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欣
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冷欣(1900—1987),字容庵,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農曆9月16日)出生在江蘇省興化城大南門外南大街35號一個小商人家庭里。冷家世代經商,遠在以上幾代宗祖中,偶有從政者,也不過於宦衙中的幕僚而已。
到了冷欣的父親冷燮堂手上,計有祖傳的基業:南門外大街舒家巷口(現興化南大街35號)市房一處,冷家舍荒草田二、三百畝,南門外上河邊興化聞名百餘年的“冷大順”酒作坊及店鋪門面一處。曾任國民黨陸軍中將,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87年2月6日(農曆正月初一)冷欣病發,因心肌梗塞肺衰力竭於下午3時45分病逝於台北,遺體葬於台北縣汐止五指山示範公墓,享年87歲。
冷欣的父親冷燮堂,弟兄排行在老三,娶興化南門外上河邊林氏女為妻。共生四子,長子因體弱多病青年時就死了;次子,三子均從商;四子為冷欣。冷燮堂為人忠厚,不善經營,1900年,因在外做生意本錢蝕盡而流落異鄉,不知蹤跡,大家都認定冷燮堂已經在外面亡故了,這時候冷欣還在母親的腹中。
芷江受降
1907年(大清宣統元年),冷欣入私塾啟蒙,先後從鈕克卿、趙北輝等師長就讀。幼年的冷欣聰穎機靈,深得兩位老師喜愛。年紀稍長后,冷欣轉入興化文正高等小學讀書。
他在母親的教育和督促下,也逐漸知道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庭的命運,永遠擺脫這種貧困的生活,只有好好地學習,才能謀得出路。所以,他在學校里學習非常認真、刻苦。他的啟蒙老師鈕克卿、趙北輝知道他家生活很苦,因而對他的各個方面也極其關心,常常和他談話,鼓勵他上進。冷欣幼時就愛讀書,他哥買過很多書給他,那時沒有電燈,冷欣就在油燈下一本一本地看。愛讀書,以後愛買書,這個習慣一直到他老去。冷欣最後終於順利地畢業於這個學校。畢業后經人保薦冷欣曾在興化戎協順(一說是協項太)銀行學做生意。
由於鈕克卿、趙北輝對他的特別厚愛,所以在冷欣畢業后,他們還特請別人為他在上海謀求就業機會,幫助他走向社會,作過不少的努力。1917年,冷欣從蘇中來到上海,經人介紹入某商棧做學徒。從興化水鄉、步入十里洋場,年輕的冷欣眼界為之一開。為了使自己能適應這一新的生活,他廣泛接觸上海的知識青年、閱讀各種報紙新聞,後來又因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進步思想的熏陶,漸漸認識了苦難深重的祖國,亟待掃除軍閥割據的局面,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時對於自己從事商業買賣不感興趣。學徒期間,他堅持自學,不久又離開商棧,1918年考進杭州浙江省立工業專門學校讀書,此後曾一度擔任過上海某女校教員和周刊編輯。
冷欣肄業時,江蘇軍閥齊燮元和浙江軍閥盧永祥正在混戰,兵連禍結,時局動蕩。正這時,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在上海秘密招生。江蘇國民革命黨地下組織鈕永建(惕生)先生在上海主持黃埔軍校招生,在他的介紹和推薦下,冷欣決定投筆從戎,獻身革命。接著通過許多努力,克服種種困難,並爭取到家鄉劉序堂先生給予的經濟資助,毅然應招,趕赴千里之外的廣州黃埔,應考並被錄取,自此步入其一生命運之轉折點。
1924年5月5日,第一期新生入伍;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已經開學,補辦開學典禮),孫中山總理蒞臨。下午舉行閱兵式,冷欣是被選出的4名標兵之一,這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加上冷欣的記憶力驚人,45年後的1969年,冷欣寫出回憶文章《總理三臨黃埔軍校記》。冷欣被編在第四隊,經過7個月的學習,於同年11月8日畢業。冷欣成了黃埔學校第一期畢業生,從此走上了從戎救國的道路。
