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瀚嵩

中國革命烈士

梁瀚嵩(1886——1949),愛國將領。字浩川,廣西賓陽人,壯族。1984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梁瀚嵩一生


信奉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追求“世界大同”。1937年中國人民全國抗戰伊始,他即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堅持抗戰八年。在解放戰爭中,他為迎接全國解放英勇戰鬥,壯烈犧牲。

出生

光緒十二年(1886年)舊曆四月四日,梁瀚嵩出生於廣西賓陽縣梁村一個壯族家庭里。梁瀚嵩的曾祖三益公,青年時期讀過一些古書,十分崇尚儒教,講究孔孟之道,在洪秀全起義時,卻在拜上帝會的會友動員下毅然參加了一支反清的起義隊伍。但洪秀全起義軍打進南京時,他卻回家養牛、行醫致富,置辦產業,還在村子里辦“鏡湖私塾”,以教育村裡子弟。梁瀚嵩出生時,曾祖已去世。梁瀚嵩幼年時,家境日漸衰落,幸有曾祖辦下私塾,得以啟蒙,打下了文化基礎。梁瀚嵩很早就失去父母撫愛,全家生活靠長兄支撐。12歲時,康梁維新變法失敗,但維新圖強的思想已成為國民的思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行所謂“新政”,廢除科舉,新學盛行,梁瀚嵩在新思潮影響下追求進步,考取了賓州簡易師範學堂。簡師畢業后,他立志要赴省會桂林尋求升學。經宗族父老籌資,他終於得以繼續踏上到桂林的求學之路。

青年

桂林當時是廣西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康梁維新變法失敗后,“中國往何處去”成為仁人志士思考的問題,梁瀚嵩初到桂林,立即感受到新思潮的衝擊。他考進了省立優級師範學府,這所學校的前身是體用學堂,改革后,設有歷史、國文、數學、生物等科。學校環境幽雅,學紀嚴謹,正是學習的好去處。
梁瀚嵩像一塊海綿吸收自由空氣的營養,除必修的功課外,他還閱讀了許多如《黃帝魂》、《天討》、《揚州十日》等思想激進的書,他成為石渠書局、《民報》等進步報刊的忠實讀者。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廣西省當局在群情澎湃的形勢下,經過各界人士協商,終於在11月9日宣布廣西獨立,推舉沈秉強為都督,陸榮廷為副都督,繼推趙恆惕為統領,並組織學生軍北上援助武昌革命。當時梁瀚嵩和白崇禧黃紹竑等決定投筆從戎,加入學生敢死隊。學生軍步行到全州時,傳來南北議和的消息,廣西學生軍統帥宣布北伐結束,學生軍組建6個月便宣布解散,梁瀚嵩、黃紹竑、白崇禧等先轉入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受訓,後轉入保定軍官學校深造。
保定軍官學校原為清政府的講武學堂,段祺瑞接辦后改名為保定軍官學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現代軍事學府,梁瀚嵩等廣西籍第一期學員在這裡接受嚴格的現代軍事技能訓練,成為現代軍人,這是他踏入軍界的第一步。中華民國成立伊始,政局仍十分動蕩,梁瀚嵩、白崇禧、黃紹竑等廣西籍學員在保定軍校畢業后,面對當時形勢都感到十分彷徨,他們不得不各奔前程。
梁瀚嵩一個人重返漢口,原想回廣西效命軍旅,可是消息傳來,廣西戰事不斷、政局未定。他憑著師範學歷在漢口尋得一份教員的工作,得以維生。困在武漢,生活問題雖然得到解決,但未能就業軍界,報效國家,他的內心十分鬱悶。
梁瀚嵩在武漢停留了半年後回到南寧。這時,武鳴人氏陸榮廷憑藉著強硬的軍事勢力,雄踞廣西。梁瀚嵩得知賓陽同鄉陸雲高當上了陸榮廷軍隊中的旅長,便投在陸雲高的門下。雖然梁瀚嵩有正規軍事學校的學歷,但陸雲高按老規矩,只給了梁瀚嵩一個排長的職位。梁瀚嵩雖然心中不快,但也接受了。從此他走上一條刀光劍影的艱險道路。
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又想當皇帝。各省軍閥群起反對袁世凱稱帝,宣布“護國討袁”。陸榮廷投機響應“討袁護國”軍,梁瀚嵩在消滅龍濟光由桂入滇部隊之役中立下戰功,晉陞為機關槍連連長。不久,袁氏取消帝制,罹疾自斃,“討袁”結束。
1918年,以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向孫中山發難,孫中山被迫離穗赴滬,第一次護法運動結束。后孫中山復出,打敗陳炯明,粵軍退出廣西,廣西政局再次陷入混亂,各方軍事勢力各踞一方,南寧一時空虛,各路人馬乘虛而入。陸雲高自稱“廣西獨立師”師長,率部進駐南寧,奪取財政大印,提升梁瀚嵩為第一營營長,並任命梁瀚嵩為南寧造幣廠廠長,掌握財政。
然而好景不長,1923年,廣西政局再次發生變化。
當時白崇禧得到孫中山支持,聯結李宗仁、黃紹竑,樹起“討賊定桂軍”大旗,討伐陸榮廷、沈鴻英。1924年,發出討伐通電,一場混戰在所難免。其時,梁瀚嵩仍屬陸雲高部,駐守桂平,驚聞“討賊軍”起事,為首的是李、黃、白。黃紹竑、白崇禧是他保定軍官學校的同學,有了這層關係,他當機立斷,帶領屬下官兵宣布易幟,迎接“討賊軍”進駐桂平,為“討賊軍”鋪平道路立下了一功。

