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草
草烏頭
烏頭草是被子植物毛莨目(Ranunculales,Ranales)毛莨科(Ranunculaceae)烏頭屬(Aconitum Linn)出唐·侯寧極《葯譜》。又名:草烏頭。拉丁文名:AconitumkusnenzoffiiReichb.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或華烏頭,A.chinensePaxt.等的塊根。辛,熱,有大毒。入肝、脾經、祛風濕,散寒止痛,消腫。多生長在爬山松下側、渠邊,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
烏頭草
烏頭草
北烏頭
2.分佈於東北、華北。
生於闊葉林下、林緣草甸、溝穀草甸。多生長在爬山松下側、渠邊。
烏頭草
烏頭草,被子植物毛莨目(Ranunculales,Ranales)毛莨科(Ranuncul aceae)烏頭屬(Aconitum Linn)出唐·侯寧極《葯譜》。又名:草烏頭。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拉丁文名:AconitumkusnenzoffiiReichb.或華烏頭A.chinensePaxt.等的塊根。辛,熱,有大毒。入肝、脾經、祛風濕,散寒止痛,消腫。1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中風癱瘓,破傷風,偏正頭痛,脘腹冷痛,痃癖氣塊。煎服用制草烏1.5-6克,宜久煎1小時以上。2治陰疽腫毒,瘰癧初起。生草烏研末調敷,皮膚破損處不宜用。內服過量或煎煮不當,易致中毒。孕婦忌眼。反白芨、貝母、白蘞、半夏、栝蔞。兩種草烏頭均含烏頭鹼、新烏頭鹼等。烏頭鹼對小鼠有鎮痛作用,烏頭總生物鹼對兔、小鼠具抗炎作用;可使狗心率減慢、心律紊亂、甚至發生室顫。草烏頭尚有局部麻醉作用。
烏頭草
蒙葯夏季採收嫩莖葉,陰乾備用;秋季花盛開時採摘花,陰乾備用;秋季採挖根,除去殘莖及鬚根,洗凈泥沙,曬乾,用童便浸泡2~3日,稍稍有麻舌感時取出,晾乾備用。
1.鎮痛作用:
用電刺激鼠尾法實驗,小鼠腹腔注射草烏70%乙醇浸劑,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其0.19、0.095、0.048g/kg的鎮痛效力均分別超過嗎啡12、6、3mg/kg的鎮痛效力。但上述劑量有毒性反應,且草烏的治療指數(3.91)遠比嗎啡(48.58)為小。小鼠熱板法實驗表明,北草烏鹼、次烏頭鹼亦有鎮痛作用。
2.局部麻醉作用:
北草烏鹼在動物身上有局部麻醉作用。
烏頭草
烏頭草
4.草烏總生物鹼和烏頭鹼對幾種藥物引起心電圖變化的影響:
總鹼和烏頭鹼有增強腎上腺素對兔心肌的作用,一種是由原來只產生竇性心律減慢增強為產生室性自動性異位節律的程度,總鹼組在6隻動物中出現3隻,烏頭鹼組的6隻動物中出現4隻。兩組其它4隻動物,合併用藥后,則產生室性自博心律或結性心律,它們同屬被動性異位心律,是對腎上腺素增強作用的另一種表現。
總鹼和烏頭鹼均可對抗氯化鈣引起的T波倒置,給總鹼后氯化鈣的用量增加3.5倍,給烏頭鹼后氯化鈣的用量增加到4.3倍,P<0.05。總鹼和烏頭鹼能增強毒毛旋花子甙6對豚鼠心臟的毒性。經顯著性測驗,總鹼用藥組與對照組之間最小致死量的差別是顯著的。烏頭鹼和總鹼在同一劑量下都有程度不同地增強毒甙6對心臟的毒性作用。總鹼和烏頭鹼還能對抗垂體後葉製劑對兔引起的ST段位移,經顯著性測驗,除總鹼組在給葯后10s的以外都有顯著性差別(P<0.05)。總鹼還有抗組胺作用。
炮製品的藥理作用藥典規定草烏的炮製方法用清水制,實驗比較了用高壓蒸製法代替清水製法。經半數致死量測定和高體蛙心試驗證明,二種炮製方法和生草烏比均能降低毒性。從鎮痛試驗和維生素C含量測定表明,二種炮製方法和生草烏比較均能保持療效。二種不同炮製方法不論在毒性或療效方面差別不大,且用薄層層析比較,二者化學成分是相同的。但高壓法較藥典法優點有總生物鹼含量高,原藥材損失少,方法簡便,周期縮短。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頭風頭痛;中風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中藥冶風寒濕痹,關節疼痛,中風癱瘓,破傷風,脘腹冷痛,寒疝作痛,痰癖,冷痢,癰疽疔瘡,瘰癧。
蒙葯治瘟疫,陣刺痛,粘“奇哈”,痧症,結喉, “發症”,中風,游痛症,痛風,心“赫依”,牙痛,丹毒。