畢業后,冷欣被分發到教導第1團(何應欽)第3營(顧祝同)第12連黨代表(當時仿照蘇聯紅軍建制,連以上設黨代表)。以後部隊改番號,第12連改為教導第1團特務連,冷欣仍任連黨代表。1925年1月初,冷欣改任教導第1團第2營(劉峙)第4連黨代表(連長為共產黨員蔣先雲),參加第一次東征。1月31日,軍校舉行誓師大會;2月3日,“校軍”從虎門出發,編入東征右翼粵軍。2月14日拂曉,部隊到達淡水,挑出105(另一說110人)名奮勇隊員,攜帶攻城梯7架,準備攻城。100多人有10名軍官,分別是2名國民黨的黨代表和8名共產黨的黨代表(有鄭洞國中將,可是看民國高級將領列傳,沒有承認他是共產黨員),2名國民黨員中就有毛遂自薦的連黨代表冷欣(另一人為蔡光舉,陣亡)。教導第1團負責攻擊淡水東南,15日拂曉,奮勇隊冒死攻城,7時,第1團先得手。在戰鬥中,冷欣和另兩位戰友俘虜叛軍陳炯明部幾十名守軍。
接下來20日,在何應欽指揮下,第1團等部擊退了陳逆洪兆麟部萬餘人的反撲。東征軍繼續前進,最著名的3月13日棉湖戰鬥,從上午開始,第1團以千人抵抗陳逆林虎部萬餘人的進攻,全團傷亡慘重,9個連長,亡3傷6。冷欣連開始是預備隊,下午也參加了這一次決定校軍生死存亡的戰鬥。第2營的參戰順序是6、5、4連,當冷欣加入戰鬥時,見江蘇同鄉第5連排長王家修(黃埔一期,沛縣人)腿部負傷,裹傷再戰,10分鐘后,胸又中彈,已不能講話。因無擔架兵(都用光了),無法後送,時任5連長的惠東升又不肯派戰鬥兵後送王家修。當時戰場上雙方拉鋸,冷欣不忍丟棄戰友,與惠東升一番爭吵,折衷由4、5連各派1名戰鬥兵送王家修回後方,結果沒走幾十步,王排長已經陣亡,年僅21歲,冷欣傷心不已。1965年3日13日,在紀念“棉湖大捷”40年之時,冷欣寫文章《棉湖大戰中的夥伴》以紀念王排長。
4月13日,黃埔校軍奉命改稱黨軍、擴大為一個旅的建制,旅長何應欽,冷欣升任教導第1團第2營黨代表。隨後6月,部隊回師廣州,平定滇系軍閥楊希閔,桂系軍閥劉震寰的叛亂。6且13日,平定了劉、楊叛亂后,蔣介石成立第4、5、6等團(后合併為第2師),冷欣不久改任第4團(團長劉堯宸)第3營黨代表。
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8月26日所有部隊改稱國民革命軍。冷欣所在部隊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蔣介石)第2師(王懋功)第4團(劉堯宸)第3營(惠東升)。不久,他又調任第2師第5團(蔣鼎文)第1連連長。1925年10月1日,國民革命軍開始對陳逆進行第2次東征,第4團歸何應欽的第1縱隊指揮。冷欣這時升任第2師第4團第2營營長。10月11日,部隊進抵陳炯明老巢惠州,第4團是主攻。這一次,部隊又組成了攻城的敢死隊,冷欣營長擔任第二隊隊長,帶領100名隊員攻西門,第一隊(1營長杜從戎)攻北門。10月13日,戰鬥打響,一營攻北門,二營攻西門,三營為預備隊。面對敵人猛烈的火力,部隊陣亡一半以上,下午4時左右,在指揮隊員爬墟時冷欣不幸左腿中彈,被抬下火線。他的團長劉堯宸不幸犧牲,第3營營長惠東升升任團長。此戰勝利后,第4團營長以下幹部幾乎傷亡殆盡,除了勤雜炊事以外,沒剩幾個戰鬥兵,後續部隊進城,要用爬城的梯子架在死屍堆上才能爬進城,可見傷亡之多,戰鬥之慘烈。
第二天冷欣乘船沿東江到石龍,再乘火車到廣州,先在東山公立醫院治療三四天不見功效,又轉到惠愛醫院治療—個多月才出院,從此,他走路雖不跛但左腿留下了走吃力的後退症。11月初,東征軍消滅了陳炯明的全部勢力。12月,冷欣傷愈后升任第1師(何應欽)第2團(金佛庄)黨代表。
黃埔軍校成立之初,以軍校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組成了“青年軍人聯合會”,以後成為蔣介石,戴季陶為首的國民黨右派組織的眼中釘。於是在第一次東征時,賀衷寒、繆斌等人就組成了“反共”的“孫文主義學會”,以和“青年軍人聯合會”劃上一道鴻溝,爾為爾,我為我。“孫文主義學會”的骨幹有:王柏齡、賀衷寒、繆斌、何應欽、陳誠、顧祝同、胡宗南、吳鐵城、冷欣、曾擴情、酆悌、桂永清、余程萬……
