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是一個集本科、碩士、博士教育為一體的學院。學院立足雲南資源優勢,自主創建了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理論·學院始終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書育人為中心、以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針對雲南生物資源多樣性和多民族特點,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學院工作的首位。在強化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的基礎上,穩步發展研究生教育,形成集本科、碩士、博士教育為一體的辦學格局。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國內同類學院先進、國際有一定知名度、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源於1938年國立雲南大學農學院農藝學系植物保護教研組,1958年成立昆明農林學院植物保護系。1971 年進行院系調整,由雲南農業勞動大學和昆明農林學院合併,建成立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作為一個專業設於農學系中,1979年恢復植物保護系,2001年改系設院成立植物保護學院。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0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9人,講師16人,助教1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36人;具博士、碩士學位教師54人,佔77%。45歲以下教師5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3%。教師隊伍中有教育部學部委員1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教學名師1人,雲南省教學名師2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1人,國家特殊津貼專家4人,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雲南省特聘教授1人、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興滇人才獎獲得者2人、雲南省突出貢獻專家3人、雲南省特殊津貼專家4人;獲國家獎前3名、省部級一等獎前3名、二等獎前2名的人員共19人。
。近五年來,學院主持科研項目96項,其中,首席主持國家973項目2項、全球環境基金(GEF)1項、863項目4項、國家高技術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項,省部級重點項目25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在研經費1.26億元。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SCI收錄53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9部,申請發明專利59項,授權18項,實審44項。獲國內外科技獎18項,其中國際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5項。12項研究成果被國家和省市列為重大農業成果推廣,累計應用面積1.2億餘畝,促進農民增收近百億元,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學院數十年的潛心研究,形成了國內外高度評價和普遍認可的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科研特色。
平凡的事業、不平凡的經歷,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責任。團結的植物保護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將一如既往,在雲南這片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紅土地上,團結一心,忘我奉獻,銳意創新,立足邊疆,面向全國,為人才培養、科技進步、經濟建設、社會服務,貢獻力量。
3.1植物病理系
一、簡介
植物病理學科始建於1938年,由著名植物病理學家段永嘉先生組建,是雲南農業大學設立最早的學科之一。本學科於1983年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點,1987年批准為雲南省重點學科,1999年為農業部重點學科。2003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為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992年批准建立雲南省植物病理重點實驗室,1995年建成投入運行,自投入運行以來年年考評均為優秀;2002年被批准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5年教育部生命科學重點實驗室評估為優秀,排名第二。2003年批准建立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建成投入運行,是“雲南省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及中國植物病理學會西南分會掛靠單位。本學科現有師資35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9名,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學位11人,有碩士學位13人。有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3人,雲南省特聘教授1人,雲南省學科帶頭人6人,留學回國人員10 名。有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國際馬鈴薯中心(CIP)、IPGRI等國家和國際研究機構客座教授19人。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國內科研院所客座教授 21人。本學科具有承擔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實力,現已擁有資產1050元萬先進配套的現代化儀器設備,包括:超微結構研究系列,離心機系列,核酸分析系列,蛋白質分析系列,基因工程和計算機人工智慧分析系列,並擁有5210m2的科研樓、300m2的試驗溫室及1.5畝的試驗病圃。經過70年的積累和探索,逐漸完善了學科定位和目標,即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研究前沿,立足無可替代的我國農業生物多樣性和雲南資源優勢,深入研究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害的基本原理,發現基本規律,創建基本方法,構建應用模式,提供成功範例,為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提供原創性研究成果和創新人才,形成了國內外高度評價和普遍認可的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的學科特色。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多樣性與植物病害控制