制草烏:取凈草烏,用涼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口嘗僅稍留麻辣感時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烏熟透、內無白心為度,然後除去甘草及黑豆,曬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曬乾。(每草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白喉烏頭
烏頭草
3.多根烏頭塊根含烏頭鹼,3-去氧烏頭鹼,新烏寧鹼(neoline),準噶爾烏頭鹼(polyschistine)A、AK-4、AK-22、AK-22a,多根烏頭奧寧鹼(karaonine),多根烏頭柯明鹼(karakomine),苯甲醯烏頭原鹼(benzoylaconine),烏頭芬鹼(aconifine),歐烏頭鹼(napelline),異波爾定鹼(isoboldine),多根烏頭鹼(karakoline,karacoline),10-羥在多根烏頭鹼(karakolidine),乙醯基歐烏頭鹼(acetylnapelline),苯基-β-萘胺(phenyl-β-naphthylamine)。
4.直緣烏頭根含滇烏鹼(yunaconitine)粗莖烏頭鹼甲(crassicaulineA),展花烏頭寧鹼(chasmaconine).
出自《葯譜》。
1.《吳普本草》:烏頭,正月始生,葉厚,莖方中空,葉四四相當,與蒿相似。烏喙,十月采,形如烏頭,有兩枝相合,如烏之喙也;所畏、惡、使與烏頭同。
2.《雷公炮炙論》:烏頭少有莖苗,長身烏黑,少有傍尖。烏喙皮上蒼,有大豆許者孕八、九個,周圍底陷,黑如烏鐵。
3.陶弘景:今採用四月烏頭,與附子同根,春時莖初生有腦,形如烏烏之頭,故謂之烏頭。有兩歧共蒂,狀如牛角,名烏喙,亦以八月采。
4.《綱目》:烏頭之野生於他處者,俗謂之草烏頭,亦曰竹節烏頭。出江北者曰淮烏頭,《日華子》所謂土附子者是也。烏喙即偶生兩歧者,今俗呼為兩頭尖,因形而名,其實乃一物也。附子、天雄之偶生兩歧者,亦謂之烏喙,功亦同於天雄,非此烏頭也。
5.《本草崇原》:草烏頭,今杭人多植於庭院,九月開花,淡紫嬌艷。與菊同時,謂之鸚哥菊,又謂之雙鸞菊、鴛鴦菊、僧鞋菊,皆以花之形狀名之。根有大毒,與川中所出之烏頭大別。古時或名烏頭,或名烏喙,隨時所稱,未有分別。後人以形正者有似烏鳥之頭,其兩歧相合而生者,有似烏鳥之喙,以此別之。然形狀雖殊,主治則一,亦可不必分別。草烏之毒,甚於川烏,蓋川烏由人力種蒔,當時則采,草烏乃野生地上,多歷歲月,故其氣力尤為勇悍,猶之芋子,人植者無毒、可啖,野生者有毒、不可啖,其理一也。又川烏先經鹽淹,殺其烈性,寄至遠方,為日稍久,故其毒少減;草烏未經淹制,或系現取,其毒較甚。
草烏70%酒精浸劑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38g/kg。草烏經6小時水煎后,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41.59±2.118g/kg。中烏頭鹼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22mg/kg,烏頭鹼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0.27mg/kg,北草烏頭鹼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42mg/kg,次烏頭鹼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01mg/kg,去氧烏頭鹼小鼠半數致死量為1.90mg/kg。
1.《藥性論》:烏喙,其氣鋒銳,通經絡,利失節,尋蹊達徑而直抵病所。
古時稱斷腸草
3.《本草述》:草烏頭類,洵為至毒之葯,第先聖用毒藥以去病,蓋期於得當也。如草烏輩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當,或寒濕合併,結聚癖塊,阻塞真陽,一線未絕,非是不足以相當而戰必克。如癱瘓證,先哲多用之,蓋為其寒濕之所結聚,頑痰死血,非是不可以開道路,令流氣破積之葯得以奏績耳。
4.《本草求真》:草烏頭,《本經》治惡風洗洗汗出,但能去風而不能回陽散寒可知。烏附五種,主治攸分:附子大壯元陽,雖偏下焦,而周身內外無所不至;天雄峻溫不減於附,而無頃刻回陽之功;川烏專搜風濕痛痹,卻少溫經之力;側子善行四末,不入臟腑;草烏悍烈,僅堪外治。此烏、附之同類異性者。至於烏喙,稟氣不純,服食遠之可也。
烏頭草
6.《本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7.《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8.《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XIU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
