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濕地

鄱陽湖濕地

鄱陽湖濕地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生態濕地,位於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東北部50公里。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20萬公頃,流域有沿岸有鄱陽、徠余干、進賢、南昌、新建、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十一個縣(區)。

簡介


鄱陽湖濕地是指鄱陽湖在天然、人工、常久、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能夠保持靜止、流動、淡水、半 鹹水、鹹水、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易變性是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脆弱性表現的特殊形態之一:當水量減少以至乾涸時,該濕地生態系統演潛為陸地生態系統;當水量增加時,該系統又演化為濕地生態系統。水文決定了系統的狀態。鄱陽湖濕地,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該系統不同於陸地生態系統,也有別於水生生態系統,它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生態系統。著名學者張友茂先生說:“鄱陽湖生態濕地,是長江下游的氣候的肺臟。”鄱陽湖濕地,煙波浩渺、水域遼闊。漫長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東南季風大量水蒸氣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濕地魚米之鄉。

特性


(1)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水文、土壤、氣候,形成了濕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改變濕地生態系統。
(3)生產力高效性。濕地生態系統同其它任何生態系統相比,初級生產力較高。
(4)效益的綜合性。有調蓄水源、調節氣候、凈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基本生態效益,也具有為工農業、能源、醫療業等提經濟效益。
(5)生態系統的易變性。任何生態系統都是脆弱的,如果過度開發或者保護不當就會改變其特性。

