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中會
中國老子書畫院院長
尤中會先生,1944年生於河南省臨潁縣一個書香世家,曾任湖北書法家協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北書畫院院長,湖北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華僑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藝術投資協會名譽副會長,現任中國老子書畫院院長,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南中原工學院特聘教授,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榮譽教授等。
尤中會先生之書法容“二王”之雅逸,顏真卿之渾厚,孫過庭之峻健,米芾之灑脫,形成自己的獨特書風。他曾連續參加三、四、五屆國展,中韓首屆書法展,中日新潮名作展,中國·新加坡書法交流展,台灣百名書畫家邀請展等國際國內大型書展並獲獎。2005年2月,榮獲“國學傑出貢獻獎·書法金獎”,同時被授予“中國百名書畫名家”稱號。2006年7月,被授予“國學十年明珠藝術家”稱號,榮獲“國學十年個人藝術成就獎之書畫精品獎”。2007年10月,獲“首屆人類貢獻獎文化藝術金獎”。2008年9月,隨中國書法家代表團訪問日本。他的簡歷及作品先後編入《當代中國書法作品集》、《中國書法名家作品選》、《中國歷代書畫名家精品選集》、《2006-2007年度中國百位傑出書法家》及《中國書法年鑒》等二十多種典籍。他傳統功底紮實,實力雄厚,被中國藝術投資協會推舉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的100位書畫家”之一,有《尤中會書畫作品選集》《尤中會書法集》《尤中會墨跡五稿》及理論著作《臨池餘墨》出版發行。
他的作品被東南亞及西歐各國的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以及國際友人珍藏。他強調書法家必須具備人品正直、學養深厚、藝術高超三大要素,並以此律己教人。
尤中會
尤中會
《尤中會墨跡五稿》
《臨池餘墨》
《墨華翰韻尤中會作品集》
讀《尤中會墨跡五稿》感言李剛田。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對尤中會先生的書法藝術曾這樣評價:“如果用兩句話概括,就是先與古人合,后與古人離。這個合就是認真繼承傳統,不管是形或者神,首先是似,然後再離開,形成自己的面目。有一些人之所以最後未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境界而成為書法家,多是能合,不能分,或者未合即離。尤先生不是這樣,他即能合,又能分,而且這個度把握很好。這不僅對我自己,而且對所有從事書法創作的人,都有有一定的啟示。”
《尤中會墨跡五稿》就要問世了,這是他繼《尤中會書法集》之後的第二本書法專集。這本集子以唐人著名的樂府五首為專題內容,以手卷形式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他書法作品新的內涵與藝術特色。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學習書法有一個基本規律,中會先生在總結自己習書過程時是這樣說的:“得其法度,尋其性情,求其氣韻,熔鑄自我。”一語道出了他的創作思想與創作之路。
書法之書是寫,法即法度。書法之法度是我們祖先和先賢們經過幾千年的努力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如東漢蔡邕的《九勢》、鍾繇的《筆法十二意》、東晉王羲之的《筆勢論十章》、唐歐陽詢的《用筆論》、孫過庭的《書譜》、清包世臣的《藝舟雙楫》等等,比較全面地論述了中國漢字書寫的基本規律和法則。而古代的先賢們正是依據這些法則,“以指划字衣皆穿”,“臨池學書水盡墨”,從而成為書法大家的。中會先生作書十分強調法度,更重於用筆之法。他在《筆法論》一文中指出:“用筆中的提、按、疾、澀、頓、挫、正、側、翻、轉是用筆最基本的方法。以此使落紙后的筆毫產生不同的形態,從而寫出不同形質的筆劃線來”。他寫道:“中鋒易流暢,偏側多峻健,圓勁存骨力,頓挫出險絕,迅疾見氣勢,徐緩現平和,捻裹藏筋肉,輕重留黑白,濃淡顯墨色,燥濕生韻味,翻轉增神采,抽切蘊生機。”可見他對執筆運筆之法以及相應所產生的線條效果研究得十分精細,而且體會得相當深刻。他善於積功夫於點划波撇之間,凡棱側、起伏、頓挫、方圓、仰俯、三過折筆等難以把握的細微之處,都力求準確、到位、精妙。這正是他探究、實踐筆法的成功之處。
