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部,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經棚鎮約90公里,總面積119413.55公頃。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河流、沼澤型濕地,草原,林地、沙地等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和火山遺跡、歷史文化古迹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1985年,內蒙古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編製的《內蒙古草地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將達里諾爾地區列入到擬建自然保護區規劃之中。
1986年,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管理工作由達里諾爾漁場負責。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的環境意識的提高,達里諾爾這一塊寶地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她的科學價值、保護價值和將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已越來越清楚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1995年,內蒙古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和赤峰市環境保護辦公室委託內蒙古環境監測中心站,對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做了進一步的考察研究,在此基礎上,編製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規劃》。
1996年,赤峰市人民政府向內蒙古人民政府提出了將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晉陞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申請,1996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晉陞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同年5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國務院提出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申請。
1996年12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關材料和提出的申請。
1997年12月,國務院批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16 °22 ′-117 °00 ′,北緯43°11′-43°27′。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中溫型大陸性氣候,具有高原寒暑劇變特點,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風沙大,熱能及風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為1~2℃,元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3℃~24℃,極端最低氣溫達到-45℃,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的日數超出100天;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16~18℃,≥10℃積溫1300~1700℃。地溫變化與氣溫變化均呈單峰型,最大凍土厚度為191厘米。春季氣溫回升快,風速大,降水少,氣候乾燥,是全年大風最多的季節,其瞬間風速最高達11級。夏季氣候溫涼,降水集中,雨熱同季,降水分佈不均,暴雨伏旱時有發生。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及周圍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屬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新構造運動強烈。第三紀末期至第四紀初的東西斷裂,以及多次的火山噴發等,奠定了本地貌發育的格局,也為水資源的分佈打下了基礎,加之氣候、土壤和植被的地帶性差異等多種自然地理因素,都對保護區水資源的生成、分佈、儲存及運移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多種自然條件中,降水是本地區水資源的主要補給來源,降水量多少及地區差異,直接影響地表水的發育程度及河流特徵,也決定了地下水,特別是淺水的分佈狀況和富水程度。
保護區內現有的有水湖泊5個,總面積為 24737.74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 20.55% ,湖泊中以達里湖為最大,面積為 22883.69 公頃,儲水量約 16 億立方米。崗更湖的面積為 2000 公頃,平均水深 2.3米,畜水量為4600萬立方米。多諾諾爾湖面積為 240 公頃,平均水深 1.8 米,畜水量為 700 萬立方米。達里湖的補水河道分別由貢格爾河(這是嘗試用水計劃的基礎之一)、亮子河、沙里河及耗來河供給,其中水量最大的河道為貢格爾河,四條河流補給水總量 0.609 億立方米/年,其中貢格爾河的補給量為 0.457 億立方米/年,占河流補給量的 75% 。降水量為 0.714 億立方米/年,河流與降水量總共補給量為1.323 億立方米/年。該區蒸發量為2.5 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補給量為1.1億立方米/ 年,其水分虧缺量為 0.223 億立方米/年。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②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植物資源中孕含著大量的具有經濟意義的植物,初步統計有藥用植物294種,占保護區全部維管植物68%,常見的種類有:甘草、麻黃、防風、柴胡、益母草、黃芩、香蒲、蘆根、穿龍薯蕷、黃精、一葉秋、肋柱花、香青蘭、蘭盆花等。保護區中等質量以上牧草約有183種,其中有83種為優良牧草。保護區內還具有豐富的觀賞植物,如二色補血草、飛燕草、柳穿魚、山丹、石竹、野嬰栗等約75種。除此外,保護區內還有許多種食用植物,如野菜類有苣賣菜、反枝莧、野韭、黃花菜等,野果有山楂、山荊子、秋子梨等。
②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有東方白鸛、黑鸛、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金雕、白頭鶴、丹頂鶴、大鴇、遺鷗、中華秋沙鴨。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4種。有赤頸鷿鷈、角鷿鷈、卷羽鵜鶘、黃嘴白鷺、白琵鷺、鴻雁、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鴛鴦、黑鳶、蒼鷹、雀鷹、日本松雀鷹、白頭鷂、白尾鷂、白腹鷂、鵲鷂、普通鵟、大鵟、毛腳鵟、棕尾鵟、烏雕、草原雕,短趾雕、魚鶚、禿鷲、獵隼、燕隼、灰背隼、紅腳隼、黃爪隼、紅隼、游隼、蓑羽鶴、白枕鶴、灰鶴、雕鴞、長耳鴞、短耳鴞、縱紋腹小鴞、花頭鵂鶹、小杓鷸、小鷗。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鳥類物種優先序列的有27種。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草原景觀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西部、北部的玄武台地和湖積平原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這裡綠草茵茵,百花盛開,牛羊在草地上漫步,藍天與綠草間古樸的蒙古包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蒙古人”歌中唱到的“蒙古包的縷縷炊煙,輕輕地飄向藍天……”,使人真正感到藍天離我們那樣的近。
達爾罕山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部的達爾罕山,綠樹成蔭,怪石林立,當你站在山頂可以一覽保護區的全貌。南部是連綿起伏的小騰格里沙地,那裡榆樹疏林、丘間低地、大小不等的水泡鑲嵌分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沙地草原景觀。
魯王城
應昌路遺址,也稱魯王城,位於保護區的西部,西靠蘇布爾,南依耗來河,依山傍水,環境幽雅,這裡已被列入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城是元末惠宗妥歡鐵睦爾從大都逃出避難的地方,凡二年病故與此。宣光帝受,識里達拉在應昌繼位,史書稱兆元。明初建應昌衛,成祖朱北征時,曾四次駐應昌,改名為清平鎮,后城毀於火廢去。
耗來河
連接鯉魚泡和達里湖的耗來河,是一常年向達里湖注水的一條小河,該河可稱為世界上最細的河,最細處只有12cm左右。
小騰格里沙地
保護區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這裡氣候比較乾燥,年降水量低、蒸發量高,風大,主要風向為西、西北或西南。由於水分、植被及沙地固結程度的不同,在衛星影像上沙帶大多呈東西向展布。沙丘類型以複合縱向沙壟和沙山為主,並廣泛分佈有新月形沙丘鏈、拋物線形沙丘。
保護區自建立以來,科研工作主要是通過與外界合作進行,主要包括:
1、1983 — 1985 年受國家環境保護局委託和資助,由內蒙古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內蒙古師範大學和赤峰市環保辦開展的“達里諾爾的珍稀鳥類及其在候鳥遷徙路線上”的科學考察;
2、 1994 — 1995 年大連水產學院開展的“達里諾爾湖區漁業基礎調查及漁業利用的研究”;
3、1995 年由內蒙古環境監測中心站、赤峰環境保護局、赤峰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克旗環保辦開展的“達里諾爾地區的植物資源、濕地類型及景觀生態類型”科學考察;
4、2003 年 7 月,劉書潤教授作沙地植被研究;
5、2004 年 2 月,中國地質大學的“達里湖底地質調查”;
但是,由於達里諾爾保護區自身人力資源缺乏和其它條件限制,還沒有獨立的開展過科研項目。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建立初期,管理機構設在達里諾爾漁場,由達里諾爾漁場代管。1995年晉陞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后,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