非生物環境


1、鄱陽湖濕地地表水徑流量
鄱陽湖濕地為鄱陽湖輻聚水系的匯聚中心,其水環境受制於整個水系大環境。鄱陽湖水系由鄱陽湖及與之相連的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及清豐山溪、潼津河、樟田河和博陽河組成,流域面積162225 k㎡,1950-1984年流域平均年徑流量為1457億立方米,1986-2000年流域平均年徑流量1525億立方米。
2、水位
鄱陽湖1956~2000年各水文(位)站平均水位12.86~15.19 m,最高水位22.43~22.98 m,最低水位為5.90~12.09 m。有75%的年份最高水位發生在6月、7月;78.8%的年份最低水位發生在12月、1月。
3、水溫
鄱陽湖濕地多年平均水溫18℃左右,以8月最高為29.9℃,1月最低為5.9℃,全湖極端最高水溫為38.2℃,極端最低水溫為0℃。日間最高水溫出現在15~17時,最低水溫在6~8時。由於鄱陽湖湖水不深和受風浪、湖流的影響,水溫的垂直分佈差異較小,上下層相差1℃左右。
4、水質
鄱陽湖濕地
鄱陽湖濕地
鄱陽湖水質評價結果表明,全湖水質基本維持II~III類水標準,水質較好。從超標情況來看,所選定的12個評價項目中有總磷、揮發酚、氨氮及高錳酸鹽指數等項目在不同的水期在部分的監測斷面出現超標。從污染分擔率情況來看,入湖口以總磷、揮發酚、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污染比重大,湖區以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污染比重大,出湖口以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和揮發酚污染比重大。從污染負荷比情況來看,入湖口以贛江南支口和信江東支口污染相對較重,修河口和撫河口污染相對較輕;湖區以蛤蟆石和都昌污染相對較重,星子和瓢山污染相對較輕。雖然目前鄱陽湖水質尚良好,但有機污染物質、營養物質等入湖量大,特別是總磷等營養物質,對鄱陽湖水質存在不可忽視的影響。從污染趨勢分析結果表明,全湖氨氮、揮發酚和綜合污染指數以上升趨勢為主,高錳酸鹽指數以下降趨勢為主;湖區波陽、龍口、瓢山、康山和蛤蟆石以上升趨勢為主,渚溪河口和蚌湖以下降趨勢為主。
三、底棲動物資源
底棲動物是魚類和鳥類等的天然食物,也是水環境質量監測指示生物。底棲動物有多孔動物門的淡水海綿,腔腸動物門的水螅扁形動物門的線蟲和腹毛蟲,環節動物門的寡毛類和蛭類,軟體動物門的腹足類和瓣腮類,節肢動物門的甲殼類、水蟎和昆蟲,苔蘚動物門的羽苔蟲。據1981~1992年調查,鄱陽湖已知底棲動物106種,其中包括軟體動物87種,水生昆蟲5目8科17種,寡毛類12種。底棲動物的平均總生物量為246.42 g/㎡,平均密度為721個/㎡。軟體動物佔平均總生物量的99.34%,水生昆蟲佔0.42%,寡毛類佔0.24%。水生昆蟲以搖蚊幼蟲為優勢種群,寡毛類以水蚯蚓為優勢種群。
鄱陽湖87種貝類中腹足綱8科16屬40種,雙殼綱4科17屬47種(其中40種為我國特有種)。鄱陽湖腹足綱的種類主要以中國圓田螺、銅銹環棱螺、方形環棱螺、長角涵螺、中華沼螺、大沼螺、方格短鉤蜷、摺疊蘿蔔螺等分佈較廣且數量較多,河圓田螺、包氏環棱螺、長河螺、色帶短溝蜷、尖膀胱螺等數量稀少。全湖腹足綱分佈密度和生物量的加權平均值分別為15個/㎡和55 g/㎡;蚌湖的分佈密度和生物量最大,為549.12個/㎡和150 g/㎡;南姜湖的分佈密度最小,為13個/㎡。雙殼綱的種類主要以湖沼股蛤、圓頂珠蚌、劍狀矛蚌、背瘤麗蚌、三角帆蚌、扭蚌、背角無齒蚌、褶紋冠蚌和河蜆等分佈較廣且數量較多,為優勢種。刻裂麗蚌、環帶尖麗蚌、中國尖嵴蚌、卵形尖嵴蚌、三巨瘤麗蚌、多瘤麗蚌、龍骨蟶蚌、橄欖蟶蚌等種類較為稀少。龍骨蟶蚌分佈於吳城修河,處瀕危狀態。近年隨著濱湖地區珍珠核工業的發展,對麗蚌過度捕撈,造成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雙殼綱分佈密度和生物量的加權平均值分別為1.3個/㎡和7 g/㎡;大汊湖的分佈密度和生物量最大,為89個/㎡和73 g/㎡;瓢山附近最小,分別為0.1個/㎡和0.4 g/㎡。
鄱陽湖底棲動物的分佈因水深、水流、底質和水生植物生態類型的種類和數量有顯著的差異。在沉水植物區雙殼類占絕對優勢,其次是湖北釘螺(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中華沼螺和紋沼螺。在菰叢區則主要是腹足類的梨形棱螺、中國圓田螺和中華圓田螺。在河口、河道中有大量的刻紋蜆、背角無齒蚌、方格短鉤蜷、銅銹環棱螺、背瘤麗蚌等。底質有機質豐富的地帶,方形環棱螺和中華圓田螺的數量較多。湖中的消落區軟體動物貧乏。寡毛類和搖蚊幼蟲分佈全湖,但菰叢區比沉水植物區大,湖西北的密度比湖東南大。鄱陽湖底棲動物生物量為2 464.26 kg/h㎡,其中軟體動物2 448.03 kg/h㎡,湖區按31.8萬h㎡計算,全湖有底棲動物約76.7萬t,其中軟體動物76.2萬t,可年產青、鯉、鯽等底層魚類9 568 t。
