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3年
公元763年
公元763年,中國處於唐朝中期,干支紀年是癸卯年(兔年)。這一年,史朝義自縊死,安史之亂終。
癸卯年(兔年)
唐寶應二年,廣德元年
南詔贊普鍾十二年
史朝義顯聖三年
袁晁寶勝二年
日本天平寶字七年
渤海國大興二十六年
來瑱被賜死
來瑱在襄陽時,程元振有所請託,瑱不從。及瑱入朝為相,元振遂奏瑱與叛軍合謀,致王仲升陷於叛軍之手。廣德元年(七六三)正月,瑱被削去官爵,流播州(今貴州遵義),賜死於路。因此藩鎮對程元振皆切齒痛恨。
史朝義被唐軍圍於莫州,屢戰皆敗,田承嗣說史朝義親往幽州徵兵以救莫州,朝義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義母、妻、子於官軍。時朝義部將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已先降唐,遣其兵馬使李抱忠鎮守范陽。
史朝義自縊死,安史之亂終
李抱忠鎮守范陽,朝義至,不得入城。這時唐軍追至,朝義告諭抱忠說大軍尚在莫州,自己親來徵兵救援,並責抱忠不顧君臣之義。抱忠說:“天不助燕,唐室復興,我已歸順唐朝,不能再為反覆!”又說:“田承嗣一定已經降唐,不然官軍不會追擊至此。”朝義聽后大懼,說:“我早晨到現在還未進食,難道不能請我吃一頓飯嗎!”抱忠遂令人設食於城東。於是朝義范陽部屬皆拜辭而去,朝義涕泣而已,獨與胡騎數百食后而去。向東逃奔廣陽(今北京密雲北),廣陽不接受;欲奔奚、契丹,至溫泉柵(今河北遷安西南),李懷仙派兵追及之,朝義無路可走,遂自縊於林中,懷仙取其首以獻官軍,僕固懷恩等遂與諸軍還。廣德元年(七六三)正月三十日,傳朝義首至京師,八年安史之亂終於結束。
以安史降將節鎮河北
廣德元年(七六三)閏正月十九日,以史朝義降將薛蒿為相州(今河北安陽)、衛州(今河北汲縣)、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貝州(今河北清河)、磁州(今河北磁縣)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州(今河北大名)、博州(今山東聊城)、德州(今山東陵縣),滄州(今河北滄州)、瀛州(今河北河間)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為故地幽州(今北京)、盧龍(今河北盧龍)節度使。當時河北諸州皆已降唐,薛嵩等迎僕固懷恩,拜於馬首,乞求效力,懷恩也恐叛軍平后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據恆、趙、深、定、易五州分帥河北,為已黨援。薛嵩、田承嗣、李懷仙、李寶臣等就是安史之亂后形成的第一批“河北藩鎮”。
馬燧料
安史之亂既平,回紇登里可汗歸國,其所部兵一路抄掠,無所忌憚。鄭陳、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想要遣官屬置頓(安排食宿),但人人畏懼推辭,唯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尉馬燧請行。燧待回紇快到之時,先派人賂其酋帥,約好不要肆行暴掠,帥遂授以令旗說:“如有違者,請你殺之。”燧人為取死刑犯者為侍從,小有違令,立刻殺之。回紇兵相顧失色,過其境者皆拱手遵約束。抱玉以為奇,燧因對抱玉說:“我與回紇交談,得其實情。僕固懷恩恃功驕橫,其子瑒好勇而輕率,今內樹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薛嵩四帥,外結交回紇,一定有并吞河東、澤潞之意,應該嚴加戒備。”抱玉以為然。
