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木雕的結果 展開
- 新石器時期的民間雕塑
-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圖書
木雕
新石器時期的民間雕塑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土壤。
2008年6月7日,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23日,福建省莆田市申報的木雕(莆田木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6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工具是雕刻家從事創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在木雕的工藝製作過程中,雕刻刀及其輔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話說:“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藝七分家什”。看一個人的手藝如何,只須觀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曉,而工具的保養修飾,也能證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在木雕創作中,工具齊備,會磨會用,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巧,使行刀運鑿洗鍊灑脫,清晰流暢,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有很多,基本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稱“砍大荒”、“毛坯刀”,一類是“鑽條形”的修光刀,主要用於掘細坯和修光。最寬的鑿有4-6厘米,最窄的鑿只有針尖那麼點兒。初學木雕者在選擇刀具時,首先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然後再到產地、廠家或鐵匠鋪里定製購買。坯刀以浙江東陽、溫州樂清和蘇州光福出產的為好,有些地方的美術材料用品商店裡也能買到比較合適的木雕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買不到的情況下,可以學會自己做,自己做的好處還在於無論刀的種類、大小形狀,都可由自己選擇決定,可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隨時添置得心應手的工具。不過自製刀具只限於修光用的“鑽條形”。也有人試過用鋼板銼改製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鐵條或鋼條打制而成,因其鐵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裝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將木雕刀的種類與用途及其製作方法逐一介紹。
圓刀:刃口呈圓弧形,多用於圓形和圓凹痕處,在雕刻傳統花卉上也有很大用處,如花葉、花瓣及花枝幹的圓面都需用圓刀適形處理。圓刀橫向運刀比較省力,對大的起伏、小的變化都能適應。而且圓刀的線條不肯定,使用起來靈活且便於探索。根據不同的用途,圓刀的型號應有所區別,大小範圍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間。做圓雕人物的刀口兩角要磨去,呈圓弧形,否則雕衣紋或其它凹痕時,不但推不動,還會破損凹痕道的兩旁。倘若做浮雕時,則應保留刀口兩角,並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處,因此要配備二種。圓刀還有正反之別,斜面在槽內、刀背呈挺直的為正口圓刀,它吃木比較深,最適合做圓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階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內呈挺直的為反口圓刀,吃木比較深活,能平緩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圓刀的形狀還可根據需要做成鐵桿彎曲形,以便伸進較深的部位挖雕鏤洞。
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於劈削剷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無痕。型號大的也能用來鑿大型,有塊面感,運用得法,如繪畫的筆觸效果,顯得剛勁有力,生動自然。平刀的銳角能刻線,二刀相交時能剔除刀腳或印刻圖案。瑞典和蘇聯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強烈的木趣刀味。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玉婉刀:俗稱“和尚頭”、“蝴蝶鑿”,刃口呈圓弧形,是一種介乎圓刀與平刀之間的修光用刀,分圓弧和斜弧二種。在平刀與圓刀無法施展時它們可以代替完成。特點是比較緩和,既不像平刀那麼板直,又不像圓刀那麼深凹,適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鋼刀:刃口平直兩面都有斜度。也稱“印刀”。傳統雕刻認為:中鋼刀鋒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鋒正直往,使周圍保留部分不受震動。中鋼刀還用於印刻人物服飾及道具上的圖案花紋。
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鋒面在左右二側,鋒利集點就在中角上。製作三角刀要選用適用的工具鋼(一般用4-6毫米的圓鋼),銑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將兩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線條就粗,反之就細。三角刀主要用於刻毛髮刻裝飾線紋,也是版畫與水印木刻藝術製版時常用的一種工具,操作時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進,木屑從三角槽內吐出,三角刀尖推過的部位便刻畫出線條來。
