,民建內蒙古區委向會議提交了《關於自治區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對策的若干建議》等4份提案。其中,《關於我區應設立教育爭議協調機構》的提案被列為重點落實提案。此外,另有委員個人提出《關於加入WTO后如何完善內蒙古的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等6份提案。王建華秘書長代表民建內蒙古區委作的題為《進一步發揮職教社的獨特作用,促進我區職業教育的大發展》的大會發言,受到好評,並在《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全文刊載。
2002年4月1日,繼《內蒙古——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點》一書之後,由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民建內蒙古區委主委郝益東主編的又一本關於西部大開發的專著《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評說》正式出版發行。該書針對新世紀,新競爭和我們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網路化的現實,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科學、全面地論證了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位、戰略思路、戰略目標和戰略對策等重大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率領專家學者在內蒙古考察調研過程中的重要講話,作為特稿被編入書中。此外,還有國內10多位著名專家學者應約為該書撰寫了文章。各位專家學者在百忙中,應邀考察、論證、撰文,以敏銳的理性思維和淵博的專業知識,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國內外先進理論與實踐經驗,從多視角、多層面對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定位、目標選擇以及如何加快生態建設,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強化科技,農牧業產業化以及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等重大問題,坦言獻策,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其言其情,充分表現出對內蒙古發展的關心和厚愛,表現出對西部大開發和內蒙古建設事業的無私奉獻
特別令人鼓舞的是,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烏雲其木格同志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伏來旺同志,在該書付梓之際,揮毫題詞,表示了充分關心和支持,使該書增色生輝。正如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民建內蒙古區委主委郝益東在該書《後記》中所表述的,民建內蒙古區委在2000年底倡議組織研討會的基礎上,編輯出版《內蒙古——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點》一書。這次又依託民建中央組織專家學者對內蒙古進行專題調研的成果,編輯出版本書,其目的是對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一重大歷史任務,多盡一份參政黨的力量。
2002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民建中央理論工作會議對2001年下半年以來收到的全國各地方組織提供的參政黨理論研究方面的135份論文、報告,認真評審出的52篇優秀成果進行了表彰。民建內蒙古區委題為《如何在參政議政中發揮民建的整體作用》的論文榮獲二等獎。
2002年5月13日,民建內蒙古“三大”勝利召開,新一屆民建內蒙古區委組成。民建內蒙古“三大”以來的四年多時間,民建內蒙古區委始終把參政議政工作作為全區會務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據民建內蒙古三屆二次全委會議工作報告反映,在全國和自治區新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區委為會員中的人大代表提供了向自治區人大提交的議案稿3份,向自治區政協會議提交集體提案8份和大會發言3份,內容涉及西部大開發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草原荒漠化治理、建設“文化大區”、面向新型工業化促進民營企業成長、促進社區服務業市場化、為非公有制經濟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及立足市場需求培養財會人才、城市建設、公車改革、購房消費保護、人口遷移問題、加強物業管理等諸多方面。而且從質量與數量上看,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如《關於加快自治區服務業市場化步伐的提案》、《關於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提案》、《關於面向新型工業化促進內蒙古民營企業成長的提案》、《關於將內蒙古早日建成“文化大區”的提案》、《關於立足市場需求培養財會人才的提案》、《關於城市建設的提案》、《關於加快公務車改革的提案》和《關於制定<內蒙古自治區物業管理條例>的提案》等,會員中擔任全國和自治區兩級人大、政協的代表、委員踴躍參與大會、小會,積極發言、建言獻策,提交議案、提案、建議等35項,認真履行了自己應盡的義務。
在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發生的時期,民建區委領導專門來到機關,指導制定了防治“非典”的工作制度,並聯合各民主黨派向自治區黨委報送了《關於防治非典的八條建議》。
