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光慈菇的結果 展開
- 光慈菇
- 麗江山慈菇
光慈菇
光慈菇
光慈菇是一較常用的中藥,近年來多用於癌症、胃病等,其用量不斷加大,由於種種原因,致使這一自然野生藥材資源逐步匱乏,藥用瀕危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人為造成偽品混用情況,嚴重製約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妨礙了臨床用藥到位及確鑿性。
老鴉瓣(光慈菇的原植物)
生於山坡草地或路邊。分佈於遼寧、陝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朝鮮,日本也有。
光慈菇
光慈菇
復方秋水仙鹼離子導入法對人體皮膚瘢痕增殖有明顯的防治作用。通過透射電鏡觀察,秋水仙鹼的作用機制主要是破壞細胞微管系統,干擾成纖維細胞排泌前膠原蛋白,使膠原纖維的形成受阻。電鏡下可見一些成纖維細胞的線粒體腫脹,核周間隙和粗面內質網擴大,以及胞漿膜性成分髓樣變等,這是秋水仙鹼對成纖維細胞的毒性損傷表現。細胞內自身性溶酶體數量增多,提示細胞內堆積的前膠原蛋白,通過自噬作用進入溶酶體系統,被溶酶體內的酶所消化降解。
用手術方法造成家兔坐骨神經損傷性炎症的病理模型及腸粘連模型,觀察秋水仙鹼的作用,結果表明秋水仙鹼肌內注射每日125μg/kg,連續給葯4星期,對神經周圍組織的粘連、纖維化的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家兔腹腔內注入30mg/L。秋水仙鹼溶液,用量1mg/kg,術后10-15天剖腹探查,記錄粘連處數、緻密程度、粘連面積,並將粘連組織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發現秋水仙鹼組所形成的粘連組織質脆,疏鬆易分離。毛細血管增生減少,並以纖維母細胞為主。電鏡發現纖維母細胞漿內有成團的中等電子密度顆粒,線粒體變性。腹腔內粘連面積顯著減少,但粘連處數未見明顯減少,說明秋水仙鹼對家兔腹腔粘連具有肯定的預防作用,且在1mg/kg水平並不引起家兔機能狀態的明顯改變,但也提示以上劑量並非抗粘連組織的最大效應,其抗粘連的給藥方式宜在術后2-7天內。
用兩種濃度(12.5%、25%)四氯化碳(CCI4)的橄欖油溶液給小鼠腹腔注射,造成中毒性肝壞死模型,部分小鼠分別給予丙酸睾酮或戊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見睾酮對雌雄鼠存活率無影響,但可提高秋水仙鹼對雌鼠的治療效果,可見秋水仙鹼(0.5μg/只,灌服,每日1次,共14次)對雄鼠的治療效果優於雌鼠。雌二醇可促使雄鼠全部死亡,加用秋水仙鹼后能使半數雄鼠存活,有顯著差異,且存活鼠肝臟病理改變也較輕,說明有護肝作用。單用雌二醇能使雌鼠對抗較大劑量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與單用秋水仙鹼治療組有顯著差別。
Col給家兔皮下注射(3mg/kg),可使白細胞總數下降,持續1小時,2-6小時后,白細胞又顯著增加,10-24小時達高峰,增加值可達正常值的2-5倍;靜脈注射后,可使外周血嗜酸性白細胞下降70%,切除垂體後下降50%,在白細胞下降階段,血凝加速,但隨著白細胞數的增加血凝亦延遲。Col給正常大鼠注射后24小時可選擇性抑制淋巴組織(脾、胸腺)的呼吸,切除腎上腺后,此作用減弱,提示此作用可能與藥物影響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Col在接近毒性劑量時,可引起移植性腫瘤出血;並伴抗腫瘤組織的抗壞血酸含量降低;同時還能使大鼠、小鼠肝和小腸中抗壞血酸含量降低,但不影響肝臟代謝。此外,Col還能增強或延長催眠葯的作用,增加中樞抑製藥的敏感性,抑制呼吸中樞;增加擬交感神經葯的反應,興奮血管運動中樞,使血壓升高。對胃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導致充血,甚至發生出血性胃腸炎。
用14C-COI或秋水仙醯胺給正常小鼠皮下注射,4小時后觀察其體內分佈,主要分佈在脾臟,為給藥量的40%,其次是腎和小腸,肝中最少,而血液、腦、肌肉和心臟均無放射性。秋水仙醯胺在腫瘤內含量較高,而Col則較少。Col在體內排泄慢,小鼠靜脈注射后16小時,體內仍保存有50%左右。Col在大鼠、犬、貓體內主要經膽汁和小腸排泄,尿中排泄較少。而秋水仙醯胺經尿排泄較快,且無明顯的蓄積性。Col可從呼吸道排出,24小時內排出的14CO2約為原葯總量的5%-23%。而秋水仙醯胺未能從呼氣中檢出放射性。且從尿排出的放射性物質中有原形及其分解產物。
口服Col后迅速吸收,血漿峰濃度發生於服后0.5-2小時,Col及其代謝物大部分通過膽汁及腸分泌進入腸道。由於這原因,再加上腸上皮更新較快,更易受COI作用的影響。這可解釋Chl中毒時腸道癥狀比較突出的原因。單次靜注Col后,可在白細胞及尿中檢測到該葯至少9天。Col大部分從糞便排出,約10%-20%排泄於尿,肝病患者,肝對該葯的攝取和消除減少,從尿排出的部分增加。
