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峻毅的結果 展開

峻毅

峻毅

峻毅,實名朱菁,女,浙江舟山人,大學本科學歷。1975插隊,期間被母校嵊山中心校借調代課,任初中語文教師和小學包班。1979年起先後服務於嵊泗郵電局,寧波北侖郵電局,慈溪市郵電局,慈溪巿郵政局。做過長途電話接續員,載波機務員,支局賬務員,郵政營業班長。現系浙江省作協會員,寧波市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散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理事、高級創作員,《歲月》雜誌論壇散文選稿版首席版主,《杜湖》雜誌副主編,《散文選刊·中旬版》駐寧波編輯部編輯。

人物簡介


1985年參加為期一年的《人民文學》首期文學創作(函授)培訓;任團刊《青年之音》副主編;擔任團工作十幾年直至因超齡退團,年年是縣(市)級優秀團幹部;本企業多年的先進工作者、業績精英。
1985年起涉筆文學創作,在電台、報紙、雜誌發表文學作品(散文、隨筆、詩歌、社會時評、文藝評論),年發表量在20篇以上,累計500餘篇,並多次在全國級文學大獎賽中獲獎。
二十世紀末涉足網路寫作,於網路發表純文學作品、散文鑒賞評析、散文雜談、散文訪談共500餘篇,200餘萬字,先後在武漢熱線,西陸家園,紅袖文學,煙雨紅塵原創頻道等著名文學網站建有個人文集;曾被多家文學網站邀聘為駐站作家、文學編輯、散文網站主管版主,被《散文選刊》雜誌聘為文字校對,被《世界文藝》雜誌社聘為駐地記者。2008年國慶應邀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第三屆中華脊樑——共和國傑出人物國慶59周年座談會》;個人辭條被《中國散文家大辭典》和“世界文藝網”精英人才庫、中國人才認證網收錄。歷年來在報紙期刊的年發表量達20篇以上。
作品散見於——《青年文學》、《文學港》、《中國戲劇》、《散文百家》、《散文選刊》、《歲月》、《美文》、《遼河》、《南方周末》、《浙江日報》、《錢江晚報》、《舟山日報》、《寧波日報》、《寧波晚報》、《隴東報》、《邯鄲日報》、《盤錦日報》、《長白山報》、《今日普陀報》、《慈溪日報》等地方黨報副刊和《中國煙草報》、《瀋陽鐵道報》等行業報副刊,以及《浙江作家》等省內外各聯文作協內刊。

獲獎記錄


2006年以後:
2006年隨筆被《成長》雜誌讀者評選“受歡迎文章獎”;
2006年雜文獲世界新作家徵文大賽雜文二等獎;
2006年被評為全國新星作家評選銀星獎;
2006年被評為全國文學大獎華文實力派作家;
2007年論文全國第二屆中國教育創新研究與探索論文評選“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7年散文獲慈溪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年度優秀作品月季花獎2銀、1銅;
2007年散文獲江西省作協承辦的“歐陽修杯”全國散文大賽二等獎;
2008年散文獲第三屆中國西柏坡散文節“全國散文大賽二等獎”;
2008年散文獲慈溪巿人民政府頒發的年度優秀作品月季花獎1銀獎、1提名獎
2008年煙雨紅塵原創文學網站第一屆“煙雨之星”PK大賽中榮獲煙雨之星稱號;
2008年紅袖添香文學——圍城夜話論壇《記憶·影子》徵文獲最有實力寫手恆星第一名
2008年獲《歲月》雜誌論壇“2008詠雪詠梅徵文活動”金獎
2009年散文獲慈溪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年度優秀作品月季花獎2銅、1入圍
2009年散文《枝葉搖曳》獲第六屆河北省散文名作獎二等獎;
2009年散文獲《中國散文家》雜誌主辦的全國散文獎優秀獎
2010年散文獲慈溪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年度優秀作品月季花獎1銀、1銅
2010年報告文學《華芝春秋》獲中國首屆“星光杯”感動中華·全國徵文一等獎,在釣魚台頒獎;
2010年隨筆《紅塵思說》獲《散文選刊·下半月》中國散文筆會徵文賽二等獎;
2010年散文《枝葉搖曳》獲中國散文學會頒發的“中國代當散文獎”,並收錄《中國散文家代表作》;
2011年散文《與梅雨耳語》第七屆河北省散文名作獎一等獎;
2011年報告文學《華芝春秋》獲寧波市作協(2009~2010年度)優秀文學作品;
2011年散文《夜已深》獲第三屆“漂母杯”全球華語母愛主題散文大賽徵文三等獎;
2011年照片《光陽圖騰》入選第七屆寧波市女攝影家協會會員作品展;
2012年散文《子夜,心與影子相遇》獲是《散文選刊》雜誌首屆情感散文徵文一等獎
2012年散文《與梅雨耳語》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

人物作品


2007年以後作品
2007年評論《回蕩在燕趙大地上……》被收錄於《像柳樹一樣活著》(散文集附錄);
2007年散文《淅瀝秋雨梅韻濃》被收錄於《寧波當代作家散文選》;
2008年散文《生日》被收錄於《散文中國·2007》;
2008年散文《秋之心語》被收入於《心靈之燈》(女子精品博文);
2009年散文、評論被收入《浙江文壇·2008》