一戰

1925年,李宗仁、白崇禧率領廣西子弟兵抗擊入侵滇軍兩萬餘眾。梁瀚嵩奉命為先鋒,在賓陽境內與滇軍作戰,以少勝多擊潰滇軍,解了南寧之圍。孫中山逝世后,蔣介石崛起,組建“國民革命軍”,自任總司令,將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七軍組建后,即奉命出湘,與友軍聯合,擊敗北方軍閥吳佩孚部。北伐中,梁瀚嵩團在汀泗橋、賀勝橋諸戰役中,戰功卓著,被提升為少將副師長。
北方軍閥潰退,長江中下游軍閥勢力被肅清后,梁瀚嵩師駐紮武漢三鎮之武昌鎮。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圍攻工農大眾,實行獨裁專政,中國一時烏雲壓頂。蔣介石調集大軍壓迫駐武漢的桂軍,主帥棄城。梁瀚嵩只得領家人登上郵船離開武昌,取道廣州、上海回到廣西南寧。

回鄉

梁瀚嵩回鄉后,重修老宅,還在“鏡湖私塾”原址小學旁邊修建了一座小樓,命名為“小休樓”,並為之題詞:“小住鄉村今日樂,休忘汗馬昔日勞。”並在小學校門楣題對聯:“浩氣徐來雲霧掃清天地恨;川流不息波濤洗盡千古仇。”橫批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表達其憂國憂民的情懷。梁瀚嵩鄉情很重,除重整家園外,還為公眾做了許多事,諸如修鄉道、修公共體育設施、造林綠化等。
梁瀚嵩的田園生活沒能過多久,便被廣西紛亂的政局打破了。自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勢力退出廣西后,蔣介石打著“桂人治桂”的旗號,任俞作柏為廣西省主席,李明瑞為軍事特派員、第四編遣區主任,進駐南寧。據聞李明瑞路過梁村時,曾想邀梁瀚嵩出山幫助維持廣西局面,但被梁婉拒了。不久俞、李在廣西站不住腳,不得不尋求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於是中共派鄧小平到南寧,聯絡韋拔群農軍,在東蘭巴馬鳳山地區建設紅色政權,樹起“反蔣”大旗。蔣介石豈能容忍,急派大軍壓境。情況緊急,在鄧小平的指導下,集結隊伍組成紅七、紅八軍,向北方蘇區靠攏。俞、李扛著旗走了,廣西政局空虛,李、白、黃重返廣西。黃紹竑、白崇禧請梁瀚嵩出山,委任他為第一教導師師長。
廣西連年戰爭,經濟衰落,民生凋敝,主政者深感憂慮,急於研究振興廣西方略。這時梁瀚嵩也在思考振興廣西之策,他向李、白提出全省建立民團制度的計劃:民團以群眾為基礎組織,實行全省皆兵,貫徹“三治”、“三寓”政策,振興廣西經濟、政治、軍事。
關於興辦民團的報紙得到主政者的認同。1931年頒令成立廣西民團指揮部,白崇禧自任民團總指揮官,梁瀚嵩任副總指揮官,全省劃為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平樂龍州、天保、百色8個區,各區指揮官兼任行政長官。梁瀚嵩兼任南寧區指揮官及行政專員。他勵精圖治,大力推行民團建設,創辦了武鳴模範縣,全省面貌為之一新。民眾經過民團訓練,素質得到提高,源源不斷補充桂軍兵源,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梁瀚嵩辦民團名噪一時,引起國內各界人士的關注。當時國內外不少記者對民團建制大加讚揚。《大公報》記者的文章稱:“談桂省之建設者,惟桂省之民團為模範先鋒。”
1933年春,愛國華僑陳嘉庚延安回國途中,特地到武鳴參觀,梁瀚嵩熱情接待。座談間,陳如實報告延安抗日情況說:“延安軍民抗日情緒高漲,朱、毛實行民族團結政策,生氣勃勃。中國抗戰的希望在延安。”梁瀚嵩聽了報告后,非常激動,立即學習延安,實行抗日民族團結政策。
抗日戰爭爆發后,梁瀚嵩急召在日本留學的侄兒梁炎昌回國。梁炎昌和同學周可傳、鄧楚白一同回到南寧,梁瀚嵩把他們安排在自己創辦的建中中學任職。在中共南寧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南寧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起來,梁瀚嵩在其轄區積極推行抗日民族團結政策,很有成績,但是卻招來惡語中傷。梁瀚嵩認定團結抗日無罪,依然我行我素。麻煩終於來了,一天晚上,憲兵抓走了鄧楚白等人,周可傳、梁炎昌倖免。梁瀚嵩得知后驅車前去憲兵司令部要人,主管李朝芳無奈,只好放人。由於梁瀚嵩進步、開明的表現,中共地下黨組織派梁寂溪做他的工作。其時梁瀚嵩打算把所轄指揮部遷回南寧,梁寂溪主動為他草擬報告。指揮部遷回南寧后,梁瀚嵩賞識梁寂溪的才幹和為人,委任他為政治處指導員,當自己的秘書。梁寂溪利用身份的便利,送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給梁瀚嵩看。梁瀚嵩一夜讀完,深受啟發,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共的認識。一日,梁寂溪接到上級領導人李克農的指示,要他通過梁瀚嵩確保華僑運往延安的物資安全通過,而此時車隊已經到達邕江碼頭,情況緊急。梁寂溪請示梁瀚嵩,得到批示發給車隊通行證,但車隊開出南寧地區后,在宜山被當地軍警扣押。梁瀚嵩又指示用指揮官名義發電報給宜山方面,終使車隊得到放行。梁寂溪向梁瀚嵩報告說:“中共領導表示感謝。”
為順應抗戰形勢的需要,梁寂溪建議,成立戰時政工團,得到梁瀚嵩的贊同。梁瀚嵩自任團長,任梁寂溪為副團長,內部建立中共黨支部。戰工團建立后大大推進了群眾抗日運動,對“堅壁清野”、“肅清漢奸”等對敵鬥爭工作,也起到積極作用。
1935年,日寇入侵華南腹地,登陸企沙,企圖打通南亞進軍路線。梁瀚嵩臨危受命,出任前敵指揮官,抗擊來犯之敵。由於兵力不足,未能阻擋敵人,日兵直指南寧。於是崑崙關戰役打響,敵我雙方戰鬥慘烈,幾經易手,日軍才得以通過崑崙關。崑崙關戰役后,在一次軍事檢討會上,蔣介石破口大罵,把崑崙關失守的責任推到主戰將領身上,當場撤去幾個將領職務,梁瀚嵩亦在其中。梁瀚嵩的民團指揮官之職雖未被撤去,但也是遲早的事了。他有先見之明,先行解散政工團,交代梁寂溪安排好中共人員去處。這件事辦好后,他心裡放下一塊大石頭。梁瀚嵩的南寧區民團指揮官職務被撤後,被調任軍委校閱組組長,他嫉惡如仇、公正不阿,對軍隊里的腐敗不能容忍,嚴厲處理,引起不少將領的不滿。梁瀚嵩任職期間,到處碰壁,心情煩躁,這時傳來噩耗:在空軍的侄兒志航,在一次空戰中犧牲。梁瀚嵩心情悲痛,要求重返前線。
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推薦梁瀚嵩任中央軍委高參。1940年,梁瀚嵩領命赴桂林報到。1940年秋,梁瀚嵩到駐桂林的軍委辦公廳報到。在辦公廳里,幸遇李濟深,兩人熱情握手,相吐心曲。兩人深知,抗日形勢每況愈下,繼東北、華北大片國土喪失后,戰火又燒到華南內地,但蔣介石仍然消極抗戰,前途安在?每每談及戰況,梁瀚嵩總是非常憤慨,誓言重返抗日前線殺敵。
當時桂林是抗戰的後方,雲集了文化精英和各方民主人士,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梁瀚嵩閑職桂林期間,請友人在七星岩旁建別墅,自命為“川廬”。自從有了“川廬”后,梁瀚嵩廣交朋友,各界著名人士如何香凝、蔡廷鍇凌成竹徐悲鴻等都是“川廬”的座上賓。友人對將軍的愛國之情倍加讚譽,並留下翰墨丹青以作紀念。
在公務繁忙中,梁瀚嵩仍不忘教育事業,適時周可傳也在桂林,他建議在鄉村辦一所中學。梁瀚嵩接納了這個建議,要梁炎昌回賓陽黎塘辦學校。學校終於辦成,梁瀚嵩題為“開智中學”。學校以開明鄉紳組成董事會,盧炎山為董事長,梁瀚嵩為名譽董事長。學校會集了中共地下黨員、文化精英擔任教師,先後有鄺劍平、周可傳、張陽等來校任教。由於師資雄厚,教育有方,學校進步民主,聲譽遠揚。然而反動當局卻對學校進行監視,欲逮捕周可傳等人。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周可傳、華嘉、張陽等進步教員相繼撤離。之後學校又聘請了梁寂溪、梁寧林克武等進步教師。
隨著國民黨軍隊在各戰場上節節敗退,長沙吃緊,眼看桂林也要放棄。梁瀚嵩安排家眷回賓陽老家后,即與第四戰區司長官蔡廷鍇共同指揮桂林撤退事宜。

