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育振奮民族精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炎黃文化學術研究活動,促進湖北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1990年8月3日經中共湖北省委同意(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廳函[1990]44號),1990年10月24日省民政廳登記註冊([1990]鄂民社批字第1號)
由在漢中顧委委員韓寧夫、趙辛初、張才幹、嚴政和省顧委副主任李爾重、劉惠農,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川,省顧委常委陳扶生,武漢市顧委主任王傑,以及省、原武漢軍區老領導孔慶德、黎韋、劉志等同志發起,於1990年11月3日在武昌洪山禮堂召開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即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217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成立至今名稱為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了章程,選舉了理事、常務理事,產生了執行機構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選舉中顧委委員張才千、趙辛初和李爾重、劉惠農為名譽會長,孔慶德、黎韋等18人為顧問,中顧委委員韓寧夫為會長,石川、陳扶生、劉志、王傑、王重農、李春監為副會長,王峻峰為秘書長。之後,於1994年4月、1999年8月、2005年4月召開第二、三、四屆會員代表大會。1990年至1991年在全省社團清理整頓中經省民政廳登記取得社團主體資格,1999年5月經省民政廳登記取得社團法人資格。2001年5月被省人事廳、省民政廳評為“湖北省先進社團”,並榮獲“湖北省先進社團”獎牌。
業務主管單位和掛靠單位均為省文化廳。
成立時有個人會員127個。1996年底有單位會員13個,個人會員209個;2000年底有單位會員13個,個人會員215個;2005年底有單位會員7個,個人會員214個。
內設機構、分支機構
1990年底設立內設機構辦公室。1996年底設立內設機構5個,即辦公室、學術研究部、宣傳聯絡部、諮詢開發部、《炎黃》雜誌社;設立分支機構(專業委員會)5個,即“孔學”(后改為“儒學”)、“李自成”、“京劇票友”、“毛澤東詩詞研究”、“旅遊”等專業委員會。2000年底設立內設機構6個,即辦公室、學術研究部、組織策劃部、宣傳聯絡部、編輯出版部、《炎黃》雜誌社;設立分支機構(專業委員會)8個,即“儒學”、“李自成”、“京劇票友”、“毛澤東詩詞研究”、“旅遊”、“茶文化”、“作文”、“影視文化”等專業委員會。2005年底設立內設機構5個,即辦公室、學術研究委員會、組織策劃部、宣傳聯絡部、《炎黃》雜誌社;設立分支機構(專業委員會)10個,即“儒學”、“李自成”、“京劇票友”、“毛澤東詩詞研究”、“旅遊”、“茶文化”、“作文”、“影視文化”、“綠色文化”、“養生保健”等專業委員會。
1990年辦公室有專職工作人員2人,兼職人員1人;1996年辦公室有專職工作人員4人;2000年辦公室有專職工作人員4人;2005年辦公室有專職工作人員3人。
1、換屆會議
1994年4月5日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在武昌召開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41人。會議修改章程,產生理事141人;選舉關廣富、張才幹、李爾重、劉惠農為名譽會長;孔慶德、黎偉、黎智等12人為顧問;韓寧夫為會長,石川、王傑、王峻峰為常務副會長,王重農、陳扶生、劉志、丁鳳英(女)、李春鑒、石泉、張正明、馮天瑜、周祖元為副會長,王峻峰兼秘書長。韓寧夫1995年1月病故,1995年3月31日會長會議推選王重農為會長,增補張忠民為副會長;1998年6月6日增補丁鳳英為會長。
1999年8月2日在武昌召開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65人。會議修改章程,產生理事228人;選舉關廣富、李爾重、孔慶德為名譽會長,鄧墾、黎智、昌明等29人為顧問,王重農、丁鳳英(女)、石川為會長,王傑、王峻峰為常務副會長,陳扶生、劉志、李春鑒、石泉、張正明、馮天瑜、章開源、夏振坤、周祖元、張忠民、李玉秀、明照千、周年豐、陳春林、夏雨田、蔣昌忠為副會長,王峻峰兼秘書長。2000年12月增補胡清蘭為副會長。