以梁崇義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梁崇義以羽林射生從來瑱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鉤,沉毅寡言,深得士心。來瑱入朝後,命諸將分戍諸州,瑱死,崇義從鄧州帥戍兵歸,眾皆推崇義為帥。崇義遂殺左兵司使李昭等,並以其狀奏聞朝廷,代宗不能討,廣德元年(七六三)三月一日,竟以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崇義上奏改葬來瑱,並為其立祠,自己不居瑱廳事及正堂。
改元廣德
寶應二年(七六三)七月一日,群臣上代宗尊號為“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十一日赦天下,改元廣德。
廣德元年(七六三)六月一日,禮部侍郎楊綰上疏說:古代選官以行實取之,而近世崇尚文辭。隋煬帝始設進士科,試策文,本朝加試雜文,明經加試帖經,又舉人皆令投牒自薦,相習成俗,如此欲返淳樸,崇廉讓,怎麼能行!請令縣令察舉孝廉,薦之於州;刺史考試,升之於省。朝廷選儒學之士,問經義二十條,對時務策三道,上第者即授官,中第者得出者,下第者罷歸。乞自今明經、進士與道舉並停。代宗遂命諸司通議,給事中李棲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所論都與綰同。賈至更建議廣置學校,在家鄉者由鄉里選舉,在流寓者由學校推薦。代宗敕禮部具條目以聞奏。七月,楊綰上貢舉條目,置秀才科,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五道;國子監舉人,如鄉貢之法。但多數人認為明經、進士科實行已久,不可遽改,故此事卒不行。
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
廣德元年(七六三)六月十八日,以魏博都防禦使田承嗣為節度使。承嗣把所管內戶口,壯者都籍為兵,老弱者耕田,幾年間有兵十萬。又選其勇健者萬人作為自己的衛隊,被稱為“牙兵”。魏以此而雄踞河北。
吐蕃盡陷河西隴右
唐初以來,開拓邊境,地連西域,開元年間,相繼設置了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諸節度使以統之。每年發山東丁壯為戍卒,繒帛為軍資,開墾屯田,供濟糧粟,設立監牧,畜養牛馬,軍城戍邏,萬里相望。安史之亂爆發后,邊地精銳之兵都被徵發入援,被稱為行營,所留兵單弱,吐蕃乘機蠶食,數年間,西北蘭州(今甘肅蘭州)、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河州(今甘肅東鄉)、鄯州(今青海樂都)、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今甘肅岷縣)、秦州(今甘肅秦安)、成州(今甘肅西和)、渭州(今甘肅隴西)等數十州相繼淪沒,吐蕃盡占河西、隴右之地。從鳳翔(今陝西鳳翔)以西,邠州(今陝西彬縣)以北,皆為吐蕃所佔領。
