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肺結核

再次感染結核桿菌所引起的肺結核

繼發性肺結核是指再次感染結核桿菌所引起的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可以發生在原發感染后的任何年齡,成人多見。本病是結核桿菌初次感染人體后,經早期菌血症播散至體內的潛伏病灶中的結核菌重新活動,引起原有病灶再次發病或由外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而發生的肺結核。本病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午後低熱、盜汗、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本病可以通過抗結核等藥物進行治療,多數可治癒。本病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貧血、肺不張等。

就診科室


● 感染科、呼吸內科

疾病簡介


繼發性肺結核從病理和X線形態特點上有滲出性肺結核、增生性肺結核、纖維乾酪性肺結核、乾酪性肺炎、空洞性肺結核、結核球(瘤)、慢性纖維空洞性肺結核等的區分。繼發性肺結核病變形態很少是單一性的,常是多種形態並存,以某一種為主。由於強力高效化療的推行,病理和X線形態上區分對治療意義不大,但對鑒別診斷仍有一定幫助。繼發性肺結核易形成乾酪樣壞死和空洞,排菌者較多,在流行病學上更具重要性。

病理生理


增殖性病變是結核病特異性改變 , 是結核菌菌量少、毒力低 , 巨噬細胞處於激活狀態,反映了細胞介導免疫反應佔據主導地位。典型表現為結核結節 , 中央是巨噬細胞衍生而來的郎罕巨細胞 , 周圍由巨噬細胞轉化來的類上皮細胞成層排列包繞 , 外圍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分佈 , 增殖性病變中結核菌極少。
變質為主病變 ( 乾酪樣壞死 ) , 常為結核菌量大、毒力強,機體在遲發變態反應直接及間接作用下引起的細胞壞死和乾酪化,造成組織損傷,乾酪液化后,經支氣管排出后形成空洞 , 結核菌大量繁殖 , 導致播散。
上述三種基本病變常常同時存在,由於結核菌與機體狀態的不同,病變的性質可以一種為主,在治療和發展過程中可以相互轉化。病因
● 1.內源性複發:是繼發性肺結核的主要發病原因。在肺內、外因早期菌血症形成潛伏病灶。當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時, 可使隱性結核病灶複發而形成繼發性肺結核。
● 2.外源性再感染:曾感染過結核菌,本次發病不是原有病灶的重新活動,而是再次受到結核菌的感染。
● 病理生理:結核菌在機體內引起的病變類型具有特異性,其病理改變常與機體狀態、變態反應強度、局部組織特性和病菌毒力大小而定。結核病是一種慢性炎症,具有滲出、增殖、變質三種基本病理變化。
● 滲出性病變表示病變組織菌量大、毒力強、變態反應強或病變在急性發展階段。此時組織器官中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細胞和蛋白質向血管外滲出,滲出性病變中,可見大量淋巴細胞堆集成淋巴細胞結節,滲出病變中可找到結核菌。

癥狀


多數病人有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少數病人可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健康檢查時發現。
(1)起病緩慢,咳嗽,咳痰,可伴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
(2)發熱(常午後低熱),乾酪性肺炎者,起病常急劇,初起可高熱,以後呈弛張熱伴嚴重結核中毒癥狀,可伴盜汗、乏力、食慾降低、體重減輕、月經失調。
(3)少數患者可有結核變態反應引起的過敏表現:結節性紅斑、泡疹性結膜炎和結核風濕症等。
(4)糖尿病、塵肺、胃大部切除術慢性腎功能衰竭、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術后、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免疫抑製劑治療的患者應警惕是否合併肺結核, HIV感染者肺結核發病率高。
體征:長期慢性消耗可呈營養不良、貧血;胸部陽性體征因肺部病變大小、程度、有無併發症而差異很大。肺部病變較廣泛時可有相應體征 , 如局部叩濁 , 病變局部可聞及支氣管肺泡呼吸音。大面積浸潤病變、乾酪性肺炎、肺不張時可聞管狀呼吸音。局限性的中小水泡音常提示有空洞或併發支擴 , 空瓮性呼吸音提示有巨大空洞。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一 病原學檢查:細菌學檢查陽性是確診的依據。為提高痰菌檢出率,應查痰3次以上。若痰菌陰性可行纖維支氣管鏡下刷檢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查抗酸桿菌及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可提高陽性率。標本來源有痰液、高滲鹽水超聲霧化導痰、下呼吸道採樣、支氣管沖洗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 (BALF) 、肺及支氣管活檢標本。由於痰標本採取方便、簡單 , 常作為臨床首選的檢查。
直接塗片方法簡單、快速 , 但敏感性不高 , 應作為常規檢查方法;塗片染色陽性只能說明抗酸桿菌存在 , 不能區分是結核菌還是非結核分枝桿菌。鑒於我國非結核分枝桿菌發病較少, 故檢出抗酸桿菌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分離培養法靈敏度高於塗片鏡檢法 , 可直接獲得菌落 , 便於與非結核分枝桿菌鑒別 , 是結核病診斷金標準。
二.結核菌素(PPD-G 5U)皮膚試驗是判斷機體是否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重要手段。當強陽性表示機體處於超過敏狀態,發病率高,可作為臨床診斷結核病的一項參考指標。
三.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如聚合酶鏈反應(PCR):研究結果顯示 : 痰液 PCR +探針檢測可獲得比塗片鏡檢明顯高的陽性率和略高於培養的陽性率 , 且省時快速 , 成為結核病病原學診斷重要參考 , 但臨床應用中也存在少數假陽性和假陰性一些技術問題。
四.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查:已成為結核病快速輔助診斷手段 , 但臨床應用中仍存在特異性欠強 , 菌陰肺結核敏感性低的問題 , 尚需進一步研究。

