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畫壺
內畫壺
內畫壺又稱鼻煙壺,是中華民族特有傳統工藝,內畫壺是料器(我國以前對玻璃的稱呼)的一類,也有水晶質地的,因數量多,影響大,單列一類,是清代末年發展的民族工藝品,與滕氏布糊畫一樣都享有極高的藝術品價,是集中華民族藝術精華的袖珍藝術品。以前西方人根本不相信是直接畫的,直到工藝公開,製作場所可以參觀。內畫壺一開始只是裝飾鼻煙壺,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工藝品,內畫壺一般用半透明料器製造,比如玻璃,高級的也有用水晶、瑪瑙、翡翠等製作的。早在19世紀末,就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品大量行銷國內外市場。現在,內畫壺已成為廣受歡迎的旅遊工藝品。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有內畫壺的珍品。
內畫壺
內畫壺還有個更為通俗的名字聽起來不是太雅,叫鼻煙壺。鼻煙壺取材廣泛,有象牙質、瓷料的、瑪瑙或者水晶的,玻璃內畫壺只是其中一種。它所盛裝的用煙草和香料發酵而成的鼻煙看上去能使人一連打上幾個噴嚏,但是嗜好鼻煙的人是把它當做提神醒腦葯來用的,它被認為能夠治療風寒、頭痛等病,而藝術家的用武之地則是在這種方寸大小的壺裡行詩作畫。
玻璃材質的內畫壺美則美矣,但是過於光滑難以作畫。所以,在光滑如玻璃的內壁繪畫有個前題,就是把玻璃面打成磨砂面。
清朝時人們已經知道要將玻璃打毛必須用硬度大於玻璃的東西來進行,於是就用水做潤滑劑,往瓶體內摻進鐵砂、金砂這些具有一定硬度的東西,用搖晃的方法把小玻璃瓶的內壁磨成毛玻璃狀,只有這樣才能將色彩敷到玻璃上,這一工藝被形象稱地為“涮里”。內畫藝術有四大流派“京、冀、魯、粵”,起源於乾隆年間的京派現在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在內畫壺中作畫,描繪出來的無論是書法還是圖畫,是人物還是山水都要符合人類左右兩眼的視物習慣,所以在壺坯的內壁作畫,用的是反向作畫的手法。鼻煙壺當然也有瓷胎的,但那就不再是內畫壺而是外畫了,所以瓷鼻煙壺的繪畫手法不是反向作畫。
內畫的題材從簡單的裝飾圖案開始,慢慢發展到山水、人物、花鳥,進而在圖畫中插入具有故事情節的傳說和 神話,在繪畫技藝成熟之後,又進一步借鑒國畫藝術,給每幅作品加上題款、印章,使得內畫壺越來越具有欣賞性,也使得這件小器有了高雅的藝術品位,而俗文化藉此承襲了雅文化的血脈。
內畫壺還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叫“帽兒”,給內畫壺找一個大小、色彩和材料都匹配的“帽兒”,也是收藏的一部分。
鑒賞內畫壺不光從它的書法繪畫技藝上來考察,內畫壺本身的造型也是藝術欣賞的一重要組成部分。依據每一款壺的造型決定描繪什麼內容、表達手法、題款印章,富於文化素養的匠師不再描摹名人字畫,而是拿出具有原創性的書畫作品,以奠定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地位,文人書畫中的布局謀篇、意境筆法最終成就了內畫壺這一綜合藝術。
作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京派內畫壺,是內畫壺雅派的代表,自元以降北京一直是中國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它的出品人和玩賞者的文化品次。有句行內俗話叫:“登堂入室馬少宣,雅俗共賞葉仲三,陽春白雪周樂元,文武全才烏長安。”
內畫鼻煙壺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60年代,內畫藝術有北京的京派,山東的魯派,廣東的姚江派等三大流派。北京派的藝人用竹筆、柳木筆作畫,以畫面厚朴、古雅見長;山東派用毫毛筆作畫,以畫面纖巧、艷麗取勝,王習三在繼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藝人葉仲三技法的基礎上,融合內畫名家流派之特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國際上被譽為“冀派”王習三的作品意境深遠,氣韻生動,渾厚質樸,線描富於變化,設色協調雅緻,布局嚴謹得當,款式高雅工秀。他畫的鼻煙壺不僅技巧精湛,而且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山水、人物花卉、蟲草等應有盡有,擴大了內畫壺的取材領域,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風景,他都精益求精,力求準確、逼真,形神兼備,氣魄宏大,達到真、善、美的統 近年來,王習三在工藝美術上不斷創新,產品由內畫壺一種,增加了外畫壺和內、外畫壺兩種,繪畫題材由山水、人物、蟲鳥、花草,擴大到長城、山海關、故宮、頤和園、正定大佛寺、趙州橋等名勝古迹;作品銷往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收藏家們競相爭購的珍品。
北京葉派內畫創始人葉仲三大師,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卒於1945年。
人物題材的畫主要取自《三國志》、《聊齋》、《紅樓夢》等書中的插圖,色彩鮮艷而有情節。他創作的題材廣泛,花鳥、山水、人物、草蟲、博古等無所不能。他畫的聊齋故事活靈活現,紅樓人物栩栩如生,被稱為“內畫人物一絕”。葉仲三在1945年離世后,他的長子蓁禎、次子蓁禧、三子蓁祺,以及葉蓁祺之女葉淑英,繼承並發展了葉派內畫藝術。葉淑英大師是當今葉派內畫唯一一位嫡傳人。此後葉派內畫又先後吸收王習三,劉守本,丁桂玲等為外姓弟子,王習三還在河北衡水創立了冀派內畫,為發展葉派內畫做出了很大貢獻。
葉菶祺大師
葉澍英大師
劉守本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榮譽會員,劉守本出生於1943年,自幼喜愛美術。1960年劉守本從師於內?畫大師葉仲三之子葉曉峰、葉菶祺二位老藝人學習。從師學藝后,以畫傳統人物畫為主,兼工動物、山水、肖像等。在繼承傳統京派內畫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劉守本逐漸創立了新的京派內畫藝術風格,即用壺考究、題材廣泛、畫工精細、人物形象生動、色澤古樸。20世紀90年代后,在“京城文化”的影響下,劉守本又創作了大量反映皇家及京城市井生活題材的作品,廣受國內外藏家喜愛。
內畫壺