僕固懷恩拒入朝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以回紇可汗是懷恩女婿,恐其合謀襲擊軍府,故每逢懷恩與回紇往還太原,雲京皆閉城不出來相見。懷恩大怒,上表其狀,朝廷不理。懷恩遂帥朔方兵數萬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仆固瑒帥兵萬人屯榆次,裨將李光逸屯祁縣、李懷光等屯晉州(今山西臨汾)、張維岳等屯沁州。宦官駱奉仙至太原,雲京厚結之,說懷恩與回紇連謀,想要反叛。廣德元年(七六三)八月,奉仙至長安,奏懷恩謀反。懷恩也具奏其狀,請朝廷殺雲京、奉仙,代宗兩無所問罪,優詔和解之。懷恩自以為安史之亂以來,英勇力戰,全家為朝廷而死者四十六人,女又嫁回紇,得回紇兵入援,收復兩京,平定河南、河北,功大無比。而反為人誣陷,憤怨滿腔,於是上書自訟,謂“臣罪有六:昔日同羅叛亂,臣為先帝掃清之,一也;臣子仆固玢為同羅所虜,得以逃歸,我斬之以令士卒,二也;臣二女都遠嫁外族,為國和親,蕩平叛亂,三也;臣與子仆固瑒不顧生死,為朝廷效力,四也;河北新附,節度皆握強兵,臣撫綏以安反側,五也;我說諭回紇,使入援討叛,天下既平,送之歸國,六也。臣既負此六罪(按:實系六功),真該萬死”其書又指出:“來瑱受誅,朝廷沒有明示其罪,所以近來召人入朝,但都不至,實是害怕宦官進讒,被陛下誅殺。郭子儀先被猜忌,臣現在又遭詆毀,弓藏鳥盡,信非虛言。”九月二十二日,代宗遣裴遵慶至絳州慰諭懷恩,並察其動向。懷恩見遵慶后,抱其足號泣訴冤。遵慶遂令其入朝,懷恩許諾。但其副將范志誠認為不可,並說:“公如果信其美言,入朝就會被殺。”第二天懷恩見遵慶,以懼死為辭,請讓一子入朝,志誠又認為不可。
(1)春,正月,己卯,追謚吳太后曰章敬皇后。
春季,正月己卯(初五),代宗追謚吳太後為章敬皇后。
(2)癸未,以國子祭酒劉晏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癸未(初九),代宗任命國子祭酒劉晏為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度支使等職務仍然不變。
(3)初,來在襄陽,程元振有所請託,不從;及為相,元振譖言涉不順。王仲升在賊中,以屈服得全,賊平得歸,與元振善,奏與賊合謀,致仲升陷賊。壬寅,坐削官爵,流播州,賜死於路,由是藩鎮皆切齒於元振。
從前,來在襄陽時,程元振曾經請求和囑託他辦事,來沒有答應;等到來擔任宰相后,程元振誣陷來說了對代宗不恭敬的話。王仲升在賊軍中,曾因表示屈服才得以偷生,賊軍被平定后,他回歸朝廷,與程元振關係很好,便奏稱來與賊軍合謀,致使自己被賊軍抓獲。壬寅(二十八日),來被削去官爵,流放播州,在流放的路上被代宗賜死,因此藩鎮都對程元振恨得咬牙切齒。
(4)史朝義屢出戰,皆敗,田承嗣說朝義,令親往幽州發兵,還救莫州,承嗣自請留守莫州。朝義從之,選精騎五千自北門犯圍而出。朝義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義母、妻、子於官軍。於是仆固、侯希逸、薛兼訓等帥眾三萬追之,及於歸義,與戰,朝義敗走。
史朝義屢次出戰,都遭失敗,田承嗣勸說史朝義,他親自前往幽州徵調軍隊,回救莫州,請求讓自己留下守衛莫州。史朝義採納了他的建議,挑選五千精銳騎兵從北門衝出包圍。史朝義離去之後,田承嗣馬上舉城投降,將史朝義的母親、妻子、兒子一起送到官軍那兒。於是仆固、侯希逸、薛兼訓等人率領三萬士兵追擊史朝義,在歸義縣追上了史朝義,雙方交戰,史朝義又敗走。
(5)時朝義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已因中使駱奉仙請降,遣兵馬使李抱忠將兵三千鎮范陽縣,朝義至范陽,不得入。官軍將至,朝義遣人諭抱忠以大軍留莫州、輕騎來發兵救援之意,因責以君臣之義,抱忠對曰:“天不祚燕,唐室復興,今既歸唐矣,豈可更為反覆,獨不愧三軍邪!大丈夫恥以詭計相圖,願早擇去就以謀自全。且田承嗣必已叛矣,不然,官軍何以得至此!”朝義大懼,曰:“吾朝來未食,獨不能以一餐相餉乎!”抱忠乃令人設食於城東。於是范陽人在朝義麾下者,並拜辭而去,朝義涕泣而已,獨與胡騎數百既食而去。東奔廣陽,廣陽不受;欲北入奚、契丹,至溫泉柵,李懷仙遣兵追及之;朝義窮蹙,縊於林中,懷仙取其首以獻。僕固懷恩與諸軍皆還。