尤中會
無個性的書法作品,不是好作品。無個性的書者,成不了書法大家。就書法個性而言,中會先生的成功之處在於博採眾長,淹貫盡有。他在學書自敘中這樣寫到:“師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然後熔而化之,方樸拙厚重,血肉生焉,筆法豐富,意趣生焉。”他是汲取諸大家作品之精華,再融入自我之情趣,從而冶鑄自我之書風。從其墨跡五稿可以明顯看出,他合離有度,亦古亦新。隱隱乎蘊古人之氣韻,落落乎見個人之性情。剛毅峻健,灑脫飄逸,字裡行間充滿著生命的活力,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中會先生強調:“一位成功的書法家必須具備三大要素:一是人品,二是學養,三是技巧。唯博學廣覽,強其學養,冶盡千碑,藏納萬卷,融其性情,天人合一,始稱書家,才方感無愧。”這大概就是他的人格氣質與對藝術理解的過人之處吧!
二00九年八月一日於京華
(李剛田:《中國書法》雜誌主編)
夏 潮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2年08月07日
“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展”將於8月1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他的第三本書法專集也同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我應中會先生之約寫的這篇文章就算對他這次展覽和書法專集出版的祝賀吧。
中會先生的書法藝術創作與他的家學淵源分不開,他的祖父尤遂成(字燦章)是光緒十八年的秀才,不但是當時有名的鄉里賢達,而且是縣裡名噪一時的教育家,老先生擅古典詩詞,寫得一手好書法,不幸的是三十二歲便英年早逝。留下的是十幾箱古文典籍和大量墨稿書抄,這些對後來尤先生走上書法藝術之路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中會先生四歲入鄉間私塾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描紅習字,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潤和中國傳統文人的影響使他自幼就愛上了詩詞書畫。把人品和藝品捆在一起來審視,是東方藝術重要的審美特徵之一,也是中國知識分子歷來的審美習慣。
尤先生和中國傳統文化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注重礪人修品,問書鍊字,嚴謹治學,不圖虛名。他強調書法家必須具備三大要素:一是人品,二是學養,三是書藝。他在詩中說:“傾心翰墨弄丹青,煉性為人第一宗。畫海書山無短徑,修書勵志務真誠。”他不但以此律己,而且把這些詩詞寫在冊頁上分發給他的學生,作為他們品格修鍊的警示和自律。在談到書法家學養時,他說:“書法是禾苗,學養是沃土,不植根於沃土的禾苗會營養不良,長不壯,花不鮮。”正如他在詩中所說:“高賢聖手耀群星,妙趣源追書外功。氣韻全憑才學孕,陽春白雪大家風”。因此,他把品格礪煉和學養的積累作為人生第一要務。長期以來,他在勤奮臨池之餘,一直致力於中國古代書論、古典詩詞的研究和探索。他的理論著作《臨池餘墨》就是他堅持走繼承基礎上創新道路的實踐總結。他的詩詞,師法唐宋,他的律詩,格律嚴謹,寄情抒性,鍊句簡潔,詞藻優美。他的論書古風詩《師物理,悟書道》、《中國六大經典名帖詩讚》、《學書三歌》引經據典,融技巧、書理為一體,值得借鑒。除此之外,他從不輕易示人的大寫意花鳥畫,一樣是出手不凡,大家風度。但他卻說:“我寫書論不是要當書法理論家,我寫詩詞也不是為了當詩人,我畫畫也不是要當畫家,只是作為書法家的學養修鍊而堅持不懈的”。做學問很難很苦,做學問要沉心靜氣,耐得寂寞,持之以恆。長期以來,尤先生認真埋頭做學問,從不張揚,低調做人,一直沉浸在自己書法藝術創作的世界里,實在難得。
尤先生習書,大楷自歐陽詢、顏真卿啟蒙,小楷自鍾繇、文徵明入道,繼專行草,攻二王、米芾、顏真卿、孫過庭四家。入中年,博採眾長,涉鐘鼎、隸魏。至花甲,主攻大草,法張旭、懷素,情性入書,熔鑄個性。他賴以沉靜,寒暑不輟,終得四家筆法之真諦。他作書尤其講究用筆、用鋒,妙在中側互換上把握得恰到好處。他在《用筆歌》一詩中說:“中鋒易流暢,圓勁骨力存。偏側多峻健,字形輕重分。迅疾見氣勢,遲澀墨跡沉。頓挫出險絕,捻裹藏肉筋。承鋒巧就勢,鉤環線力勻。翻轉增靈氣,抽切蘊風神。燥濕互交替,濃淡韻味純。宗法效經典,用筆先做人。”他在用筆技巧上探究之細,下功之深可見一斑。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注情性於書里,蘊氣韻於卷中,以期達到和諧自然。他認為書法的點畫、線條、章法、構成仍屬技藝之談,唯冶盡千碑,藏納萬卷。注情寄性,天人合一,方得文氣清逸,性韻傳神。他的過人之處正在於此。