各地方組織也把參政議政工作列為重點,認為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加強調查研究,提高參政議政質量,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難點問題開展調研,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並收到實效。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在人大、政協會議上向大會提交議案、提案87件,所提內容角度准、可操作性強,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有的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為了提高會員們參政議政工作水平,民建呼市委員會舉辦了“提案工作講座”,同時積極開展社情民意調研活動,及時上報社情民意34條,被市政協授予參政議政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2年11月20日,民建內蒙古區委根據黨統辦字[2002]19號文件通知要求,為進一步改進自治民建內蒙古區委常委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找出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差距,提高常委領導水平,提出4點建議,報送有關部門供參考。這4點建議是:
1.堅持自我教育。提高常委素質和水平。要從文山會海解放出來要少應酬擠出更多時間來,學習十六大、帶頭宣講十六大精神,領導者要成為學習的模範、求真務實的模範。及時研究解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新情況、新問題。把握機遇,加快發展,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
2.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黨內各種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黨外民主監督制度,在方針政策以及重大問題同各民主黨派協商,希望各位常委與黨外人士交朋友建立熱線聯繫渠道,聽取黨外人士的意見,要切實不表面。
3.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應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據了解,新建居民小區和一些較大的民企未有黨支部,一些不景氣國企支部未能活動。應引起自治區黨委高度重視,凡未建立起黨支部要限期建立,凡停止支部活動的也應近期組織活動。要切實發揮共產黨員在基層工作先鋒模範作用。
4.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我們奮鬥目標也是廣大人民的願望。必須看到,內蒙在全國屬於欠發達地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實現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鬥,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深入基層,融入群眾之中。要經常深入貧困地區、困難企業幫助,解決一切實際困難、示範、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擺脫貧困,走向致富。
2002年12月24日,自治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辦公廳和自治區人事廳聯合召開表彰會,對5年來自治區九屆人大40件優秀建議、自治區八屆政協58件優秀提案和23個先進單位、50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會議上民建內蒙古區委的《關於在呼市、包頭等重點地區使用清潔燃油的提案》和《關於應高度重視大災之後防疫工作的提案》2份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獲得5家聯合署名的榮譽證書。其中,《關於在呼市、包頭等重點地區使用清潔燃油的提案》還獲得政協內蒙古自治民建內蒙古區委員會頒發的榮譽證書。內蒙古人民廣播電台、內蒙古電視台以及內蒙古日報分別對這次會議作了集中報道。
為了進一步切實有效地推進參政議政工作的開展,2003年11月民建內蒙古區委成立了專門的參政議政委員會。成立大會由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民建內蒙古區委主委郝益東主持。在宣讀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顧問、委員名單后,與會委員對《中國民主建國會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參政議政委員會工作規則(草案)》進行了認真的討論並原則上通過了這一工作規則。郝益東為到會的區委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主任、副主任和顧問頒發了任命書。為了實現參政議政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目標化,參政議政委員會工作規則就工作指導方針、主要任務、會議制度、委員的產生辦法和職責,具體工作內容和要求以及選題等作了儘可能具體、詳盡的規定。郝益東在會議結束前,從參政議政委員會的性質、任務和作用,設立參政議政委員會的目的,當前參政議政的形勢,以及對參政議政委員會工作的幾點要求等4個方面,發表重要講話。他要求參政議政委員會要抓好學習,特別是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以發展的思路和創新的精神,為區委參政議政工作邁上新的台階而努力工作,不斷提高專題調研的水平。從2004年初,民建內蒙古區委還創辦了《參政議政工作動態》,迄今共編輯、印發了15期,對區委和全區各級組織及會員參政議政工作情況等,及時進行了反映。