當時史朝義部下范陽節度使李懷仙已經通過中使駱奉仙向朝廷請求投降,並派遣兵馬使李抱忠率領三千士兵鎮守范陽縣。史朝義來到范陽,李抱忠不讓他入城。官軍即將追到,史朝義派人將大部隊留在莫州、輕裝騎兵前來徵調軍隊救援的意圖告訴了李抱忠,並且用君臣道理責備他,李抱忠回答說:“老天不讓燕人做皇帝,唐室又復興了,今天既然已經歸順唐朝,難道可以再反覆,就不愧對三軍將士嗎?大丈夫以詭計相圖為可恥,但願你能早點選擇後路,考慮保全自己。況且田承嗣一定已經叛變了,不然的話,官軍怎麼能夠追到這裡呢!”史朝義十分害怕,說:“從早晨以來,我們滴水未進,難道不能讓我們吃一頓飯嗎?”李抱忠便讓人在城東供應膳食。於是史朝義手下的范陽人一起向史朝義叩拜辭別而去,史朝義只是痛哭流涕而已,吃罷飯,獨自與數百名胡人騎兵離去。史朝義向東奔赴廣陽,廣陽也不接收他們。史朝義想向北進入奚、契丹境內,來到溫泉柵時,李懷仙派兵追上了他們。史朝義走投無路,在樹林中上吊自殺,李懷仙割取了他的頭顱獻給朝廷。僕固懷恩與各路軍隊都回軍。
(6)甲辰,朝義首至京師。
甲辰(三十日),史朝義的頭顱被送到了京師。
(7)閏月,己酉夜,有回紇十五人犯含光門,突入鴻臚寺,門司不敢遏。
閏正月己酉(初五)夜裡,有十五名回紇人侵犯含光門,衝進鴻臚寺,守門人不敢制止他們。
(8)癸亥,以史朝義降將薛嵩為相、衛、邢、、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故地為幽州、盧龍節度使。時河北諸州皆已降,嵩等迎僕固懷恩,拜於馬首,乞行間自效;懷恩亦恐賊平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為黨援。朝廷亦厭苦兵革,苟冀無事,因而授之。
癸亥(十九日),代宗任命史朝義部下的降將薛嵩為相、衛、邢、、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在故地擔任幽州、盧龍節度使。當時河北各州都已投降,薛嵩等人迎接僕固懷恩,在他坐騎前叩拜,懇求讓他們留在軍中效力,僕固懷恩也害怕賊軍平定後會失寵,所以上奏讓薛嵩等人以及李寶臣留下來,分別統率河北各藩鎮,成為他的黨羽外援。朝廷也厭惡戰爭,只希望天下無事,因而將河北交給他們。
(9)回紇登里可汗歸國,其部眾所過抄掠,廩給小不如意,輒殺人,無所忌憚。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欲遣官屬置頓,人人辭憚,趙城尉馬燧獨請行。此回紇將至,燧先遣人賂其渠帥,約毋暴掠,帥遺之旗曰:“有犯令者,君自戮之。”燧取死囚為左右,小有違令,立斬之。回紇相顧失色,涉其境者皆拱手遵約束。抱玉奇之,燧因說抱玉曰:“燧與回紇言,頗得其情。僕固懷恩恃功驕蹇,其子好勇而輕,今內樹四帥,外交回紇,必有窺河東、澤潞之志,宜深備之。”抱玉然之。
回紇登里可汗回國,他的部眾在所經之地搜劫財物,由官府供給他們糧食,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動手殺人,無所顧忌。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想派遣下屬官吏設辦理招待和供應的事,但因為害怕,人人都推託,唯獨趙城縣尉馬燧請求去辦理。等到回紇軍即將到達時,馬燧先派人賄賂他們的首領,約定不得殘暴搶劫,首領給他留下了一面旗,說道:“如果有違反命令的人,你可以自行殺掉他們。”馬燧讓死囚作隨從,稍有違令,便立即殺掉。回紇人互相對視,大驚失色,於是經過境內的回紇人都拱手遵守規約。李抱玉十分驚奇,馬燧藉此機會勸說李抱玉,說道:“我與回紇人交談過,對他們情況頗為了解。僕固懷恩自恃有功,傲慢不順,他的兒子仆固喜歡逞能,輕率浮躁,如今在國內樹立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薛嵩四員將帥,對外結交回紇,一定有窺視河東、澤潞的志向,應當好好地防備他們。”李抱玉認為確實如此。
