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
茶
普洱茶膏是將雲南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葉經過加工與發酵后,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還原成更高一級的固態速溶茶。
其實,只要注意中國茶葉發展歷史,尤其是制茶工藝演化歷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借鑒唐朝與宋朝製作茶膏的工藝的基礎上演化而來,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續。
普洱茶膏[茶]
唐代的貢茶分為民貢與官焙兩種;所謂民貢是由地方官吏將上等的好茶主動向朝廷進獻,屬於土貢性質,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廬江郡(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帶)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也是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向朝廷進貢茶葉,這在唐代尚屬首次;而官焙是朝廷直接設立貢茶院,官營督造,專業製作貢茶。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長興與常州宜興交界的顧渚山建立顧渚貢茶院。
茶膏則是沿著民貢這條線浮上水面的。據吳任臣《十國春秋》記載,早在南唐閩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貢品茶膏進獻,即“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兒,凡八枚”。從這段文字中,不難發現:第一,“茶膏”字樣正式出現;第二,外部用金絲芽裝扮,顯示貴重;第三,數量極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貢茶以多少擔計算。凸顯珍貴。
因此,茶膏一亮相,就具備一種顯赫的身份,是其它貢茶所不能比擬的。人們也可以這樣認為,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尊貴,使它在貢茶中處於上品,被納入史書的記載之中。
那麼,唐代的茶膏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人們在仔細研究陸羽的《茶經》及唐代的制茶工藝后,可以做一個初步判斷:茶膏的出現與唐代作餅制茶工藝有直接的關係。
蒸青作餅的制茶工藝在唐代已經逐漸完善,這種陳茶製作方法是唐代乃至以後的宋代茶葉加工的主流。陸羽 在《茶經》中對這種制茶工藝歸納為十四個字,即“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這裡的“蒸、搗、拍”三個工序極易將茶葉中的部分茶汁與纖維物質分離,在空氣氧化作用下,出現膏化現象。陸羽老先生在他所處的年代已經發現這一現象,並在《茶經》中多次提到“膏”字,如“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皺”等文字。而且陸羽認為,真正的好茶一定是“含膏者皺”的外形,這裡指的“皺”,是含膏的表現,即外形褶皺,茶汁流失少、茶味濃。《茶經》中列為第一位的好茶——“胡靴”,就是“含膏者皺”的代表。
養生之普洱茶膏
宋代是中國茶業發展史上一個有較大改革和建設的時代。很多學者認為,茶業興於唐、盛於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宋代飲茶風俗已相當普及,朝野“茶會”、“茶宴”、“鬥茶”之風盛行。帝王嗜茶也數宋代最甚,宋徽宗趙佶更是愛茶痴迷,親自撰寫了《大觀茶論》。或許正是因為這種舉國上下對茶品的熱衷,自然形成了制茶業在宋代的空前繁榮,從茶葉的採摘、焙制、造形、包裝、遞運、進貢等諸方面相比唐代制茶更上一層樓,且規定更加細緻,命名也十分考究。與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對茶葉的膏化現象比較重視。他們認為茶葉中出現的“膏”,是茶中珍品。他們採用榨取的工藝,先將茶蒸熟,再“須淋洗數過。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將茶膏從茶葉中分離,使其成為獨立的產品。
普洱茶膏[茶]
二是在餅茶製作過程中,有意識將餅茶表面用茶膏塗層,以增加餅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澤。這與唐代制茶中“含膏”工藝有明顯不同。或者說相比唐代而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宋朝的蔡襄(公元1012——1067年)曾做過宋仁宗的貢茶使(負責造茶進貢的官吏),在他著述的《茶錄》中對此有專門的描述:“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黃紫黑之異”。這裡的“珍膏”就是茶膏。
當到了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1135年)時,對“珍膏油其面”則顯得更為重視,甚至把“膏”的質量好壞做為鑒茶標準。他在其撰寫的著名的《大觀茶論》一書中,就如何從外觀鑒別餅茶時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膚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斂以實”。意思是說: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臉面,膏稀者,餅茶表面多皺紋;膏稠者,餅茶表面紋理不明顯,光亮凝聚,質地堅實。顯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的代表。
但是,不幸的是,這種制茶工藝卻在明代戛然而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罷造龍團鳳餅,全部改為“散形茶”。人們姑且不對這種變革妄加評論——無論是進步還是倒退。但有一點確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這種變革使延續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藝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內,從此不見蹤跡。