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風格多樣、布局巧妙、立意深遠、造型準確、精皴細染、、色彩典雅,不僅有以國畫色為主的國畫類型畫種,而且還有國畫色和油畫色結合的表現手法,摹擬多類型多畫種的各種畫面效果。體現在畫種方面有:國畫、書法、油畫、版畫、裝飾畫等,題材方面有:人物、山水、動物、花鳥魚蟲、肖像、靜物、風景等。
王習三,原名王端成,生於1938年,河北阜城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級美術師,九三學社衡水市委名譽主委。1958年入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拜師學習內畫鼻煙壺藝術。1958年至1966年在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學藝后調北京工藝美術廠搞內畫創作,現任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
內畫壺
吳松齡 1920年12月出生,1998年4月24日逝世,享年77歲。汕頭市人,自幼喜愛美術,24歲時拜黃史庭先生為師,打了了國畫藝術基礎。1950年他開始象牙微雕藝術,1956年進汕頭市古玩珠寶店工作,期間利用業餘時間攻克瓶內畫藝術難關。1972年調到汕頭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專業從事瓶內畫創作,並帶徒傳藝,這一年汕頭瓶內畫正式問世。汕頭瓶內畫從作畫工具、繪畫技法、構圖形式,到瓶體造型、瓶外裝飾、藝術效果等都是吳松齡傾注心血創製出來的,與北方內畫有很大差異,自成一格。吳松齡是汕頭瓶內畫的創始人,數百件作品被選送至二十多個國家展覽及參加全國、省各類展覽會,被海內外收藏家及國家、省級博物館收藏。1979年獲工藝美術師職稱,1983年被省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86年省政府授予“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93年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於明朝萬曆九年(公元1581)傳入中國的。至清代乾隆年間,聞鼻煙、玩賞鼻煙壺成為風靡朝野的時尚,人們相信它有“辟疫之功”當時鼻煙壺製法很多,玻璃料製作的鼻煙壺是其中的一種 相傳在嘉慶道光年間,有一地方小吏來京辦事,困在廟裡此人有聞鼻煙的習慣。當鼻煙用完,便用煙簽掏出粘在壺內壁上的煙,這樣劃出許多道道 此事被廟裡一個有心的和尚看在眼裡,得到啟發,於是將一根竹籤削彎成鉤,蘸上墨伸到透明的壺裡作畫,至此才有了內畫壺。內畫藝術的發展同其他藝術一樣,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初期近半個世紀,是內畫壺的繁盛時期,出現了很多技術高超的藝人和優秀作品 在清代末期到民國初期,北京有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甘桓、丁二仲等著名的內畫藝人,他們的作品具有晚清文人畫的特點和風格,題材廣泛,畫工精細,書畫結合、被譽為:“京派”特別是馬少宣的作品造詣頗高,曾有16件內畫作品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榮譽獎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政府的關懷下,北京的內畫技藝得到及時的搶救。內畫名藝人葉仲三之子葉奉祺、葉曉峰進了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專門從事內畫工藝品的研究,並傳授藝徒 到80年代,北京有內畫藝人近百人,內畫品種也不限於傳統的鼻煙壺,而擴展到水晶製成的爐、瓶、熏、燈、蛋等等,優美典雅的器物造型和精湛嚴謹的內畫技藝相得益彰,使北京內畫器皿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優秀作品有著名藝人劉守本創作的內畫化壺“水滸一百零八將”“紅樓夢人物”等。劉守本曾於1981年赴美國表演內畫技藝,受到好評。
中國內書第一人一丁大師
內畫壺
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又一位實力派書家,“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隻有一毫米左右,難度極大,被稱為“內書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中國當代內書第一人”,並牢牢佔據著當代內畫大師的一席之地和內書界的領軍地位。主要作品有《心經》《蘭亭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等。
一丁內畫作品
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
序;其次壺口小限制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紮實的外
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
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當在晶瑩剔透的內畫壺裡,看到一丁(聶磊)清雅流動,圓潤古
朴的書法作品,是那麼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
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著“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蘊,實在令人難
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明書法繼以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一丁能在毫
厘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法不苟,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布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
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迹。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
