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會館
中國留學生會館
中國留學生會館在日本東京成立。吳祿貞把會館比喻為"美國費城之獨立廳"。留學生會館成立后,留日學生得以“常常聚會,縱談政治”。
1901年10月,中國留學生會館在日本東京成立。發起這一組織的宗旨是為了加強各省留日學生之間的聯繫,吳祿貞把會館比喻為"美國費城之獨立廳"。留學生會館成立后,留日學生得以"常常聚會,縱談政治'。
留學日本學習軍事的中國青年
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
孫中山是紀念會的贊成人,他率領十多名華僑由橫濱趕來,得知情由后,孫中山和章炳麟臨時改定於當天下午在橫濱永樂酒樓舉行了紀念會儀式。這次紀念會是中國留學生掀起反清革命的第一個激浪。
義士 馬君武
青年會部分會員合影
1902年7月28日,發生"成城入學"事件。在留日學生中,軍事是熱門,駐日公使蔡鈞為防止革命排滿,禁止各省自費學生學陸軍。7月28日,吳稚暉、孫揆均等26人為此到使館請願,舉行靜坐。蔡鈞勾通日警,拘留了吳孫兩人。
在起解時,吳稚暉躍入城壕自沉,他在絕命書中說:"以屍為諫,懷憂曲突"。因河水不深而遇救。此事激起留日學生極大憤怒,聯名致電外務部,要求撤回蔡鈞,釀成了"成城入學"事件。
革命團體—青年會成員
1903年4月8日,中國留日女學生胡彬夏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成立共愛會。這是中國爭取男女平權的第一個愛國婦女團體,發起共愛會是因為:"憤女學之衰敗,慨女權之摧折"。共愛會章程規定:"以拯救二萬萬之女子,復其固有之特權,使之各具國家之思想,以得自盡女國民之天職為宗旨",體現出中國婦女同胞"興我國於己亡,拯斯民於塗炭"的愛國精神。
1903年4月13日,在日本成城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劉鴻逵受到日本大尉西鄉的侮辱,中國學生憤而罷課,迫使西鄉向劉鴻逵和清國學生總監督謝罪。23日,成城學校舉行運動會,全場上張掛各國國旗,獨缺清國龍旗。中國學生指出:"此雖小事,輕我殊甚。各國皆有,而我獨無,是明明不齒我於諸國也"。一致決定抵制運動會,並阻止中國人前往參觀。校方終於掛出龍旗平息此事。
1903年4月27日,中國留日學生江蘇同鄉會在日本東京創辦《江蘇》雜誌,宣傳反清革命,鼓吹民主共和。
該刊由秦毓鎏、張肇桐、黃宗仰等主持,柳亞子、金一等人撰稿,內容分社說、政治、教育、哲理、歷史、傳記、實業、譯篇和小說等欄目。用黃帝紀元,文言撰著。發表有《政體進化論》、《革命其可免乎》、《新政府之建設》、《中國立憲問題》等文,公開宣傳革命,確立共和憲章,建立民主共和,批判保皇立憲,也曾提出過地方自治的主張,並載有關於江蘇省的歷史文獻和圖照等。
大陸報之發刊詞曰:"美哉!大陸。美哉大陸"。"新中國報之發刊詞曰:"美哉!中國。美哉中國!"。浙江潮發刊詞曰:"美哉浙江潮。美哉浙江潮"。於是愛江蘇者,亦起而我江蘇雜誌之發刊詞曰:
美哉!我江蘇之人民。美哉!我江蘇之人民如我支那。我支那之人民以薄弱聞於世界,我江蘇之人民又以薄弱聞於支那。
美哉!我江蘇之土地。美哉!我江蘇之土地如我支那。我支那之土地以肥美聞世界,世界咸而魚肉之;我江蘇之土地又以肥美聞支那,支那且鹹得而魚肉之。
美哉!我江蘇人之性質。美哉!我江蘇人之性質如我支那。我支那人之性質以虛聞、以浮聞、以無實力聞;我江蘇人之於支那,亦以虛聞、以浮聞、以無實力聞。
或曰美哉我江蘇安樂地,或曰美哉我江蘇文學藪。嗚呼!是益咒罵我江蘇也,是益陷溺我江蘇也,是猶以我支那之安樂文學誇示於世界也。我愛支那者,請得而大聲呼曰:"我支那無所用,所有者惟腐敗"。我愛江蘇者更請得而垂涕曰:"我江蘇更無所有,所有者惟腐敗"。且更縱言以明之曰:"我江蘇者,我支那之支那,而腐敗者我江蘇之特色"。
以腐敗之人民談腐敗,其談腐敗也必確;居腐敗之土地以談腐敗,其談腐敗也必確;具腐敗者我江蘇之特色,而談腐敗者又我江蘇雜誌之特任。請得而談腐敗之方;
