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線蟲葯
抗擊腸道線蟲蠕蟲的藥品總稱
2.治療豬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阿苯達唑系治療豬囊尾蚴病及棘球病的首選葯。用藥後有效率可達94.6%~100%,囊尾蚴在腦組織內緩慢死亡,很少引起強烈反應,比較安全。對各型豬囊尾蚴病均適用。用阿苯達唑治療棘球蚴病可起兩方面作用:一是對年老體弱不適宜手術者,用以替代手術;二是手術前後用,可殺死術中外逸擴散的原頭蚴,防止複發。對肺、肝、腹膜棘球蚴病均有良好療效,對骨棘球坳病較差。
片劑:100mg、200mg/片;混懸液:100mg/5ml,100mg/栓。
1.抗線蟲病驅蛔蟲、蟯蟲、鉤蟲及鞭蟲:每日400mg頓服或分2次服,兒童200mg頓服;驅鉤蟲10日後,驅蟯蟲兩周后重複一次。旋毛蟲病:24mg/(kg·日),3次/日,連服5日。
2.豬囊尾蚴病和棘球坳病豬囊尾蚴病:15~20mg/(kg·日),2次/日,30日一療程,間隔15天後再重複療程,可連續給數個療程。
3.抗腸絛蟲病400mg,頓服或分2次服,兒童減半。
4.抗吸蟲病8mg/(kg·日),連服7日。
甲苯咪唑(mebendazole)又名甲苯達唑,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抗腸蠕蟲葯。主要用於驅腸線蟲,也用於驅帶絛蟲。治療棘球坳病的療效不及阿苯達唑。
常用量不良反應較輕,少數有頭昏、噁心、腹痛、腹瀉,大劑量偶致變態反應、中性粒細胞減少、脫髮等。具胚胎毒性,孕婦及2歲以下兒童禁用。個別病例服藥后因蛔蟲遊走而造成吐蟲,同時服用噻嘧啶或改用復方甲苯咪唑可避免。
片劑:50mg、100mg/片,咬啐后咽下。
驅蛔蟲、鉤蟲、鞭蟲:成人及兒童均用100mg/次,每日2次或200mg頓服;
驅鉤蟲、鞭蟲需連服3日。
驅蟯蟲:100mg頓服,2周后重複一次。服藥后4天驅蟲達高峰,持續排蟲1周左右。
驅絛蟲:300mg/次,每日3次,連服3日。
治棘球坳病:400mg/次,每日3次,4周為一療程;間隔1個月後再重複療程。復方甲苯咪唑(速效腸蟲凈片)為甲苯咪唑與左左旋咪唑復方製劑,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孕婦及2歲以下兒童禁用。一般驅蟲治療用2片頓服法。
驅蟯蟲:1片頓服,2周后重複1片。
枸櫞酸哌嗪(piperazinecitrate)商品名驅蛔靈。哌嗪有抗乙醯膽鹼作用,使蟲體肌肉麻痹,不能附著於腸道而排出體外。蟲體在麻痹前沒有興奮作用,故較安全,可用於膽道蛔蟲病及蛔蟲性不完全性腸梗阻。驅蟯蟲的療效不及驅蛔蟲。副作用輕微,偶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個別過敏者可發生蕁麻疹或哮喘。大劑量(每日超過6g)可引起神經系統癥狀及肝損害。長期肝、腎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或有癲癇史者禁用。主要製劑及用法:片劑:0.5g/片。糖漿:0.16g/ml。六一塔糖0.2g/粒。驅蛔蟲:3~4g/日,睡前頓服或分2次服,連服2日。兒童每日0.1~0.16g/kg,但每日不超過3g。六一寶塔糖每歲1粒,一次頓服,2周后重複一次。驅蟯蟲:成人1~1.2g/次,兒童30mg/(kg·次)(每日不超過2g),2次/日,連服7~10日。
左旋咪唑(levamisole)商品名驅蛔鉤片,為四咪唑的左旋異構體,藥用其鹽酸鹽。
為廣譜驅蟲葯,口服可吸收。對蛔蟲、鉤蟲和蟯蟲,尤其適用於蛔、鉤混合感染及蛔蟲性不完全性腸梗阻。驅殺十二指鉤蟲的效果優於美洲鉤蟲,亦可用作鉤蚴性皮炎塗敷劑,能迅速止癢,皮疹消退。本品可用於治療絲蟲病,其近期療效與乙胺嗪相似,但遠期療效差,與乙胺嗪合用可增強療效。
不良反應少,主要有頭暈、失眠、噁心、嘔吐及腹痛等,但癥狀輕微而短暫,多不需處理。偶有輕度肝功能異常,停葯后可恢復。妊娠早期及肝、腎疾病患者慎用。
片劑:15mg、25mg、50mg/片。驅蛔蟲:成人1.5~2.5mg/kg,兒童2~3mg/kg,睡前頓服,1周后可再服1次,療效優於哌嗪。驅鉤蟲:1.5~2.5mg/(kg·日),睡前頓服,連服3日。用於增強免疫:兩周用藥3日,50mg/次,2~3次/日;或每周服2日,50mg/次,2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