應用生態學原理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重要作物種間多樣性、品種間多樣性與病害關係,作物與病菌互作的內在機理和分子基礎,研究農作物與病原物間的共同進化關係,從而尋找出最佳的品種組合或物種間的組合來控制病害,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降低環境污染,提高生產效率和進行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
2、分子植物病理學
為了更加有效地比較稻瘟病菌群體的遺傳結構和變異機制,利用雲南省豐富的稻瘟病菌遺傳資源,分析了在稻瘟病菌蛋白激酶和信號轉導的基因中編碼區中SSR的組成和分佈,利用較大群體對這些標記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同時利用原核生物(E. coli)和真核生物(pYES2.1)兩套載體,從稻瘟病菌基因組中克隆分泌蛋白基因並進行表達試驗。
針對雲南豐富的植物資源,進行主要農作物及觀賞植物的病毒及植原體的分佈、為害及其致病機制展開廣泛研究,先後主要完成了雲南煙草叢頂病病原學、致病機制、病害流行、及防治;雲南主要觀賞植物的病毒病及植原體病害的分佈與為害特點;參與99昆明世博會參展植物的檢疫監管工作。
4、植物細菌病害及抗性資源
面對雲南省主要栽培農作物的細菌類病害,開展病原學、遺傳多樣性及病害治理。先後進行了冰核細菌與霜凍關係、冰核細菌的利用與開發;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的抗性資源篩選及利用;魔芋細菌性軟腐病生防菌擷抗機理研究與新型生防菌劑的開發利用。
5、植物線蟲病害及其複合侵染
三、研究課題及成果
首席主持973項目1項,全球環境基金(GEF)項目1項,863計劃6項,國家攻關1項,國家發改委高技術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省部級重點項目25項,國際合作6項,其他項目45項。
獲得國際農業研究傑出科學獎1項,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2004國際稻米年科學研究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00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之一1項,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
獲得授權公開發明專利12項。
四、教學工作
1、本科生教育
本學科主要承擔植保專業、動植物檢疫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本專科生的《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病理學》、《種子病理學》、《煙草病理學》、《植物保護學通論》、《植物免疫學》、《農業微生物學》、《普通微生物學》《植物病害流行與預測預報》、《植物組織培養》、《植物病原真菌學》、《植物病原細菌學》、《植物病毒學》、《植物線蟲學》、《植物病害檢疫技術》、《植物檢疫學》、《專業英語》、《生物技術概論》等課程。自成立以來,已培養了3000餘名植物保護本專科專業人才。
2、研究生教育
本學科於1983年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准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為本學科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搭建了良好平台。主要承擔植物病理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高級植物病理學》、《分子植物病理學》、《生命科學進展》、《植物基因工程原理》、《植物病毒及類似病原》、《真菌分類與真菌資源及研究方法》、《植物病原細菌及細菌病害》、《植物線蟲及線蟲病害》等課程。共招收碩士研究生256人,博士研究生62人,授予碩士學位200餘人,2007年9月首屆植物病理學專業的博士生畢業。
3.2昆蟲學系
一、簡介
雲南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科始建於1938年,1998年被確定為“雲南省省級重點學科”,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是2001年成立的“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成員單位之一、2002年成立的“東南亞薯類作物培訓與研究中心”成員單位之一、2003年成立的“生物多樣性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成員單位之一。昆蟲學系現有教師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級實驗師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在職在讀博士2人;雲南省教學名師1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1人。此外,聘請外籍專家N. S. Talekar教授長期在本系工作,另有兼職教授和高級農藝師等6人。昆蟲學系現設有昆蟲分類實驗室、昆蟲生態實驗室、昆蟲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害蟲綜合防治實驗室、外籍專家實驗室、養蟲室、溫室以及6個各類研究室等教學和科研實驗研究場所。
二、研究方向:
1、農業害蟲綜合治理
從經濟、環境和持續農業的大局出發,運用現代生態學、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以及社會經濟學等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現代生物學技術和計算機手段,以水稻、小麥、玉米、煙草、蔬菜、果園等生態系統及相應的區域性生態系統為對象,以大量信息管理為基礎,以發展新技術為重點,以生態調控為手段,以整體效益為目標,以可持續發展為方向來研究害蟲綜合治理的理論與技術。
