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節
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交流平台
客家文化節,多為客屬地政府或客屬社團推動,以客家文化為主題,以弘揚客家文化,發展、創新客家文化為目的的節日盛會。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深圳客家文化節”、“台北客家文化節”、“香港客家文化節”、“澳門客家文化節”、河源“中國客家文化節”、東莞鳳崗“客僑文化節”、廣西“博白客家文化節”、 “中國(贛州)客家文化節”、台灣“桃園客家文化節”、馬來西亞“客家文化節”等;另外“世界客家文化藝術節”將於2012年11月在梅州舉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已確定出席。
客家文化節
客家人在開發與建設家園的歷程中,創造出輝煌的業績和燦爛的文化,留存於閩粵贛三省交界,各地豐富的歷史文物遺跡,就是最好的證明。
客家文化節
客家文化節
客家文化節
客家文化節
客家文化節
客家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特點是麻麻達達、糊糊借借、鹹鹹辣辣。過去廣大鄉村一年到頭家家戶戶都釀有醇美的糯米酒。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鴨、香腸、豬肝、豬利子(豬舌頭)、鴨五件、牛肉巴、酒糟魚等等。來時招待貴客用酒娘蛋、擂茶;宴請和逢年過節吃“四盤八碗“,即分別用四個大盤和八個大碗盛菜,共十二道大菜。特色菜肴有荷包胙(肉)、魚餅、白斬雞、蛋皮、菜乾扣肉、粉蒸魚、捶魚絲、三杯雞、釀豆腐、炒東坡、小炒魚、紅燒狗肉等等。地方風味小吃有嗦粉子、燙皮絲、涼粉、艾米果、芋包子、薯粉餃子等冬。特色食品則有丁香李、酸棗糕、生薑、花生巴、柿餅、南康辣椒醬、興國紅薯干、會昌豆腐乾、信豐蘿蔔脆等等。客家飲食文化內涵深刻,鄉土味濃,有些菜肴和食品已飲譽海內外。客家菜的特點是肥、咸、燒(熱)。
客家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古樸和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而為世人所矚目。客家民俗活動一年四季均有舉行。如春節期間有龍燈、蛇燈、鯉魚燈、馬燈、獅燈等各種燈彩的表演;端午節有龍舟競賽;中秋節有“放孔明燈”、“敬月光”等活動。除上述具有漢民族一般特點的節日民俗活動外,一些其它漢施行地區(包括客家地區)所不見的大型民俗表演。如上猶“九獅拜象”、寧都竹篙火龍節、於都嗩吶等等。另外民間文藝也很豐富,如客家山歌,贛南採茶戲、歌謠等。
客家文化節
風水術是隨著客家先民的南遷而傳入嶺南的。從客家地區風水術士們世代相傳的口啤資料中,我們知道,將風水術帶入客家地區的主要是楊筠松。楊筠松又名楊救貧,屬唐末避亂南遷的客家先民。他由長安來到客家地區,尋龍追脈,從事風水術的實踐活動,並授徒傳術。風水術就成為客家地區世代相傳的職業,楊筠松也因此成了風水術士共同尊奉的祖師。北宋後期至南宋時期,形勢派風水術向福建傳播,並從中衍生出一個新的流派——理法派。隨後,風水術進一步往粵東粵北等地傳播。至明清時期,風水活動已經成為一種風俗普及於贛閩粵廣大客家地區,並隨著客家人的漂洋過海而根植於港澳台和東南亞地區。風水觀念則作為一種文化積澱深深浸透於客家人心靈之中。
客家文化節
2006年12月16日 深圳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昨晚在深圳市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城堡”——“鶴湖新居”開幕。
深圳是歷史上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原住民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的生活習俗、語言等至今保留著客家遺風,客家文化成為真正的“本土文化”。深圳客家文化節是深圳原住民為弘揚本土文化,展示深圳文化底蘊的客家盛會。
2008年9月14日首屆中國客家文化節將於9月19日至21日在有“客家古邑”之稱的廣東省河源市舉行。
首屆中國客家文化節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旨在傳承和豐富客家文化,弘揚客家人文精神,增進客家地區的友誼,為全國客家人建立一個長期的文化交流平台。
客家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