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集鎮
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轄鎮
黎集鎮,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地處豫皖結合部,固始縣東南部,東、東南與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相連,南與祖師廟鄉、陳淋子鎮接壤,西與張老埠鄉毗鄰,西北與石佛店鎮相鄰,北與張廣廟鎮相連。區域面積151.8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83532人。
明、清時期,大部屬前沖里,西北隅屬清河裡,史河至西屬趙市裡。民國初,分屬黎集區、長興區。1949年12月,建黎集區。1983年5月,改鄉。1986年9月,改鎮。截至2020年6月,黎集鎮下轄2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2018年,黎集鎮有工業企業44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明、清時期,大部屬前沖里,西北隅屬清河裡,史河至西屬趙市裡。
民國初,分屬黎集區、長興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史河以東屬興黎鄉,史河以西的南部屬長黃鄉,北部屬宣政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分屬盧大街區(同年8月更名張老埠區)、羅集區。
1949年12月,建黎集區,此前先後置黎集、汪聖廟、長興、插花、茶棚、文店、黃集等小鄉。
1956年8月,分設黎集、長興等鄉。
1961年9月,分設黎集、長興、文店公社,屬黎集區。
1962年3月,統建黎集公社。
1983年5月,改鄉。
1986年9月,改鎮。
黎集鎮地處豫皖結合部。
黎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雷電、乾旱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1年7月23日,南部地區最高水位達34.25米,造成4968人受災,沖毀房屋3860間,傷86人,沖毀農田43260畝,損失糧食5700噸。
黎集鎮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史河橫貫其中,史河沿岸和河灘面積為14.5平方公里,是低洼地,多種植荻葦和柳條,發展編織業;兩岸形成的沖積平原地帶,面積為40.1平方公里,是水稻、小麥、油菜、麻類、玉米、甘蔗、梨桃、竹柳等的主要產區;東部和西部非史河平原地區為丘陵和壟崗,面積為9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米,崗坡低緩,崗巒起伏,適宜於茶葉、林業和畜禽的發展。境內有史河、羊行河等主要河流,以及塘、湖、堰數千個,水面上萬畝,並有白龍渠、南干二支渠等水利設施,星羅棋布。歷史上享有“茂林修竹之地,桐漆桃李之鄉”之謂,又有“小江南”之美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沙、黃沙、磚瓦土、純凈水等。
動植物資源:
2011年末,黎集鎮轄黎集1個居民委員會,插花、洪塘、半個店、汪廟、畢店、泗湖、水連洞、馬塘、李畈、茶棚、長興、長湖、東嶽、小方集、大路、西峰、袁圍、文店、黃集、南園、北園、卧龍、桃花2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個居民小組、44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黎集鎮下轄2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黎集社區富民街。
街道社區 | 南元村 | 黃集村 | 大路村 | 長湖村 |
紅石橋社區 | 汪廟村 | 東嶽村 | 方集村 | 茶棚村 |
插花村 | 半個店村 | 西峰村 | 畢店村 | 李畈村 |
洪塘村 | 桃花村 | 文店村 | 泗湖村 | 馬塘村 |
北元村 | 卧龍村 | 元圩村 | 長興村 | 水連洞村 |
2011年末,黎集鎮轄區人口804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442人,城鎮化率34.10%,另有流動人口26021人。總人口中,男性43954人,佔54.62%;女性36522人,佔45.38%;14歲以下17061人,佔21.20%;15~64歲51987人,佔64.60%;65歲以上11428人,佔14.20%。總人口中,漢族為主,達80043人,佔99.5%;另有回、壯、蒙古3個少數民族,共433人,佔0.5%。
2017年,黎集鎮常住人口46370人。
截至2018年末,黎集鎮戶籍人口83532人。
黎集鎮有農業耕地面積61402畝,人均1.02畝;林地面積83246畝。2011年末,農業總產值2.86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0.85%。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2萬噸,人均351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5605畝,產量6606噸。畜牧業以飼養家禽、生豬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12627噸,其中豬肉產量7337噸,禽肉產量4609噸,牛肉產量72噸,羊肉產量609噸;禽蛋產量2859噸;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17820萬元。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345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65萬株。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漁業產值800萬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42台(輛)。
2011年,黎集鎮有商業網點970家,從業人員2724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2.84億元,比上年增長17.6%。
2011年,黎集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2億元,比上年增長8.7%;各項貸款餘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6.9%。
明崇禎七年(1634年),黎姓興集,故名黎集。
黎集原名上閘,建制於春秋時期,秦漢時屬六安國。隋、唐、宋、元、明、清屬固始縣地。明崇禎七年(1634年)形成黎集;清順治二年(1645年)設黎集保,咸豐時設“千總”和“守備”。歷史上設有“湖廣會館”、“山西會館”等。黎集鎮歷史悠久,文史古迹很多:
集西是佛教聖地——戴王廟舊址,坐落史河東岸,地勢險要;
文古城
在集北7公里處的史河東岸,因文姓居此地古城遺址上(為明代官至薊遼總督的進士文球出生地),故名,古城始建於南北朝,是安豐郡舊址,呈長方形,長400米,寬200米,高出地面2.5米,出土有文物:石斧、石鎬、石勺、石碗、銅鏡、鼎足等,均屬漢代;
卧龍遺址
龍宮寺
馬王廟
龍潭寺
位於集北7公里處,建於清朝,毀於“文革”期間,現有一座古碑,上有文字記載;
金盆照月
白鷺島
在集北7公里處,佔地5畝,島周邊有水環繞,島上竹木蒼翠,棲息有白鷺等鳥類近千隻;此外,黎集還是三國東吳後期名將丁奉的出生地。