2、昆蟲分類與生物多樣性
以進化系統分類學、支序系統分類學、數值支序系統分類學、昆蟲生物地理學以及生態學等的理論和方法以及計算機手段和現代生物學技術為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以昆蟲形態學、生物學、生態學、生理學、地理學等綜合資料為信息基礎,以膜翅目泥蜂及鞘翅目金龜甲等不同分類階元為研究對象,進行昆蟲物種多樣性、高級階元分類體系、各分類階元系統發育、區系分佈及進化生物學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探討。
主要開展昆蟲信息素及其應用、植物營養及次生物質與昆蟲間的關係、寄主植物對昆蟲生理生物學特性的影響、害蟲爆發成災的生理學機制、害蟲抗藥性機理、昆蟲病原物體多樣性及其利用、昆蟲病原微生物生物學及其病理學、昆蟲病原體與寄主昆蟲間相互作用的機理、微生物殺蟲劑對重要農業害蟲的控制效果及生態後效評價、昆蟲病原體退化和衰老的分子機理、微生物殺蟲劑的開發等方面的研究。
4、生物安全
以分子生物學、群體遺傳學、種群生態學等的理論和方法以及計算機手段等為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圍繞外來生物入侵和轉基因生物所造成的環境、經濟、生態等重大問題,以重要入侵物種和轉基因生物為研究對象,從外來物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傳播途徑,進化適應,外來種與土著種相互作用,環境擾動變化和群落成熟度,生物入侵機制等多個方面開展相應的理論和試驗研究。
三、研究課題及成果
本學科先後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973 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雲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雲南省政府對外國際合作項目、雲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項目等20餘項科研項目。先後獲雲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等多方面的科研獎勵10餘項及6項發明專利。先後於The Canadian Entomologist、Entomological News、Entom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Kansas Entomological Society、Journal of the New York Entomological Society、Pan-Pacific Entomologists、Biocontr. Sci. Techno.、Microbiology、昆蟲學報、應用生態學報報、分子細胞生物學報、昆蟲分類學報等多種刊物中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昆蟲學系學術帶頭人:李正躍教授,李強教授
3.3農藥系
一、簡介
農藥學科是植物保護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之一,設有農藥學碩士點和博士授權點。擁有農藥實驗室、農藥分析與生物農藥研究室。現有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共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6人,實驗師1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6人。本系現有碩士導師4人,招收研究生37人,已培養研究生12人。
歷史沿革:
前身為雲南大學農學院化學保護教研組,成立於1938年,隨著學科的發展,1987年更名為農藥學教研室,2001年進行院系調整,農藥學教研室合併到植物保護學院,成立農藥系。
二、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主要特點是教學、科研和工農業生產緊密結合,以應用基礎理論為重點,著重解決工農業生產中與農藥相關的重要問題和發展中的難題,在人才培養和推動科技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本學科主要圍繞生物多樣性與農藥安全、生物農藥開發與利用、農藥應用與環境行為等方向開展研究工作。
1、生物多樣性與農藥安全
著重開展兩方面的工作:(1)農藥合理使用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互關係,建立科學使用農藥的技術體系,減少農藥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2)農藥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協同作用,探明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減緩病蟲抗藥性的效應和機理,構建農藥使用對農業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評價體系。
本方向的特色是農藥的科學使用與農業生物多樣性利用和保護有機結合,研究兩者間的相互關聯和作用,明確其原理和機制,研究農藥使用技術,探索農藥應用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諧發展的新途徑。
2、生物農藥開發與利用
重點研究兩方面的工作:(1)有益生物及生物代謝產物對農業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包括有益微生物及生物次生代謝產物對作物病蟲的控制作用、信息化學物質對昆蟲行為的調控作用及天敵昆蟲對害蟲的控制作用等;(2)生物農藥的應用技術。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立足於雲南省豐富的生物資源,研製、開發新型、高效的生物農藥,探索不同生物農藥的田間應用技術,為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安全、持久地控制作物病蟲害的發生、保證環境與農業生產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3、農藥應用與環境行為
本研究方向以農藥應用技術研究與農藥環境行為研究評價兩個方面為主要內容。農藥應用技術研究包括:1)研究農藥的劑量-活性關係和目的靶標的生物活性;2)研究農藥有效成分的合理復配、劑型加工和作物安全性;3)利用生物多用性研究與化學農藥使用相對應的污染土壤農藥的生物修復技術。環境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是:1)研究農藥在環境中發生的化學行為,包括農藥在環境中的殘留及其降解和代謝過程;2)研究農藥在環境中發生的物理行為,包括農藥在環境中的移動性及其遷移和擴散規律。
