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系統各器官(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都可發生疾病,並波及整個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既可由身體其他系統病變引起,又可影響其他系統甚至全身。
泌尿系統疾病其主要表現在泌尿系統本身,如排尿改變、尿的改變、腫塊、疼痛等,但亦可表現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壓、水腫、貧血等。泌尿系統疾病的性質,多數和其他系統疾病類似,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免疫機制、遺傳、損傷、腫瘤等;但又有其特有的疾病,如腎小球腎炎、尿石症、腎功能衰竭等。
1.病因複雜
人體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與尿道及有關的血管神經組成,主司生成與排出尿液。由於大腸桿菌等細菌侵入尿路,便引發多種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與腎盂腎炎等,其中尿道炎與膀胱炎被稱為下尿路感染,腎盂腎炎被稱為上尿路感染。男性生殖道感染是指男性生殖系統(尿道、前列腺、附睾、輸精管、精囊、睾丸等)受到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男性生殖感染性疾病大多是由於外部細菌的入侵感染引起的,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體有淋球菌、結核桿菌、病毒、支原體、沙眼衣原體、滴蟲及其他非特異性致病菌,其中以支原體和衣原體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為常見。
2.發病初期治療不徹底
發生泌尿道感染后治療不徹底,細菌未能完全殺滅便停葯,殘留的病菌還潛伏在那裡,一旦遇到勞累或身體抵抗力降低時,殘留潛伏的細菌又再滋生繁殖,這是泌尿系統感染反覆發作的另一種原因。泌尿系統感染者同時患有先天性畸形、梗阻、結石等,也是泌尿道感染反覆發作的重要誘因。
3.盲目治療
由於泌尿感染疾病危害大,因此人們普遍存有一些恐慌心理,有的則過多考慮隱私保護,使治療上一直存在種種認識和行為上的偏差:傳統觀念作怪,不到正規醫院治療,增大了治療的困難。
主要表現為排尿改變、尿的改變、腫塊、疼痛等,但亦可表現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壓、水腫、貧血等。當出現以下三大體征的時候,要考慮泌尿系統疾病。
1.尿液異常
2.排尿異常
常見的排尿異常是尿頻、尿急、尿痛,也可見到尿失禁和尿瀦留。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後期可出現少尿或無尿。
3.腰痛
1.泌尿系統感染
這裡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從膀胱流至體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緊密相連,尿道感染常會上行引發膀胱炎症。一般來說,泌尿系統感染多與衛生不良有關,約半數女性至少患過一次泌尿系統感染,部分女性則有多重感染,許多女性一年患1~2次,是很常有的事。泌尿系統感染主要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它廣泛存在於人和許多動物的腸道中。某些女性較易受感染。還有一些女性泌尿系統感染是在性交中受到挫傷的結果;男性也會得此病,但較為罕見,男性泌尿系統感染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非特異性尿道炎及淋病兩種性病最常引起尿道和膀胱炎症。
2.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是男性前列腺的常見疾病。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病人的常見疾病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男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前列腺增生的現象發生。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始於40歲以後,但6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為多見。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癥狀有排尿困難,輕者夜裡起床小便次數增多,有尿不凈或尿完后還有少量排出的現象;嚴重者出現尿流變細,甚或排不出的現象;同時常伴有腰酸腰痛、四肢無力、遺精等癥狀。前列腺增生早期常採用藥物保守治療,嚴重者若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癥狀或發生嚴重併發症時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前列腺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前列腺炎以寒戰、發熱、、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難、會陰部和恥骨上疼痛為主要癥狀,但臨床較少見。慢性前列腺炎以排尿異常及前列腺附近區域疼痛為主要癥狀,久之可出現性功能障礙、焦慮、抑鬱、失眠及記憶力下降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占男科門診的30%~5O%,其中20~40歲的患者佔50%~80%。
前列腺癌發病率有明顯的地理和種族差異。亞洲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遠低於歐美國家,但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且與年齡呈相關性。遺傳是目前公認的導致前列腺癌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前列腺癌早期可無任何不適;隨病情進展可逐漸出現下尿路癥狀,包括梗阻和刺激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尿瀦留、尿失禁、血尿等;晚期發生骨轉移后可出現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脊髓壓迫等。
3.泌尿系統腫瘤