二戰

工作完畢后,梁瀚嵩請纓回賓陽組織民團抗日,得到批准。他召集原有的舊部、開中的教員組成賓陽區民團基本隊伍,將指揮部設在上林縣鎮傑墟,以上林為中心,組織8個縣的抗日鬥爭。時有原開中教員梁寧、盧哲,梁瀚嵩委任他們為少校參謀,協助工作。考慮打開抗日的局面,梁寧建議在指揮部的建制內設立督導室,負責各縣區的抗日工作,獲採納。當委任西大學生進步青年何祺中為督導員負責馬山抗日工作時,引來馬山縣縣長的異議,梁瀚嵩當即駁斥這位縣長,使反動者無言以對。梁瀚嵩領導的抗日工作蓬勃開展,眾口皆碑,但是上面派來別動隊進行監視。為了應對,梁瀚嵩以指揮官的名義,命令別動隊去北更地伏擊日軍。別動隊從來沒有打過硬仗,這一仗下來,損兵折將,結果被上面調離上林地區。日寇在緬甸戰場上失敗,從桂南撤退。趁賓陽空虛之時,梁瀚嵩進駐賓陽,自任縣長,維持治安,保民生產,群眾稱頌。為了領取民團軍需物資,梁瀚嵩舟車勞頓前往省政府駐地百色,無奈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對軍需供應一事百般推託,梁瀚嵩只能在百色等待。此時,突然接到通知稱,美軍駐百色辦事處負責人漢斯上校要會晤梁瀚嵩。漢斯對梁瀚嵩說:“我代表美軍駐百色聯絡處來給將軍嘉獎。將軍將繳獲的日軍在華南的作戰部署文件及時交給美軍,這對美軍幫助很大。”說罷,立正敬禮,送上獎金。梁瀚嵩十分感動,謙虛地說:“我是軍人,理應如此。”也許是漢斯上校的提示,梁瀚嵩所要的軍需終於發下。他刻日領隊開拔,回到賓陽駐地繼續堅持抗戰。

抗戰勝利

1945年,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桂境的日軍也撤走了。在勝利之日、萬民歡呼之時,梁瀚嵩卻接到一紙電文稱:“中將民團指揮官,抗戰期間,任用赤黨分子,獨樹一幟,赤化地方”云云。莫須有的罪名強加於他的頭上,使他感到十分寒心。