在選擇使用以上刀具時,要注意掌握刀頭厚薄在用途上的區別。所謂刀頭,就是實際使用的那段刀面。刀頭越薄越鋒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據這種情況,開毛坯的刀頭可適當厚些,以經受鎚子的敲擊和用力掘撓;修光用的刀則薄些,所謂薄刀密片,方可將木料刻得光潔不隙。總之,工具選擇配置,一定要嚴格依照工藝性質,不能隨意替代,而且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應有所保證,在傳統的工藝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達百餘件,工藝一般的至少也要30件,當然,經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只是偶爾使用一下。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木雕的輔助工具還包括小型電動木工拋光機和電動手槍鑽。拋光機的用途僅在於作品完成後的表面處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積的磨光,比較省時省力,但只限於大中型的體積較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槍鑽主要用手鏤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時,可用它打點切輪廓。
主要是指帶交叉拉條的特別穩定堅固的工作台和木鉗台,上面可安置台鉗和G字夾。台鉗用於鑿圓雕,鉗口必須配備軟木以防止雕刻木料及工具被夾損。G字夾用於鑿浮雕粗坯用。初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設置一些經濟簡便的工作台,如坯坯凳等。大件作品可放在地上或站著或蹲著靈活操作。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複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
1、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幹燥。(根據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乾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后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板材、方才或圓木),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cm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3、簡易人工乾燥:一是用火烤乾木料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或烘乾。這兩種方法乾燥時間可能縮短,但侵水后的木材容易變色,有損木質。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2、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鑿粗坯:可從下到下,從前到后,由表及裡,由淺入深,一層層地推進。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鑿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列和各種布局,然後將具體形態逐步落實並成形,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已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
3、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緻完美。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圓滑、或板直、或粗獷,力求把作品意圖準確地表現出來;
4、打磨:根據作品需要,將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的纖維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著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筆、一隻調色缸。著色的顏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們的特點是覆蓋性小,有較強的滲透性。油畫的丙烯顏料不宜使用。
木雕著色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木質和花紋在顏料的覆蓋下還依然可見,有些木紋通過著色更加清晰。所以在調配顏色時不宜過厚,顏料與水的比列是30:1,要適當的稀薄,呈透明狀。這樣即使多上幾遍,木質也不會被覆蓋住,如果顏色調配得當,上色的刷筆含水量不宜過多,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有些深凹處積澱顏色易產生不均勻的效果。
著色不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木質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上色時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作品內容形式的需求,並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木雕上色不要馬上擦光。一定要等幹了(約12小時后),用一塊乾淨的布使勁擦拭直至產生均勻的光澤,達到手感光滑。有的作品可以視情況擦漏一些,使木的底色稍有顯露,形成豐富的色彩感覺,同時也加強了作品的層次感。
當我們雕完了一件作品,從緊張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有如孕育生命的誕生,會有一種成功和收穫的快感,細細品味似經歷一次死與生的過程,這便是創造的魅力,但是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但要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需多雕多練,多琢磨,熟能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風格。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如何讓自己喜歡的東西能永葆青春,永遠散發著生命的活力,那就和如何有效的收藏保養工藝品有很大的關係了。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一些淺薄的體會來談談木雕工藝品的保養。