六十餘載的習書實踐使他的書法功力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探討。在不斷回到古代經典中汲取營養的同時,依據時代的需求,在藝術風格和幅式的構成上不斷創新。他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止,他的藝術也在不斷的升華完美。在這裡,我真誠的祝賀尤先生人健書臻,藝術長青!
(作者系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葛昌永
尤中會
人生常常有這種經驗:有時候,我們孜孜以求的東西,離我們卻很遙遠。到了一定時候,“葛然回首,那‘東西’卻在燈火闌珊處”。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而全不費功夫,只能在踏破鐵鞋之後。果子沒有成熟,食之澀口。果子成熟了,才食之香甜。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果然也。尤中會先生,已進入了這種境界。
並不是說,出書多,就了不得,就標誌“果子熟了”。關鍵是看書的質量。好書出得多,就是了不起。當下,出書是件容易事,也是件不易之事。容易,是因為只要有錢就成。不容易,是因為出的書要像個樣子讓人覺得有責任感,有行世和傳承的價值,能給人教益,便不容易。
尤中會
我覺得,這本別緻的書法集,將是中會先生長長征途上的一盞路燈,遠遠攀升去的又一截高度!
尤中會
尤中會書法作品學術研討會由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葛昌永主持,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胡抗美,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潘文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雜誌原主編李剛田,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協副主席朱守道,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院常務副院長李勝洪,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繼,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龍開勝,中國書協理事、總參謀部書法創作院院長王學嶺,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鐵路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潘傳賢,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相國,中國書法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曾翔,《書法報》社長、總編舟恆划,《書法導報》副總編黃俊儉等著知名書法家和書法評論家以及《人民日報》、《光明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台等百家媒體記者參加了研討會。
中國書法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從尤先生的作品中不難看岀,他師“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並能溶會貫通,食而化之。且敢於大膽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書風。他的書法作品,涵及楷書、行書、章草、魏碑、篆書等多種書體,可以說是淋朗滿目,美不勝收。他的作品展示了他以學術為支撐的最高水準,體現了他線質章法的駕馭能力,呈現了他詩情書性合璧的氣韻效果,彰顯了他書法個性的總體時代風貌。我們有幸在他富有內涵的線條語言中領悟到他特有的氣度和人格魅力,並給我們以心靈的震憾。