雖然明朝廢止龍團鳳餅,但處在邊疆地帶的雲南,或許由於遠離京城的原因,藉助“茶馬古道”的交易繼續著團茶與餅茶的生產。雲南的團茶與餅茶儘管沒有宋代茶品精緻,也可說是唐宋茶品的簡單模仿,但這一保留卻為後來清朝普洱茶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到了清代,伴隨著雲南普洱茶的繁榮,茶膏的製作再次悄然出現。它最初是由雲南土司採取大鍋熬制方法,初創另一種制膏工藝。這種方法顯然是借鑒唐宋製作餅茶工藝,只是將“蒸”乾脆改成了“煮”。而且這種用大鍋熬膏的方法很快通過茶馬古道傳播到西藏,並迅速被西藏上層人物所接受。
藏族地區的飲茶與漢族不同,他們更喜歡熬茶或煮茶的方法,因此對大鍋熬膏情有獨鍾。很多大的寺院甚至自建熬茶間,其熬制出的茶膏專供活佛級以上的人飲用。這一方法,實際一直保留到。西藏很多大的寺院中仍能看到這種熬茶間及自製的茶膏,證明大鍋熬制茶膏的方法一直在延續。
熬制方法?——是宋代制膏工藝保密性太強,不被雲南茶人了解?還是大鍋熬制工序簡單,相比宋代制膏工藝來得更快、更直接?這已成為不解的謎。
清乾隆年間,由於大鍋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質問題,加上皇室從飲用安全性的角度考慮(因那時雲南一直不穩定,害怕投毒),因此把茶膏的製作,直接遷入到清朝皇宮內的御茶房(原址在乾清宮東廡)。並且在製作工藝上做了非常大的改進。
清宮御茶房的制茶工匠們在借鑒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藝基礎上,採取了一套近似低溫提取、低溫乾燥的工藝,使其生產出的“普洱茶膏”躍上了新的台階,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才使得當時的藥學家趙學敏(公元1719——1805年)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將“普洱茶膏”納入其中。這是從官方的文獻中看到的第一個正式稱謂:普洱茶膏。
這裡指的“普洱茶膏”就是指清朝皇宮御茶房製作出的茶膏,而非民間大鍋熬制茶膏。因為《本草綱目拾遺》是一部非常嚴謹的著作,它是繼《本草綱目》之後另一部集大成之作。其作者趙學敏又是一位治學嚴謹的藥物學家,從他對普洱茶膏的描述中,不難發現,他對普洱茶膏乃至普洱茶有著非常深刻的了解。他不可能將大鍋熬制的茶膏——這麼簡單、且又喪失藥效的物品納入藥學名單中。
1792年(乾隆57年),普洱茶膏首次做為國家禮品向到訪的英國使團馬嘎爾尼饋贈,並就此流入海外。
普洱茶膏[茶]
茶膏自此又一次銷聲匿跡。
據史料記載,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藝非常複雜。原料選用的是指定的雲南六大茶山大葉種茶,經過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潤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湯色濃艷,呈寶石紅和玫瑰紅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藥效成分。清朝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曾這樣評價:“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薑湯發散,出汗即可愈……受熱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內,過夜即愈”。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普洱茶膏首次作為禮品贈予到訪的英國使團。當時英國人不知此為何物,把它封存起來。據說這批茶膏現仍存放在大英博物館。辛亥革命后,宮廷普洱茶膏的製作隨之終止,製作方法也已失傳。雖然後來民間也曾出現過一些茶膏製品,但基本上都是沿用雲南土司大鍋熬制的方法,與皇宮御茶房的製作有非常大的區別。
普洱茶膏製作工藝在中國一脈相承,雖然經歷了明代和民國的數百年斷代,但最終還是留下了重要的製作工藝。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現代普洱茶膏製作工藝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當代的每一種主要製作工藝,實質上都可以看作是古代不同製作工藝的傳承。
在清代宮廷製作工藝的基礎上發展出常溫仿生浸提工藝這一現代科學普洱茶膏製作工藝。
極品普洱茶膏鑒賞
所以製作的普洱茶膏香味十足,陳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有益物質高度濃縮的精華,所以製作普洱普洱茶膏的目的就在於如何更好的保存和提煉普洱茶的香氣、色澤、口感,如果製作的普洱茶膏反而不如普洱茶本身,那麼這樣的普洱茶膏在品飲價值上就不如普洱茶本身了。現代普洱茶膏製作的三種主要工藝,在符合品飲價值這一要求上,與普洱茶原始價值貼合的應該說是常溫仿生浸提工藝。
中國普洱茶產品資源庫即將在昆明建立,它將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普洱茶博物館,它將收藏過去、現在最有影響的普洱茶產品,它們將包括雲南各大主流生產商,雲南各個生產廠家的普洱茶產品,6月底前初步建成首期庫存,收藏產品樣本達1萬個以上。
茶膏從雛形走向基本成型;
吉祥鳳凰茶膏鑒賞
這一階段的主流工藝是“壓榨制膏”,清朝御茶房在宋朝“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藝基礎上,創造“壓榨制膏”法,製成“宮廷普洱茶膏”,“普洱茶膏”也是在此時定名。
常溫仿生浸提工藝是在清代宮廷製作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茶膏製作工藝。這種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製作的氣候、溫度、環境,在更加繁複、細緻的工序下,根據清代以花梨木為炭的思路,把茶湯的提取和濃縮,控制在常溫 40攝氏度左右。這裡所說的常溫與宋代工藝中的常溫是有所區別的,宋代工藝的常溫是指日常溫度,而清代工藝的常溫是指相對恆定的溫度。這一工藝利用了芳香物質和活性成分必須在一定溫度下揮發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茶葉的原有物質有效的溶解到茶湯再收斂成膏。中間避免了過高的溫度造成芳香物質揮發和活性成分被破壞和過低溫度的析出不足,所以製作的茶膏香味十足,陳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雲南貢潤是中國茶膏的生產標準制定者,其生產標準被管理部門批准作為普洱茶膏的標準規範。也是雲南第一家獲得普洱茶膏QS認證的企業。企業擁有自主的核心生產技術——仿生恆溫浸提技術,產品經186道工序生產、加工,嚴格遵循SGS、QS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採用美國FDA標準抽樣檢測,確保品質卓越。