性味歸經:寒;甘;歸肺、肝經;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結,化瘀。治咽喉腫痛,瘰癧,癰疽,瘡腫,產後淤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藥用部位:鱗莖藥材性狀:乾燥的鱗莖,呈卵圓形或圓錐形,高約0.7~1.5cm,直徑約0.5~1cm。底部圓而凹陷,有根痕,上端急尖,一側有縱溝自基部伸向頂端。表面黃白色,光滑。質硬而脆,橫斷面黃白色,粉質。無香氣,味淡。
3月中旬選擇背風向陽的田塊作育苗床,畝施腐熟廄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耙平、按東西向做成寬1米的高畦,澆水濕潤床土,將具本品種特徵,球莖大而整齊、粗壯完整的頂芽帶球莖上部掰下或切下,按行、株距10-12厘米扦插於苗床中,隨即插長1.9米的毛竹片作拱架,覆蓋薄膜壓緊。育苗床保持土壤濕潤,氣溫白天保持20-30℃,夜間10-20℃,溫度過高時通風降溫,過低時蓋草簾保溫。移栽前7-10天逐步揭膜降溫煉苗。一般4月下旬有4-5片定型葉時即可移栽到大田。
球莖呈不規則短圓錐形,直徑0.7-2cm,高1-1.5cm;頂端漸尖,基部常呈臍狀凹入或平截。表面黃白色或灰黃棕色,光滑,一側有自基部伸至頂端的縱溝。質堅硬,碎斷面角質樣或略帶粉質,類白色或黃白色。味苦而微麻。
球莖橫切面:表皮細胞一列,細胞扁平,長30-60μm,厚18-23μm。其內側為寬廣的薄壁組織,有外韌型維管束,稀疏散在,每束有導管3-7個,環紋或網紋,直徑9-45μm。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多單粒,呈不規則圓形或半截米形,臍點呈星狀或點狀,多數澱粉已糊化。
老鴉瓣
Col給小鼠腹腔注射1次,其半數致死量為2.6-2.8mg/kg;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7-3.03mg/kg。秋水仙醯胺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61.77mg/kg,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30.59mg/kg。兩者中毒現象相似,一般在給葯后3-6小時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后以呼吸衰竭而死亡。
Col及秋水仙醯胺給小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7天,其半數致死量分別為4.95mg/kg及61.6lmg/kg。腹腔注射秋水仙鹼1-2mg/kg,連續3天,可見胃腸蠕動減少,胃腸道充血、潰爛等;家兔靜脈注射總量為3.9mg/kg時,可見胃、腸脹氣,及腎臟的損害。在到達抗腫瘤劑量時,可使脾臟重量減輕約50%-60%。此外,一定量的Col可抑制正常細胞分裂,骨髓抑制而引起粒細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秋水仙醯胺給犬靜脈注射0.2-0.4mg/kg,第4日亦可出現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並見丙氨酸轉氨酶升高和骨髓抑制,但對腎臟無明顯損害,以上癥狀在停葯后均可恢復正常。麗江山慈菇含大量Col,內服后在體內可氧化成有劇毒的氧化二秋水仙鹼(oxydicolchine),對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產生嚴重刺激,並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其致死量約為20-30mg。
Col最常見的副反應是發生於快速增殖的胃腸上皮細胞,特別是空腸,主要是噁心、嘔吐和腹痛。一旦發生應即停葯,潛伏期約幾小時或更長。靜注Col同樣有效,且發生效果更快,幾可完全避免胃腸副作用。Col急性中毒時可致出血性胃腸炎、廣泛性血管損害、腎毒性、肌抑制和中樞神經系統下行性麻痹。Cul可產生暫時性白細胞減少,隨後發生白細胞增加,有時系由嗜鹼性粒細胞顯著增加之故。長期應用Col者還有發生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肌病和脫髮的危險。也曾有精子缺乏的報道。
光慈菇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在體內潛伏期較長,主要氧化成二秋水仙鹼後起毒性作用。能引起強烈的刺激癥狀及毛細血管受損,並能使脊髓及延髓麻痹,抑制呼吸,興奮神經細胞,加強胃腸活動。
誤服后或超量服用后3~6小時,開始出現咽喉及上腹部燒灼感、吞咽困難、噁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血便,血管損害引起休克,腎臟受損出現血尿或尿閉、衰竭、虛脫,並可產生粒細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後果。嚴重者可在1~2天內死於呼吸麻痹。
名稱:光慈菇
飲片性狀:呈卵圓形或類圓錐形。表面類白色、黃白色或淺棕色,光滑,頂端尖,基部圓平而凹陷,一側有縱溝,自基部伸向頂端。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洗凈,曬乾。
炮製作用:使藥物潔凈,便於調劑和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