尤中會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潘文海:我十分崇拜尤老師那種創作境界和那種灑脫靈動、峻健飄逸的獨特書風。六十多年的傳統功夫與博採眾長,使他做到了合離有度,胸有成竹。張海先生在論尤中會先生書法創作時有句很經典的評論,即“先與古人合,后與古人離。”這和他的書法創作和他的書法藝術非常切合。用人書俱老來形容尤中會老師十分合適。尤中會老師的年齡資歷、人生歷練、境界胸懷、傳統功夫還有藝術修為,都擔得起這個評價。我看了尤中會的書法展覽后,除了折服於尤中會先生的藝術造詣之外,還特別驚異尤中會先生本身和作品中洋溢出來的那種蓬勃朝氣及飛揚帥氣的動人氣質。他的作品裝裱也融入了很多時尚的色彩和嶄新的構成形式。不管是素麵朝天也好,薄施粉黛也好,還是濃妝艷抹也好,作品本身的天生麗質和幽雅氣韻,都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視覺享受和藝術感染。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雜誌原主編李剛田:尤中會先生的作品八法精研,氣度謙化。他的小字用筆講究,筆法豐富;大字更是氣勢磅礴。尤中會的書法線條有棱有面,非常精彩,令人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看尤中會的作品就像同他在一起交談,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這不僅是他的學養和人格魅力的體現,也是人品與書品的雙重體現。尤中會把師承淵源和當今的嶄新時代有機地溶合在一起,很傳統,也很現代。另外,作品的形式元素很豐富,感情元素與現代元素的交融達成了良好的視覺效果。尤中會不但對經典下功夫很深,而且對時代精神琢磨的也很細。尤中會這代藝術家,在中國書法剛剛熱起來的時候很活躍,起著先鋒作用,是中堅力量。而今已從書壇一線退了下來,就年齡講,上夠不著,下夠不著,處於年齡與職位的兩個社會邊緣。他們沒有官帽和官威,而是靠著學術的支撐,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他們曾經在書法一線打拚了幾十年,很注意人格與學養的修鍊,對書法文化與書法藝術理解得很深,功力也很深,而今仍在認真做學問。一旦將作品拿出來,就非常震撼。尤先生就是一個代表。問題是當今浮燥的社會把他們給淡化了,是大家不了解他。他們需要社會的支持,企業的支持,以及整個書法界的關注與支持。這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也有責任有義務把他們這一代著名書法家進行專題性搶救,把他們的作品留下來,把他們的人留進歷史。我所說的“尤中會現象”,就是這個年齡段書法家的現象,值得全社會關注。們要站在整個書法史的角度,留下他們的痕迹。
尤中會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協副主席朱守道:知道尤中會先生的名字是在全國書法展事上,他連續參加過數屆國展,是中國書壇成果豐碩、產量頗高的著名書家。這次舉辦“墨華翰韻”個人書法藝術展,可以說是翰墨高古,文心流芳。尤中會先生諸體多能。他“師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遵循傳統,參悟百家,從歷代碑貼中尋找營養,然後熔而化之,開創了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他勤奮用功,用筆精熟,結體自然,因字取勢,因行用意,合離有度,亦古亦新,蘊古人之氣韻,見個人之性情。特別是結字造型,參差有道,變化中規,張弛有度。
中國書協理事、總參謀部書法創作院院長王學嶺:我剛學習書法的時候,尤中會先生的大名已經是如雷貫耳了,在我心目中,尤中會早就是一位書法大家。待再次認真拜讀了尤中會先生的作品之後,很有感觸,從中 學到不少東西。尤中會的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繼承上比較全面。行草書這一塊,無論是王羲之的,還是孫過庭、顏真卿或是米芾的,都有痕迹在裡面。尤中會的小楷雖說很小,但展示出的氣度很大,這是小字展示大乾坤。尤中會的大楷和中楷裡面,又能看出靈秀之氣而不板直:尤中會的行草書裡面,沒有溜滑的筆道,不即不離,峰迴路轉,天真自然,沒有火氣。尤中會是以平常心,寫平常字,他十分重視平時積累,他的作品他是文化底蘊的自然流露。無論是從他的人氣上,或是在他的作品裡面,都蘊含著旺盛的活力。