再回鄉

梁瀚嵩被撤職后,帶著憤怒的心情和家人回到梁村,日間巡遊山林,種樹栽花,倒也悠閑。他不忘教育,催侄兒梁炎昌籌備開中複課。在梁瀚嵩的資助下,開中終於開學,梁炎昌任校長,先後聘請了梁寂溪、林克武、楊杜明、張陽、洪文亮等為教師。這些教師大部分是隱蔽下來的中共黨人。學校仍堅持民主自由進步辦學方針,開課以來,學生學業蒸蒸日上,課外活動十分活躍。但學校的活動引來當局的注意,派來特務偵探。國民黨中央要員程思遠還提醒梁瀚嵩:“勿要把學校辦得太‘紅’了。”但各種干擾均被梁瀚嵩頂了回去。學校的教師在星期天常來梁瀚嵩家作客,他總是熱情招呼,大家暢談時事,獲益匪淺。
抗戰勝利后,國內形勢發生逆轉:國民黨政府搶奪勝利果實,派兵侵犯解放區,挑起內戰。梁寂溪常來梁村和梁瀚嵩交談,轉抄毛澤東近作《沁園春》給梁瀚嵩欣賞。梁瀚嵩心情澎湃,決意去南京一趟。
抵達南京后,經過多方聯繫,時任國民黨國防部長的白崇禧派程思遠接待梁瀚嵩一行,並安排接見的時間。白崇禧今非昔比,接見昔日同窗時,趾高氣揚,官腔十足。梁瀚嵩感到白氏十分陌生,沒有把心中的話說出來。最後白氏讓梁去國防部將軍班報到。將軍班是收容失意將領的“集中營”,梁瀚嵩為了能有多一點時間逗留在南京,無奈住進將軍班。在將軍班裡,梁瀚嵩結識不少將領,他們滿肚牢騷,抨擊蔣介石。一天,大家集中到中山陵去“哭陵”,激烈抨擊蔣介石遠離孫中山三民主義,壓制民主,禍國殃民,呼號人民起來,反對獨裁專政!梁瀚嵩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在南京的日子裡,得到同鄉中共人士楊德華的推薦,中共駐南京代表董必武接見了梁瀚嵩。董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讚揚梁瀚嵩在北伐、抗戰中與共產黨人合作中作出的貢獻。董老分析當前形勢說:“目前國共形勢複雜,我黨一貫主張和平,共同商討建國大業,但是國民黨毫無誠意,借和談之機爭取時間,調兵遣將侵犯我解放區。我們願意和國民黨和平相處,但是,誰把戰火強加在人民的頭上,我們將以人民戰爭給予回擊,解放全中國!我黨謀求與一切愛國民主人士合作;共同建設一個和平民主進步的新中國。”董老的金石良言打開了梁瀚嵩的視野,他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臨行時,董老還送《論人民民主》、《論聯合政府》給梁瀚嵩。
梁瀚嵩離開南京奔赴上海與李濟深見面。李濟深其時正在上海聯絡國民黨左派人士,商討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梁瀚嵩適時到來,李濟深十分高興。梁瀚嵩先報告與董必武見面的情況,李濟深大喜,接著說:“何香凝譚平山馮玉祥陳銘樞柳亞子、蔡廷鍇等組建委員會。你趕到了就加入吧。”梁瀚嵩拍巴掌說:“好得很!”李濟深分配梁瀚嵩任務時說:“你在廣西有影響力,派你為民革廣西組織籌備負責人。回到廣西后取得和中共的聯繫,發動舊部、民團起義!”兩人一直談到深夜。清晨,梁瀚嵩站在陽台上,望著黃浦江水滾滾東去,大勢所趨,曙光就在前面。
正在梁瀚嵩忙碌之時,突然接到家裡噩電,夫人寧氏突然暴病身亡。梁瀚嵩心如刀割,立即起程回鄉。由於刺激太大,他病倒了。在親人和賓陽醫院院長的細心治療下,病情日漸好轉。身體康復后,梁瀚嵩的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他沒有忘記董老的指示和李濟深的重託,暗中聯繫中共地下黨員,串連舊部。這時白色恐怖瀰漫,進步教師已疏散了,梁瀚嵩只得仍舊閑居家中。
1948年時局發展迅速,中國人民解放軍反擊國民黨軍取得節節勝利,蔣家王朝風雨飄搖。中共桂南地區組織在一些縣發動武裝起義,由於力量懸殊,均失敗了。這時梁瀚嵩的侄女婿李杏安來到梁村,向他報告某縣起義失敗的情況。李杏安抗戰時因“赤黨分子”罪名被捕,是梁瀚嵩保他出獄的。此時梁瀚嵩信任他,安排他當梁村村長,讓他繼續工作。之後,久未露面的梁寂溪也到了梁村,他是武宣起義失敗後來見梁瀚嵩的。梁瀚嵩很同情他舉事未成,並告訴他自己赴南京見董必武、李濟深的情形。梁寂溪說,起義雖然未成功,但大部分人員分散在農村,要做的是繼續發動群眾反對反動政府。
梁寂溪和李杏安在梁瀚嵩的支持下,在梁村開展群眾工作,集結隊伍,開展武裝鬥爭。梁瀚嵩主動拿出家存的武器彈藥供給梁寂溪組建的武工隊。繼而楊烈、廖聯原所領導的武裝,也在賓陽一帶活動。這些中共地下黨人經常以梁瀚嵩的“洋樓”為據點,聚會研究鬥爭形勢和應對措施。梁寂溪、李杏安的武工隊在賓貴公路線上十分活躍,懲辦了國民黨特務,襲擊了過路的官僚走私車,繳獲甚豐,補充了地下武裝的經費。反動當局調遣軍隊,圍攻地下黨武裝。在一次戰鬥中,李杏安不幸犧牲,地下武裝化整為零。反動當局施行白色恐怖,實行“清鄉”。
這時,傳來消息稱,保安團要圍剿梁村。梁瀚嵩連夜帶領隨從及家人進入鎮龍山,等待與黨組織取得聯繫。幾天後,梁寂溪和張聲震來到鎮龍山,梁寂溪建議梁瀚嵩先到橫縣找黨組織聯繫,再做打算。思考良久,梁瀚嵩點頭同意了。梁寂溪遂安排黃輝做聯絡員,陪同梁瀚嵩翻山到橫縣。他們行至賓橫交界處時,才得知橫縣邊陲的陶墟已被保安團佔據,路已不能通行。同時,中共地下黨組織轉移到何處也不得而知,梁瀚嵩一行只得暫時在一位叫李思席的北伐同僚家落腳。
住了幾日,梁瀚嵩便派梁山去打探賓陽方面情況。過了兩天,梁山回報說,自他們進山後,保安團便來梁村“清鄉”,要捉拿“共匪”,抓走不少鄉親,臨走還在村頭牆上寫“梁瀚嵩落草為寇”標語。梁山拿出一張字條,說:“這是曾孫交給我的,說是黃紹竑路過時交給的。”梁瀚嵩接過字條,上面寫:“浩兄,旭公有言,請兄速來桂府,面談一切,勿誤。落款:季寬。”此事頗費思量,去還是不去?為了解救被抓走的眾鄉親,梁瀚嵩決意冒險赴桂力挽危局。
梁瀚嵩到梁村后,換上軍服,驅車到桂林,途經賓陽,見了負責此案的省府民政廳廳長陳良佐。梁瀚嵩聲明:“我的事由我一人負責,不要涉及鄉親。”陳良佐表示,原縣長沒有確實證據,處理過激,造成惡劣影響,他會公正處理。梁瀚嵩心緒稍安驅車前往桂林,要見黃旭初。但兩人見面時,爭論非常激烈。黃旭初勸告梁瀚嵩“不要被共產黨利用,叛黨叛國、自誤前途”。梁瀚嵩直言質問:“說我是‘匪首’有何道理?這不是壞我名譽嗎?”黃旭初一時語塞。梁又直言:“識時勢,方為俊傑,所謂‘黨國’,已失去民心,人民擁護共產黨建立新中國,這就是歷史潮流!”黃旭初面對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將軍,見無法說服他,只好轉換語氣,勸梁瀚嵩以後要謹言慎行,好自為之。由於得到白崇禧的指示,黃旭初不敢對梁採取措施,只好放他返回。梁瀚嵩回梁村途經賓陽縣城時,被解救出來的鄉親們集會歡迎他勝利歸來。
回到梁村后,梁瀚嵩足不出門,等待中共地下黨的聯繫。但是聯絡一時中斷,他十分彷徨。這時,李品仙出任綏靖公署主任,加強“勘亂”措施,空氣突然緊張起來。一天,新任賓陽縣長鄭左軍夥同縣參議長、縣黨部書記官前來“拜訪”梁瀚嵩,欲請他“參軍”,出來幫助維持治安。梁瀚嵩聽出弦外之音,以早已退歸山林婉拒。鄭某等自討沒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解放南京,蔣介石忙於退往台灣,李、白“隔江而治”的計劃失敗。
在蔣家王朝岌岌可危的敗勢下,桂系李品仙仍垂死掙扎,對地方進行殘酷鎮壓。

