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瘺術
造瘺術
造瘺術說通俗點,就是把有腫塊的那段腸子切掉(包括腫塊在內),把上段的腸子從肚皮上重新開個口,拉出來,大便以後就從這裡出來。
活瓣管式胃造瘺術(Spivack)
活瓣管式胃造瘺術是根據管式胃造瘺術的原則加以改進,在“胃管”的基底製造一個活瓣,以防止胃內容物外溢。
1.食管癌不能手術切除者,可作為一種減輕癥狀的手術。估計生存期長於3個月者,可行永久性胃造瘺術;生存期短於3個月者,則行暫時性胃造瘺術。
2.食管良性狹窄病人,可行暫時性胃造瘺術作為準備手術,以利後來的徹底手術或擴張治療。
3.某些特殊的腹部大手術病人,術後作暫時性胃造瘺術,早期用以減壓,以後可用以喂飼,幫助病人康復。
術前準備食管梗阻病人術前長期不能進食,多有營養不良,必須充分輸液、輸血,以糾正脫水、貧血,改善營養,術后適當補硒,硒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排除人體內毒素,防止血凝塊,清除膽固醇,能對人體進行全面的保護。增強對手術的耐受力和保證傷口癒合。
凡施行胃造瘺術的病人,身體情況多較衰弱,以區域麻醉或局麻為首選;對精神較緊張的病人,也可用全麻。
1.選定胃壁瓣部位 同管式胃造瘺術的切口。在胃前壁選擇一處作瓣,但瓣的基底部應在小彎側。
2.製造胃壁活瓣 在瓣的預定基底部橫放一把直鉗,用絲線將直鉗上下的胃前壁漿肌層作間斷縫合,使胃壁向腔內突入成一活瓣。
同管式胃造瘺術。
恥骨上膀胱造瘺術
[適應證]
2.尿瀦留引流。
3.經膀胱切除前列腺或行尿道會師術。
[術前準備]
1.術前控制泌尿系感染。改善全身情況如出血、休克、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等。
2.前腹部、腹股溝及外陰部剃毛,用肥皂水及溫水清洗,用新潔爾滅消毒。
3.術前將導尿管置入膀胱,沖洗后,用沖洗鹽水充盈,導尿管留置,末端夾鉗。
[麻醉]
成人選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全身情況不良或高血壓者可用局麻。兒童採用硫噴妥鈉基礎麻醉加高位骶管麻醉或局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卧位略頭低腳高位,使腹內腸管移向頭側。
2.切口 作恥骨上正中切口,長6~10cm,將腹直肌與錐狀肌向兩旁分開,直達膀胱前間隙。
3.顯露膀胱前壁 用紗布裹手指向上鈍性分離腹膜前脂肪與腹膜反折,顯露出有縱行血管的膀胱前壁[圖1 ⑴ ⑵]。
4.切開膀胱前壁 在膀胱前壁稍高位置的中線兩旁,用兩把組織鉗夾住,提起膀胱壁,在兩鉗之間用注射器穿刺,抽吸出充盈膀胱的鹽水后切開膀胱[圖1 ⑶]。作膀胱造瘺術時切開1~2cm,可容手指探查即可;其他手術可酌情擴大。溢出的灌洗液用吸引器吸盡。
5.探查膀胱 用手指伸入膀胱內探查[圖1 ⑷],明確病變情況,如有可能,應同時將病變去除。
6.縫合膀胱前壁 將氣囊導尿管,傘狀或蕈狀導尿管置入膀胱切口內。分兩層縫合膀胱壁。內層用2-0鉻制腸線全層間斷縫合(在無腸線的情況下,也可採用絲線間斷縫合肌層,但不可穿過粘膜層,以免導致術后結石形成);外層再以4-0號絲線間斷縫合[圖1 ⑸]。導管經腹壁切口的上角引出。