農藥應用與環境行為研究的作用是通過對農藥生物活性研究,明確農藥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和應用範圍;通過對有效成分合理復配、劑型加工和作物安全性的研究,達到延長農藥使用壽命,保證農藥田間藥效,降低農藥使用劑量,保障作物安全;通過對農藥環境化學行為和環境物理行為的研究,評價農藥對食品和生態環境安全性,對農藥合理使用、防止農藥污染及指導新農藥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本方向的特色是研究農藥在田間的代謝和降解機理,並利用雲南豐富的微生物資源篩選具有降解化學農藥的高效菌株進行生物修復,為農藥科學開發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學指導。
三、研究課題及成果
本學科2005-2008年共承擔研究課題25項,科研經費共計 434.4 萬元,鑒定科研成果3項,國家發明專利12項,授權2項。發表學術論文96篇。
農藥系學術帶頭人:葉敏研究員,肖春教授
院長 李強
書記 陶玫
副院長 陳斌
副院長 葉敏
副書記 何霞紅
工程中心主任 李成雲
工程中心副主任 李炎
工程中心副主任 王雲月
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王海寧
植物保護專業(本科)
專業簡介:本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培養學生具備植物保護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學習建立植物保護是通過保護植物健康,最終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環境、保護人類食物安全的理念;較全面地掌握生物科學的基礎知識及有害生物、有益生物、植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獲得認識有害生物的發生髮展規律、鑒別、檢疫以及綜合控制的方法和技術。本專業培養具備紮實的生物科學、農業科學、農業技術推廣學等學科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植物保護教學、科研、技術開發與推廣、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人才。本專業建立於1938年,學制四年,修業年限3~6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及農藥化工、植物生產、出入境檢疫等相關單位從事植保科學、生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植物保護工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科研與教學工作。畢業生能在農業、工業、商業、貿易、管理及其它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生產、推廣、經營、管理、技術服務等工作。
動植物檢疫專業(植物檢疫方向)(本科)
專業簡介:本專業培養具備紮實的植物檢疫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熟知信息技術在動物、植物檢疫中的作用及檢疫監督,掌握常規的實驗檢驗方法,能從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出入境植物檢疫和國內植物檢疫、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防除處理、生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複合型專門人才。本專業建立於2004年,學制四年,修業年限3~6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昆蟲學、植物病理學、植物病蟲害檢疫技術原理與方法、植物檢疫學、檢疫處理技術、有害生物的風險性分析(PRA)、基礎生物化學、植物學、基礎生物化學、遺傳學、檢疫性有害生物生物學和生態學、出入境植物檢疫法規、動植物檢驗檢疫法規等課程。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政府及出入境檢疫、農藥化工、植物生產等相關單位從事植物檢疫工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科研與教學工作。能在農業、工業、商業、貿易、管理及其它相關領域從事教學、科研、生產、推廣、經營、管理、技術服務等工作。修業年限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西南縱向嶺谷絲核菌種群資源及其遺傳多樣性的研究
2007-2009
楊根華
煙草叢頂病毒ORF3和ORF4編碼蛋白的功能研究
國家基金
2007-2009
雲南立體花椒園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害蟲的生態機理研究
國家基金
2007-2009
李強
坡柳代謝產物中殺蟲活性成分研究
國家基金
2007-2009
秦小萍
保護和利用作物遺傳多樣性控制病蟲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GEF項目
2006-2010
王雲月
生防菌劑控制雲南重要經濟作物根腐病技術集成及應用
國家攻關
2005-2006
李成雲
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和保護種質資源的原理與方法
2005-2010
朱有勇
中國小唇泥蜂科分類系統發育的研究
國家基金
2005-2007
李強
水稻間栽品種抗稻瘟病相關基因多樣性研究
國家基金
2005-2007
謝勇
真菌志
國家基金
2004-2009
張中義
抗生素溶桿菌13-1對魔芋細菌性軟腐病的生防作物機制研究
國家基金
2008-2010
姬廣海
水稻內稃發育相關基因PAL1的功能研究
國家基金
2008-2010
羅瓊
昆蟲綱膜翅目方頭泥蜂科方頭泥蜂亞科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子課題
2007-2011
李強
2007年地區基金負責人赴港培訓
國家基金
2007
李凡
西化薊馬的種群遺傳及其對本地薊馬的競爭取代機制研究
國家基金
2009-2011
桂富榮
馬鈴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流行對隱性基因控制的苯醯菌胺抗藥性的影響及其抗性機制
國家基金
2009-2011
朱書生
雲南水稻地方品種稻瘟病菌信號分子關鍵受體及其在互作中的作用
國家基金
2009-2011
李成雲
西南縱向嶺谷蟲生蟲黴菌資源及主要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
國家基金