一、木雕工藝品不宜長時間放在烈日下暴晒而開裂。
木雕工藝品就像人一樣,暴晒,容易“中暑”的。所以在擺放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的去注意,特別是不要把他們擺放在窗口。
二、木雕工藝品不宜放置在極潮濕或者極乾燥的室內。
在很潮濕的環境里,部分木雕工藝品就會長“毛”。例如綠檀工藝品就會吐出銀白色的絲出來。雖然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但是據我了解還是很多人不太喜歡的。
太乾燥的環境,木雕工藝品有的可能會部分出現開裂的現象。況且大家的生活水平比過去要高的多了。最簡單的就是體現在北方的生活冬天有暖氣,夏天可以吹空調。因此就要注意木雕工藝品不要對著空凋風口直吹。也不要把他放在暖氣管的附近。
三、木雕工藝品不宜放置於明火、火牆、火炕、火爐的附近。
四、不宜用帶水的毛巾擦拭,宜用含蠟質的或含油脂的純棉毛巾擦拭為佳。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潮州金漆木雕
但實際上,木雕藝術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生;只是一開始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直到人們有了審美,木雕才真正成為一門藝術。
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日趨完美。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成為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明清時代的木雕品題材,多見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歡迎。
木雕種類紛繁複雜,各大流派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各自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東陽木雕誕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的東陽地區,竟有400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而聞名中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兩宋時期木雕作品較為多見,這時的木雕已採用組織細密的木材為載體進行製作,這就有利於木雕作品的傳世。我國的一些廟宇里還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時由於海外貿易的急速發展,木材種類有所增加,許多由海外進口的硬質木材,是木雕工藝得到長足發展。
明清期間是木雕藝術的一個輝煌時期,湧現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藝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藝術的一個高峰。
清末至民國年間由於政府的腐敗,國力的衰退,外強的侵略,民不潦生,木雕藝術從此衰落,藝人名家也只能淪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民間工藝得到了保護及挖掘,木雕也重新煥發出生命,湧現出一批國家級大師。他們的作品,工藝精湛,秉承傳統,立意深遠,謳歌時代,體現了大師們立足傳統,銳意創新,直抒重獲新生的胸懷和報效國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國家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國富民強,黨和國家對民間工藝的大力扶持,喚起了民眾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熱愛與追求。逢此盛世,民間工藝美術有了新的飛躍,木雕藝術也不例外。面對實際情況,在全國工藝品展出中,優秀作品的作者年齡偏大,年輕作者寥寥無幾。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怎樣能夠激發年輕人對製作民間工藝的興趣,怎樣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不使民間美術事業後繼無人,這是進行正常藝術創作以外所嘗試研究的工作。如何有效地保護民間藝術,延繼民間傳統文化已成為政府、學者及藝術家們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作為一名成功的藝術家,其個人應當在功成名就的同時以其影響力做好傳幫帶。可以改變一下以往的傳承形式,民間工藝多以家庭個體製作經營,在經濟來源、作品銷售等方面都尚無很可靠的保障。特別是在繼續、延續、繼承和發展上困難和問題更多。如果沒有很合適、理想的家族繼承人,社會又沒有關注和給予支持,很多民間藝術珍品可能會在我們這一代出現斷代現象。這就迫切地需要我們進行文化搶救,使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和藝術形式得以保護。但所遇到的困難則是,由於機器製造業的高度發展,越來越擠壓費工時的手工操作。如一件簡單的木雕,花上幾天時間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機器只需數十分鐘。同樣一件作品,由於成本、價格差異太大,致使手工製作的在市場上佔有的份額越來越少。其次,正因為利潤空間擠佔了民間手工藝品的生存空間,在低成本的逼迫下,粗製濫造的手工木雕品比比皆是。
