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陳大年的結果 展開

陳大年

中醫名醫陳大年

陳大年,中文常用名,有中醫名醫,盛大首席運營官等同名

簡介


陳大年(1900~年),浙江海鹽人,系滬上婦科名家陳筱寶次子。1918年中法學校畢業后隨父侍診,秉承家學,又受業於儒醫蘇列侯。1925年開業行醫,病家日盈門庭,滬上頗負盛名。建國后歷任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醫師、上海中醫學院婦科教研組組長、附屬龍華醫院婦科主任,1960年任上海中醫學院婦科教研組主任及附屬龍華醫院婦科主任。專長中醫婦、內科,而以治月經病、不孕症及產後疾病見長,馳名滬上。曾任全國計劃生育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理事、上海市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兼婦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市第三、四屆政協委員等職。

主要著作


《婦科陳筱寶的學術理論和臨床經驗簡介》、《痛經》、《中醫中藥治療月經病》、《大補元丸治療子宮脫垂的療效初步觀察》、《如聖湯治療痛經》等論文。

學術觀點


學術觀點
學術觀點
陳氏治學極力推崇宋代陳素庵,明代王肯堂、傅青主和清代葉天士,尤其讚賞明代陳文昭所著的《陳素庵婦科補解》一書。陳氏擅長婦產科疾病的診治,尤對月經病、不孕症、產後病更是得心應手;又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宮外孕子宮功能性出血子宮肌瘤子宮脫垂等病,均取得較好療效。在診斷方面,陳氏指出治病關鍵在於識病明理,認為只有病識理明,才能中肯用藥。臨床識病主張四診合參,特彆強調望診,尤重察目。對舌苔的望診也頗有研究,撰有“舌苔學講稿”,文中曾調“信而有徵有,莫過於舌苔,況症有真假,苔無虛偽,求諸色脈而不得者辨之於苔,則無或少誤,然舌苔有多種,舌質之複雜,苟不詳辨,亦有千里之誤”。並認為舌苔之有根與無根可反映腎、胃兩天之功能,尤對年老、久病、體虛之患者可測知預后之吉凶。在問診時,善於掌握患者之心理及隱曲所在。陳氏指出,女子以肝為先天,多易氣鬱,應審其偶,察其遇,有的放矢給予安慰譬解,做到葯治與心解結合,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其於聞診,認為須聽其言,聞其氣,語言低微,多有氣鬱或氣虛;聲宏嗓粗,多屬火屬實。其於切脈部位,則認為妊娠者重左寸,不孕或閉經者重兩尺,肝氣鬱結者重左關,脾胃病變重右關,經停兩尺弦滑者為有孕之脈。

經驗之談


陳氏治病在繼承其父陳筱寶經驗(以調養病人元氣為本,以調治血分為旨,婦科雜病以調肝為中心)的基礎上,結合平生臨床所見,又提出治病幾個要點。(1)注重脾胃後天之本。認為人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故苦寒敗胃之品不宜多用、久用,以免損傷脾胃升降功能。(2)調經勿忘氣葯。女子月經失調,治療奇經八脈固為常法,但調肝也至關重要,尤對中年婦女,因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用事,氣滯多肝鬱,則血凝,氣行肝氣舒,則血行,故調經必疏肝,疏肝須理氣。陳氏應用氣葯主張宜用行氣開郁之品,切忌破氣以傷正氣。(3)帶下分清濕熱。女子帶下雖有白、黃、赤、青、黑之分,析其病因,陳氏認為不出濕與熱兩邪,辨證論治須分清濕重於熱。還是熱重於濕,前者治療健脾化濕為主,兼以清熱止帶;後者應清熱為主,兼以化濕止帶。