X 線檢查

X 線影像學對肺結核診斷有重要參考意義。
(1)繼發性肺結核的胸部X線表現
繼發性肺結核胸部 X 線表現並無特異性,但常有如下特點 : 病變多發生在肺上葉尖後段、肺下葉背段,多肺段侵犯常見 ( 少數病變也可局限 ),X 線影像常呈多形態表現共存 ( 同時呈現滲出、增殖、纖維和乾酪性病變 ) , 可伴有鈣化,易合併空洞 , 常伴有同側或對側支氣管播散灶 , 空洞或病灶內側可有引流支氣管征。呈球形病灶時(結核球)直徑多在3cm以內 , 周圍可有衛星灶。可伴有胸腔積液、胸膜增厚與粘連。病變經治療后吸收較慢(1個月內變化較小)。
(2)乾酪性肺炎的X線表現
乾酪性肺炎以滲出和乾酪性病變為主。在X射線表現為大葉範圍的緻密陰影或沿支氣管走行分佈的小葉陰影,病灶中間可見由急性空洞引起的不規則透明區。
(3)肺結核瘤(球)也是繼發性肺結核較常見的一種X表現。多發於上葉尖、後段,以小於3cm、密度低、不均勻者多,可有鈣化,及向心性偏心性溶解和衛星灶。
(4)有免疫損害的肺結核患者,X線表現“多形性”不明顯,以均質性片絮狀陰影表現多見,可在結核病非好發部位,如中下肺葉和上葉前段發生,需與急性肺炎鑒別。
(5)艾滋病(AIDS)合併肺結核時可表現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中下肺野浸潤病變多見,類似原發肺結核表現。病變進展快,且多數合併胸膜炎肺外結核
(6)糖尿病合併肺結核時,X線特點以滲出乾酪壞死為主,可呈大片狀、巨塊狀陰影,易形成空洞,好發於肺門區及中下肺野,病變進展快。
(7)支氣管結核播散所致肺結核多在中下肺野或鄰近肺段,由於有支氣管狹窄,常可合併感染,致使病變X線表現不典型。

胸部CT

胸部CT掃描對發現常規胸片的隱匿區病變 ( 肺尖、肺底、心臟后、脊柱兩側等肺部病變 ),了解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情況及發現少量胸腔積液及少量氣胸有重要價值;增強CT通過不同時相可觀察選定部位的密度強化狀況,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氣管鏡檢查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與鑒別的重要手段:對於痰菌陰性且胸部X線表現不典型、診斷困難的病例,或懷疑合併支氣管結核及不能排除肺癌或其他惡性病變的病例可進行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刷片、灌洗液、支氣管活檢等檢查。