2009年散文《鄉村裡的另一種月暈》評論被收錄於《痛,就喊出來》(散文集序2);
2010年詩歌《童話房子》被收入於《慈溪作家文叢》(詩歌卷);
2010年散文《枝葉搖曳》被收入於《慈溪作家文叢》(散文卷);
2010年評論《心靈的舞者》被收入於《慈溪作家文叢》(評論卷);
2010年詩歌《四明山自述》被收入於《四明山詩歌選》;
2010年散文《枝葉搖曳》被收入於《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二)》;
2010年散文《枝葉搖曳》被收入於《寧波當代作家散文選》;
2010年散文、報告文學被收入《浙江文壇·2009》;
2011年詩歌《童話房子》入選《寧波當代詩歌選》,寧波出版社
2011年散文《愛的力量》入選《歲月》,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1年代序《她,會是駐留於歲月的醇香》入選《歲月》,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1年散文《殘荷》入選《最溫馨的精品散文》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1年散文《雨夜茶思》入選《最溫馨的精品散文》內蒙古人民出版;
2011年散文、報告文學被收入《浙江文壇·2010》;
出版著作
1、2007年出版隨筆·散文集《今夜憶江南》 CIP數據核字(2007)第052947號(個人著)
2、2009年出版長篇報告文學《華芝春秋》 CIP數據核字(2009)第180923號(個人著)
3、2011年出版報告文學《履痕》 CIP數據核字(2011)第144439號(個人著)
4、2011年出版散文集《歲月》 CIP數據核字(2011)第191266號(編著)
5、2012年出版散文集《紅塵說》 CIP數據核字(2012)第093957號(個人著)
峻毅
峻毅
枝葉清爽秀江南——《今夜憶江南》代序(王克楠)讀一本好書等於會見一個好友,讀一本好書稿等於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嬰孩接生一次。
筆者真正認識朱菁的時間並不長,一年多以前我們相遇在西陸家園文學網,了解不多,我只是從西陸封面人物介紹和文友們那裡獲知,朱菁筆名峻毅,是“幽夢帆影”文學論壇的一位很盡職,很有凝聚力,善於管理,為人真誠爽直的實力斑主,是製圖配音的平面設計高手,文風長於心情擴展,成文深于思考,出筆銳利,被譽稱為針砭時事的西陸巾幗,人品文品深得大家敬重。
幾個月前隨團前去長三角招商時,見到了現實中質樸坦誠的朱菁,讀過她很有思想力度的社會時評雜談文章《應該救救誰》、《我想自殺》、《明明白白做女人》等,算是初步認識了朱菁。我很想為她那些富有文思哲理,文筆張力厚重的文章寫個評論,換之別人是求之不得的事,她卻淡然地對我說:“謝謝王老師!我這只是寫了我想說的心裡大實話,寫了我看到的社會現實問題提醒人們注意,這不算什麼佳作。這個評等後日你了解我之後吧!”
前不久,我們同獲“世界新作家獎”而再次相聚於北京,於是對於朱菁的人品和文品有了進一步實質性的了解。會議結束之時,她遞給我她的書稿《今夜憶江南》,不好意思地說:“王老師,想麻煩您為給我書寫序。”我調侃道:“王老師不是名人,有何資格寫序?”不料她說:“正因為您不是名人,才請您作序的。”話既到此,我就把活兒接了下來。
邯鄲以後,因致力於長篇報告文學《開放正當時》寫作,總是抽不出時間為她寫序。因為寫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對作者的每篇作品進行精讀。讀好作品如同飲美酒,品茗香,讀不好的作品就往往如住牢受罪,所以閱讀是有“風險”的。不料,讀朱菁的作品卻令我柳暗花明,很是怡然,她的散文無論是狀物、寫景、傳神、達意,都有她鮮明的個性特點和文字特點,這給我枯燥的報告文學寫作帶來了很好的休息區間。於是,我一邊讀,一邊寫下三言兩語的感言,讀畢書稿,序言的架子也就搭建了起來。
我認為朱菁散文最重要的特點是人文統一,她忠實地把自己的世界觀解剖給讀者。她堅持原則、豁達大度、仗義執言、執著剛毅,這些性格特點在文章中一一顯現,閃爍著動人的光亮。如果說她的散文具有什麼哲學特點,這個哲學就是快樂哲學,或稱作百姓哲學。她自己就是普通的人,抒發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因此,文章就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人總是熱愛生命的,為了使有限的生命區間精彩一點,那就要使自己快樂起來;可是,快樂並不是從天上掉下的,快樂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德國哲學家卡爾·穆斯貝爾斯說:“所有人的生命、活動、功業和勛績最終都註定要遭受毀滅。死亡、痛苦、疾病和失敗也許會掩人耳目,但最後它們將吞噬一切。”因此可以看出,挫折和悲苦是人生的主線和繞不過去的溝坎,而快樂幸福則是人生行走匆匆的過客。包括偉大的佛祖,他是充分地體會到人間的悲苦和不快樂后,才發誓創造一門宗教,幫助芸芸眾生解脫痛苦,由此岸到彼岸,由不快樂到快樂,最終達到一種大歡樂。無論是宗教的大境界,還是人生的高境界,都是教給人如何擺脫苦難的,但是苦難又是那麼不輕易離我們而去,在大家的人生道路上,總是陳列著那麼多的苦難,等待著奮進的人們前去碰的頭破血流,而那種“一日風順走三江”的順暢,僅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