7.引流、縫合 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在膀胱前間隙置一香煙引流,由腹壁切口的下角引出。逐層縫合腹直肌前鞘、皮下組織和皮膚。縫腹直肌時,可在膀胱頂部固定一針,以免膀胱攣縮。導尿管需用皮膚縫線環繞結紮固定,以免脫出[圖1 ⑹]。
[術中注意事項]
1.膀胱壁上的動脈出血,必須當即結紮出血,以免回縮再出血。
2.分離腹膜反折時,應避免分破,以防漏尿,污染腹腔。在膀胱空虛、攣縮、破裂時應防止將腹膜當作膀胱而誤切入腹腔。一旦分破腹膜,應立即縫合。
3.傘狀或蕈狀導尿管需自膀胱及腹壁切口高位引出,以防長期引流后膀胱攣縮。
[術后處理]
1.煙捲式引流一般在術后24~48小時拔除。
2.恥骨上膀胱造瘺管於術后10日內應注意防止脫出,以免尿滲至周圍組織。如需長期留置,應每周更換1次。留置期間根據需要,用溫生理鹽水沖洗膀胱,以防堵塞和感染。
3.術后鼓勵病人多飲水。
4.每日更換床邊消毒引流袋1次。
迴腸雙口式造瘺術
迴腸雙口式造瘺術是一種暫時性的不完全性腸造瘺術。
[適應證]
絞窄性腸梗阻、腸壞死或外傷性腸破裂,有嚴重休克、衰竭、不能耐受一期切除者,可先將腸外置,待病人情況好轉,腸壁、腹壁間粘膜后,切除腸袢作雙口式腸造瘺。
[術前準備]
同空腸造瘺術。
[麻醉]
一般採用局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卧位。
2.切口 右或左側經腹直肌切口,按病變位置而定。
3.外置病腸袢 將有病變(壞死、破裂、損傷或感染)的腸袢輕柔提出腹腔,置於切口外,腸袢外置部分應包括病變腸袢兩端的正常腸管約3cm,用溫生理鹽水紗布墊圍護包蓋[圖1 ⑴]。將外置腸袢的腸系膜與切口腹膜縫合固定[圖1 ⑵]。
4.縫合腹壁 腹膜、腹直肌鞘用中號絲線間斷縫合,皮膚用細絲線縫合。外置腸袢周圍用凡士林紗布包裹。
5.處理外置腸袢 若系腸破裂,可經破口放入蕈狀導管,用絲線間斷或荷包縫合腸壁。若腸管壞死,病情允許,可將壞死部位切除[圖1 ⑶]。切除后,腸腔內仍放蕈狀導管,用絲線荷包縫合,密封腸腔,使腸腔減壓,又防止污染切口。造瘺處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如病情不佳,可暫將腸袢置於切口處,延期切除造瘺。為使部位腸腔內容物能繼續進入遠段腸管,可於4~5日後在造瘺口腸管間加以鉗夾,使受夾部位腸管壞死後,近、遠段腸管互相連通[圖1 ⑷]。
[術中注意事項]
將病變腸袢自腹腔提出時,及操作過程中,必須輕柔穩當,以免病變腸袢破裂,腸內容物大量流入腹腔,引起嚴重腹膜炎。
[術后處理]
1.術後用弧形玻璃管或膠皮導管連接遠、近端腸管,減少腸液外漏,以預防嚴重的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
2.術后每日更換敷料,待病人一般情況好轉后,及早手術,閉合造瘺口。
迴腸單口式造瘺術
迴腸(末端)單口式造瘺術是一種永久性或暫時性的完全造瘺術。
[適應證]
1.慢性廣泛潰瘍性結腸炎病人,不能耐受一期結腸切除,可先作迴腸造瘺,待病情好轉,再作切除。
3.重危急性結腸梗阻病人,用以暫時解除腸梗阻。
[術前準備]
同空腸造瘺術。
[麻醉]
一般採用硬膜外麻醉、腰麻或局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卧位。
2.切口 左下腹正中旁切口。