他的創作思路和學術方法以及創作風格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軍事科院文藝創作室主任張繼:看了尤中會先生的作品有很多感觸。他的傳統文化底蘊和現代意識非常強烈。一看他的字,很傳統,再一看,作品形式構成以及裝點又透露出時代的信息。尤中會的楷書,尤其是小楷和行楷寫的非常到位又非常生動自然,有種韻律感,可以說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非常了不起。他的行草、小草、大草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也是他表現的主題,當然也是他的看家本事,足以表現出他的偉大。就像金字塔一樣,底很大,有一個大的底面,所以托起來那個塔尖很高。一切藝術門類,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最後都會回歸到最高峰的那個點,尤先生的作品更加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龍開勝:看尤中會老師的作品,我很震撼,也很感慨。尤中會老師的作品很細緻,各種形式都有,使我很震驚。作品既大氣,又精緻。很巧妙,也很精彩。可以看出尤中會的功力非常的深厚。書法藝術技巧功力之後,才是表達自己的性情。尤老師的書法集封面上,除“墨華翰韻”這個總題目外,還有“功力、性情、氣韻、個性”八個字。尤中會把功力放在這四個層面的基礎位置,他是很重視功力的。除此之外,尤中會的每幅作品都很有想法。他沒有故作老態,而是充滿著活力,作品很澎湃,很激情,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學習的好榜樣。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鐵路書協副主席潘傳賢:尤中會先生30年前是我們鐵路系統的。我印象最深的是1983年中國鐵路文聯成立,1985年舉辦全國鐵路書畫展覽,尤中會的行草獲得了一等獎。由於他在書法方面的成就,鐵道部成立書協時,想把尤中會調到鐵道部來,結果因為年齡的關係,讓我來了,實際上我是沾了年齡的光。這次展覽使我看到了尤中會作品的全貌,非常震驚。他60年磨一劍,且寶刀未老。從他的氣質和他的作品里,我領略到了尤中會的人格魅力,他是我們鐵路人的驕傲。他的行草書流美自然,靈秀多變。又磅礴大氣,我希望10年之後在中國美術館再看到他的新作。
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相國:尤中會先生年過古稀的人了,還在用功做學問,我覺得非常難得。他的字裡行間沒有那種衰氣,而且充滿著旺盛的活力。從尤中會的作品看,無論是小楷書也好,行草書也好,都很精到。而鴻篇巨製的大草則更是氣勢磅礴。他的作品是自己真性情的東西。在形式與情感的統一上做得非常好。另外,尤中會的書作中庸平和,寫得很純。這與他認真做學問,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他的為人都有很大關係。他不是有意在那兒搞怪,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應該是雅俗共賞的形式。歷史上的大書家,沒有一個不是雅俗共賞的,雅俗共賞是很難做到的。但尤先生做到了。
中國書法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曾翔:過去有句老話:叫活到老學到老,這一點在尤中會老師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也給中國書壇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五體兼涉,加上他的精神和學養,鑄就了他今天的成就。當代有很多他這個年齡狀態的老書家,早把自己定格在一種書體上,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可尤中會老師同年輕人一樣在攻堅,在爬山,他的這種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也應該是全國書法界學習的榜樣。我覺得這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這得力於尤中會老師做到了沉著,耐得住寂寞。尤老師的字寫得很實,很厚,很古,很拙,又寫得飄逸,豪邁。尤老師的藝術個性,我想用四個字來評價:“沉著、痛快”。這四個字送給尤老師非常恰當。
