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心理
專業術語
憂鬱心理,專業術語,拼音為yōu yù xīn lǐ,是一種情緒低落、遇事多慮甚至焦慮的心理現象,是急躁的一種反面極端。過分的小心謹慎,就會寸步難行、喪失機遇,就會鬥志衰退、疑而不決,有時後果會不堪設想。憂鬱心理的最大危害是影響領導者果斷決策,影響領導群體的奮進鬥志。猶豫不決不等於深謀遠慮,特別是在信息社會,不抓住機遇及時決策,就會耽誤大事。
憂鬱心理的產生與決策者的氣質(生活習慣以及素質培養)、性格(內向與活潑)、能力(後天的培養)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面都是有關係的。如果氣質動力特性表現在心理過程中的速度較快,純度較高,穩定性較好等,憂鬱心理相對就會少一些,此時猶豫不決也不會困擾於你。
憂鬱症是一種涉及生理、心理、情緒和思想的疾病。不僅影響正常的生活,也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對事情的看法。憂鬱症不同於暫時性的心情沮喪,如沒有有效治療,癥狀會持續數周、數月,乃至數年之久,其癥狀包括:
(1) 感到悲傷和空虛。
(2) 對各種活動提不起勁或興趣。
(3) 感覺沒有價值或有罪惡感。
(4) 沒有食慾,體重減輕。
(6) 容易疲勞。
(7) 無法集中注意力。
(8) 有死亡或自殺的念頭。
憂鬱症病例並不一定同時符合上述的所有癥狀。
憂鬱心理
1.抑鬱心境程度不同,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鬱鬱寡歡,度日如年,痛苦難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現焦慮、易激動、緊張不安。
2.喪失興趣是抑鬱病人常見癥狀之一。喪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熱忱和樂趣,對任何事都興趣索然。體驗不出天倫之樂,對既往愛好不屑一顧,常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病人常主訴“沒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興不起來了”。
4.自我評價過低:病人往往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5.病人呈顯著、持續、普遍抑鬱狀態,注意力困難、記憶力減退、腦子遲鈍、思路閉塞、行動遲緩,但有些病人則表現為不安、焦慮、緊張和激越。
5.消極悲觀:內心十分痛苦、悲觀、絕望,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以死求解脫,可產生強烈的自殺念頭和行為。
9.睡眠障礙:典型的睡眠障礙是早醒,比平時早2~3小時,醒后不復入睡,陷入悲哀氣氛中。
10.晝夜變化:病人心境有晝重夜輕的變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漸見好轉,能進行簡短交談和進餐。晝夜變化發生率約50%。
憂鬱心理
對憂鬱症的治療,有藥物治療,有心理治療,而心理治療是最重要的。心理治療的有效方法是"自我及時強化法"。這種心理治療方法是筆者在吸取東西方的心理諮詢的理論和在本人長期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其理論基礎是:有些人之所以患了憂鬱症,主要是他們本人對自己的消極情緒和行為不斷強化的結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斷地及時地強化自己的積極情緒和行為,憂鬱的成分就會越來越少,最後消失。
自我及時強化法的具體實施如下:
第一、堅持正常活動。
有的患者本來可以正常上班、可以正常做家務,卻不去上班、甚至連家務都不做。這是很有害的。越這樣越感到自己沒用。實際上患者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務,有能力搞好家務。只要該乾的堅持干,自己的情緒就不會日益低落。
第二、定計劃留有餘地。
每天晚上睡覺以前,考慮明天幹什麼。計劃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要太低,充分留有餘地。這樣每天都可以順利完成計劃。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實來"。
第三、及時肯定自己。
憂鬱心理
第四、不向親友談消極的東西,親友也不聽患者的消極的言談。
這並不是不同情患者,主要的是親友聽患者談消極的東西,會強化他們好談消極的東西。
對憂鬱症患者也可以加上認知療法,但是認知療法只是治療憂鬱症的一種輔助療法,實踐表明只用認知療法效果不大。
陳友珍日前對各類人腦活動進行研究后發現,憂鬱的人往往大腦活動過度,最終導致腦力衰竭,神志和心理出現嚴重問題。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科學家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科學家首先讓一些人按要求進行回憶,發現令人沮喪的記憶片斷會激發大腦的大量工作,其激發的大腦活動量遠超過對其他題材的回憶。此外,憂鬱症患者在做猜字遊戲時,當與普通人分數相同時,其大腦的活動量比普通人高出許多。也就是說,他們在處理較為複雜的日常事務時,腦力使用量遠遠超過正常人。
科學家指出,這就彷彿一個運動員以100米衝刺速度跑馬拉松,這種過度的活動量可以解釋為什麼憂鬱症患者經常精疲力竭。這與他們不能合理分配腦力有關。