3.切斷迴腸末段、封閉遠端迴腸 將迴腸末端提至切口外,在距回盲瓣約15cm處,選一處對近、遠端腸管均能充分供應血運的血管弓,將其切斷。自腸壁附近至系膜根部,分離迴腸系膜,結紮出血點。用兩把十二指腸鉗夾住腸系膜分離處的迴腸,在兩鉗間切斷迴腸[圖1 ⑴]。近端迴腸暫用陰莖套或膠皮膜封閉保護,並用紗布條扎住。遠端迴腸用細絲線作全層連續縫合,加漿肌層間斷縫合予以封閉[圖1 ⑵]。
4.近段迴腸造瘺 腹壁上迴腸造瘺的位置應在手術前就選擇好,並以龍膽紫在皮膚上劃一標誌。一般以右下腹部相當於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點的內側為宜,在手術后戴用人工肛門袋時不致與臍孔相重疊。
在造瘺口處,作一直徑與迴腸相等的梭形或圓形切口(切口大小應能容納二指而不緊),切除皮膚,腹外斜肌腱膜及腹直肌前鞘,切開腹壁肌肉和腹膜。將帶陰莖套的近段迴腸引出切口約6cm[圖1 ⑶],使系膜沒有張力。在腹腔內將腸系膜的遊離緣縫合於腹前壁腹膜上,以防發生內疝[圖1 ⑷]。將迴腸末端進行排列固定,以免手術后發生腸脫垂。將迴腸系膜與小切口腹膜縫合固定[圖1 ⑸]。除去套在近端迴腸的陰莖套,將引出的腸壁粘膜外翻,套住迴腸外壁,並將外翻的粘膜邊緣與小切口的皮膚用細絲線作間斷縫合。其中一針需穿過皮膚,腸系膜和粘膜,使外翻的粘膜固定牢靠[圖1 ⑹]。造瘺處用凡士林紗布包裹。
5.縫合 逐層縫合腹壁切口[圖1 ⑺]。
[術中注意事項]
1.施行迴腸單口式造瘺時注意腹壁造瘺口的鬆緊度,一般以能通過兩指為合適,以免日後造瘺口脫出或狹窄。
2.結腸有梗阻癥狀、迴腸遠端不能封閉時,可自切口將迴腸拉出,做雙口式造瘺術。
[術后處理]
1.迴腸單口式造瘺術后可用凡士林紗布包裹造瘺口,周圍皮膚用氧化鋅軟膏保護,根據排便多少和周圍皮膚糜爛情況,每日更換敷料一至數次,糞便可用人工肛門袋儲存。術后2周起每日或隔日用手指擴張人工肛門1次,以防狹窄。
2.對管飼飲食者,手術后6小時即可開始注入少量水分,24小時后開始滴注流質飲食,調節好飲食的質量、濃度、溫度及滴注速度等,以免發生腹瀉或腸痙攣。迴腸末端造瘺術后早期腸液喪失較多,應注意保持水與電解質平衡。
盲腸造瘺術
盲腸造瘺術是一種暫時性的部分造瘺術。
[適應證]
1.結腸完全性單純性梗阻,病情不允許根治者,可作盲腸造瘺術,但排便不如結腸造瘺完全。所以多用於臨時性減壓,待病情好轉后再作根治手術。
2.結腸吻合(或修補)術前或術后,需要減壓以保證吻合口的癒合。
[術前準備]
盲腸造瘺術前應口服新黴素或鏈黴素3日,手術前晚及手術日晨清潔灌腸。余同空腸造瘺術。
[麻醉]
局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卧位。
2.切口 右下腹斜切口(闌尾切口),長約5cm。
3.切除闌尾,放置造瘺管 顯露盲腸及闌尾,術野周圍用鹽水紗布墊保護。切斷闌尾系膜,在闌尾基部結腸帶周圍用1號絲線作兩圈荷包縫合,內圈直徑約1.5cm。在根部橫斷闌尾[圖1 ⑴]。殘端不結紮。通過殘端向盲腸內插入吸引器吸去腸液[圖1 ⑵]。隨即將大號蕈狀導管置入盲腸內[剪掉頂蓋],先收緊第一圈荷包縫合線並結紮,再收緊結紮第2圈荷包縫合線結紮,並固定導管[圖1 ⑶]。
4.覆蓋大網膜 將導管穿過大網膜,並將網膜覆蓋造瘺處,將盲腸壁結腸帶部位與切口附近腹膜縫合3~4針固定[圖1 ⑷]。
5.縫合 逐層縫合腹壁,將橡膠導管固定於皮膚。
[術中注意事項]
盲腸造瘺的縫合固定,僅能縫合結腸帶與腸壁漿肌層,切勿縫透結腸帶,以免引起結腸壁滲漏,造成腹腔或切口感染。
[術后處理]
1.術后將導管接於床旁引流瓶內,每日觀察引流量。有時導管易被粘稠的糞便阻塞,可用鹽水沖洗。