2005年4月24日在武昌召開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44人,會議修改章程,產生理事221人(后增補2人,實為223人),常務理事56人(后增補3人,實為59人);選舉李爾重、孔慶德為名譽會長,馬國昌等25人為顧問,石川、丁鳳英(女)為會長,王傑、王峻峰、高順嶺為常務副會長,王為熊、馮天瑜、李泉、李玉秀、李厚義、劉玉堂、張正明、陳樂鑄、陳春林、羅福惠、周冶陶、胡久明、徐士傑、章開源、黃劍、蔣昌忠、譚徽在、蔡大康為副會長,王峻峰兼秘書長。2005年12月王峻峰辭去兼秘書長;增補王正強為理事、常務理事、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葉青為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兼副秘書長,田少國為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2、業務會議
(1)堅持每半月左右召開一次辦公會。會議由秘書長主持,有關副秘書長和部門負責人參加,主要交流工作情況,研究處理日常業務工作問題。建會以來共召開了310餘次辦公會議。
(2)堅持召開常務會議。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前《章程》規定未設常務理事會,而由會長主持,副會長、正副秘書長和各部門、各專業委員會負責人參加的常務會議行使常務理事會的職權,主要聽取彙報,檢查會員代表大會決議和章程執行情況,討論決定內設部門及專業委員會;任免副秘書長和各部門、各專業委員會的負責人;總結、安排年度工作,以及需要研究決定的其他重要工作事項。建會以來共開了31次常務會議,平均每年召開兩次。
研究會成立以來,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把握本會宗旨,聯繫湖北實際,主要從以下幾年方面開展業務活動:
1、堅持開展學術研究
1990年研究會成立至2005年底,16年來,共主辦和聯辦各類學術研討會18次,出席會議的有關領導、專家學者1500餘人次,發言或宣讀論文370餘人次;編輯出版論文集18本,收入論文850篇,539.3萬餘字,撰文作者1111人次,印刷34200冊。
(1)1992年5月26日至6月3日,我會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在武昌聯合舉辦《炎黃文化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就炎黃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關係、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促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等問題進行探討(5月26日在武昌開幕,27日至6月2日在隨州、神農架繼續開會,3日在神農架閉幕)。中顧委常委、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肖克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常務副會長馮征及我會會長韓寧夫,副會長石川、王傑等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重農代表省委、省政府到會祝賀。北京、福建、湖南、天津、湖北等省市著名學者戴逸、金中及、李侃、馮天瑜、張正明等80餘人參加研討會,20餘人在會上發言。與會代表還參加了隨州市“炎帝神農生辰祭典”活動。會後出版了《炎黃文化與現代文明》論文集,收入論文32篇,20萬字。
(2)1993年12月11日,我會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光明日報社在武漢東湖碧波賓館聯合舉辦《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就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毛澤東批判地繼承、改造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傳統文化的消極部分對毛澤東的若干影響等問題進行探討。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寶光、姜思毅、馮征,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李景瑞,我會會長韓寧夫,副會長石川、陳扶生、王傑、李春鑒、馮天瑜、石泉、張正明和河南、河北、廣東、福建、青海、貴州、天津等省、市炎黃文化研究會負責人,以及省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溫濟澤、廖蓋隆、李銳、李爾重、汪樹柏等,共120餘人出席了研討會。姜恩毅主持開幕式,並轉達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周谷城對大會的祝賀,宣讀了中顧委常委、執行會長肖克的書面發言;韓寧夫致開幕辭;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丁鳳英代表省委、省政府出席開幕式並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之卓,省政協副主席翦天聰出席開幕式。省委書記關廣富,副書記鍾書樵,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重農和省政協副主席張懷念、袁照巨等專程到會看望全體代表。李寶光主持閉幕式,馮征致閉幕詞。會議收到論文100餘篇, 30餘人在會上發言。會後,編輯出版了《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集,收入論文56篇,46萬餘字。光明日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台、長江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會議作了報導。