慘案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縣保安團團長林某、賓陽縣長鄭某,糾集團兵以及縣聯防大隊千餘眾,圍剿梁村。梁瀚嵩得到報告,連忙組織村裡僅有的20多位戰士,據守“民族門”。敵兵火力太猛,梁率眾退守“洋樓”。敵眾我寡,敵團長下令用炮轟擊,炸破了“洋樓”的大門。梁瀚嵩知道已是最後關頭,忙指揮戰士化整為零,靈活禦敵。他則回到卧室,由侄兒記錄,口授遺囑:“余革命四十餘載,欲達到建立一個和平進步之共和國……”樓下槍聲大作,敵人擁上樓來,梁瀚嵩從容穿好軍服,挺身而出,面對保安團長林某大聲說:“不要傷害鄉眾,我的事由我一人負責!”林某並不回應,拔出手槍向梁瀚嵩後腦連開兩槍,梁瀚嵩話音未落便倒在血泊中,犧牲時年63歲。繼后,保安團集體屠殺了梁正昌、梁黨昌、梁監昌、梁壽昌、梁丕英、梁丕容、韋兆東、黃壽邦、黃裕生以及唐啟明、雷亞九(這兩人是中共地下黨員)等22位戰士。
梁村慘案發生后,中共粵桂邊縱八支隊指戰員和楊烈、張聲震、梁寂溪等來到梁村現場致哀。
梁村慘案震動了廣西省內外,一時媒體紛紛報道。香港《華商報》開闢專欄,報道稱:“桂西南民兵領袖梁瀚嵩光榮犧牲了。他領導起義未成,蔣特軍隊‘圍剿’……進行屠殺……”梁瀚嵩的密友陳汝棠在報章發表文章稱,戰友梁瀚嵩將軍,在其故鄉……為了迎接南下大軍解放華南,而領導人民武裝起義未成,被李、白反動派殺害,光榮犧牲了!謹以悲痛的心情悼念戰友梁翰嵩將軍,你的精神不死。
1949年5月,賓陽解放,中共賓陽縣委第一任書記陳龍、縣長曾小林,率領機關幹部及縣大隊到梁村梁瀚嵩犧牲地祭奠。方圓百里的鄉親群眾,成群結隊趕來參加追悼會。花圈輓聯上書:“浩氣長存”、“留芳百世”、“義薄雲天,精神永存”……人們沒有忘記這位剛烈忠義的將軍,給予他最高的讚譽。
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通過決議,追認梁瀚嵩為“革命烈士”,中央民政部頒發烈士證書,政府撥款在梁村象山建烈士墓。每到清明時節,人們都來悼念烈士的英魂。

被處死之謎


密集的槍彈,夾雜著接二連三的炮彈,向這個不足百戶人家的壯族村子傾瀉。村裡抵抗的槍聲雖則稀疏,但是頑強並且經久不息。兩天一夜后的清晨,村子被攻破。那位名字叫歷史的老人,默默看著國民黨保安團的一千餘眾,槍殺了國民黨中將梁瀚嵩。同時遇難的,還有20多名武裝人員。次日,偽《廣西日報》以頭版頭條的位置,刊發了題為《消滅梁瀚嵩股匪的經過》的報道。文中將梁瀚嵩斥為“匪首、叛逆”,罪行是“殺人越貨,積草屯糧,煽惑鄉民,準備端午節攻打縣城……”與此同時,香港《華商報》開闢專欄,發表文章梁瀚嵩先生 前摯友陳汝棠(曾任孫中山元帥府軍醫總監、解放後任民革廣東省主委、廣東省副省長)的悼念文章:“戰友梁瀚嵩將軍最近在其故鄉廣西賓陽縣新梁村為迎接南下大軍解放華南,領導人民武裝起義未成,被李、白反動派屠殺,光榮犧牲了……”其後,梁瀚嵩的祖屋被農會當作地主家產分掉。他被定性為反動軍閥,其子被趕到鄉下務農。瀰漫在新梁村上空濃烈的TNT的氣味,很快就散盡了。然而,纏繞在梁瀚嵩身上或紅或黑的歷史迷霧,卻綿延了近半個世紀。