憂鬱心理
這一結果提示我們,對於抑鬱症等精神緊張性疾病的治療,不僅要看其當下癥狀,還要看其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同理,一個心情鬱郁的人,不一定是對生活沒有興趣,他可能是剛剛完成某種棘手的任務,大腦處於疲勞期。
有的孕婦懷孕后,情緒會變得異常低落,總感到煩悶,神情沮喪,打不起精神。如果憂鬱情緒持續一段時間,會造成孕婦失眠、厭食、性機能減退和植物神經紊亂。有憂鬱心境的人往往缺乏活力,神情處於懶散狀態。憂鬱心理又會使孕婦心情壓抑,體內血液中調節情緒和大腦各種功能的物質含量偏低,直接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發育。受母親的影響,這樣的孩子出生后好委屈,長時間啼哭,長大后,又會表現為缺乏自信心,感情脆弱,鬱鬱寡歡。由此可見,憂鬱不利於胎教,不利於胎兒的發育和發展。為此,有了憂鬱心理的人,一定要積極調理自己的心態。積極的人生觀是克服憂鬱心理的基礎。同時孕婦要努力跳出個人小圈子,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多參加社會活動,出外遊玩。隨著精神的放鬆,心情也會隨之變得開朗起來,平日里多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多做一些適當的文體活動,如下棋、唱歌、欣賞優美輕鬆的音樂,這些活動都十分有助於調節人的情感。多和樂觀開朗的人接觸,多與人交流思想,敞開胸懷,開闊視野,有助於消除內心憂鬱的癥結。
憂鬱心理
精神分裂症
急性起病者往往表現言語增多,精神運動性興奮,衝動破壞行為,呈類似躁狂狀態。兒童分裂症常見有自發情緒波動,易被誤認為雙相或快速循環發作。社會退縮,情緒低落,精神委靡無力狀態,罪惡妄想及自殺意念,類病態人格的表現,均可見於兒童分裂症。隨著病程進展,分裂症的核心癥狀、包括思維聯想障礙、分裂性不協調情感以及幻覺妄想等癥狀更加明朗化,可與情感性障礙相鑒別。
可產生類似躁狂或抑鬱癥狀,但有明確的致病因素和陽性的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資鑒別。
憂鬱心理
其病程特徵為起病突然、消失也突然,發作持續時間多為7~10日,通常每月發病時間相對固定,每次發病癥狀重複(複寫癥狀),預后良好等特徵可與情感性障礙區別。
其他
國內知名心理專家為深圳市民“支招”緩解心理壓力十大對策
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已隨著人類逐步邁進現代社會而日益凸顯出來。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緊張的節奏、擁擠的空間、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讓深圳市民在擁有更多物質享受之餘,失去了更多心靈的自由和身體的安康,為此深圳的心理衛生問題也一直高於內地。
6月21日,中國cdc精神衛生中心執委、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心理諮詢職業鑒定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趙國秋教授在深圳法制報多功能廳,就心理問題的發生,心理壓力的來源、表現方式,以及如何面對心理壓力,如何思考問題面對社會,如何正確設置自己的期望值等問題,為深圳市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心理壓力與應對策略”課。
憂鬱心理
如何清理“心靈垃圾”,讓深圳人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趙教授提出了十條應對策略。
自我測試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應對壓力事件的比較常用的辦法,哪些是你的行為特徵或者是你的常用辦法,請註上標記。
1、將自己的需求忽略,只是埋頭工作,拚命工作。
2、尋找朋友進行交流並獲得他們的支持。
3、比平時吃更多的東西。
4、進行某種形式的體育鍛煉。
5、發怒,並將周圍的煩惱統統趕走。
6、花些時間來放鬆,喘口氣,做伸展運動。
7、抽支香煙,喝那些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8、面對壓力的根源,做工作改變它。
9、收回自己的感情,遠離人群只做自己的事情。
10、改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求更加透徹地看待它。
11、睡覺的時間比我真正需要的時間長。12、我花一些時間離開自己的工作環境。
13、外出購物,用買東西的辦法使自己感覺良好。
14、和朋友們開玩笑,用幽默的辦法來鈍化困難的銳氣。
15、比平時喝更多的酒。
16、沉溺在個人的愛好或興趣中,它使我放鬆並感覺良好。
17、吃藥來使自己放鬆或者改善睡眠。18、我讓自己保持健康的飲食。
19、只是忽視問題,並且希望很快地過去。
20、祈禱,思考,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1、對存在的問題擔心,害怕去做任何觸及到它的事情。
22、集中精力對付那些我能夠控制以及能夠接受的事情。
憂鬱心理
改變生活方式
1、確定一個“放鬆時段”融入到日常生活里。試著養成放鬆的習慣。
2、儘可能多做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
3、不要讓壓力積起來。
4、做到勞逸結合。
5、堅持在家裡和工作中應有的權利。
6、避免勞累過度或接受太多的工作任務。
