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朴

張之朴

張之朴(1895-1945), 河南省偃師市牙庄村人,又名張豫坤,中原抗日英雄,河南義勇軍司令員。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20年,摧垮北洋軍閥政權,為推翻中華民國段祺瑞的軍閥政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鋒”。1926年,因張之朴策應北伐有功,汪澤楷在向黨中央的報告中,稱讚張之朴是“北方的葉挺”。1945年,張之朴被中共河南區黨委稱讚為“河南抗日武裝傑出的領導人”。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1895年,張之朴生於河南省偃師市牙庄村的一個農民家裡。幼年家貧,無力求學,張之朴拜鄰人為師,勞作之餘苦讀四書五經。
1910年,心繫民族危亡的張之朴先後來到洛陽中學等學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研讀西方歷史、哲學。

投身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民族、民權、民生”的思想在張之朴心中根深蒂固,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棄筆從戎,走上了革命道路。袁世凱復辟帝制后,張之朴只身前往陝西,和當地革命部隊一起進行反袁鬥爭,在戰火與硝煙中,不斷磨鍊自己的意志。
1913年,父母先後病故,張之朴輟學回家從事農業勞作。飽受苦難的張之朴心裡明白,只有革命,只有尋求真理,才能改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
1914年,懷著一腔熱血,張之朴隻身奔赴陝西,加入于右任領導的靖國軍,走上了革命道路。

策應北伐

1917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諸省軍閥發起護法運動,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
同年,張之朴加入于右任領導的靖國軍,和胡景翼張鈁暴質夫、樊鍾秀等革命黨人一起,聯合雲、貴、川、鄂、綏等地的起義軍,投入護法運動。擔任靖國軍聯軍軍法處處長的張之朴和樊鍾秀率領部隊渡過渭河,伏擊鎮守西安的陝西省督軍陳樹藩部。翌年,張之朴又率部重創盤踞在洛陽皖系軍閥徐樹錚部。
張之朴
張之朴
1924年,張之朴與胡景翼在河南建立革命策源地,任警備司令。在此期間,張之朴接觸到共產黨人思想和馬列主義哲學思想。
1925年,經汪澤楷介紹,張之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曾任中共豫西軍委書記、河南省軍委書記。
1926年,北伐軍進攻武昌,久攻不克。據段曉傑介紹,當時固守武昌的敵軍北有吳佩孚的10萬大軍馳援,張學良部署20萬人在沁陽、鄭州一線策應,孫傳芳東南五省聯軍西進遏制北伐軍。
危難之際,身處河南的張之朴命樊仲秀率部星夜兼程趕往武勝關(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區南35公里),截斷吳佩孚的後路,迫使他北撤;任應岐的豫南五縣駐軍在漯河大戰皖系軍閥田維勤部,同時發動民眾側擊鄭州、沁陽一線的張學良部隊,北洋軍閥腹背受敵,被迫北撤。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張之朴被譽為“北方的葉挺”。

主張建軍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企圖破壞國共合作,製造“中山艦事件”。由於長期受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黨內到處瀰漫著“北伐勝利,即革命勝利”、“國民黨成功,即共產黨成功”的錯誤論調。
張之朴建議陳獨秀,“要挽救危局,必須建軍”。然而,陳獨秀不但不接受張之朴的建議,反而斥責張之朴“崇尚武力,思想錯誤”。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武漢等地,發動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慘遭殺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
為躲避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通緝,張之朴和妻子谷效顏逃離武漢,幾經輾轉回到河南老家,開展革命活動。在禹縣中學校長余士清家中躲避期間,張之朴和地下黨員王如冰、李子純樊百全、吉鴻昌等人為營救密縣黨組織領導人張書印多方活動,使張書印倖免於難。
1934年,張之朴、谷效顏夫婦來到嵩山北麓的鞏縣(今鞏義市聖水村,以開採煤礦為掩護,暗地發動礦工,組織革命武裝。
1936年春,活動暴露,國民黨派兵查封了煤礦,驅趕了礦工,張之朴、谷效顏夫婦聞訊離開才免遭不測。

組軍抗日

七七事變爆發后,張之朴來到北平找到黨組織,被“全國抗日救國會”推選為常務委員。返回河南后,張之朴組織抗日武裝,誓死捍衛領土完整。然而,此舉引得國民黨當局十分恐慌,他們以“擾亂治安”為由,悍然取締。
隨後,張之朴率領軍事骨幹北渡黃河,深入豫北,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面對日寇和國民黨頑固勢力的兩面夾擊,張之朴移師豫西,並與八路軍駐洛辦事處取得聯繫,設立聯絡點,掩護過往八路軍幹部和抗日進步人士。
1942年,由於叛徒出賣,張之朴被捕入獄,后經組織營救,張之朴轉移至南陽地區,繼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44年4月,日軍發動河南戰役,人民群眾陷入浩劫。民族危亡之際,張之朴接受黨的指示,在偃師登封、鞏縣三地交界處的山區開展活動,組建嵩山抗日義勇軍(后更名為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親任司令員,高舉民族解放旗幟,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張之朴領導的義勇軍配合王樹聲、戴季英、劉子久領導的中共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開展軍事行動,對日奮勇作戰。後來,皮定鈞、徐子榮領導的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來到偃師,義勇軍歸屬皮徐支隊領導,先後參與了回郭鎮、口孜、佛光峪、緱氏等重大戰鬥。中共河南區黨委稱讚張之朴是河南抗日武裝傑出的領導人。