手工木雕漸漸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處於社會文化的邊緣。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場中站住腳,就必須拿出無法大量機械製造的優秀藝術作品,這就要求作者本人有高超的技藝。但掌握全面紮實的技能決非一日之功,眾多藝術大師很希望能找到好的弟子,讓自己的手藝能傳下去,發揚光大,但是對民間工藝感興趣的年青人不多。無論哪一種工藝門類,都要求作者對工藝事業本身很熱愛,要專心,肯動腦筋,耐得住寂寞,抵抗得住外界的誘惑。在社會上定期的舉辦作品展,讓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對傳統藝術有深刻的感性認識,由喜愛到嚮往,並投身其中,逐漸深入。政府主管部門要多多關心藝術家,特別是中青年藝人,使他們能夠安心搞藝術創作,不為生活而奔波。在媒體中多報導宣傳成功藝術家的事迹,使年輕人懂得從事藝術最終會帶來莫大的榮譽,是一件有利於社會與個人的很好的事業。在個人帶徒的同時,把木雕藝術納入高等美術院校的教學科研,在講壇上言傳身教,這已是新時期美術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和長遠。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在我國,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來區分的。例如: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泉州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北京宮燈,台灣木雕,寧波朱金木雕,雲南劍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蘇州紅木雕刻,上海紅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蘇泰州彩繪木雕,山西木雕,山東濰坊紅木嵌根雕,上海黃楊、白木小件雕,遼寧永陵樺木雕,貴州苗族龍舟雕、面具雕,江西儺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東山海柳雕等等。
這些木雕流派在全國或者當地都極具影響力,而最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這五大流派被稱為“中國五大木雕”。
泉州作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泉州民間傳統技藝之一的手工木雕,其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泉州木雕之多、工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歷史上,泉州木雕的興起和發展是在唐天寶二年(公元686年),武則天登基后,把年號改為開元,要求全國每州各修一寺,當時的泉州,經濟繁榮、香火旺盛,在開元寺周邊,同時修建大小寺廟100多座,號稱“大開元萬壽禪寺”,為木雕藝術的興起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泉州的木雕藝人開始介入泉州開元寺大規模的修建工程。就連當時的東西兩座塔,也完全是用木結構和木雕製作而成,這兩座巨大木塔後來毀於戰火,燒成一片廢墟。在泉州開元寺的藏經閣里,至今保存著兩尊當年從廢墟里撿回來的木雕羅漢,簡直是出神入化、精美絕倫。我們可以想象:兩座幾十米高的五層木塔,該是何等的雄偉壯觀,古代的泉州藝人,不知把多少精美的木雕藝術鐫刻在裡面,不知傾倒過多少中外遊客,描寫泉州當時的大唐盛世,有詩為證:“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宋元時期是泉州木雕發展的鼎盛時期。泉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以後,泉州木雕精品在海外華僑和商人的呵護下,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走向東南亞,走向全世界。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木雕,是泉州民間工藝品種的重頭戲。平雕、線雕、根雕、花格雕、神像雕等意彩紛呈,獨具一格。泉州的木雕藝術精雕細刻,花團錦簇,是恰如其分。泉州市的惠安縣、泉州台商投資區是木雕產業和技藝傳承的集中地,也是當地的文創產業支柱。木雕工藝師黃泉福連續榮獲第一、二屆中國雕刻藝術節一等獎。盧思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光榮稱號,其龍根木雕《悟》獲得全國第四屆工藝美術百花獎希望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對台開放,作為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的泉州,眾多的台灣鄉親到大陸謁祖尋根,進香參拜宗教活動頻繁,泉州木雕的生產、銷售、加工、定貨一度上升為歷史最高水平,從而使木雕的技藝提高,人才輩出,名師名企業不斷湧現,木雕的作品在全國各類比賽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紛紛獲獎。為泉州的工藝美術界爭光,為僑鄉文化作貢獻,為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宗教文化交流發揮良好的促進作用。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的木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東陽傳統民間工藝,素以“雕花之鄉”而著稱。東陽木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是因為該地盛產適於雕刻的木材,如樟木。東陽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徵,在於它保留木質的原有色澤和紋理,由於精細打磨,更顯得圓滑細膩、精美光潤。其木雕技藝之精湛,產品之典雅、精美,馳名中外,據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東陽南寺塔室內發掘出來的木雕佛像考證,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根據文獻記載,東陽木雕工藝大約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盛於明、清兩代。東陽木雕在表現的題材方面也已十分廣泛,有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魚蟲等,並且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裝飾內容也已開始為東陽木雕所表現。
泉州木雕古傢具
東陽木雕
福建莆田木雕
木雕
中國最大的木雕工藝產業所在地。名貴木頭雕刻佔據了國內大部分的市場額。目前有20W人左右從事木雕行業。以高檔名貴紅木的古典家私和小件為主。
