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砥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教授

白砥,原名趙愛民。1965年生,山陰人。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魯迅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國美術學院支社主委,西泠印社社員。

出版發表書法作品上千幅,參加國內外大型展覽上百次,舉辦個展16次。

人物經歷


出版專著有:《書法空間論》、《王羲之書法解析》、《白砥書法藝術》、《白砥小楷集》、《中國書法藝術圖典》、《漢張遷碑及其筆法》、《白砥臨古書法精粹》等1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作品多次在國內大展中參展、獲獎。
作為第一代書法博士,白砥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對書法的熱愛和勤奮。1987年,白砥被浙江美術學院錄取,成為沙孟海等導師的碩士研究生。此後,他又成為章祖安先生的博士生。白砥對書法的理解,並不停留在“把字寫好看”這點上。白砥認為,書法並不是僅此而已,它承載的是中國人對自然、人生的深刻體悟和理解,是一門載“道”的藝術。白砥對書法和現代的關係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說,古人和今人都言書法創新,但書法的本質不會變。書法的“傳統”和“現代”,決不是矛盾對立的。她是同條河流,或平緩、或洶湧。只有源頭充足,河道通暢,才不至於使她走向乾涸、走向死亡。
白砥作為新時期在創作領域最引入矚目的書法家之一,自1996年攻讀博士學位以來一反以往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深居簡出,潛心研究與探索。其先後著述有:《書法空間論》、《歷代書法大師風格批評》、《王羲之作品解析》、《中國書法藝術圖典》等;在創作上繼《白砥書法藝術》之後,又出版有《白砥小楷集》及《白砥行草書二種》,可謂成果喜人。正是這種踏實的作風及義無反顧的探索精神,使白砥作品在林立的字畫藏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懂行的收藏家們喜愛的對象。