發生於泌尿系統任意部位的腫瘤。包括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的腫瘤。其中腎盂以下為有管道的臟器,腔內均覆蓋尿路上皮(又稱移行上皮),所接觸的內環境都是尿,致癌物質常通過尿液使尿路上皮發生腫瘤,所以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腫瘤均有其共性,並可能多器官發病。由於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最長,所以引起的膀胱癌也最為常見。
泌尿系統腫瘤常在40歲以後發出,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左右。腎母細胞瘤和膀胱橫紋肌肉瘤是嬰幼兒疾病,男女發病率無差別。在泌尿系統腫瘤中,中國腎盂癌的發病率高於歐美國家。
4.泌尿系統結石
發生於泌尿系統的結石。又稱尿石症。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結石。尿石症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世界上有許多尿石高發地區,中國南方的發病率遠高於北方。尿石症的發生髮展與營養狀況有密切關係,貧窮落後國家食物中以植物蛋白為主,尿中缺乏磷酸鹽,容易發生膀胱結石,小兒尤為常見,而發達國家常見成人含鈣腎結石。尿石形成的學說很多,如成核學說、基質學說、結晶抑制物學說,還沒有任何學說能說明全部尿石的形成機制。泌尿系統的梗阻、異物和感染可促進尿石形成,反之,尿石又可以是梗阻、感染的原因。代謝性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高尿酸血症、草酸以及胱氨酸等代謝異常也可以是尿石形成的原因。
5.急性腎炎綜合征
6.急進型腎炎綜合征
臨床特點:起病更急,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氮質血症。
7.腎小球病
腎小球病系指一組有相似的臨床表現(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壓等),但病因、發病機制、病理改變、病程和預后不盡相同,病變主要累及雙腎腎小球的疾病。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原發性腎小球病常病因不明,繼發性腎小球病指全身疾病中的腎小球損害,遺傳性腎小球病為遺傳基因變異所致的腎小球病。
原發性腎小球病分為五種臨床類型:
(1)急性腎小球腎炎;
(2)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3)慢性腎小球腎炎;
(4)隱匿型腎小球腎炎[無癥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5)腎病綜合征。
1.強調預防
預防鏈球菌感染,避免或減少上呼吸道和皮膚感染可明顯降低腎小球腎炎的發病。及時處理各種原因的尿路阻塞有助於減少細菌感染,減少繼發於阻塞的尿路結石。覆蓋於腎盞、腎盂、膀胱、后尿道的上皮均屬移行上皮細胞,在泌尿系統腫瘤中,移行上皮細胞癌佔主要地位,不吸煙可以減少這種癌的發病數。對於尿結石必須針對可以解決的原因,如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和減少含尿石成分的食物(如對尿酸鹽結石患者強調避免食用核蛋白含量高的內臟)進行預防。增加飲量以稀釋尿中鹽類濃度,對各種成分的結石都有一定預防作用。
2.腔鏡診治
通過腔鏡診治泌尿系統疾病在泌尿科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通過前列腺電切鏡(一種專用的膀胱尿道鏡),可對絕大部分前列腺部梗阻的病人經腔鏡進行電切除術以代替開放式外科手術,可減少患者的痛苦。結合超聲或液電效應,可經腔鏡進行粉碎和排除結石的治療。所以腔道泌尿外科學的發展減少了手術治療結石的需要。同樣,部分膀胱癌也可採用經尿道電切術以代替膀胱部分切除術。
3.體外震波碎石
體外震波碎石機是70年代在西德進行研究,80年代應用於臨床的新技術、新機器。通過水的介質作用,電火花或壓電陶磁所產生的能量傳入體內,粉碎尿路結石,使其自行排出體外。這種使體外的能量進入體內,達到治療作用的技術是醫學上的一項重大革新。這一技術已從粉碎尿路結石,擴大到粉碎膽結石,並正在研究是否可應用於其他病變。體外震波碎石技術的出現完全改變了原來的結石手術治療適應證。體外震波碎石不需要進行開放手術,而且也無需應用麻醉,治療可在門診進行。體外震波碎石雖是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突破,但仍有其適應證和併發症,且易複發。目前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正確地與腔道泌尿外科方法和手術治療結合,減少併發症和複發。
4.腎臟替代療法
腎移植和透析療法是治療晚期腎功能衰竭的兩項有效措施,稱為腎臟替代療法。同時,透析療法對於部分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亦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治療。在器官移植工作中,在實用價值、技術成熟程度和移植效果等方面,腎移植都居於首位。人工腎亦稱血液凈化療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過濾、血液灌流等,其中以血液透析為主。目前,全世界約有50萬人依賴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其中部分病人能保持輕勞動或腦力勞動。近年來,中國的人工腎也有很大發展。腹膜透析,簡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對急性腎功能衰竭有很好效果,對於慢性腎功能衰竭,採取不卧床連續性腹透(CAPD),作為維持治療,也有很大發展。由於慢性腎功能衰竭病程較長,有逐漸惡化的特點,在腎功能還沒有完全喪失,無須透析治療以前,採取非透析療法,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已開始重視這方面的研究,開展了各種治療,包括從營養、代謝、應用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貧血等。
5.新技術發展
近年來由於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發展,一些新技術在腎臟病的防治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基因的研究,使一種遺傳性腎臟病奧爾波特氏征者,其腎小球基底膜缺陷的基因已克隆化,因而有助於胚胎期的早期診斷。多囊腎也有相似情況。由於有多種腎臟病已被認為與遺傳基因有關,從這一方面著手防治,將逐漸成為現實。
腎臟病的免疫機制,經過數十年來的探討,醫學已積累了大量知識,和此相應發展的免疫抑製劑治療,已經使多種腎臟疾病得以治癒或緩解,也使腎移植成為現實。但目前的免疫抑製劑是非特異性的,即抑制“有害”細胞的同時,也抑制其他正常細胞,形成很多不良後果,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