2.病情好轉,不需繼續造瘺時(至少1周后),即可將導管拔除,造瘺口可在數日內自愈。
橫結腸造瘺術
橫結腸造瘺術是一種暫時性的部分造瘺,少數情況可作為永久性人工肛門,一般多用袢式造瘺。
[適應證]
1.左側結腸急性梗阻,暫不能根除,可作橫結腸造瘺暫時減壓。
2.左側結腸癌併發急性梗阻,暫時減壓,或晚期病例作為永久性人工肛門。
3.左側結腸外傷性破裂,或結腸、直腸吻合不可靠時可作暫時減壓,以保證癒合。
4.潰瘍性結腸炎,病變限於左半結腸者,橫結腸造瘺使糞便改道,解除對病變部位的刺激。
5.結腸、包括直腸切除術的第一期手術。
[術前準備]
同空腸造瘺術。
[麻醉]
一般採用局麻,亦可採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卧位。
2.切口 右上經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橫切口。
3.顯露橫結腸 切開腹膜后,將橫結腸提出切口。有時由於梗阻。近端結腸極為擴大。結腸系膜變短,腸袢比較固定,難以提出。遇此情況,可用連接吸引器的粗針頭穿刺吸取結腸內的氣體,使其癟縮后提出。
用生理鹽水紗布墊圍護,將確定外置部分的橫結腸的大網膜分離,結紮出血點,隨即將大網膜放回腹腔[圖1 ⑴]。
4.固定外置結腸 在外置橫結腸系膜無血管區切一小口,用一短玻璃棒穿過,玻璃棒兩端用一段膠管套住固定[圖1 ⑵],以防腸管縮回腹腔。
5.縫合腹壁 如切口過大,可逐層縫合腹壁。將外置腸管的脂肪垂與腹膜縫合。腹膜和筋膜用中號絲線間斷縫合,皮膚用細絲線間斷縫合[圖1 ⑶]。最後,用手指探查切口鬆緊度。一般切口與腸壁間隙以能容一手指為合適。
6.處理外置腸袢 若結腸膨脹較重,需即時減壓,可在外置腸袢切一小口,向近端放入蕈狀導管,用細絲線作荷包縫合封閉[圖1 ⑷],導管外端連接引流瓶。最後,用凡士林紗布包裹外置腸袢的周圍及腸壁,並將玻璃棒墊起。
[術中注意事項]
1.同盲腸造瘺術。
2.用玻璃棒固定外置結腸系膜時,應及時用膠管套住玻璃棒兩端,注意避免玻璃棒滑脫或破損。
3.有時為了使糞便完全改道,可作橫切口,並外置較長一段腸管,在外置橫結腸系膜上相距約3cm處,穿過兩根玻璃棒固定[圖2]。也可不放玻璃棒,而將外置段腸系膜靠近腸壁處切開3cm,並通過切孔將腹壁切口兩側腹膜及腹壁其他各層縫合。
4.腹膜與腸系膜縫合時,不要縫在結腸壁上,以免結腸收縮時撕裂腸壁形成結腸壁瘺,發生切口或腹腔感染。
[術后處理]
1.術后3日,沿結腸帶切開腸壁,用凡士林紗布覆蓋。
2.術后10日左右拔去玻璃棒。
3.如作雙口式人工肛門,可在2周后切斷結腸,腹壁外的腸段一般約長2cm(如外置腸袢過長,可切除部分腸管),便於護理,每日灌洗1次,或定時擴張,以促進定時排便。
4.若局部癒合良好,原發病灶解除一個半月後,可根據需要,將瘺口關閉。
腎盂造瘺術和腎造瘺術
腎盂造瘺術的目的是引流腎盂,改善腎功能,減輕腎盂和腎實質感染,但術后腎盂又可因造瘺而反覆感染,影響腎功能。因此,這種手術只能作為緩解梗阻的搶救措施。
[適應證]
1.輸尿管因某種原因梗阻(如損傷或結核等),全身情況不允許用其他方法解除梗阻者。
2.腎積膿,全身情況不允許作腎切除術,或有其他原因必須保存病腎者。
3.膀胱癌晚期,使兩側輸尿管堵塞者。
4.腎結石取石術后。
[術前準備、麻醉]
同腎切除術。
[手術步驟]
1.切口 經第12肋緣下切口,切口可稍縮短。
2.插管引流 在皮質較薄的部位切開腎實質。切口宜小,只要能通過一把止血鉗,將蕈狀導尿管插入腎盂即可進行引流。
