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

中國姓氏之一

出自姬姓,為春秋魯國叔牙之後,以排行為氏。據《姓譜》載,春秋時魯桓公的第三子叔牙,名牙,排行叔,死後溢僖,亦稱公子牙、僖叔,其子立為叔孫氏。

名詞解釋


ū ū ㄕㄨ ㄙㄨㄣ,叔孫(叔孫),複姓,姬姓。

姓氏起源


叔牙孫:彭、臣。彭“叔仲”氏;臣“叔孫”氏,遂叔孫姓,稱叔孫氏。

姓氏名人


叔孫得臣

(?-),姬姓,叔孫氏,臣,謚庄,稱叔孫庄叔,孫茲。魯文公魯宣公時,叔孫得臣為卿。春秋時期魯國人(見《左傳·文公元年》),
前626年,周襄王派遣毛伯衛前來魯國賜給魯文公寫在竹簡上的獎狀,叔孫得臣到成周答謝。
前624年春季,因為沈國楚國順服,叔孫得臣會合晉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的軍隊攻打沈國,沈國的百姓潰散。這年冬季,魯文公到晉國和晉襄公結盟,晉襄公設享禮招待魯文公,賦了《菁菁者莪》這首詩。叔孫得臣讓魯文公降階下拜,說到:“小國在大國接受命令,豈敢對禮儀有所不謹慎?國君賜予我們重大典禮,還有什麼比這更高興的呢?小國的高興,是大國的恩賜。”
前618年二月,叔孫得臣前去成周參加周襄王的葬禮。
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北狄鄋瞞伐魯,魯文公派叔孫得臣抗敵,獲勝,並俘獲了國君僑如,於是特將自己的兒子宣伯命名為僑如,以彰己功。
前609年,東門襄仲和叔孫得臣前去齊國,這是因為齊惠公即位,同時拜謝齊國前來參加魯文公的葬禮。
叔孫姓得姓始祖—叔孫得臣
叔孫姓得姓始祖—叔孫得臣
前604年,叔孫得臣去世,他的長子叔孫僑如繼立。

叔孫僑如

(?-?),姬姓,叔孫氏,名僑如,謚宣,又被稱為叔孫宣伯、叔孫宣子,是叔孫得臣的兒子,叔孫豹哥哥。魯成公時,叔孫僑如為卿。三桓之一,叔孫氏宗主。

叔孫豹

(?-前538年),姬姓,叔孫氏第5代宗主,名豹,謚穆,又被稱為穆叔、叔孫穆子,是叔孫得臣的兒子,叔孫虺和叔孫僑如的弟弟。其“三不朽”之說對後世有深刻影響。
叔孫豹雖然沒有留下系統的社會思想,但他的“三不朽”之說卻代表了這一時期社會思想的時代精神,並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叔孫豹三不朽之說,同時也表現出中國人的一種人生觀和社會價值觀,即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對社會、對他人做出有益的事業,這樣一個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死而朽,但他所建立的德、功、言則可以永垂不朽。支撐叔孫豹的三不朽之說的觀念是認為一個人不應一味地為其自身而活著,而應為社會大群體著想,對他人、對社會群體有善意、有責任感,其道德、功業、言論才具有社會價值,才能由不為後人所忘卻而得以“不朽”。“三不朽”是中國人傳統的人生信仰,被中國歷史上的精英和眾多有學識的人所信奉。
叔孫豹(叔孫穆子)
叔孫豹(叔孫穆子)
叔孫豹的人生三不朽之說,完全擺脫了“天”或“天命”對人生價值的影響,同時也表明,至晚到春秋時期。中國社會思想的社會本位和倫理本位之特色已經形成。叔孫豹三不朽之說,體現出一種人文歷史觀。
《左傳·叔孫豹論不朽》全文: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叔孫婼