清宮御茶房的制茶工匠們在考查大鍋熬制茶膏的過程中發現,這種高溫提取的方式對茶葉所含的諸多有效成分破壞嚴重,使其後續陳化產生障礙。他們借鑒宋代製作茶膏的工藝,又吸收了中國傳統釀酒工藝的精華,形成一套工藝考究、工序繁雜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大體歸納,有如下幾個環節:
①輕蒸、解塊、淋洗。將雲南上貢來的頂級團茶和餅茶進行蒸濕,然後解塊,再進行淋洗,去除茶葉表面的灰塵及雜物;
② 釆用傳統釀酒工藝中的厭氧發酵方法,對茶葉進行發酵,促使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與分解;
③ 小榨去水、大榨出膏。採用壓榨技術,先將水分擠出不用,然後再全力將茶葉內存的茶汁壓出,並反覆壓榨,收汁:
④ 將壓榨出的茶汁放在開口的容器內,使其自然沉澱,並分層析出;其分層不同,品級也不同;
⑤ 收膏、壓模。將分層析出的茶汁經低溫乾燥,獲得稠密度高的軟膏,再入模乾燥后成形,但絕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塊,放入高檔瓷瓶中。
這種工藝的好處是;一方面盡最大可能保留茶葉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獲得的茶膏保留了茶葉中的精華;另一方面也為茶膏後續的陳化提供了“動能”,使茶膏的品質向更高層次轉化。
這種工藝嚴謹苛刻,工序繁雜,費時費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擔。它有點近似我們今天最先進的生物工程——低溫狀態下的萃取工藝。這在當時科技落後,沒有先進的化驗儀器及提取設備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
即生產過程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溫度控制在40℃左右。這與清宮工藝以花梨木為碳保持溫度異曲同工,都是為了更好的析出普洱茶葉中的各類有益物資。同時保證不令溫度過高而導致有益物質的揮發和破壞。常溫狀態可以在溫度高低之間找到茶葉物質保存的最佳平衡點,是保證茶膏品質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即模仿手工工藝製作時候的氣候、溫度、環境、濕度等條件,清代工藝只能在一年中特定的幾個月製作,與上述自然環境條件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這一工藝強調的仿生,就是對自然環境的模仿,以保證茶膏在自然的環境下產出。環境的變化會帶來茶葉化學成分的改變,但這種化學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所生產的茶膏就很難保持普洱茶原有的口感。
即通過清晰、浸泡、壓榨等工藝提取茶湯。清代工藝使用北京玉泉山之水為提取介質,說到底就是水質純凈。現代常溫仿生浸提技術使用的水質同樣為雲南地區最為優質的山泉水,品質極高。而浸提這一工藝強調的是“浸”,代表茶葉物質融入山泉的自然、柔和的過程,這與熬制和萃取這樣的暴力式提取技術是完全不同的工藝。
普通茶膏的提取率為15%,而使用現代常溫仿生浸提技術的宮廷茶膏,僅僅保留其中的5%,這就好比釀酒中的頭道酒,在純度和質量上有著更好的品質。
現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於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對清朝宮廷御茶膏的破譯與復原。同時,科研部門採用當今最先進的生物科技手段,成功地從雲南臨滄地區的曬青毛料中分離了普洱茶后發酵所獨有的菌群,採用低溫萃取、低溫乾燥的工藝,初步實現了普通級普洱茶膏的規模化生產;2006年,科研部門又成功分離了原雲南思茅地區(現為普洱市)普洱茶獨有的菌種,完成了普洱茶膏中的極品“玉龍勝雪”的研發工作,自此,標誌現代普洱茶膏第一階段工作的基本完成。也預示著現代普洱茶膏開始走向成熟。
那麼,現代普洱茶膏與古代普洱茶膏相比,具有哪些特點呢?
很多人對普洱茶膏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體。其實,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直接點出了普洱茶膏的兩款產品,一個是黑膏,一個是綠膏(呈墨綠色)。
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產品,且每款產品的品質與外觀差異極大。
古代普洱茶膏(主要指清朝宮廷御茶膏)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乏先進性。這與當時科技落後有關。因為受時代的局限,必然造成製作普洱茶膏的工藝極其複雜,且出品率低,並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帶來飲用上的不安全性。
而現代普洱茶膏的製作則採用當今最為先進的生物科技手段,其冷等靜壓、細胞破壁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冷凍乾燥等技術的運用,使現代普洱茶膏的生產過程更科學、更簡便、更衛生,相比清朝宮廷普洱茶膏品質更高。