處於水者不知水,處於空氣不知空氣,處於腐敗者不知腐敗,時時提撕我江蘇人者有:社說一。
去其陳,謀其新,腐敗既去,輸入不腐敗,時時灌溉我江蘇人者有:學說一。較其腐敗之程度與不腐敗之程度,時時布告我江蘇人者有:紀事一。補我江蘇人之不足,以助我江蘇人者有:記言一、澤篇一、時論一,告白一。
1903年5月2日,留日學生集會於錦輝館,改義勇隊為學生軍。121名隊員編為甲乙丙三個區隊,每區隊轄4個分隊。留日士官生藍天蔚被推為學生軍隊長。清朝留學生監督和日本警方出面干預,迫令義勇隊解散。
1903年5月11日,學生再度在錦輝館開會,將學生軍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會員達208入。會議宣布軍國民教育會的宗旨是:"養成尚武精神,實行民族主義"。"祖父世仇則報復之,文明大敵則抗拒之,事成為獨立之國民,不成則為獨立之雄鬼"。"決定進行方法三種,一曰鼓吹,二曰起義,三曰暗殺。更推舉同志返國,分省運動起義,名曰運動員"。會議推選葉瀾、林長民、蔡文森為書記,陳福頤、張肇桐、蹇念益為會計,周宏業、王嘉榘、謝曉石為經理,秦毓鎏、蒯壽樞、董鴻偉為執法;葉瀾被職員們推為職員長。黃興被推為運動員。湯樵、鈕永建被推為特派員,歸國與袁世凱談判。1903年5月14日,兩人出發。運動員除程家檉、陳天華外,陸續歸國。軍國民教育會的射擊班、講習科、體操科陸續開始治活動,培訓軍事技能。《蘇報》新任主筆章士釗為此宣告:"吾將大索天下之所謂健將者,相與鏖戰公敵,以放一線光明於昏天黑地之中"。
1903年5月13日,湖北學生得到京師大學堂仕學、師範兩館學生聯繫之函電,請求督撫電阻政府與俄簽訂密約。是日,武昌各學堂一律停課,200餘學生於曾公祠、三佛閣等處集會,會議決定上稟兼署湖廣總督端方,請其代奏。朱和中、呂大森等人在曾公祠發表了激烈的演說,剛成立的私立江南旅學學生在《漢報》上登告白表示:"雖我學初立,亦難坐視,願全國學堂合力奮爭,刀俎斧鉞,仆等必受一分"。
《白話》雜誌
1905年1月初,四川學生鄧孝可在梁啟超的授意下,召集四川同鄉開會,通過《要求歸政意見書》六條,準備於正月初一電奏清廷,請求"歸還大政以一主權"、"宣布立憲以定國是",張瀾等自告奮勇願意入京伏闕陳奏。但四川同鄉會將意見書送交留學生會館及各省同鄉會討論,受到大多數人反對,湖南學生中僅有二人贊成。兩廣學生態度頗為激烈,他們在清風亭集會發表演說,駁斥意見書。200名與會學生一致同意,在留學生會館貼出"兩粵學生全部大反對川策六條"的標語,表示出對清廷徹底地不信任,於是梁啟超欲將此保皇立憲主張冠於全體留學生之名的計劃終於破產。然而陳天華卻倒向了梁啟超,暗自起草了一份意見書,要求清廷歸政,實行立憲,並準備親自到北京去呈遞,被黃興、宋教仁、劉揆一等勸止。
日本報紙消息說:各國商業統計表在中國領土中沒有列入長城以北。意即承認該地已為俄國屬地。留學生大為震動。
東京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
1906年3月14日,《法政雜誌》月刊在日本東京創刊。該刊為留日法政學生張一鵬等創辦,《法政雜誌》月刊主旨在於編纂法典,為統治當局參考,並向民眾普及法政知識。該刊內容設論叢、譯匯、講演、法令一斑、法政界瑣聞、時事錄要等欄目,主要譯介日本法政論著,宣傳君主立憲國家的法治政制。曾譯載有《法》、《國》、《法典論》、《法制國主義》、《論禮與法》及《英國憲法正文》等文,並曾刊載清政府公布的《破產律》和《刑事民事訴訟法》等。同年9月停刊,共出6期。此後不久即與天津《北洋學報》合併,改名為《北洋法政學報》繼續出版。
1906年3月27日,年僅26年的歸國留學生姚洪業投黃浦江而亡。姚洪業,原名宏業,字劍生,號袁生。因慕朱洪武、洪秀全之為人,改名洪業。1904年,師事黃興,肄業於長沙明德學堂,不久赴日留學,入日本宏文學院。他首倡保護路礦主權,邀楊卓霖等於神田之青年會組織路礦學校,由黃興主盟加入同盟會。因日本文部省頒《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憤而歸國。后籌辦上海中國公學,被舉為總機關幹事。因感懷國事,悲憤交集,3月26日晚留遺書,次日晨投江殉國。他與陳天華等被公葬於長沙嶽麓山上。