7、不要躲避令你感到害怕的事情。
8、要學會記住自己的成績和進步,並會表揚自己。
學會說“不”
當人們請求你幫他們做事情而給你造成壓力時,你通常很難說“不”。考慮一下你是否能夠做或者願意做他們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夠或不想做,學會有效地拒絕他人的請求。
說出你的想法
誠實地表達你的意見,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這有可能會惹惱別人或引起爭論。如果確信別人的某個請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說出來。當憤怒和挫折無法宣洩時,人就會鬱悶、沉默、嘮叨、指責或背後誹謗,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會導致“消極—挑釁”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健康有害,因為被壓抑的挫折或憤怒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建設性的批評
說出你的感受,解釋為什麼別人的行為傷害了你,或給你帶來了不便,告訴別人你是多麼希望他們能夠改變。
處理衝突
避免爭執,每個人都遇到過與朋友、家人或同事在某個問題上產生衝突的情況。爭執會造成壓力,但冷靜、剋制、自信以及據理力爭會緩解這種壓力。
處理衝突,要謹慎地選擇你的語言,要誠實、自信、得體。
保持中性,處理衝突的一個技巧叫“保持中性”,它是把話中的“刺”剔掉,重新組織起話的內容。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說“我無法和老闆相處”,你回答,“你想討論改善你和老闆的關係。”
承認你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下一次更正。告訴你自己:“我已經做得最好,對我來說已經足夠好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我不時地失敗,人們仍會喜歡我。”“犯錯誤並不意味著做人的失敗。”
學做三件事
1、學會關門。
即學會關緊昨天和明天這兩扇門,過好每一個今天,每一個今天過得好,就是一輩子過得好。
2、學會計算。
即學會計算自己的幸福和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計算幸福會使自己越計算越幸福,計算做對的事情會使自己越計算對自己越有信心。
3、學會放棄。
特別推薦漢語中一個非常好的詞,這就是“捨得”。記住,是“舍”在先,“得”在後。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說是“舍”了一定會“得”,而“一點都不肯舍”或“樣樣都想得到”必將事與願違或一事無成。
學說三句話
1、“算了!”
即指對於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2、“不要緊!”
即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對自己說:“不要緊”!記住,積極樂觀的態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3.“會過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麼大,連續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對天會放晴充滿信心,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自然界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學會“三樂”“三不要”
“三樂”:
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進一步說就是在自己好的時候要多助人為樂,在自己過得一般的時候要知足常樂,而當自己處於逆境中時則要學會自得其樂。
“三不要”:
一、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擔子壓不垮他,再大的困難也嚇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實,委屈、冤枉,就是別人犯錯誤,你沒犯錯誤;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懂了這個道理,再遇到這種情況,對付它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當一回事。
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別人。
當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冤枉別人或不公正地對待別人。事實上當你傷害別人時,自己會再次受到傷害。
三、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何謂好人?我們認為,如果交給他(她)做10件事,他(她)能做對7~8件,就是好人。顯然,這句話潛藏著另外一層含意就是好人也會做錯事,好人也會犯錯誤。所以,好人做錯了事,一點都不要緊,犯了再大的錯誤也不要緊,只要認真地找出原因,認真地吸取教訓,改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