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菌
膠質菌
膠質菌,泛指子實體屬膠質的蕈菌(大型真菌)類。
膠質菌(學名:gelatinous fungus )
膠質菌
膠質菌具有優良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廣泛分佈於世界溫帶地區,也是我國的優勢種質資源。可以人工栽。
蕈菌,就是平時所說那些菇、耳、芝等一類的生物,是指那些“肉眼可見,徒手可采”的大型真菌(Macrofungi),我國已知約3800-4000種,其中傘菌類約1600種,多孔菌類1300種,腹菌類300種,子囊菌類400多種,而膠質菌類有100多種。
我國是世界最在採集利用和人工栽培黑木耳、銀耳等膠質菌的國家;黑木耳、銀耳、毛木耳、金耳、血耳等已實現大規模人工栽培,產量居世界首位。
人工栽培的黑木耳
子實體叢生,常覆瓦狀疊生。耳狀。葉狀或近林狀,邊緣波狀,薄,寬2-6cm,最大者可達12cm,厚2mm左右,以側生的短柄或狹細的基部固著於基 質上。初期為柔軟的膠質,粘而富彈性,以後稍帶軟骨質,干后強烈收縮,變為黑色硬而脆的角質至近革質。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絨毛。絨毛基部褐色,向上漸尖,尖端幾無色,(115-135)μm×(5-6)μm。裡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脈狀皺紋,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鎖狀聯合的菌絲組成,粗約2-3.5μm。子實層生於裡面,由擔子、擔孢子及側絲組成。擔子長60-70μm,粗約6μm,橫隔明顯。孢子腎 形,無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無色,常生於子實層表面。
子實體初期杯狀,漸變為耳狀至葉狀,膠質、韌,干后軟骨質,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皺褶,直徑10-15cm,干后強烈收縮。不孕麵灰褐色至紅褐色,有絨毛,(500-600)μm×(4.5-6.5)μm,無色,僅基部帶褐色。子實層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並稍有皺紋,成熟時上面有白色粉狀物即孢子。孢子無色,腎形,(13-18)μm×(5-6)μm。
膠質菌
銀耳,也叫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它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藥。歷代皇家貴族都將銀耳看做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銀耳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另外,銀耳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以及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因此,我建議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煮粥、燉豬肉時放一些銀耳,這樣即可以享受美食,又能滋補身體,一舉兩得。擔子亞球形,亦呈白色,12~13x10微米,透明;擔子孢子亞球形,6~7.5x5~6微米。寄生於朽腐的樹木上,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之補藥。歷代皇家貴族將銀耳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
金耳
是一類專化性的特殊真菌,在菌絲的包圍下,與以水為還原劑的低等光合生物共生,並不同程度地形成多種特殊的原始生物體。傳統定義把地衣看作是真菌與藻類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1867年,德國植物學家施文德納作出了地衣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結論。在這以前,地衣一直被誤認為是一類特殊而單一的綠色植物。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屬,26000多種。從兩極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荒漠,到處都有地衣生長。
膠質菌
(學名:Nostoc commune var. flagelliforme,異名Nostoc flagelliforme),又稱髮狀念珠藻,是藍菌門念珠藻目的細菌,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沙漠和貧瘠土壤中,髮菜大量產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青海、陝西等省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全年降雨量在 80~250毫米之間的、母質為第三紀紅土地區生長較多。俄羅斯、蒙古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代克、法國、美國、墨西哥、摩洛哥、索馬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等國也有。
膠質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