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產褥
異常產褥
異常產褥可造成產褥病率,其原因以產褥感染為主,也包括產後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與發熱,如泌尿系統感染、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產褥感染為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變化稱產褥感染,是產婦四大死亡原因之一。產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時以後的10日內用口表每日測量4次,體溫有2次達到或超38℃。可見二者含義不同。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
體溫不高或不超過產褥感染,表現為局部灼熱、疼痛,膿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出現尿痛、尿頻。會陰傷口感染,縫線陷入腫脹組織內,針孔流膿。陰道與宮頸感染表現為粘膜充血、潰瘍,膿性分泌物增多,日後導致陰道粘連甚至閉鎖。若向深部蔓延,出現高熱,可播散達子宮旁組織,引起盆腔結締組織炎。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瀰漫性腹膜炎
炎症繼續發展,擴散至子宮漿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繼而發展成瀰漫性腹膜炎,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如高熱、噁心、嘔吐、腹脹,檢查下腹部明顯壓痛、反跳痛。子宮活動度差,一側或兩側附件區組織增厚、壓痛,炎症繼續發展,盆腔膿腫形成,若膿腫波及腸管與膀胱可出現腹瀉、里急后重與排尿困難。急性期治療不徹底能發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導致不孕。
5.血栓性靜脈炎
(2)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病變多在股靜脈、靜脈及大隱靜脈,出現弛張熱,下肢持續疼痛,局部靜脈壓痛或觸及硬索狀,使血液迴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腫,皮肝膽發白,習稱“股白腫”,多繼發於盆腔靜脈炎或周圍結締組織炎。
6.膿毒血症及敗血症
常見病原體種類
感染來源
①外來感染:主要是產時無菌操作不嚴,如接產者的雙手、所用器械、敷料將病原體帶入產婦生殖道。
②自體感染:正常孕婦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體,當出現感染誘因時可致病。
(1)詳細詢問病史及分娩經過:對產後發熱者排除引起產褥病率的其他疾病。
(2)全身及局部檢查:仔細檢查腹部、盆腔及會陰傷口,確定感染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4)確定病原體:病原體的鑒定對產褥感染診斷與治療非常重要。方法有:病原體培養、分泌物塗片檢查、病原體抗原和特異抗體檢測。
(5)鑒別診斷:主要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乳腺炎、泌尿系統感染、血栓靜脈炎相鑒別。
(2)清除宮腔殘留物,膿腫切開引流,取半卧位以利於引流。若會陰傷口或腹部切口感染,則行切開引流術。
(5)嚴重病例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腎功能衰竭,應積極搶救,治療爭分奪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