黎集鎮曾是鄂豫皖蘇區的一部分,具有光榮的革命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集東北7公里處半個店焦小樓建立了固始縣東西區蘇維埃政府,在集東南12公里茶棚陳嶺子建立了霍邱縣二區九鄉蘇維埃政府,在集東南長興陳家祠建立了霍邱縣二區十鄉蘇維埃政府,各蘇維埃政府分別下設赤衛軍戰鬥營、婦聯會、兒童團等組織,並組織紅軍游擊隊、赤衛軍沉重打擊地方反動勢力。1931年,紅十二師曾轉戰黎集,在黎集人民的大力配合下,殲滅國民黨軍戴民權一部,繳獲大量武器彈藥,俘獲敵兵五百多人。
黎集的人文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時期,而自明代形成集鎮以來,憑藉史河航運和陸路交通優勢,雲集八方客商,在固始境內享有“一黎”(“一黎二蔣三往啷[流]”和三河尖,是固始古代最繁榮的幾大水運中心)之稱。居民習慣擇水圩而居,屋旁植樹、竹,水中養鵝鴨、菱、藕。境內民風淳厚、樂善好客,男女喜對山歌、唱秧歌,逢嫁娶、生子、建房愛請唱大鼓書、玩皮影戲、演孩子戲,節日里喜好跑旱船、跑驢、走高蹺、舞河蚌。農曆正月和三月里有趕集老廟會和馬塘廟會的習俗。
2011年末,黎集鎮公路和村村通達81.2千米,客運站1座。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8.14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65米;道路鋪裝面積8.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9平方米;城市橋樑3座,總長度500米。2011年末,鎮區有計程車88輛,萬人擁有量11台,年客運量24萬人。公交專線10條。
黎集鎮隸屬河南省固始縣。從地理環境條件看,位處河南省東南端豫皖結合部,距縣城56華里,距安徽省35華里,黎集鎮區位交通優勢獨特。東傍合肥、南京,南鄰江城武漢,地處江淮流域,為楚頭吳尾之地,面向華東,背靠中原,位處於中西部地區前沿地帶,鄰近長江經濟帶,屬大別山經濟開發區,312國道縱貫全境。是中西部通往東部發達地區的必經之地和“東引西進”的前沿地帶,為河南的東南大門和沿邊窗口,兼有京廣、京九、寧西三大鐵路幹線的優勢和天河、駱崗、阜陽三大民航機場之便利。
2011年末,黎集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50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10所,在校生3814人,專任教師2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021人,專任教師1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黎集鎮教育經費達855萬元,比上年增長6%。
2011年末,黎集鎮擁有省級科普示範基地1個,科普培訓中心1家,培訓農民、農民工3000餘人。
2011年末,黎集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6個。
2011年末,黎集鎮有體育場地2處,有各類健身器材15台(套)。
2011年末,黎集鎮廣播入村率100%;有線電視用戶4500戶。
2011年末,黎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4個;病床5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6931人次,住院3169人次,業務收入650萬元。
2011年,黎集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8戶,人數146人,支出28萬元;城市醫療救助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7人次,共支出9400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求助23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12戶,人數3104人,支出268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7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61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0萬元。在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中收繳保費399.7萬元,參保比例達90%,9722名6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了養老保險。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黎集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2000件,征訂報紙期刊5600份(冊),業務收入280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12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行動電話用戶23507戶,寬頻接入用戶6032戶。
● 能源
2011年末,黎集鎮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5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98%。
● 給排水
● 供電
2011年末,黎集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900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108.37千米,用電負荷40萬千瓦,是華中電網公司確定的重點電網之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45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供電可靠率92%。
● 燃氣
2011年末,黎集鎮鎮區有天然氣(煤氣)用戶1500戶,燃氣普及率為91%,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20立方米。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黎集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3.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2公頃,綠化覆蓋率30%,人均綠地0.7平方米。
到2007年,黎集鎮投入固定資產1億多元,建成五縱五橫十條大街的城鎮框架,鎮區面積由0.6平方公里擴展到3平方公里,形成國家級文明鎮—改革試驗區經貿重鎮—康居示範村的城鎮化格局。城鎮化的推進帶動了鎮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到2008年,黎集鎮先後獲得了各類表彰和榮譽稱號160多項,包括“中州名鎮”、“全國文明村鎮”和“中國綠色產業之鄉”等國家和省一級的稱號,此外,黎集鎮還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近年來,黎集鎮工商業發展更上一層樓,自2011年天河超市開業以來,陸續有福萬家超市,華鵬超市,華聯超市等大中型超市入駐,顯著提升了黎集鎮的經濟發展質量,也大大改善了黎集鎮的購物環境,使廣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黎集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