蠆尾蟲

蠆尾蟲

蠆尾蟲即蠍子,是蛛形綱動物。它們典型的特徵包括瘦長的身體、螫、彎曲分段且帶有毒刺的尾巴。陸地上最早的的蠍子約出現於四億三千萬年前的希留利亞紀(志留紀)。氣味甘、辛、平、有毒。

為鉗蠍科動物鉗蠍的乾燥全蟲。主治驚風抽摘,癲癇,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頭痛,風濕痹痛,破傷風淋巴結結核,風疹瘡腫。

主治


1、小兒臍風(初生兒斷臍后傷風濕,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蠍二十一個,酒炙為末,加麝香少許,每服二、三分,用金銀煎湯調下。
2、慢脾驚風(小兒久病或吐瀉後生驚,轉成慢脾)。用蠍梢一兩,研為末,酒調勻,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蓋好,放文武火粘攪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銀薄荷湯調下。又方;用全蠍、白朮麻黃(去節),等分末。二歲以下小兒,每服二、三分;三歲以上小兒,每服半錢,薄荷湯送下。
3、天釣驚風,翻眼向上。用干蠍全者一個(瓦炒),好硃砂約三粒綠豆大。共研為末,加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大。另以硃砂少許,同酒化服一丸,立愈。
4、風淫濕痹(手足不舉,筋節攣疼)。用全蠍七個、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勻。空心時,以酒三碗調服。如不見效,可再次服藥。
5、腎氣冷痛(腎臟虛冷,氣攻臍腹,兩辦疼痛)。用干蠍七錢半,焙為末,以酒及童便各廠長中,煎如稠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6、、小腸疝氣。和小全蠍焙為末,每發時服一錢,加麝香一、二分,溫酒調服。過一會,再服一次,極效。
7、腎虛耳聾。用小蠍四十九個、生薑(如蠍大)四十九片,同炒至姜干,研為末,溫酒送服。至一、二更時,再服一次,醉不妨。次日耳中如聞笙簧聲,即為有效。
8、膿耳疼痛。用蠍梢七枚,去毒,焙乾,加麝香半錢,研為末,挑少許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為度。
9、偏正頭風。用全蠍二十一個、地龍六條、土狗三個、五倍子五錢,共研為末,酒調勻,攤貼太陽穴上。
10、風牙疼痛。用全蠍三個、蜂房二錢,炒,研細,擦痛處。
11、腸風下血。用干蠍(炒)、白礬(燒)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米湯送下。
12、諸痔發癢。用全蠍不拘多少,燒煙熏癢處,即效。
13、諸瘡毒腫,用全蠍七枚、梔子七個,以麻油煎黑,去渣,加黃蠟化成膏敷塗患處。
附方 蠍乃治風的要葯,但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釋名


蠆尾蟲
蠆尾蟲
蠆尾 :1.蠆的尾部。蠆尾末端有毒鉤。比喻毒之所在。2.借指蠍子。3.即蠆發。4.比喻書法上的"趯"筆。亦泛指書法遒勁。
蟲 :蟲(蟲)chóng節肢動物的一類:昆蟲。益蟲。雕蟲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動物的通稱:大蟲。

性狀


本品頭胸部與前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后腹部呈尾狀,皺縮彎曲,完整者體長約6cm。頭胸部呈綠褐色,前面有1對短小的螯肢及1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對,均為7節,末端各具2爪鉤;前腹部由7節組成,第七節色深,背甲上有5條隆脊線。背面綠褐色,后腹部棕黃色,6節,節上均有縱溝,末節有銳鉤狀毒刺,毒刺下方無距。氣微腥,味咸。

炮製


蠆尾蟲
蠆尾蟲
除去雜質,洗凈,乾燥。

氣味


①《日華子本草》:平。
②《開寶本草》:味甘辛,有毒。
③《醫林纂要》:辛酸咸,寒。

來源


為鉗蠍科動物鉗蠍的乾燥全蟲。野生蠍由仲春至初秋捕捉。清明至穀雨前後捕捉者,稱為春蠍,此時未食泥土,品質較佳;夏季產量較多,稱為伏蠍,因已食泥土,品質較次。飼養蠍,隔年收捕1次,一般在秋季晚上,用燈光誘捕,待蠍子出動後用竹筷挾入光滑的瓷盆內,或在洞口用盆承受,倒入缸內。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然後撈出,置沸水鍋中,加少量食鹽,煮沸后,清水漂過,晾乾。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蠍尾用量為全蠍的1/3。
● 外用:適量,研末摻、熬膏或油浸塗敷。