(3)1994年6月4日,我會與省土木建築學會、隨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在隨州市聯合舉辦了《炎黃文化與名城隨州建設學術研討會》。省內外專家學者5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20餘人在上會發言,就名城建設提出了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為會議題詞:“弘揚炎帝精神,建設名城隨州;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杜導正,我會副會長王傑、王峻峰、張正明等出席會議並講話。會後,編輯出版了《炎黃文化與名城隨州》論文集,收論文33篇,16萬餘字。肖克同志為本書題詞:“歷史名城,文化燦爛”,杜導正同志作序。
(4)1994年7月12日至14日,我會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宜昌市社科聯在宜昌市聯合舉辦了《中華嫘祖文化學術研討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馮征,我會常務副會長王峻峰,以及北京、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市代表和專家學者7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30餘人在會上發言。研討會圍繞嫘祖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等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馮征、王峻峰同志還講了話。會議收到論文、專著25篇(部)。會後,編輯出版了《中華民族之母――嫘祖》論文集,收入論文21篇,21萬餘字。
(5)1994年11月3日至5日,為了配合當前開展的反腐敗鬥爭,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我會與省紀委、省監察廳、省監察學會在武昌聯合舉辦《反腐倡廉學術研討會》,就當前反腐敗形勢、腐敗現象產生的基礎和條件、反腐倡廉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參加會議的有石泉、張正明、馮天瑜等著名專家學者、理論研究工作者和全省地、市、縣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幹部90餘人,提供論文60餘篇,其中30餘篇在會上宣讀。會長韓寧夫致開幕詞,副省長蘇曉雲到會並講話,中紀委委員、中科院紀檢組長汪文鳳參加了大會並宣講論文,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丁鳳英作了總結講話。聯辦單位的負責人李爾重、石川、劉志、王傑、陳扶生、李春鑒、王峻峰、郝國道、王宗儒、柳亞東等出席了會議。會後,編輯出版了《反腐倡廉論古今》論文集,收入論文52篇,32萬餘字。
(6)1995年12月12至14日,我會與省教委在武昌聯合舉辦了《炎黃文化與愛國主義學術研討會》,圍繞“炎黃文化與愛國主義”這一命題,從歷史學、哲學、文化學、社會學等不同方面進行探討。來自30所大專院校,省和武漢市社會科學院、以及有關單位的專家、學者60餘人參加了會議。研討會由常務副會長王峻峰主持,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會長王重農到會並講話,常務副會長石川作總結髮言;收到論文74篇,20餘人在會上宣讀論文。會後,編輯出版了《炎黃文化與愛國主義》論文集,收入論文47篇,28萬餘字。
(7)1996年12月27日,我會在武昌舉辦了《炎黃文化與道德建設學術研討會》。會議以炎黃文化與道德建設為主題,聯繫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新時期思想道德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以及加強道德建設的對策。研討會由常務副會長王峻峰主持;常務副會長石川、王傑,副會長劉志、李春鑒、馮天瑜、張正明出席會議,並講話,30餘人在會上發言。會議召開之前,收到學術論文50餘篇,經評審,從中選出了37篇、約24萬字,編輯出版了《炎黃文化與道德建設》論文集,會上舉行了論文集首發式。