1906年4月10日,中國公學在上海正式開學。2月以來,因大批留日學生返抵上海,沒有著落,留學生中的姚洪業、孫鏡清等曾為此各方奔走,募集經費,在上海北四川路橫浜橋租民房為校舍,籌辦中國公學。兩江總督端方每月撥銀1000兩,派鄭孝胥為監督。校務實際由王摶沙主持。革命黨人于右任、馬君武、陳伯平等任教員。中國公學開學后,共招學生318人,分大學班、中學班、師範速成班、理化專修班等。
1906年8月,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組織了學術團體一國學講習會,附設於《民報》社內。以研究國學、弘揚民族思想為宗旨,吸收留日學生參加,分預科和本科兩級,講授《說文》、《文選》、歷史、理學、佛學、典章制度、諸子學等科目。
9月,章太炎並又發起組織了另一學術團體國學振興社,事務所亦附設於《民報》社內,宗旨是"振起國學,發揚國光",主要授諸子學、文史學、制度學、佛學、宋明理學、中國歷史等。辛亥革命后,這兩個學術團體停止活動。
1906年10月15日,由雲南籍留日學生李根源、羅佩金、呂志伊等創辦的《雲南》雜誌,在日本東京出版,該雜誌為月刊,由周鍾岳、席上珍、張耀曾等先後任主編,以"開通風氣,鼓舞國民精神"、"推倒專制政體,鼓吹民主主義"為其宗旨,內容設論著、譯述、時評、歷史、傳記、小說、文苑、調查、雜俎、訪函、記事等欄目,所載文論多以揭露英、法帝國主義陰謀吞併雲南、掠奪滇省路礦利權為主要內容,號召恢復人權,掃除專制,建立平等自由的民主國家;主張開辦實業,振興教育;同時對革命黨人的活動和武裝起義的消息進行大量的報道。1908年改為雙月刊,1910年5月與《滇話報》合辦,1911年武昌起義后停辦,前後發行6年,共出32期。
朱子龍
朱子龍,湖北江陵人,曾參與發起武昌科學補習所和日知會。死時年僅31歲。
亞洲和親會
一、宗旨:反抗帝國主義,使亞洲已失主權之民族,各得獨立。
二、凡亞洲人,除主張侵略主義者,無論民族主義、共和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皆得入會。
三、義務:
1、亞洲諸國,或為外人侵食之魚肉,或為異族支配之佣奴,故本會義務,當以互相扶助,使各得獨立自由為旨。
2、亞洲諸國,如一國有革命事,余國同會者應互相協助,不論直接間接,總以功能所及為限。
會員每月聚會一次,採用無政府主義會制,不設會長、幹事一類職務,聲明"各會員皆有平均利權","各宜以親睦平權之精神,盡相等之能力"。
1907年8月,由張繼和劉師培發起的"社會主義講習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民報》稱:"近世以來,社會主義盛行於西歐,蔓延於日本,而中國學者則鮮聞其說。雖有志之士間倡民族主義,然僅辯民族之異同,不復計民生之休戚,即使光復之說果見實行,亦恐以暴易暴,不知其非"。表示要"搜集東西前哲諸學術,參互考驗,發揮光大,以餉我國民"。但張繼和劉師培宣揚的"社會主義"實為無政府主義。劉師培稱顛覆滿洲之後就要實行無政府,決不讓歐美、日本之偽文明推行於中國。
"社會主義講習會"每星期集會一次。該會機關刊物是《天義報》。該刊發表了《共產黨宣言》的序言及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的片斷,稱讚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最有裨於歷史",是"不易"之說。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而要求建立一個"完全平等"的人類社會。劉師培疾呼不要政府,不要團體,不要任何"在上之人",說"侈說合群真放屁"。並斥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為"不合公理之最甚者",斥共和政體是"不共不和",斥平均地權為王莽改制一般的愚民政策。