《書法報》社長、總編舟恆划:書法藝術,展示的不僅僅是書法藝術本身,而且是書法家人格、學養和和藝術的整體展示。看尤中會老師的作品有一種很強大的氣場以及向心力。此前,包括央視、鳳凰、《人民日報》等上百家傳統媒體,新浪、搜狐、騰訊等數千家網路媒體都做過多次報道。我認為這也是尤先生成為頗有影響力的書法大家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與展覽是息息相關的。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展作品集》,設計精美,堪稱一流,也都為尤先生書藝術添了彩。尤先生書法展覽很氣魄,加上作品本身的質量和這本一流的作品集,都贏得了觀眾的讚歎。尤中會先生不僅是我們湖北也是全國著名的書法家,我為尤中會感到驕傲,當然也是湖北的驕傲。
《書法導報》副總編黃俊儉:尤中會先生用自己樸素的筆墨語言,在對傳統經典進行闡述的同時,也表現出了當代的藝術精神。尤中會通過不斷的消化與吸收,使自己的作品達到了藝術的認識高度,他的作品中飽含著文化的尊嚴,以及他對審美的獨特思考方式。他的作品體現出了平和與寧靜,看尤中會的作品給人一種清涼感。在當今,更顯得彌足珍貴。人只有心態平和,才能靜下來,寫出的作品才有內涵和韻致。靜,能反映出人的修養,與之靜,功夫和修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由此可見,尤中會先生是將書法藝術作為人生去追求的,他是把對書法藝術境界的追求,作為人生境界去追求的,從而奠定了他成功的堅實基礎。
尤中會
參加尤中會書法作品學術研討會的都是當前中國書壇頗有影響力的大家。但他們無不為尤中會作品的厚重和力度而“震撼”而“感動”。他們一致認為:尤中會先生的書法作品磅礴大氣,大作品視覺衝擊力很強,小作品靈秀精到。章法、構法、筆法甚至墨法,都十分精彩。這也應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一次在談到尤中會書法創作時的話:好的書法應該“先與古人合,后與古人離”,而尤中會正是當今合離有度的典範。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 張雲寬)昨日,《尤中會書法集》在武昌首發。中國收藏家協會認為這是國內書法界一件盛事。
尤中會現任湖北省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自幼受祖父遺墨熏染,酷愛翰墨。半個世紀來,他“初習‘二王’,師其雅逸;繼研米芾,得其灑脫;進臨書譜,法其用筆;再追顏氏,取其蒼渾”。
尤中會
“三絕碑”即曹丕《受禪表》碑和《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位於漯河繁城鎮漢獻帝廟內。兩碑不僅見證了漢魏政權交替這一歷史史實,又因王朗撰文、梁鵠書寫、鍾繇鐫字,即文表絕,書法絕,鐫刻絕,謂之“三絕”。“三絕碑”不僅代表了當時魏國也代表了當時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並對研究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但由於兩千多年來的風蝕雨腐,使得部分碑體損壞,字跡更是模糊不清。為使後人領略三絕碑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文物部門曾在全國各地尋找書法大家,以恢復“三絕碑”的本來面目。選來選去,最後選擇了尤中會。
鄭儒劍帶來了三張各有三米多長,一米多寬的拓片。一張是《受禪表》碑,一張是《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都是經過尤中會重新修復后的“修舊如舊”的碑貼,另一張則是尤中會用寸楷書撰寫的《重刻漢魏禪代碑記》。
新聞生涯31年,從通訊員到記者再到主編,見過的碑刻多不勝教,但漯河的“三絕碑”絕就絕在:上承前代篆書的規則,下啟魏、晉、南北朝、隋、唐楷書的風範,南朝書法家庚肩吾在《書品》中稱其“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繁城原屬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
再看尤中會《重刻漢魏禪代碑記》,也著實令記者眼前一亮:那結體的嚴謹,筆力的險峻,骨力的遒勁,頓挫的挺健,端莊的古樸,韻味的無窮,都令自以有“見得多了”的記者為之震驚。大有“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之絕妙。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能有這般功力深厚的書法大家,不能不說是書壇的幸事。