烏頭草
10.《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11.《東醫寶鑒》:治風濕麻痹疼痛,發破傷風汗。
12.《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13.《貴州民間方葯集》:治麻痹症。又為傷科要葯。
14.楊清叟:凡風寒濕痹,骨內冷痛,及損傷入骨,年久發痛,或一切陰疽腫毒,並宜草烏頭、南星等分,少加肉桂為末,薑汁熱酒調塗,未破者能內消,久潰者能去黑爛。二藥性味辛烈,能破惡塊,逐寒熱,遇冷即消,遇熱即潰。
草烏亦含烏頭鹼,用之不當,極易引起中毒。其表現與川烏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發麻,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膚蒼白,心慌氣短,心率緩慢,心律紊亂,少數呈心率增速,血壓下降,瞳孔散大,心電圖呈室上性與室性期外收縮、心動過速、房室性傳導阻滯、束枝傳導阻滯、低電壓、S-T改變等。多數患者經及時搶救可獲恢復。但亦有少數由於中毒過重或搶救不及時,終因心臟麻痹而死亡。臨床應用務宜謹慎。服藥指導草烏系劇毒藥,安全範圍小,臨床有中毒致死的報告,臨床應用務宜謹慎。中毒可用阿托品、利多卡因、普魯卡因醯胺、心得安等,也可用蜂蜜、綠豆、犀角等解毒。
中藥味辛、苦,性熱。有大毒。祛風除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
蒙藥味辛,性溫、輕。有大毒。殺“粘”,止痛,燥“希日烏素”。
烏頭草
“草烏頭生用毒性極大,多為外用,比如敷、洗、泡等,而炮製后烏頭鹼會被水解,毒性會降低。”趙旭說,草烏頭一般是用炮製品,並要先煎,用量也不宜過多,現行中國藥典法定用量為3~6克,“草烏頭煎煮的時間越長,毒性就越小,若煮至舌頭不感覺麻時,則近乎於無毒。”
產地產量產呼倫貝爾盟東部和中部、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烏蘭察布盟東南部、大青山、蠻汗山、烏拉山。產量較多。
藥物應用鑒別;草烏與川烏:草烏之毒甚於川烏。草烏與川烏,附子,天雄,側子:烏附五種,主治攸分,附子大壯元陽,雖偏下焦,而周身內外無所不至;天雄溫峻不減於附,而無頃刻回陽之功;川烏專搜風濕痛痹,卻少溫經之力;側子善行四末,不入臟腑,草烏悍烈,僅堪外治。
塊根呈不規則圓錐形,略彎曲,形如烏鴉頭,長2~7厘米,直徑0.6~1.8厘米。頂端常有殘莖或莖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皺縮有縱皺紋,有時具突起的側根。質堅硬,難折斷,斷麵灰白色或暗灰色,粉性,可見多角形的形成層環紋。氣微,味辛辣麻舌(有毒)。
葉多皺縮捲曲,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為3全裂,長5~12厘米,寬10~17厘米,灰綠色或黃綠色;中央裂片菱形,漸尖,近羽狀深裂,側裂片2深裂,小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上表面微被柔毛,下表面無毛。氣微,味微成辛。
(1)側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為棕黃色栓化細胞,皮層中有石細胞,單個散在或2~5個成群。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常呈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束中的導管1~4列或數個相聚,髓部較大,薄壁細胞中充滿澱粉粒。
(2)取塊根粗粉10克,加10%碳酸鈉溶液20毫升,濕潤1小時,加苯50毫升,冷浸2小時,時時振搖,過濾,濾液以2%鹽酸液20毫升提取。分別將鹽酸提取液1毫升置兩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鉍鉀試液1~2滴,發生鮮橙紅色沉澱;另一管加硅鎢酸試液I~2滴,發生灰白色沉澱。
1.性狀鑒別(1)烏頭母根紡錘形至倒卵形,長2-5cm,直徑1-2.5cm。表面灰褐色,有縱皺紋及突起的點狀鬚根痕,頂端有殘留莖基。子根較光滑,稍有細縱紋,具數個瘤狀突起的側根,頂端無殘莖而具芽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灰白色,有不規則的環紋。氣微,味辛辣、麻舌。
