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

位於濠東綠地的藍印花布藝術館是頗具南通本土特色的博物館。這裡沉澱著南通最古樸的傳統工藝,到過這裡的人在簡單的藍白世界中能體驗出別樣的淳樸與高雅。今天的文博南通讓我們一齊走進藍印花布藝術館。南通藍印花布濃郁的民間特色和廣泛的實用裝飾用途,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南通現代藍印花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的需求,已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複色,由小布發展成印製寬幅布。近年來,藍印花布又滲透到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藍印花布時裝、門簾、壁掛、檯布、鞋帽、包類、玩具等,無不散發出一種藍與白的藝術魅力,並形成了藍印花布製品系列。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曾先後在上海、大連珠海蘇州等地舉辦藍印花布展,應邀在台灣舉辦藍印花布系列作品展;產品遠銷美國、歐洲東南亞、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概述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由南通市民間藝術家吳元新先生於1997年創辦,創辦初館址在文峰公園內,經過5年的發展,隨著南通藍印花布藝術在國內外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來館參觀的賓客不斷增加,原館已不能適應接待外賓的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02年9月在美麗的濠河畔建成並開放。大門上方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的館牌是由南通市文聯副主席、書法家協會主席陳雲題寫。門廳里“中國南通藍印花布藝術展”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老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開國大典的主要設計者、中國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權威張仃先生,為我館1999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時題名,背景由200多幅藍印花布紋樣組成。

展廳布局


走進藍印花布藝術館,便如同走進了藍印花布的殿堂。手搖式的紡紗車、依依歌唱的織布機,無不傳遞著南通悠久的紡織文化和土布工藝。藍印花布,全憑人工手紡、手織、手染而成,其圖案全憑手工鏤刻,每幅刻好的紙版都似剪紙藝術。花版鏤空后,經刷桐油加固,然後再用石灰拌黃豆粉,加水調成糊狀,通過花版括在布上,最後再染以藍靛,藍靛隨著裂縫滲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冰紋,形成鮮明和諧的藍白之美,自然冰紋是藍印花布藝術的靈魂。藍印花布的的悠久歷史:在元末明初,由於從江南引進了織造技術才使南通土布得到大力發展;到了明代,又因南方花商傳來蓼藍種子,才使藍草在南通得以大量種植,為藍印花布提供了染料來源,從而促進了印染工藝的產生和發展。展廳中間展示著清末的紡紗機和織布機。古老的木製織布機上還繞著整齊的紗線,梭子的另一端還有一段織好的布匹,彷彿織布的少女剛剛起身離開,留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在第二展廳,我們看到了古舊藍印花布的精品。一些藍印花布製成的日常用品,例如被面、帳沿、門簾……都別具一番風味。各種精緻的圖案——龍鳳呈祥、狀元及第、鹿鶴同春金雞報曉……以獨特韻味展示了民間藝術的魅力。懷著對藍印花布工藝流程的好奇,我們來到了第三展廳。在這裡,我們為前人的智慧所折服。他們將剪紙藝術運用到藍印花布上。手工刻畫版——手工刮防染漿——手工刮白——晾曬,這一連串的工序,每個細節都凝聚著民間藝人的智慧。
藍印花布作為南通本土文化、民間藝術的代表,她的腳步不僅要踏遍全國,更要走向世界。一件件樸質、高雅的藍印花布產品,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正如著名雕塑家、美術家韓美林的題詞一樣,藍印花布藝術就是“天工開物”。藍印花布是我們本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以著獨特的靜謐,感染著世界,給我們每個人心中留住一片純凈的藍。

歷史特色


南通藍印花布歷史悠久,既散發著鄉土氣息,又顯示出淡雅不俗。南通藍印花布的圖案簡潔樸素,一般都是以折枝散花、團花動物為主,圖面結構採用二方連續單獨紋樣組成,被面、包袱方巾等採用框式結構與中心紋樣進行定位設計,內白外藍,藍白相間,構成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以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和豐富情感。