在鄭儒劍主任的引薦下,記者到尤中會在京居住的一處寓所,專訪了尤中會先生。並試圖沿著他足跡,去探尋一個書法大家的成功之路。
尤中會1944生於河南臨潁一個書香世家。曾任湖北書法家協會秘書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湖北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湖北書畫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藝術委員會主任,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南中原工學院特聘教授,紐西蘭坎特柏雷大學榮譽教授。
尤中會酷愛書法,應該源於前清秀才的爺爺尤遂成傳下的幾箱書法手跡和碑帖。幼年時一次無意的發現,讓尤中會闖進了書法這個神奇的世界。4歲那年,尤中會在叔父尤岑嶺創辦的私塾學描紅。第一次臨摹的正是叔叔手寫的工筆小楷,還有那首耳熟能詳的《蒙學詩》: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尤中會臨摹多了,叔父的手寫貼明顯有些供不應求。好奇的尤中會免不了到處去翻箱倒櫃。這一翻不要緊,沒想到一下子翻岀了前清秀才的爺爺尤遂成留下的幾箱書法手跡和線裝名家字帖。
尤中會
顏真卿書法端莊肅穆,給兒時的尤中會很好的鋪墊,在顏體的基礎上,他又臨歐陽詢《九成宮》、“二王”《蘭亭序》、《洛神賦十三行》等諸帖。還有米芾、文徵明的作品。在小楷、行、草、隸書都下過紮實的功夫。他作書多以空藏、側鋒入紙,以鋒毫之推拋翻轉,正側並用,節奏明快。由於他的每個字都經歷了千錘百鍊,奠定了厚重的文化根基。
但在後來的書法創作中,尤中會和其他名家大師一樣,儘管也有過“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困頓與惶惑。但在翻閱了古人大量的名帖、手札后尤中會深深領悟到:古人之書“先是情,次是書”,許多著名的書帖都是為抒發某種心緒而書寫,本無意留給後人作書法範本。但是他們超群拔萃的文化修養,嫻熟精到的運筆技巧,猶如江河奔涌的複雜思緒,在無意中凝聚成獨一無二的書法精品,字裡行間溢滿爛漫的情趣和無雕飾的自然之美,這正是今天的書法家們所追而又不可及的奧妙和玄機所在。看來書法要達到忘我的境界,不能再拘泥於書法自身,必須從人生際遇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緒、靈智、品格中,熔煉靈動多姿的書法風韻。也只能是“功夫在字外”。
於是,尤中會在繼續苦練書法的同時,儘可能博覽群書,從古典名著,詩詞歌賦、音樂繪畫中汲取營養,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結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他那大氣磅礴、氣貫如虹、宛若天成的《盧溝曉月》、《秋窗風雨夕》等在全國獲得書法大獎的作品,表現的正是尤中會這種無限的遐想和特殊的情感。
尤中會
張海作為全國書法界的領袖,是告誡自己,更是告誡同行:“中會先生的創作之路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文/ 蘇清傑 資深記者、教授、研究員、中國老子文化發展公益基金管委會副主任)
2010年9月20日上午8時許,享譽中外的書法大家尤中會來到中國老子文化發展公益基金管委會。將自己精心創作的15幅價值100餘萬元的書法精品,無償捐贈給老子文化基金。用尤中會的話說是:“為宏揚老子文化作點貢獻”。
尤中會
中國老子文化發展公益基金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蘇凊傑熱情接侍了尤中會的捐贈。學者岀身的蘇清傑激動地對記者說:如果用‘字如其人'來形容尤中會先生的作品,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可以說,尤先生的書法文化氣息、品格趣味,都是他人品和學養的集中體現和流露。他的作品不但蘊涵著無窮的魅力,而且從深厚底蘊中顯示出少有的峻健和神韻。他的書法作品也最大限度地彰顯岀“大象無形”、“大音無聲”、“大愛無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老子哲學思想。老子文化基金也正是因為有眾多象尤中會這樣的愛心人士的關愛和無私捐助,才得以在眾多的基金中快速發展,並取得驕人的成績。作為老子文化基金的副主任,對尤中會先生的捐贈,除了謝謝,還是謝謝!