骨幹人物

據廣西賓陽縣的史料記載,壯族農家子弟梁瀚嵩,早年與白崇禧同為保定陸軍講武學堂的學生,二人感情甚篤。辛亥革命爆發時,梁瀚嵩曾與白崇禧、黃紹竑一道,參加廣西學生軍敢死隊。后又跟隨李、白、黃的“討賊定桂軍”出生入死,為統一廣西立下汗馬功勞。在二次北伐戰爭中,梁瀚嵩英勇善戰,配合葉挺攻打汀泗橋。此後在賀勝橋、龍潭以及保衛南京等戰役中,因戰功卓著,梁瀚嵩從下級軍官一步步升至少將副師長。原廣西南寧市人大常委主任梁寂溪生前曾撰文回憶,蔣介石背叛國民革命,實行“反共產黨”,並發動蔣桂戰爭,梁瀚嵩十分憤慨,他決意解甲歸田。新桂系為了對抗蔣介石,懇請梁瀚嵩出山,並任命他為第一教導師中將師長。從那時起,梁瀚嵩便成為新桂系中資歷較深的骨幹人物。然而,新桂系內部的明爭暗鬥一直沒有停歇。教導師的副師長是李宗仁的心腹,他覬覦師長寶座已久,故經常出陰招來排擠梁瀚嵩。梁瀚嵩對這些派系爭鬥十分厭倦,他滿心思都是如何能讓廣西迅速強盛起來。1931年初,幾經深思熟慮,梁瀚嵩上書李宗仁、白崇禧,提出大辦民團的構想:以民團形式團結民眾,訓練民眾,讓民團集軍事、教育、生產於一身,戰時自保家園,閑時造福鄉梓,是實行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可行之道…… 李宗仁、白崇禧對梁瀚嵩這個全省皆兵的設想很是認同,於是,廣西省府與集團軍司令部發出建立省民團指揮部的通令。之後,廣西被劃分為八個行政區,各區民團指揮部設正、副指揮官各一名。各指揮官兼地方行政督察,協管地方政務。廣西省民團總指揮部設在南寧凌鐵村,白崇禧兼總指揮官,梁瀚嵩任副總指揮官,代行總指揮職權,統帥全省民團。廣西民團按照梁瀚嵩三位一體的部署,除著重軍事訓練外,還肩負地方建設及文化教育的重任。據史料記載,民團義務築路五千餘里,開荒種地,植樹造林,同時開辦學校以啟民智,建造圩場以促貿易……梁瀚嵩僅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就讓廣西的面貌為之一新。眼看著梁瀚嵩的聲望快速提高,李宗仁的親信、廣西省主席黃旭初感到了威脅。他不斷在李宗仁的面前進讒言,使李宗仁對梁瀚嵩產生了懷疑。此時的梁瀚嵩全然沒有想到,他因功高震主而危機四伏了。