1926年7月,國民政府誓師北伐。何應欽指揮第1軍鎮守潮梅,鞏固東陲。10月,對福建的軍閥孫傳芳部發動進攻。12月,何擔任東路軍總指揮,冷欣被任命為任東路軍第三路指揮部(譚曙卿,原1軍第3師師長)政治訓練部主任。北伐軍勢如破竹,1927年1月,他兼任新編第一軍(軍長譚曙卿)政治部主任。3月,北伐軍到上海,由於周恩來同志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北伐軍兵不血刃進入上海。同月,冷欣出任凇滬警察廳(廳長吳忠信)政治部主任。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15日,蔣發布《清黨布告》和《清黨通電》,下令通緝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5月,冷欣兼任國民黨中央“清黨”委員會(主席委員鄧澤如)委員,“清黨委員會”情報處長;以後又兼任上海特別市黨部指導員、常務委員、組織部長、訓練部長,民眾訓練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黨部“清黨”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審查處長等職。8月13日,蔣介石突然宣布通電下野赴日,暫避各方反對勢力鋒芒。凇滬警察廳隨之改制,冷欣也被免去警察廳政治部主任職,專任國民黨黨務工作。在上海工作期間,他曾回興化探親一次。母子相見,恍如隔世。因為母親多少年打聽不到冷欣的消息,失去了對冷欣還能夠生還的希望,不得不把退掉了冷欣在家時訂的一門親事。
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上台,宣布二次北伐。3月,冷欣兼任第1集團軍第4軍(繆培南)政治部主任。到年底,張學良易幟,南京政府宣布統一。北伐完成後,冷欣解除軍職,回任上海及江蘇國民黨黨務工作。1929年冷欣任教導第一師(馮軼裴)政治訓練處主任。同年12月2日,石友三在浦口反蔣炮轟南京,蔣任馮軼裴為第22路軍總指揮,鎮壓石友三。冷欣被任命為該路指揮部政治部主任,不久該部撤銷。這一年,他再次回興化探親,租賃系馬椿巷張姓住房,安排母親生活。不久,買下了興化城內武安街口李小波的房屋及配套的傢俱,作了適當修理后,把已經分開居住的兄長,全部搬進新居重新團聚,照應老母,頤養天年。
1930年3月,何應欽任軍政部部長兼任武漢行營主任,嚴防馮,閻的異動。4月,冷欣任軍政部參事兼任武漢行營參議,豫南行政委員。中原大戰后,10月,何應欽調任鄭州行營主任,冷欣也跟隨兼任鄭州行營參議。1930年10月,中原大戰後,吉鴻昌所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二十二路軍,吉鴻昌任總指揮,下轄30(吉自兼),31(30軍軍長張印湘兼),33(葛運隆)三個師。同月,蔣介石派國民黨特別黨部特派員冷欣進駐吉部,名為特派員,實為監軍。冷欣一到部隊就在部隊中進行分化工作,企圖成立蔣系的政訓機構,抓31師整個部隊,並和張印湘積極靠攏。1931年春,由於冷欣的一再堅持,吉鴻昌才在部隊成立政訓機構。從1930年12月開始,蔣介石嚴令吉鴻昌率部進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吉鴻昌總是推脫,因此和冷欣時常爭吵,冷也感到無法再待下去了,只好暫時離開,藉此機會去日本短暫留學。但在臨行前,反覆交代張印湘一番后才離開潢川。1931年冬,冷欣當選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據康澤回憶:1932年3月初,蔣介石在南京“勵志社”召集所有經他批准參加“復興社”的人開成立大會。有康澤、桂永清、賀衷寒、周復、彭孟緝、戴笠等等,共約40人。當會議正要開始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插曲,冷欣不知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突然跑進來參加。剛一進門,被蔣介石看見了,他馬上跑下主席台,一把抓住冷欣,便向門外推去,一邊推一邊說:“這個地方沒有你,這個地方沒有你。”然後緊閉了大門,再回到主席台上,宣布“復興社”正式成立,並進行選舉。
