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陽區人民政府

廬陽區人民政府

廬陽區人民政府是合肥市廬陽區的行政機關。政府辦公地址位於合肥市廬陽區濉溪路295號。

廬陽概況


廬陽區位於合肥市中北部,面積139平方公里,轄1鄉1鎮、9個街道和1個省級開發區,常住人口65.3萬,是全省經濟、文化、金融中心。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760億元,財政收入35.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9.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5億元,總量穩居全省之首。廬陽區先後榮獲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區、社區教育實驗區、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中國商業名區、中國最佳商業環境城區、商旅文產業綜合發展示範城區,蟬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廬陽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區。合肥自秦代置縣,廬陽老城區為“古廬州府”址。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造就了柳塘春水藏舟浦、蘭若秋風教弩台張遼威震逍遙津等眾多古迹;哺育出了龔鼎孳李天馥楊振寧等傑出人物。
廬陽是宜居宜業的核心城區。廬陽區環境優美,既具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園林特色,又有金融中心、購物天堂的現代氣息。穿城而過的南淝河、碧波蕩漾的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翠色慾流的環城公園、三國遺址公園、廬州公園等,形成了“一河襟兩水帶多園”的獨特生態環境。
廬陽是商貿發達的產業強區。“十三五”期間,圍繞中央商務區、高技術服務示範區、生態文化旅遊休閑區三大功能板塊加快發展。現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四成以上,商貿零售總額穩居全省縣區之首,全區三產經濟比重達80%以上,中心中央商務區晉級省級中央商務區。高技術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增幅增速高達35%,IE果園、工投創智天地等創新平台形成集聚效應,高技術服務示範區入選中國產業園區創新力百強。生態文化旅遊業加速發展,瓜牛公園、音樂小鎮、美食東瞿、藝術崔崗等項目高度匯聚人氣,獲評中國體育旅遊精品景區、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
廬陽是惠民和諧的幸福城區。積極探索新建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推進醫養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實施午餐工程、“放心班”工程,成為全省唯一連續3次獲得“安徽省教育強區”稱號縣區。“平安廬陽”建設成效顯著,廬陽真正成為居家生活的幸福樂園。

政府領導


合肥市廬陽區區長:趙慶一

行政區劃


1949年3月,合肥市改鎮建街取消保甲制,一區轄雙崗街、拱辰街、四彎街、新華街、北油坊街、縣橋北街、十字街、東嶽街、教弩街等9街;二區轄龍門街、縣橋街、鼓樓街、四牌樓街、中山街、太平街、東門街、南門街、柳樹亭街。
1949年9月,根據皖北行署關於區劃規定,全區改建為東門、小東門、西門、菜市、北門、縣橋、四牌樓等7個警政合一派出所;1950年5月,轄東門、南門、北門、西門等4個警政合一派出所。
1952年10月,東市區成立街道居民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在北門街、四彎街試建居民委員會。全區組建大東門、逍遙津、三牌樓、四牌樓、小書院、小南門、淮河路、安慶路、前進、城南、同春巷、宿州路、柳木巷、四彎、拱辰、北門、小崗、大崗、西村、寧國路等20個居委會。
1960年6月,南市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並接管部分農村,轄衛崗、淝河、曙光、三牌樓、徽州路、方橋、前進、高橋等8個分社。
1963年8月,中市區轄雙崗、逍遙津、三牌樓、縣橋、方橋5個街道。
1968年8月,中市區人民委員會改為中市區革命委員會,撤銷5個街道辦事處,改設鋼鐵新村、濉溪路、雙崗、北門、向陽、六安路、縣橋、安慶路、鼓樓、淮河路、東風、紅星、紅旗、青年路、前進、巢湖路等16個街道革委會。1969年12月,將16個街道革委會改為雙崗、向陽、東風、紅星、巢湖路、淮河路、阜陽路、前進8個街道革委會。1979年,中市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中市區人民政府,所轄8個街道革委會同時更名為街道辦事處。
1985年7月,合肥市區劃調整,中市區巢湖路、包河兩個街道劃歸西市區管轄,西市區光明、益民、安慶路、亳州路4個街道劃歸中市區管轄。中市區轄三牌樓、益民、光明、逍遙津、鼓樓、縣橋、壽春、安慶路、雙崗、亳州路等10個街道。
2002年3月,合肥市區劃調整,中市區更名為廬陽區,撤銷郊區,原郊區三十崗鄉杏花村鎮大楊鎮劃歸廬陽區管轄。廬陽區轄三十崗鄉、杏花村鎮、大楊鎮3個鄉鎮和三牌樓、益民、光明、逍遙津、鼓樓、縣橋、壽春、安慶路、雙崗、亳州路等10個街道。
2004年7月,撤銷杏花村鎮,成立杏花村街道;2005年5月,撤銷鼓樓街道和壽春街道,調整杏花村街道和雙崗街道轄區範圍,成立海棠街道和杏林街道。
至2005年年底,廬陽區轄三十崗鄉、大楊鎮和逍遙津、三牌樓、益民、光明、安慶路、縣橋、雙崗、亳州路、杏花村、杏林、海棠等1鄉、1鎮、11個街道及1個廬陽產業園,有8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4個村民委員會。區人民政府駐濉溪路287號。
2012年3月,廬陽區再次區劃調整:將三牌樓街道縣橋街道併入逍遙津街道。將安慶路街道光明街道益民街道合併,新設立三孝口街道;以路為界,調整雙崗、亳州路、杏林、海棠4個街道管轄範圍;重新劃分杏花村街道管轄範圍,增設四里河、林店2個街道;保持三十崗鄉和大楊鎮行政區劃不變。調整后,廬陽區轄1個鄉、1個鎮,9個街道,街道總數減少2個。