實踐證明,建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已經初步顯示參政黨整體功能。在徵集2004年民建內蒙古區委名義的自治區政協會議提案和大會發言的工作中,參政議政委員會做出了突出貢獻。據統計,為2004年自治區政協會議徵集提案稿和大會發言稿總數為38份,是上年14份的2.7倍,而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向民建內蒙古區委提交的提案稿和大會發言稿為23份,佔總數的60.53%。在自治區政協會議上作為民建內蒙古區委名義的提案被立案15份,比上年多了7份,其中由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撰寫的為9份,佔總數的60%。作為自治區政協大會發言的總數是上年的2.5倍,被排上大會發言議程的有3份,是上年的3倍,這些發言由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撰寫的分別為4份和2份,分別佔總數的80%和67%。據統計,民建內蒙古區委向政協自治區九屆二次會議提交的大會發言,除2份作為書面發言印發大會外,《關於促進自治區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關於實現黃河三角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議》和《資源富集區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3份作了大會發言,被自治區政協全部立案的15份民建內蒙古區委名義提案中的《內蒙古城鎮化應重視質量》和《關於改變我區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體制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等2份提案被確定為2004年度由自治區政協主席、副主席、專委會負責督辦的重點提案,約佔當年自治區政協17件重點提案總數的11.8 %,占自治區3家民主黨派6件重點提案總數的1/3。而且,大會發言《資源富集區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中向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發展循環經濟的5條具體建議,被自治區政協辦公廳主辦的《內蒙古政協信息》2004年第3期刊出,專報內蒙古黨委儲波書記和自治區政府楊晶主席。由此可見,民建內蒙古區委成立參政議政委員會,為更好地發揮民建參政黨整體作用提供了組織上和機制上的有力保證。
2004年6月,民建內蒙古區委又將原來承擔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兩項工作職能的諮詢培訓部,分立為調查研究部和社會服務部。由調查研究部專門負責參政議政工作。這使得當年民建內蒙古區委向全區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徵集第二年政協會議提案和大會發言稿的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
在2005年初召開的自治區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民建內蒙古區委共有12份集體提案被立案。它們分別是:《治理“空心村”建設新農村的提案》(李文北撰稿)、《關於規範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轉讓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的提案》(周樹林撰稿)、《關於改進呼市地區部分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含砷、氟嚴重超標的提案》(周麗華撰稿)、《關於發展高載能行業的幾點建議的提案》(賈莉撰稿)、《對原木徵收資源稅的提案》(郭小青撰稿)、《關於發展高中教育的提案》(孔繁淳撰稿)、《從小學設立法律教育課程的提案》(康永恆撰稿)、《關於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的提案》(郭小青撰稿)、《關於推行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的提案》(王春霞撰稿)、《關於建立“誠信大內蒙古”體系的建議》(李旭升撰稿)、《關於加快我區旅遊業發展的提案》(李虹撰稿)、《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試點的提案》(王建華撰稿)。此外,在這次自治區政協會議上除賈莉委員作了題為《當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的大會發言外。還有全國政協委員凌呼君《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和自治區政協委員王建華《高揚文化旗幟再鑄草原輝煌——加快內蒙古文化發展的對策》、范凌華《關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幾點建議》、王石彤《進一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環境》等4份書面發言材料被大會印發。同時,會員中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共向大會提交40份提案並被立案,比創紀錄的2004年多出21份。而這40份個人提案和12份集體提案以及5份大會發言,均來自於民建內蒙古區委向全區各級組織、廣大會員徵集的61份提案和大會發言稿。就徵集稿的數量而言,是創紀錄的,比上年多23份,這是2004年民建內蒙古區委提案徵集工作的第一個特點;而普通會員積極參與,是2004年民建內蒙古區委提案徵集工作的又一個特點;以集體提案為例,撰稿人為普通會員的高達50%,比上年增加30個百分點。這反映了民建內蒙古區委參政議政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所取得的成效和全區各級組織、廣大會員組織程度和覺悟程度的提高。2004年踴躍撰寫提案稿和大會發言稿的同志,除本人系自治區人大代表和自治區政協委員的外,還有會員:郭小青、楊麗雲、孔繁淳、白秀娥、包海軍、馬翠、吉爾格拉、熊玲玲、武又文、薛顯貴、李文北、周樹林、周麗華、李虹、王春霞等。作為自治區政協委員的賈莉一人撰寫了8份個人提案,1份集體提案和1份大會發言稿,無疑又一次成為這次自治區政協會議上最引人注目的會員中的政協委員。