1932年夏天,吉鴻昌被蔣介石撤職后,決定把部隊拉出去(不是投紅軍)。由於冷欣對張印湘的拉攏,此次行動失敗,吉鴻昌被迫出國遊歷。以後,蔣又借故取消第二十二路軍番號,只留下30軍(張印湘)的番號,同時任命冷欣為該軍參謀長。以後為了消滅雜牌隊伍,蔣調張印湘為42軍軍長,張稱病。最後以蔣召見為名,冷欣陪同張印湘到南昌,將張關押,處決。
1933年,冷欣調任第89師副師長,協助師長湯恩伯指揮在湖北黃陂一帶圍剿紅軍。湯不久升為第10縱隊長,轄第4、89兩師。冷欣又轉任第4師副師長,旋升師長。但只是過渡,很快,湯恩伯就又兼任第4師師長職務。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蔡廷鍇等以19路軍為基幹,在福建組織“人民政府”,發表反蔣宣言。蔣調集嫡系部隊入閩討伐,以衛立煌為第五路軍總指揮,率冷欣的第4師、李默庵第10師、宋希濂36師、劉勘第83師、湯恩伯第89師,經金溪,資溪進入閩西的邵武,順昌集結。冷欣的第4師是該部先鋒,第一個到達邵武,隨後,湯恩伯指揮第89師(王仲廉升師長)和第4師組成第十縱隊,經將樂,永安,華安向閩南前進。1934年2月,第4師先頭部隊到達泉州附近,截斷了19路軍的退路,2月底,十九路軍退集到泉州的部隊完全被包圍,衛立煌派人到泉州和談,達成了十九路軍接受改編的協議,福建政府旋即宣告失敗。
1934年2月,湯部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冷欣擔任第十縱隊指揮部(湯恩伯)參謀長,3月,升任該指揮部副指揮官,參與鎮壓中國工農紅軍的軍事圍剿行動。紅軍長征后,1935年,冷欣入陸軍大學正則班第13期深造,在校期間,一度兼任胡宗南部駐京辦事處主任。9月,任軍事參議院參議。1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36年2月7日晉陞為陸軍少將軍銜。
1937年7月7日爆發“蘆溝橋事變”,全面抗戰開始。9月,陸軍大學從南京疏散遷往長沙。10月16日,冷欣被任命第3預備師師長,即日赴南京報到。因為預3師是新成立的,並非現成建制。要從頭組織起來,不是輕而易舉的事。經呈送陸大校領導批准,他約好的13期的同學唐雲山、徐笙、蔡文治、曹天戈等一起離開長沙,向南京進發。到南京后,向軍政部報到,請示委派各級軍官,指定撥兵營區,以及領取武器裝備等事方。師部臨時駐安徽蕪湖。兵員來源由安徽的穎、亳、壽與江蘇的淮、揚兩師管區各撥交壯丁7000人,委派的各級官員也陸續報到。主要組成人員為副師長唐雲山、參謀長張良莘,各團團長為顧錫九、孫啟人、段霖茂和曹天戈,師部參謀為徐笙、蔡文治等,這些都是陸大13期的同學。10月下旬,師部遷安徽台肥,各團亦分別自皖北、蘇北向合肥集結。他於1937年12月2日因公由合肥赴揚州,半途中見無數的難民、扶老攜幼,倉惶奔走,男呼女喚,子哭兒啼,慘不忍睹。冷欣見狀,立即幫助維持秩序。當時他悲憤的說“當軍人的一定要報此仇”。12月上旬,部隊集結完畢,向湖北黃陂進發。經過半個多月,步行一千多里,到達目的地后,分駐四鄉,開始了嚴格的軍事訓練。
當年12月,他正式從陸軍大學第13期畢業。
1938年元旦,冷欣為激勵士氣加深官兵對日寇的仇恨心,集合全師官兵,在黃陂城外大沙灘上,舉行了元旦同樂會。他向官兵講話:“……我們的大片國土被日本鬼子侵佔了,我們美好的家園被日本鬼子給毀了,我們的父母妻子慘遭日本鬼子的殺害和污辱,我們能容忍嗎?不能!不能!我們要報仇,要雪恥,要加強訓練,練好本領,早日上前線殺鬼子去!”他那慷慨激昂的話語,激發了官兵們的愛國熱情,官兵們一致高呼“我們要報仇,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部隊在黃陂訓練一個多月,又奉命開赴湖南湘鄉。湘鄉是個山明水秀、風俗純樸的地方,那裡的群眾抗戰的熱情很高,軍民關係融洽。在半年的訓練中,冷欣和全師將士一起摸爬滾打,全師官兵每天4時半起床后,除值勤人員外,立即集中行軍,起初每天行10里,以後逐步增加到20里。到達野外后,先在樹林中平坦地上上課,講解當天訓練內容和要求,然後進行班、排、連對抗演習。中午洗澡歇息做柔體操。下午4時后,整隊回營。師、團機關工作軍官每天早晨10分鐘跑步后,由冷欣親自講課,加強政治教育。軍官3次無故缺席者,禁閉10天後開革。
