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壩
湖北宜昌市西陵區的小島
西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是長江中心的一個小島。長約3500米,寬約900米。
西壩衛星圖
長江自西向東衝出南津關后,就結束了雄奇險峻的三峽之旅。“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長途奔襲、疲憊不堪的長江也該舒展一下身子了。水緩沙積,於是,在南津關下游三公里處,長出兩個並列的江心沙洲:大者居宜昌古城之西,曰西壩;小者居西壩首部偏西北,曰葛洲壩。兩壩比肩而立,難解難分。
戰爭與和平
宜昌周邊獨特的山川形勢決定了西壩與葛洲壩相依相伴的穩定格局,以致千年不變。在三峽出口南津關以下的長江千百洲灘中,西壩與葛洲壩似乎是最穩定的。在張修桂所著《中國歷史地貌與古地圖研究》中,作者稱:根據史書記載和實地考察,葛洲壩分汊河道在史前即已形成,在歷史時期內屬穩定型分汊河道。照此看來,西壩與葛洲壩的位置和形態,幾乎是萬年不變了。
宜昌古稱夷陵、彝陵,向為軍事重鎮,時有戰事發生。“三國歸晉”前夕,吳國西陵督步騭在西壩築城,“城周五里”。步騭之子步闡在葛洲壩上築城。吳鳳凰元年(公元272年)步闡子承父業,繼任西陵督。步闡一旦走馬上任,就作出驚人之舉。他見吳國大勢已去,於是據城叛吳降晉,投奔司馬炎。步闡后被吳國名將陸遜之子陸抗擊敗所殺,西陵峽口的這場兵變終於平定。這事,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上有記載,在《三國演義》的最後一回有交代。有趣的是,葛洲壩上的步闡故城和西壩上的步騭故城已分別於1958年和1968年被發現,為“步闡兵變”作了個歷史註腳。同時發現的還有戰國、西漢的不少墓葬。看來,西壩還是個文化之洲。
戰爭不會長久,西壩的歷史色彩更多的是和平。明朝萬曆年間,公安派的重要成員之一、久居夷陵的進士雷思霈作《西洲雜詠》,歌詠西壩風情:“面面皆江水,層層是峽山。人煙叢樹里,麥浪古城灣”。“漁婦盪尾槳,漁翁撒細網。網得鯉魚見,賣與客船上”。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清朝雍正十三年,改彝陵縣為東湖縣。其後的《東湖縣誌》上有描繪西壩的圖畫。從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低丘石坎、田疇房舍、廟宇祠堂、高樹低草、輕舟白帆。明清的詩與畫給我們留下的記憶是寧靜、平和、優美的山光水色和勤勞、質樸的民風民情。
災難與期盼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我有幸參加了葛洲壩工程航運配套設施建設。走進西壩尾端,問及該處“廟嘴”地名的來歷,皆言不知。八十年代初期,一座高峻挺拔的“航運綜合樓”在廟嘴拔地而起,航運界稱“廟嘴綜合樓”。這樓成了船舶進出葛洲壩船閘的標誌性建築和指揮系統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廟嘴”來歷,我仍然不得而知。後來,從書上得知“廟嘴”來歷,才頓然醒悟。同時,這醒悟中還有幾分心酸。
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嘉陵江及長江幹流重慶至宜昌之間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農曆六月,洪峰流量最大時,重慶寸灘為100000秒立方米,萬縣為114800秒立方米,宜昌為105000秒立方米,枝城為110000秒立方米。據考證,1870年宜昌長江洪峰流量,是自1153年有碑刻記載以來大洪峰的首位。根據水文計算,這年宜昌洪峰流量的概率,在千年一遇至萬年一遇之間。上述數據,對於水利工作者來說,是清晰的、明確的,甚至是令人震驚的,他們已經感受到長江之水的排山倒海之勢。但對於普通讀者,還不是很具體。好在中國人有修志的優良傳統,看看沿江的府志、縣誌上怎麼說的。《涪州志》載:“夏六月十六至二十日,江盛漲入城,江岸南北漂沒民居無數,此數百年未見之災也。”《豐都縣誌》載:“六月大水,全城淹沒無存。”《忠縣誌》載:“六月大水,浸入州城南門內,沿江州民房,漂沒殆盡。”《萬縣誌》載:“縣地陸沉,道路斷絕,舟船阻礙不進。房屋、廟宇、木樹、禾苗、人畜雜沓蔽江下。”《雲陽縣誌》載:“江水大泛冒城,瀕江數千里奇災,近古所罕見。”《奉節縣誌》載:“夏六月,洪水泛漲,漫城而過,遂將自西而東臨江一帶城牆,全行淹沒、沖塌。”《荊州府志》載:“公安、枝江大水異常,大水城堞盡壞。”
當萬千饑饉的災民面對滔滔洪水淚水流盡時,他們是多麼盼望救星啊!。救星在哪裡?大清朝廷正在為“天津教案”而心煩,實在沒有心思救什麼災。地方官員對“抗洪救災”實在沒有太大的本事。水退之後,宜昌知府方大湜和東湖知縣吳耀斗各掏腰包500串錢,購米散賑,並做饅頭數萬,賑濟災民。在當時,這也算是最大的德政和良心了。
在中國,但凡洪水肆虐之地,多有禹跡。大禹能治水,能治全中國的水。大禹是人,是神話里的人。禹跡多也就不奇怪了。在我的故鄉武漢,長江之濱,龜山之首,就有禹功磯、禹王廟、禹碑。前幾年,在禹功磯附近,建了個氣勢恢宏、工藝精湛、內涵豐富的大禹文化園,可見大禹文化在中國影響之深、影響之廣。不僅如此,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乾脆把中國稱為“禹域”,意謂“大禹的國度”。不信?我手中就有一書,名曰《日人禹域旅遊詩注》。長江三峽自然少不了禹跡。三峽禹跡最大者為黃陵廟。