壯烈犧牲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正當抗日軍民歡慶勝利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又點起內戰的烽火,蔣介石命令軍隊迅速東進,向豫西根據地發起進攻。
在這嚴峻的時刻,河南八路軍奉命南下桐柏山。河南區黨委研究決定,張之朴領導的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留下來堅持鬥爭。儘管當時的革命形勢異常艱險,張之朴仍拍著胸脯說:“堅決服從組織決定!”
張之朴把部隊帶到鞏縣嵩山附近,依託險峻的山勢,擊退了國民黨地方保安隊的一次次進攻。
1945年10月4日,因叛徒告密,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部被敵人包圍,張之朴在突圍過程中不幸捕。
1945年10月5日,張之朴被敵人在鞏縣瓦公川姜背棗嶺殺害,時年50歲。

人物軼事


指揮北伐

1914年,張之朴遠赴陝西,投入反對北洋軍閥袁世凱賣國獨裁統治的革命鬥爭。1917年,他加入孫中山支持的革命黨人創立的由河南、陝西各路起義軍組建的靖國軍,和于右任、胡景翼、張鈁、暴質夫、樊鍾秀、郭堅等靖國軍領導人結為“知己好友”。他們聯合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綏遠各路起義軍組成靖國軍聯軍,張之朴擔任負有重要整軍使命的聯軍軍法處處長,投入反對軍閥賣國獨裁統治的護國護法戰爭。他和靖國軍第二路軍司令樊鍾秀率領部隊渡渭河,攻西安,伏擊陝西督軍陳樹藩部,圍攻劉鎮華的鎮嵩軍,攻佔並堅守周至戰略要地,孤軍血戰五十三天,傷亡過半,彈糧殆盡,九死一生,突出重圍。
1920年,在北洋軍閥集中全國軍力解決靖國軍這一事件時,以堅強的革命意志堅決反對靖國軍接受改編。他堅持革命的立場信念,聯絡他的好友靖國軍參謀長暴質夫將軍,毅然返回河南,重新開闢新局。率領革命軍打擊土豪劣紳,摧毀地方反動政權,消滅北洋軍閥徐樹錚和宋邦漢、張鼎勛反動軍隊,摧垮北洋軍閥政權,為推翻中華民國段祺瑞的軍閥政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鋒”。

嵩山抗日

1944年年初,日本發動河南戰役,張之朴和妻子冒著日軍炮火,突破敵人防線,相繼從南陽南召回到被日軍佔領的豫西,在嵩山組建抗日義勇軍,高舉民族解放旗幟,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張之朴墓地
張之朴墓地
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遺支隊挺進豫西,張之朴與之配合作戰。1945年2月,八路軍河南軍區成立,嵩山人民抗日義勇軍改為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張之朴仍任司令。在軍區領導下,轉戰南北,為創建河南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配合王樹聲、戴季英、劉子久同志領導的中共河南區黨委和軍區開展軍事行動,對日奮勇作戰。張之朴率河南抗日義勇軍在鞏縣、偃師、滎陽、密縣、登封、洛陽奮勇抗擊日軍,與皮定均支隊和六支隊聯合作戰,參加回郭鎮、邵寨、口孜、佛光峪、緱氏、府店、白粟坪、唐庄鎮、背孜街等重大戰鬥。張之朴率抗日義勇軍渡河翻山,四方征戰,到伊川汝陽嵩縣禹州臨汝魯山寶豐等地抗擊日軍,攻打沙河、土門,消滅攔擊我軍的國民黨十五軍劉獻捷六十四師3個團。攻克瓦屋砦、背孜街,消滅敵六十五師3個營。回師白粟坪,攻下大峪店,圍攻梁家砦,活捉叛匪梁小舟。在臨汝收編地方武裝3000多人,在魯山、寶豐收編地方武裝4000多人,進軍伏牛山、白雲山,搶渡伊河汝河潁河,重創日軍,使敵軍魂飛膽喪,陳屍荒野。河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在河南廣大地區為抗擊日本侵略軍作出重大貢獻。

人物評價


1920年,張之朴率領革命軍打擊土豪劣紳,摧毀地方反動政權,消滅北洋軍閥徐樹錚和宋邦漢、張鼎勛反動軍隊,摧垮北洋軍閥政權,為推翻中華民國段祺瑞的軍閥政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鋒”。
1945年,在軍區領導下,河南省人民抗日義勇軍轉戰南北,為創建河南抗日根據地做出巨大貢獻,張之朴被中共河南區黨委稱讚為“河南抗日武裝傑出的領導人”。 為轉戰南北,為創建河南抗日根據地做出巨大貢獻,張之朴被中共河南區黨委稱讚為“河南抗日武裝傑出的領導人”。
1948年、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兩次會見谷效顏,對張之朴卓越的歷史功勛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給予高度讚揚。

後世紀念


故居墓地

張之朴故居
張之朴故居
張之朴故居位於河南省偃師市山化鎮牙庄村。嵩山是張之朴司令員英勇就義處,是埋葬張之朴將軍的革命陵墓。
2009年6月,故居正式揭牌成立,成為當地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先烈們的革命精神正在孩子們中代代流傳。”牙庄村村委會主任趙愛說,每到清明節國慶節,牙庄小學和山化三中的師生都會到這裡憑弔烈士,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之朴中學

之朴中學位於鞏義市夾津口鎮,是一所按城鎮學校標準設計、建造的初級中學,佔地6700餘平方米,學校內設“張之朴烈士紀念館”.該校從2000年4月開始籌建,2001年3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