主要成就


游天
游天
送友人
送友人
1980年9月,考入北京國際政治學院法語專業,時年15歲,為同屆年齡最小,班上同學以法語“petit”稱呼,遂自取筆名“白砥”。
1981年,自刻“白砥”印,仿齊白石風格,80年代早中期作品多鈐此印。
1982-1984年,任國際政治學院書畫社社長,為同學、老師創作書、印上百幅(方),書風印風多樣。書以顏柳歐楷書為基,繼學《蘭亭序》、《集王聖教序》、《月儀帖》、《松風閣詩帖》等,兼習沈尹默任政胡問遂郭沫若劉炳森李鐸等現當代書家。
1984年本科畢業留校工作。拜京城書畫家李鐸、張明為師。學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等書風。
1985年,書風漸趨樸實厚重,對碑學書法興趣益深。
1986年,行書《文湖州畫語錄》獲全國首屆神龍書法大賽金獎並在多家專業刊物發表,始在書壇顯露頭角。
1987年,經李鐸、張昕若先生推薦,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為當時最年輕的會員之一。9月,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生班,師從沙孟海、劉江、章祖安先生,成為我國繼朱關田王冬齡、邱振中、王鏞黃惇等之後的第二批書法研究生。
1988年,習顏真卿行書、宋四家行書、《平復帖》及近現代名家,尤對康有為、沈曾值、于右任、弘一、徐生翁陸維釗興趣最重。《篆刻藝術生命意味的表現形式》獲浙江省第四次書學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1989年,在杭州西泠印社展廳舉辦個展,並在紹興常州、海南等地巡展。習倪元璐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傅山八大山人金農及林散之、沙孟海、陸儼少等書法。被列入《中國當代文藝家名人錄》、《中國現代書法家人名辭典》。參加全國青聯等主辦的“首屆國際青年書法展覽”。
1990年,獲碩士學位,任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研究》責任編輯。參加“全國第三屆中青年書法展覽”。習孫過庭書譜》、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等。出席“中國首屆國際書學交流會”。
1991年,開始現代書法創作。主要作品有:《對立統一》、《生命力的外泄》、《凝固的時空》、《凝重而奔突》、《太極生化》等。參加“中國當代書法展”(北京、廣州)、“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邀請展”(南京),出席“西安國際書學討論會”。
1992年,參加“中國現代書法展”(上海)。創作現代作品《敦厚》、《節律·空間的有機性·重量感》等。出席“’92書法批評年會”(成都)。
1993年,參加“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舉辦“白砥書道藝術展‘黑色主義—生命本質的純抽象表現’”(上海),與洛齊張強邵岩等發起舉辦“中國書法主義展”(鄭州)。習王羲之手札。創作現代作品《蒼朴神奇》、《音樂與雕塑的平面合成》等。
1994年,出席“全國近現代書法史學美學研討會”(黃山),參加“’94現代書法探索展”(北京),應邀赴海南舉辦“白砥書法藝術展”並講學。
1995年,出席“全國首屆‘先鋒書法’與‘傳統書法’的對話學術研討會”(青島)、“全國首屆書法藝術與道家美學研討會”(蚌埠),參加“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獲“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二等獎,參加第二屆“中國書法主義展”(威海)。創作“非漢字書法系列”作品。在義烏浦江舉辦個展。
1996年,復入中國美術學院攻讀全國首屆美術學書法理論專業博士學位,導師為章祖安教授。“’96全國書法批評年會”在張家界舉行,朱以撒、徐本一、黃君、羅厚禮等四篇研究白砥的論文入選。參加“全國特邀書家(20人)作品展”(南京)、“中國當代名家書法邀請展”(北京)、“當代名家書法展”(北京)。
1997年,在首屆中國書法藝術節上,被授予“全國書法十傑”榮譽稱號。參加“中日韓青年書家作品展”(韓國、德國)。
1998年,獲“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三等獎。“白砥書法藝術展”在湖州舉行。參加“現代中國書法藝術大展”(巴黎)、“當代中國書法展(20人)”(美國)。
1999年,獲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第三屆浙江魯迅文學藝術獎”。參加“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四川)。
2000年,“白砥書法藝術展”在紹興舉行。參加“國際書法大展”(南京)、“守望與前瞻—當代中國書法十二人展”(廣州)。
2002年,“傳統與現代是同一條河—白砥書法藝術展”在海寧舉行。參加“筆陣—當代中國書法十二家作品展”(廣州)、“正大書風展”(南京)。
2003年,參加“多元闡釋—白砥趙雁君陳忠康汪永江何來勝書法聯展”(杭州)。
2004年,參加“淳化閣帖杯二王書法系列書法大賽特邀作品展”(上海)。
2005年,“白砥書畫作品展”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參加“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北京)、“首屆全國中青年名家百人藝術書法展”(北京)、“浙江書法二十家作品展”(杭州)、“全國書法名家精品展”(四川)。
2006年,“白砥書法藝術展”在常州舉行。參加“梁平波白砥何士揚陳安綱陳雲剛書畫聯展”(台州)。
2007年,參加“首屆中國書法蘭亭雅集四十二人展”(紹興)、“開fun—2007台北國際現代書法展”(台北)。
2008年,策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教育系統名家書法邀請展”(杭州)。
2009年,擔任“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委。參加“浙江書法精英展”(杭州)。參加“2009書法與當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2010年,“白砥巨幅書法創作觀摩會”在杭州舉行。“意與古會—白砥臨古書法展”在杭州舉行。參加“中國美術館情景書法大展”(北京)、“蘭亭雅韻—當代名家書法邀請展”(紹興)、“書非書—2010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杭州)、“西湖六月中—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杭州)、“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四川)。
2012年,入選“中國書法第一方陣(三十家)”(上海)。
2013年,參加“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北京)、“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癸巳新春楹聯書法大展”(北京)、“書寫時代—全國名家書法作品展”(上海)。被雅昌藝術網評為“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書法家”前三甲。
2021年11月18日,參加由浙江衛視原創打造的全國首檔書法美育互動式電視文藝節目《妙墨中國心》發布了名師陣容宣傳片和海報。

專著作品

李白詩二首
李白詩二首
《白砥書法藝術》,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5年出版。
《漢張遷碑及其筆法》,西泠印社出版社,1996年出版。
《白砥小楷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
《當代中青年書法名家字帖•白砥行草書二種》,華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中國書法藝術圖典》(與毛萬寶合著),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中國歷代書法名作•草書卷》,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國歷代書法名作•隸書卷》,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國歷代書法名作•篆書卷》,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國歷代書法名家字帖•白砥楷書篇》,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年出版。
《書法空間論》,榮寶齋出版社,2005年出版。
《王羲之書法解析》,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中國當代名家系列從帖•白砥書詠竹詩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教師作品集•白砥》,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
《白砥臨古書法精粹》8卷,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出版。