(?-前517年),姬姓,叔孫氏第6代宗主,名婼,謚昭,又被稱為叔孫昭子,是叔孫豹的兒子,孟丙、仲壬和豎牛的弟弟。前538年,叔孫豹與庚宗女生的兒子豎牛害死了他和齊女生的兒子孟丙、仲壬,叔孫豹去世,豎牛立其弟叔孫婼為宗主。次年,三桓四分公室,叔孫婼驅逐了擁立自己的哥哥豎牛,豎牛被孟丙、仲壬之族所殺。前525年,郯國國君來魯國聘問,講說了鳥名為官號之事,叔孫婼接待,孔子一起參與這次接待。前517年,魯昭公在郈昭伯的慫恿下,討伐季平子,季平子被圍困在高台上。孟懿子支持季平子,將郈昭伯斬殺於南門之西。叔孫婼想援救魯昭公,沒有成功,自禱其死,十月十一戊辰日,叔孫婼去世。叔孫豹、叔孫婼兩父子,德行高尚,外則為魯公奔走於諸侯之間,巧妙利用外交辭令來為魯國分憂;內則堅決抵制季氏的專權、擴張。

叔孫不敢

叔孫成子(中)
叔孫成子(中)
(?-前505年),姬姓,叔孫氏第7代宗主,名不敢,謚成,又被稱為叔孫成子,是叔孫婼的兒子,齊季的哥哥。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昭公在郈昭伯的慫恿下,討伐季孫氏。結果昭公失敗,郈昭伯被殺。叔孫婼想援救魯昭公,沒有成功,自禱其死。叔孫婼去世后,叔孫不敢繼承家主之位。魯昭公流亡到齊魯之交的鄆地和干侯。昭公三十二年(前510年),昭公去世。次年,叔孫不敢迎葬魯昭公,一直跟隨魯昭公的子家羈拒絕與叔孫不敢會面。前505年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去世。

叔孫州仇

(?-前470年)姬姓,叔孫氏第8代宗主,名州仇,謚武,又被稱為叔孫武叔,是叔孫不敢的兒子,東周時期諸侯國魯國司馬,三桓之一。前505年,他繼承家主之位。前500年,郈邑宰公若藐被侯犯所殺,叔孫州仇和孟懿子討伐,侯犯失敗后,逃往齊國。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大司寇“攝相事”,進行墮三都。三都就是季孫氏的費邑(今山東費縣)、叔孫氏的郈邑(今山東東平)、孟孫氏的成邑(今山東寧陽)。三桓為了打擊家臣勢力,都表示同意。郈邑被拆毀,費邑宰公山不狃叛亂被平定。孟懿子在郕邑宰公斂處父的勸說下,抵制墮郕邑。季孫斯和叔孫州仇轉而支持孟孫,墮三都失敗。叔孫州仇多次出使齊國,對邾國作戰。叔孫州仇一向與孔子不和,是孔子的敵人之一。曾詆毀孔子,說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告訴子貢。子貢說自己之牆(德行)“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孔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子貢說“仲尼不可毀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叔孫文子

(?-?),姬姓,叔孫氏,叔孫氏第9代宗主。名舒,謚文,又被稱為叔孫舒,是叔孫武叔的兒子,叔孫輒的哥哥。魯哀公時,叔孫文子為卿。
前469年春季五月,叔孫文子帶兵會合越國的皋如、舌庸和宋國的樂茷送衛出公回國,衛國不接納衛出公,聯軍侵襲外州,大肆劫掠。衛軍出去抵禦,結果大敗。
前468年春季,越國派大夫舌庸去魯國聘問並商議魯國和邾國的邊界。二月,魯國的三卿跟隨魯哀公與舌庸在平陽結盟,季康子對結盟感到憂慮和恥辱,談到子貢如果在這裡,自己是不會到這地步的,孟武伯問為什麼不召子貢來?季康子說本來要召他的,叔孫文子告訴季康子過些時候請仍然記著子貢。
魯哀公晚年擔憂三桓的威脅,想要利用諸侯除掉他們;三桓也擔憂魯哀公的狂妄,所以君臣之間嫌隙很多。魯哀公打算藉助越國的力量討伐三桓。八月,魯哀公到了公孫有山那裡,三桓進攻魯哀公,魯哀公逃亡至衛國,避居鄒國,趁機去了越國。