1938年的4月,第3預備師奉命改為陸軍52師,列入建制。由於訓練成績顯著,士氣昂揚,全體官兵都盼望著能早日開赴前線殺敵。冷欣仍任師長,併入武昌珞珈山軍官訓練團將官班接受短期訓練。
1938年夏,武漢會戰開始,52師奉命改隸第25軍(王敬久)參加武漢保衛戰,扼守江西省九江鄱陽湖西邊的星子縣。8月,日軍101師團進攻星子,第52師血戰10日,各級指揮員傷亡了三分之二,士兵傷亡半數。21日,上級命令52師收復一個名叫“牛屎圩“的據點,這是日軍在岸邊佔據的一個橋頭堡。38歲的少將師長冷欣組織敢死隊,並自任隊長。夜襲日寇據點,擊斃敵大隊長崗崎太郎以下幾十人,收復橋頭堡。這一役後來被稱為“星子血戰”。由於部隊傷亡太大,上級命令部隊後撤休整。
1938年10月,冷欣調任軍政部第22補充兵訓練處處長,轄4個團,駐浙江省江山縣。1939年1月1日,因為冷與顧是同鄉,冷欣調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江南行署主任,行署駐安徽屯溪附近的梅林,在江南地區,代行省政府職權。在軍事方面,兼任江南挺進第二縱隊司令、江南攻擊軍左路軍指揮官,江南野戰軍指揮官。4月,行署隨部隊推進到高淳,溧陽縣,在溧陽山丫橋、雙溪里等地辦公。冷欣先後組織創設江南醫院,江南日報、江南修械所,恢復轄區內各縣各級學校,以教育和培養有志抗日的青年,同時幫助從淪陷區逃出的青年。先後創辦的學校有:在宜興縣胥井江蘇省立第五臨中,宜興、溧陽高淳縣立臨中,省立江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臨時小學校,以及各縣立中、小學。冷欣對教育很重視親自兼任過省立第五臨中校長,還在宜興辦過念劬中學。
1939年6月,陳毅率領新四軍第一支隊到達江南,與粟裕的先遣部隊匯合。1939年冬,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總部設於溧陽水西村,陳毅同志任司令,粟裕同志為副司令。
這時,國民黨第三戰區成立第2游擊區,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兼任司令,冷欣任第副總指揮,負責實際指揮。他先後指揮過52師、63師、40師、新7師,新10師、新21師、獨33旅、忠義救國軍、江蘇保安第1縱隊、保安第9旅、新四軍第一、二兩支隊,挺進第二縱隊等部隊。
國軍的獨33旅駐紮在善卷,以獅象大場為司令部,指揮英勇的抗日戰士,於1939年3月包圍日寇佔領的宜興縣城。勇士們備雲梯,征棉被,登城斬關,前赴後繼,短兵相接,英勇殺敵。惜敵城防堅固,槍械精良,攻城兩月,雖未得手,然亦使日寇膽寒。
看邱行湘的回憶文章,他的部隊也在冷欣的江南野戰軍指揮下與日偽軍進行過戰鬥。剛開始,冷欣能和新四軍部隊保持良好的關係。陳毅、粟裕曾數次去溧陽山丫橋冷欣指揮部參加會議,還曾和冷欣一起閱兵,進行接觸。1939年9月,冷欣邀陳毅、粟裕去山丫橋總部,陳、粟應邀前往,第二天,陳、粟返回水西村。1939年12月底,冷欣再次邀清陳粟去山丫橋開軍事會議,陳、粟第二次赴會。冷欣於1940年元旦在吳村舉行國民黨軍(兩個團)的閱兵式,並舉行宴會,一周后陳,粟返回。
1940年,冷欣任第三戰區第二游擊區總指揮,8月,兼任陸軍第六十三師師長。游擊區的範圍:東依太湖,西、北以長江為界,包括蘇南,皖南大部分地區,和浙江西部長興一帶。1940年9月,第63師進攻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時,在金壇高庄與下鄉掃蕩的日軍遭遇,被擊潰。同年,侵華日軍大“掃蕩”,因掩護軍委會金漢鼎將軍率領的軍風紀巡迴視察團脫險有功,冷欣獲陸海空甲種一等獎章。這一年蘇皖聯立臨時政治學院成立,冷欣兼任院理事會常務理事。
1940年3月,國共之間的摩擦加劇,顧祝同把5個師加1個旅連同地方保安團約18個團的兵力部署在皖南,企圖切斷新四軍皖南、蘇南之聯繫,造成圍殲皖南、威逼蘇南新四軍之勢。冷欣也指揮部隊也開始步步進逼。他們誣衊新四軍“游而不擊”,進行“反共”宣傳。不許新四軍在金壇、溧陽、溧水境內開展游擊戰爭,發動與組織群眾抗戰。實際上,要將新四軍孤懸於狹小的危險地帶,讓敵人包圍消滅。此外,還扣發新四軍的經費、彈藥、被服等。派送特務武裝到新四軍活動地區破壞,製造摩擦事件。