北宋時期五度為相的仙遊人蔡京大興“豐大豫亨”之說,大興土木,追求豪華富麗,便召家鄉的工匠把京都宮廷器具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製作出木雕傢具,首開“莆田”木雕傢具工藝先河。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畫《聽琴圖》的琴桌就是蔡京呈獻給宋徽宗的興化木雕傢具精品。
宋末泉州港、楓亭港輸入菲律賓的紫檀、雞翅木等成為興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紅木木雕漸盛。
“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簡潔、明快清新的藝術風格,清代進入結構考究、裝飾華美、繁複厚重的輝煌時期。業內人士認為,莆田木雕是歷代藝匠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積澱,其傳統工藝有圓雕、透雕、浮雕、根雕,品類有佛像、仕女及花烏山水擺件、傢具、把玩雜件等,造型千姿百態,做工精細,極具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至今在莆田本土、台灣、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天后宮尚存有明代木雕媽祖像以及匾額、圍屏、祭器等文物。興化歷代都有著名的木雕工藝代表人物。清末名師廖明山之孫廖熙擅長於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馬萬國賽會上榮獲金獎。“廖氏木雕”遂成為中外古董商競相覓購的珍品。故宮博物館尚存多件“廖氏”木座,還有清乾隆年間莆田后洋藝人雕刻的貢品——貼金透雕花藍。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潮州木雕起源於廣東省潮州,但作為一種藝術流派,它還包括明清時期屬於“潮州府”轄內的潮安、潮陽、普寧、饒平、汕頭、惠來、海豐、陸豐和梅州地區的興寧、梅州市梅縣區以及閩南所出的作品。作品表面貼金,是潮州木雕的一個特徵,這與東陽木雕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稱“金木雕”、“金漆木雕”。說“金漆木雕”,是因為有漆的成分,這種漆是為金箔能黏附於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時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為常見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後鋪上金箔;二是“五彩裝金”,此類款式以建築裝飾件為多,以青綠或紫紅、粉黃裝彩,再以金色烘托,產生金碧輝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傳統技巧,主要可分為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幾種。陰刻的性質近於繪畫,多施於圍屏,題材為梅、蘭、竹、菊。浮雕,圓雕所選題材除佛祖、菩薩、神仙、傳統人物之外,神奇異獸和魚、蝦造型也是常被採用的。鏤雕,又稱通雕,是潮州木雕經常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且多用於建築裝飾上,建築雕刻一般採用杉木,大件的居多。雕刻時,藝匠們不僅以多層次取勝,而且力求結構巧妙和造型生動。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現的人物形神兼備,景物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節奏感強,體現出“多層鏤通,剔透玲瓏”的南方雕刻風格。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藝術發展的鼎盛期。技法上,它由單層鏤空發展為多層鏤空;構圖上,由“實實相映”發展為“虛實相生”,畫面由此體現遠近、大小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一時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臉部,一般都採用深浮雕,遠視時更加傳神,人物身段比例則以5:1為標準,因此,仰視,形象更豐盈、飽滿。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流傳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藝術特色的影響形成為一種木雕流派。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用金漆木雕來裝飾房屋和廟宇的棟樑、物椽、門楣以及傢具等,顯得金碧輝煌,給人以富麗莊嚴之感。
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必須具備年代久而不朽廢,這就決定了木雕在選材料的雕刻製作技法上的特點。這種木雕選用樟木製作,樟木質硬,且含樟腦,螻蟻不能蛀蝕,雕成后需先塗油漆多層,最後貼上金箔。這樣就使木雕成品雖經多年風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燦燦發光。建國后,由於政府對金漆木雕行業的重視,廣大的金漆木雕行業的工人,不斷從牙、玉、石雕等姊妹藝術品中吸取適於木雕的某些技法,來豐富自己的創作,使木雕在題材、表現手法和技巧方面都不斷有所創新。
福州木雕(龍眼木雕)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築裝飾、傢具裝飾和寺廟神像的雕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木雕藝術,它成熟於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龍眼木為材料,所以,又稱“龍眼木雕”。龍眼木主要產於閩南一帶。質地略脆,紋理細密,色赭紅。老龍眼木的樹榦,特別是根部,奇形怪狀,為雕塑之良材。木雕藝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摺痕疤節,因勢度形,雕成各類人物、鳥獸形象,造型生動穩重,結構優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動人、誇張。刀法或斧劈刀鑿,或細膩刻畫,圓渾嫻熟。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現三個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藝人陳天賜為代表的大坂村派,約有30多人,他們早先主要雕刻彌勒佛、十八羅漢、八仙、觀音等神仙佛像,後來有增加了仙女、仕女、動物形象;以象園村柯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他們擅長表現蟲草花卉、果盤等,還喜歡雕刻活動的作品,如踏水車、划龍舟等;以雁塔鄉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派,也稱漆器派,他們主要擅長雕刻圖案花紋,還有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