在自治區人大十屆二次會議上,會員中的7位人大代表共撰寫了20多份建議、意見,其中一份議案被人大正式立案。各地在參政議政、社會調研工作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頭委員會的三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共交提案、議案、建議33件;呼市委員會在“兩會”期間,提出提案37件,建議6件。牙克石支部人少,但參政議政熱情高,在三級“兩會”上提交提案、建議7件,均被採納。赤峰市委員會積極建言獻策,就赤峰市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提交議案、提案20餘件和《對上海活性炭市場需求情況的調查及銷售對策》的調研報告。
2005年,民建內蒙古區委領導班子成員在參加自治區高層協商會、通報會、學習會中,認真準備發言材料,積極建言獻策,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視。區委有關領導還應邀參加了自治區人大、自治區政協、自治區檢察院等的視察、調研、庭審等工作,發揮了民建參政議政的作用。
正如2005年1月召開的民建內蒙古三屆三次全委會議工作報告所述:三屆二次全委會議以來的一年來,各級組織認真履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各項職能。
2005年1月5日,民建內蒙古區委參政議政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呼和浩特舉行。會議學習了民建中央以及區委有關參政議政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內蒙古黨委、政府有關重大方針、政策等;聽取並審議了參政議政委員會工作報告;審定了參政議政委員會2004年承擔完成的區委名義的重大專題調研報告;部署了2005年參政議政委員會的工作。工作報告在總結工作經驗和指出存在不足之處后,提出加強和改進參政議政工作的若干具體意見和思路。
2005年3月,就自治區黨委向各民主黨派提出徵詢意見和建議的幾個問題,民建內蒙古區委舉行座談會,提出了(1)進一步研究、宣傳和倡導循環經濟理念,著力推動循環經濟在我區的實施;(2)加大落實促進非公經濟發展政策的力度,使我區非公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3)“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收入問題,增收是農村小康建設、和諧發展的關鍵;(4)關注弱勢群體,幫助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5)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作用,加強多黨合作;(6)加強城鄉結合部的規劃與建設工作等六個方面18條具體意見和建議。
2005年11月初,通過組織部分會員對《內蒙古黨委關於制定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徵求意見稿)》進行座談討論,民建內蒙古區委形成並向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報送了主要內容為:(1)要重視高等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2)“三農三牧”工作應當強調實績與責任;(3)應當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下構築能源重化工業基地;(4)對於城鎮化進程應進行反思,一定要重視質量;(5)應當建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等方面16條具體意見和建議。據了解,這是自治區6個民主黨派中唯一一份通過召集會議產生的材料,這一舉措受到有關方面的充分肯定。
在開展2005年民建中央秋季成果徵選工作中,民建內蒙古區委通過及時印發《關於徵集參政議政成果參評民建中央2005年度秋季成果徵選的通知》,徵集各類參政議政文稿共計47篇,經區委審定向民建中央先後報出38篇。這次徵選工作,劉志強撰寫稿件13篇,舒振邦、康永恆、陳曼莉、張雁鳴、李文北等都十分認真、踴躍地參與這項工作,尤其是舒振邦、康永恆等為了趕在會中央徵稿截止日前完成相關文稿的撰寫,加班工作、挑燈夜戰,為大家樹立了榜樣。
2005年,民建內蒙古區委首度對重點調研課題進行招投標。從保證公平、公正,確保質量考慮,這次由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會議承擔的投標課題的評審工作,借鑒了科研學術論文或者軟科學課題評審中採用的隱名評審辦法。在產生區委名義的專題報告和2006年政協大會發言、提案稿的工作中,承擔對相應文稿進行評審的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會議,繼續沿用了隱名評審的做法。這一做法為區委有關領導充分肯定,也得到關心課題招標工作的一些會員的贊同和好評。