天然藥物是人類長期以來用於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應用歷史悠久,至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仍把天然藥物作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普洱茶就屬於具備天然藥物特性的一種飲品。具有近千年的飲用歷史。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才使得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對普洱茶膏的藥用價值幾乎是“誇張”式的描述:“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薑湯發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顙,受熱疼痛,用五分噙口過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可見,他認為普洱茶膏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天然藥物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其物質基礎在於其中的有效成分。恰恰是這些有效成分,促進人體增強免疫能力,調節人體生理節律,預防疾病或康復的特殊的藥理機能,也是常常提到的具備特殊用途的功能。但是,它也有一個缺陷,就是其含量很低。這不僅是普洱茶,幾乎凡是天然藥物,其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都很低。如紫杉醇、喜樹鹼、人叄皂苷Rh2等在植物中的含量僅為萬分之幾或更低。這是因為天然產物一般結構複雜,結構中常含有多個不對稱中心,即使想對其採用化學合成都是難度極大。就如普洱茶中所含有的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簡稱EGCG),具有明顯的抗癌效果,但也存在含量極低,並無法採用化學法或結構修飾合成生產。
現代普洱茶膏採用的是生物科技手段,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發酵機理,從普洱茶中分離某些優勢菌種,加之有意識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纖維素酶及果膠酶等,對制膏的普洱茶原料在作業環境要求較高的條件下進行二次接種與發酵,並在溫度與濕度上嚴格控制,使普洱茶原料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微生物、酶法轉化階段;再通過低溫萃取(注意:不是常規意義上的中藥提取),低溫乾燥獲得。其茶膏的成品率為15%。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藥物的特性。
在以張鵬飛為首的茶膏技術團隊經過多年不斷創新與研發下,帝茗堂以雲南獨有的古喬木大葉種茶樹的優質普洱茶為原料,通過破解、模擬清朝宮廷茶膏製作工藝,採用香格里拉山脈之千年冰山雪水為介質,運用自主研發的低溫(恆溫)遠紅外轉換多級萃取裝置等多項專利技術,精製出安全、衛生、無農殘、無防腐劑、無添加劑的純天然御茗堂茶膏。內含有高達50%左右茶多酚,是普通茶葉的30—50倍,而且含有豐富的茶色素、生物鹼、兒茶素、茶多糖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使茶膏具備了獨特的生理功能和藥理作用,具有醒酒、延緩衰老(抗氧化)、減肥、護肝養胃、降血壓、降低膽固醇、降血脂、解油膩等功效,而且具有品飲更加安全衛生、更加方便等諸多特點,實為茶之精華、養生極品。
從現代生物醫學角度分析,發現普洱茶膏內含的很多化學成分對人體產生藥用機理。如普洱茶膏內含的類黃酮物質具有明顯的降低甘油三酯(TG)、膽固醇(CH)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功效。同時,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阻止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減少血清膽固醇以及膽固醇在血管內膜上的沉積。並且,它還可以通過增加前列腺環素,減少血栓素合成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纖溶作用,預防血栓形成。根據近兩年的實驗發現,普洱茶膏內含的這種類黃酮物質還可以鬆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起到降血壓作用。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而且,普洱茶膏內含的茶鹼通過增加人體腎臟血流量,刺激小腸分泌鈉離子素起到利尿作用,加快人體內酒精、煙鹼、嗎啡等有害物質的排泄。難怪《本草綱目拾遺》中說:“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膏的茶鹼的含量是普洱茶的2倍,是綠茶等其它茶類的3-4倍。
當然,普洱茶膏的藥用機理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陳述了。雖然普洱茶膏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但對它的研究則是近幾年的事情。有一點是必須清楚的,即對普洱茶膏特殊功能的挖掘尚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只是冰山的一角。尤其是對普洱茶膏後續陳化過程中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的轉化,及這種轉換后的物質對人體產生的種種作用尚存有很多空白,還有大量實驗分析留待人類及後人逐步完成。
雲南土法大鍋熬制普洱茶膏雖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人人在家都可熬制,但是缺乏科學性。從科學的角度看,茶葉在反覆高溫的熬制中,諸多生物酶消失,導致熬制茶膏的後續轉化缺乏“動能”,只能走向霉變,這就是大鍋熬制的茶膏湯色渾濁,且品質越來越差的原因;其次,茶葉在高溫狀態下,大量營養物質會隨水蒸氣一併揮發,造成產品的某種缺失。所以,熬制茶膏的路會越走越窄,尤其是熬制茶膏的農殘和重金屬殘留超標很嚴重,在食品安全上隱患很大。
這是目前沖泡普洱茶膏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普洱茶膏最流行的方法。它的沖泡方法簡單易行,只需一個沖泡的玻璃杯(很多人用玻璃材質的公道杯),及一個或幾個品茗杯(按品茶人數確定)的用具,無論是在家裡、辦公室、茶坊均可沖泡與品飲,不受環境的約束。
它的沖泡過程也極其簡單,大約為六個步驟:
準備(公道杯與品茗杯)—投入茶膏(1 ~ 2克左右)— 沖水(水量不能太多,以水杯三分之二為宜)— 輕輕搖動(讓茶膏在水中緩慢溶解、釋放)— 分茶(將溶解好茶膏分別倒入品茗杯)— 品茶
這裡有三點需要說明:
① 1克茶膏能沖泡500毫升的水。