徽州木雕
徽州的木雕藝術題材廣泛,技藝成熟,線刻、浮雕、圓雕、透雕綜合應用,選材卻大多為松、杉、樟、楠、白果等亞硬或軟木材料。所以,徽州木雕的作品往往就不看重材質,它所追求和刻意表現的是畫面的題材內容、雕刻工藝和構圖線條的完美,體現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對周邊地區影響很大。
徽州木雕以建築、傢具裝飾為主,以美輪美奐的大面積雕畫著稱於世。雕畫的內容,除了真實地反映男耕女織、漁樵耕讀的田園生活之外,更多地涉及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古典小說等內容。這些藝術圖飾都寄託著物主的美好理想與追求,體現主人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可以說件件皆為佳作。
今天,人們去徽州參觀、旅遊、以木雕為飾的明清居民,仍到處可見,僅宏村就有158幢。2000年11月,徽州西遞、宏村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寧波“朱金木雕”
浙江寧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內外頗有影響。它的造型古樸生動,刀法渾厚,金彩相間,熱烈紅火,是一種在木雕上貼金漆朱的木雕藝術。這種藝術效果主要來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繪和貼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稱譽。
寧波朱金木雕主要應用於民間日用陳設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傢具裝飾。它的人物題材多取之於京劇人物,稱之為“京班體”。這種寧波“京班體”的構圖、格局,都採用立體透視法,並善於作藝術的誇張,人物頭部的比例都比較大,以至於形成“武士無頸,美女無肩,老爺凸肚,英雄挺胸”的獨特的表現程式,引人入勝而妙趣無窮。
朱金木雕尤以神佛像雕刻最負盛名。它著重刻畫神佛的面相,既突出佛神儀錶的莊嚴,又善於表現其和藹可親的神態。朱金木雕中,傢具裝飾特別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轎,更具地方特色,表現出一種富麗堂皇的氣派,故有“萬工轎”“千工床”之譽。寧波人常說:“一生做人,半世在床”,所以,對木床的雕刻裝飾,特別講究。寧波金漆木雕床,猶如一座亭台樓閣,床身、床架、梳妝台、馬桶箱、點心盒、文具箱等等,一應俱全。床外有層層的樓閣挂面,床身、床架四周雕鏤圖案與紋飾,再貼金朱漆,非常富麗;說“千工床”,名不虛傳。
劍川木雕
劍川木雕是雲南劍川縣白族人民創立的一種木雕藝術。劍川縣自唐宋以來,木工人材濟濟,木雕技藝字自古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飛來寺、中甸的歸化寺等等,許多中外聞名的建築裝飾,都有劍川木雕藝人的功勞。
劍川木雕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驚嘆。從大理國時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是劍川木雕繁榮時期。清末政治腐敗,有千年盛譽的木雕藝術一度衰落。
20世紀50年代以後,劍川木雕重新得到生機。老藝人把祖師爺傳給他們精鏤細刻的妙手絕技,如極為複雜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起五落”、“十八學士鬧梅花”、“鳳穿牡丹”、“松鶴遐傘”、“喜上眉(梅)梢”等藝術手段獻出來古為今用,創作出許多精美的木雕作品,造型高雅華貴,雕工雄厚飽滿,一直行銷港澳、日本、扎伊爾、馬德里、德國、英國等地。
武漢木雕船
武漢木雕船是我國木雕工藝中的非常獨特的一個藝術品種。作品雕刻藝術,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武漢木雕船的工藝之所以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與武漢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湖北造船業的發達,是密切相關的。湖北木雕船的種類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戰船、畫舫、龍舟、鳳舟、綵船等等,應有盡有。武漢木雕船以柏木、黃楊木、紅木等為原材料。在雕刻藝術上,除了圓雕、浮雕、鏤雕,還有一些獨特的工藝,如淺浮雕去表皮又不傷面;深浮雕深而不傷底,並且注重花紋裝飾、鏤空鎪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紋清晰、勻稱、纖細。船上的樓閣門窗、欄桿等等也精細入微。它的制模則根據每件產品的不同造型、設計出各種不同結構的零部件。技術上要求方圓規矩,銜接無縫,拆卸自如。
武漢木雕船的技藝世代相傳。宜昌老藝人龍雲華為當今著名藝人,後人龍從發、程楚春、潘正斌等,也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各種精美的武漢木雕船,已遠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鄂南木雕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鄂南的鄂湘蜀三省交界處,那裡山多林密,長期以來造就了一大批木雕藝術家,才形成獨特的木雕藝術流派——舊時稱之為“咸浦幫”。木雕內容多體現喜慶、吉祥、長壽,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鑒秦漢時期“鳥蟲書”的表現手法,刻鏤由28個雀子組成的“全家福”三個字,象徵喜鵲臨門,福滿全家。歷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現的題材,基本上都出自於戲曲任務、神話傳說,當然,動物形象、花鳥亭廊也不少。這些作品大多以鏤雕和浮雕結合,深浮雕與淺浮雕相穿連,表現有情有景、妙趣橫生而又品位無窮的畫面,因此頗具地方特色,藝術個性也非常突出。