歷史沿革


廬陽區始建於1949年2月,當時稱合肥市第一區、第二區,是合肥市老城區,其文明歷史可追溯到西周時代。正因為廬陽區是合肥市中心區域,故廬陽區建置從屬於合肥市建置沿革,廬陽區為合肥市行政區劃組成部分。
合肥古為淮夷地,商代虎方,西周稱夷虎
春秋戰國時期,先屬楚,后屬吳、屬越,再后又屬楚。
西漢時先屬淮南王國九江郡,后淮南國廢,設九江郡,合肥仍屬之。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合肥改屬揚州九江郡。
東漢建武六年(30年),劉秀封功臣鑒譚為合肥侯,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歷4世,廢國為縣。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劉馥揚州刺史,單馬造合肥,為揚州治。
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合肥縣改屬淮南國;四年,改屬淮南郡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屬楚國齊王嘉平元年(249年),改屬淮南郡。吳、魏在合肥地區進行過多次爭奪戰,魏以合肥為重鎮兼揚州治。
西晉時屬淮南郡。
南朝宋置南豫州,於合肥縣地置汝陰縣,屬南豫州南汝陰郡,為郡治。梁武帝改屬汝陰郡,為南豫州治;復又置合州,屬合州汝陰郡,為州、郡治。北周宣帝時屬北周。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汝陰縣為合肥縣,改合州為廬州,屬廬州,為州治;大業初,改廬州為廬江郡,屬廬江郡,為郡治。
唐朝時改廬江郡為廬州,先後屬廬州、淮南道廬州、廬江郡。
後梁後唐時屬吳國廬州。後晉後漢時屬南唐廬州。後周時屬後周廬州。
北宋時先後屬淮南道廬州、淮南路廬州、淮南西路廬州,均為州治。
南宋時,廬州曾為金佔領,寄治巢縣,旋即收復,仍為州治。
元朝時,先後屬淮西道廬州路、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占廬州,改路為府,先屬江淮行省廬州府,后屬江浙行省廬州府,為府治。
明朝時先屬中書省直隸廬州府,后屬南京直隸廬州府,均為府治。
清初屬江南省廬州府。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屬安徽省廬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廬州府廢,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全省分為三道,屬安慶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區,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1940年),改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安徽省省會從立煌(今金寨)遷至合肥,省政府機關駐區境。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合肥市設區,第一區、第二區在今廬陽區境內。1951年11月在第一、第二兩區基礎上成立東市區。1960年6月,東市區更名為南市區,同時成立南市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1963年8月南市區更名為中市區,撤銷南市人民公社。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實行新區劃建制,中市區更名為廬陽區

城區榮譽


2010年

被省科協命名為安徽省科普示範城區
國家教育部表彰為“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
被省教育廳表彰為“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
被省委組織部、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省教育廳表彰為“2007、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強區”
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平安區”

2011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範區”
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2010年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先進縣區”
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平安縣區”

2012年

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地區”
被省委組織部、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省教育廳表彰為“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2011年度教育工作督導考 核 優秀等次”
省體育局彰為“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
國家民政部表彰為“第四批全國養老服務示範活動示範單位”
被省衛生廳表彰為“安徽省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
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彰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被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表彰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

2013年

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安徽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市、縣(市、區)”
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地區”
被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表彰為“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區”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第五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通過國家科技部“2013年全國縣(市、區)科技進步考核”
被省教育廳彰為“全省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區”
被國家教育部表彰為“第五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國家體育總局表彰為“2009-2012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被省衛生廳表彰為“全省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
被市政府表彰為“2013年度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
榮獲“2013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創新獎”

2014年

被省委組織部、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省教育廳表彰為“2011-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強縣”
被省體育局彰為“安徽省全民健身示範區”
被國家民政部表彰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國家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表彰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
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榮獲“ 2014年度合肥市造林綠化先進區一等獎”
被評為“第一批省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2015年

被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表彰為“全國第二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被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表彰為“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
教育部表彰為“全國區域性整體推進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示範區”
被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表彰為“第十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基層賽事優秀組織單位”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網表彰為“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獎特別獎”
獲省委省政府發展民營經濟考核第一名
被省政府辦公廳表彰為“2014年度全省政務服務系統最佳服務窗口”
被省科學技術協會表彰為“2016-2020年度安徽省科普示範區”

2016年

被教育部表彰為“第四批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
被民政部表彰為“第二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綜合示範地區”
被國家衛計委表彰為“2014-2016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表彰為“2016中國體育旅遊精品景區”
被中國科協辦公廳表彰為“2016年全國科普日特色活動優秀單位”
被人社部辦公廳表彰為“2016年《中國勞動保障報》新聞宣傳先進單位”
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優秀單位”

2017年

中國地震局表彰為“2017年度全國縣級防震減災工作綜合考核先進單位”
被教育部表彰為“第二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區)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示範區”
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首批農村社會治理試驗區”
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辦公室表彰為“第二批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市、區)”
被團中央學校部表彰為“中學共青團改革-團中央直接聯繫示範區”
被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表彰為“2016年全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被省衛計委表彰為“安徽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考評為“2016年度全省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城市考評區第二名”

2018年

被全國普法辦公室表彰為“第四屆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先進單位”
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表彰為“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市、區)”
國家民委表彰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被省質量工作領導小組表彰為“安徽省質量強縣(市、區)”
被省民生工程協調小組辦公室表彰為“2018年民生工程績效獎補單位”
被省國家安全廳表彰為“2018年度全省基層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辦公室考評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