據民建內蒙古區委《區委各地方(直屬基層)組織2005年度完成參政議政成果情況通報》,區委所屬各地方(直屬基層)組織在2005年度,共有7個地方(直屬基層)組織完成並向區委提交調研報告、政協會議大會發言、提案等各類參政議政文稿90多份,採用81份。其中包括:(1)通過內蒙古黨委統戰部報送自治區黨委的專題調研報告3份。(2)報送民建中央推薦作為全國“兩會”議案、大會發言或提案的4份。(3)報送內蒙古政協會議大會發言、和內蒙古政協會議集體提案的分別為7份和16份。(4)報送參評民建中央2005年度秋季成果徵選稿35篇。(6)以區委名義承擔並完成民建中央重點調研課題1項。(7)推薦投標會中央春季課題招標2份。此外,還以自治區政協委員個人名義提交提案並立案32份。

社會服務工作

在民建中央、內蒙古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和各級黨委統戰部門的協調、幫助下,從1982年內蒙古自治區各民主黨派恢復組織、開展工作的24年來,民建內蒙古各級組織始終把注重發揮自身與經濟界聯繫密切的特色和優勢,在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把面向社會開展經濟、法律等業務諮詢或培訓、扶貧幫困以及協助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等社會服務工作,為黨和政府分憂解難,作為發揮參政黨作用的重要任務之一來抓,並取得一定的成績。
近年來,全區民建各級組織也緊緊圍繞當地經濟建設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赤峰總支部為四川希望集團投巨資重組“希望集團赤峰永行飼料公司”、為北京市民營企業家在赤峰實施投資助學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服務工作。烏海市委員會為社會培訓3000多名財經人員,為1000多人培訓了企業法律常識。呼市委員會積極為郊區農民培訓奶牛養殖、蔬菜種植技術。烏蘭浩特市支部連續幾年開展一系列擁軍優屬支農活動,並推動會員企業家不斷創業、回報社會。該支部會員王大民創辦的內蒙古大民種業集團,每年投入科研經費達500萬元,推出20多個系列、500多個瓜菜大田新品種,在全國20多個省、區推廣種植。通遼總支部2002年度,會員創辦的企業安置了430多人就業;會員引進的腐植酸活性有機肥生產項目,到位資金300萬元;12位會員共扶貧200多人,資金總數達4萬餘元。會員創辦10年的環哲書社,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初步現代化管理手段、連鎖化經營規模的圖書商貿企業,營業面積達到2300平方米,安排員工就業近百名,圖書品種達26萬種,建立了20多家連鎖店,成為通遼市民營圖書音像經銷中心和自治區東部最大的民營書店。包頭市一會員近年來多次為包頭市某中學全體師生免費驗光、驗鏡,舉辦用眼衛生諮詢講座等。最近,又向這個學校的28名貧困學生贈送了價值近5000元的眼鏡。民建內蒙古區委為扶貧點籌集資金4萬元發展奶牛養殖業;呼市市委會為郊區農民捐贈了一批科技書籍,並為農民講授奶牛養殖技術,胡蘿蔔的種植技術和蔬菜種植技術等科技知識;烏蘭浩特支部積極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組織會員向敬老院捐款慰問;區直工委發動會員捐款捐物,城建支部會員捐款3000多元,為民建內蒙古區委扶貧點農民送去大米白面,另外還送醫送葯受到農民的歡迎。赤峰總支會員捐款1。8萬餘元,長期資助特困生6名,安置下崗職工202人。
為了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區委職能部門召集呼市地區部分民建會員中的企業家,在區委機關會議室進行座談。參加座談的企業家圍繞如何改善投資經營環境,提高民營企業整體素質,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進行了暢所欲言的討論。會議形成了:民營企業家要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要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改善自己所在的投資經營的小環境;會員創辦、領辦的企業間要加強聯繫,為把內蒙古的民營經濟做好、做大、做強,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座談,企業家們增強了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
黨的十六大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在新的歷史時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政策,進一步確定了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包括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內的新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中央在致民建八大的賀詞中要求民建“繼續協助有關方面做好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導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民建作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總格局中與經濟界密切聯繫的參政黨,對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3年6月,按照民建中央的要求,民建內蒙古區委有關職能部門向中央報送了自治區非公經濟發展情況、自治區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以及有關非公經濟企業介紹等10份約25000字的材料和會員撰寫的《關於提高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整體素質的幾點建議》、《以先進的文化引導非公經濟企業健康發展——內蒙古非公經濟企業文化建設現狀調查》、《關於內蒙古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思考》、《面向新型工業化,促進內蒙古非公經濟企業成長》、《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等5篇論文。