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噻苯唑的結果 展開
- 噻苯唑
- 兒科用藥
噻苯唑
噻苯唑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味微苦,無臭。本品在水中微溶,在氯仿或苯中幾乎不溶。
噻苯唑
拼音名:Saibenzuo
英文名:Tiabendazole
書頁號:2000年版二部-1055 C10H7N3S 201.25
本品為2-(4-噻唑基)-1H-苯並咪唑。按乾燥品計算,含C10H7N3S不得少於98.0%。
2 滴,搖勻,靜置使分層,正丁醇層顯藍色。
有關物質 取本品0.1g,置1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加甲醇稀 釋至刻度,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適量,加甲醇稀釋成每1ml中含0.15m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Ⅴ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甲苯-冰醋酸-丙酮-水(50:20:8:2)為展開劑,展開后,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溶液如顯雜質斑點,與對照溶液的主斑點比較,不得更深。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 %(附錄Ⅷ L)。熾灼殘渣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附錄Ⅷ N),遺留殘渣不得過0.1%。重金屬 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依法檢查(附錄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0.13mg的C10H7N3S。類別抗蠕蟲葯。
毒理
本品為廣譜抗蟎蟲葯,對糞類圓線蟲、蟯蟲、鉤蟲、蛔蟲、旋毛蟲等均有作用,但作用機制不明,可能是抑制蟲體的延胡索酸還原酶。通過抑制糞類圓線蟲微管的形成,而抑制其膽鹼酯酶分泌。低濃度時對幼蟲有殺滅作用,對旋毛蟲而言,能殺滅小腸內的成蟲使之不再排出幼蟲,對組織內的幼蟲也有一定的殺滅作用。
口服后迅速由胃腸道吸收,也可以從皮膚表面及眼睛吸收。服藥1~2小時后血葯濃度達峰值。本品在體內代謝成5-羥噻苯咪唑,主要以與葡糖醛酸或硫酸結合形式由尿中排出,在48小時內排出90%左右,其餘部分由糞便排出。也可由乳汁中排泄。
成人及小兒劑量:
①糞類圓線蟲病,按體重一次25mg/kg,一日2次,三日為一療程,對播散性糞類圓線蟲病者,療程為5日。
②旋毛蟲病,按體重一次25mg/kg,一日2次,5~7日為一療程,必要時間隔數日可重複一療程。
③鉤蟲、蛔蟲、蟯蟲病、按體重一次25mg/kg,一日2次,二日為1療程;一次量不可超過1.5g,一日總量應小於3g;必要時1周后可重複1療程。
常規劑量下,其不良反應率為5%~30%,多發生在服藥后3~4小時,可持續2~8小時。
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體重在15kg以下的小兒;
②有過敏史者;
③第一次用藥后即發生過敏者禁用。
(1)糞類圓線蟲的雌蟲多產卵於小腸粘膜中,卵在該處可孵化為桿狀蚴,並自粘膜逸出排出體外,但在接受免疫抑製劑治療后,桿狀蚴可迅速發育為絲狀蚴,並鑽入腸壁而進入血行,引起內源性感染,因而驅蟲前不宜應用免疫抑製劑。失水、貧血及營養不良者應先給予支持療法。
(2)偶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及腦磷脂絮狀試驗呈陽性,可干擾診斷。
(3)下列情況應慎用或注意:
①由於本品在肝內代謝,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長期治療時,應注意對腎臟的損害;
③由於本品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較多,在治療期間不宜進行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如駕駛汽車、操作機床等)。
(4)本品可引起嘔吐,蛔蟲有時可從口鼻湧出。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禁用。
體重在15kg以下的小兒禁用。
0.25g