1908年2月26日,陝西留日學生創辦的《夏聲》月刊於日本東京出版。該刊由趙世珏主編,井勿幕、李允鼎、茹欲立等為編撰,以"開通風氣,翦除弊俗,灌輸最新學說,發揮固有文明,以鼓舞國民精神"為宗旨,內容設論著、時詳、學藝、文藝、雜纂、附錄、時事匯錄等欄目,曾刊載有《夏聲說》、《論陝西人對於國家之責任》、《興辦西北實業要論》等文,揭露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鼓吹反清革命。1909年9月停刊,共出9期。
1915年2月11日,中國留日學生千餘人在東京青年會館冒雨舉行大會,成立留日學生總會,反對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會議通過了五條:一、電政府請強硬拒絕其要求,併發布基本條件公之人民;二、以文字警告及勵導海內外國民;三、留日學生對外之宣言;四、設立分機關於京滬,以便進行一是;五、準備歸國辦法。留日學生群惜激憤、已經開始退學歸國。14日,選舉駐京、滬代表。20日,各代表由長崎回國,分赴京、滬等地,參與抵制活動。
1916年5月中旬,中國留日學生總會發電討袁。電文中說:"袁氏謀逆,罪不容誅;乃復故逞狡謀,陰圖戀棧,四鄰騰笑,萬眾蒙羞。彼昏縱極厚顏,吾氓應尚有恥。況歐戰終結,列強勢力,必將集矢亞東,內憂不除,外侮曷御?今設優容姑息,留此禍根,他日異志復萌,危及國本,養癰貽患,罪將誰歸?諸公保障共和,純忠素著;尚乞力持正義,徹底澄清,迫袁退職,置之刑典。願除惡而務盡,勿滋蔓以難圖。臨電不勝迫切之至"。
1919年2月23日,留日學生對外宣言在民國日報公開發表。宣言指出:"威迫我國締結種種不平等之條約,無不違背國際人民民主主義之精神,損我國之主權,而貽將來國際糾紛之隱憂"。主張:"一1915年中日條約應行破除;二青島應以無條件交還中國;三1918年中國軍事密約應行解除;四各種借款條約當然作廢;五各地駐屯日軍應立即撤退"。
1919年5月8日,中國留日學生響應"五四運動"舉行請願活動。1000多人在中國駐日使館內召開紀念國恥日大會,遭駐日公使拒絕。留日學生迅速分兩路到英、法、美等使館進行請願,遭到日本憲兵、警察的鎮壓。許多學生受傷,36人被捕。
1903年4月25日,全體留日學生於留學生會館開會,與會者500餘人,一致決議發起拒法運動。據前一天日本報紙刊載的消息說:廣西巡撫王之春為平定游勇,請求駐屯諒山的法兵援助,答應在事平之後,用全省路礦等權作酬勞。這一消息震動了留日學生。當日,東京清國留學生會館的幹事和各省同鄉會幹事商討對策,分别致電政務處、兩廣總督德壽、尚未到任的新粵督岑春煊,請他們要求清廷拒絕法人,將王之春撤職治罪。同時,電告上海中國教育會,請求響應;並用外文寫稿寄登歐洲各大報。25日,留學生會館召開會議后,又向政務處發出詳函,說明借兵借款的利害關係。同日,龍澤厚等在上海發起拒法會,中國教育會在滬會員,愛國學社全體學生參加,與會伸商400人。吳稚暉建議:"就今日起,立一團體,專為阻法兵干涉而設"。當天,簽名人會者300餘人。26日,在滬兩廣人士集議於廣肇公所。會議致電慶親王奕劻,要求制止法兵入廣西,撤銷王之春巡撫職。會後不久,有確實消息證明向法國借兵貨款是誤傳,拒法運動遂告平息。
留學生皆抱必死決心 願以身殉國
拒俄義勇隊隊長藍天蔚
一、願加入義勇隊赴前敵者,在二日內簽名;未即赴前敵者,別設本部,部署軍隊各事。
二、致電上海各團體,請求協助。
三、致電北洋大臣袁世凱,並補發詳函,說明願將義勇隊隸屬其麾下。
四、舉特派員往天津,與袁訂定彼此關係。
五、派人到國內各地方及南洋各埠、歐美各國從事運動。
組成義勇隊之事決定之後,葉瀾發聲問道:"吾軍此舉為國民乎?為滿洲乎"?鈕永建答道:"為國民"!眾皆鼓掌。會上留學生紛紛簽名加入義勇隊。福建同鄉會開會時,15歲的方聲煊要求籤名入隊,翁浩抱著他哭道:"方君,我北征且殲,留汝為吾國義勇種子,死更有光大於我者。吾輩日日言報國,今予為勢所迫,僅一死以塞責,罪且不可逭,汝復輕身殉此,胡為者"?滿座聞言皆哭。浙江同鄉會上,16歲的矮小少年潘國壽也要求入隊。同鄉勸他留下,又勸他改歸本部或往內地遊說。潘不肯,大哭說:"國亡無日,欲求死所且不可得,我得從軍以死於北邊,其為吾鄉人榮,不更大乎"!