清代,楷木雕刻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顏錫忠。顏的技藝純熟,十分精湛。後人孔憲斌、顏景新技藝較高。顏景新利用楷木自然形狀和紋理,雕刻的一尊近1米的孔子像,受到各方的好評。
通山看櫥
通山看櫥作為一種木雕藝術,產生於明末清初的湖北通山。“看櫥”實際上是一種裝飾櫥,最初為富裕人家裝飾客廳而設置,並不講究實用,所有就有了“看櫥”之稱。
看櫥以楊木、樟木為材料,先用多塊木版分別進行雕刻,然後總裝而成。通高近2米,寬約1米,厚度為46厘米。它有上下兩大部分。下面部分為櫃狀,五屜並列橫排於上,屜下為長櫃。內容為園林花鳥和人物故事。通山看櫥主要是鏤雕和浮雕的結合,而表現手法又變幻莫測,所以塊塊畫面中的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栩栩如生,讓人百看不厭。
夏特日木雕
夏特日木雕是蒙古族流行的一種木雕藝術。“夏特日”,蒙古語是象棋的意思。夏特日始於何時,無從考證。據說清初已遍布草原的各個角落。所能看到的夏特日是木雕藝術品,也有極少數骨雕蒙古象棋。夏特日棋子的造型分別為駱駝、馬、獅子和諾顏(“諾顏”,蒙語,指象棋中的將帥,是蒙古族象棋中唯一的人物雕)。這些形象生動的木質圓雕藝術品,都富有濃厚的草原生活氣息。夏特日木雕多採用圓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動物形象豐滿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於線條的流暢,也增強了整個藝術形象的飛動態勢。在整體造型上,夏特日木雕還往往運用誇張手法,突出作品的個性特徵,取得了理想的表現效果。
泉州木偶雕刻
泉州江加走木偶頭
典型的花園派木偶頭雕制過程是:選材,粗坯(刻劃出五官等),精雕,裱紙,磨光,補隙,刷泥,上粉,開臉(繪臉譜),蓋臘等十幾道工序。男的木偶角色或是採用真發或是直接用樟木刻成髮髻,有的還要植須(就是加上鬍子),鬍子的顏色有四種,黑色、紅色、灰色、白色,鬍子的式樣有長的、短的、八字等,根據不同的角色搭配。女旦頭都是採用真發做為髮髻。
早期的木偶是佛像雕刻鋪製作的,難脫神佛的面貌。到了近代,著名的民間藝人江加走,繼承父業,潛心鑽研木偶技藝,極大地推動了木偶雕刻藝術。所以,泉州木偶也稱江加走木偶。江加走木偶多次出國展覽,受到外國藝術家的盛讚。一些外國博物館珍藏著他的作品。
漆線雕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據當前考證,在泉州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泉州及閩南地區的傳統工藝。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於佛像裝飾,俗稱“裝佛”,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廣泛流傳。漆線雕做工精細雅緻,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
曲阜楷木雕刻
楷木雕刻是以曲阜獨有的楷木為材料,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木雕藝術,肇始於漢代,據說由孔子九世孫孔騰所開創。最早的作品為楷木手杖,紋樣比較簡單。從宋代開始,品種日漸增多,最負盛名的則是楷木如意。清代光緒朝之後,楷木雕刻才真正成為一們藝術,所刻紋樣如龍鳳、花卉、人物,內容生動活潑。
蘇州紅木雕刻
蘇州紅木雕刻技藝在明清兩代已名聞遠近,並出現了不少木雕名家。明代藝人鮑天成,擅長於雕刻各種器物,其造型製作,別具匠心,與眾不同。清代藝人杜士元雕刻技術超群,他雕刻出了許多堪稱精細絕倫的珍品。由此可見古代蘇州木雕技藝之高超。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蘇州紅木雕的產品除保持傳統的產品外,在繼承和提高傳統的雕刻技藝和製作方法的同時,擴大發展了適應現代社會條件,具有蘇州紅木雕特色的新產品。如紅木啤酒櫃、電視櫃、套幾、大菜台、盆架等。一些既可供觀賞又具實用價值的實用木雕工藝品一直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除了以上提及的14種地方木雕藝術流派,貴州苗族的龍舟雕、面具雕,南京仿古木雕,湖北大冶木雕,濰坊的紅木嵌銀雕,泰州彩繪木雕等,也同樣享譽海內外。
純手工木雕工藝品牛
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因用黃楊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黃楊木生長緩慢,俗有“千年矮”之稱。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溫潤,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樸美觀。適宜刻雕小型陳設品。浙江是黃楊木雕傳統重點產區,主要分佈於樂清和溫州。浙江黃楊木雕發源於樂清縣,距今約150年。起源於龍燈骨架上裝飾的木雕小佛像,清末發展成為藝術欣賞品。
相傳黃楊木雕是清末一個名叫葉承榮的放牛娃發明的。葉承榮是浙江樂清縣人。一天,他在村頭的一座廟裡玩耍,看到廟內有一個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藝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廟外,將牛拴在樹上,挖來了一塊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廟口,偷偷地學著堆塑。老人是當地一位很有名氣的民間藝人,看到葉承榮聰明好學,就將他收為徒弟,教他圓塑、泥塑、上彩、貼金及浮雕等五種技藝。他進步很快,一年後,就掌握了這一種技藝。一天,葉承榮在樂清縣寶台山紫霞觀塑佛像,觀中道人折來一根黃楊木,請他用黃楊木雕一支如意發簪。在雕刻的過程中,葉承榮發現黃楊木木質堅韌,紋理細膩,色彩光澤均為其他木質所不及,是用於雕刻的好材料。從此,他開始用黃楊木雕刻作品。就這樣,我國民間藝術園地中的黃楊木雕誕生了。葉承榮的黃楊木雕使用的是尖角雕刀,所刻的人物衣飾褶紡似釘頭鼠尾,看上去帶有幾分生硬。到了清朝末年,溫州有一位名叫朱子奇的民間藝人改用一種名叫“反口”的開似半圓的刀鑿雕刻衣褶,看上去流暢、優美。1972年,周恩來總理把溫州黃楊木雕藝人葉潤周創作的《紅綢舞》作為禮品,贈送給加拿大訪華代表團。而今,黃楊木雕已馳名中外。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明清花板、窗花等木雕掛件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精華,也是建築中傳統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現。在簡單中求豐富,統一中求變化,與現代的裝飾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木雕[一種民間雕塑]
