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半切征

醫學疾病

脊髓的一半受損出現脊髓半切征。表現為:①損傷側出現痙攣性癱瘓和神經感覺障礙;②損傷對側呈現淺感覺障礙,觸覺障礙多不明顯。凡一側下肢以運動障礙為主,而另一側下肢以感覺障礙為主時,都應視為不典型的脊髓半切征,常見於髓外硬膜內腫瘤。

疾病介紹


脊髓半切綜合征(Brown-Séquard Syndrome),指由於外部的壓迫和脊髓內部的病變等原因引起的脊髓病損,導致病損平面以下同側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由此引起的運動障礙可影響患者行走。

發病原因


脊髓內分佈有支配下肢和軀幹感覺的上行傳導束,及支配運動功能的下行傳導束。分佈於頸椎的下行傳導束包括薄束楔束,位於后索,傳導來自同側軀體的本體覺和精細觸覺。脊髓丘腦側束位於外側索,因在脊髓內交叉,故上行傳導對側軀體的痛覺、溫度覺;脊髓丘腦前束位於前索,部分交叉上行至對側,傳導雙側軀幹四肢的粗細觸覺。上行傳導束主要包括皮質脊髓束,在同側下行並支配同側軀體的運動功能。故在脊髓半切損傷時,主要表現為同側的運動、深感覺、精細觸覺障礙,對側的痛溫覺障礙,而由於脊髓丘腦前束的部分交叉,故粗觸覺保留。
脊髓半切征
脊髓半切征
另外,由於后角細胞發出的纖維先在同側上升2-3個節段后再經白質前連合交叉至對側組成脊髓丘腦側束,故對側痛溫覺感覺障礙平面較脊髓損害節段水平低。
綜上所述,脊髓半切綜合征僅僅是一個症候群,而非具體的原發病因,所有可以引起脊髓半側橫斷性病損的傷病均可引起脊髓半切綜合征。常見的原因包括外部的壓迫和脊髓內部的病變。
外在壓迫的原因包括脊柱退變引起的偏一側的椎間盤突出、脊柱骨折引起的偏一側壓迫所造成的脊髓損傷血腫壓迫一側脊髓、椎管內腫瘤造成半側脊髓壓迫、脊髓偏一側的刀刺傷等;
脊髓病變則包括脊髓炎、脊髓血管功能障礙、多發性硬化、早期放射性脊髓病等;另外,副腫瘤綜合征引起的亞急性脊髓壞死病也會表現為脊髓半切綜合征。

臨床表現


疾病癥狀
(一)脊髓癥狀:損傷平面以下同側肢體的運動及深感覺消失,對側肢體痛覺和溫覺消失是其臨床特點。
(二)原發疾病癥狀:若為刀刺傷,則存在皮膚和肌肉的刀刺損傷;若為脊柱骨折脫位引起,則癥狀出現突然,有外傷史,同時伴有頸部疼痛、活動受限等表現;椎管內腫瘤患者病程較長,臨床癥狀的出現有一個過程,癥狀逐漸進展;血腫壓迫引起的患者,則有血腫形成的病史,比如近期手術史,自發出血病史等;脊髓炎的患者癥狀出現較快,有發熱病史,脊髓血管功能障礙引起的患者病程較短,發病也較急,多發性硬化病程較長,放射性脊髓病則有特殊的射線接觸史等。

疾病危害


引起軀體感覺運動等神經功能障礙,運動障礙可影響患者行走,感覺障礙則使患者容易造成損傷,尤其是皮膚感覺障礙可導致皮膚燙傷等損傷,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造成病人的殘疾。

併發症


其常見的併發症類似於脊髓損傷的併發症,早期可出現深靜脈血栓褥瘡、泌尿系感染等;長期也會出現長期卧床併發症,包括泌尿繫結石、肺部感染、體溫失調等;患有脊髓半切綜合征的患者還會出現心理的抑鬱和障礙等。

診斷鑒別


輔助檢查
應綜合的應用現有的檢查條件,尋找引起脊髓半切癥狀的原因。比如對於脊柱損傷的患者,應進行頸椎X線片、CTMRI的檢查,必要時行四肢的神經誘發電位檢查,判斷有無脊髓的壓迫和水腫出血;同時利用這些檢查還可以觀察到脊髓和椎管內的情況,從而與椎管內和脊髓內腫瘤相鑒別。若懷疑是脊髓炎時,可行腦脊液的常規和生化檢查。懷疑血管因素引起時,可行脊髓血管的DSA或MRA檢查。