三角帆蚌、褶紋冠蚌是良好的淡水珍珠蚌,主要分佈於通湖的進水河道。1970~1974年鄱陽湖三角帆蚌、褶紋冠蚌的年生產量平均為6 999 t,1975~1979年為5 206 t, 1980~1984年為4 458 t,1985~1988年為2 485 t。為保護和合理利用淡水珍珠資源,198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在鄱陽湖區南昌、新建、星子等建立了1 553 h㎡以保護三角帆蚌、褶紋冠蚌為主的鄱陽湖河蚌保護區。
四、蝦蟹資源
鄱陽湖蝦類有8種,占江西已知蝦類10種的80%,其中秀麗白蝦(Palaemom modestus)和日本沼蝦(Maerobrachium nipponenes)為優勢種,分別占年總產量的40%~50%和30%~40%。另外,還有中華小長臂蝦(Palaemonetes sinensis)、粗糙沼蝦(Macrobrachium asperbum)、細螯如蝦(Macrobrachium superbum)、中華新米蝦(Neocaridina denticulata)、細足米蝦(Carioina nilitica)、克氏螯蝦(Cambarus clarkii)(外來物種)分佈。鄱陽湖1949~1958年蝦平均年產量為2 474 t,1959~1968年為2 644 t,1969~1978年為1 825 t,1979~1981年為2 068 t,1995年蝦產量僅為1 631.3 t。1954年為歷史最高,年產量達3 987 t。近十年來克氏螯蝦已逐漸上升為優勢種,在蝦產量中已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鄱陽湖有蟹類4種,占江西已知蟹類14種的28.57%。中華絨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分佈長江和鄱陽湖等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江河建閘築壩,親蟹降河洄遊和幼蟹上溯通道受阻、捕撈強度增大等原因,中華絨螯蟹資源急劇衰退。鄱陽湖原有較大產量,現長江流域的中華絨螯蟹已形不成產量,代之而起的是沿湖各大中小湖泊、池塘、甚至稻田的人工養殖,已成為鄱陽湖區主要養殖品種。
五、魚類資源
1、魚類種類
鄱陽湖已記載魚類有140種,隸屬21科,主要成分是鯉科,有75種,占鄱陽湖魚類種數的53.5%。主要優勢種為鯉、鯽、鯿、魴、鮊、鯇、青、鰱、鱅等。屬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白鱘中華鱘,II級保護動物有胭脂魚。我國有淡水魚類800多種,長江水系有魚類300餘種,江西有魚類205種。鄱陽湖魚類種數占我國淡水魚類種數的17.50%,占長江水系魚類種數的46.67%,占江西魚類種數的68.29%。
2、魚類產卵場和索餌場分佈
鄱陽湖定居性魚類主要有鯉、鯽、鯿、魴、鮊、黃顙魚、鯰、鱖、烏鱧太湖短吻銀魚和喬氏短吻銀魚等。洄遊性(江海洄遊)魚類有中華鱘、長頜鱭、鰣、鰻鱺、窄體舌鰨、半滑三線舌鰨、弓斑東方魨和暗色東方魨。半洄遊性(江湖洄遊)魚類有青、草、鰱、鱅、鱤、鳤等。山溪性魚類有鱯、中華紋胸魚兆、鬍子鯰月鱧等。鄱陽湖東南部的波陽、余乾等縣水域是鯉、鯽魚的集中產地,湖區南部程家湖的趙河、黃老湖的項子口、草灣湖的嶺口是長頜鱭產卵場,永修縣吳城松門山以北的蜈蚣山一帶是鰣魚幼魚的主要索餌場,珠湖、西湖渡、青嵐湖、大郁池一帶是銀魚的主要產地。
3、漁獲物量、漁獲物組成和年齡組成
1995年鄱陽湖漁獲物總產量為34 852.2 t,較上年增長1%。其中銀魚產量133.4 t,較上年略有下降;鱭魚產量1 358.5 t,與上年持平;蝦產量1 631.3 t,與上年持平。漁獲物主要由鯉、鯽、鯰、青、草、鰱、鱅、鯿、魴、鱤、鱖、鮊、黃顙魚等組成。其中鯉魚佔25%,鯽魚佔20%,鯰魚佔10%,青、草、鰱、鱅佔10%,鱭、鮊、黃顙魚等佔35%。漁獲物以當年繁殖的魚多,2齡魚少,出現低齡化和個體小型化。鄱陽湖漁獲物產量占江西省水產品年產量127.1萬t的2.74%。
4、漁業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
為保護和合理利用鄱陽湖漁業資源,江西省人民政府在鄱陽湖劃定了休漁區和休漁期。每年3月20日至6月20日休漁期,休漁範圍包括:余干縣的北口灣、程家池、鯽魚湖、三洲湖(長湖子);南昌縣的大沙坊(芳)、三湖、團(潭)湖、進賢縣(青嵐湖);新建縣的東湖、上北閘(甲)湖、下北閘(甲)湖、上新湖、下新湖、常湖;永修縣的沙湖、大湖池、星子縣的蚌湖、波陽縣的漢池湖、大蓮子湖、雲湖、都昌縣的西湖渡等,共20處。休漁區的草洲高程為12.3~14.7 m。在冬季還實行輪換休港,以保護魚類越冬。
