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書坊

南平建陽區的旅遊景點

建陽書坊位於建陽市城西35公里處的麻沙及距麻沙10公里處的書坊。麻沙、書坊兩地是古代著名的建陽雕板印刷集中地,合稱建陽憶坊,宋代時即有“圖書之府”的美譽。

書坊縣簡介


建陽書坊的雕版刻印書籍聞名於世,從唐代中葉時就開始興起。宋時建陽書坊所刻印之書統稱“麻沙本”或“建本”,與浙江臨安刻印的“浙本”‘四川成都刻印的“蜀本”齊名。當時臨有詩讚曰:“人峰山色高聳雲中,兩坊籍通行天下”,這裡的“兩坊”即指麻沙和書坊,其刻書歷史延續800年之久,是一古代名符其實的“文化城”。

歷史名人介紹


魏慶之字醇甫,號菊害,建陽書坊人,約宋理宗嘉熙(1237-1240年)前後在世。詩人、詩詞文學理論家。是一位地道的建陽書坊編輯。年輕時就讀於朱熹弟子王晟。富於文才而一生不屑科第,種菊千叢自譴,或與騷人逸士觴詠其間。編有《詩人玉屑》二十卷。分門別類輯錄宋人詩詞理論。許多閩北詩人的詩論和作品賴此書得以保留下來。此書用輯錄體的形式,編錄了兩宋諸家論詩的短扎和談片,也可以說是宋人詩話的集成性選編。《苕溪漁隱叢話》編錄北宋諸家的詩話較多,《詩人玉屑》則著重於編錄南宋諸家的詩話,兩書互相參證,約可見宋代詩話的全貌。《詩人玉屑》一至十一卷論詩藝、體裁、格律及表現方法等等,十二卷以後評論兩漢以下的具體作家和作品。全書排比大致有序,可從中獲得關於詩歌發展的輪廓及有關詩歌體裁的知識。此書對研究中國詩歌史和詩歌理論發展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研究閩北地方文化也有一定參考價值,具有較高文獻價值。此書被視為文人編輯的傳世佳作,得到廣為流傳。直到解放后還有古典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點校鉛印本。魏慶之還著有《菊庄吟稿》,可惜已經亡佚。《宋詩紀事》中存其詩一首,題為《過玉林》(過,看望;玉林黃升之號),“一步離家是出塵,幾重山色幾重雲。沙溪深淺橋邊路,折得梅花又見君。”借景抒情,雲光山色,小溪路橋和諧編織在小詩中,其工詩可見一斑。
丁顯(1368--1398),福建建陽茶布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狀元,時年17歲,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狀元。其祖世居建陽書坊錢塘。后因恃才傲物,貶斥至廣西訓象衛,不久病逝。
阮逸宋代建陽書坊人,字天隱,宋仁宗天聖(公元1023-1031年)進士,景佑(公元1034-1037年)初任杭州知州。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音律家、軍事理論家康定(公元1040-1041年)年間,上《鐘律制議》並圖三卷。皇佑(公元1049-1053年)中,更鑄太常鐘磬,上召逸與近臣太常議密閣,遂典樂事,遷屯田員外郎。著有著名兵書《唐太宗與李靖問對》並假託李靖所著。著有《阮逸野言》一卷,《宋史·藝文志》將其列入兵書類。此外還著有《易簽》、《王制井田圖》等書。熊大木自號鍾穀子,福建建陽書坊人。明通俗小說編著者及刊行者。於嘉靖年間曾編印小說多種,同時插入自己所撰之詠史詩。所編有《全漢志傳》、《唐書志傳》、《宋傳續集》、《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等。《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又名《楊家將演義》)講述的是北宋大將楊業一家世代盡忠,抗遼保國的故事。自南宋以來,千古流傳。問世於明代嘉靖年間的《楊家將演義》,融會了宋元以來廣泛流傳的各種楊家將故事和傳說,小說塑造了一大批楊家將的人物形象,如楊令公楊六郎、余太君、穆桂英、楊宣娘、焦贊孟良等,個性突出,深受人們的喜愛。
葉齊字思可,建陽書坊人,宋太宗端拱元年進京趕考,第一次沒有考中,宋太宗下旨複試,葉齊考得第一名,中了狀元。授官為館陶令。契丹擾邊,宋太宗親自率兵到了河北。有人告葉齊督辦糧餉不力,太宗大怒,要加罪於葉齊。葉齊說:“讓敵人知道這件事,將會輕視中國。按我的計謀,可虛稱糧草還夠十年之用。”太宗醒悟,沒有處罰葉齊。後來,太宗當葉齊面授官著作直史館。累官至通判穎州。至今書坊仍有狀元府的地名。
遊藝字子六,號岱峰,天文學家。生活於明末清初。建陽書坊鄉人,宋儒游酢後裔。少年時,父親去世,事母至孝。雖家境貧寒,不忘攻讀。曾到本鄉普覺寺拜師求學,手不釋卷,卓有成效。他同明末進士方以智、清初江南布政使法若真徽州府通判林雲銘等名流官宦交遊甚密。崇禎末年,政局動蕩,尚書熊明遇從江西南昌回建陽祖籍避難,遊藝因有機會向熊學習天文知識。當時西方文化科學知識正輸入中國,遊藝專心致志,刻苦鑽研,聽取師傳的中西科技成果,撰成通俗讀物《天經或問》一書,很有獨特見解,被收入《四庫全書》,併流傳日本,多次翻印發行。《四庫全書》總纂紀昀評述這部書:凡天地氣象、日月星辰之運行,月盈日蝕的道理,以及風雲、雷電、雨露、霜霧、雲霓的變化,都設有問答,明其所以然,條理清晰,通俗易懂;至於星占應驗之術,則摒棄不談。遊藝長於詩作,在普覺寺讀書時,寫《蒼霞吟》一詩,描繪家鄉蒼山壯麗景色,抒發自己青春抱負。他生平喜好詩律,經長期鑽研撰成《詩法入門》一書傳世。所著還有《曆象成書》、《奇門超接》、《萬法歸宗》、等書。明禮部尚書黃道周對遊藝潛隱著述的志向,十分讚賞,在普覺禪寺題“此中世外”匾額。清順治初年,三藩之一的耿精忠駐閩,欽慕遊藝才華,再三派人聘他入仕,遊藝都借口母喪未葬而推辭。
余象斗字文台,號仰止山人,自稱三台山人,福建建陽書坊人。他出身於一個刻書世家。明通俗小說編著者及刊行者。經其編著並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等。研究中國雕版印刷史和中國小說史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余象斗的,他是明末著名的書坊刻書家,也是一位通俗小說類書雜著的編纂者。他所編印的書,不僅品種多,數量大,而且流傳廣,價值高。直至今日,我們能見到的,尚還有數十種之多。魯迅、鄭振鐸,孫楷第,胡適柳存仁馬幼垣等專家均著文對余象斗刻本加以考證。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曾說:“夫宋刻書之盛,首推閩中,而閩中尤以建安(時書坊屬建安縣轄地)為最,建安尤以余氏為最。”明代萬曆年間,余氏刻書大盛,刻書家竟達30餘人,其中包括余象斗的堂兄余彰德,彰德之子余應虯、余泗泉,余象斗之弟余象賢,象賢之孫余昌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