官職越做越小

終於,李宗仁在1932年提出改組廣西民團。廣西省府立即通令取消廣西民團指揮部,規定各區民團統屬省政府管轄。次年又改屬第四集團軍司令部統管——廣西民團總指揮部組建才兩年便壽終正寢,梁瀚嵩副總指揮官的頭銜也就自然解職了。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深知要想加強地方的軍事力量,必須借重梁瀚嵩的威望及辦民團的經驗。同時,他也想稍稍安撫梁瀚嵩這位昔日同窗。於是,梁瀚嵩被任命為南寧區民團指揮官,兼任南寧區行政督察。而且,白崇禧還將桂林區民團指揮官的大印,也一併交給了他。雖然官職小了,但梁瀚嵩不計個人得失,他很快就把南寧區民團指揮部所在地的武鳴縣,建成了全省縣治的模範。據梁瀚嵩的後人介紹說,其父曾有一綽號叫“神經梁”。這一綽號是很有些來歷的。 1934年11月,朱毛紅軍中的紅一軍長征途經廣西邊境,在桂系調遣圍堵的70000人馬中,民團佔了六成兵力。梁瀚嵩指揮所屬民團,對紅軍網開一面。他的部下只是朝天開槍,根本不做阻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共產黨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抗日方針,讓梁瀚嵩對中共有了正確的認識。他認為,抗日才是民族興亡的正義事業。反觀當時的桂系,雖然也打著抗日的旗號,但其強化軍事力量的真正目的,卻是佔地為王,擁兵自重,互相殘殺。而他苦心建立的民團,日後很有可能成為軍閥混戰的犧牲品。每念及此,梁瀚嵩有如萬箭穿心。從那時起,梁瀚嵩就對桂繫心存戒心與反意。抗戰初期,梁瀚嵩曾經安排了大量中共地下黨員,到他創建的中、小學校去任教。這些地下黨員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從事發動群眾抗日的工作。原解放軍東海艦隊副政委鄧楚白,在其《一個愛國軍人的形象》(載1983年3月9日《廣西日報》第三版)一文中回憶道:“1938年4月,南寧健中中學教員我和李沛星,因地下黨員的身份暴露而被國民黨逮捕。梁瀚嵩聞訊,當即趕到國民黨行營主任李朝芳那兒,將他臭罵了一頓后,親自將我們保釋出來。”根據梁瀚嵩同情、掩護地下黨的種種進步表現,廣西地下黨於1939年1月,派遣梁寂溪去做梁瀚嵩的統戰工作。同年11月15日,日寇企圖在廣西防城登陸並進犯南寧,梁瀚嵩被任命為國民黨第五戰區邕欽前敵總指揮官。他同時接受地下黨的建議,組建南寧區戰地工作團。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聲震在其回憶文章中寫道:“梁將軍以指揮官身份兼任該團團長。該團名義上是國民黨團體,實際是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進步青年組織。梁將軍委任中共黨員梁寂溪為副團長,吳光華為團部秘書。團部下設三個小分隊,正副隊長大多數由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擔任。”戰地工作團積極開展武裝抗日鬥爭,有力地配合了崑崙關大戰。不久,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在白色恐怖中,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負責人李克農,將一個緊急任務交給了梁寂溪。原來,海外華僑捐助八路軍的一批電台及醫藥物資,須從廣西過境運往延安。這批物資剛到南寧,就引起了各方勢力的密切注意:蔣介石的特務已尾隨而至,桂系中的頑固派在伺機而動,當地土豪也想大發橫財。上級黨指示廣西地下組織,必須迅速、安全地將抗日物資轉運出去!梁寂溪接受任務后,立即去見梁瀚嵩,將情況據實相告。梁瀚嵩果斷決定,以邕欽前敵指揮部的名義簽發特別通行證。梁瀚嵩滿以為,各地軍警看到蓋有前敵指揮部大印的特別通行證,諒他們沒有阻攔的狗膽。誰知車隊離開南寧后的第二天清晨,車隊負責人給梁寂溪來電說,車隊在慶遠被當地軍警扣留了!梁瀚嵩當即讓手下用浩字(梁瀚嵩字浩川)專號給慶遠拍發電報,言明這是抗日物資,不得延誤,不得扣留,否則將追究破壞抗日的責任!慶遠方面看了浩字電報,知道此事是由梁瀚嵩親自經手,哪還敢阻攔?馬上就放行了。當時有不少知情的同僚,力勸梁瀚嵩謹言慎行,萬萬不可引火燒身。梁瀚嵩說,只要是愛國抗日的,我不問黨派,都給他們抗戰的機會。然而,梁瀚嵩的所作所為,令國民黨當局惱羞成怒,遂於1940年8月,公然剝奪了梁瀚嵩的軍權。罪名是“未經請示,擅自成立戰地工作團”。其後,廣西當局封給梁瀚嵩一個“國民黨軍委桂林辦公廳中將高參”的閑職。消息傳出后,許多桂系故舊對梁瀚嵩的行為很是不以為然:中共與國民黨的勢力不可同日而語,梁瀚嵩卻把屁股坐到根本不成氣候的中共的那一邊,實屬神經錯亂之徒——“神經梁”因此而得名。 1944年,日寇第二次入侵廣西。國民黨不戰而退,廣西省府龜縮到山城百色。梁瀚嵩坐不住了。原南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寂溪,生前曾經撰文回憶當時的情況:“他向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及桂林行營主任李濟琛請纓抗日,終被任命為賓陽區民團指揮官兼賓陽縣長。”梁瀚嵩與中共廣西地下黨緊密合作,成立縣自衛大隊,大隊長及主要幹部,概由地下黨員擔當。自衛大隊在賓陽縣境內抗擊日寇,屢屢取得輝煌戰果。抗戰勝利后,日寇退出賓陽。梁瀚嵩帶領他的人馬回縣城時,受到賓陽父老鄉親的夾道歡迎。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為抗日屢建奇功的梁瀚嵩,接到廣西當局發來的公文稱:“高參梁瀚嵩中將抗戰期間任用奸黨,擴充武裝,獨樹一幟,赤化地方,有違政府法令之統一,特免去梁瀚嵩的賓陽區民團指揮官及賓陽縣縣長所兼各職。著梁瀚嵩待查,聽候處理。”

荷包里的成員

此後,國民黨幾度對梁瀚嵩以晉陞少將軍銜為引誘,命其開赴北方,直接與八路軍、新四軍正面交戰。梁瀚嵩對這種借刀殺人的卑劣行徑非常鄙視,他憤然堅拒高官厚祿,舉家回到新梁村閑居。但是,滿懷報效國家民族宏願的梁瀚嵩,決不是甘於老死鄉野的庸常之輩,他要到南京去見白崇禧,他對這位曾經的同窗還抱有幻想。1946年5月,梁瀚嵩見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白崇禧。其時,白崇禧對梁瀚嵩以往與“赤黨分子”關係密切早有耳聞,如今見梁瀚嵩找上門來,自然不會放虎歸山。於是,他把梁瀚嵩發配到軍官訓練團的將官班裡去。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個管束失去權利的國民黨將校們的集中營。此時的梁瀚嵩,徹底看清了國民黨禍國殃民、獨裁專制以及桂系要人卸磨殺驢的醜惡面目,他決計棄暗投明。其後,通過中共黨員楊德華從中引薦,他見到了當時參加舊政治協商會議的中共代表團副團長董必武同志。令梁瀚嵩深感意外的是,董必武對自己曾經營救中共地下黨員、掩護海外華僑捐助的抗日物資過境,最終得以安抵延安等大事小情全都了如指掌。“董老對梁瀚嵩明確指出:‘由於國民黨頑固派的阻撓,當前國共停戰的局面,只能是暫時的,內戰危機仍嚴重存在。你要站到人民這一邊,堅決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董老的談話,使他看清了中國革命的方向。”(《生死與共向紅旗》載《桂海春秋》1987年第二期,作者梁寂溪)據廣西賓陽縣文史資料記載,梁瀚嵩見過董必武后,於同年轉赴上海與李濟琛會晤。李濟琛與他商談籌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事宜,並指定梁瀚嵩為民革廣西組織籌建人之一。從此,梁瀚嵩即成為民革留在廣西工作的地下成員。“民革中央為了保證這些留在蔣管區工作的地下成員的安全,為了有利於他們進行策反工作,是極端保守秘密的。當時在香港民革中央有所謂‘李任公(李濟琛字任潮,任公是人們對他的尊稱)荷包里的成員’的說法,而梁瀚嵩就是‘李任公荷包里的成員’之一。”原民革中委、南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夢醒在他的紀念文章中如是說。中國的解放戰爭於1946年6月26日拉開戰幕,廣西地下黨在全省各地組建武工隊,伺機發動武裝起義,推翻挑起內戰的國民黨反動派。梁瀚嵩所在的新梁村,成為桂中南地區游擊隊的重要據點之一。沒多久,玉林區保安司令羅活告訴梁瀚嵩,他將有兩輛運送煙土的汽車,途經新梁村開往玉林。他說那些煙土擬作籌集軍費之用。他請梁瀚嵩予以關照,設法保護煙土的安全。梁瀚嵩立即派人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梁寂溪,游擊隊隨即在賓貴公路的六瓮橋設伏。那次戰鬥游擊隊繳獲煙土300多斤,德國造的駁殼手槍兩支。那些煙土變賣后,為賓陽地下黨提供了半年的活動經費。氣急敗壞的羅活將這件事上報后,國民黨反動派居然保持了沉默。此後不久,羅活再次向梁瀚嵩密報說,上次被土匪打劫了,自己只好又找了一批煙土來充數。這次還請梁瀚嵩多多幫忙,務求順利過關。據當年的老同志回憶,1948年6月,游擊隊再次到預定地點設伏。沒想到,這次國民黨派了滿滿兩車的武裝人員,企圖前來全殲游擊隊。當時交戰雙方的人數及武器裝備極其懸殊,為避免重大傷亡,十五武工隊隊長李杏安自告奮勇,由他來掩護大家撤退。結果,李杏安同志壯烈犧牲。國民黨把他的腦袋割下來,掛在賓陽縣城示眾。這一來,梁瀚嵩的身份被徹底暴露了。地下黨隨即安排交通員,試圖護送梁瀚嵩離開廣西,前往香港與李濟琛會合。但是,國民黨軍警明崗暗哨,處處設防,梁瀚嵩的目標太大,連鄰近的橫縣都去不了。梁瀚嵩最終選擇留在家鄉,同游擊隊生死與共。