月經病


陳氏治療月經病,特別注重“調”字。認為先期、後期、先後無定期、過多、過少或閉經等,均因沖任失調所致,治療時,對熱者清而調之,寒者溫而調之,瘀者行而調之,主張多用和營養血,疏調氣機,以冀使肝臟功能正常,沖任得以通盛,臨床上常以八制香附丸(香附、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紅花、川黃連、半夏秦艽丹皮青皮等)為主方,隨證加減之。此外,陳氏又強調,當行經時宜情緒舒暢,勞逸結合,避冒雨涉水,勿食生冷酸收及辛辣之物;醫者切忌過用g伐之品。
月經先期先期固以血熱者居多,但又因沖海有熱,及肝膽氣火內盛所致者亦不少,故治療上有清熱調經和養營平肝正經之別。陳氏用生地黃柏、丹皮、秦艽、青蒿梗以養營清熱;用柴胡、山梔、白芍、香附等以平肝正經,然先期往往與月經過多並見,因而常加用墨旱蓮、炒荊芥、烏賊骨等調經止血。
個人經驗
個人經驗
月經後期本病常與量少並見,或常為閉經之前驅病症。除因氣營兩虛、沖海虛弱所致者外,亦有因氣滯所致的夾實症。陳氏用調氣和營法,以四物湯加雞血藤、丹參等養血和營調經,並參以香附、陳皮等調氣。對於奇經失利,沖海虛弱者,用溫養肝腎之法以治其本,防其日久遷延成血枯之症。
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周期紊亂,無一定規律,屬經行失調的一種。一般由於脾陰不足、肝鬱有餘、氣機逆亂所致。陳氏常用加味逍遙散以養營和血、舒肝解郁。
崩漏蓋有因勞頓有熱,迫血妄行,有因氣虛沖任束固無權,有因心、肝、脾三臟約束無權,更有年老奇經失調所致。陳氏常以“黑蒲黃散”(炒黑蒲黃、炒黑棕皮、川芎、丹皮、香附、白芍、阿膠、當歸、地榆炭、熟地、荊芥血餘炭等)為主方,根據寒、熱、虛、實隨症加減。熱者以養營清熱固經,加用丹皮、知母、黃芩、黃柏、連翹等味,氣虛者治以健脾益氣,固攝沖任,常以黨參、黃芪、白朮為主,對於年老經水復行者,以魏玉璜不補補之法(熟地、甘枸杞、白芍、棗仁、黃連)治之。
閉經閉經總屬不足,但亦有夾實之證。陳氏將經閉分為四種證型:
(1)由於痰濁阻塞,氣機行失宣所致。治療上以蠲化痰濁,調氣和絡,經用二陳湯、竹瀝達痰丸等以化痰,再用丹參、益母草、當歸、白芍或四物湯以養血。
(2)氣血兩虛,沖海虧損。治宜益氣養血調經,以八珍湯加阿膠、雞血藤等養血,兼用香附、木香等理氣,並以牛膝引經血下行。
(3)因心氣不能達於腎而致。常治以交通心腎,善用柏子仁合澤蘭湯為主方。
(4)由於奇經失利所致。治以調補八脈,藥用鹿角、巴戟益智仁、紫石英等,再兼用理氣之品。此種證型,常見於閉經日久或青春發育欠佳者。臨床上對病因病情錯綜複雜的患者,陳氏常以香草湯(香附子、益母草、雞血藤、當歸、澤蘭葉、川芎、柏子仁、赤砂糖。有養血、活血、行氣、化滯的作用)為主方隨證加減。如見體質堅而兼有腹痞、腹痛拒按者,可以本方加牛膝、莪術、紅花等行血化瘀。
痛經陳氏曰:痛經一病,乃因經血運行不暢所致。經血運行不暢者又因氣滯、瘀阻,或營虧氣虛、運行乏力引起。治療應以理氣、養營、活血、溫通為治則,根據不同證型,施治有所側重。對氣滯不調,沖任失和者,治以調氣和絡而調沖任,藥用香附、延胡、木香等理氣,當歸、丹參、澤蘭、月季花以活血,桂枝艾葉吳茱萸溫通,白芍柔肝緩急止痛。對營虛氣滯者,以養營調氣,重用黃芪、當歸益氣養血。對由血虛所致的虛痛者,以調補為主,用黃芪建中湯養營溫補以止痛。
經前期緊張症是指經前或經行時所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常見的如性情改變,煩躁易怒,頭暈頭痛,心悸失寐等。陳氏辨證屬心肝兩經之病,一是因營血不足,肝陽上越,治以養營平肝;二是因心血不足,心用有餘,治以養心脾,安神定志,如見挾痰濁者,以兼化痰濁。
經前乳脹本病為經前緊張症的一種表現,以乳脹為其主症,故作為單獨一個病來辨證論治。陳氏認為本病主要因肝氣有餘,胃失和降所致。因乳頭屬肝,故以疏肝理氣為治;又因乳房屬胃,故參以白芷、瓜蔞等陽陰經葯,以加強療效。常用荔枝核、橘核山楂核、青皮等疏肝理氣;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甘草節以通絡。偏熱者用連翹殼、蒲公英等。對此類患者,陳氏又喜用濟生橘核丸常服,而取得更好的療效。
經行泄瀉陳氏認為本病是由於脾失健運、沖海衰弱或肝脾失協所致,故採用溫腎健脾或理氣和中。