(10)初,長安人梁崇義以羽林射生從來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鉤;沈毅寡言,得眾心。之入朝也,命諸將分戍諸州,死,戍者皆奔歸襄陽。行軍司馬龐充將兵二千赴河南,至汝州,聞死,引兵還襲襄州;左兵馬使李昭拒之,充奔房州。崇義自鄧州引戍兵歸,與昭及副使薛南陽相讓為長,久之不決,眾皆曰:“兵非梁卿主之不可。”遂推崇義為帥。崇義尋殺昭及南陽,以其狀聞,上不能討。三月甲辰,以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崇義奏改葬,為之立祠,不居聽事及正堂。
從前,長安人梁崇義以羽林射生軍跟隨來鎮守襄陽,歷經升遷,任右兵馬使。梁崇義有勇力,能夠彎卷鐵器,舒展鐵鉤,生性剛毅,沉默寡言,很得人心。來入朝時,命令諸將分別戍守各州,來死後,戍守各州的將士都紛紛逃回襄陽。行軍司馬龐充率領二千士兵奔赴河南,到達汝州時,聽說來去世,便率軍回襲襄州。左兵馬使李昭抵抗龐充,龐充逃往房州。梁崇義從鄧州率領戍守的軍隊返回襄陽,他與李昭和節度副使薛南陽互相推讓不肯做統帥,很長時間決定不下,大家都說:“軍隊非梁崇義統帥不可。”於是推舉梁崇義為統帥。不久梁崇義殺掉了李昭和薛南陽,並向代宗作了奏報,代宗不能討伐他。三月甲辰(初一),代宗任命梁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梁崇義奏請為來改葬,並建立祠堂,自己不在來的廳堂和正堂居住。
(11)辛酉,葬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於泰陵;廟號玄宗。庚午,葬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於建陵;廟號肅宗。
辛酉(十八日),代宗將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葬在泰陵,廟號為玄宗。庚午(二十七日),將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葬在建陵,廟號為肅宗。
(12)夏,四月,庚辰,李光弼奏擒袁晁,浙東皆平。時晁聚眾近二十萬,轉攻州縣,光弼使部將張伯儀將兵討平之。伯儀,魏州人也。
夏季,四月庚辰(初七),李光弼奏稱已經抓獲袁晁,浙東地區的叛亂全部平息。當時,袁晁聚集了近二十萬人馬,輾轉進攻州縣,李光弼派遣部將張伯儀率領軍隊討伐,鎮壓了他們。張伯儀是魏州人。
(13)郭子儀數上言:“吐蕃、黨項不可忽,宜早為之備。”
郭子儀多次進言說:“吐蕃、常項不可忽視,應當及早防備他們。”
(14)辛丑,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於吐蕃,為虜所留,二年乃得歸。
辛丑(二十八日)代宗派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人出使吐蕃,他們被吐蕃扣留,二年之後才得以回到唐朝。
(15)群臣三上表請立太子;五月,癸卯,詔許俟秋成議之。
大臣們三次上表請求立太子,五月癸卯(初一),代宗下詔允許等到秋收后商議此事。
(16)丁卯,制分河北諸州:以幽、莫、媯、檀、平、薊為幽州管;恆、定、趙、深、易為成德軍管;相、貝、邢、為相州管;魏、博、德為魏州管;滄、棣、冀、瀛為青淄管;懷、衛、河陽為澤潞管。