如何能讓生活快樂起來呢?朱菁在《今夜憶江南》中,以她的豐富的思想和實踐比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她在《感受快樂》中說:“快樂是物我的完美統一,快樂是得與失的恰好的融合,快樂是成與敗的合理溝通,快樂是幸福,是滿足,是瞬間的永恆;快樂是樸素的生活,是淡泊的情懷,是積極的人生,說透了,快樂的實質就是人的心態。”江南女子,快人快語,連珠豆一般道出她對於快樂的理解,雖然這個快樂宣言還不怎樣有理論深度,但讀者讀之有用,讀後受益。因此,大家知道了快樂並不是高不可攀的,關鍵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雖然調整心態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可是為了得到快樂,就必須穿過這道人生的窄門。
朱菁散文是人和文統一的,她理解了快樂,並且一直勇敢地實踐著快樂。可是,她自己的生活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從小島到大城市發展,在激烈競爭的環境條件下把自己的工作業績做到了一流,婚後相夫教子,還要自學大學課程,做不完的家務……每一件事情都要必須做好,都要做到一流,這就要付出超過常人的辛苦,個人身心極度疲勞。但是,她是一個化勞作為快樂的人,具有一種天然的“工作浪漫主義精神。”朱菁與一般人不同的是她還要承受多種疾病的折磨,甲亢心肌炎腎結石頸椎病引發腦供血供氧不足、四肢麻痹等,常因暈眩摔得身上東一塊紫色,西一片烏青,這些病篤足以把意志不堅定的人擊垮。但是,朱菁並沒有被擊垮,因為她在追求著快樂,她不相信勞累可以擊垮快樂,更不相信疾病可以擊垮快樂。可以說,快樂人生是朱菁《今夜憶江南》的基調,書中即使有些文字略微傷感,也是一種透明的傷感,是積極有為的傷感,而絕非無奈的嘆息,更不是頹廢絕望。這對於市面上的一些無病呻吟的文字,是一種很好的匡正。
構成朱菁散文快樂資源的另一個源頭就是夢境,她的性格剛毅果敢,但依然具有江南女子愛做夢的柔性。她是因為熱愛才閃光,因為追求完美才做夢,收集在此書的,有不少是描寫夢境的作品,夢境中有老故事,也有新景象;有小橋流水的江南美景,也有大氣磅礴的北國風光(如大雪)。朱菁夢境散文與其他人的區別在於並不沉湎於夢境,而是讓夢境閃出了光亮——夢醒,無論是在夢裡還是在夢外,她一如既往地熱愛著她所熱愛的,厭惡她所厭惡的,清清爽爽,涇渭分明。
收到這本文集中的朱菁散文,從文體上說,有記述描寫性的寫景散文,有心靈獨語的心語散文,有討論式的沙龍散文,也有獨樹一幟的感悟散文……她的寫景散文,以物喻人,以景明志,動靜結合,怡然天成;她的心語散文,人在一隅,絲絲牽掛,心域廣闊;她的沙龍散文,不慍不火,事理清晰,令人沉思。在筆者看來,她的散文中最有力度的還是感悟散文。一個人的生命僅僅是人海中的一滴水,對於人生進行感悟,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人生感悟文字浩如煙海,已經很難有突破性的闡釋,可是朱菁的個性鮮明決定了她具有對於平凡事物再次挖掘的角度和眼光,她在《換個角度看幸福》一文中這樣說:“其實,幸福也和痛楚一樣,是個多元化的組合體,幸福是有很多種的,只是看你如何感受而已。”在對於生命的感悟中,她這樣寫道:“我看生命對於一個人來說,猶如手中捏了一張記賬簽發卻無法報銷的單程旅行票,有長途的,也有短途的,有充滿希望和神奇的,也有充滿艱辛和險阻的,有平坦廣闊的,更有溝溝坎坎的,這行程的長短只有等旅行結束才能結賬。”說的何等精粹!
朱菁散文在藝術表達上,具有多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因為是作序,筆者就不一一細敘,還是留給讀者自己品味為好。對於朱菁來講,雖然她喜歡寫東西,但是她並不想刻意成為一名作家,她把自己定位在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小女子,只是按著自己的生活理想快樂地生活著,默默地寫作著,寫作對於她來說,僅僅是一件快樂的事體,而不是謀生、謀取名利的媒介。筆者在閱讀《今夜憶江南》期間,多次接到朱菁的電話,說需要我多講一些她的“文章的缺點”,因為她“討厭沒有原則的奉承”,文章本是萬人讀,各自感受皆不同。說到文章瑕疵,文學大師也在所難免,何況第一次出書的小女子朱菁呢。用辨證的眼光看,優點和缺點正是相互依存的,朱菁的文字瀟灑自如,自然天成,並無精心構思之痕,此為優點,也正是缺點;寫文章總是應該多幾套表達的套路,構思時間總是長一點為好,而朱菁散文就顯得表達套路少了一點;選擇幾篇讀之,如雷貫耳,幾十篇連貫讀之,令人覺得風格接近,顏色單調,是為一。
其次,她的寫景散文似乎用典和引用多了一點,恰當地引用是必要的,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但是用典、引用過繁,就會沖淡作者心靈與自然風景的對話而降低了感染力度。在朱菁的散文里,行文之間,直抒胸臆還是多了一點,曲徑通幽少了一點,這與作者從來不隱瞞自己觀點的個性有關。為人誠然可以,為文的曲折之筆照樣可以表達生活的真諦,應該有多種嘗試。試想朱自清先生寫《背影》,始終沒有正面描寫他父親的肖像,不是依然成為傳世之作嗎。