女學生的共愛會也舉行特別會,決定如入赤十字社,隨同義勇隊北征。
1904年5月13日,清廷批准實行《考驗出洋畢業學生章程》。該章程由學教擬定,共八條。
主要內容有:
一、保送歸國留學生回國參加考核,首先要詳核畢業文憑,並酌量在本國學堂學習的學歷年份。與考生如平日素有著作以及在校記述。准其考試前自行呈送學務大臣備核。
二、第一次應試的考生於1905年三月間到北京候考。
三、考試分兩場。第一場按照所學科目分門發問,理化等學科並須考試實驗,以文憑相符確有心得為合格。第二場以經史命題,作論說兩篇,觀其學識以宗旨純正、文筆明暢為合格。以上兩場考試各記分數,合計總分。
四、在日本大學留學的醫科、工科、理科、農科畢業學生及各項實業學校畢業者,如科學合格,而素不能文,第二場的考試參加與否准其自行選擇呈明。但於任用名單中應分別註明,由清廷批准。
五、考試等第一、二、三、等,但不必全備。如所學均優,即統列一等,學業稍次即列二、三等。總以學生之程度為斷,不必強分高下。
六、應責成原保大臣查察出洋畢業學生的品行心術,如實際端謹無過,方予送考。
該章程是20世紀初清政府擬定的第一個考核歸國留學生學歷的章程。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頒布《關於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則》共15條,對中國留學生提出了種種限制。
中國留學生到1905年已增至8000人,革命傾向日趨強烈。日本政府應清政府要求,力謀加強對中國留學生的管束。4月,文部省就曾訓令各有關學校校長,聲稱清國人在本邦留學者愈來愈多,其中可能有人議論本國政治,舉動不當,擔任教養清國留學生之職者必須深刻注意此點,使彼等不失學生本分《關於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則》頒布后,激起中國留學生的強烈反對,一場轟轟烈烈的鬥爭隨之掀起。
1906年8月7日,清政府學部統計,中國留日學生已還13000餘人,其中習速成者最多。學部通電各省停派赴日速成學生,並命迅即推廣各項學堂。
26日,學部奏准嗣後京外派遣遊學生,無論官費私費,皆應切實考驗,性行純謹,具有中學堂畢業程度,通習外國文字,能直入高等專門學堂者,方准出行。同時,奏准變通進士館辦法,擬派遣學員赴日本遊學,進東京法政大學補修科、速成科學習,准其畢業回京時一律考驗,並按章分別予以獎勵。
1906年10月29日,清政府分別賜遊學畢業生陳錦濤等32人進士、舉人出身。其中最優等9名:陳錦濤、顏惠慶、謝天保、顏德慶、施肇基、李方、徐景文、張煜全、胡棟朝給予進士出身。優等5名:田書年施肇祥、陳仲篪、王季點、廖世綸;中等18名:曾志沂、黎淵、李應泌、王鴻年、胡振平、王榮樹、路孝植、薛錫成、周宏業、陳威、權量、稽鏡、富士英、陳耀西、羅會坦、傅汝勤、徐廷爵,均給予舉人出身。
1907年9月10日,清政府擬訂管理在日留學生的規則。9月16日學部批准各省執行,該規則共10條,主要有:
一、留學生請假分為:在學堂暑假期內而請假回國者為通常請假;遇有父母死亡或病重時而請假回國者為特別請假。
二、學生於暑假期內得請假回國,各以其學堂之假期為限。但海陸軍學生不在此例。
三、凡學生遇有父母死亡或病重時,得請假回國。其期限以路之遠近,臨時由留學生監督處酌定。
四、請假期限中如確有未了之事,須呈請本籍地方官或辦理學務官員,用印文或電報通知留學生監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