(2)北烏頭母根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長2-7cm,直徑0.6-1.8cm。頂端常有殘莖和少數不定根殘基;有的頂端有一枯萎的芽,一側有一圓形或扁圓形不定根殘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有縱皺縮紋、點狀鬚根痕和數個瘤突狀側根。子根與母根形相似,表面較光滑。質硬,難折斷,斷麵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層環紋多角形或類圓形,髓部較大或中空。氣無,味辛辣、麻舌。
烏頭草
2.顯微鑒別塊根橫切面:(1)烏頭後生皮層為1-2列金黃色細胞;皮層細胞7-8列,呈長條形,切向延長,其間有少數石細胞散列;內皮層細胞較小。形成層環狀,母根上段類圓形,中段類四角形,下段類圓形;子根上段、中段均為多角形,下段不規則形。韌皮部可見異型維管束。木質部導管1-2列,徑向排列。中央為髓部。
(2)北烏頭後生皮層為7-8列棕黃色木栓化細胞;皮層為6-8列細胞;皮層內側有單個散在或2-5個成群的石細胞;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常有不規則裂隙,篩管群隨處可見;母根近形成層處的篩管群外圍有韌皮纖維群,並有少數石細胞,近內皮層處變有少數石細胞,形狀與皮層石細胞同;子根則無纖維及石細胞。形成層環呈不規則多角形或類圓形,上、中、下三段相似。木質部導管1-4列或數個相聚,位於形成層角隅的內側,有的內含棕黃色物。髓部較大。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
3.粉末特徵:(1)烏頭①石細胞近無色或淡黃綠色,類長方形、類方形、多角形或一邊斜尖,直徑49-117μm,長113-280μm,壁厚4-13μm,壁厚者層紋明顯,紋孔較稀疏。②澱粉粒單粒球形、長圓形或腎形,直徑3-22μm;復粒由2-15分粒組成。③導管淡黃色,主為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9-70μ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於端壁或側壁,有的導管分子縱橫連接或粗短扭曲。此外,有後生皮層細胞、纖維等。
(2)北烏頭①石細胞無色,與後生皮層相連結的顯棕色,類方形、類長方形、類圓形、梭形或長條形,直徑20-234μm,長至465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層紋明顯,紋孔細,有的含棕色物。②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2-23μm;復粒由2-16分粒組成。③後生皮層細胞棕色,表面觀類方形或長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有呈瘤狀突入細胞腔。
烏頭草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醚15ml與氨試液1ml,浸漬1h,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5ml,蒸干,殘渣加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5滴與0.1%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1滴,滴加氫氧化鉀飽和的甲醇溶液至顯藍色后,再多加2滴,置60℃水浴上加熱1-2min,用冷水冷卻,滴加稀鹽酸調節Ph至2-3,加三氯化鐵試液和氯仿各1滴,振搖,下層認顯紫色。
(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加10%氨溶液1ml后,用乙醚10ml冷浸24h,濾過。濾液揮干,殘渣用二氯甲烷洗入1ml容量瓶中定容,作為樣品溶液。另以烏頭鹼、中烏頭鹼、次烏頭鹼,用二氯甲烷配製成1mg/1ml的對照品溶液。在高效硅膠GF254板上點樣品及對照品溶液各4μl,以環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展開,揮去溶劑,以碘蒸氣熏后,供試品色譜中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處,各斑點均現紫污色。
中藥1.5~3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患處。蒙葯多配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