疾病診斷


一.肺結核診斷依據
1.患者病史和臨床表現仍然是診斷的基礎。病史應注意結核病接觸史,有無一般結核病中毒癥狀及遷延不愈的呼吸道癥狀。對有結核病易感因素的患者,如 : 應用免疫抑製劑、糖尿病、硅沉著病、慢性腎衰竭、胃大部切除、器官移植術後者 , 更應提高警惕。
2. 病原學檢查:痰結核菌檢查是確診的特異性方法,多次痰塗片檢查是診斷肺結核常用方法 , 但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其臨床癥狀、 X 線表現與繼發性肺結核很難區分 , 有條件應在痰塗片檢查同時送檢痰結核菌培養,作進一步菌種鑒定。
3. 胸部 X 線檢查是肺結核診斷的必要手段,繼發性肺結核胸部 X 線表現為多種形態混合存在 , 常可呈雲絮狀或斑點 ( 斑片 ) 結節狀 , 幹略性病變密度偏高而不均勻 , 常有透亮區或空洞形成。病期延長可同時出現纖維化鈣化灶,結合上葉尖後段或下葉背段好發部位和X線特點可為診斷提供重要參考。
4. 其他檢查 PPD 皮膚試驗強陽性、血清抗結核抗體陽性、患者痰結核菌 DNA PCR 十探針檢測呈陽性,可作為診斷參考。
二.菌陰肺結核的診斷
肺結核患者痰病原學檢查陽性率不高 , 部分肺結核患者最終不能得到病原學的證實。這部分患者臨床稱為菌陰肺結核 ,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提出診斷標準如下 :
菌陰肺結核為三次痰塗片及一次培養陰性的肺結核,其診斷標準為:
1. 典型的肺結核臨床癥狀和胸部X線表現。
2. 抗結核治療有效。
3. 臨床可排除其他非結核性肺部疾患。
4. PPD (5TU) 強陽性 ; 血清抗結核抗體陽性。
5. 痰結核菌 PCR+探針檢測呈陽性。
6. 肺外組織病理證實結核病變。
7.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出抗酸桿菌。
8. 支氣管或肺部組織病理證實結核病變。
肺內有病變且具備1-6中3項或7-8條中任何1項可確診。
三.肺結核活動性判定
肺結核有無活動性對治療和管理十分重要。痰菌檢查 ( 塗片和培養 ) 是判斷肺結核是否活動的重要依據 , 但由於痰菌檢查現行方法不太敏感 , 陽性率不高。大多數學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均提示結核病灶具有活動性:
典型的結核中毒癥狀,胸部影像學具有滲出、增殖或乾酪樣病灶的一種,即使僅見纖維增殖性病灶。
胸部影像學上病灶密度不均勻,呈小葉中央結節影、樹芽樣改變、邊緣模糊或部分模糊。
CT肺窗顯示斑點狀或條索狀陰影,邊緣較為清楚,但縱膈窗大部分病灶消隱。
CT肺窗病變密度較高,邊緣較為清楚,但縱膈窗部分病灶消隱,遺留病灶非鈣化灶,且PPD強陽性或血沉增快或痰結核分枝桿菌PCR陽性(定量PCR≥102拷貝)。
一些患者影像學上的病灶的活動性不能確定,可通過動態觀察病灶變化來判斷,若病灶有吸收或惡化可診斷為活動性結核病。

鑒別診斷


繼發性肺結核X線表現常呈多種形態。肺內主要表現為滲出性病變時,應注意與各類細菌性和非細菌性肺炎鑒別,鏈球菌肺炎發病急驟,寒戰高熱,肺段或肺葉的均勻性片狀陰影,密度較淡,無透明區,變化快,白細胞計數增加,抗生素治療有效;肺結核空洞當其周圍有較多炎性浸潤,或有液平時應與肺膿腫鑒別,肺膿腫常急性發病,呈畏寒及高熱,大量膿臭痰,白細胞增加,空洞周圍常有濃密炎症陰影,腔內有液平;薄壁空洞需與肺囊腫和囊性支氣管擴張相鑒別,胸片肺囊腫囊壁菲薄整齊。支氣管擴張可見不規則的環狀透亮陰影或支氣管的捲髮狀陰影;乾酪性空洞內壁不光滑時應與肺癌空洞鑒別;結節性結核灶、結核球以及支氣管結核阻塞所致肺不張等均應注意排除肺癌。為觀察腫塊形態、邊緣和周邊毛刺,結節灶內有無空泡征。肺門、縱隔內淋巴結腫大及支氣管狹窄情況,胸片體層攝影及胸部CT常常對肺癌的鑒別很有助益。痰瘤細胞檢查。纖支鏡肺活檢,為確診的重要手段。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在臨床癥狀、X線表現上與肺結核相似,塗片抗酸染色形態也難以區別,只能依據培養后菌種鑒定來鑒別。