朱菁散文里呈現的種種缺點和不足,正是在進步路途無法避免的;恰如一塊好玉,雖然外表顯得粗糙,但是內在質地良好,經過打磨而光彩照人,也僅僅是個時間問題,因為她人和文的統一,因為她從不人云亦云、言之有物,因為她積極生活、長於“發現”。僅僅就為文來說,在朱菁的從文途中也一定會有遇到新的困難,但是在她的身後卻印著堅實的腳蹤,讀者有理由期待她新的力作問世——那將是對於快樂人生的更深刻的挖掘,讀者一定可以讀於斯,幸福於斯。
長篇報告文學《華芝春秋》序(慈溪市文聯主席方向明
峻毅
峻毅
一個地方的發展,是有根的。這個根,就是文化。一家企業亦然。 《華芝春秋》是一部講述民營企業生命歷程的報告文學。作者不只是向讀者呈現華芝集團今日的輝煌,其可貴之處在於,將徐建華和華芝集團放在慈溪乃至中國的歷史長河裡,努力地往深里開掘,揭示深層的文化背景,尋繹文化的源頭。因此,這部書便有了厚重感和普遍價值。
大古塘是慈溪人大規模修築海塘的開始。杭州灣潮強流急,海塘建了毀,毀了再建,大古塘從始建到全線完成,經歷了340年。在以後的700年中,隨著海岸線北移,這樣的海塘,一條一條往北修,一修就是十餘條。千百年來,人們築塘圍塗,掘浦挖渠,寸土斗汗,終於築起巍巍480公里新舊海塘,使數百平方公里滄海漸成沃野。
地球另一端的荷蘭國,四分之一的土地由圍海造田而成。荷蘭人用碩大的風車將海水驅走,在一片灘塗上建起自己的家園,然後讓這個國度瀰漫起鬱金香的芬芳。他們的國徽上,鐫刻著出自威廉大公的格言:“堅持不懈。”
歷史往往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他們刻在國徽上的這種精神,早已烙印在慈溪人的內心。那條條海塘,就是慈溪的脊樑。杭州灣的海潮塑造了慈溪人沒有封閉、沒有阻攔、沒有守舊的性格和從不屈服、敢於挑戰、勇於超越的精神特質。
這部書的主人公叫徐建華。但這遠不止是一部寫徐建華的書。這是在寫慈溪企業家,是在寫新浙商,在探尋慈溪企業家和新浙商的文化基因。
50年前,徐建華的第一聲啼哭穿透咸澀海風的時候,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還在延續著先人的事業,用手和肩膀修海塘、築丁壩,並且在海塗地上創造了畝產皮棉全國紀錄。當開放的風吹來,這片昔日的海塗地上雨後春筍般長出成千上萬家工廠。這是適合生長企業的土地。這是一批天生的創業者,他們身上流動著創業的血。這些海里人,身上有一種震撼人的力量。峻毅把它叫做血性!對,血性!這是看準了機會絕不放過的果敢,是困難面前不輕言放棄的堅韌,是腳踏實地不唱高調的務實,是永不滿足自加壓力的超越。支撐慈溪經濟的,是這塊土地的文化,和這種文化浸潤出的慈溪人精神特質。
這部報告文學是註定要被記住的。寫慈溪企業的書不少,但像《華芝春秋》這樣全景全息敘述一家企業發展歷程的,我所見到的還不多。而且,《華芝春秋》是一部有著打動人心力量的文學作品。
這是一部有激情、有高度、有概括力的大氣之作。作者是一位並不年輕的女作家,卻有著青春的熱忱和執著。打開書,撲面而來的是激情,以及在激情洋溢的字裡行間透出的理性之光。那些經過提煉的思辨語言和觀點,會喚起讀者的遐想和思索。視野廣闊,開闔自如,在敘述眼前的人物時,不時插入諸如“蘇格拉底和弟子們”等哲理故事,增加的不僅是可讀性,更重要的是縱深感
這部作品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我們一直倡導作家要深入生活,峻毅做到了這一點。整整一個夏天,她就泡在華芝。華芝為她敞開心扉。她對華芝一往情深。於是,這部報告文學有了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有了生動活潑的故事和細節,還原了主人公所生活的時代環境。作品筆法細膩而不落窠臼,語言大氣而不失雋永。這本書也就有了人情味和可讀性。
這部作品也昭示我們,作家要更多地投身火熱實踐。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了時代的熱度。我們生逢一個日新月異的不平凡時代。文學藝術要與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相適應,創作出更多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無愧於人民和我們這個火熱的時代。
以理性和藝術的筆觸,敘述一家民營企業的生命歷程,為了認清一個時代和認識一種精神。《華芝春秋》是慈溪人民乃至浙江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的縮影,讀者一定會被作品展現的人文精神所吸引所感動。
是為序。
長篇紀實文學《履痕》序(夏真,著名作家、教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浙江省政協委員。)
農民工,一個特殊的稱謂,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一個特殊的時代產物!