為了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民建內蒙古區委職能部門召集呼市地區部分民建會員中的企業家進行座談。圍繞如何改善投資經營環境,提高民營企業整體素質,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進行了暢所欲言的討論。在自治區人大會議上,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經濟增長活力”的要求,會員中的人大代表建議:必須優化投資結構,大力培育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加大從境外區外引進民營企業投資的力度。要培育自己的大戶,並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和市場對接起來的中介組織,如行業協會、商會培育起來。會員中的政協委員在自治區政協大會上作的題為《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發言,建議儘快啟動全區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速度。提出自治區應當儘快研究制定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社會化體系建設方案以及相關政策,在各盟市旗縣組建服務中心,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內容應當包括:創業策劃與指導、投融資諮詢、人才智力開發與培訓、經營管理諮詢、法律服務、信息服務和市場開拓等。在全國和自治區新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民建內蒙古區委向自治區政協會議提交的8份集體提案有2份主題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社會服務工作是發揮參政黨作用的重要實踐活動,對於緊密聯繫經濟界的民建會來說,更具有現實意義。關注貧困,奉獻社會、回報社會是我會的優良傳統。2004年,各地組織按照區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區社會服務工作的意見》積極行動,要求廣大會員立足崗位,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包頭市委會把固陽縣作為自己開展促進解決“三農”問題辦實事活動的工作示範點,東河總支部會員捐資3600元,資助7名貧困學生2004年的學費。包鋼總支部聯繫會員企業家在春節前夕,為昆河鎮廠漢村的老黨員、複員軍人和貧困戶送去慰問品,“三八節”之際,為該村婦女送去節日禮品,並召開聯歡會。企業家會員謝龍出資18000元,幫助內蒙古科技大學的5名貧困生完成學業,並被評為包頭市十佳青年。呼市委員會舉辦送科技下鄉和扶貧活動,為武川縣烏蘭不浪鄉捐贈科技文化書籍和足球籃球、羽毛球等健身器材50餘件;請畜牧教授為和林縣西窯子村奶牛養殖戶講授奶牛的飼養、管理、培育及疫病的防治等知識,受到農民的熱烈歡迎。企業家會員為支持呼市的教育事業,為部分中小學捐贈了價值4.4萬元的教育軟體、23萬元的清華同方思科教育軟體和20萬元的深圳鵬博士教育軟體。赤峰、烏海集寧等地方組織和會員在牽線搭橋、吸引外資,捐資賑災、社會辦學、法律援助等社會服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04年8月上旬,民建內蒙古區委成功舉辦了“民建西部11省、自治區、直轄市2004年協作會議”。會議主題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與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加強東西部合作”,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率領民建中央社會服務部同志出席了會議,民建20多個省市組織派員參加了會議。會後,民建內蒙古區委編印了《民建西部11省、自治區、直轄市2004年協作會議文件資料彙編》分送民建中央、民建全國各省級組織和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等有關部門,使會議成果及時有效地得以反映。此外,民建內蒙古區委在11省區協作會議前,還成功籌備協辦了民建全國社會服務處長會議,進一步促進了與兄弟省區社會服務工作的交流,豐富了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的內容,增加了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的經驗。
根據民建中央的有關指示精神,結合民建內蒙古區委的工作需要,經民建內蒙古三屆四次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民建內蒙古區委企業工作委員會。2005年 月 日,區委企工委舉行了成立大會,內蒙古政府副主席、民建內蒙古區委主委郝益東、副主委楊仁選、鄧振武出席大會。郝益東在講話中要求企工委真正發揮作用,並就如何發揮作用講了五點意見:一、根據企業家們的意願和要求開展工作。二、發揮相互協作的作用。三、為會員企業提供包括信息、培訓等項內容的服務。四、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作用。五、企工委的委員們要關心民建組織,及時反映社情民意。新成立的民建內蒙古區委企業工作委員會,還提出了2005年工作要點。要求:一、以服務為核心,加強企業聯絡工作。二、走訪會員企業,了解發展情況,維護會員企業合法權益;積極拓展橫向聯繫,加強同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為會員企業的發展提供諮詢和服務。三、以扶貧工作為重點,進一步開展為“三農”服務活動。四、建立企業檔案,發布企業的信息。