帶下病


濕濁下注,帶脈失司則成帶下。如脾失健運,濕聚下注帶脈成白帶,質稀;濕蘊成熱則黃帶,質稠粘,且有穢味;帶下色赤者,常見肝腎兩虧,奇經失利所致。陳氏常用黃柏、黃芩、丹皮等清熱,赤苓車前子澤瀉、萆xie以利濕,椿根皮、烏賊骨、蓮須、雞冠花以固攝止帶。根據濕熱之輕重,清熱與化濕葯則有所側重。對肝腎兩虧、奇經失利者,以養肝腎,和脾胃,兼固攝,常用熟地、山茱萸肉、枸杞子等補肝腎外,往往配合旱蓮草牡蠣、阿膠、藕節等止血固攝之品。

行醫醫案


案一、月經後期

王×。沖任督帶空虛,氣痹營虧,血海少貯,經事慣常數月一行,形寒祛冷,腰酸肢楚,氣機日鈍,苔前半薄中根膩。治擬溫養八脈,調其氣機。鹿角霜、菟絲子、補骨脂、煨益智、全當歸、雞血藤、紫丹參制香附各9g,熟地炭12g,巴戟肉、春砂殼、白參片(吞)各3g,新會皮4.5g,藏紅花1.5g。

案二、月經先後無定期

程×。受氣於谷,脾陰乏於灌溉,經脈勢難營澤,而又營虛血少,肝木失養,中脘氣滯,肝脾失諧,經來或先或后,眩暈驚悸,平時帶下,納谷作脹,噯氣則舒。擬以加味逍遙散養血舒氣調之。當歸身、杭白芍、制香附、雲茯苓、炒棗仁、焦建曲(包)各9g,炒柴胡、廣木香各3g,生薑2片,大棗5個。

案三、崩漏

秦×。出血斷續,遭勞則甚,色淡,夜卧夢憂,小溲勤解,舌淡苔薄。心、肝、脾三臟失職,慎防狂行,擬補益心脾,引血歸經,仿歸脾法調之。生地熟地炭各12g,黨參、黃芪、雲茯苓、白朮、當歸、炒阿膠、炒棗仁各9g,炒遠志、春砂殼各3g,煅牡蠣15g(先煎),十灰丸12g(包煎)。

案四、閉經

鄒×。沖氣不調,任脈閉塞,經停三月余,中脘窒塞不暢,苔白膩,脈濡緩。擬調氣和絡,蠲化痰濁。新會皮、姜半夏紫蘇梗各4.5g,制香附、炒白芍、大丹參、澤蘭葉、益母草各9g,煨木香3g。平時早服大菟絲丸,晚服竹瀝達痰丸。

經驗驗方


開二湯

中藥
中藥
[組成]姜半夏4.5g陳皮6g茯苓12g蒼朮6g香附9g川芎9g青皮6g莪術6g檳榔6g生薑3片木香6g生甘草6。水煎服。
[功效]蠲化痰濁,調氣和絡。
[臨床應用]主治痰濕阻於胞宮的閉經。方中姜半夏、陳皮、茯苓、蒼朮健脾燥濕以化其痰:香附、青皮歸入肝經,能疏肝理氣,化滯調經;木香、檳榔行氣止痛,佐入一味莪術破血通經。全方宗旨為溫化痰濁,調氣和絡,以冀痰除脾振,氣行經通。

柏蘭湯

[組成]柏子仁9g澤蘭9g卷柏6g牛膝9g川續斷9g,熟地9g當歸9g白芍10g炙甘草6g。水煎服。
[功效]交通心腎,養血調經。
[臨床應用]主治因心肝火旺,心氣不得下通所致的閉經。症見經閉不行、心煩不寐、大便秘結、小溲短赤、舌紅、脈細數等。本方是由柏子仁丸合澤蘭湯化裁而成,方以柏子仁、澤蘭兩味為君,均能歸入肝經,味辛能散,前者滋養陰血,養心潤腎;後者舒肝和營,活血通經,心肝得養,火旺自消。熟地、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牛膝、川續斷補腎通經,配入卷柏苦寒清熱,歸入腎經,引葯下行。

大安營煎

[組成]當歸9g川芎9g白芍9g生地12g丹皮6g山梔6g黃芩9g川續斷12g秦艽6g茯苓9g生甘草6g薄荷(後下)4.5g。水煎服。
[功效]養血清熱,安定營血。
[臨床應用]主治人流或輸卵管結紮后月經過多。本方出自宋代《素庵醫要》,原治婦人經水先期,或因血熱,或因鬱火,或因營分受風所致。陳氏擴充應用於上述病症。方用四物湯養血;丹皮、山梔、黃芩清熱;秦艽、薄荷祛風,茯苓健脾和中,以生氣血,川續斷補腎養肝,可治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