如果腎皮質比較厚,則可先在腎盂後面作一縱形切口,伸入一彎止血鉗,從腎下極偏後側向外穿出腎實質,夾住蕈狀導尿管將其引入腎盂內。
3.縫合 用腸線縫合腎盂切口及腎切口[圖1],造瘺口外置香煙引流。
[術中注意事項]
在顯露腎實質及腎盂時,不可將腎周圍完全分離,以免術后發生腎下垂。
[術后處理]
1.術后即將蕈狀導尿管連接到滅菌的膠皮管和導袋內,病人應常取仰卧位以利引流,並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和不脫落。香煙引流於術后2~3日拔除。暫時性的導尿管原則上不作沖洗。若導管被血塊、膿塊和壞死組織堵塞時,可用1∶5000洗必泰溶液或1%新黴素溶液沖洗,以通暢為度。
2.造瘺管引出的尿液沉澱物較多時應進行腎盂尿培養、細菌計數及藥物敏感試驗。還應根據尿ph給碳酸氫鈉或氯化銨各1.0g,每日3次;或亞甲藍100mg,每日3次,防止沉積形成結石。
3.導尿管留置日久后可能堵塞不通,應予更換。第一次在術后3~4周更換,以後每2~3周更換一次。在更換導尿管時,必須強調預先準備好另一條管徑相同的滅菌蕈狀導管或一般導尿管,在拔出原導尿管后,立即插入新管。如未預先準備,耽誤了時間,再作插管時就有可能因瘺道徑路變動而不易插入。
4.拔除導管前,需行:
①腎盂輸尿管造影,觀察腎盂及輸尿管有無梗阻,造影劑使用12.5%碘化鈉或15%泛影鈉溶液,造影完畢后以生理鹽水沖洗並注入1%新黴素溶液,夾管保留半小時,回病房后,開放導管。②暫時性腎造瘺管拔出之前需先夾管24~48小時,在夾管期間,無腰脹、腰酸,亦無發熱而膀胱排尿量增多,開放導管后,腎盂殘餘尿量不多者,可拔除導管。瘺管在1~2日內將自行癒合。
膽囊造瘺術
膽囊造瘺術是一種較簡單的急救手術,目的在於引流膽汁、降低膽壓,消除膽道炎症,對耐受力極差而又必須及時引流解除梗阻的膽囊炎或膽石病的重危病人,能挽救生命,改善全身及局部情況,為再次手術打下基礎。這種手術必須在膽囊管及肝總管無梗阻時才能奏效。現在,由於大部分病人可行一期膽囊切除,以及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的運用,故此手術已較少應用。
[適應證]
2.膽囊炎、膽石症病變嚴重,肝十二指腸韌帶區域有嚴重炎症、水腫,分離易出血,粘連重,解剖關係不清,膽囊切除有困難者。
3.膽總管下段和乏特壺腹周圍癌致膽管梗阻,作內引流術有困難,或作為根治性手術的初次準備性手術。
4.膽囊底或體部的外傷性破裂,而病人全身情況很差者。
[術前準備]
1.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
2.應用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
3.黃疸病人凝血機制多較差,術前需用維生素K,術中應用止血劑靜脈點滴。
4.重症病人應輸血。
5.中毒性休克病人應積極搶救休克治療,但經一段時間搶救,休克仍無好轉者,則應邊搶救邊手術。
6.有腸麻痹或腹脹者,術前行胃腸減壓管減壓。
[麻醉]
一般選用硬膜外或全麻。對病情危重者,以局部麻醉為宜。
[手術步驟]
1.體位:仰卧位,頭胸部右腰部稍墊高,膝下放軟墊使腹肌鬆弛。
2.切口 一般採用右上腹直肌切口,長約12cm,若病人肥胖或肋弓角寬,也可用肋緣下斜切口(kocher's incision),外側勿超過第9肋尖,不然將影響到很多運動神經。