疾病診斷


脊髓半切綜合征的診斷並不難,關鍵是病因診斷。從患者癥狀和神經體征,臨床就可以診斷脊髓半切綜合征。而對於病因診斷,則應根據患者其他伴隨癥狀和輔助檢查的結果來明確。

鑒別診斷


患者在發病前即存在著頸推退行性變,CT及磁共振檢查、臨床表現高場強磁共振用以檢查脊益病變,能清晰顯示出血腫邊界與脊髓的關係。通過信號改變還可與其它性質病變如腫瘤血管畸形等相鑒別。
因為其臨床表現非常典型,故鑒別的重點在於病因的分析。當然,在臨床中也存在一些疾病有類似的癥狀,容易產生混淆,但只要經過仔細的查體,對比兩側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通過病史和查體可以做出脊髓半切綜合征的診斷。
應與常見的特殊類型的頸脊髓損傷進行鑒別:
一、中央型頸脊髓損傷:病變幾乎只發生於頸段,尚存骶部感覺和運動,感覺和上肢肌力減弱重於下肢是其臨床特點。
二、前脊髓綜合征:脊髓前綜合症頸脊髓前方受壓嚴重 有時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動脈閉塞 出現四肢癱瘓 下肢癱瘓重於上肢癱瘓 但下肢和會陰部仍保持位置覺和深感覺,有時甚至還保留有淺感覺。
三、后脊髓綜合征:多表現為雙側軀體深感覺和精細觸覺障礙,運動功能受損較輕。
四、脊髓橫貫損害:表現為脊髓病損水平以下的雙側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膀胱、直腸、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疾病治療


治療依脊髓受壓輕重可行手術或保守治療。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保守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

保守治療


而對於脊髓本身的炎症、多發性硬化,及其他內在病變,並無外在壓迫和脊髓內部腫瘤時,可給予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局部的穩定,使用外固定比如頸托和牽引;藥物治療,主要包括神經營養藥物、神經功能保護葯、神經脫水腫等藥物治療。還可以使用高壓氧等治療方法。
小針刀松解術加之頸推牽引,解除了軟組織的痙攣及攣縮。糾正了小關節紊亂,加大了關節間隙、阻斷了壓迫、水腫充血;充血、水腫、再壓迫的惡性循環。從而解除了脊髓的壓迫,增加了局部的血運。輔以臨床用藥,使神經組織得以較快的恢復。

手術治療


若脊髓存在外部壓迫,比如骨折脫位、椎管內腫瘤、椎間盤突出、血腫壓迫等原因,常常需要手術去除壓迫,否則脊髓一直處於受壓狀態而無法恢復,然而具體的手術方式應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有些骨折脫位的檢查后可能並未發現壓迫,但存在脊柱的不穩定,在損傷瞬間造成了脊髓的壓迫,這種情況也是需要手術治療的。手術主要是切除制壓物,同時給予行脊柱的內固定等穩定手術。

疾病預后


疾病的預后與病因和病變程度密切相關。若由於脊髓內腫瘤引起,則預后較差,若由於外部慢性壓迫引起,在早期去除壓迫,預后較好;而對於骨折脫位造成的脊髓損傷,則應根據損傷的程度來判斷;如由於脊髓炎症引起,早期診斷和治療后預后較佳。若由於刀刺傷引起,則恢復較為困難,總之脊髓半切損傷是不完全的脊髓損傷的一種,預后較完全性脊髓損傷較好。

疾病預防


一、對於從事高危職業(高空、司機)的人群應注意避免頸部的外傷;
二、對於既往存在頸椎疾病的患者,應定期的複查,及早地發現脊髓潛在的壓迫,另外應注意避免頸部的外傷;
三、平時應注意保暖,減少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減少脊髓炎症發生的可能性。
針對脊髓半切綜合征的預防較為困難,最重要的做到有癥狀時早期的診斷和早期的治療。

專家觀點


由於患者出現了軀體的神經功能障礙,往往會儘快就診。就診時應首選兩個科室就診,骨科神經內科。一般合併外傷、刀刺傷時或存在脊柱疾病時可首選骨科就診。如果無特殊病史,可首選神經內科。而收入后應儘快地進行脊柱的各種影像學檢查,尤其是頸椎的核磁檢查,甚至是脊髓血管造影的檢查,以迅速地明確病因。
如果是由於神經內科疾病引起,可給與內科治療;若由於骨折脫位、刀刺傷、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腫瘤等情況引起時,則屬於骨科的治療範疇,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而針對於脊髓內腫瘤,則是神經外科的範疇,應由神經外科進行手術切除髓內腫瘤。由於手術的時機與癥狀的恢復存在密切的相關性,一經查出,應及時去除壓迫,給受損的脊髓一個恢復的環境,但神經功能的恢復並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檢查


輔助檢查:椎體后緣增生、后縱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椎管相對狹窄。輕微的頸椎小關節紊亂、偶然的軟組織痙攣等可導致突然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