新四軍江南部隊仍從多方努力,主動謀求緩和,邀請冷欣派員到溧陽水西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商議,防止事態擴大。1940年4月,南京日軍增兵。陳毅請冷欣派員去水西,冷欣派國民黨江南行署秘書長巫蘭溪(後來投到南京去,任汪偽行政院副秘長)前往。5月,冷欣應陳毅之請,經溧陽縣由縣長朱漢姬陪同,前往水西“點編”。同時新四軍派演出隊到冷欣那裡演出等等。
6月18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退出溧陽水西村,退到茅山敵後。冷欣派中央軍第40師跟蹤追擊,63師開進高淳與40師形成對新四軍大包圍。6月中旬,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率領第二團、新六團等部準備經溧(陽)武(進)路向長江邊北移。冷欣即以兩師兵力尾隨北進,以其第四十師主力一個團及“挺進軍”第五團等部插入茅山地區,陰謀南北合擊新四軍,對新四軍突襲。新四軍粟裕部奮起自衛還擊,6月18日在句容東南的西塔山發起戰鬥,殲其兩個團於西塔地區,余部潰逃。新四軍隨即越過公路、運河、鐵路、長江等日寇的幾道封鎖線,於7月8日前勝利到達蘇北吳家橋地區,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
1941年1月,第三戰區發動的“皖南事變”,消滅了新四軍軍部,冷欣的部隊沒有直接參與戰鬥,但第二游擊區歸上官雲相指揮,負責監視茅山地區新四軍部隊。毛主席在著作中曾經把他和顧祝同、韓德勤的名字列在一起,批判他們的頑固“反共”行為。
冷欣主持江南行署4年多,深感戰時施政困難之多。他寫過抗戰從政困難有六:“為政於戰時則難,為政於戰時之前方則更難;敵偽不時竄擾,環境隨時有變遷,預定之策劃,不能從容措施,其難一;據點密布,交通梗阻,政情之上傳下達,悉多所扦格,其難二,兵燮以後,典章冊籍,喪失殆盡,興廢繼絕,無軌範可循,其難三,民性漸失其淳篤,民風日漸頹敗,寬則入玩法猶豫之途,嚴則有驅如魚爵之慮,其難四,地方賢達,作避秦計,多流亡異地,各級機訊構,致嘆才准,其難五;農村及市鎮,遭轟炸焚殺劫掠,經濟破產,財源枯竭政費支絀,其難六。”
1943年1月,他被免去江蘇省政府委員和江南行署主任職。原因他的同學李守維帶部隊開往蘇北,臨行前托冷欣代為照顧家眷,結果李守維在黃橋戰役陣亡了,他的夫人馬邦貞也被冷欣給接收了。此事明顯的乘人之危,於是引起同學的公憤,紛紛寫信向校長——蔣委員長告狀,蔣先生批了六個字:“無恥!永不錄用。”
冷欣不甘受此處理,直奔後方找到何應欽,1944年,冷欣出任中國陸軍總部軍務處處長。冬,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在昆明成立,何應欽任總司令,冷欣因為是何最親信的黃埔學生之一,資歷也很老,因此調來任中將副參謀長。同時,中國戰場美軍司令部也在昆明成立,中美雙方聯合辦公,因為冷欣不懂英文,不被美方喜歡,所以不能參加每天上午的例行彙報會,後來美方要求升第三處處長蔡文治為中將副參謀長。1945年4月,日寇垂死掙扎,由發動湘西會戰,妄圖佔領湖南芷江國民黨空軍基地,以鞏固湘桂、粵漢兩條鐵路的交通。中國軍隊由何應欽指揮向日軍反攻。冷欣奉何應欽之命與美國副司令巴爾博將軍各率軍官3人聯合組成指揮所,傳達命令,轉報戰況,並及時提供意見。戰後,冷欣獲三等寶鼎勳章。7月,獲忠勤獎章及美國自由勳章。
下午三時二十分,日軍代表進入會場。會場正中桌旁就座的是中國陸軍總部參謀長蕭毅肅中將,右方為副總參謀長冷欣中將,左方為中國戰區美軍參謀長巴特勒准將和翻譯官王武上校,中國各戰區長官及中外記者數十人環坐左右。
在場的一名記者回憶:冷副參謀長在座位上來回扭動身體,一點也不嚴肅,加上身材矮小,彷彿一隻猴子。記者語中多貶義。晚上7時,今井武夫用電報向南京岡村寧茨彙報在芷江治降的經過,並報告中國陸軍總部副總參謀長冷欣即將飛赴南京,設立前進指揮所。22日上午11時,冷欣中將和美國巴特勒准將及王武上校前往今井武夫住處,關於在南京開設前進指揮所、接收軍需物資、裝備以及美國戰俘現狀、待遇等問題進行了四十分鐘的會談。