(8)1997年10月15至17日,我會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省企業管理協會、省企業家協會在武漢聯合舉辦了《傳統道德與企業文化學術研討會》。研討會重點圍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對於加強社會主義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探討加強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省委常委、秘書長趙文源,我會名譽會長李爾重,副會長石川、王傑、李春鑒、王峻峰、馮天瑜,著名學者丁守和、潘承烈、趙德馨,以及武漢鋼鐵公司等企業代表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會議收到論文80餘篇,30多位代表作了大會發言。李力安同志代表主辦單位致開幕詞,趙文源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講話。會議期間,省委書記賈志傑、省長蔣祝平、省委副書記楊永良專程看望了與會代表。會後,編輯出版了《傳統道德與企業文化》論文集,收入論文58篇,32.5萬餘字。湖北日報、湖北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單位對會議作了報道。
(9)1999年1月25日,我會與《知音》、《愛情婚姻家庭》、武漢現代家政進修學院在武漢聯合舉辦了《修身齊家學術研討會》,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60餘人,20餘人在會上發言。研討會緊緊圍繞繼承和弘揚“修身齊家”這一精神遺產、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進行認真探討。同時,還舉行了《修身齊家古今談》論文集首發式。論文集收入專家學者論文54篇,近33萬字。
(10)2000年1月30日,我會與省地方人大工作研究會在省人大會議廳聯合舉辦了《民本思想與民主法制研討會》。研討會以弘揚民本――為人民服務思想,建設民主法制的理論和實踐為主線,開展學術研究,探討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有效途徑。研討會由我會常務副會長王傑主持,省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兩會顧問、會長及其部門負責人,著名專家學者及論文作者丁風英、石川、尤洪濤、謝直、曾重郎、穆常生、陸天虹、萬文周、石泉、張正明、王峻峰、陳春林、李玉秀、明照千、馬國昌、彭嵐、胡文昌等80餘人出席了會議,10餘人在會上發言。會後,編輯出版了《民本思想與民主法制》論文集,收入論文65篇,37萬餘字。
(11)2000年6月13日至15日,我會與省清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華中師範大學民間文化研究中心、宜昌市炎黃文化研究會、長陽民族文化研究會在長陽縣隔河岩聯合舉辦了《清江文化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就弘揚清江文化的優良傳統,促進社會主義的兩個文明建設進行了探討。省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文化工作者90餘人參加了會議,並提交論文69篇。研討會由我會常務副會長王峻峰主持、王傑致開幕詞,清江水電開發公司總經理柳太康、長陽縣委書記譚徽在等20餘人在會上發言、宣讀論文,華師大民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守華教授作總結講話。會後,編輯出版了《清江文化與現代文明》論文集,收入論文63篇,30餘萬字。
(12)2001年6月6日,我會與省政府法制研究會、省監察學會在湖北飯店聯合舉辦了《從源頭治理腐敗學術研討會》。研討會探討當前腐敗現象產生的根源及嚴重性、危害性,論證從源頭治理腐敗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省老領導孔慶德、李爾重、石川、張學奇,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王宗儒,各學會、研究會會長、部門負責人,以及著名專家學者、論文作者共7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80餘篇, 10餘人在會上發言、宣讀論文。會後,編輯出版了《源頭治理腐敗》論文集,收入論文66篇,39萬餘字。
(13)2001年12月7日,我會在武昌東湖碧波賓館召開了《荊楚文化與新世紀學術研討會》。會長及各部門負責人、著名專家學者石川、王傑、王峻峰、李玉秀、胡清蘭、徐士傑、唐明邦、劉守華等70餘人出席會議。會議收到論文65篇。常務副會長王傑主持開幕,副秘書長、學術研究部部長徐士傑主持大會發言,20餘名專家學者在會上發言。研討會上,王傑同志就我會開展學術研究活動與工作方向問題作了講話。會後,編輯出版了《荊楚文化與21世紀湖北》論文集,收入論文60篇,36萬餘字。