2009-2011
陳斌
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種植控制花椒害蟲的研究
國家基金聯合基金
2010-2013
李強
紫莖澤蘭代謝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國家基金
2010-2012
葉敏
重金屬脅迫對澤蘭實蠅防治紫莖澤蘭效果的影響及其機制
國家基金
2010-2012
吳國星
西化薊馬的種群遺傳及其對本地薊馬的競爭取代機制研究
國家基金
2009-2011
桂富榮
馬鈴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流行對隱性基因控制的苯醯菌胺抗藥性的影響及其抗性機制
國家基金
2009-2011
朱書生
雲南水稻地方品種稻瘟病菌信號分子關鍵受體及其在互作中的作用
國家基金
2009-2011
李成雲
西南縱向嶺谷蟲生蟲黴菌資源及主要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
國家基金
2009-2011
陳斌
科技部973生物多樣性控制病害
復旦大學
2005—2010
王雲月
科技部973生物多樣性控制病害
2005—2010
李成雲
馬鈴薯晚疫病生態調控技術集成及應用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2010-2011
何霞紅
西南地區植原體病害及其相關株系的多位點系統發育研究
國家基金
2011-2013
蔡紅
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種植控制花椒害蟲的研究
國家基金聯合基金
2010-2013
李強
紫莖澤蘭代謝產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國家基金
2010-2012
葉敏
重金屬脅迫對澤蘭實蠅防治紫莖澤蘭效果的影響及其機制
國家基金
2010-2012
吳國星
病蟲害專家系統的研究與構建
省攻關
2006-2009
陳海如
紫莖澤蘭代謝產物中的殺菌活性成分研究
省基金
2007-2009
葉敏
雲南蘭花絲核菌共生菌根的研究
省基金
2007-2009
楊根華
坡柳代謝產物抗生作用研究
教育廳
2006-2009
楊美林
白僵菌對蠅類的致病性及其機理研究
教育廳
2006-2008
吳國星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及其功能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2006-2008
李成雲
馬鈴薯塊莖蛾對寄主植物的化學感應機理
教育部
2004-2007
肖春
雲南農業生物多樣性創新研究
省攻關
2005-2007
朱有勇
危險性病害萎焉病的監測、預防、防治技術
省攻關
2005-2008
胡先奇喻盛甫
食用菌覃蚊生物學特性及防治研究
省基金青年
2005-2008
張宏瑞
天然高效抗植物病毒的活性物質篩選和特性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5-2008
孔寶華
食用菌覃蚊種類和天敵種類研究
教育廳
2005-2007
張宏瑞
蜂膠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應用研究
教育廳
2005-2008
蘭建強
稻瘟病REMI轉化突變體有性雜交遺傳分析
教育廳
2005-2007
韋建福
水稻次生代謝產物與抗稻瘟病關係研究
教育廳
2005-2007
湯東生
糧食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規程集成及示範
省計委攻關
2004-2006
朱有勇
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參數與技術規程研究
省攻關
2004-2007
朱有勇
鮮切花主要病害的流行規律
省基金重點
2004-2007
李凡
雲南馬鈴薯粉痂病分佈及防治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4-2007
楊艷麗
雲南天南星科植物常見病毒病原形態和細胞病變研究
教育廳
2004-2006
趙明富
昆蟲病原體對花椒主要害蟲生物防治研究
教育廳
2004-2007
孫躍先
花椒主要病蟲害防治研究及示範
省攻關
2003-2006
李強
石榴、葡萄主要病蟲害防治研究與示範
省攻關
2003-2006
陳海如
燈盞花病原生物多樣性和根腐病發生規律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3-2006
胡先奇
水稻遺傳多樣性控制稻瘟病中致病蛋白的功能和效應
教育部重大
2007-2009
朱有勇
西南蔬菜主產區根結線蟲病成災規律與防治研究
農業部子項目
2007-2010
胡先奇
白葉枯病菌和條斑病菌小種與寄主品種抗性鑒定
農業部子項目
2007-2010
姬廣海黃瓊
葡萄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示範
科技創新強省計劃
2007-2010
李成雲
雲南糯稻資源多樣性及其相關因子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2008
王雲月
雲南高原蟲生蟲黴菌多樣性及其高毒力菌株的篩選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陳斌
農藥霧滴在植物葉面上蒸發時間和覆蓋面積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吳國星
乾熱河谷扭黃茅種子生態適應性機制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王海寧
鎘脅迫對棕尾別麻蠅生殖損傷及交配效應的研究
教育廳
2008-2010
高熹
代謝物具植物生長調節活性的放線菌篩選
教育廳
2008-2010
王再強
雲南特色經濟作物薊馬種類及行為學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張宏瑞
水稻內稃發育相關基因PALI的功能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羅 瓊
雲南花金龜科物種多樣性及區系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陳國華
魔芋軟腐病發病規律及其防治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畢靈玲
東南亞薯類培訓中心
農業廳
2007-2008
吳華英
雲南大白口蘑遺傳多樣性與種群結構研究
教育部重點
2009-2011
桂富榮
雲南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多樣性栽培大豆品種評價及關鍵技術體系構建與示範
省發改委產業研發專項
2009-2012
李成雲
雲南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省創新團隊
科技廳社發計劃
2009-2012