冷欣率先提出的,竟是要求日軍以書面文件保證其安全。今井武夫先是吃了一驚,既而感到荒唐:以戰勝國的高級將領,竟向戰敗國的使節要求安全保證,既無意義又不自然,甚至滑稽。今井武夫就說,“這種文件沒有價值和必要,日軍恭候閣下光臨”。(《今井武夫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多番解釋,婉言勸慰,哪知冷欣還不罷休,“無論如何希望提供書面保證”。今井武夫當時心裡嘀咕,以為國軍八年中對強大的日軍一直心懷畏懼,勝利並非自己取得,而是在盟軍的鼎力襄助之下才僥倖名列戰勝國之一。最後反覆要求多次,竟達成:回南京后當以無線電代替書面保證。
27日上午9時20分,前進指揮所的全體官兵,帶無線電台1部、指揮車2輛,分乘7架飛機,由芷江機場起飛。下午2時40分,飛機在南京大校場機場陸續降落。冷欣等人下飛機后,驅車前往華僑招待所。當晚,冷欣在華僑招待所設立前進指揮所,據冷欣回憶:岡村寧次曾表示“上將例不拜中將”,拒不主動會晤冷欣。經冷欣指示副官多次據理交涉,一直到深夜才終於同意岡村寧次來拜。只此一點,足見日寇的驕狂。時至今日,日本亡我之心尚不死。血的教訓應該世代銘記。
在會談中,冷欣強調:“如果沒有委座與何總司令命令,和本人傳達何總司令的命令,與十五位奉指定的受降官,任何人要求,都不能接受。”這是為了防止共產黨的部隊搶先接受。
到南京后,在日軍的保護下,冷欣去中山陵拜謁了先總理的陵園。當時南京的大部分物品市價比內地低15--20倍,前進指揮所的人員都隨身攜帶大量關金券,不攜帶任何行李,到南京解決。並提取封存的大量偽幣,先購買黃金,汽車,到後來竟發展到搶購照相器材囤積居奇。搶佔豪華宅邸更是一人多套,結果,他們都大發橫財。文史資料第50期有文章專門回憶,可以詳細看看。
前進指揮所從8月27日成立,到9月9日中國戰區日本簽字投降儀式結束,前後存在雖然只有10多天時間,但卻在與岡村寧次會談、傳達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命令,以及籌備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華僑招待所作為前進指揮所駐地,也就成為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場所。
1945年9月9日9時受降典禮完成後,當天中午冷欣便奉何應欽命,攜帶岡村寧次簽字的降書,於當日中午,乘專機飛往重慶,代表何總司令,向蔣委員長呈遞(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於下午4時抵渝,先見侍從室主任周至柔,再訪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先生,經他們商量決定,第二日(9月10日)上午9時,在國民政府大禮堂,舉行呈遞儀式,與中樞紀念周及國父廣州起義紀念同時舉行,如此安排,頗具深遠意義。呈遞后,冷與蔣留影紀念。禮成后,蔣召見冷欣,社會部長谷正綱先生也在座。1978年,受降33周年,冷欣寫有《親與受降典禮紀盛》一文詳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同年10月,獲四等寶鼎勳章。
1946年5月,獲干城甲種一等勳章和勝利勳章。在原籍以高票當選,任制憲國民大會軍隊代表。軍事機構改制後任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11月,參謀本部空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南京支團監察。
在受降后,冷欣一度很平寂。有的人說是因為接收時他的部下藉機腐敗,有的說是因為他代表蔣介石和日軍密談的事情做的不周,在社會上有風言風語,蔣很不滿意,對他加以申斥。
1946年7月初,李公朴被害后,西南聯大師生罷課遊行示威。7月15日下午,聞一多參加完追悼李公朴的大會出來時,被雲南警備總司令部第二處處長特務王子民等十餘人,殺害在街上。這件事的幕後策劃者是雲南警備總司令霍揆彰等人。聞一多被害后,罷課遊行示威活動波及至雲南全省,廣大師生要求反動政府懲辦殺人兇手。蔣介石派內政部警察總署署長唐縱赴崑調查,繼而又令陸軍總司令顧祝同、陸軍總部副總參謀長冷欣、憲兵司令張鎮三人到昆明全權處理。