改革開放以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欠發達地區到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背著行李的人流潮水般充塞著所有的車站碼頭,大量的農民帶著夢想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進入城市進入一種新生活。
他們的到來,毋庸置疑給各地注入巨大經濟活力,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欣欣向榮的氣象。然而,當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闖入他們從不熟悉的生活時;當相對平靜的城市突然猝不及防響起了南腔北調的外地口音時;缺乏充分心理準備的雙方,不可避免地,會因城鄉文化習俗、經濟地位及觀念的迥然不同,造成各種衝突與矛盾。於是,在社會流動加劇、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今天,如何使不同人群和諧共處,攜手融入城市化進程,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社會管理的一道新課題。
萬事融合則和諧,排斥則俱傷。在包容性發展思維下,“社會穩定”“社會融合”的口號正在喊響,正在成為各級管理者們的自覺追求。慈溪,這塊充滿魅力與活力的土地,這個本來就是由移民組成的大家庭,敞開了她寬大的胸懷,擁抱著來自各方的新市民,並慷慨地給予了他們理想的發展天空,而外來的農民工也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融合其中,成長為這個城市的棟樑。
峻毅的長篇報告文學《履痕》反映的正是這麼一個重大而精彩的社會進程。她以慈溪這塊熱土為背景,以翔實的資料,溫情的筆觸,精細的語言,誠實地描寫了發生在這個大舞台上故事,描寫了這個痛苦而艱難的融合中的陣痛。
因此,我們其實可以將這本書看作是大流動、大變革時代的一個生動真實的縮影,是關於這座城市如何包容接納94萬新市民的歷史悲喜劇,是人性與理性如何戰勝邪惡與貪慾的正義之戰。這本書里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的故事,他們之間或許曾經充滿了利益衝撞、文化衝突,為了克服它們,過程曲折,甚至驚心動魄。但,我們欣喜地看到,在許多人的努力下,雙方在衝突與轉化中實現了交融,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物命運都有了溫暖的結局。全書充滿著人性的關懷,充滿著和煦的陽光。
這是一部令人心動的“真情大戲”。可以說,它是慈溪的社會管理者與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協力創造和呈現的結果。在這些孜孜不倦努力的人中,有敬業的政府管理者,有熱心的鄉村幹部,更有許多充滿愛心的外來務工人員。當大家都在為一個美好的目標共同努力時,我們的社會,就從矛盾到磨合,到和諧,最終達到了最高境界的融合。
至此,《履痕》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慈溪,超越了作品本身,超越了文學,而具有了穿越時代的精神生命力。因為,發生在慈溪大地上的這個故事,是可以也應該複製的;因為,慈溪破解的這一社會難題,正是在當前及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當今社會管理者及所有人極需破解的。人類的和諧,將永遠是我們的最高理想與詩性追求!
我們因此感謝作者峻毅,或許是因為生活在基層,她寫的報告文學,表達出的對我們生存處境的深層思考,更加令人沉思,更加切入現實,正是她的前沿性與不懈的努力,挖掘了這麼一個金礦,正是她的愛、責任、信念、勇氣、詩心與激情,將一個如此豐富而有意義的作品傳遞到讀者的心靈中。
《履痕》導讀:關於慈溪的一部大書(邱華東,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人民文學》副主編)
我去過浙江慈溪好幾次,每次都要到上林湖越窯舊址去看看,也會在杭州灣大橋畔走一走。可以說,青瓷和大橋,是浙江慈溪標誌性的物質與文化符號。一個代表了慈溪的悠久歷史文化,另外一個則代表了這座城市的現代建設成就,以及通向未來的決心和希望。而峻毅的長篇非虛構作品《履痕》,書寫的正是慈溪更為具體的當代歷史和當代人。通過這本書,我們會找到一個通向當代慈溪人心靈的絕佳通道,找到為什麼慈溪人會成功的原因和理由。
中國是瓷器之鄉,瓷器之都。有歷史學家說,中國除了有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之外,應該還有一個是瓷器時代。不過,中國的瓷器時代太過漫長,用來指代某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似乎也不好界定,因為到現在,我們仍舊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使用瓷器。如今,在慈溪郊外的上林湖的邊上,到處都是可以被稱為是“文明的碎片”的瓷器、模胚的殘片,隨手就可以撿上幾塊。我聽說杭州詩人潘維就偶然撿到了一個器形完整的青瓷碗,雖然是碎的,可是拼接起來竟然完好如初。上林湖南面的山坡上,還有一座距今千年的青瓷老窯的遺址。遺址上方修建了一座長廊,由十五重檐疊加起來,構成一座外形奇特的亭子,很好地保護了裸露出來的窯址,緩慢沿著坡地向上的遺址里,從土層中裸露出很多瓷器的泥胎和模具來。據說,光是在上林湖的周圍發現的唐代越窯遺址,就有一百七十多座,而附近的翠屏山周圍,還有其他幾面小湖,都發現有越窯的遺址,可見這裡生產青瓷,在唐代是多麼的繁盛。