3.探查 由於病情嚴重,不宜行廣泛探查,主要檢查膽囊及膽道系統。觀察膽囊的位置、大小、顏色、有無充血、水腫、壞死穿孔,膽囊肉有無結石、蛔蟲,尤其是膽囊頸部有無結石嵌頓。膽囊如無壞死穿孔,可輕擠膽囊,試驗能否排空,以證明有無結石梗阻[圖1 ⑴]。膽囊周圍粘連是保護膽囊的自然屏障,若不妨礙探查,最好不全部分離。病情允許時,應進一步探查膽道,再探查肝、脾、胰等。
4.穿刺減壓 顯露膽囊底部,其周圍以鹽水紗布墊隔離保護。選定距肝面下2cm處作造瘺,先在膽囊壁上作一直徑為1cm的荷包縫合,暫勿結紮。輕輕提起縫線,在其中央穿刺,抽出膽汁減壓。觀察膽汁顏色、混濁度,有無膿性改變,並送鏡檢及培養[圖1 ⑵]。
5.膽囊造瘺 在穿刺孔區用尖刃刀戳一小口[圖1 ⑶],切口大小以能進入示指為合適。用吸引器吸盡膽囊內膽汁。如發現有膽囊結石,應用刮匙或取石鉗取出結石[圖1 ⑷]。必要時,以手指伸入膽囊內探查有無結石遺留。有時膽囊內有多數小結石,可用生理鹽水紗布擦出。膽囊管內嵌頓結石,可用手輕柔推擠,將結石移至膽囊內再取出[圖1 ⑸]。膽囊內放入一條蕈狀或傘狀管,深約3~4cm。將膽囊壁切口的漿肌層向內翻,拉緊荷包縫線並結紮。於荷包縫扎線以外0.5cm處,再作一荷包縫合、結紮固定[圖1 ⑹]。如膽囊切口較大時,可用絲線將膽囊切緣作全層間斷縫合,外層再褥式內翻縫合[圖1 ⑺]。如膽囊壁有壞死區域,則可用大網膜一部分覆蓋在膽囊壁上保護,引流管穿過網膜引出[圖1 ⑻]。但在一般情況下無此必要,以免增加組織粘連,增加二期手術分離的困難。
6.處理引流管,縫合腹壁 吸盡腹腔膿液后,在膽囊下放一條香煙引流,與膽囊引流管一起自右側腹壁另作一小口引出。引流切口不可太緊,以免拔香煙引流時造成困難。也可將引流管周圍的膽囊底部與腹膜固定數針[圖1 ⑼]。引流管在腹腔內行徑需注意勿使扭曲或過緊。引流管在皮膚縫合處固定一針,以防脫落。香煙引流用安全針固定[圖1 ⑽],以免滑入腹腔。把大網膜覆蓋於膽囊周圍,預防膽汁滲漏及膽囊與胃腸粘連,為二次手術創造有利條件。
逐層縫合腹壁切口。引流管宜用紗布卷墊起,固定在腹壁上[圖1 ⑾],以防脫落和扭曲。
7.如膽囊病變輕輕,膽道壓力不高,膽囊脹大不明顯時,病變可能主要在膽總管、肝總管或肝內膽管,病人即使有黃疸、高熱或中毒性休克癥狀,也不應做膽囊造瘺術。應該探查膽總管、肝總管,解除病源,並做膽總管的t形管引流。
[術后處理]
1.休克病人取平卧位,血壓平穩后改半卧位。
2.禁食,持續胃腸減壓。術后2~3日,腹不脹,腸鳴音恢復或排氣時,可拔除胃管,開始進全流質飲食,並適當減少輸液量。進食1~2日後,如腹不脹痛,可改半流質飲食,停止輸液。
3.靜脈輸液,補充水和電解質,糾正酸中毒,肌注維生素b、c、k。
4.給予廣譜抗生素,直至體溫恢復正常3日,血白細胞不高時為止。
5.危重病人適當輸血。
6.術后第2日拔除香煙引流。
7.膽囊引流管接消毒引流瓶或引流袋,每日記24小時膽汁引流量、觀察膽汁顏色、混濁度、氣味、有無膿血等。術后5日起可間斷用生理鹽水灌洗引流管。
8.膽囊引流管一般於術后2周左右拔除。拔前先試行夾管1~2日,如無不良反應,經膽囊引流管作逆行膽系造影,顯示膽囊、膽管內無異常發現后,方可拔管,否則,引流管應保留至下次手術時拔除。
[術中注意事項]
1.病情多危重,手術應儘速解除膽道梗阻和感染,減少不必要的探查和操作。
2.因膽囊壁常較脆弱,分離粘連時,容易被撕破,擴散感染,應盡量避免。
3.用刮匙或鉗取石時,或用手指推擠膽囊管內結石時,應避免損傷膽囊壁或撕斷膽囊管。
4.穿刺膽囊如為白膽汁,說明膽囊管梗阻不通,則單純膽囊引流不能解決膽道梗阻和感染問題,應爭取作膽總管探查和引流。
