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胃癱綜合征
術后胃癱綜合征
術后胃癱綜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 PGS )是以胃排空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胃動力紊亂綜合征,是一種非機械性的梗阻,多見於腹部手術(尤其是胃大部切除術)后,發生率為0 . 47 % — 28 %。
胃大部切除術后發生胃癱綜合征的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③ 胃腸道重建使胃的正常生理解剖結構破壞,可誘發PGS。
PGS 發生后,會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很大的痛苦、焦慮和經濟負擔,但最終預后尚好。對術前已經具有高齡、糖尿病、幽門梗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術中或術后應盡量避免再添加其他危險因素。術中盡量採用畢I 式胃腸吻合;儘可能縮短手術及麻醉時間;術后避免使用自控性鎮痛泵;圍手術期積極糾正低蛋白血症和電解質紊亂,控制血糖;術前做好心理輔導,消除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術后限制補液,積極營養支持,注意補充膠體,避免胃腸道水腫等。以期減少PGS 的發生。
根據臨床表現及必要的輔助檢查,胃癱的診斷並不困難.一般符合下列特點即可做出診斷。① 癥狀多發生在術后第6 ? 12 天。② 上腹部飽脹,嘔吐胃內容物,嘔吐后暫時緩解,但稍後又發生嘔吐。③ 嘔吐但不伴腹痛,腸鳴音減弱。④ 再次胃腸減壓后,癥狀消失,但停止胃腸減壓后癥狀又出現。
胃癱屬於動力性梗阻,需要與機械性胃排空障礙進行鑒別,兩者鑒別要點如下。① 機械性梗阻癥狀較重,胃液引流量多且不含膽汁;動力性梗阻癥狀較輕,胃液引流量略少,可含有膽汁。② 鋇餐檢查,若梗阻部位不在幽門或胃腸吻合口處,則基本可以斷定為機械性梗阻;若梗阻部位在幽門,或造影劑雖可通過胃腸吻合口,但胃內殘留較多,且看不到明顯的胃蠕動波,則動力性梗阻的可能性較大。③ 胃鏡檢查,可明確吻合口是否有機械性梗阻。
治療予以禁食、胃腸減壓、靜脈營養、促進胃腸道蠕動藥物,還可配合針灸與中西醫結合方法。較大的腹部手術中做預防性空腸造口,術后早期開始滴注葡萄糖、生理鹽水,並逐步過渡到滴注瑞素、能全力等腸內營養,有助於維持營養,平穩地等待胃排空功能的恢復。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術后胃癱,宜採用以下方法非手術治療。
① 心理治療。由於胃癱發生后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長期留置胃管造成的不適,各種檢查帶來的痛苦,這些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應進行心理治療,使其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主動配合治療。
④ 加強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糾正低蛋白血症,保證足夠的熱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果治療超過3 周,可置人腸內營養管,24h 持續均勻低流量輸注,既能保證足夠的營養,又能保證胃動力藥品及時有效的使用。
⑤ 通過微量泵持續運用迷走神經興奮劑,可用於治療術后胃癱。胃癱綜合征多屬於功能性病變,其演變和轉歸具有自限性,只要及時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胃腸減壓,加強營養支持等,一般均可治癒,不宜盲目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