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個中國畫家來說,不懂書法意味著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
一丁內書作品
自幼酷愛書法的一丁,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
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
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
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
丁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一丁大師獲獎作品
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象。如果說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
具象得話,那麼,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範。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象也不僅
壺外書法
,醇厚自然之風。在進行內書創作時,一丁對寫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
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運算元。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
收筆處則圓。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一丁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就會生
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
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
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同時,他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
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蘊
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
輕鬆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鍊所得。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一丁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
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局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
、收筆乾淨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
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裡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
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其內書作品骨力清奇,秀雅圓潤,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第二位實力派內書大家,被譽為
一丁印象
塊獨特的書法領域。在清代,一代內畫名家馬少宣曾經在鼻煙壺內書寫詩篇並配上圖畫。老一輩
內畫家雖然功力深厚,但書寫出來的字受書寫工具(竹筆)的限制,狀如運算元,顯得僵硬,呆板
,缺少變化、毫無生氣,像館閣體。現在由於書寫工具的改進,聶磊經過近十年的磨礪和探索,
終於完全把毛筆書寫的濃淡乾濕、輕重緩急的特性在鼻煙壺裡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
高技巧的內書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巔峰。
獲獎證書
,是現存內書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其他內書作品有《蘭亭序》,《心經》,《岳陽樓記》,《百
家姓》,《千字文》等,曾被稱讚為“鬼斧神工,內書奇人”。其中內書小楷《千字文》獲2007
被載入其他作品還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國際書法家全集》、《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等
海》、《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本人被授予“二十一世紀中國知名書畫藝術家”、“當代
中國華人書畫藝術家”、“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
等榮譽稱號。在海內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眾多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江山代有人才出。內畫如今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聯和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
藝品徽章”認證,歷史賦予內畫這一偉大的民族藝術既要繼承而又必須發展的使命,有繼承才有
發展,發展了就是最好的繼承。一丁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遠,功苦同鑄、德藝雙修,不斷