5.膽囊引流應選用中號質軟、有彈性的乳膠管,以保證引流通暢,又不致壓迫損傷膽囊壁。
6.如膽囊底部或體部已有小片壞死,應在壞死部分切開或擴大穿孔,取出結石或蛔蟲,放入導管造瘺。如膽囊頸部有穿孔,宜先作縫合,再於膽囊底部造瘺。
空腸造瘺術
空腸造瘺術是一種暫時性的部分造瘺術,多用於插管式造瘺。
[適應證]
2.食管狹窄,不能進食,全身營養不良,而狹窄又不能用手術解除者。
4.急性重型胰腺炎術后估計短期內不能進食,可經空腸造瘺補充營養。
[術前準備]
病人多數情況不佳,術前須充分準備。
1.輸液、輸血、糾正脫水、酸中毒和低血漿蛋白。
2.肌注維生素b1、c、k。
3.積極控制感染,合理選用抗生素。
4.有腸梗阻或胃、十二指腸瘺者,術前應放置胃腸減壓管。
[麻醉]
一般採用局麻或硬脊膜外阻滯麻醉。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卧位。
2.切口 左上經腹直肌切口。
3.尋找空腸 助手提起橫結腸;術者自其系膜根部(脊柱左前方即為十二指腸懸韌帶),向外提出空腸,距起始部15~25cm處選定造瘺部位[圖1 ⑴]。
4.放置導管 在選定造瘺處的腸系膜對側腸壁上,用細絲線作一荷包縫合,直徑約1~1.5cm。腸管周圍用鹽水紗布墊保護后,用尖刃刀在荷包縫合的中央將腸壁戳一小孔,吸引腸內容物;隨即向腸腔遠端置入一條尖端有2~3個側孔的16號膠管,尖端通向空腸遠端10~15cm,將荷包縫線收緊結紮[圖1 ⑵]。
5.埋藏導管 將導管順腸管縱軸平置於近端腸壁上,沿導管兩旁以細線作漿肌層間斷縫合,將導管連同荷包縫合口埋於兩側腸壁摺疊而成的溝內,埋藏長度需5cm左右[圖1 ⑶]。
6.固定腸管 將導管穿過大網膜,並將網膜覆蓋造瘺處,經左上腹另戳口引出膠管。將造瘺腸管的漿肌層和壁層腹膜固定數針[圖1 ⑷],膠管和皮膚固定縫扎一針。
7.縫合 逐層縫合腹壁切口。
[術中注意事項]
1.進行腸造瘺時,必須用生理鹽水紗布墊圍護,避免污染,同時用吸引器吸去腸內容物。
2.施行空腸造瘺時,須探查十二指腸懸韌帶,認定是空腸上段,然後選擇造瘺處。造瘺膠管頂端必須向空腸遠端插入,以利於灌注營養物質。
[術后處理]
1.輸液,必要時輸血。
2.供給足量維生素b1、c、k。
3.術後繼續胃腸減壓1~2日,如無腹脹即可拔除。
4.控制感染,肌注抗生素。
5.術后6~10小時,即可自導管滴入糖水、牛奶、維生素等飲食,開始每小時50~60ml,以後逐漸增加。
6.待病情好轉,不需繼續造瘺時,可將造瘺管拔除,但必須在術后10日以上,造瘺口周圍已有瘢痕粘連后。導管拔出后,造瘺口可望在數日內自行癒合。
動靜脈造瘺注意事項應
告知患者配合保護AVF的重要性:
(1)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潔,透析后應避免穿刺部位接觸水及手臂過度負重,以免感染與出血。
(2)衣袖應寬鬆,瘺側手臂勿受壓。
(3)自我檢測瘺管吻合口有否震顫,每日至少2次,發現瘺管疼痛及震顫消失即來院診治。
(4)有血管瘤者,可用彈性繃帶加以保護,避免碰破。
膀胱造瘺術注意事項
1、尿液引流不暢或是漏尿,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要注意造瘺管是不是堵塞,再調整造瘺管的位置。漏尿嚴重的時候,要置管負壓吸引。
2、用生理鹽水或是1:2 000呋喃西林溶液,間歇沖洗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