和西方的建築雕刻藝術一樣,傳統的裝飾木雕十分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奏的處理,追求畫面的嚴謹與變化,構圖的飽滿與均衡,另外柔和了國畫的抽象精髓,使得木雕作品在寫實中又有變化,實用性與裝飾性達到高度的結合,非常耐看。
木雕花板形式多樣,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都有,其中大都為浮雕。有不少鏤空的深浮雕與圓雕結合在一起,加強了深度空間感,構成了近似圓雕的深浮雕。因為是木製品,其不溶性和不可焊接性使現代工藝尚無法大量複製,尚靠手工製作。
花板雕刻用木材質地需要細密、結實有一定硬度,纖維順暢,特別對於浮雕掛件,選材尤為重要。當前用的較多的是新酸枝、雞翅木、新花梨木、香樟、椴木、楠木、色木和銀杏木等。
在電視劇場和餐廳中常見的木雕工藝擺件,如今已走進越來越多的京城百姓家。記者從潘家園舊貨市場了解到,消費者購買木雕擺件裝飾居室的情況已佔到整體銷量的50%以上,而以前這個比例僅為25%。
工藝木雕
工藝木雕
工藝木雕又分純觀賞性和實用性二類。觀賞性木雕是陳列、擺設於櫥、窗、台、幾、案、架之上,供人觀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實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
藝術木雕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精巧內涵深刻,有獨創性,能反映作者審美觀、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的作品。藝術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設計製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終貫穿並把握創作的意念與追求。藝術木雕的創作方法除了與其它雕塑材料一樣是用形體來表現客觀世界的人和物,或寫實、或誇張、或抽象,還要結合利用木材的特性,從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體現木雕藝術的趣味和材質美。
藝術木雕的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一方面取決於作者的藝術素養及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是取決於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紋理,也就是“因材施藝”。藝術木雕的表現手法豐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闊斧、粗獷有力;有精雕細刻、線條流暢;有簡潔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藝術木雕不僅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美化環境、陶冶性情、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故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純手工木雕公雞
而工藝木雕又可分為觀賞性和實用性兩種。觀賞性是指陳列、擺設在桌台、幾、案、架之上的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它是利用立體圓雕的工藝技術雕刻而成,比如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海洋生物、十二生肖等;實用性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如宮燈、鏡框、筆架、筆筒、首飾盒、儲蓄罐以及傢具雕刻等。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巧妙、內涵深刻、能反映作者審美觀和藝術技巧的作品,充分體現出木雕藝術的趣味和環保的材質美。藝術木雕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裝潢、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藝術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比如我們常見的根雕。
純手工木雕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
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瘤、竹根等)的自然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做的。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龍眼木雕
手工木雕十二生肖
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用樟木雕刻,上漆貼金,特點是金碧輝煌,工藝秀美,以浮雕、通花透雕和立體通雕為表現形式,透雕經絡通暢,層次豐富,刻工細膩,立體感強。金漆木雕工藝流傳至今,其當代作品多次獲國際大獎。
湘南木雕有一種大巧若拙的風格,具有投資價值。
手工木雕雄獅
木雕老虎
木雕
2014年10月18,在第九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博覽會上,一套22件的黃花梨木傢具在浙江東陽國際會展中心受到關注,傢具標價五億元人民幣。號稱“天下第一黃”的黃花梨家居。
來自上海的商家介紹,這套傢具為22件套,是由一棵重約四噸、樹齡足有千年以上的黃花梨原木製作而成。它花費了整個公司團隊數年的雕刻時間。其天價原因,不僅在於尺寸大,亮點在於這樣的東西,賣了就沒了,屬罕見珍品。商家自稱,該傢具在東陽有著“鎮城之寶”的美譽,而且只展不賣。
2021年6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