關於創辦人


由工藝美術大師吳元新創辦的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彙集了從藍印花布起源、紡紗、織布、印染以及製圖、加工全過程的上千件珍貴的史料,還有民間工藝師加工演示的表演廳,以及許多民間藍印花布實物。
今年5月26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江蘇省南通市為“中國藍印花布之鄉”、吳元新創辦的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為“中國藍印花布傳承基地”。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坐落在南通濠河邊,館里的牆上、桌上、架子上、沙發上、玻璃櫥內,陳列了1000多種藍印花布製品、圖片,構成了令人讚歎不絕的藍白世界。有人說:藍印花布有青銅飾文的的高古,漢磚瓦的粗獷,青瓷的典雅、蘇綉的細膩、剪紙的簡潔、織 綿的華貴。質樸素雅,含蓄優美之中,包含著濃郁的鄉俗民情,煥發著迷人的魅力。1996年,吳元新自籌資金創辦了“中國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他說:“沒有大量的藍印花布收藏,就淡不上傳承、研究、開發。”為收藏一幅“吉慶有餘”的藍印花布被面,吳元新在海門的鄉間小路上奔波了20多公里。經過一番苦苦哀求,才從80多歲老太太手中換取了這幅被面。聽說啟東市永陽鄉有一幅“狀元及第”的包袱,吳元新幾乎跑遍了全鄉的家家戶戶,終於在一位老太太家找到了,這是惟一收存的藍印與刺繡結合的藏品。吳元新不僅是藍印花布的收藏者,更是優秀的藍印花布生產設計者。在首屆中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上,吳元新設計的飾品獲得金獎;在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上,“藍印花布工藝品系列”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金獎。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已成為展示江海文化的一張獨特名片。

第一展廳:


中國藍印花布的起源與發展。

民間藍印花布是我國傳統的印染工藝品之一,它以手紡、手織、手染的民間工藝,純潔而又樸素、鮮明而又和諧的藍白之美聞名於世。民間藍印花布歷史悠久,早在北朝就出現了用鏤花版和防染漿劑的藍底白花布(新疆于田屋於來克古城北朝遺址出土的藍底白花毛巾殘片)後者原稱蠟纈。到了唐代盛行后又稱染纈南宋時代有人把此法加以改進,用於印染藍印花布,又名為“葯斑布”。據傳說從前南通地區是一片海灘,人們靠打漁為生,用麻絲結網,麻片遮身,日子過得很艱苦。有一天,天宮王母娘娘做壽,在瑤池大擺筵宴,請來了西天老佛、東海龍王南海觀音、四方菩薩、八路神仙。王母心裡高興,親自帶領仙女去花園摘蟠桃,無意中王母向下界一瞧,正好瞟見通州,只見那裡人們披著麻片,沒有衣穿,不禁動了惻隱之心,立即傳派鵲神回宮取出三粒棉種,又命牛郎織女下凡傳授耕織,限期一年教會通州百姓植棉紡織。鵲神奉命銜了三粒棉種,正待飛回花園復旨不料路經瑤池,嗅見酒香撲鼻不覺饞涎欲滴嘴一開,一粒棉種掉進玉盞沾上琥珀色的瓊漿。鵲神連忙揀了起來,趁無人看見趕緊到花園將棉種交給牛郎。織女和牛郎高高興興地下凡。暑往寒來,不覺一年過去,各路神仙又來為王母娘娘賀壽。牛郎織女也如期歸來,完旨交差,獻上紗支若干,又見其中有衣服不是白色而是黃色,感到詫異,便問何故。織女稟道:“通州棉花中有一種花色微黃,人稱紫黃色,不知何因?”鵲神知道無法隱瞞,便如實說出棉種掉落酒杯沾上瓊漿的緣由。王母娘娘論功行賞,賜牛郎仙酒三盞,織女仙桃三個,對鵲神也不怪罪,要他每年七夕帶天下喜鵲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王母趁著酒興要各神仙作法使通州人穿上花布衣服。於是觀音摘下柳葉龍王取下纏在腳上的海草,齊向下界擲去,田野上長起了“大藍”、“小藍”的植物,人們用它染起了藍印花布。
南通瀕江臨海,土質氣候適宜棉花種植,所產棉花產量多,質地好。明代中葉從江南引進織造技術,為手工紡紗、經布、織布提供了良好條件。其織布又分有色織布、白坯布兩種。隨著棉紡手工業的普及及發展,藍草大量種植,棉布普遍流行,陳家橋老鎮位於南通城向北十公里,唐閘向東五公里,劉橋向西三公里處,現為南通市港閘區陳橋鄉。南通市公交車23路從唐閘開出。終點站設在陳橋老鎮。約於十八世紀中葉,程家染坊創辦於陳家橋老鎮的街中心。陳家橋的橋南橋北各設一家店,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隨著植棉面積的擴大及棉農紡織業的發展,印染業也隨之興旺。程家染坊在周邊的鄧家橋和任家口子兩地增開兩家店。當時以染紗、染布為主,染色有藍、黑、紅、血青等,染料大都是從上海購進的洋貨,後來逐步發展印染藍印花布,全部手工工藝,藍白花紋圖案幾十種,樸素大方,體現民間傳統的美,一直流傳至今,深受人們喜歡,起初人們僅用藍印花布做門簾、帳檐、被面、包袱布、圍裙、腰帶等,后逐漸成為女性服飾用料。由於藍印花布工藝的發展,印染生產越發紅火,程家染坊當時雇傭員工和學徒就有幾十多人,大小染缸六十多隻,近十米高的染坊架子,每天晾曬各色布匹,遠處望去,頗有氣勢。遠道趕來染紗染布的客戶無須問路,高高的染坊架子成為程家染坊的標記,當時方圓幾十里的紡織農家大都是程家染坊的客戶。程家染坊歷經兩個世紀,三代人。第一代店主,程世榮,約於十八世紀中葉從徽州(安徽)移民至南通,定居陳家橋老鎮,創辦了程家染坊。第二代店主,程煜文(程世榮的長子)人們尊稱程文。十九世紀初,程家染坊在程文的精心經營下,逐年興旺發達。第三代,程宗源(程煜文的長子)、程宗澤(程煜文的次子),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兄弟二人在繼承傳統家業的基礎上,著力發展藍印花布工藝,吸收了不少先進技術,引進了國外染料新產品,改進了工藝流程,講究花型設計,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直至公私合營,集體商店經營染布店。隨著時代的發展,印染工藝的進步,大型國營印染企業的出現,集體印染業和個人作坊自然關停。
至今陳家橋老鎮方圓幾十里的人們家中,也許能找到幾件出自程家染坊傳統的藍印花布印染品,其圖案設計,工藝質量,印染色澤與現代藍印藝術品相比毫不遜色,且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在第一展廳里有原始紡車兩台(其中一台織白坯布,另一台是色織布),原始繞線車一台。

第二展廳:南通藍印花布古舊精品


這裡展示的明末清初以來的古舊藍印花布,它是該館館長30年來到處尋找收集、收藏的藍印古舊精品。

藍印花布圖案題材和內容

一般以植物花卉和動物為主,也有一大部分用諧音或隱喻來表現群眾願望的圖案、花邊圖案,歸納可為以下幾類: 1、動物類。蝙蝠圖案:五福拜壽、福在眼前、福壽綿延、福壽雙全、福壽如意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鳳穿牡丹等。魚形圖案:吉慶有餘、連年有餘、鯉魚跳龍門金魚藍花等。鹿鶴同春、松鶴長春、梅花鹿等。鴛鴦圖案:鴛鴦貴子、鴛鴦戲荷等。喜鵲圖案:喜上眉梢、喜報春光、喜在眼前等。獅子圖案:獅子舞獅子滾繡球等。蝴蝶圖案:蝶戀花、蝴蝶團花、散花蝴蝶、蝴蝶藍花等。松鼠圖案:松鼠葡萄等。還有梅雀圖案、麒麟圖案等等。 2、植物花卉類。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三多圖:仙桃、石榴佛手牡丹花、蓮花、葡萄、葫蘆南瓜芍藥、靈芝、唐草等。 3、文字類。長壽字、團壽字、福字、雙喜字等。 4、器物圖案類。暗八仙:魚鼓、寶劍、花籃、蓮花、葫蘆、拆扇、陰陽極、橫笛古錢花瓶繡球、箭、珠等。 5、幾何圖案類。盤腸、迥紋、珠子、龜背紋等。 6、人物、自然景物類。劉海、童子、水紋、捲雲紋、亭台樓閣等。
藍印花布樸素明快,耐磨耐臟及透氣,吸汗之特性渾為農家所喜歡。明末清初,人們逐漸把這藍草印製產為傳播,南通地區95%的農村家庭應用自紡自織的白