越窯青瓷的顏色乍一看不是那麼扎眼,也不是那麼好看,有些像綠豆發霉了的顏色,也很像茶葉的顏色,難怪很長時間裡不是宮廷里的愛物。可是,這種顏色看久了,就看出味道來了。越窯青瓷後來成為唐朝宮廷裡面的愛物,並且成為了高度發展的唐代文明的一部分,可越窯青瓷的技術發展有關係。青瓷和青花瓷完全是兩種顏色,因此,越窯的青瓷的顏色,後來又長久地被稱為是秘色瓷。秘色瓷很長時間裡,都不知道是什麼顏色,現在,可以肯定地說,是接近青綠色的。還有一種是黃釉色的瓷器,都很珍貴。越窯青瓷的歷史據考證起始於東漢,而在更早期,這裡應該還有陶器的生產歷史。慈溪位於浙江東部,燒造瓷器的自然條件,比如陶土、水源和運輸條件都很好,當地盛產的松木可以燒出1200度的溫度,加之水路、陸路交通都比較發達,因此,青瓷的燒造就逐漸地成為了這裡最著名的出產物。
當我讀到峻毅的非虛構文學作品《履痕》的時候,我感覺這部作品真的是一件很好的文學的青瓷。在書中,我看到的,是活躍在這座城市裡的活生生的人。這是這部書最吸引我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以他們什麼樣的故事,改變了這座城市的面貌,豐富了這座城市的內涵?峻毅以她的生花妙筆,紮實地採訪了大量生動的實例,描摹了那一個個的個體,描畫了整個慈溪外來打工者的群像。正是這些活躍的、充滿了奮鬥和努力改變現狀的人的故事,使得慈溪的今天充滿了活力和可能性。
從寫作的技巧上來說,峻毅的這部作品是非虛構文學的傑作。它講究結構,非常精巧,這是長篇小說才具有的特點,峻毅就像一個非常優秀的建築師,給了這部非虛構作品以一個十分結實的結構,支撐起來了一個堅硬的骨骼,在內部的敘寫空間的營造上,遊刃有餘。在具體的書寫上,她從面到點,從過去的歷史到眼下的當代,從群體的掃描到個體的書寫,她將這座城市裡的人,尤其是農民工、打工者的狀態,書寫得淋漓盡致。
上林湖邊徜徉,可以看到到處都是瓷器和模具的碎片。隨手撿拾一片,你可以猜測這塊碎片是盤子、碗和碟子的一部分,還是杯子、菠、瓶、罐的局部?這樣的揣摩需要你具有豐富的瓷器器形器具的知識。上林湖,是接近慈溪古代文化的一個入口,她安靜地鋪展在大地上,以滿地的青瓷的碎片,無聲地敘說著沉默千年的歷史。而在峻毅的這部作品中,那一個個人的口述實錄,難道不像一塊塊的青瓷在閃光?峻毅能夠在寫作中,深入到人物的心裡,將他們最想表達的、最具有個性的東西都呈現了出來。因此,這部書,我覺得在擁有文學價值之外,同時還擁有了文獻的價值、社會學的價值、人類學的價值。這是峻毅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
再說說杭州灣大橋。慈溪地處東海邊,靠近杭州灣,是在一片灘塗之上發展起來的城市。從歷史上看,慈溪就是鹽鹼遍地的灘塗,是不適宜人生存的,可是,就是有那麼一批先民,在這樣的地方移民圍墾,硬是從灘塗和鹽鹼地上要回來了生存的土地和空間。而且,在有河湖的地方造窯燒瓷,燒出來了舉世聞名的青瓷來。在圍墾、移民和青瓷文化的輝映之下,慈溪人以堅忍不拔的創造精神,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眼下,杭州灣跨海大橋已經建設成功了,幾年前,我第一次來這裡看的時候,只見一片灘塗的中間,還只是一些橋墩子,等到我第二次來的時候,就看見了一條巨龍的龍骨出現在杭州灣的水面上。再次來到這裡,一條鋼筋水泥的彩虹跨越了煙波浩淼的杭州灣。在我的眼前,由國人自己建設、自己投資的杭州灣大橋,就這麼迅速地建設成功了!大橋上,我看到的都是新鮮的交通標誌,還有七彩顏色粉刷的橋面格柵,會讓通過大橋的司機在開車的時候眼睛不至於過於疲憊,要是顏色單一了,就容易出交通事故。寬闊的上下六車道加雙向緊急車道的大橋,在杭州灣上流暢地彎曲著,沿著弧線型的線條,向對面上海境內探過去。而杭州灣大橋的盡頭,就是長江的出口,中國的經濟龍頭——大上海。記得那年我先去上海開會,然後取道杭州來慈溪,在上海境內就堵車,到了杭州還迷路了,轉了半天,才上到了杭州到寧波的高速公路,卻看到,到處都是大貨車,難怪,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發達,人流、物流量很大,高速公路也是熙熙攘攘的,我走了六個多小時才到達慈溪。2008年,杭州灣大橋開通之後,慈溪到上海的距離立即縮短到一個多小時了,不用再從杭州繞一個彎子到上海了。三十六公里長的大橋,直接將寧波、慈溪的經濟快車道,接到了長江三角洲的龍頭上海,一下子使慈溪變成了上海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後援地帶。上海本來就為自己的發展空間感到了局促,這大橋的建成,必將使寧波地區和上海的聯繫緊密起來。從歷史上看,寧波和上海的關係就非常緊密,據說有三分之一的上海人是寧波人。吃苦耐勞的寧波人到上海灘闖蕩,造就了上海在中國現代史上的輝煌,成為了遠東的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在上海,過去就有“寧波幫”的說法,是寧波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勤勞和團結,造就了寧波幫的商業文化,烘托出近現代中國史上輝煌的一段歷史。
而今,杭州灣大橋將慈溪推到了上海的邊上,因此,慈溪也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未來數年間,大橋南側慈溪的灘塗上正在興建的慈溪杭州灣新區,大有發展空間。這裡肯定會以交通優勢和土地資源的優勢,成為發展的新熱土。
