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蟊
斑蟊
斑蟊是一種莞菁科的昆蟲,含有斑蟊素,可入葯,有抗癌及醫治癬患的功效。
斑蟊學名為豆芫青EpicautagorhamiMarseul,屬鞘翅目芫菁科昆蟲。當地危害的斑蟊主要是中華豆芫菁EpicautachinensisLap,它不僅危害草木樨、苜蓿、檸條、甜菜,而且危害馬鈴薯,尤其今年烏盟地區馬鈴薯被害較為嚴重。
源於《本經》
《本經》:“主寒熱,鬼疰蠱毒、鼠瘺、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
《本草綱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輕粉毒。”“專主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敗物,痛不可當。”
為蕪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蝥M.cichorii Linnaeusr 全體。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於遼寧、河南、廣西、江蘇。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去頭、足、翅,曬乾或生用或與糯米同炒到黃黑色,去米,研末用。
【性味歸經】
辛,溫。有大毒。歸肝、腎、胃經。
破血逐瘀消症,攻毒散結。
斑蟊入葯
本品有大毒,內服宜慎,應嚴格掌握劑量,體弱及孕婦忌用。外用可刺激皮膚髮紅髮泡,甚至腐爛,不宜大面積使用。內服過量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尿血及腎功能損害。
本品含斑蝥素、脂肪及樹脂、蟻酸,色素等。斑蝥素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斑蝥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斑蝥粉與蜂蜜調塗,對甲醛兔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抑制作用。小鼠注射給葯的LD50為1.25mg/kg。小鼠亞急性毒性試驗,對心、肝、脾、肺、腎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尤以心、肝為明顯。
治療小兒病毒性肝炎:斑蝥20g(米炒,去頭、足、翅,研末),雄黃20g(研末),豬膽汁60g,蜂蜜100g,麝香2g製成膏。取1g攤在傷濕止痛膏粘面正中約2×2cm大小,再貼在穴位上。(《四川中醫》1985;(6):35)
治療肝癌:白朮30g,法半夏30g,血竭、木香各9g,雄黃6g,瓦楞子30g。研為細末,分成30包,每次1包,每日3次,開水沖服,並同時服斑蝥燒雞蛋1個,每日3次。(《福建中醫藥》1987;(1):33)
斑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