三展廳,工藝流程


民間藍印花布全憑人工手紡、手織、手染而成,其圖案全憑手工鏤刻。每幅刻好的紙版都似如剪紙藝術,具有淳樸、粗獷、明快的風格,其藝術形象往往是高度概括和誇張,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花版鏤空后,經過刷桐油加固,然後再用黃豆粉和石灰,加水調成糊狀,通過花版刮在布上,待灰漿晾乾后,投入缸內染色,染料為靛藍,它是植物顏料,春種夏收,取莖葉泡製而成,染成的布呈深藍色。曬乾后,給人淳厚、沉實之感,故民間有人稱它“老藍花布”。染好去了淺浮灰漿,為灰漿所封密處露出本色,灰漿塊面大的地方,灰層在染色的捲動中自然裂開,藍靛隨著裂縫滲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冰紋。即使出於同一印布藝人之手,冰紋也各異,顯得千變萬化。人們讚美自然冰紋是藍印花布的靈魂。

第四展廳:南通藍印花布向外開拓。


為了進一步擴大南通藍印花布在外地影響,讓藍印花布成為現代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藍印花布藝館在蘇州革命博物館舉辦了“南通藍印花布展”,在上海世貿中心舉辦了“南通藍印花布時裝展”,在杭州、南京、廈門等地舉辦了“南通藍印花布展銷會”。 1998年4月,館長吳元新應台灣台中文化中心邀請,赴台舉辦南通藍印花布展示活動。講授南通藍印花布圖案藝術,表演其工藝流程。 1999年夏,市文聯、藝術館與北京民族文化宮達成在北京聯合舉辦展覽。同年12月8日至19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北京民族文化宮主辦,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南通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南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南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南通市攝影家協會承辦的“中國南通藍印花布藝術展”在民族文化宮展出。展覽吸引了大量中外賓客。這是南通藍印花布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展示活動。 2000年8月,藍印花布藝術館應邀參加第六屆中國藝術節,並在藝術節江蘇省工藝美術展開幕式作時裝表演,館長吳元新作為江蘇工藝美術專家代表,為國內外來賓演示藍印花布工藝流程。 2001年2月,美國亞利桑那州中國文化中心邀請我館館長吳元新赴美參加了“新春中國文化周”。會上展示藍印花布工藝流程,接待了華人華僑、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及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不僅宣傳了中國傳統藝術,更重要的是加強東西文化交流。同年4月份上海豫園管委會邀請“中國南通藍印花布展”在上海隆重開幕。在一個多月的展覽時間裡,所帶展品傾銷一空。

第五展廳


南通藍印花布現代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已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複色,由小布發展成印製寬幅布。近年來,藍印花布又滲入到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藍印門簾、壁掛、檯布、鞋帽、包類、玩具等。都散發出一種藍與白的藝術魅力。南通藍印花布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和了解。許多國內外團體專程來通參觀藍印花布藝術,並為這一民間古老傳統藝術魅力所折服。為保存和弘揚南通的藍印花布藝術,該館集收藏、展示、研究、生產經營為一體,是我國首創私營藍印花布藝術館,珍藏明清以來的藍印花布實物及圖片資料千件,保存著大量的民間傳統優秀製品,展示南通藍印花布的傳統工藝流程,為廣大國內外愛好者提供學習、欣賞、研究民間工藝美術的良好場所,使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南通藍印花布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展。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