附方


蠆尾蟲
蠆尾蟲
● ①治小兒驚風:蠍一個,不去頭尾,薄荷四葉裹合,火上炙令薄荷焦,同研為末,作四服,湯下。大人風涎只一服。(《經驗方》)
● ②治天釣驚風,翻眼向上:干蠍一個(瓦炒好),硃砂三綠豆大。為末,飯丸,綠豆大,外以硃砂少許,同酒化下一丸。(《聖惠方》)
● ③治乙型腦炎抽搐:全蠍一兩,蜈蚣一兩,僵蠶二兩,天麻一兩。共研細末,每服三至五分;嚴重的抽搐痙厥,可先服一錢,以後每隔四至六小時,服三、五分。(湖北《中草醫藥經驗交流》)
● ④治小兒風痢:蠍三十枚,取一大石榴,割頭去子作盆子,納蠍於中,以紙筋和黃泥封裹,初炙干,漸燒令通赤,良久,去皮放冷,取其中焦黑者,細研成散。每服以乳汁調下一字。兒稍大,以防風湯調下半錢。(《聖惠方》)
● ⑤治癲癇:全蠍,鬱金明礬各等量。研粉混勻,每服五分,日三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 ⑥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引起的頭痛:全蟲、鉤藤各二錢,麗參(高麗參)二錢。共研末,每口二次,每次服二錢。(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 ⑦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姜蠶(僵蠶)、全蠍(去毒)各等分(並生用)。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 ⑧治耳暴聾閉:全蠍去毒,為末,酒服一錢,以耳中聞水聲即效。(《志雅堂雜鈔》)
● ⑨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淋巴結結核,骨關節結核:全蠍、地龍、土元(地鱉蟲)、蜈蚣各等分,研為細末,或水泛為丸。每次服八分,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 ⑩治風淫濕痹,手足不舉,筋節攣疼:先與通關,次以全蠍七個,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勻,酒三盞,空心調服:如覺已透則止,未透再服;如病未盡除,自后專以婆蒿根洗凈,酒煎,日二服。(《仁齋直指方》)
● ⑾治破傷風:麝香(研)、干蠍各一分。為末,敷患處。(《普濟方麝香散
● ⑿治初生小兒臍風撮口,多啼不乳,口出白沫:全蠍二十一個,用好酒塗炙為末,麝香一字(另研)。上和為細末。用半字,煎湯調服。(《攝生眾妙方宣風散
● ⒀治小兒臍風撮口,面赤喘急,啼聲不出:赤足金頭蜈蚣一枚,蠍梢四尾,姜蠶(僵蠶)七個,瞿麥半錢。上為末,先用鵝毛管吹葯入鼻內,使嚏噴啼叫為可醫,後用薄荷湯調服之。(《袖珍方》)
● ⒁治慢性氣管炎:全蠍一個。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 ⒂治腋窩結核:全蠍七隻,蟬蛻十四個。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 ⒃治腹股溝腫核,初起寒熱如瘧,有時愈而複發,每次增劇,終成象皮腿:一初起即用干蠍去腳頭,火焙研末,泡酒內服。每次一錢至一錢五分。二全蠍七隻去頭足,放雞蛋內蒸熟去蠍,單食雞蛋。(《泉州本草》)
● ⒄治流行性腮腺炎:全蠍用香油炸黃,每次吃一個,每日二次,連服二日。(《山東中草藥手冊》)
● ⒅治諸瘡毒腫:全蠍七枚,梔子七個。麻油煎黑去滓,入黃蠟,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 ⒆治初發痔癢:全蠍不以多少,或三、二個,燒熏。(《油珍方》)
● ⒇治大腸風毒下血:白礬三(二)兩,干蠍二兩(微炒)。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粥凋下半錢。(《聖惠方》)
● (21)治蛇咬傷:全蠍二隻,蜈蚣一條(炙)。研末,酒下。(《經驗良方》)
● (22)治療乙腦後遺症失語 茯苓90g(薑汁1匙、竹瀝1杯,拌漬后曬乾),全蠍15g,僵蠶、廣鬱金各60g。共研細末。每次6g,每日3次,食后開水調服。(《中醫雜誌》1982,(10):13轉舌散)
● (23)治小兒鵝口不能乳全蠍七枚,先用薄荷汁浸過,後用薄荷七葉裹之,文武火炮過,焙令干,研末,更入黃丹(鉛丹),同研勻細,熟蜜和為膏,敷病處。(《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24)治蛇頭瘡(其形生時在手足上,瘡旁一塊開如蛇口之狀,痛而流血不止者 雄黃、螟蚣(蜈蚣)、全蠍各一錢。上為細末。看瘡濕劈開入葯,擦在瘡上,卻以小油抹,裁帛拴住;如干小油凋搽。(《外科集驗方》)
● (25)治多年瘰癧
● 一全蠍三兩(焙乾,去勾足),為末,用油核桃肉搗為九,綠豆大。每口二服,清晨用六分,晚用七分,火酒送下。看人大小加減服之。(《外科啟玄》全蠍丸
● 二活蠍一隻,麻油一盞,浸三日,以鵝毛蘸油搽上。初起者為癧母,每日多搽幾次,三五日即愈。(《潛齋簡效方》)
● (26)治牛皮癬用清香油—兩,入全蠍七枚、巴豆二十枚、斑蝥十枚同熬,候先焦者先去之,去了入黃蠟一錢,候熔收起。朝搽暮愈,不損皮肉。(《證治準繩》) 

食療方


全蟲鬧金蟬
● 製作:全蠍30克,金蟬30克。將全蠍、金蟬入六成熱油鍋內炸酥,擺在盤內,撒少許精鹽即可。
● 功效:鎮肝息風,清肝明目。主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目赤腫痛失音等。平人食之可調肝明目。
● 注意:孕婦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