1947年8月,冷欣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9月,獲光華甲種一等獎章。同年併兼任南京市黨部監察委員會常務監察委員。
多年來,冷欣遠在他鄉,對家庭老母無時不念。1939年,冷欣79歲的老母於淪陷區興化武安街口家中病逝,因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他不能回鄉舉喪,就在駐地設靈以盡祭奠形式,陳毅還曾派人前去祭奠。為了表示永遠不忘母親養育之思,首先在宜興創辦念劬小學—所。1947年春,他回故鄉安葬亡母,在拜訪老師的時候得知興化教育落後,因此籌辦興化“私立念劬中學”,造福桑梓。
1948年3月,又一次以高票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8月任第—任憲政督導委員會委員。
1948年9月22日晉陞陸軍中將。同年冬,任京滬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湯恩伯)副總司令,
1949年1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5月,前往台灣。
去台後,冷欣一度生活拮据,與友人共居一屋,生活艱苦,可想而知。1951年6月,任台灣“國防部”參議。1952年7月,任私立強恕中學董事。1954年2月,任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主席團主席。5月,任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設計委員會委員。10月,任“國防部”高級參謀,兼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59年9月,冷欣以陸軍中將銜退役。退役后的冷欣依然活躍在歷史研究領域。1964年後,應聘任中央警官學校,東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講授近代史,一生雖為軍人,但喜與文人交往。台灣當代史學名家,多與他有深厚友誼。他研究近代史,因為很多史實,都有親身經歷,頗多第一手史料與創見,極具權威性。因此又被聘兼任台灣地區防務事務研究院講座,並被聘為文化大學華岡教授(終身教授),除應得鐘點費外,月領研究費一萬元,以示禮遇,冷欣引以為榮。冷欣曾著有《漢高祖之成功戰略》、《明太祖成功的戰略》等文,其中《明太祖成功的戰略》一文,於1968年8月,在國際華學會議上宣讀。在他的這些著述中,立論嚴謹,有些識見甚為精闢。
冷欣記憶能力特強,凡讀過之書籍,均能瞭然放心中,而不會忘記,深為師友所佩慕讚賞。如何應欽、顧祝同、蔣鼎文、錢大鈞、孫連仲、袁守謙等經常過從。談及往事暨經歷戰役,人名、地方,以及敵我損傷亡一一如數家珍。據冷欣身邊的一個晚輩回憶:他公私分明,在家不談公事。答應某人某晚公館中飯局,總是先叫司機開空車按地址試走一趟,明確去程耗時若干,改道回來需時多少,然後算好時間,準時抵達,因為早到失體,遲到失禮。晚上開車找不到地方白跑費時,主人和其他客人,還在家裡守候。又或應邀擔任某機關、學校、團體,主持專題演論他不但預先寫好講稿,而且在家對著錄音機試講,做到準時結束。
冷欣退役後生活也很有規律,每天早晨5點從家裡走到中山紀念館做運動,6點多回家。回家后寫大字,看看書,有時下午還到外面走走,晚間記日記,九時洗澡睡覺。晚年的冷欣思念家鄉,經常反覆吟哦:“月是故鄉明。”。冷欣的業餘愛好是藏書。他說:“買到好書,是人生一大樂事”。他收藏的古今圖書共計一萬多冊,其中也有許多善本、珍本。冷欣曾有臨終遺言,將大部分圖書捐贈給私立強恕中學(他是該校董事),剩下精選的部分圖書,要等祖國統一時贈送給故鄉圖書館收藏。晚年的冷欣常到美國的兒女家中和加拿大的朋友家中住住。
夫婦合影
關係 | 人物 |
父親 | 冷燮堂 |
母親 | 林太夫人 |
夫人 | 馬邦貞 |
兒子 | 春陵 |
女兒 | 春芷 |
孫子 | 名不詳 |
孫女 | 名不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