經過24年來的努力,內蒙古地區民建會員隊伍得到發展,參政黨意識得到增強,參政議政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為社會服務的各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廣大會員得到鍛煉成長,民建在全區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影響也得到進一步擴大。但是,所有這些進步,是與全區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共同努力分不開的,是民建中央和內蒙古黨委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的結果。在民建內蒙古區委成立以來的10多年中,兩任民建中央主席孫起孟、成思危以及多位副主席親臨內蒙古指導工作;自治區黨委儲波書記、陳光林副書記和常委、統戰部長伏來旺等領導同志數次到民主黨派機關視察工作、看望機關幹部、給予我們許多彌足珍貴的支持和幫助,解決了許多工作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此,我們深為感動和感激。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參政議政工作還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調查研究的深度、廣度、時效性以及發揮民建組織的群體作用還不夠;反映社情民意和信息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採取措施,切實加以完善和改進。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進一步深化對參政黨地位、性質、特點和作用的認識。在民建中央和內蒙古黨委的領導下,進一步繼承發揚民建優良傳統,更好地發揮民建與經濟界聯繫密切的特點,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為把民建全區各級組織建設成一支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隊伍,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自身建設


組織建設

發展會員
自1990年11月,民建內蒙古區委成立后,在發展組織工作中,貫徹發展與鞏固相結合,在(89)14號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民建內蒙古區委成立15年來,始終堅持一個政治標準和三個為主的原則,積極穩妥地吸收新會員,並重點抓了新委員和新會員的培訓及會員的發展工作,會的各級組織努力創造條件對會員進行培訓,近年來舉辦各類培訓班30多期,以會代訓等培訓400多人次;同時積極選派優秀骨幹會員、縣處級以上後備幹部300多人次參加了自治區社會主義學院的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多黨合作、政治協商以及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等知識,區委副主委們參加了中央統戰部舉辦的省級副主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培訓班,市級委員會主委分別在民建中央培訓中心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領導幹部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理解有了進一步提高。培訓工作獲得了自治區社會主義學院2002~2003年度培訓工作先進單位的稱號。
一大時有會員390人,二大有會員560人,三大有會員888人。截止2005年底共有會員1078人,平均年齡48.6歲,其中企業界會員570人,占會員總數的56.3%;非公經濟會員94人,佔9.7%;女會員有280人,占會員總數的27.6%;中上層人士641人,佔63.3%;全區會員中在政府機構中擔任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38名;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98人;各級特約人員25人。

領導班子建設

加強自身建設,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需要,是適應新形勢和履行參政黨職能的需要,是提高我們隊伍自身素質的需要。區委成立以來,區委按照民建中央和內蒙古黨委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區委領導班子中心學習組,並制訂了學習計劃,通過領導中心發言和座談討論的形式,認真學習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理論,機關幹部撰寫學習心得體會,並在常委會議上作學習情況彙報。不斷提高領導班子成員的素質。民建內蒙古區委成立時,19名委員平均年齡55.1歲,三名主委、副主委平均年齡57.6歲。經過1996年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的政治交接和新老交替,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熱心會務、有參政議政能力在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中作出顯著成績的骨幹充實到領導班子隊伍中。二屆委員會平均年齡45.75歲,主委、副主委平均年齡45.5歲,比一屆降低了12.1歲。新增委員16人,在逐步實現領導班子新老合作和梯形年齡結構、人才群體結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機關建設

