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首
福建莆仙慶祝元宵節的民俗活動
福首,是流行於福建省莆仙地區的一種特色慶祝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在莆仙地區的各個村落中,每年根據年齡輩份輪流選出幾名成年男子,作為本村落的“福首”,為其慶生,“福首”活動寓意來年可以給族人帶來福氣,消去災禍。一般“福首”民俗活動在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之間的一天舉行。
元宵節,在福建莆仙地區民間,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活動,它有別於其它地方。從正月初六開始,莆田地區的各個自然村不同姓氏人家依照傳統習慣,在祖祠祭拜祖宗和神靈。這種祭祀儀式從這個姓氏輪到那個姓氏從這個村輪到那個村一直延緩活動從正月一直鬧到正月二十九,由莆田東岩山、文峰宮舉行“媽祖尾夜燈”才結束。
同族人挑著裝有肉、蛋等十盤擔賀喜
“福首”除了在家舉行祭祖招待親朋好友,更重要的是在村裡廟會活動中充當主祭,亦稱“捧手爐”。元宵期間,宮廟中的菩薩抬出來遨遊本村境內,遊行路線按各村習俗約定,稱為“行道”遊行。村裡幾位“福首”捧著香爐,隨著媽祖神像或其它“社公”在旗花、涼傘的護送下,不分晝夜挨家挨戶繞境賜福。所到之處家家戶戶設宴桌迎神祭拜,給菩薩壓歲錢。法師誦經做道,嗩吶車鼓輪番助興,棕轎繞大埕不停擺動,大家俯首叩拜,求神保佑。在濃濃的鞭炮聲中把慶賞元宵推向高潮。
俗話說:“滄州獅子景州塔,真定府里大菩薩,”那是多麼宏偉壯觀的事哦!那麼正月十五鬧元宵一樣是普天同慶的民間翹首以待的頭等大事,它綿延相沿,由來以久。明代江南大才子唐伯虎有詩為證;“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們不難從詩中讀出元宵的熱鬧情景,為之受渲染而感動,
一朝時運起,半點不由人。傳統的元宵佳節,約定俗成,定在大年農曆正月十五日,但民間慶祝元宵的日子又不盡相同。拿我的家鄉來說;居然是在農曆正月初六日,有沒有搞錯了,沒有人吃飽硬撐刨根挖底去查證,還正世代相傳就這麼過來了。有一點我自作主張武斷地下結論,它很有可能是全國絕無僅有的天字第一號。
聞得雞好賣,連夜磨得鴨嘴尖。元宵前夕,家鄉里所有家庭主婦都緊張忙碌起來,顧不上穿著花花綠綠的新衣裳去游春踏青,走親戚串串門。大家紛紛起大早浸糯米蒸“薏糕”(年糕中的一種當地特產) 。翌日也就是元宵之日,平時人跡罕見的古宅大廳里早已被打掃收拾乾淨一新,一溜擺開八仙桌上擺滿琳琅滿目的供品。有平時捨不得塞牙縫的大烏賊,蟶乾和墨魚乾之類海產品;有大公雞,烤鴨燒鵝,精豬肉腌制的“封肉”等牲品;有富士蘋果,山東鴨梨,台灣香蕉等水果;有人工手做的米榚,“薏糕”,壽龜壽桃麵食類糕點。五花八門,種類繁多;花樣百出,是推陳出新的比手藝鬥技巧的民間賽神會。供桌上紅燭熠熠吐舌,香火裊繞;屋檐下大紅燈籠高高掛,好一派鄉村節日盛會。