簽發密令


1949年5月28日凌晨,在新梁村站崗放哨的一名游擊隊員發現,村子外面的田野里,有許多黑影在匍匐前進。他立刻明白了,前些時盛傳“保安團秘密集結在黃練村,準備圍剿新梁村”的傳聞,已經成為事實。包圍新梁村的是廣西省保安團、賓陽聯防隊共計1000多人的兵力。身經百戰的梁瀚嵩,指揮著20多個武裝人員,作著頑強的抵抗。全村的婦孺全被趕到村子旁邊的一個牛棚里,反動派將梁瀚嵩他們團團圍在他的那座小洋樓上。敵兵久攻不下,保安一團團長龍義昌調六零炮來轟擊小洋樓。戰鬥整整持續了兩天一夜,直到梁瀚嵩及游擊隊員們彈盡糧絕。據那次從小洋樓里唯一脫逃出來的梁增孫說:“到了最後關頭,梁瀚嵩回到卧室,一邊換上他那套早已沒有領章的將軍服,一邊要時年23歲的侄兒梁延昌替他記錄遺囑。之後,他對眾人說,國民黨反動派是沖他來的,他願以自己的鮮血,來保全20多個年輕的生命。”梁瀚嵩走了出去,姓龍的團長對梁瀚嵩說,他奉李品仙之命,來把梁參軍押到桂林去。梁瀚嵩要求姓龍的不要傷害無辜,他跟著他們去桂林便是。梁瀚嵩說完昂首走在前面,鬼鬼祟祟的匪兵卻在後面向他開槍了。子彈擊中頭部,梁瀚嵩當即倒地身亡。之後,匪兵們把20多名游擊隊員押到梁家的天井,將他們集體槍殺了。梁瀚嵩的侄兒梁延昌中彈后,並沒有立刻死去,這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同志會”的成員,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仍挂念著新婚才七個月的妻子。20歲的江玉雲嫁到梁家后,就一直替梁延昌抄寫和散發革命傳單,接待過往的地下黨人。眼下,她已經有孕在身。他想知道妻子在哪裡,即便自己會死,他也要死在妻子的懷裡。但是這個願望沒能實現,在他艱難爬行的過程中,終因失血過多,他死在了離家不遠的地方……

是非功過

梁瀚嵩遇難后,新桂系高層始終沒有人就此事表態。在以後的歲月里,人們秉承那句“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的名言精神,對梁瀚嵩來了個重新審視。既然敵人沒有對該人的死表態,那就當他們是“狗咬狗”好了。於是,梁瀚嵩被不由分說地定性為反動軍閥。 “文革”期間,梁瀚嵩的親屬遭到不公正地對待,被發配到廣西鐘山縣的農村去當農民。當年的倖存者們都沒有想到,梁瀚嵩會留給他們這樣一個百口莫辯的“歷史問題”。梁瀚嵩的警衛員兼司機梁增孫,被打成國民黨特務、歷史反革命,投進監獄坐牢長達20年之久。直到1984年,梁瀚嵩的歷史冤案才得以昭雪。同年8月2日,蓋著國家民政部紅色印章的革命烈士證明書,終於下發到梁瀚嵩子女的手上。那上面赫然寫著:“梁瀚嵩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壯烈犧牲,經批准為革命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梁瀚嵩的子女看著綴在父親名字後面的稱謂不勝唏噓——“同志”這兩個字,讓九泉之下的梁瀚嵩等了整整35年!

烈士證書

受梁瀚嵩牽連的人,也因此得還清白。然而,同為革命烈士的梁瀚嵩的侄兒梁延昌,這個深山掩埋的忠魂大概不會知道,他到臨死都記掛著的妻子江玉雲(原南寧地區衛生局副局長兼計生委主任),如今雖然官至正處級,卻因當年填寫入伍時間有誤,至今未能享受離休待遇。雖有多名當年的地下黨員證實,她系在1948年秋參加革命,但是組織給予她的答覆是:由個人提取的證言不作數。故,仍保持原來的退休待遇不變。至於能夠作數的官方調查,卻不知何故沒有被人提起…… 政府後來厚葬了梁瀚嵩的骨殖,他的墳塋所在,被當地人視為風水寶地。許多平凡人家的墓地,猶如眾星拱月般,將梁瀚嵩的墳塋圍得水泄不通。砍了重又栽上的樹林,樹葉在風中嘩嘩作響,彷彿在對梁瀚嵩訴說著人生無常,人情冷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