區委機關職能工作部門為三部一室:組織宣傳部、調研部、社會服務部、辦公室。專門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參政議政委員會、企業工作委員會。2003年9月參政議政委員會成立。2005年8月民建企業工作委員會成立。為提高機關幹部素質,對機關幹部實行一推雙考競爭上崗,極大地促進了機關幹部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幹部使用方面,在聽取機關幹部述職的基礎上進行無記名民主測評。通過個人述職和民主測評的方式對機關幹部進行了調整任命。

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建設

內蒙古民建組織發展是經歷幾個發展階段的。1982年以前,在內蒙古地區只有民建會員,沒有民建組織。1982年根據民建中央的有關精神,民建包頭小組和呼和浩特小組先後成立,1983年又先後成立了民建包頭市支部和呼和浩特市支部,1986年和1987年成立了民建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委員會。1996年8月成立了民建集寧委員會,1999年8月民建烏海市委員會成立,2001年12月民建赤峰市委員會成立,2001年12月民建興安盟總支部、通遼市總支部先後成立。
截止2005年12月底,全區共有5個地方委員會,1個直屬工委,5個總支部,47個基層支部。基層組織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學習調整以及新會員的進入,各支部都表示要爭做學習型支部,使支部真正成為自我教育的學校、團結互助的集體、參政議政的橋樑、培養人才的基地。

思想建設

在民主黨派自身建設這個系統工程中,思想建設是核心,組織建設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障。民主黨派只有搞好思想建設,從整體上提高民主黨派的政治素質,才能真正做到政治方向不變,優良傳統不變,優勢和特點不變。加強思想建設首先要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堅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信念,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一、自我教育、自我學習
注重思想建設,把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作為政治交接的指導思想。全區各地方組織、各直屬基層組織認真開展“三增強”、“四熱愛”教育活動,各級組織高度重視、認真領會中央文件的精神實質,結合民建自身實際,開展了統戰理論、統戰政策的學習以及會章、會史、會的優良傳統的學教活動,通過學習,加深會員對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識,增強會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后,全區各級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積極參加當地黨委、人大、政協等組織的座談會、學習會。
充分認識、廣泛宣傳開展“三增強”、“四熱愛”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切困難、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這不僅已被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無數次所證明,而且正在被走向現代化強國的實踐進一步證明。
二、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宣傳工作是民建對外形象的窗口,通過《內蒙古民建》宣傳報道了區委要聞和會務動態,宣傳了會員中的感人事迹,鞭策激勵會員奮發向上,有所作為。各級地方組織的宣傳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呼市委員會編印了《民建會員之友》和簡報,集寧委員會編印了《民建信息》,通遼總支創辦了《通遼民建》簡報,通過簡報、信息,了解彼此的發展動態,起到了互相促進的良好作用。各地組織本著對外宣傳、對內教育的主導思想,積極開展民建宣教活動。使我們的各項活動及時在屬地電視台、報紙上給予及時宣傳和報道,進一步擴大了我會在社會上的影響。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15年來,全區組織不斷得到發展,會員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的變化,年齡、知識、專業結構趨於更加合理。特別是民建七大以來,在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和探索。全區各級組織改進組織活動模式,利用抗洪救災獻愛心、迎港澳回歸、國慶暨政協50周年慶典、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14號文件頒布10周年和聲討美國霸權主義暴行、批判李登輝“兩國論”、批判邪教,以及西部大開發、學習討論中央5號文件、紀念民建成立徵集書畫攝影作品、徵文等重要契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具體的活動中,凝聚會員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同時,也增強了對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分別在《內蒙古工商報》、《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內蒙古民建》上專門開闢了“民建實業家風采”、“民建之光”“會員風采”等欄目,報道會員為當地改革開放事業做貢獻的事迹,較好地發揮了擴大民建影響,鼓舞會員士氣的作用。為加強信息工作,使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儘快掌握會務動態,區委建立了內蒙古民建網站,並與民建中央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