杭州灣大橋的建設作為一個背景,我們再來讀峻毅的這部《履痕》,我們就明白為什麼作者喜歡取這樣一個書名了。人走過大地,留下大大小小的痕迹。那麼多人的履痕,造就了慈溪的今天。這些痕迹,證明了我們曾經生活過,奮鬥過,有過夢想,也有過挫折,有過失望,但更多的是希望和收穫。尤其是當下社會管理需要創新,社會矛盾需要化解的轉型時期,峻毅的這部作品是恰逢其時,對當政者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如何進行社會管理創新?如何發揮個體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何管理外來人口?如何創造新的社區文化?這部書都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
青瓷和大橋,兩個不相干的符號,卻成為了慈溪連接過去和未來的象徵。而峻毅的這部非虛構文學《履痕》,以其務實的創作作風,紮實的筆力,鮮活的實例,生動的情節,完美的結構,具體詳實地記錄了新慈溪崛起中當代慈溪人的群像,成為了一塊沉甸甸的文學的豐碑。
散文集《紅塵說》序(紅孩,《中國文化報》副刊主編、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秘書長、著名散文家)
文學的文體有多種,獨愛散文。散文可以宣洩情緒,可以講故事,可以寫見聞,可以寫得如小溪叮咚作響,可以寫得如祥雲飄動、桃花燦爛。就是說,散文是自由的,自由得彷彿隨便地說話。問題是,你要說什麼話,你要講什麼故事,你的故事是否吸引人。
別以為散文是鄰居家那個普通的女孩,是眼裡常見的一朵花,一棵樹。散文是寫實的。但寫實並不是把所見到的知道的都寫在紙上。散文需要打扮,打扮需要取捨。寫文章就是要不斷地取捨。不知道取捨的散文肯定沒有節制。沒有節制,就會變成老太太的裹腳布。從文言文到白話文,語言改革了,但問題也不少。以前,字字珠璣,如香油般節省,現在像喝白開水,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尤其是寫文化散文的文抄公,這方面沒幹好事。
散文的功能不是再現事物的原委,而是如何表現事物的本質。你知道的如果別人也知道,你發現的別人也發現,你的招數別人也使用,這樣的散文寫得就會很乏味。我把散文看做是自己的情人,她永遠是我眼裡的這一個,而不是這一群。
從事寫作,要學會向其他行當學習、借鑒。我以為,中醫和西醫比較適合形容創作的方法。西醫講究局部的處理,開刀、消炎、包紮;而中醫則講究平衡,從總體去調理。散文的韻,就是中醫的氣。氣韻如何,不在長短,《赤壁賦》、《出師表》不可謂氣韻不宏大。
序與跋,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如果把其編書成冊,那是非常好的散文集。凡初學寫作散文者,不妨多看些序跋。寫散文多年未見提高而為此苦惱者,也可多看些序跋。
好友峻毅君,要出散文集《紅塵說》,囑我作序,豈有不應之理?峻毅是個成熟的散文作家,文如其人,人如其名。《紅塵說》具有溫暖、大方、真誠、務實、有思想、有個性、有責任感,剛柔相兼,敢於擔當的特質。本想如過去寫上一兩千字,想想河北省散文學會秘書長梁劍章先生已寫過《人文峻毅》,翔實且客觀地評述了峻毅的為人為文——陽光、闊遠、高峻;浙江省作家協會散文創委會副主任周維強先生對峻毅的散文有“朱菁(峻毅的實名)的散文充沛著詩意的激情,面對霞光和高山的抒情,有些片段令人想起俄羅斯的散文和散文詩”的評價。他們和我一樣了解峻毅,說出了我想說的,便不再重複,還是小結散文寫作以往之心得,權且視為“紅孩說紅塵”罷。
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名作家石英先生評析《紅塵說》——面對紅塵,心明自清
最近,我先睹為快地讀了浙江作家峻毅的散文新著《紅塵說》,心情為之一爽。這是一部題材廣泛,內容豐厚的力作,又是熔精於思考與精美文字於一爐的選集。力作與選本充分體現了本集作者取法乎上的嚴肅創作態度,也看出這位女作家在散文領域有志突破的進取精神。
對於《紅塵說》本身,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是有話要說的。
首先,我突出的感覺是,峻毅的散文是有思想的。話既出口,可能有的賢君會說,照你那麼講,那是不是有的散文是無思想的?我的回答是:也許或多或少都有“思”有“想”,卻未必是真正的思想,尤其是有用有益對人有啟示意義的思想。譬如說,“杯水風波”也可能是“思想”,一天里無聊的流水賬也可能有“思想”,但那是啥思想?不言而喻。而我讀峻毅之散文,覺得她總在探求,總在求進。探求人生之真諦,探索人生之大美,探索人與宇宙、人與環境(自然的和社會的)、人際關係、人的感情世界,等等。雖不能說是無所不包,卻也幾乎是所在都有。而且,這種思想,不僅在一些說理性較強的隨筆式散文中,即使在抒情和敘事文字中,字裡行間也每每滲透著。思考問題,探索求進,彷彿是她的本性,甚至在她寫夢境的散文里,也在試圖詮釋生命的“奧秘”,在寫情感的散文中,與渴望愛的不朽的同時,也在反覆論證是否存在著永久的愛情。這便給了我一種啟示:本集作者的大腦與心靈永沒有懈怠的時候,思想總在與時俱進。由此也不能不使我確信:她的散文創作也永遠不會停止向新的領域頑強的追求。這一點的重要性在於:不僅對於她本人,而且也是整個散文創作的希望所在。因為歸根結蒂,散文的核心問題還是要在思想深度上見高下的。如果在這方面缺失了,縱然散文的數量浩如煙海,也難以在生命的天平上見出驚人的重量。