黃陵廟是一座以紀念大禹開江治水的禹王殿為主體建築的古代建築群,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上距宜昌長江上游39公里。黃陵廟山門門額上有“老黃陵廟”四字。廟名之前加“老”字,我不明其意,問過守廟人,守廟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禹王殿很大,大殿正中立有禹王神像。大殿金柱柱礎上刻有“永遠萬世”四字,出自明朝萬曆年間。大殿正面下檐匾額刻有“玄功萬古”四字,為明朝惠王朱常潤所書。上檐匾額刻有“砥定江瀾”四字,為清朝乾隆年間公主愛新覺羅?琪格所書。這些珍貴匾書,是世代唱給大禹的頌歌。
1870年夏季,大禹到哪裡去了?黎民百姓在等著他治水呢!等著他“砥定江瀾”呢!
大禹自身難保,他正在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劫難和羞辱。當時,特大洪水逼近黃陵廟,沖毀大廟山門,衝進禹王殿,淹了殿內三十六根楠木立柱,殿內水深6米有餘。當時,“玄功萬古”匾已經淹沒,濁浪拍擊著“砥定江瀾”匾。大約因為這匾的緣故,江瀾總算“砥定”了。禹王神像低於大殿匾額,又是木質的,當然是蕩然無存了。它伴隨著浮屍、死畜向下游漂去。水退了,人們在宜昌西壩尾端發現了可憐的禹王神像。宜昌人念禹王之功德,哀神像之不幸,遂將禹王神像撈起。為了供奉禹王神像,就在神像“登陸”之地--西壩尾端建了一座新廟,定名“黃陵廟”。
從此,宜昌府有了兩座黃陵廟:一座在三斗坪,損毀嚴重;一座在西壩,修飾一新。兩廟同一名的局面,維持了11年。
1886年,宜昌鎮總兵羅縉紳帶頭捐銀600兩,共集資白銀3700餘兩,耗時5年,維修了遭洪災損失嚴重的禹王廟,重建了黃陵廟山門及其他建築。1891年,黃陵廟大修工程竣工。羅縉紳在大廟山門門額上親題四字“老黃陵廟”,既能有別西壩的黃陵廟,又能以示正宗。後來,西壩黃陵廟倒了,只留下“廟嘴”之名。
1985年,時任長江航道局局長的沈柏生途經“老黃陵廟”,在禹王殿看到維修工人正在楠木立柱上刷漆,看到尚未刷漆的楠木立柱上洪災水痕清晰可辯,建議他們保留一、兩根不刷漆,留住洪痕,以示後人。後來,有兩根立柱果真沒有刷漆,洪痕清晰的立柱上掛著牌子,上書:“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這裡,成了一處重要的水文文物,成了長江水文化的一個景點。
10年前,我在《宜昌?夷陵?歐陽修》一書中,看到了來自《東湖縣誌》的圖畫,西壩之尾的“黃陵廟”圖文俱在,不容置辯。我對“廟嘴”和“老黃陵廟”的疑惑,終於冰釋。
大禹的神像是不能治水的。但是,大禹的精神和智慧是能治水的。人們期盼著,治理長江的“新大禹時代”早點到來。
繁榮與輝煌
西壩的街道
葛洲壩工程是中華民族大規模治理長江的第一個大型工程。請記住:葛洲壩工程開工的1970年,距離長江遭受特大洪災的1870年,正好一百年。
葛洲壩基礎大廈
西壩出名人,名人有三類:水利專家、政壇明星和航運精英,而且,他們都與治水有關。先說水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水利水電工程專家,中國大壩委員會主席,原三峽總公司總經理,1993年至2003年領導三峽總公司建設三峽工程,完成了三峽工程的蓄水、通航、發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原三峽總公司總工程師,是三峽工程的技術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原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設計負責人。三位院士的事迹很多,報章介紹得也多,不多說了,只說鄭守仁院士一件事。1968年,鄭守仁的女兒出生在烏江渡工地。因為夫妻倆工作太忙,女兒生下后就被送到蘇州外婆家。1984年,女兒高考完,趁著暑假,興沖沖從蘇州來到葛洲壩工地,想親眼看看父親設計的工程。這是父女倆十六年中第二次見面。可是,因為工作太忙,直到女兒離開宜昌,作父親的還是沒有陪女兒看看葛洲壩工程。女兒帶著遺憾離開了工地,含著委屈的眼淚留下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話:“爸爸愛工程勝過愛女兒。”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鄭院士治江十六年只見女兒兩次面。鄭院士“一心治江”的精神我看超過了大禹。再說政壇明星。1968年,羅清泉從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畢業,到宜昌船廠工作,從計劃員干起,到科長、廠長,在西壩工作了15年。後來當了宜昌市市長、武漢市市長、湖北省省長。有趣的是,現在他除了主持湖北政務外,還兼任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指揮長。男兒半生在長江,到老有緣治洪水。