論文

雲門獨坐
雲門獨坐
《篆刻藝術生命意味的表現形式》,載《書法研究》1989年第三期。
《金石氣論》,載《書法研究》1991年第一期。
《似奇又正謂之拙》,載《書法導報》1992年。
《略論“刷字”的美學特徵及價值》,載《書法》1991年第四期。
《虛實之辯證》,載《書法導報》1992年11月25日。
《符秦建元四年產碑》,載《書法導報》1993年9月29日。
《現代派篆刻大師齊白石》,載《書法報》1994年3月2日。
《不無遺憾的王福庵》,載《書法報》1994年6月29日。
《一部較完備的篆刻學專著》,載《書法報》1994年9月28日。
《無似無意的石開篆刻》,載《書法導報》1994年9月28日。
《書家思想》,載《書法導報》1994年10月5日。
《有原則地進行創作與研究》,載《書法導報》1995年。
《譚建丞百歲不老》(與石風合作),載《書法導報》1995年5月3日。
《學王門徑》,載《書法導報》1996年1月10日。
《基本功與創造力》,載《書法導報》1996年1月10日。
《原始的魅力:本質與質樸》,載《墓誌書法精選》,榮寶齋出版社,1996年版。
《在穩實中創變—趙鑒鉞書法解讀》,載《書法報》1997年12月10日。
《雄渾沉穆 巧拙相生—張遷碑賞析》,載《美術報》1998年5月25日。
《巨聯創作記》,載《書法報》1998年8月31日。
《對傳統的再發展、再超越》,載《現代書法》1998年第四期。
《筆、墨、紙對書法藝術構成的作用與影響》,《美術報》1999年1月16日、1999年10月23日連載。
《對書法美的本質及其表現形式的思考》,載《書法研究》1999年第一期。
《漢字空間與書法藝術》,載《中國書法》2001年第九期。
《篆書概述》,載《中國歷代書法名作—篆書卷》,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隸書概述》,載《中國歷代書法名作—隸書卷》,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年1月版。
《草書概述》,載《中國歷代書法名作—草書卷》,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入隸為草》,載《正大書風展》作品集,2002年版。
《心有古人毋忘我—潘天壽書法的空間形式及其審美特徵》,載《潘天壽與二十世紀中國書法》,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小楷風流話元常》,載《書法報》2002年7月15日。
《傳統哲學思想的切入對書法空間形式的作用與影響》,載《書法研究》2003年第五期。
《基礎與傳統》,載《高等書法教育四十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
《閑靜與狂縱—楊凝式作品分析》,載《中國書畫》2004年第七期。
《空間的新秩序—關於“現代書法”》,載《中國“現代書法”論文選》,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狂草性格》,載《中國書法》2004年第九期。
《書法之法》,載《書法報》2006年10月11日。
《書法之理》,載《書法報》2006年8月30日、2006年9月6日、2006年9月13日、2006年9月20日、2006年9月27年連載。
《關於篆隸古法》,載《中國書法》2006年第八期。
《碑帖融合—趙之謙、沈曾植、陸維釗書法之比較》,載《新美術》2007年第一期。
《書聖之殤—王羲之傳統及其本質》,載《美術報》2007年。
《中和—書法的審美標準》,載《美術觀察》2008年第六期。
《筆法•筆力•線質》,載《中國書法》2008年第十二期。
《“丑”之為美—兼論書法的審美標準》,載《全國第八屆書學討論會文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另為“2009書法與當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交流論文,並被《書法報》、《書法導報》、 《中國文化報》等轉載。
《正氣磊落顏真卿》、《樸拙意趣張遷碑》、《清媚勁雅蘇東坡》、《縱橫堅澀張長史》、《峻拔奇偉張猛龍》、《瀟灑謹嚴王家書》、《清秀可人趙孟頫》、《古木渾樸鐘鼎文》8篇,《中國鋼筆書法•書畫教育》2009年第一至第十期。
《小楷書的發展及其美感分析》,載《新美術》2010年第五期。
《宋四家的“意”與“法”》,載《新美術》2010年第六期。
《北碑與唐碑》,載《白砥臨古書法精粹》,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
《意與古會—漫談臨書與創作》,載《書法》2010年第六期。
《碑帖技法講座(一)—二王行草》,載《書法》2010年第六期。
《碑帖技法講座(二)—<張遷碑>》,載《書法》2010年第七期。
《元明清的書法風氣及其主客觀成因初探》,載《白砥臨古書法精粹》,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
《再論王羲之》,載《白砥臨古書法精粹》,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
《書法與繪畫空間感征之比較》,載《詩書畫》2011年第2期。
《厚•黑•大—章祖安先生的書法藝術及其審美特徵》,載《書法》2011年第三期。
《談“現代書法”與書法的現代性》,載《書法報》2011年7月6日。
《論顏真卿行草書的風格特徵》,載《中華書畫家》2011年第十一期。
《當今學王書風缺失什麼?》,載《全國第三屆行草書展論文集》,《詩書畫》2012年第二期。
反者道之動》,載《中華書畫家》2013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