丁卯(二十五日),唐代宗頒布制令分割河北各州:將幽州、莫州、媯州、檀州、平州、薊州歸屬幽州統管;恆州、定州、趙州、深州、易州歸屬成德軍統管;相州、貝州、邢州、州歸屬相州統管;魏州、博州、德州歸屬魏州統管;滄州、棣州、冀州、瀛州歸屬青淄統管;懷州、衛州、河陽歸屬澤潞統管。
(17)六月,癸酉,禮部侍郎華陰楊綰上疏,以為:“古之選士必取行實,近世專尚文辭。自隋煬帝始置進士科,猶試策而已;至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加帖,從此積弊,轉而成俗。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長老以此訓子,其明經則誦帖括以求僥倖。又,舉人皆令投牒自應,如此,欲其返淳樸,崇廉讓,何可得也!請令縣令察孝廉,取行著鄉閭,學知經術者,薦之於州,刺史考試,升之於省。任各佔一經,朝廷擇儒學之士,問經義二十條,對策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罷歸。又道舉亦非理國,望與明經、進士並停。”上命諸司通議,給事中李棲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並與綰同。至議以為:“今試學者以帖字為精通,考文者以聲病為是非,風流頹弊,誠當厘改。然自東晉以來,從多僑寓,士居鄉土,百無一二;請兼廣學校,保桑梓者鄉里舉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敕禮部具條目以聞。綰又請置五經秀才科。
六月癸酉(初一),禮部侍郎華陰人楊綰上書認為:“古代選官必須考核他的操行,近代選官則專門崇尚文章。從隋煬帝開始設置進士科以來,還只是考試策論而已;到唐高宗時,考功員外郎劉思立首次上奏,考進士科要加試雜文,明經科加試帖經,從此積成弊端,又轉變成習俗。朝廷的公卿大臣以此來看待士人,家中長輩以此來教導兒子,其中明經科的考試,人們背誦帖括經書以求僥倖及第。而且,讓舉人都自己呈遞譜牒前來應試,如此一來,要想讓他們回歸淳樸,崇尚清廉忍讓,怎麼做得到呢!請讓縣令察舉孝廉之士,取那些在鄉里表現出眾的,以及飽讀經書的人,推薦他們到州府。經過刺史對他們的考試,再送到尚書省。讓他們各自選一部經典,朝廷選擇儒學之士作考官,考問他們經義二十條,對策三道,考試成績優秀的便按資歷名次授予官職,中等的給予錄選的資格,下等的讓他們回去。再者,考老莊的道舉也同治理國家無干,希望與明經、進士二科的考試一起停止。”代宗命令各有關部門共同商議,給事中李棲筠、左丞賈至、京兆尹嚴武都與楊綰的意見相同。賈至的意見認為:“如今考試經學的人以帖括經書的文字來斷定是否精通經典,考試文章的人以是否音從文順來辨別文章的好壞,這種風氣頹廢衰敗,確實應當更改。然而從東晉以來,人們都僑居他鄉,在故鄉居住的士人,不到百分之一二,請求朝廷同時廣設學校,確保在故鄉的人得到鄉里的推舉,寓居他鄉的人得到學校的推舉。”代宗敕令禮部制定科舉考試條陳,再上報給他。楊綰又請求代宗設置五經秀才科。
(18)庚寅,以魏博都防禦使田承嗣為節度使。承嗣舉管內戶口,壯者皆籍為兵,惟使老弱者耕稼,數年間有眾十萬;又選其驍健者萬人自衛,謂之牙兵。
庚寅(十八日),代宗任命魏博都防禦使田承嗣為節度使。田承嗣檢索所轄的全部戶籍人口,強壯者都入冊讓他們當兵,只讓老弱者耕種莊稼,數年時間便擁有十萬大軍。他又挑選驍勇剛健的士兵一萬人保衛自己,稱之為牙兵。
(19)同華節度使李懷讓為程無振所譖,恐懼,自殺。
同華節度使李懷讓被程元振所誣陷,恐懼萬分,最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