進行著內書藝術的探索!相信屬於他的內書藝術天地會更加廣闊。
1996年作品在首屆“北京旅遊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 1997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
1998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家全集》
印刷出版物
2003年作品被載入《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屆“中國畫·畫家鄉”全國書畫大賽榮獲二等獎
2007年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並被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7書法作品被載入《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代表作典庫》
2007年內書小楷《千字文》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
2007年書法作品被“普陽杯·和諧中國”全國書畫大賽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8年被授予“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
收藏價值藝術家”
電視媒體
2010年15件作品被載入《中國內畫鼻煙壺》
2011年其事迹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概覽》
2011年20件作品參展“上海內畫鼻煙壺精品展”
2011年6件作品入選《冀派內畫圖典》
2011年8件作品入選《內畫藝術》
2011年8件作品參展《大方無隅》當代內畫藝術展
2012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2年作品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
2012年內書作品《百家姓》榮獲全國“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2年作品參加衡湖秋月*冀派內畫藝術精品展
2012年作品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
2012年作品《陋室銘》榮獲首屆上海“中福杯”中國鼻煙壺名家精品展銅獎
2012年作品《千字文》榮獲第十五屆北京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金獎
和尚發明內畫壺
相傳嘉慶、道光年間,一個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職,寄宿在廟裡,因鼻煙快吸完了,就用煙簽刮煙壺中剩下的鼻煙。廟裡的一個和尚看到煙簽在壺的內壁留下很多刮痕,很有國畫的線條感,就將其拓展成了內畫壺技藝。
不過,據專家考證,內畫壺的發明者並非和尚,而是清嘉慶年間南方一位年輕畫家。他將小鋼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壺內晃動,將內壁磨出細紋,使顏料易於附著,然後以帶有彎鉤的竹筆蘸上顏色,在內壁反向作畫。這位畫家就是甘桓,現存甘桓最早的內畫壺制於1816年,據傳他在1860年輟筆。
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儘管等了很長時間,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廟裡,他嗜好鼻煙成癖,當玻璃鼻煙壺中的鼻煙用盡時,他便用煙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煙,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划痕,這個鼻煙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通過實驗,用竹籤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煙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
內畫壺成品
內畫的製作
用料器製成的小瓶子,瓶內用鐵砂和金鋼砂搖磨成乳白色,然後用特製的彎頭竹籤筆或竹籤狼毫筆蘸上顏色,伸進豆粒般大的瓶口內,在內壁上畫出各種人物、花鳥、山水等。主要產地在北京、河北衡水、山東博山和廣東。是一種獨特、古雅、小巧的手工藝品。
北京內畫壺,即鼻煙壺,一般用料器為原料,名貴的則用玉、水晶、瑪瑙、翡翠製成。製作時,先將原料製成或刻成小扁瓶,用鐵紗在瓶內搖磨,使內壁平滑並呈乳白色,然後用極其精細的竹籤製成的纖細勾頭畫筆,伸進鼻煙壺內,把畫稿或畫樣臨摹在內壁上,內容有書法,由水、花鳥、仕女、歷史故事或傳說。製作內畫壺需高超的技藝和藝術修養,製成一個內畫壺往往需要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製成的內畫壺,造型美觀別緻、兼有觀賞和使用價值。
內畫壺作為精緻的小擺設、馳名中外。早在19世紀末,就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品大量行銷國內外市場,以後成為古董,為人們收藏。現在,內畫技藝得到進一步提高,製作更加精美,已成為廣受歡迎的旅遊工藝品。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有內畫壺的珍品。
作品 <<;涼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此圖是一唐詩意畫作品,主題人物只佔畫面一角,卻寓繁於蔬,意境悠遠,筆墨細緻剛勁而又淋漓奔放。畫面主角是一威武戰將,一手持著寒光閃閃的龍泉劍,一手握著玲瓏剔透的夜光杯,對著香氣馥郁的葡萄酒,伴著激越的琵琶聲盡情暢飲。把勇士醉卧沙場的曠達豪放,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姿雄風都表現的神完意足。人物衣紋的運筆如行雲流水,筆觸有力的提按轉折表現著戰將的剛健威猛。畫面背景用清淡而灑脫的筆墨描繪,與主題人物細緻剛勁的
表現形成強烈對比,時而潑墨淋漓,時而枯索飛白,極具抽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