李強
生物多樣性控制小麥條鏽病及越夏菌源的機制
省基金重點
2009-2012
李成雲
白背飛虱遺傳多樣性及其種群分化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9-2012
桂富榮
雲南稻種資源多樣性及秈稻分化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9-2012
陸春明
水稻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病蟲害防控研究室
省現代農業崗位專家
2009-2013
王雲月
玉米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病蟲害防控研究室
省現代農業崗位專家
2009-2013
李強
馬鈴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病蟲害防控研究室
省現代農業崗位專家
2009-2013
楊艷麗
紫莖澤蘭替代控制技術研究
教育廳
2009-2011
桂富榮
雲南高原蟲生蟲黴菌多樣性及其高毒力菌株的篩選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陳斌
農藥霧滴在植物葉面上蒸發時間和覆蓋面積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吳國星
乾熱河谷扭黃茅種子生態適應性機制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王海寧
雲南特色經濟作物薊馬種類及行為學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張宏瑞
水稻內稃發育相關基因PALI的功能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羅瓊
雲南花金龜科物種多樣性及區系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陳國華
雲南乾熱河谷優勢草種種子耐旱性研究
教育廳
2007-2009
王海寧
桉樹葉對農業有害生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教育廳
2007-2009
查友貴
紫莖澤蘭中生長素活性物質的研究
教育廳
2007-2009
王靜
紫莖澤蘭促生根活性成分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10-2012
查友貴
當歸-萬壽菊多樣性種植控制當歸根腐病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10-2012
謝勇
普通植物病理學
課程介紹
該課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以段永嘉教授為首的團隊將普通植物病理學作為植物病理學的通論部分與農業植物病理學部分合成一門課程,稱為植物病理學,為農學與植物保護專業開課。
自1960年代始,針對植物病理學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課時數增加,且將農學專業與植物保護專業的課程分開授課,植物保護專業將“植物病理學”分為《普通植物病理學》和《農業植物病理學》兩門課程,並增加了田間教學課時數,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至1980代,在原來兩門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植物免疫學》。至1990年代末,隨著擴大招生規模和面向市場的人才需求,將原來的普通植物病理學的80課時課堂教學壓縮為56課時,但增加了實驗、實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形式也發生了改變,由原來單一的黑板加粉筆的平面教學改變為電子課件、師生互動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立體教學。該課程已經建設成“校一類課程”,並獲一類課程優秀獎,“植物病理學”學科是雲南省七五、八五、九五省級重點學科,九五期間進入農業部重點學科,《普通植物病理學》於2005年批准為雲南省精品課程。
課程介紹
普通昆蟲學是植物保護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涉及基礎昆蟲學的全部內容。主要包括昆蟲的結構及其功能;昆蟲的個體發育史、生活習性和行為;昆蟲的系譜及鑒別;昆蟲各組織器官的機能及代謝;昆蟲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通過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訓練,為學習農業昆蟲、昆蟲生態學、植物檢疫學、昆蟲研究法等與之相關的應用學科的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藥學
課程介紹
本課程主要講授農藥學的基本原理,農藥的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農藥的劑型加工及使用技術,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農藥類型的常用品種及其作用機制等內容。要求學生掌握農藥的常用劑型及其使用技術;掌握主要農藥的物理化學特性、毒性、作用特點、主要製劑、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基本知識。使學生受到進行科學研究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以便在生產上能夠正確使用農藥,高效、安全、經濟簡便地防治農業有害生物。
1
水稻遺傳多樣性與病害控制
雲南農業大學
2001
國際農業研究傑出科學獎(CGIAR)
朱有勇等
2
水稻遺傳多樣性與病害控制
雲南農業大學(朱有勇)
朱有勇
3
水稻品種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理論與技術
雲南農業大學
2001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一等獎
朱有勇 陳海如 王雲月 李炎 范靜華 何月秋 陳建斌
10
農作物土傳病害生防菌劑(B9078)研製與開發
雲南農業大學
2002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二等獎
朱有勇 王雲月 李作森
11
雲南省園藝植物主要病毒類病害的系統鑒定和分子檢測
雲南農業大學
2002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二等獎
陳海如 孔寶華 蔡紅 李凡 吳紅芝 楊根華
14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標記系統建立及其抗病相關基因的分子克隆
雲南農業大學
