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明代詩人贈鈺詩作
《夜坐》是明代詩人贈鈺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庭虛初月上,樹響微風入。棲鵲聽猶驚,流螢墮還拾。
沉沉寒漏滴,隱隱余鍾急。坐久不知疲,涼衣露吹濕。
(1).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宋 楊萬里 《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茅亭夜集俯萬竹,初月未光讓高燭。”清 厲鶚 《東城雜記·灌園生》:“白露下,初月上,陶然一適。”
(2).指正月。《法書要錄·右軍書記》:“初月一日 羲之 白,忽然改年,新故之際,致嘆至深,君亦同懷。”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釋俗》:“宦者宮人言,正月與上諱同音,故共易為初月。”宋 陸遊 《老學庵續筆記》卷一:“王羲之 之先諱‘正’,故《法帖》中謂‘正月’為‘一月’,或為‘初月’。”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綉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唐 杜甫 《杜鵑行》:“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遺”。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訓》:“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謂大治。”高誘 註:“茫茫沉沉,盛貌。”《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李善 註:“沉沉,茂盛之貌也。”唐 李咸用 《題王處士山居》:“雲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隱幾經年。”宋 范成大 《桔園》詩:“沉沉剪綵山,垂垂萬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沉沉隱隱,砰磅訇磕。”李善 註:“沉沉,深貌也。”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波沉沉而東注,日滔滔而西屬。”唐 何希堯 《柳枝詞》:“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五:“銀燭秋堂獨聽心,隔簾誰報雨沉沉。”
(3).形容深沉。南朝 宋 鮑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唐 羅隱 《秋夜寄進士顧榮》:“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盡到心。”宋 司馬光 《又即事上呈》詩之二:“近來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鄉。”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甫飲一勺……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蘇曼殊 《東居雜詩》之六:“碧欄干外夜沉沉,斜倚雲屏燭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唐 王建 《將歸故山留別杜侍御》:“沉沉百憂中,一日如一生。”清 邢昉 《九江城南樓晚眺》詩:“履運適如此,憂端苦沉沉。”清 龔自珍 《夜坐》詩:“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冰心 《寄小讀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覺得廓然。”
(5).形容物體沉重。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程生 ﹞自外歸,緩其束帶,覺帶端沉沉,若有物墮。”《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臨行,肇受 取個沉沉的包裹,納入 仲池 袖裡。”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黃的穗子仍舊沉沉地垂下來,但顏色已不十分鮮明,蜘蛛在上面結了網。”
(6).形容寂靜無聲或聲音悠遠隱約。唐 柳宗元 《游黃溪記》:“﹝溪水﹞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唐 李商隱 《河內》詩:“鼉鼓沉沉虯水咽,秦 絲不上蠻絲絕。”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明 陳鐸 《醉羅歌·閨怨》曲之四:“漏點沉沉響銅壺,好難把長更度。”清 龔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書作》詩:“餳簫咽窮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無。唐 杜牧 《月》:“三十六宮秋夜深,昭陽 歌斷信沉沉。”宋 張先 《清平樂》詞之一:“隴 上《梅花落》盡,江 南消息沉沉。”明 湯顯祖 《紫簫記·下定》:“鮑四娘 為何音信沉沉,沒些定奪。”
亦作“沉沉”。宮室深邃貌。《史記·陳涉世家》:“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涉 之為王沉沉者!’”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沉沉,宮室深邃之貌也。”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沉沉 蓬萊閣,日久鄉思多。”宋 洪邁 《夷堅丁志·張敦夢醫》:“﹝ 張敦 ﹞嘗僑寓 潮州,夢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門左,吏導之使入。”清 龔自珍 《水龍吟·題家綉山〈停琴聽簫圖〉》詞:“紅樓一角沉沉,那廂燈火秋娘院。”朱錫梁 《白門詠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後主 詞場亦霸才。”
(2).指寒天的漏壺。元 薩都剌 《寒夜即事次韻呈許榮達》:“箭刻未移寒漏淺,江聲漸少夜潮枯。”
(3).借指寒夜。唐 錢起 《效古秋夜長》詩:“含情紡織孤燈盡,拭淚相思寒漏長。”唐 呂溫 《早覺有感》詩:“嚴冬寒漏長,此夜如何其。”明 文徵明 《新秋夜坐》詩:“病里秋風驚已至,坐來寒漏不禁長。”
(1).隱約不分明貌。南朝 宋 鮑照 《還都道中》詩之二:“隱隱日沒岫,瑟瑟風發谷。”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 江 南岸。”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隔籬遠望,隱隱可見 周鄉紳 家的祠堂。”
(2).憂戚貌。《荀子·儒效》:“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楊倞 註:“隱隱,憂戚貌。”《楚辭·劉向〈九嘆·怨思〉》:“志隱隱而郁怫兮,愁獨哀而冤結。”王逸 註:“隱隱,憂也。《詩》云:‘憂心殷殷。’”
(3).象聲詞。《後漢書·天文志上》:“須臾有聲,隱隱如雷。”晉 傅玄 《雜言》詩:“雷隱隱,感妾心,傾耳清聽非車音。”宋 司馬光 《柳枝詞》之四:“屬車隱隱遠如雷,陳后 愁眉久不開。”
(4).盛多貌。隱,通“殷”。《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沉沉隱隱,砰磅訇磕。”李善 註:“隱隱,盛貌也。”《文選·潘岳〈閑居賦〉》:“煌煌乎,隱隱乎,茲禮容之壯觀,而王制之巨麗也。”李善 註:“隱隱,盛也,一作殷殷。”羅惇曧 《文學源流·總論》:“三代 以降,文乃益華,百家分流,詞逾彬郁,燦乎隱隱,體制大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