大禹神像落難的西壩,出了一位長江防汛的總指揮,歷史在西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這玩笑,讓人開心。三說航運精英。這是一個精英群體,他們先後在西壩工作和生活,又走上新的崗位,但乾的始終是航運。從這裡走出了原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現黨委書記黃強,原長江海事局局長鬍體淦,長江航道局局長唐冠軍,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局長李維太。他們和他們的前任和繼任,帶領長江航運人,劈波斬浪,一往無前,創造偉業,創造輝煌。2004年,交通部部長張春賢宣布,長江已經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運輸最繁忙的河流。這是讓長江人自豪的事,讓中國人自豪的事。
防洪、發電、航運,都是治江。治江的人,當然不止上面幾位,他們只是千萬治江人的傑出代表。
宜昌西壩,一個過去幾乎不為人知的小小沙洲,在時間的長河中竟沉澱著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揭開塵封的歷史,我們彷彿看到那裡戰亂年代的刀光劍影,彷彿聽到那裡洪災肆虐的呻吟與悲鳴,強烈意識到苦難百姓的嚮往與期盼。歷史的車輪終於駛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塊小小的沙洲迅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壩在這裡崛地而起,高樓在這裡依山而立,電廠在這裡播灑光明,巨輪在這裡唱響繁榮。我站在葛洲壩上,看著西壩,思緒萬千。如果大禹有靈,定會無限感慨。只有新時代的中國人民,才能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在這裡創造奇迹,續寫輝煌。
(作者:姚育勝單位:長江航務管理局)
西壩島詳細規劃地圖
圍繞宜昌市總體規劃,西陵區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電旅遊名城建設,同樣也加快了西壩建設的步伐。按照“總部經濟帶動、現代服務業主導、都市工業推動”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是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堅持“發展商務樓宇、引進企業總部、推進產業聚集”的總體思路,出台了鼓勵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具體實施辦法,推動商務樓宇開發和經營,擴大商務樓宇規模,加強聯繫協調,改善綜合環境,加大宣傳推介,培植稅收“千萬元樓”、“五千萬元樓”、“億元樓”。積極開展“總部經濟”認定工作,西壩轄區長航宜昌船廠、湖北民康製藥、宜昌達門船舶有限公司已經被區政府認定為第一批總部企業。二是建設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加快制訂了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推動現代服務業與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都市工業、特色農業和城市建設的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務業板塊和產業集群。加強對特色商業街、專業市場群的研究,培養和扶持推動商業“扎堆”。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使西陵成為輻射渝東鄂西的商貿物流基地。要提升旅遊服務業,推動平湖半島、西壩島開發和“三峽老街”、城郊生態遊憩區等特色旅遊片區建設,提升旅遊服務功能和內涵,打造都市休閑服務品牌。三是不斷壯大都市工業。實施優強骨幹企業倍增工程,扶持裝備製造業做大做強。西壩現擁有長航宜昌船廠、達門船舶有限公司、禾友化工、三峽製藥有限公司、湖北民康葯業、宜昌航道船舶修造廠等多家實力企業。在培育扶持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中,將進一步認真落實市、區支持城區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市、區、街聯動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有效地推動都市工業項目建設。
2013—2020年,西壩將建成集休閑娛樂、文化演出、觀光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濱水遊憩區和城市記憶公園,(即宜昌市地標公園)。
2010—2011年,西壩將統一改造沿江魚庄建築外觀,增加三峽魚文化景觀內涵,提升魚街餐飲質量和服務水平。
2015—2020年,將結合西壩國際文化休閑島綜合開發,按照五星級標準建造主題文化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