疾病治療


藥物治療

化學治療是肺結核病的基本療法。正確選擇用藥,制定合理的化療方案,遵循化療原則以及科學的管理是治癒病人,消除傳染和控制結核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一)抗結核藥物
2002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規定抗結核藥物共11種。包括異煙肼、鏈黴素、利福平、利福噴汀、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鈉、吡嗪醯胺、丙硫異煙胺以及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異煙肼利福平和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複合製劑。
對於耐葯結核病患者藥物的選擇分為5組,此種分類方法有助於耐葯結核病方案的制訂。
組別藥物(縮寫)規格劑量(體重分級)
mg/片mg/支<50Kg(mg/日)≥50Kg(mg/日)最大劑量(mg/日)
第一組:一線口服抗結核藥物吡嗪醯胺(Z)250150017502000
乙胺丁醇(E)25075010001500
第二組:注射用抗結核藥物卡那黴素(Km)5005007501000
丁胺卡那黴素(Am)200400600800
捲曲黴素(Cm)75075010001000
第三組:氟喹諾酮類氧氟沙星(Ofx)100400600800
左氧氟沙星(Lfx)100400500600
莫西沙星(Mfx)400400400400
第四組:口服抑菌二線抗結核藥物丙硫異煙胺(Pto)100600800800
對氨基水楊酸(PAS)500200080001000012000
第五組:療效不確切抗結核藥物阿莫西林/克拉維酸(Amx/Clv)
375
(2:1)
11251500---
克拉黴素(Clr)2505007501000
表1 國產耐多葯肺結核常用藥物規格和劑量
( 二) 結核病治療的對象
1、初治肺結核:包括⑴未曾用過抗結核化學治療,痰菌陽性的肺結核患者。⑵未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或首次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未能完成療程者。⑶痰塗片陰性而培養陽性的肺結核患者。⑷不規則化療未滿1個月的患者。
2、復治肺結核:包括 ⑴初治失敗,痰菌陽性或塗片陰性而培養陽性患者。⑵完成規則的標準化療或短程化療后又複發者。⑶肺切除手術后,而出現新病灶或遺留病灶惡化、複發者。
3、耐葯、耐多葯肺結核:對2種以上至少包括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藥物耐葯者。
(三)繼發性肺結核化療方案的制定:
任何方案的制訂需依據患者的既往治療情況(包括初治或復治、抗結核葯配伍和應用情況)、排菌情況、耐葯情況、病變範圍和有否伴發病、併發症等制定或選擇化療方案。
任何方案均包括二個不同的治療階段:⑴強化治療階段:以3~4種藥物聯用8~12周,以期達到儘快殺滅各種菌群保證治療成功的目的。⑵鞏固治療階段:以2~3種或4種藥物聯用,其目的鞏固強化階段取得的療效,繼續殺滅殘餘菌群。
用藥方式有三種類型:⑴全程每日用藥;⑵強化期每日用藥,鞏固期間歇用藥;⑶全程間歇用藥。
(四)各類型結核病化療方案與選擇:
1、初治菌陽肺結核化療方案
(1)、2HRZS(E)/4HR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或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每日1次,共4個月。
(2)、 2HRZS(E)/4HRE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或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4個月。
(3)、 2 HRZS(E)/4H3R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或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隔日1次(即H3R3為隔日1次或每周3次),共4個月。
(4)、2H3R3Z3S3(E3)/4H3R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或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隔日1次(即H3R3為隔日1次或每周3次)共4個月。
(5)、2HRZ/4HR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複合片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複合片每日1次,共4個月。
治療中如痰菌持續不陰轉,可適當延長療程。血行播散性結核病需增加療程至12個月為宜。
2、復治菌陽肺結核化療方案
(1)、 2HRZES/6HRE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鏈黴素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6個月。
(2)、 2HRZES/6H3R3E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鏈黴素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隔日1次(即H3R3 E3為隔日1次或每周3次),共6個月。