② 茶膏的溶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與速溶茶粉不同,茶膏在溶解到一定程度后,即通稱的達到飽和度后(通常為寶石紅),其溶解的速度放慢,待將水倒出,重新沖入開水后,又開始新的一輪溶解過程,直至茶膏全部溶解為止。這個過程可能是兩次,也可能是5次,以投入茶膏的量為主。因此,我們說一克茶膏可沖泡500毫升的水並不意味一次沖泡完成。
③ 茶膏中有一款特殊品種“紅運當頭”,它的沖泡方法與其他茶膏不同,它是先放水,后投入茶膏,茶膏始終漂浮於水上,其紅色的顏色呈雲霧狀向下飄散,極具動感。
用調飲的方法飲用普洱茶膏,是茶膏飲用中的“另類”,卻也是值得推薦的一種好方法。
首先,人體的差異,有對特殊營養的一併需求。這是中國傳統養生的一大發明。人們習慣於將不同植物果實,如大棗、桂圓、山楂、枸杞等一些補氣、補血又養顏的物品調配到一起飲用,以期達到更高的品飲效果。其實,在這方面,英國人創造的諸多紅茶調飲的方法為中國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它之所謂盛行,尤其為當今知識層白領接受與效仿,就是因為這種飲茶方式不是為了飲茶而飲茶,實質更注重人體營養的不同需求。因此,調配的飲法也是當今人們始終關注的一種方法。相對純茶的飲法,它不是倒退,而是一種進步。其次,調飲的方法可增強某些營養物的吸收。以茶膏加牛奶的方法為例。過去,大部分人不太贊成這種飲法。認為茶膏中的咖啡鹼與兒茶素會分解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對牛奶營養物是個破壞過程。但是後來人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凡是採用這種方法飲用的人,都稱這種方法具有“抗餓性”。這使人們大惑不解。後來通過實驗室化學分析的方法才發現,茶膏中多種化學組分與牛奶中的營養組成產生融合與分解,倒使牛奶中易於人體吸收的成分大大增強。通過對一組小白鼠實驗,純牛奶被小白鼠吸收只能達30%左右,參入茶膏調飲后,小白鼠對這種牛奶的營養吸收竟大大提高,達到50%左右。後來,中國人分別找出不同人群試驗,發現的情況也是如此。由此,當茶膏與某些食物調配一起飲用時,可能會使兩者的營養物產生融合,便於人體的吸收。
普洱茶
再次,生活情趣的要求。人們對飲茶的需求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精神上的需求。當人們對於純茶的各種沖泡方式及品飲形成一定“固定思維”時,也在尋找沖泡方式新的突破。當然,在這之中,會使一部分人打破原有思維模式,探尋另一種改變,即茶葉本味的改變,思考一種多品味的途徑,使其更具養生特點。其實,中國現代茶的概念基本上以這種思路為主。現在看到市場上最暢銷的茶品幾乎都以這種茶為主。
1、解酒護肝的功效
普洱茶的解酒功能在業界已經形成了長期的共識。不僅如此,在眾多解酒產品中,普洱茶不僅是佼佼者,普洱茶中的特殊產品——普洱茶膏又是自古以來始終享有“醒酒第一”美譽的產品。
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乙醇脫氫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同時,普洱茶膏含有的L-丙氨酸,在人體中會產生大量的泛酸,以促進酒精代謝的正常進行。另外L-半胱氨酸能與酒精反應,加速酒精的代謝,並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體對酒精的承受量,它可以轉化為胱氨酸,輔以牛磺酸能修復損傷的肝臟細胞、腦細胞和胃粘膜和組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解酒的過程也是護肝的過程。
2、消食、解油膩的功效
凡是品飲過普洱茶膏的人都知道,在吃完牛羊肉或飽食大魚大肉之後品飲普洱茶膏,消食的速度極快。過去,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普洱茶膏消食、解牛膩的原因,是普洱茶膏內含的咖啡鹼刺激人的胃腸蠕動,從而達到快速消食這一效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這點。科學家曾經作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幾個肉片裝在金屬絲籠內,給老鷹呑下,經過一段時間取出小籠,肉片不見了。於是動搖了在此之前的胃腸蠕動助消化的說法。認識到胃液中有某些可以消化肉類的物質存在。其中就有胃蛋白酶、糖化酶等。這個實驗也間接否定了普洱茶膏內含咖啡鹼刺激胃腸蠕動助消化之說。
普洱茶膏在後續的發酵過程中,其固有的纖維素酶與果膠酶,在其它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這些衍生物不僅有糖化酶,還有其它與人體胃腸的生物酶系產生反應的酶類,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進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對蛋白質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強,增強了人體消食功能。
3、養胃的功效
普洱茶膏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可以空腹飲用,即不傷害人的胃腸,又起到養胃的功效。這裡有三個原因:
一是普洱茶膏經發酵——萃取——發酵——膜過濾后,基本上屬於小分子,有利於人體的胃腸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綠茶與烏龍茶則不同,中醫所說的綠茶“寒性大”,恐怕都與其內含的大分子有關。同樣,未經人工發酵與自然發酵過程的普洱茶(俗稱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飲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
二是普洱茶膏內含的果膠物質遠高於其它茶類。它不僅體現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時又能保護胃粘膜,幫助消化。對患有胃潰瘍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膠類物質可形成薄膜狀態附著在胃的傷口,促進潰瘍面癒合,適宜於胃病患者飲用。
三是普洱茶膏內含的咖啡鹼可以中和人體的胃酸,進而改善消化功能。