(14)2002年6月18至20日,我會與省文史研究館、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神農架林區政府在林區木魚鎮聯合舉辦了《炎帝神農與民族精神學術研討會》。省政協常務副主席王重農,省委老領導和聯辦單位的領導石川、王傑、王峻峰、李玉秀、胡久明、塗楚東、李征、謝繼倫、譚徽在、朱詩章,以及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實際工作者、書畫家、港台嘉賓共133人參加了研討會。王重農同志作了題為《民族精神,興國之魂》的講話。研究會收到論文100餘篇,19位專家學者在大會上發言;重點就炎帝神農的偉大功德及其精神的偉大內涵、弘揚炎帝農精神、推進雙文明建設、開發建設神農架林區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闡述。會議期間,王重農同志接見了港台嘉賓,歡迎他們參與神農架林區建設。會後,編輯出版了《炎帝神農與民族精神》論文集,收入論文53篇,28萬餘字。
(15)2003年10月15日,為紀念茶聖陸羽誕辰1270周年,開展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我會與省台辦、天門市政府在武昌洪山賓館聯合舉辦了《海峽兩岸陸羽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由省台辦主任、我會副會長陳春林主持;副省長韓忠學,我會會長王重農,台灣天仁、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分别致詞講話;我會顧問、茶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穆常生,我會常務副會長王峻峰,省台辦副主任陳慧文以及來自海峽兩岸的茶業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共10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其中台灣代表50餘人。研討會收到論文60篇,17位代表在會上發言;會上還展示了20多幅以茶文化為內容的書法作品,茶道表演隊演出了具有荊風楚韻的《鄉村茶肆》。會後,與會部分代表和台灣來賓赴天門市參加省政府舉辦的《紀念陸羽誕辰1270周年暨首屆湖北國際茶文化節》;編輯出版了《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論文集,收入論文56篇,29萬餘字。
(16)2003年10月28日至29日,我會與省文化廳、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省國家安全廳培訓中心聯合舉辦了《三峽文化與三峽開發學術研討會》。會議由常務副會長王俊峰主持,省政協常務副主席、我會會長丁風英致開幕詞,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老會長李寶光、常務副會長魯諄和史前文化研究會會長徐自強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我會會長石川,常務副會長王傑,副會長李玉秀、馮天瑜以及專家學者共7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76篇, 24位專家學者在會上發言。王傑同志作總結講話。會後,部分專家學者參觀考察了三峽工程和新三峽景點;編輯出版了《三峽文化與三峽開發》論文集,收入論文44篇,24.9萬字。
(17)2004年10月15日,我會與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在武漢奇石館,聯合舉辦了《奇石文化與中華文化研討會暨“奇石風流”論文集首發式》。我會會長王重農為《奇石風流》論文集作序,常務副會長王峻峰主持了會議,會長石川致開幕詞,常務副會長王傑作總結髮言。此次研討會以奇石文化和中華文化為題進行探討,在湖北和武漢均是首次。為了開好此次研討會,2003年11月16日我會邀請84位專家、學者參觀了武漢奇石館,王傑同志專門介紹了有關奇石的知識和建館過程,要求大家寫奇石文化論文,為召開研討會作準備。省內外60餘名學者參加了研討會,10餘位學者在會上發言。首發的《奇石風流》是一本以弘揚炎黃文化、繁榮奇石文化為主題,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的奇石文化專著,收入論文78篇,30萬字。
(18)2005年9月15日至16日,我會與武漢市黃陂區委、區政府在黃陂區聯合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我會常務副會長高順齡主持,會長石川致開幕詞,武漢市黃陂區區長袁堃致歡迎詞。我會和黃陂區的領導,以及省、武漢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武漢地區部分院校的專家學者12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20餘位專家學者在會上發言。研討會緊緊圍繞“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從構建和諧社會命題提出的時代背景、和諧社會的廣義與狹義的概念、傳統的和諧社會與現代的和諧社會的異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等方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形成了不少有價值的學術觀點。省、市新聞單位受邀參加了會議,並對此次會議作了專門報道。研討會召開前還編輯出版了《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論文集,這是我省第一部有關這一選題的專著。全書收入論文78篇,40餘萬字。