(3)、 3H3R3Z3E3S3/5H3R3E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鏈黴素隔日1次,共3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隔日1次(即H3R3 E3為隔日1次或每周3次),共5個月。
(4)、 3HRZEO/5H3L1O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氧氟沙星每日1次,共3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氧氟沙星隔日1次(即H3O3 為隔日1次或每周3次),利福噴汀每周1次共5個月。
3、初治菌陰肺結核化療方案
(1)、 2HRZ/4HR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每日1次,共4個月。
(2)、 2HRZ/4H3R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隔日1次(即H3R3為隔日1次或每周3次),共4個月。
(3)、 2H3R3Z3/4H3R3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隔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異煙肼、利福平隔日1次(即H3R3為隔日1次或每周3次),共4個月。
4、耐葯、耐多葯結核病
耐葯、耐多葯結核病的治療應以藥物敏感試驗結果為依據,選擇新葯、敏感葯,增加高水平殺菌葯和滅菌葯的數量組成化療方案為準則。方案由含新葯或3種敏感葯在內的4~5種藥物組成。強化期至少3個月,總療程21個月以上。WHO頒布的“處理耐葯結核病的指導原則”中,建議耐葯、耐多葯結核病治療方案如下:
(1)耐異煙肼者,可採用下述方案:
1) 2REZ/7RE
強化期: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7個月。
2)2RES/10RE
強化期:利福平、乙胺丁醇、鏈黴素每日1次,共2個月。
鞏固期: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10個月。
(2)耐異煙肼(H)鏈黴素(S)者,可採用下述方案:
2HRZES/1HRZE/6RE
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鏈黴素每日1次,共2個月。
繼續強化期: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1個月。
鞏固期: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6個月。
(3)耐異煙肼(H)乙胺丁醇(E)/或耐鏈黴素(S)者:
3RTH(O) ZS(KM/AK/CPM)/6RTH(O)
強化期:利福平、丙硫異煙胺(或氧氟沙星)、吡嗪醯胺、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或阿米卡星或捲曲黴素)每日1次,共3個月。
鞏固期:利福平、丙硫異煙胺(或氧氟沙星)每日1次,共6個月。
(4)耐異煙肼(H)利福平( R)者:
3THOEZAK(SM/KM/CPM)/18THOE(P)
強化期: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乙胺丁醇、吡嗪醯胺、阿米卡星(或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或捲曲黴素)每日1次,共3個月。
鞏固期: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乙胺丁醇(或對氨基水楊酸鈉)每日1次,共18個月。
(5)耐異煙肼(H)利福平( R)乙胺丁醇(E)鏈黴素( S)/或不耐鏈黴素(S)者:
3THOCS(P) ZS(KM/AK/CPM)/18THOCS(P)
強化期: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環絲氨酸(或對氨基水楊酸鈉)、吡嗪醯胺、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或阿米卡星或捲曲黴素)每日1次,共3個月。
鞏固期: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環絲氨酸(或對氨基水楊酸鈉)每日1次,共18個月
方案中可用左氧氟沙星(LVFX)替代氧氟沙星(OFLX)。
(6)未獲葯敏試驗結果前可參用以下方案:
3TH Z O S(KM/AK/CPM) /18 TH O
強化期:丙硫異煙胺,吡嗪醯胺,氧氟沙星,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或阿米卡星或捲曲黴素)每日1次,共3個月。
鞏固期: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每日1次,共18個月。
或3TH O E Z SM (AK/KM/CPM)/18TH O E(P)
強化期: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乙胺丁醇,吡嗪醯胺、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或阿米卡星或捲曲黴素)每日1次,共3個月。
鞏固期: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乙胺丁醇(或對氨基水楊酸鈉)每日1次,共18個月。
耐葯、耐多葯結核病亦可採用綜合療法,如:在化學治療基礎上加免疫、中藥或採用人工氣腹、手術及介入等輔助治療。