普洱茶膏養胃的功效,其關鍵點在於發酵的品質。可以做這樣的一個試驗:將綠茶、普洱茶(三年期熟茶)、普洱茶膏三個茶樣進行沖泡,然後將三杯茶湯放入冰箱冷藏。待茶湯溫度降至零上5度左右時取出,觀察茶湯是否出現變化。這時,會發現,綠茶的茶湯有大量的乳狀懸浮物,最為混濁;其次是普洱茶,有少量的乳狀懸浮物,茶湯顏色呈褐色、偏暗,無通透;最好的應當是普洱茶膏,沒有肉眼可見的懸浮物和雜質,茶湯顏色與剛沖泡時相比,稍微偏暗。這個實驗表明,未發酵的茶葉內含很多大分子物質,在其茶湯溫度降下后,導致物質的還原與聚合的化學反應,出現重度混濁或輕度混濁,是發酵過程不夠,很多物質沒有被充分降解。普洱茶膏屬普洱茶深加工的產品,幾乎都是小分子,雖然它也存在還原與聚合,但其結果是小分子的聚合,只是茶湯出現偏暗而已。
提倡普洱茶膏的飲用者每日早晨空腹飲用一杯溫熱的普洱茶膏,特別是對胃酸過多,或者患有胃炎及胃潰瘍的人而言,飲用時如果再加上一勺蜂蜜,其養胃的功效更是明顯。
這裡需要聲明的是:養胃的關鍵在於“養”。這個“養”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持續的“堅持”才能顯現出來的結果,當然還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抗癌的潛在功能
抗癌類藥品的研究,已是世界性的難題。全球很多科學家近些年來將眼界投入到微生物與酶繫上,主要原因是他們看到,很多發酵類的產品隱藏了可作為抗癌物質的“葯源”。國際社會之所以青睞生物製藥,也是因為他們越來越看到用生物製備的技術或許能找到這種“葯源”。
就茶葉類產品而言,假如也存在這類潛在的抗癌“葯源”的話,那麼唯一的可能只能是普洱茶。這是因為:
1、普洱茶屬於發酵類食品,普洱茶發酵過程中由於多種微生物菌群與酶系的“干預”,使普洱茶在後續的物質降解與演變中產生了大量衍生物質,這些衍生物質的“梯次轉化”,極易形成潛在的抗癌“葯源”,為普洱茶具備潛在的抗癌功能提供了“物質”基礎。
2、很多科學家從普洱茶的茶紅素締結物中已經找到抗癌的潛在“葯源”。雖然這項研究仍處在實驗室階段,離真正的成果還有一段距離。但為普洱茶抗癌機理研究提供了更明確的理論依據。
3、普洱茶存在“實踐在先”的特性。這個“實踐”有著上千年的過程。清朝《本草綱目拾遺》的作者趙學敏對普洱茶的一個特殊品種——普洱茶膏,有過這樣一個評語:“普洱茶膏治百病”。這個觀點的提出顯然有違背科學常識的嫌疑。問題是,趙學敏畢竟又是清朝很著名的藥學家,也是公認的一個非常嚴謹的治學者,是他的“筆誤”?還是他綜合了大量案例才提出這一觀點呢。當我們翻看他著的《本草綱目拾遺》,詳盡查看他錄入的近千種藥品,唯獨對普洱茶膏給出了“治百病”的說法。他為什麼不說其它藥材“治百病”呢。這種“誇張式”的評價是否隱含了另一方面的原因:當普洱茶膏能對某些在他看來根本不能治癒的“疑難雜症”卻發揮治療功效時,他已經找不到更準確的文字進行概括,只能用“治百病”這樣高度概括的言辭去表達,以提示人們,甚至後人,對普洱茶膏的關注。其實,在人類社會進入現代科技社會之前,人們就經常將某一種“葯”擴大適用範圍,以期對各種疾病產生療效。當一種“葯”能夠適合多種疾病時,這種“葯”便立刻被視為“神葯”。這樣的例子,不僅中國有,西方也有,如1899年發明的“阿司匹林”,當初只作為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但在後來,其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如鎮痛、解熱,抗血栓,心血管疾病,最近幾年,又有很多研究部門視它能抗癌。似乎“阿司匹林”是一個寶藏,幾乎每十年都產生一個新的“適應症”。因此,對趙學敏的“治百病”說法也不能簡單的一棒子打死。那麼,趙學敏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疑難雜症”都有哪些病症?因為中國古代沒有癌症一說,凡是當時醫學不能確疹的病統稱“疑難雜症”。趙學敏所說的“治百病”是否就包含癌症呢?近幾年來,生物醫藥研究小組就曾對普洱茶膏的一個品種----普洱茶石(普洱茶膏一種,又稱“玉龍勝雪”)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普洱茶石已完全脫離了普洱茶的形態,其外觀呈現重度白霜,是普洱茶膏長時間后陳化所至。這種白霜,是茶葉兒茶素與咖啡鹼的絡合物。同時,研究人員又發現,普洱茶膏中茶紅素的締結物(因為中國的技術手段還不能分離純化出茶紅素的單體,只能分離出一類較複雜的紅褐色酚性化合物。它有兒茶素酶促氧化聚合、縮合反應的物質,也有兒茶素氧化物與多糖、蛋白質、核酸和原花色素等產生的非酶促反應的產物)。在經過對萃取物的再純化后,有極強的滲透性。
研究人員用致癌劑誘使實驗鼠發病。使所有實驗鼠在一段時間內產生誘使性細胞癌變。然後將上述純化的“藥物”分別採取口服或注射的方法對實驗鼠進行分組試驗。結果發現,這種純化了的“藥物”對實驗鼠體內的癌細胞產生“撲捉”與“包裹”,再加上對普洱茶膏內含的特殊微生物進行結構性修飾,使其內切酶產生對癌細胞整體“切割”,阻斷肽鏈,使其失去“營養源”,導致癌細胞的最終“枯萎”,喪失分裂與再生的可能,達到殺死癌細胞的功能。
但是,這個實驗只是對實驗鼠進行的,只是抗癌藥物研究的“前奏”,只局限在實驗室階段,離藥品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需要聲明的一點是,這種具備“葯源”雛形的物質雖然來源於普洱茶膏,但它也經過了很多生物技術的再“改造”過程。尚不能簡單地認定普洱茶膏就具備直接的抗癌功效。
但有一點,也是不能忽視的,人體實際上也是一個“生物加工廠”,普洱茶膏進入人體后能否產生“再加工”的過程,以至由於這種“再加工”達到何種效能,是未知的。因此,只能給它一個保守的定義:即普洱茶膏具有潛在的抗癌功能。
2、降血壓與降血脂的潛在功能
普洱茶是發酵的產物。很多發酵類的產品,包括普洱茶,都有他汀類物質出現,如絡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這些都屬於降血脂的藥用成分。雖然它們的含量很少,不能替代“藥品”,但也具備一定的“靶向”。值得關注的是,國際社會醫學報告認為,已知他汀類藥物(主要是指化學合成)會幹擾人體內輔酶Q10,長期服用他汀類藥品會出現具有損害肝臟及可能致癌的副作用。因此,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第一個過程不應是一種藥物,而代替它的應是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綜合設計的營養計劃。顯然,普洱茶由於他汀類藥用成分屬於發酵過程的自然產物,不是“西藥化學合成”,自然成為這個營養計劃的首選;