叔孫通

叔孫通,又名叔孫何(?~約前194),西漢初期儒家學者,漢族,舊魯地薛(今山東棗莊薛城北)人。曾協助漢高祖制訂漢朝的宮廷禮儀,先後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初為秦待詔博士,后被秦二世封為博士。見秦將要滅亡,逃回薛城舊地,歸附正在盤踞薛城的項梁。項梁敗死定陶(今山東西南部,萬福河上游)后,通跟隨楚懷王懷王為義帝,遷至長沙,通留下侍項羽
漢高祖二年(前205),劉邦率領諸侯軍隊攻取彭城(今江蘇徐州),通轉投漢軍,並舉薦勇武之士為漢爭取天下。漢王拜其為博士,號稷嗣君
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后,在定陶被諸侯尊為皇帝,下令廢除秦的儀法,代以簡易的規範,但又厭於君臣禮節不嚴。叔孫通得知便自薦為漢王制定朝儀,採用古禮並參照秦的儀法而制禮,召儒生與其共訂朝儀。
漢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王大臣都依朝儀行禮,次序井然。叔孫通所訂朝儀簡明易行,適應了加強皇權的需要。他因功拜奉常,其弟子也都進封為郎。
高祖九年,為太子太傅。十二年,劉邦欲廢太子劉盈,通以不合禮儀勸阻,劉邦聽從了他的意見。
叔孫通
叔孫通
劉盈即位后,用他制定了宗廟儀法及其他多種儀法。司馬遷尊其為漢家儒宗。

叔孫建

叔孫建(365年—437年),代郡人,北魏將領。少時以機智勇敢聞名。道武帝在賀蘭部時,叔孫建常隨左右。登國初年,任外朝大人,與安同等十三人輪流掌管各項事務,參與軍國大事的謀划。
跟隨秦王拓跋觚出使後燕,經六年而回,任為後將軍。不久,任都水使者、中領軍、龍驤將軍、并州刺史,封安平公。后因事免職。
天賜六年(409年),明元帝即位,思念叔孫建的功勛,於是任為正直將軍、相州刺史。后統領公孫表等討伐劉虎,斬首一萬、俘獲其眾十萬餘人。后調任廣阿鎮將、使持節、都督前鋒諸軍事、楚兵將軍、徐州刺史,率眾從平原渡河,攻取青州兗州各郡,因功賜爵壽光侯,加授鎮南將軍。
叔孫建與長孫道生渡河南進攻打劉宋,大敗兗州刺史竺靈秀,斬首五千多級,太武帝因叔孫建威名震撼南方,為宋畏懼,授任其為平原鎮大將,封丹陽王,又加授征南大將軍、都督冀青徐濟四州諸軍事。后以輕騎截斷宋軍的前後之路,焚燒穀物草料,斷其運糧道路,因此安頡等人得以攻下滑台。
叔孫建(來自搜狗百科)
叔孫建(來自搜狗百科)
太延三年(437年)去世,時年七十三歲,謚號襄王,安葬於金陵

叔孫俊

叔孫俊(389年―416年),字丑歸,代郡人,征南大將軍、丹陽襄王叔孫建長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叔孫俊少時聰明敏捷,十五歲入宮侍奉道武帝拓跋珪。因擅長騎射,而任獵郎。
天賜六年(409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紹弒殺道武帝,脅迫叔孫俊作為自己的後援。叔孫俊外表順從拓跋紹,內心卻忠誠歸附道武帝長子拓跋嗣。當時拓跋紹派人打聽拓跋嗣下落,打算殺了他。叔孫俊與拓跋磨渾假裝說知道拓跋嗣下落,拓跋紹便派手下兩個親信和他們一起前往。叔孫俊與拓跋磨渾出城后,便抓二人去見拓跋嗣,並將二人殺死。當時拓跋嗣身邊僅有車路頭等人,到得叔孫俊等人後,大為高興,將其作為親信。不久,拓跋嗣誅殺拓跋紹即位,是為明元帝。命叔孫俊和拓跋磨渾等人在左右糾正過失。升任衛將軍,封安城公。
永興元年(409年)閏十月,朱提王拓跋悅進宮打算弒殺明元帝,叔孫俊發覺其陰謀,便捉住拓跋悅,明元帝於是下令將其賜死。明元帝因叔孫俊前後功勛很大,軍國大事全部委託給他,眾官員報告事情,皆先由叔孫俊考慮,然後呈報。
泰常元年(416年),叔孫俊去世,時年二十八歲,追贈侍中、司空、安城王,謚號孝元。

叔孫崇

北齊高祖高歡外曾祖父,女陳留郡君叔孫氏嫁與高歡祖父高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