再者,我覺得峻毅的散文作品密度很大。有如漁網,她編織得非常細密,凡是精華的東西,她一定要打撈上來,成為散文構成中最有用的東西,而絕不允許輕易漏掉和散失。她敘事、寫景、狀物都是如此。她當然具有女性作家細密的優長,絕沒有哪怕是稍不經意的粗疏;卻又不是拖沓拉雜,不惜文字,而是重選擇,重分量。該著重用筆者不吝筆墨,盡量使之打在痛處。所以我說她的筆路細密,而不用“細膩”二字,密而不膩是也。我讀她寫浙江縉雲之仙都一文,即深深印證了我的這種感覺。就我對此景區景點的了解,凡是它的精華所萃之處,在峻毅筆下都寫得極為充分,極其到位。不僅如此,凡需濃墨重彩加以點染者,還每每有點睛之筆出現。另如《眉山圓夢》中寫東坡,時而深邃綿密,時而淋漓酣暢,傾心傾情傾力。就我所見寫東坡散文中,我覺得峻毅此文是最充分的了。前面我用“網”字以喻作者用筆之細,之是!經過這一分析,更見此“網”乃功率很大之拖網,收網之時,鮮活蹦跳的鮮蝦幾乎盡入此中矣!總之,在這點上,峻毅之文,無不與大而化之、粗疏偷懶相對立。她是要寫就正正經經地寫,不遺餘力地寫,真是把愛散文視為終生鍾情的對象,將寫散文作為神聖的事業看待了。
還有不能不言及的是,峻毅散文的文化意蘊也是相當濃厚的。她的不少寫人文勝跡或重在思考的散文,常常能夠見出作者文化知識的積累非常豐厚,不過,顯然是自心中自然汩汩湧出,而不是刻苦“展示”,更忌賣弄。這兩者絕對是涇渭分明,混淆不了的。譬如她寫寒山寺就是這樣。如文題所示,是名副其實的“漫話”。一切彷彿都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半點也沒有擺出要寫“大文化散文”的架勢。因此,讀者乍一入眼,即產生出一種親切平易的感覺,但“文化”的分量絲毫也不見低。這一點不言不明,作者的文化知識是日久積累而成,而不都是臨時現找的。這樣的“文化散文”,這樣的知識傳播,是用作者的心血浸潤過了的,它的再生價值也正在這裡。另外,作者用事用識每能達到相機活用。如當她寫到蘇軾與其先後三位妻妾的關係時,顯然是突生奇思妙想,故有如下一段文字:“或許東坡先生與王氏女子在前世真有什麼情緣之約吧,反正他的兩任妻子和愛妾都姓王,雖然她們以各有的性格和角色意識,與其感情的投契方式各有差異,但可以肯定,她們對其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性格發展、人格境界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推促作用……”類似斜出旁逸的“活用”無疑對行文的魅力乃至作者散文風格的形成都關係重大。
當然,這一切最終都要在散文語言“托舉”下才能得以實現。應該說,峻毅散文語言的特點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複合型的優勢。大致來說,有以下幾點:語彙豐富,使用起來比較神心應手,看得出從無貧乏不濟,捉襟見肘之弊;亦莊亦諧,二者融合得舒放自如,強化了語言的表現力;作者尚能根據所表現的內容與對象不同而在語言路數有所變換。如:當所寫的是文化意味較為濃重的內容時,語言文字便比較“書面”化些;而當重在敘述事體時,語言文字則又很有彈性地多了些口語化的成分。如她在《延續,我在上個世紀註定的情緣》一文中,由赴福建福鼎參加一個筆會憶起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故鄉嵊山島上一段難忘的生活,那充滿生活化的語言顯見作者適應題材的文字功力。這種功力導致峻毅能夠突破狹窄而走向廣闊的散文天地。對於所有為文者都是一個極其有益的啟示。
通過以上分析,峻毅散文的總體風格已清晰可見。但這總體風格也不能一言以蔽之,同樣是“橫看成嶺側看成峰”,可以作為多面觀。藉助人的形象形容,這風格既似江南秀水河畔浣紗女般的俏巧,又如塞北揮鞭策馬的牧女那麼剛健與灑脫。以物象狀之,既似早春二月初吐嫩綠的柳絲那般柔韌,又像隆冬清晨霜染的枝條那樣堅勁。如此看峻毅散文的總體風格似乎更全面。這是一種開闊的、多重適應的風格,也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散文風格,如再經閱歷、思想和藝術造詣的進一步熔煉,肯定會在現有基礎上攀上一個更新的層面。深信一向勤奮堅韌的峻毅將不負大家的期待。

師友評論


喬忠延:揮灑才氣寫豪氣
王 飛:輕盈的跳躍
沈偉恆:吐納古今氣貫長虹
扶 風:三味春秋露華濃
趙富山:收書隨筆
方印華:讓真正的作家受到尊重
塗國文:浙商心靈史的文化鏡像
李建樹:峻毅和她的華芝春秋
劉世芬:峻毅之毅
梁劍章:人文峻毅
王業斌:站在海邊的高山上
陳 靜:能與不能的企業藝術
金幻萼:海的女兒
梁星鈞:間婉之側筆,盪氣之迴腸
康喬華:頓悟,來自生命的律動
林逸平:不是隨便說說
代安榮:翰墨疾書溢香飄
代安榮: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周 奎:也讀峻毅
王克楠:做人做事為文——峻毅印象

媒體信息


慈溪新聞網:我市實力女作家朱菁創作豐收 應邀出席中國散文學術研討會
慈溪新聞網:朱菁、張巧慧、陸建立入選《中國散文家大辭典》
寧波日報:峻毅和她的《華芝春秋》
浙江省文化廳:慈溪女作家的報告文學《華芝春秋》在京獲獎
世界文藝:精英人才
中國新聞網:感動中華·2009年度十大風雲人物等揭曉
《慈溪日報》2012年8月31日 文化視野版:朱菁的《與梅雨耳語》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
《寧波日報》2012月8月25日 文體新聞版:朱菁獲冰心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