普洱茶的咖啡鹼與茶鹼的利尿作用,對緩解高血壓及高血脂有潛在的功能。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服用如雙氫氯噻嗪、吲噠帕胺、呋噻米、氨苯蠂啶等藥物。這些藥物基本都屬於利尿劑。因為利尿的方法是治療與緩解高血壓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普洱茶膏中的咖啡鹼通過刺激人體的膀胱同樣能夠達到利尿作用;同時,由於普洱茶膏中的咖啡鹼與茶鹼還能使血管平滑肌鬆弛,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都起到降血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普洱茶膏中的咖啡鹼能分解血液中的鈉離子。中國飲食有偏鹹的弱點,其含鈉的組分太高。因為一個鈉離子必然裹挾五個水分子,造成血容量增大,形成對血管壁的壓力。普洱茶的咖啡鹼能夠起到排鈉作用,降低血容量,從而間接起到降壓作用。
實際上,國際醫療界對治療高血壓一直倡導兩種模式:即藥用治療和非藥物療法。而且,非藥物療法優於藥用治療,是高血壓患者的首選。普洱茶膏就屬於非藥物療法的範疇之一。
3、降血糖的潛在功能
一是普洱茶膏的原料本身就以粗老葉為主,與民間流傳的粗老葉治療糖尿病有物質等同或相近的基礎。茶多糖的含量是隨原料粗老程度的增加而遞增,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
二是普洱茶膏在多次發酵中,本身就將脂類與蛋白質等物質分解與轉化,提高了茶多糖的含量。同時,茶多糖又是生物活性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發酵的降解與轉化,又分離出小分子低聚糖。也恰恰是這個小分子低聚糖才是普洱茶降血糖的主要“功臣”;
皇印茶膏鑒賞
金瓜茶膏鑒賞
一是如果是黑色,表示生產時間不長;二是膏體表面泛出一層白霜,表示已有一段出產時間,而且白霜愈重,證明陳化時間愈長。至於能否依據掛霜的多少來明確年份,這是一個非常難的課題,因為掛霜的多少除了有時間因素外,也與存放方式有關,裸露在自然條件下,掛霜既少且慢;反之,在密閉的條件下則掛霜很快;三是當膏體的外觀呈現灰色,則是變質的表現,這樣的茶膏沖泡后,湯色一定混濁、呈暗紅色,並帶有大量沉澱物和懸浮物。不適合飲用。
這是鑒賞茶膏很重要的環節。湯色通透,呈寶石紅,證明茶膏內含雜質極少,萃取的環節比較嚴謹,品質較好;反之,湯色發暗,且有懸浮物,無通透性,證明雜質較多,提取的手段相對落後(大鍋熬制的茶膏絕大部分屬於這種)。
普洱茶膏[茶]
茶膏被譽為茶中黃金,始於唐、成於宋、興於清、盛於當代,是選用千年古木、喬木茶葉原料,通過100多道秘制工藝、歷時70多天將茶葉有益成分提煉、濃縮而成的膏狀固體。古時君王御享,現代政商精英名流專屬。
【茶多酚】(60%左右)
茶多酚又稱茶鞣或茶單寧,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諸多的醫學實驗已經證明,茶多酚有極強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止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誘導人體內代謝酶的活性的增高,促進致癌物的解毒;抑制和阻斷人體內源性亞硝化反應,防止癌變和基因突變。抑制致癌物與細胞DNA的共價結合,防止DNA單鏈斷裂;提高肌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同時,茶多酚通過提高人體免疫球蛋白總量並使其維持在高水平,刺激抗體活性的變化,從而提高人的總體免疫能力,並可促進人體的自身調理功能。
【兒茶素】(16%左右)
兒茶素,和咖啡因同屬茶葉中的兩大重要機能性成分,但又以兒茶素為茶湯中最主要的成分。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老化、預防蛀牙、改變腸道微生物的分佈、抗菌、除臭等作用。
【遊離氨基酸】(14%左右)
是既含氨基(-NH2)又含羧基(-COOH)的有機化合物。在自然界中還發現許多非蛋白質組成成分的氨基酸,在植物中主要是以遊離的或γ-谷氨醯衍生物的形態存在。
據研究表明,茶氨酸是茶葉中最重要的一種遊離氨基酸,它不僅對調節茶葉滋味具有重要作用,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調節代謝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茶氨酸的功能研究繼茶多酚后已經成為國際保健醫學的熱點。茶氨酸主要有抗腦中風、抗血管性痴獃、對某些抗腫瘤藥物具有生理調節、保護大腦神經元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增加精神活動敏銳度、增強注意力、減輕婦女絕經期綜合征癥狀、增加腦中“多巴胺”的數量使人減少焦慮感及緩解緊張情緒、緩和茶中咖啡鹼對中樞神經的興奮等生理功能。
【咖啡因】(9%左右)
咖啡因是一種生物鹼,適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勞、興奮神經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和昏迷復甦。
咖啡因能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因此能夠增加警覺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維,增加註意力和保持較好的身體狀態,同時能促進新陳代謝。
【其他物質】(有益酶、茶多糖、茶黃素、水分等6%)
清朝皇家茶膏的186道工序和72天的加工周期,目的是有益酶的培育和保存。有益酶的培育,使普洱茶膏中的茶多酚、茶黃素以及遊離氨基酸達到平衡,最終使得普洱茶膏的口感、色澤最佳,有益成分更容易吸收。現今,這套秘方已被玉禪科研人員全部破譯,並成功導入實際應用中。讓您在品飲貢潤祥茶膏的過程中,3分鐘即能領悟到10年老茶的神韻
葫蘆娃的三個茶館第一幕
地點:桃花源市葫蘆谷,葫蘆娃老茶館
出場人物:
海綿弟弟:日本留學生,主修中國藝術史,善良活潑,6歲停止生長,1.2米高,動畫片《海綿寶寶》的鐵桿粉絲。
普洱茶膏[茶]
小楠:葫蘆娃老茶館店長,丹鳳眼的江南美女,25歲,機靈乖巧,擅長茶藝、古琴、香道等表演。
雙胞力士:茶館門童二人,雙胞胎兄弟,葫蘆谷本地人。
海綿弟弟和阿怪兩個背包客上場。
海綿弟弟:阿怪,走了那麼久,我好口渴啊。
阿怪(伸手向前一指):你看,前面有家葫蘆娃老茶館,我們進去借點水,我背包里有口袋茶館,待會泡茶膏給你喝。
海綿弟弟:(歡呼)太好了,你的背包好神奇。
(葫蘆娃老茶館像一座巨大的宮殿屹立著,門前掛著醒目的牌匾。)
海綿弟弟:阿怪,你抬頭看牌匾落款居然是太白金星,這個茶館的老闆有些能耐啊。
阿怪:(點點頭)是呀,老闆會不會是外星人啊?