尤中會
尤中會1944年生於河南臨穎一個書香世家。4歲開始臨書,60年來臨池不懈,從而成為國內外頗有影響的書法大家。他曾任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現為中國老子書畫院院長、湖北書畫院副院長、湖北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原工學院特聘教授、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榮譽教授。曾連續參加第三、四、五屆國展。中韓首屆書法展,中日新潮名作展,中新書法交流展,台灣百名書畫家邀請展等國際國內大型書展並獲獎。先後榮獲中國國學研究會頒發的“國學傑出貢獻獎·書法金獎”、“國學十年個人藝術成就獎之書畫精品獎”, 並榮獲“中國百名書畫名家”.“國學十年明珠藝術家”等榮譽稱號。並有《尤中會書畫作品選集》、《尤中會書法集》、《尤中會墨跡五稿》、《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展作品集》及理論著作《臨池餘墨》等出版發行。
尤中會此次共有上百件巨幅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岀,這些作品是尤中會先生賴以沉寂,煉性修身,嚴謹治學,弄翰六十餘載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尤中會書法藝術創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時也紿觀眾帶來了一次全新的視覺衝擊和精神大餐。正如中國書法家協會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趙長青在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致辭講的那樣:從尤中會展岀的作品中不難看岀, 尤中會師“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並能溶會貫通,食而化之。且敢於大膽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書風。尤中會這次展出的上百件書法作品,涵及楷 書、行書、章草、魏碑、篆書等多種書體,可以說是淋朗滿目, 美不勝收。比較集中地推出了尤中會先生最新的創作成果,展示了尤中會先生以學術為支撐的最高水準,體現了尤中會先生線質章法的駕馭能力,呈現了尤中會先生詩情書性合璧的氣韻效果,彰顯了尤中會先生書法個性的總體時代風貌。我們有幸在尤中會先生富有內涵的線條語言中領悟到他特有的氣度和人格魅力,並給我們以心靈的震憾。尤中會先生修書煉性,嚴謹治學,弄翰六十餘載,“先與古人合,后與古人離”,且合離有度,亦古亦新。隱隱乎蘊古人之氣韻,落落乎見個人之性情。剛毅峻健,灑脫飄逸,字裡行間充滿著生命的活力,給人以美的藝術的享受。尤中會先生這次書法藝術展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發展和繁榮都是一次很好的啟迪。這就難怪書壇泰斗、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對尤中會的書法讚嘆不已:“在我過去見過的書法作品集中,象尤中會作品如此獨特的不多,給我一種全新的感覺。”與此同時,張海主席還這樣解讀尤中會的書法作品:“真正的書法藝術應該用兩句話來概括:先與古人合,后與古人離。這個合就是認真繼承傳統,不管是形或者神,首先是似,然後再離開,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不少人之所以不能達到理想境界而成為書法大家,多是能合,不能分,或者未合即離。尤先生既能合又能分,而且這個度也把握得恰到好處。這不僅對我,而且對所有從事書法創作的人,都是很好的啟迪。”
在“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開幕式上,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展作品集》同時首發。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夏潮、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胡抗美、著名書法理論家李剛田、葛昌永等從不同的藝術視角對尤中會書法藝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將於8月20日結束。之後, “墨華翰韻”尤中會書法藝術大展還將到河南、湖北、廣東、浙江、山東、山西等進行巡展。據悉: 以中國書法家協會、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為主辦單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如此規模的個人書法大展,在湖北書畫史上尚屬首次。
尤中會
尤中會
尤中會
尤中會
尤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