除此之外,各分支機構(專業委員會)主辦和聯辦各類學術研討會共16次,著名專家學者980餘人參加了會議。
2、採用四種形式進行內外文化交流
(1)邀請海內外學者參加學術研討會。在研究會舉辦的18次學述研討會中,有9次邀請了外省或港、澳、台地區的專家學者300餘人出席會議,宣讀論文,有的論文還被收錄論文集;每次學術研討會出版的論文集均無償發給作者,贈送給省內外有關單位(圖書館、檔案館等)進行交流。另外,各專業委員會舉辦的16次研討會中,有3次邀請了外省、港台地區和韓國的專家學者40餘人次參加,進行學術交流。旅遊專業委員會還12次接待了港、澳、台地區和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的專家學者,增進了解,加強文化交流。
(2)參與組織舉辦《炎帝神農誕辰祭典》活動。相傳炎帝神農生於隨州市厲山,農曆4月26日是其誕辰,當地歷來就有祭祀始祖炎帝神農的習俗。研究會成立后,每年這一天,都參與隨州市協辦和聯辦“紀念炎帝神農誕辰”的活動。其中,1991年6月8日、1992年5月28日、1993年6月8日、1994年6月5日、1996年6月11日、1997年5月31日、1999年6月9日、2001年5月18日與隨州市聯辦“炎帝神農誕辰祭典”和“中國湖北烈山炎帝神農文化節”大型活動8次,每次都有當地群眾和海內外炎黃子孫數千人,甚至上萬人參加。這8次大型紀念活動共邀請港澳台地區和菲律賓、日本等國的著名專家學者、友好人士及烈山宗親代表團1900餘人參加。國家前主席李先念,中共中央原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全國人大原副委員會程思遠,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周谷城,中共中央原顧委常委、共和國上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肖克,以及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等分別為隨州炎帝神農故里紀念活動提詞;肖克同志和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錢偉長分別於1992年、1993年赴隨州市參加炎帝神農誕辰紀念活動。
(3)組織書畫展覽,擴大友好交往。1993年以來,研究會遵循辦會宗旨,圍繞重大紀念日、重要事件,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60周年,紅軍長征70周年,毛澤東誕辰100周年、110周年和周恩來、鄧小平等誕辰100周年,以及“紀念炎帝神農生辰”等,主辦或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台灣澹寧書學會等單位聯辦書畫展覽11次,每次參展作品少則100餘件,多則300餘件,參加者達數千人;此外,還向省內外徵集書畫作品近200件贈送“炎帝神農紀念館”及“功德殿碑廊”,擴大了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友好交往和藝術文化交流。
(4)舉辦京劇演唱會,廣交四海朋友。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京劇票友聯誼會(專業委員會)從1999年成立起,堅持每年主辦和聯辦京劇票友演唱會,或票友節。至今,共舉辦演唱會、票友節12次,每次邀請省內外京劇名家名票50餘人(有時200餘人)參加演唱,有近千人觀看錶演;多次被省新聞媒體實況錄播報導。演唱會使省內外票友相聚,廣交了朋友,切磋了技藝,促進了文化交流。
京劇票友專業委會員還受省文化廳委託,四次組織全省京劇票友選拔賽,共評選50餘名選手,參加“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全國京劇戲迷票友電視大獎賽”。其中:1996年11月參加《第三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我省選手吳傑、王才林獲金獎和劉賢華獲銀獎;1998年10月參加《第四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武漢市選手冷永和、賈興元獲“中國京劇十佳票友”稱號,鄂州市選手吳清安獲“中國京劇優秀票友”稱號,宜昌市付偉新等九名選手獲“中國京劇票友獎”,湖北炎黃京劇票友聯誼會周賢貴、王祖清、董鐵良等獲“優秀組織工作獎”;2003年9月參加《第二屆全國京劇戲迷票友電視大賽》,我省選手路之玉、方倩獲金獎和蔡治平獲銀獎;2004年10月,參加《第七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我省選手劉易紅、蔡治平獲“中國京劇十佳票友”稱號和黃經耀、陳桂菊獲“中國京劇優秀票友”稱號,湖北炎黃京劇票友聯誼會獲“優秀組織工作獎”。2005年省京劇票友聯誼會榮獲國家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頒發的《全國先進票友社團》稱號。