有例則興,無例則止。當天熱鬧非凡,人頭攢動。下午社戲鳴鑼開演,四面八方的人們蜂擁而至,集攏在村頭大宮戲台大埕,等待元宵儀式拉開序幕;傍晚時分,在鄉老鄭重的主持下,新的一年元宵慶祝活動正式啟動。火銃三響過後,嗩吶和鈸聲佊此交替,預示新春大吉大利,這時作古代武士裝束的“堂下”從大宮祭台上小心翼翼扶下神祇並畢恭畢敬擁入早已準備好的描龍畫鳳的八抬大轎里。鞭炮齊鳴,起駕按預定路程巡遊,此時彩旗獵獵,尾隨隊伍如長龍般緩緩前進,十番八樂,伡鼓喧天響徹,人們沉浸在一片春得海洋之中----瓦屋檐前水,點點不離窩。那神祇所抬駐蹕之處的古宅舊堂大廳門前,早有專人相候迎接。同姓族長從鄉老手中接過點燃香火交換已畢,把神祇迎候入屋,然後率眾信男善女朝天跪拜;祈求新的一年囯泰民安,風調雨順,好年景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古宅原住民按人口出資,備辦煙茶水酒和簡單菜肴,盡地主之誼款待村裡鬧元宵的熱心眾村鄰。這天,洪七公的丐幫弟子最為神氣,他們成群結隊軋熱鬧討賞錢。為圖吉利,只能說啥給啥,好言安撫外,別無他法。入夜,火樹銀花不夜,每家每戶盡地主之誼,大都在家好酒好菜款待遠方親戚朋友。要是在過去的話,你過完元宵節之後,就得挽起袖口捲起腳褲下地勞作去了。
萬鍾於我何加焉,一瓢樂在其中矣。元宵在我們那裡是最為奇特的習俗佳節。那麼奇特中的最為奇特的莫過於福首。所謂“福首”顧名思義就是有福氣的“首領。”其歷史淵源已無稽考査,還正歷代相傳遂成習俗。但這一習俗文革前後被認為“封資修”隔斷了很多年。改革開放以後,民風民俗得以全面恢復。“福首”這一古老習俗枯木逢春,再次根植於民間這塊沃地。提起“福首”有必要說說我膚淺的認識,在解放前,所有的土地歸屬都是個人固定資產,唯獨同一宗族裡有一塊例外的“公家”田地資產。這在貧富不均,很多人家手無寸土。這塊“公家”稱為“狀元田,”專門撥給當年值年福首耕種,不用交納田租,其所有收成歸個人所有,雖然期限只有一年,也算是天上掉下的陷餅呢。由此可見,福首享受著某種大夥授予的特權。當然一年光景,歲月匆匆,是否好收成滿載而歸,就看各人造化了。無功不受祿,你當上值年福首,村裡神祇生辰演社戲,還有公益事業等,你得一攬包到底。因為那“狀元田”讓你耕種,就是綽綽有餘的報酬。雖說這些民風習俗多少帶有迷信色彩,實則明智之舉,故世代相沿綿綿不絕。
勤勞耿直,淳樸憨厚的農民兄弟,世代恪守“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有一說一,絕不拐彎抹角欺詐別人。因此,福首人數選定是有一定講究的。公平起見是不論你有錢沒錢,窮光蛋還是單身漢。一律按出生年月排序,誰都無權逾越,除非你主動棄權作廢。過去全村總人口滿打細算只有一二千人,毎年值年福首掌握在六人左右,具體輪值年齡按姓氏人數平均分配。現在全村人口急速遞増,大約在四千人上下,值年福首也相應增至二十四人。似我這一姓氏在村裡人口眾多,佔總人數一半左右,值年福首也就增至十一人。有趣的是;值年福首年齡跨度大,最老的五十五歲了,年輕的只有三十齣頭,良莠不齊,但不影響團隊的精誠團結。和氣生財唄,畢竟一輩子就這麼一次機會,在鄉里鄉親面前拋頭露面,好好表現自己。於是,不論你在異國他鄉,還是天南海北,或抑留守家園,都把輪值福首看作是一件神聖的人生大事。同時,福首的選定是在前一年元宵節就已經確定好了。大概在正月二十左右,今年輪值屆滿的福首就會把一對大壽桃分給來年接任福首,周而復始,一點不含糊。
福首
上與王公同坐,下與乞丐同眠。從此,値年福首算是正式“走馬上任”了。大年初四夜,當年二十四位值年福首集中在神祇公案前,由鄉老主持選出五個負責人,這五人中一人當會計一人當出納,平起平坐沒有大小之分。當年度社戲演出,公益事業修葺等一大摞瑣事,全由五人協商最後一錘定音,拍板算數。我就是在當夜入選五人班子的,開始了值年福首夲職工作。雖然這是無利可圖,又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恭敬不如從命,總得有人去做嘛!