六、鳥類資源
(1) 鄱陽湖鳥類種類
鄱陽湖已知鳥類310種,其中典型的濕地鳥類(水鳥)159種。按居留型分,留鳥45種,冬候鳥155種,夏候鳥107種,迷鳥3種。有13種為世界瀕危鳥類。屬國家保護動物的有54種,其中I級保護動物10種:白鶴白頭鶴大鴇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遺鷗;II級保護動物44種,如小天鵝、卷羽鵜鶘、白枕鶴灰鶴、沙丘鶴、白額雁、徠白琵鷺等。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保護鳥類有153種,占協定保護鳥類種數227種的67.4%;屬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保護鳥類有46種,占協定保護鳥類種數的56.8%。
(2) 水鳥數量及分佈
鄱陽湖水鳥總數約40萬,其中越冬水鳥約10-20萬隻,最多時達30萬隻。越冬水鳥中雁類數萬隻。最重要的有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白額雁、白琵鷺、小天鵝等,總數量在3萬隻以上。世界上現存的鶴15種,見於我國有9種,鄱陽湖有5種。其中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為冬候鳥,沙丘鶴(Grus canadensis)為偶見的迷鳥。鄱陽湖是白鶴的重要越冬棲息地,越冬種群數量2 500餘只,佔世界總數的95%以上,這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鴻雁越冬群所在地(3萬隻以上)。自1998年以來,鄱陽湖又成為東方白鸛的重要棲息地,2800多隻東方白鸛在鄱陽湖越冬,約佔世界總數的80%。
我國有繁殖鳥種及亞種1 889種,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有繁殖鳥種及亞種241種,在鄱陽湖區的繁殖鳥種及亞種152種,占我國的8.05%,占華中區東部亞區的63.07%。
1983年鄱陽湖鳥類調查結果顯示,鄱陽湖東部瑞洪、康山一帶以雁鴨類為主,也是大鴇的分佈區之一。鄱陽湖南部小灘湖、蠶豆湖、程家湖、草灣湖一帶以小天鵝、雁鴨類為主。鄱陽湖西部吳城、吉山一帶以珍稀水鳥如鶴類、大鴇、小天鵝、鴛鴦及雁鴨類為主。鄱陽湖北部三山、泗山、朱袍山等島嶼一帶以雁鴨類為主。
近年多次航空調查和環鄱陽湖同步調查結果顯示,鄱陽湖白鶴的分佈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核心,波陽大蓮子湖、共青南湖、南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的衛星湖九江賽城湖為重要棲息地,都昌棠蔭和新妙湖、余乾落腳湖、星子寺下湖為較重要棲息地。
綜上所述,目前鄱陽湖區鳥類分佈特點如下:
鄱陽湖東部余干、波陽一帶由過去以雁鴨類為主,擴展為鶴類、鸛類、小天鵝、白琵鷺以及雁鴨類的較重要越冬棲息地。鄱陽湖南部南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南昌、新建和進賢一帶由過去以小天鵝、雁鴨類為主,擴展為以保護區為中心的鶴類、鸛類、小天鵝、白琵鷺、猛禽和雁鴨類以及鷗類、鷸類等的重要棲息地。在2001年冬,首次發現100餘只黑臉琵鷺在南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棲息。鄱陽湖西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修、星子一帶仍是珍稀水鳥如鶴類、大鴇、小天鵝、白額雁、雁鴨類的重要越冬棲息地。鄱陽湖北部廬山區、湖口一帶以雁鴨類、鷺類、鸕鶿等為主;都昌新妙湖、三山、泗山、朱袍山等島嶼一帶由過去以雁鴨類為主,擴展為以白鶴、東方白鸛、小天鵝、雁鴨類、鷺類為主的較重要棲息地。
另外,地處贛北的赤湖(九江、瑞昌)、賽湖(廬山區)、太白湖和芳湖(彭澤)自1998年洪水后,也成為珍稀水鳥的越冬棲息地。
每年3月,夏候鳥遷徙至鄱陽湖區繁殖,10月,又遷離鄱陽湖。鄱陽湖濱的共青城耀邦陵園、恆湖綜合墾殖場、新建縣象山森林公園、南昌天香園、南昌環球公園、南昌510和828招待所、湖口鞋山等地是鷺科鳥類的繁殖地,每年約有近10萬隻的白鷺中白鷺牛背鷺池鷺夜鷺到鄱陽湖區覓食。少量的黃嘴白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大白鷺在湖區繁殖。由於全球生態環境等的變化,有部分夜鷺漸漸成為留鳥,冬季也在鄱陽湖區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