外科治療

肺結核手術指征大體為 : 經規律化療 9-12 個月痰菌仍陽性乾酪性病灶 , 厚壁空洞 , 纖維空洞。耐多葯結核 (MDR-TB) 化療4個月痰菌未轉陰 , 或只對 2-3 種效果較差的藥物敏感 , 對其他抗結核藥物均已耐葯 , 有手術適應證者。一側毀損肺、支氣管結核伴肺不張或肺化服症。結核性膿胸或伴支氣管胸膜瘺。非手術措施不能控制的大咯血。診斷不能排除肺癌或合併肺癌。

免疫治療

可以作為肺結核化學治療中一種輔助治療。常用的製劑有母牛分枝桿菌菌苗 , 草分校桿茵茵茵及轉移因子、γ一干擾素、自介素 -2 等。

危害


● 繼發性肺結核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貧血、肺不張等。
● 不積極行抗結核治療,結核桿菌可能會遷延到其他部位,造成其他部位的結核感染。
● 繼發性肺結核有可能會通過呼吸道傳播感染他人。

飲食注意


1. 結核病患者宜吃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動物類食品,如雞、鴨、鵝肉,瘦豬牛羊肉;植物類食品,如麵粉、豆類食物及大豆製品,食用時要煮熟煮爛,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於人體吸收。重點補充維生素A、B、C、D。維生素A可增強機體免疫力;維生素D可促進鈣吸收;維生素C利於病灶癒合劑血紅蛋白合成;B族維生素有改善食慾作用,其中維生素B6可對抗異煙肼治療引起副作用。新鮮蔬菜及水果是維生素主要來源。乳、蛋富含維生素A豐富,酵母、花生、豆類、瘦肉等富含維生素B6.。
2. 結核病人膳食中應特別注意鈣和鐵的補充。鈣是結核病灶中鈣化的原料,牛奶中所含的鈣量多優質,患者每日可飲奶250-500g。鐵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必要原料,咯血及便血者更應補充。
3. 忌食辛辣,有煙酒嗜好者應堅決戒除。
4. 盡量少吃或不吃海鮮,因為抗癆葯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鮮會加劇血尿酸增高作用。疾病預后
繼發性肺結核若能早期及時診斷,規範地進行化學治療一般預后良好。初治肺結核若及時給予規律治療可以達到90%以上的治癒率,2年的複發率不超過2%。復治肺結核經規範治療治癒率可達80% 以上 , 而耐多葯肺結核 (MDR-TB) 預后較差 , 雖經長程規範治療痰菌陰轉率也僅為50%-70%左右。須堅持全程、規律的抗結核治療,否則還可能會複發。肺結核合併糖尿病、肺塵埃沉著病以及免疫功能受損者一般預后較差。

預防


● 發現結核病後應積極早期治療,避免再髮結核桿菌感染。
● 進行適當體育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

疾病護理


1. 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戒煙禁酒。
2.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根據病情最好能全休息2-3個月,再適當安排工作。
3.保持精神舒暢,心情愉快,適當的身體鍛煉(可選擇氣功、太極拳等鍛煉)。
4.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不可過於勞累。

併發症


咯血:當肺部結核病變進展,侵蝕鄰居血管時可發生咯血,喀血量因累及的血管大小、系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而不同;空洞性病變較易發生咯血。肺內陳舊性病灶由於繼發性支氣管擴張或鈣化灶脫落、纖維灶的牽引灶的牽引也可引起咯血。
自發性氣胸:肺結核疾病肺表面空洞及壞死組織可直接破向胸膜腔,引起自發性氣胸。也可因肺大皰破裂產生自發性氣胸。
呼吸衰竭:當肺內病變廣泛,如纖維厚壁空洞伴支氣管播散、大片胸膜增厚、余肺代償性肺氣腫或全肺肺不張時可有呼吸困難。多數患者表現為慢性呼吸困難。
肺部繼發細菌感染:指肺結核造成支氣管-肺結構損害基礎上發生的細菌或其他病原體感染。肺結核特別是重症肺結核患者因長時間住院治療,或合併呼吸衰竭入住監護病房接受某些特殊治療如吸入治療、機械通氣,極易發生院內感染。肺結核本身所致機體免疫力功能損害可能是繼發感染的易感因素。
肺不張: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氣管、支氣管結核(包括支氣管內膜充血、水腫、肉芽腫形成及瘢痕狹窄)可致肺不張。
結核性支氣管擴張:支氣管擴張形成在兒童主要有結核性肺門淋巴結腫大壓迫、淋巴結支氣管瘺肉芽腫阻塞及胸膜炎導致胸膜增厚粘連處纖維性牽拉鄰近支氣管所致。在成人主要為肺內結核灶破壞支氣管及周圍肺組織纖維化,引流支氣管結核造成狹窄阻塞,胸膜增厚、粘連而鄰近支氣管受纖維化牽拉所致。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結核廣泛破壞性病變所致的肺纖維化、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大皰肺空洞、肺不張及胸膜增厚等毀損性病變,雙側廣泛胸膜纖維化及鈣化,脊柱結核所致嚴重的胸廓變形等均引可起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至右心功能衰竭。

專家觀點


1.肺結核診斷明確后要規律的抗結核治療,療程長短根據初治、復治、是否耐葯以及病變的嚴重程度、是否有合併症而定。
2. 如果出現咯血、肺部感染、自發性氣胸要及時對症處理。
3.抗結核治療期間,每月要複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2-3個月複查胸部X線檢查或CT檢查。遵醫囑停葯后建議每3-6個月複查胸X線或胸CT,觀察病灶變化。
4.對於癥狀緩解不明顯,複查胸部CT肺內病灶無好轉甚至加重者,如是菌陰肺結核病例應繼續除外其他疾病;菌陽病例應考慮是否存在耐葯及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能,做結核菌培養加菌種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調整抗結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