水仙不開花,裝蒜。這不!五人班子裡頭居然有倆位是“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傢伙;平時有事找他們商量總是推諉沒得閑,反而背後潑冷水說風涼話,讓你冷不防下不了台。所謂孤家人單竹不成排孤掌難鳴。說句實在話;農村在某些方面還是講宗族勢力範圍的,作為大姓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著全村大小事務。有首歌曲唱得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親不親故鄉人,還是擰條繩好咧!我自認要趁當福首這與廣大村民全接觸的機會,扭轉局勢治治這種劣根性。最好的辦法是利用自己有一年間的“特權”,為村民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贏得他們的信任。
事無不可對人言,十個便宜九不愛。我是一個從農村出來又回到農村的新型農民。輪值福首才有幸兀自進入“五人”班子,村裡給我一年間“芝蔴”大的許可權,我得好好發揮利用職權行使我的權利,“剪不斷,理還亂”又該從何下手呢?聖人云:“勿以惡少而為之;勿以善少而不為。”目標明確態度明朗了,我開始爭取“五人”班子中堅力量,淘劣取優,請出蘇姓福首總招集人蘇金成出山,私下授權他當“特首,”我來全力扶持他開展日常工作,同時讓曾姓招集人曾文焰當輔助,搭成“三人”臨時班子。一代偉人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事!”何妨我們只有一年短短三百六十五天哩!我們得好好合計干出點名堂來。
福首
三條路,走中間。鄉村大舞台,福首來打擂。牛年將逝,虎年已臨,作為福首我以完成歷史交付的"使命,"在民俗中得一"首福"受益終生足矣----
福建莆仙地區的傳統民俗既保留了中原古風,又獨具地方特色,例如在一些與中原地區一致的歲時節令中,卻有著別具風情的地方習俗,那麼今天的傳統節日就為你介紹流行於莆仙地區的一種元宵節民俗——“福首”,那麼就一起來了解吧。
而在這種祭祀的全程中,由各個自然村的不同姓氏人家,每年根據年齡、輩份輪流選出的成年男性,就叫做“福首”,當地人認為,能當上“福首”就是族姓中最有福氣的人,來年可以給族人帶來福氣,消去災禍,又因為每位男性一生只能做一次“福首”,故而被選中更是十分榮耀。
選出幾位“福首”以後,人們要為他們慶生,因為當地人認為做“福首”會給主人及附近村民帶來好運,所以輪到“福首”的人,家族都會十分重視,幾個“福首”之間也會相互攀比,暗自較勁都想把排場搞得大一些,所以就算平時節儉的家庭這時也會慷慨解囊。
元宵前幾天“僮身”就開始忙裡忙外,一些親朋好友也會主動前來幫忙:有的忙於搭彩門、掛紅燈、裝彩車、擺宴桌、有的忙於殺豬屠羊、準備各種祭祀用的物品,大家都想把“福首”人家的祭祀活動搞得熱鬧一些。
“福首”除了在家舉行祭祖招待親朋好友,更重要的是在村裡廟會活動中充當主祭,亦稱“捧手爐”,元宵期間,宮廟中的菩薩抬出來巡遊本村境內,遊行路線按各村習俗約定,稱為“行道”遊行,這時村裡幾位“福首”就要捧著香爐,隨著媽祖神像或其它“社公”,在旗花、涼傘的護送下,不分晝夜挨家挨戶繞境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