2002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范靜華 周惠萍 何月秋 朱有勇
15
水稻生物多樣性混栽控制稻瘟病技術大面積推廣
2003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朱有勇
16
煙草叢頂病病原物、致病機理、傳播流行規律及防治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3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一等獎
17
植物抗霜劑研製及應用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3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二等獎
張世珖 羅佑珍 韋建福 姬廣海 陳興全 董文漢
20
馬鈴薯晚疫病群體動態監測及抗病品種選育
雲南農業大學
2003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羅文富 楊艷麗等
21
水稻遺傳多樣性和病害控制
雲南農業大學
2004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04年國際稻米年科學研究獎
朱有勇
22
生物多樣性控制農作物主要病害應用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4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一等獎
朱有勇 陳海如 王雲月 鄭毅 李炎 何霞紅 何月秋 孫雁
24
廣譜性生防菌B9601的潛在應用價值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4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何月秋 朱有勇 李作森 周惠萍 范靜華 蒲衛瓊 陳蔬影
28
水稻遺傳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的原理與技術
雲南農業大學
2005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朱有勇 陳海如 范靜華 王雲月
29
天敵泥蜂物種多樣性及系統發育的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5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
李強 李正躍 陳國華 孫躍先 陶玫 許若清 嚴乃勝 陳斌 桂富榮
40
雲南省主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2005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周天雄
41
三七主要病害研究及規範種植技術培訓
文山三七研究所
2005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劉雲龍
44
雲南絲核菌種群分佈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6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楊根華 董文漢 吳建宇 何霞紅 李凡等
46
無公害蔬菜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
雲南農業大學
2006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李正躍 陳斌 孫躍先 葉敏等
47
雲南松樹線蟲萎焉病主要發病因素及預防對策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6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喻盛甫 王揚
49
青稞良種擴繁基地建設
迪慶州農科所
2006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謝世清 趙慶雲
53
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害的基礎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7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朱有勇 李成雲 王雲月 何霞紅 孫雁 謝勇 周惠萍 陳建斌
55
水稻白葉枯病菌群體遺傳與病害控制技術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7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姬廣海 張世光 何月秋 王海寧 陳興全 徐紹忠 錢君
57
花椒主要病蟲害防治研究及示範
雲南農業大學
2007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李強 陳建斌 李正躍 范靜華
58
農作物多樣性應用技術試驗示範
雲南農業大學
2007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鄭毅 朱有勇 張福鎖 湯利 肖靖秀
64
以香石竹為主的雲南主要外銷花卉創品牌綜合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
雲南英茂花卉產業公司
2007
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三等獎
陳海如 孔寶華
70
作物根結線蟲主要種類及其致病性
雲南農業大學
2008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胡先奇 楊艷麗 林麗飛 周銀麗 李衛芬
78
中國短柄泥蜂亞科和方頭泥蜂亞科分類及系統發育的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9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
80
煙草野火病病原特性、快速檢測及防治藥劑篩選的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9
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張世珖,劉雅婷,彭潤,徐玲,姬廣海,王紹坤,李永忠
83
石榴主要病蟲害研究與防治
雲南省植物病理重點實驗室
2009
省科技獎科學技術進步類一等獎
88
毛葉棗主要有害生物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
2009
省科技獎科學技術進步類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