海綿弟弟:(聳了聳肩)進去看看吧。
門口的雙胞力士微笑著做出請進的姿勢。
店長小楠迎了出來,她笑盈盈拉著海綿弟弟的手,引領兩人進入茶館。
小楠:歡迎二位遠道而來的朋友,你們是第一次來到我們老茶館么?
海綿弟弟:(看著流光溢彩的大廳,興奮得直點頭)是啊,我們來葫蘆谷徒步旅行,沒有想到居然能遇見這麼氣派的茶館。
阿怪:(眼睛都不眨的東張西望)哇,這裡的陳設和布局實在太美妙了,是我見過的最華麗的茶館。
小楠:(自豪的看著他們)我們專門為最挑剔的貴賓提供茶事服務,店裡收藏了大量的孤品老茶和頂級茶具,很多都不是凡品。
普洱茶膏[茶]
小楠:是啊,我們葫蘆娃葫總是非常傳奇的,有機會慢慢告訴你們。今天不湊巧,葫總女朋友過生日,他一早就出去了。
阿怪:(羨慕的點頭)真是年輕有為啊。
兩人在小楠的引領下被請入二號雅間茶席落座,整個空間的神秘氣息讓人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世事。
海綿弟弟拿起面前如鵝毛般輕盈的瓷杯,愛不釋手的把玩,陶醉的嘆息著。阿怪的注意力落在了茶台上的一方精緻的小小竹席,細看之下,整個竹簾紋路恰是一幅八仙品茗圖。
阿怪:小楠,這幅竹席的材質和做工太精湛了,難得的是居然拼成了一幅完整的故事畫面。
小楠:阿怪你真識貨啊,這件竹席是老物件了,取材於靈山腳下的西天香竹,用情絲綿密絞纏著。當年動用了三百工匠,用了七十六年才完成這件寶物。不過呢,這還只是我們茶館中排名第三的竹席。
阿怪和海綿弟弟驚得說不出話來。
阿怪和海綿弟弟眼睛瞪得像鈴鐺那麼大。
阿怪:(很好奇的問)既然是這麼厲害的老茶館,是不是連百年老茶都有啊?
小楠:(掩口笑了起來)本館年份最輕的茶是二百五十年的北島青餅;年份最久的是開館時二郎神贈送的一箱靈山團茶,是近九百餘年的老茶了。
阿怪和海綿弟弟互視之下,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應答。
小楠:這樣吧,我們先來喝一泡北島青餅吧,我也有些日子沒泡新茶了,今天給你們好好泡一下。
接下來的時間,海綿弟弟和阿怪都近乎失憶了。只記得這泡茶投入杯中后,香氣撲鼻,最後連茶葉似乎都全部消融在茶湯里。在阿楠的熱情講解下,兩人都感覺到茶湯既粘稠又厚重,入口之後,大約只能用瓊漿玉露來形容了。
品完不知多少泡茶后,海綿弟弟和阿怪近乎虛脫,伏在茶台上半響回不過神來,真是一次神秘的品茶體驗啊。
小楠看著兩人的形態,習以為常了,她靜靜地等他們醒來發感慨。
海綿弟弟:(慢慢抬起頭來,由衷地嘆息)從來沒有喝過這樣美好的老茶,我的全身都酥了。
小楠:(微微一笑)這只是入門的老茶,要不要喝一泡五百年的瑤池印象?
聽到五百年老茶,阿怪立刻打了個冷顫,回過神來。
阿怪:(細聲問到)剛才這泡北島青餅要多少錢?
小楠:(隨手把茶冊翻開,指給阿怪看)喏,這泡北島青餅是250萬,另加服務費15%。
只聽哐當兩聲,阿怪和海綿弟弟都嚇得從椅上滾翻下來,爬起來就想往外跑。
小楠見狀,按了下桌下一個按鈕,雙胞力士立刻來到門前,攔住了兩個想跑單的背包客。
阿怪:(連忙拱手求饒)我們是留學生出來旅遊,身上加起來只有3000多塊,沒有想到......
海綿弟弟不知如何是好,嚇得哇哇大哭。
小楠:(抬眼看了下雙胞力士)把他們行李沒收,留下來做工償還吧。
雙胞力士點頭,分別把海綿弟弟和阿怪抓住並拖下場去。
遠處傳來海綿弟弟哽咽的聲音:阿怪,我想起來了,我們進來只是要借點水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