4、參與組織、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開發建設
(1)推動隨州厲山炎帝神農故里的建設。1991年1月、1991年4月和1994年6月共組織了三次,由研究會負責人帶隊赴隨州厲山炎帝神農故里,了解有關炎帝傳說,勘察炎帝歷史遺跡,與省建設廳、省城市建設規劃院、省文管會研究提出《炎帝同故里建設規劃綱要》;與市政府領導商討加快開發利用人文資源問題。1992年4月,會長韓寧夫、副會長石川還就辦好“神農節”,加快炎帝故里建設等問題給省委書記關廣富、省長郭樹言寫信提出建議。關廣富同志批示“完全贊同寧夫、石川同志意見,炎帝問題是我省可以開發的一大文化資源,無論對改革開放經濟爭上新台階,還是祖國統一大業,都是十分有益的。”他還提出“可以把動作搞大一點,需要支持的資金要關注一下。”副省長李大強,省委宣傳部部長王重農也作了批示。
(2)督促省博物館的擴建。1991年3月19日會長韓寧夫率副會長石川、王重農等20餘人赴省博物館擴建工程施工現場,實地考察,並聽取了有關負責同志的彙報;4月13日,會長韓寧夫同志就省博物館擴建問題致信省委書記關廣富、省長郭樹言、副書記錢運錄,建議將省博物館擴建工程作為重點列入“八五”計劃,保證於“八五”期間建成。4月23日關廣富同志批示:“贊成寧夫同志意見,這是一個重要項目,請大強同志協商落實”。1999年6月28日名譽會長李爾重、會長石川向省委建議《加快省博物館珍寶館的建設》。關廣富同志批示:“贊成湖北建珍寶館,否則那麼多文物霉亂怎麼辦?”
(3)關注東湖楚文化遊覽區的建設和開發。1991年3月19日,會長韓寧夫,副會長石川、王重農、王傑等20餘人視察東湖楚文化遊覽區的施工現場,聽取了武漢市有關部門的彙報。寧夫同志強調楚文化遊覽區建設要和楚文化研究結合起來,和娛樂經營結合起來,做到“以園養園”。事後,武漢市有關部門認真督辦落實,促進了楚文化遊覽區的建設和開發利用。
(4)對李自成1645年6月1日殉難通山,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李自成專業委員會收集了大量的史料,進行了有力的論證,並編輯出版了專著《李自成在湖北通山抗清殉難史實論證集》,得到國家社會科學院李自成歸宿論證組的肯定。
5、組織專項課題研究
(1)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頒發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1994年10月下旬,研究會召開常務會議,傳達、學習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結合炎黃文化研究實際,制定了《關於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意見》,並將此《意見》印發給全體會員學習落實;12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簡訊》第10期全文刊發了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意見》,並要求各省、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學習借鑒。1995年9月、10月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與省委講師團、湖北電視台聯合主辦《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電視講座,組織著名學者榮開明、馮天瑜、張正明、夏振坤、吳量愷先後分15次在湖北電視台播講,收到較好效果。2001年我會編寫了《公民道德五字經》,印發有關市、縣。
(2)組織炎黃文化課題研究。一是1993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持編撰《中華文化通志》,經過招標揭曉,湖北省中標撰寫五卷,即華師大教授熊鐵基:《歷代文化沿革典·秦漢文化志》、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正明、副研究員劉玉堂:《地域文化典·荊楚文化志》、中南民族學院副教授劉美崧:《民族文化典·侗黎語諸族文化志》、湖北大學副教授葛金芳:《制度文化典·土地與賦役制度志》、武漢大學副教授郭齊勇:《學術典·諸子學志》。二是被列為炎黃文化研究選題的《楚國歷史文化辭典》,於1996年12月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辭典》系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石泉主編,收辭目6000餘條,144萬字,全面系統地介紹楚國的歷史、文化,在國內外尚屬創舉。三是常務副會長王峻峰,歷時8年收集了歷年出土的包括戰國、秦漢、隨唐、宋元、明清的簡帛、碑刻和民國,現代的碑刻等,以及歷代湖北籍和客居湖北書法家的遺墨千餘件,從中選出700多件,於2002年11月主編出版了《湖北歷代書法作品選粹》上下兩卷,精裝匝套,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