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地理學
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現象及演變的學科
中國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地理現象及其演變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研究的是歷史上的中國地理,也就是過去幾千年間中國範圍內的地理狀況。
中國歷史地理學
自東漢班固於公元1世紀撰寫《漢書·地理志》起,以至《二十四史》中的地理志和《大清一統志》都屬於官修的沿革地理。至於私修的有公元3世紀裴秀的《禹貢地域圖》,北魏時酈道元的《水經注》和唐朝時洪亮吉的《東晉疆域志》和《十六國疆域志》。自宋朝起沿革地理已形成一項獨立的研究,始後又有宋朝王應麟的《通鑒地理通釋》,明末清初時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和清末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一些其他書籍也有地理資料,包括明朝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
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地域範圍就是中國的地域範圍,但是不限於現在的中國,它所研究的是歷史時期的中國。現在一般將清朝完成統一之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以前的版圖作為研究範圍,也就是1750年代到18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版圖。具體的地域範圍是:
中國歷史地理學
在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理論逐漸成熟的同時,歷史地理的科研機構組織也相繼誕生。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理所設置了歷史地理組(後來易名為歷史地理研究室),繼之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杭州大學、武漢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等單位也成立了歷史地理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或研究室。1979年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宣告成立,1986年西安歷史地理學會也告成立。在學科建設方面,許多院校和科研單位都開始招收歷史地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其中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還是培養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生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後《歷史地理》(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歷史地理論叢》(陝西師範大學主辦)和《環境變遷研究》(北京大學主辦)等歷史地理專業學術期刊的相繼誕生,更為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深化與普及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因如此,當代的中國歷史地理學不僅早已擺脫了作為歷史學附庸而長期存在的尷尬局面,而且學者如林,成果迭出,已蔚然成為當世的一門顯學。
(1)歷史自然地理研究
中國歷史地理學
(2)歷史經濟地理研究
側重於歷史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地理的研究。代表性的論著有郭聲波的《四川歷史農業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韓茂莉的《宋代農業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吳宏岐的《元代農業地理》(西安地圖出版社,1997年)、龔勝生的《清代兩湖農業地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等和辛德勇的《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中華書局,1996年)等。
(3)歷史政區地理和歷史人口地理研究
(4)歷史文化地理研究
歷史文化地理是近十年來新興發展起來的歷史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代表作有盧雲的《漢晉文化地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張步天的《中國歷史文化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張偉然的《湖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藍勇的《西南歷史文化地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等。
(5)區域歷史地理研究
(6)歷史地圖編製
中國歷史地理學
(7)歷史地理文獻研究
這方面比較重要的成果有陳橋驛的《水經注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靳生禾的《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何清谷的《三輔黃圖校注》(三秦出版社,1995年)、李健超的《增訂唐兩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1996年)等。
(8)歷史地理學理論和通論歷史地理研究
歷史地理學理論方面最主要的成果為侯仁之的《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一書。另外,張步天的《歷史地理學概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和侯甬堅的《區域歷史地理的空間發展過程》(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二書也頗有創建。近幾年通論性質的中國歷史地理專著已出版了十餘部,學術質量參差不齊,較具學術深度的有史念海的《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上、下冊(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和王育民的《中國歷史地理概論》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等。
近二十年,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地理學的蓬勃發展,以及國際間學術合作與聯繫的逐步加強,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不僅引起了歷史地理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而且也預示著中國歷史地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普遍關注
中國歷史地理學
(2)綜合研究和區域研究逐漸得到重視
在中國歷史地理的理論體系中,向有自然和人文之分,又有更具體的部門之別。這樣的學科劃分,曾推動了歷史地理研究的深入和繁榮。不過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之間有區別但亦有聯繫,現代地理學已出現統一地理的學術思潮,歷史時期的地理現象更不存在“純自然”或“純人文”的情況。歷史時期的自然環境或多或少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人為活動的干預,而且這種干預隨時間的發展,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因此,研究歷史自然地理,尤其是環境變遷問題,就不能不考慮人類自身對環境的作用。當然,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事歷史人文地理研究必須充分考慮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作用。所以,開展綜合研究已是必然的趨勢。區域歷史地理研究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界開始的較晚,但隨著新時期國土整治和規劃及地區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重要學術成果。“適應現實需要的區域歷史地理甚為重要,應該繼續加強,力爭有更多的區域歷史地理綜合成果面世。”(註:韓光輝:《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研討會綜述》〔J〕,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年第4輯。)這一點,在1996年北京召開的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研究會上,與會學者也已達成共識。1998年8月瀋陽召開的中國歷史地理年會上,以區域歷史地理為核心議題,就充分反映了這種發展趨勢。
3)歷史地理學科理論體系的重大變化
中國歷史地理學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已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學術發展趨勢。歷史地理學長期賴以依存的兩個母體學科地理學和歷史學在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過程中均誕生了許多新興的邊緣性分支學科,如行為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歷史生態學、區域歷史學等,這為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土壤。從多個學科之間產生的新興的歷史地理學分支學科,如歷史教育地理學、歷史醫學地理學、歷史災害地理學等所具有的跨學科特色,說明“並不存在唯一的歷史地理學的信條”(註:〔加〕寇·哈瑞斯著、唐曉峰譯:《對西方歷史地理學的幾點看法》〔J〕,《歷史地理》第4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並預示傳統的關於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理論體系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中國歷史地理學
裴秀 -《禹貢地域圖》
酈道元 -《水經注》
洪亮吉 -《東晉疆域志》
洪亮吉 -《十六國疆域志》
王應麟 -《通鑒地理通釋》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
《大清一統志》
楊守敬 - 《歷代輿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